工业节能调研范文

2023-09-22

工业节能调研范文第1篇

一、技术标定的意义

水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以节能减排为中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伟大号召,实现“十一五”全国水泥工业节能25%的战略目标是一项重要工作。水泥生产过程中,粉磨系统的能耗占水泥生产总能耗的70%以上,其工作状态对整个水泥生产线的节能减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粉磨系统技术标定的目的是对粉磨系统的工艺条件、操作参数、运行状况和技术指标进行全面的测定和检查。通过对系统中各物料的流量、粉体状态的测定和性能的试验,对系统的操作指标和技术参数的测试和计算,从而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的、数量化的分析,从中发现和总结生产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岗位操作工和水泥技术人员解决生产问题、优化工艺参数、创新技术改造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技术标定实践,可以锻炼、提高岗位操作工和水泥技术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全面地了解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掌握粉磨系统各工艺参数之间的相关规律,以选定最有效的技术管理及操作方法,实现粉磨系统优质、高产、节能、环保、安全、清洁生产的目标。

二、技术标定的分析判断

水泥生产线选用的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各企业不尽相同,需要了解、分析的技术问题也各不一样,所以,技术标定的项目和内容各有区别。要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选择其中一 1 部分项目进行测试标定,或对某一设备进行局部的检查和测试,然后作出有价值的分析判断。

三、技术标定的基本条件 1.技术标定前的准备工作

由专业人员组建技术标定机构。粉磨系统技术标定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较多的测定人员参加。因此,在测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成立技术标定的专业队伍,并由专业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调度、处理标定工作的计划、安排和结果分析。

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在技术标定前,首先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包括生产状况调查、设备运行情况调查、取样点位置调查等。

编制技术标定计划图表。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企业具体要求编制技术标定计划。首先绘制粉磨系统工艺流程图,在流程图上标注取样点的位置并编号,然后按编号顺序将取样点、标定项目、测试内容、时间安排、项目组负责人等列出技术标定工作计划进度表。

现场准备提前进行。按技术标定计划安排,对每一项检测内容进行周密准备,首先确定取样方法,然后按取样要求,在适当的位置开设取样孔;清理现场,搭建必要的操作平台等。

认真学习标定工作的技术规程。所有参加技术标定工作的人员必须有组织地进行专业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分工,各取样点固定专人负责;按计划安排,计算出自己分管的取样点应取的最小试样量,以保证在测试期间内取样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检查、调试、校正测试仪器、仪表及工具,备齐有关用品。在技术标定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和检测仪器、仪表必须提前检查、调试、校正、备齐,根据现场取样需要必须制作的辅助工具,也要提前准备好。在测试工作中需要使用的药 2 品、材料等消耗品,应按质量标准规定准备充足。除各小组专人负责之外,总指挥有必要在标定的前一天进行全面检查、落实。 2.技术标定工作应在粉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

无论是生料制备还是水泥制成,粉磨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包括以下内容:磨机声音正常,无异常响动;球磨机没有严重的“饱磨”或“空磨”现象发生;立式磨和辊压机喂料系统除铁器和金属探测器工作正常,磨体无超限振动情况。喂料系统按配料方案规定的加料量正常工作,喂料量连续、稳定,无明显粒度大小变化波动。配料系统计量加料设备经过校正和标定,计量误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出磨物料的提升、输送设备工作负荷在正常范围之内。出磨物料细度、回料细度、成品细度等都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各机电设备和除尘系统运行正常。烘干磨、立式磨入磨热风风量、风温都在规定范围内。立式磨、辊压机液压系统工作稳定、正常。

四、技术标定结果分析

技术标定现场测试工作完成之后,应根据粉磨系统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对整个系统的工艺、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为今后的生产实践、技术改造、维护检修、管理创新等提供依据。

工业节能调研范文第2篇

第一条 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为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武政办„2014‟134号)等文件,进一步完善规范武汉市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工业节能降耗的引导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业节能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专项安排,用于工业节能奖励,支持本市工业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合法、权责对等、有效监督的原则。实行无偿支持、事后奖励。

第四条 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受理审核等,配合市经信委做好项目的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 支持对象、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为依法在本市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依法纳税的工业企业或相关

单位。

第六条 专项资金对满足下列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一)工业节能改造项目(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现有工艺、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2. 重点支持高耗能通用设备(工业锅炉、窑炉、电机系统、变压器等)能效提升、重点用能单位(钢铁、建材、化工、纺织、造纸等)综合能效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余热余压高效回收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重点工程。

3.项目年节能量在300吨标准煤及以上;

4.项目在上两个自然完成并稳定运行6个月及以上; 5.项目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本市节能服务机构在工业领域采取节能效益分享型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 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含)以上; 3.项目在上两个自然完成并已稳定运行6个月及以上; 4.用能单位必须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第七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标准为:

工业节能改造项目按照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年节能量给予一次性奖励,年节约每吨标准煤奖励300元,单个项目奖励金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照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年节能量给予一次性奖励,年节约每吨标准煤奖励300元,40%奖励给节能服务 2

机构,60%奖励给用能单位,单个项目奖励金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三章 申报与审核

第八条 市经信委发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通知。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转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组织企业(单位)通过市经信委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出项目申请、开展相关申报工作。

第九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单位)应如实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表;

(二)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财务决算报告;

(四)在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的项目立项(备案)文件和项目申请报告;

(五)项目验收报告;

(六)申报企业盖章的“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七)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 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企业申报材料,流程如下:

(一)受理审核。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通知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

(二)现场核查。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

(三)项目拟定。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依据审核与现场核查意见,拟定支持项目并将拟支持项目行文上报至市经信委,同时提交项目申报书面材料。

第十一条 市经信委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遴选节能量审核第三方机构,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项目的真实性、年节能量等进行现场审核、出具审核报告,并将审核结果通过市经信委官方网站对外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

第四章 资金计划与拨付

第十二条 市经信委依据专项资金预算额度和公示后的第三方机构审核结果,按照重点支持方向制订专项资金预安排计划,并与市财政局会商。

第十三条 市经信委将经主任办公会、党组会审议通过的专项资金计划函告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按专项资金计划将资金拨付至项目承担企业(单位)。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申报企业(单位)应当如实申报,若发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且3年内不得再申报,已获得专项资金的收回资金。

第十五条 企业(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并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 市经信委负责组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论作为以后申请和编制专项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则

工业节能调研范文第3篇

工业节能项目立项与审批大权旁落他手,价值数千亿元的合同能源管理推广效果甚微,仅有的产业监察协调权正面临环保部门的强势介入——时下最炙手可热的工信部节能司因何地位尴尬?

从中南海向西沿长安街步行约十分钟,是华北邮电总局旧址,古旧斑驳的大门楼上,毛泽东提笔的“人民邮电”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显然,这是一个颇有历史感的权力部门, 2008年,工业与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成为这里的主人,成为距中南海最近的一家正部级单位。

节能司位于这家部委大院七号楼的一层,再过半个月,中国即将迎来春节,然而,这个在时下听起来炙手可热的司局级单位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丝毫放假之前的欢腾气息。就在1月21日,不少官员出差至西安,参加当地召开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座谈会,而到场的与会者不仅有工信部节能司的诸多官员,也有不少地方经信委节能中心的负责人。

十七大以后,伴随着“大部制”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被统一形成今天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而原发改委的工业司(特别是钢铁、水泥)落后淘汰产能工作,工业节能管理的职能被划归到工信部节能司。

2010年,工业节能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下,节能司将为国家工业行业节能产业改革竖起一面旗帜。

但而,事实却是,伴随着工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业节能行业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工业节能管理越来越复杂。政出多门、管理责权不匹配成为“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的最好写照,这也使节能司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

地位不断被弱化

山西省孝义市曾经因焦化产业而兴起,如今,这里已没有往日的喧嚣。随着焦化产业被列入“落后产能淘汰目录”,许多不少焦化企业人去楼空,而这项政策的主导者就是工信部节能司。

2008年,在大部制的思路下,对工业行业的具体管理职能划归工信部。伴随着几大部委的合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的趋势再度得到加强。在诞生之初,工信部便被誉为工业行业又一重要管理机构。

2010年,国务院确定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被置于七大战略之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工信部下设24个司局。其中,工信部节能司主要职责为“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和污染控制政策,组织和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落实起来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是推进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其二是鼓励企业对落后生产线的改造,这其中就包含合同能源管理(EMC)。

接近工信部节能司的一位业内人士回忆道:“其实在‘十二五’之前,工业节能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当时的思路还是以淘汰老旧产能为主。大约是在2009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颁布后,在钢铁、水泥、机电行业引发了巨大震动。”对于新近成立的节能司来说,这意味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第一步。后来这种政策都被延续到“十二五”末期,成为节能司响亮的成绩单。

但淘汰落后产能只是其一,促进能源节约、清洁生产是节能司的另一项工作,其中很大一项内容就是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当时,节能司上下雄心勃勃,高层酝酿在工业企业建立节能管理中心,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当时有人乐观的估计,在节能司的推动下,到“十二五”末期,工业节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

然而,五年过去了,乐观的情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工业节能市场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一样成为工业节能领域的一面旗帜。与之相对的是,一些人却对过去五年工业节能产业的成果与当初的规划存在偏差。

在一次循环经济相关的闭门研讨上,一些专家表示:“过去几年,工业节能产业的推进成果并不令人兴奋。尽管数据上看似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比较我们的单位GDP能耗,工业节能实际效益却并不明显。真正的推进力度和预期有很大的偏差。”此外,工业节能行业从业者的不满也愈演愈烈,一位从业者在会上抱怨道:“感觉节能企业得不到政府的‘关怀’。明明是很高尚的产业,政策描述的都很好,做起来却步履维艰,感觉是在做一个边缘化的产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节能司的核心业务包含促进工业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过去五年在资源循环利用上尚有较大的话语权,然而,其核心职能——能源节约上节能司的地位正在不断被弱化,所以很多好的政策难以落地。”

在节能司的内部系统人士看来,对工业节能产业的推进他们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位地方经信委的官员表达了对自己的困惑:“看似我们主管工业节能很宽泛,但是赋予我们真正的权力不多,我们只是和企业打交道比较多,而大多数情况只是提供一些补贴。想管的管不了,但在平级部门之间很多工作协调起来很困难。”

而这背后则是机构重复设置造成的后果。在中央层面,节能司一面是平级单位发改委环资司,另一面,环保部、财政部等又与节能司有诸多职能重叠,节能司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角色的尴尬。

沦为“支持型的机构”

在2010年之前,李毅中担任工信部首任部长之时,当时辅佐他的是湖北省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调任工信部的苗圩,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辅佐李毅中期间,苗圩主抓节能减排、汽车等工作。2010年,苗圩接替李毅中就任工信部部长一职,曾有专家认为此种人事安排和机构设置折射出工信部在整个工业节能减排中将极具权威性和独立性,并且与同级单位有较强的博弈能力。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工信部成立之初考虑设立节能司就注定了被边缘化的地位。其根本原因,来源于虽然与节能司平级,但有更多实权的单位——发改委环资司。

相关文件显示,发改委环资司下设有节能处。2008年,旗下节能中心成立。根据相关文件显示:节能处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节能政策、法规、规划及管理制度等研究任务;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论证,提出评审意见;组织开展节能技术、产品和新机制推广。众所周知,作为政府部门管理产业最核心的工具,工业节能的立项权牢牢被发改委所掌控。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工业司大部分职能被划分给工信部,但节能中心基本保留了当年发改委工业司对工业节能管控的部分职能。对于节能司来说,并没有法律文件保障其行政权力。对于工信部的指导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节能司的职责是“参与”工业节能产业的政策实施。这注定节能司更多的是一种支持型的机构。以至于一般的节能减排政策基本由节能司负责。但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发布仍需通过发改委。特别是一些重大工业节能项目上,工信部只有联合审批权。

其实,在节能中心成立之初,在不少业内专家来看,发改委节能中心与节能司是属于资源重复配置,甚至有人忧虑这种设置会加剧两部委之间的利益博弈。原国资委新闻中心一位专家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改委环资司节能中心和工信部节能司主管的范畴并不相同,发改委是中国经济的协调部门,而工信部节能司在设立之初,就被定义为行业管理部门,工业节能涉及了经济、产业、技术、财政、金融和项目管理等多个专业,是项目各项工作的指南和依据,而作为投资主管部门的发展改革部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机制,包括机构和人员配置。如果拿一个企业来说,就像是企划部一样,从职能划分上来说,两者有些重合的部分,但是主体规划还应当是发改委负责,而节能司则应当参与到微观管理当中。”

对此,一些地方经信委人士并不认同。《能源》记者采访到了一个省级经信委的节能中心负责人,他说:“发改委的职能正在不断向宏观调控转变,而节能司是更‘接地气’的机构。但是,项目的立项权握在发改委的手中。我们只能做一些提供补贴等边缘化的工作,企业对于我们的管理并不在意。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尽管两个机构的博弈尚未到撕破脸的地步,然而记者渐渐注意到,自此出现了两个部委、两套法令的状况,发改委环资处和工信部节能司部两部门在工业节能的立法、指导意见、项目、推介等方面各自为战,有时甚至在短时间内看到两大部委同时发文件。例如,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产品名录》,而不久后节能司旋即发布《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对比两项政策,其涉及的产品基本类型竟有多处相似。

但颇为尴尬的是,不少地方经信委在颁布“能效之星产品”后,补贴细则却迟迟难以出台,相比之下,发改委“节能惠民工程产品”名录补贴则高效的多,这从侧面反映了两部门在财政补贴方面的协调能力。“由于发改委对财政部门有较多的话语权,所以他们在不断扩大‘节能惠民工程产品’的入选范围,一些地区干脆就把‘能效之星’产品包括了。”一位节能产业人士表示。

“其实工信部与发改委之间存在博弈明理私底下都知道。”某电动车制造商负责人告诉记者:“甲醇汽车就是,前几年工信部一直想推,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协调权利,发改委经常以不安全、技术不达标等理由不予论证通过。”

对于从业者来说,他们不得不面临归口部门的众多的困惑。“我们找经信委申请补贴,结果人家说不管这事。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但一般来说发改委还是管的比较多。”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节能司语权不断被弱化的原因主要因不完善的制度而起。相关文件并没有对“工业”概念界定。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节能包含钢铁、水泥、机电、汽车等,但也有业内人士将电力工业纳入到工业范畴。由于涉及到并网相关问题,主管单位归口于能源局,许多省份也成立了由地方发改委管理的地方能源局。这就使得地方上工业节能主管单位地方上出现了发改委、经信委并立的现象。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一位专家对《能源》记者表示:“关键问题还是在于‘电’。普遍认为的节能,是对二次能源的节约,也就是以电力节约程度作为考量。工业节能中大约70%都是以电为中心展开的,因为涉及到并网,因此,特别是在地方发改委和经信委之间,电力监管上发改委有较大话语权。”

这样看来,节能司在传统工业中不具备立项审批权,更不具备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责,因此,在与发改委环资司的博弈中,节能司早已处于下风。然而,2015年后,随着环保部门的强势,节能司处于更加边缘化的地位。

环保部的夹击

在2014年前,这场围绕工业节能的权力博弈主要在发改委环资司与工信部节能司之间展开。然而从2014年中旬起,随着《新环保法》的酝酿实施。环保部一跃之间成为强势单位,工业节能行业从楚汉相争演变为三部委博弈的格局。

其实,在环保部以及各地环保局内部并没有相应的节能司或节能处主管工业节能,但是各地方环保局对工业用户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监察与环评审批上,这两项职能与各地经信委多有重叠。

众所周知,环评报告已经成为工业项目的准入门槛之一。一般来说,经过发改委或者工信部立项后的工业项目,必须通过环评审批才能实施,特别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环评成为工业项目的红线。此外,《新环保法》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体现出了环保部门话语权、决定权和执行权。所谓话语权,就是在和其它部门联合执法的时候发挥主导作用。

河北省廊坊市某节能公司负责人告诉《能源》记者:“从2014年起,廊坊市开始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工业用户推广煤改气,但是负责煤改气的实施主体是环保局,整改监察对象都是工业企业。基本上每次针对工业用户的监察,环保局监察大队都会随政府领导一起,甚至城建、环卫、城管部门都会参与,但是却不见经信委的相关人员。后来,地方环保局的一些领导干脆也兼任地方政府某个职务,现在环保部门很强势,很多环保局都有地方政府的后台。”

其实,相关文件显示,各地经信委节能中心均设有节能处。节能监察工作也是节能中心的重要工作职责,然而,事实上,支持经信委节能监察的政策更多是来自于工信部出台的相应措施,在多数人看来,这更类似于一种指导性的文件,并未赋予经信委相应的执法权。而《新环保法》颁布后,环保局有了相应的执法权,这导致了工业用户更看重环保部门的执法,与之相对的是地方经信委主管节能监察的职能被再次稀释。

此外,在关于工业节能标准制定上,两大部门之间的政策也有诸多冲突。一位前国土资源部专家告诉《能源》记者:“由于我们工业节能理念被过多的专注在工业锅炉上面。所以无论发改委、环保部门、地方经信委都把眼光聚焦在工业锅炉的淘汰和改造上。例如环评报告上现在有很重要一项指标就是生产过程中的煤耗,这和地方经信委的指标有重叠。所以现在企业面对的排放标准五花八门。但最终结果哪些部门主导工业节能,其本质还是部门之间博弈的结果。”

据《能源》记者调查,在河北省廊坊市,主要负责工业锅炉的主管单位是地方环保局,到了湖南,则由当地经信委负责,但是到了江苏一带,则是地方发改委,各地现状不同,给一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位专家此前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么多部委,制定了有排放要求、规划要求、总量要求、甚至还有特殊行动计划要求,在制定这些要求之时,是否有相关文件能理清他们是什么关系呢。这些标准都代表着政府的减排意志,最终落实到企业,反应出来的都是企业采取什么措施,可根本不都是一件事情吗?

节能司的未来

2016年1月21日,西安某会议中心,工信部内部系统一场关于“十三五节能监察工作座谈会在此召开,尽管会议在一种近乎刻意布置的低调状态下进行,但身为节能司司长的高云虎还是很难回避下属焦虑、期待的目光。而本次会议的一项重大议题则是“十三五”期间节能司的工作专项。其中一项议题明确提出工信部将在“十三五”期间争取扩大节能专项资金规模,完善政策体系,坚决推进工业节能产业发展。可以说,节能司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不断尝试改变自己的“花瓶”形象。不久前,新一届落后产能淘汰名录酝酿出炉,可以看到,节能司将持续以高压姿态维护其在落后产能淘汰中的话语权。

在与发改委环资司节能中心面前,节能司很多尴尬使得它无法承受之重,而作为节能司司长,高云虎的压力同样日益“真实”。表面上看,节能司面临的困境的直接原因在于设立之初,发改委并未将工业节能立项权下放给节能司,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工业节能领域的盘根错节,利益相关者诸多。2016年1月16日,美国环保协会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电力工业减排报告》,其中报告精确评估了“十二五”期间,电力减排归口部门诸多引发的困惑。这也是当下工业节能领域管理混乱的主要困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能源》记者:“机构重复设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管是电力节能还是工业节能,令出多门,归口部门众多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工作推不下去其实就是部委之间的利益冲突,各部门都有自己一套标准,事实上,我们需要那么多部门么?”

不过,中央层面已经着手开始梳理部委之间的权责,不久前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职责和机构调整的通知》,工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该文件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投资综合管理职责,审批、核准、审核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和涉及综合平衡、重大布局的项目,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需由中央层面管理的其他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审核项目须征求行业管理部门意见。涉及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的项目,由行业管理部门提出规模、方向和资金安排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平衡。落实到工业节能产业就是发改委环资司在负责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上,节能司将有权进行节能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发展改革委根据评审意见,在与能源消费总量、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衔接平衡后,出具节能审查意见。从文件的内容看,发改委不再享有一家独大,节能司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会对重大项目享有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联合发文它本身就是一项行政职能的重复。《污染防治法》、《环保法》本身就没有要求几个部委一起去执法吧?现在这种情况是好几个部门都承担起了工业节能管理的职责,且不说一个节能司了,就工信部内部产业司、装备司、他们哪个都涉及了工业节能,都在出自己的标准,我们究竟该遵循哪个标准呢?”一位节能产业人士反问道。

从近期发布的多个节能政策来看,节能司已就是联合发起单位。在一些项目上,节能司也尝试着承担起“协调者”的身份。譬如2015年10月,节能司联合财政部经建司、国家发改委资环司在北京召开了地方工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针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工业产品推广信息监管核查实施方案》开展了相应培训,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没有类似于《新环保法》的保障,节能司在话语权上很难承担起发改委一般的协调职能。面对盘根错节的工业节能,特别是涉及到电力工业节能只能做一些边缘化的工作。

目前,高云虎刚刚调任节能司司长一职仅一年半的时间。重振节能司的路任重道远。对于负重起步的节能司班子成员来说,每前进一步可能都不会太轻松。漫步朝前走或许是最为无奈和现实的选择。

工业节能调研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社会总的能源消耗里,工业建筑方面的耗能是比较重的。所以,在工业建筑的节能方面,国家需要制定并执行统一设计标准来解决应问题。全国节能减排活动的大力推广,使得工业建筑节能问题备受关注。关于工业建筑节能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本文在结合我国工业建筑耗能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工业建筑;节能减排;方法策略

传统工业建筑,产生噪声,污染空气、水资源的同时,也大大的缩短了建筑本身的使用寿命,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绿色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理念的宗旨是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建材,将体现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工业建筑设计是工业建筑技术的趋势。

1 节能意识的提升

我国设计行业目前对于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均有着统一的国家设计标准及地方设计标准,但是对于工业建筑却始终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设计标准,很多地方的工业建筑设计根本没有考虑节能设计,即使设计人员参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了节能设计,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时也可能不会采取节能措施,这些都主要归于人们是否对工业建筑具有节能意识。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工业生产及为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总称,它们是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的布置要求而设计的。因此相对于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来说,工业建筑不仅在外形及体量上与民用建筑具有很大差异,而且功能使用要求上也不同,如果采用跟民用建筑相同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不仅使建设成本增加,还会浪费能源,损失将会是巨大的。反之,如果不考虑节能设计,在工业建筑建设中,看似缩减了一次性投资,但是在工业建筑的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损失数量和废弃物排放的数量也是无法估量的,综合比较也并不经济。因此,提升节能意识,制定和推广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已变得十分必要。

2 工业建筑外部环境的节能措施

2.1 合理地对建筑的外在环境进行考虑、设计

建筑分布以及选址设计在建筑外部环境节能上是需要第一位考虑的。获得更多日照以及避开风口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基础,但是,工艺设备方面的布局和选址却是影响工业建筑建造的主要因素,工业建筑外部环境以及工业耗能量的多少也由其决定。所以,应充分的了解建设地段的地理位置、地貌、地形、气候类型、水文及其他自然环境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建筑设计方案与能耗节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工业建筑的科学布局、选址上进行一系列的合理考虑,而这也是工业建筑节能工作的首要步骤。

2.2 剖析建筑的外形和空间结构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物体形系数。体形系数越小,建筑空间构造就越合理、科学,规划布局也就越整齐。所以,使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使建筑功能满足各方面要求,成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目标。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要与工艺、暖通及其他专业密切配合,建筑设计师不仅要依据生产工艺需要,了解厂房周围环境,合理选取厂房的位置,还要配合暖通专业,为其提供建筑物室内供暖以及空气调节的温度限度值,使其进行合理的供暖及空调设计。

3 节能工作里的单体建筑

3.1 从建筑的立面、平面看工业建筑的节能

建筑设计师也应该立面和平面的设计创作统一考虑。在满足工艺设计要求及防火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将立面设计和外门窗朝向、门窗数量以及外墙厚度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量,又使得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得到优化。相比于其他维护结构部分,门窗部位的传热消耗最大,所以在门窗的设计上,应在满足通风、采光等条件下,严格控制窗墙面积比,依照建筑设计标准,科学地设计出建筑立面。建筑设计师应将外立面设计与节能设计结合起来,在使建筑物能源消耗合理的前提下,将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新颖、活泼,具有现代气息。

3.2 从外墙设计看工业建筑节能

由于外墙面积在外部围护构造里占有的比例最重,所以,工业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来自于建筑物外墙的热消耗。原因在于,建筑物的外墙体如果传热系数较大,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所以,建筑物节能设计工作的核心是外墙的保温隔热设计是否合理。由于大多数工业厂房的特点是跨度较大,层高较高,且层数不多,多为一~二层,所以,其结构形式大多数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建筑物外墙材料一般采用轻集料混凝土砌块,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砌块材料,保温采用外墙外保温形式,保温材料也尽可能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新型环保保温材料,使外墙的传热系数满足外墙节能设计要求。

3.3 从门窗设计看工业建筑节能

在建筑物的外部围护构造里,门与窗成了重要的耗能因素。在建筑物外围构造中,门窗的热能源消耗就达到了40~50%,这是建筑节能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夏天的光照以及冬天的风雪主要从建筑物的门窗进入,门窗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那么建筑物的节能工作就可以得到提升。总的来讲,相比较于墙的导热程度,窗户的导热系数明显要高许多,所以,建筑物节能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门窗设计是否合理决定的。门窗的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传热系数、采光性能等各项指标均应满足国家标准,使外门窗的传热系数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3.4 从屋面设计看建筑节能

建筑物最顶层四季舒适度的核心在于屋面的隔热保温功能。当前工业建筑厂房一般是一层或两层,在外围护结构中,屋面占着很大的面积比值,所以,屋面的节能设计工作显得愈加关键。屋面的节能设计重点在于:首先吸水性强的材料不应选择用于屋面的保温设计层,因为屋面保温层吸入大量水分会极大程度地削弱保温材料的保温功效,并且还会增加屋面荷载,甚至破坏屋面及建筑物;其次,导热系数大或容重大的材料也不应选择,这样可以减低屋面传热系数,并且增大屋面荷载;第三,大跨度的工业厂房尽量采用结构找坡,可以省去找坡层,减少屋面荷载。屋面采用轻质、高效、防水的保温材料,使屋面的传热系数满足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3.5 “以人为本”创建环保节能工业建筑

将节能环保和追求自然舒适环境相结合,建筑设计师应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加入绿色环保理念。工业建筑由于生产工艺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用水、用电、用煤,用气等能源使用,也可能产生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想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定要做到节能减排。节能和减排是互为联系密不可分的,设计源头上做到节能、节材,生产过程中才能做到减排、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使生产企业节约能耗,降低成本,也让使用者在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身心愉悦,劳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企业生产效率会大大提升,产品的品质也会相应提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此,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功不可没。

4 总 结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工业建筑设施的投入在飞速增长的同时,工业能源消耗量也在急剧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节能意识,作为建筑设计师的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节能环保,人人有责”,从现在开始,每一项节能设计都需要投入精力,与国家对社会、企业的相关节能政策相符合,使节能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设计出自然优美、经济环保的工业建筑,使我国在工业建筑节能这一领域取得显著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童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3).

[2]刘玲.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审查会在京召开[J].建设科技,2012(1).

[3]方辉.“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发展[J].大观周刊,2012(46).

工业节能调研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已有相关研究中地域针对性较弱的现状,以及工业节能在重庆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4—2011年统计年鉴中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的相关数据,采用“单位GDP能耗因素的数学分解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将工业节能总量分解为一级结构节能量、二级结构节能量以及技术节能量,并讨论各因素的变动趋势和对节能总量的贡献程度,得到关于影响能耗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首先是技术因素,其次是二级结构因素。同时,经过纵向比较,发现重庆工业技术性节能进入瓶颈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节能降耗;工业能耗;工业结构;能耗变动分解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环境问题也越发严重。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议题,其中,节能减排就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为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到2009年2月,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节能减排正式纳入我国政策目标。“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加强工业节能,以及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的能源消费量(单位:标准煤,下文同)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因此可以说,我国要想取得节能减排的成功,必须在工业节能上下功夫。同样,表2显示,重庆市的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比达到全市总量的60%左右,并且终端消费量占比大多达到70%以上,近年来更是节节攀升,多次达到75%的水平。因此,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工业节能也应成为重庆节能减排的关注重点。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利用不同时段的数据,对中国能耗变动进行因素分解的实证分析。目前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分解方法主要有指数分解法和结构分解法。此外,还有部分研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指数分解法(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IDA)把能耗强度或者能源消耗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规模、部门能耗强度(反映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替代等因素的变化。指数分解法主要分为拉氏指数法和迪氏指数法,每种分解方法都又被分为加法形式和乘法形式。与迪氏指数法相比,拉氏指数法的乘数分解关系很难割裂且解后其残量存在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1995年以后更多的研究转向运用迪氏指数法。目前对数平均D氏分解法(logari 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被认为是指数分解法中相对更为合理的一种。

结构分解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是把经济变量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和数学规则,将分解的因素再细化。近年来, SDA与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常被称为基于SDA的投入产出法(以下简称结合法)。目前,结合法在能源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计量模型主要通过选取一些基本变量(如:被解释变量“耗能量”、“能耗强度”等,解释变量“产量”、“增加值”或GDP、技术变量等)以及一些针对性的变量(如: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政府调控的相关变量等等),然后对取得的数据(类型一般为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从而得出结论。

虽然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从已有研究的结果看,比较一致的结论是:效率效应(技术进步)是中国能耗强度降低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之下,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1-10],甚至得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能耗强度的结论[11-12]。

也有通过研究能源消费量变化得到相似结论的,如:施凤丹[13]通过LMDI法将1997年和2002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石油消费分别分解为产量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2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上升主要是由产量效应造成的,尤其是重化工业的产量效应;结构效应也对能耗总量的增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各部门实际能源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减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幅度。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近几年重工业比重的增加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很大[14]。

虽然对中国工业能耗变动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目前能耗及能耗强度变动方面的分析大多仅针对全国总量数据,缺乏区域性的研究。而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影响能源消费变动的因素也可能存在较大不同,因此缩小研究的地域范围,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显示结果。

鉴于重庆工业能耗方面研究的缺乏,笔者旨在对重庆工业能耗变动做出基础性的定量描述,并根据显示出的实际现状做出一些方向性的结论。因此,笔者采用较基础的“单位GDP能耗因素的数学分解方法”对2004—2011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加值能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影响能耗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中采用“单位GDP能耗因素的数学分解方法”中的三层分析法,以按增加值计算的能耗节能量为例,简要介绍具体的研究方法。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e=E/G,其中E为工业耗能总量,G为工业增加值总量。通过数学分解将产业部门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而形成的宏观节能量分解为两部分:结构节能量和技术节能量(又称效率节能量)。结构节能量是指在某一划分层次上由于同层次的各子系统(如行业或产品等)比重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节能量;而技术节能量则是指由于各行业或部门内部的各个子系统能耗强度变化而形成的节能量,例如由于技术改进而使某一产品单位耗能减少而产生的节能量就属于技术节能量。

因具体划分的层次不同,得到的结构节能量也就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每一层级的所有部门或行业的节能量之和都应等于总节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整个经济系统划分到三层产业,然后逐层往下,一直到每一单独的产品。但由于可获取的数据所限,笔者沿用其他学者普遍采用的方式,参照统计年鉴的划分层次,将工业化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下图表中简称水电燃气业)三个部门,三部门内共有39个行业(三层划分法)。其中39个行业分别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同理,按产值能耗计算节能量时用产值替代上述公式中的G增加值,以V表示产值。

二、总节能量分解分析

在三层分析法中,影响节能总量的因素,或者说节能总量由三部分组成:二级结构节能量、一级结构节能量以及技术节能量。以增加值为例(产值的情况下方法相同),二级结构节能量即由各个部门中各行业增加值占该部门增加值比重变动产生的节能量,所以按照前面所述的划分方法,三个部门各有一个二级结构节能量(采矿业结构节能量、制造业结构节能量、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结构节能量);一级结构节能量,也就是部门结构节能量,即工业中三个部门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动带来的节能量;技术节能量即每个行业的单位増加值能耗降低产生的节能量。另外,由于计算依据不同,为了区分,每一指标都有按产值能耗计算的节能量(下称产值节能量)和按增加值能耗计算的节能量(增加值节能量)。根据重庆市2004—2012年统计年鉴中工业和能源部分的数据计算后得出的重庆市2005—2010年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节能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重庆市2005—2010年工业产值节能量的

影响因素比较由图1和图2可以看到,虽然重庆的工业总能耗不断增加,但从2005年到2011年,重庆的工业一直处于正的节能量状态,并且除2009年受技术节能量大幅减少影响而有所收缩外,总体上我市按产值能耗计算的工业节能量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反观增加值能耗节能量则起伏较大,原因在于增加值的波动较大,从按增加值能耗计算节能量的公式不难看出,这种方法计算出的节能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前一期增加值率的提高而减少,随着当期增加值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增加值率的波动幅度越大,按增加值计算节能量的波动也会越大。这一点在图3中得到了验证,在产值节能量和增加值节能量趋势相背离的2006年和2010年,都是当期增加值率从增长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并且也能够看出增加值率的波动幅度被进一步放大反映在了增加值总节能量上。

图2重庆市2005—2010年工业增加值节能量的

影响因素比较图3重庆市工业增加值节能量与增加值率按产值计算的节能量J1=V1·E0V0-E1V1(6) 按增加值计算的节能量J1=V1·g1·E0v0·g0-E1v1·g1(7)式(7)中:g为增加值率。g=GV(8)再结合贡献率(见表3和表4)发现,在影响因素中:除在增加值节能量中的2006年外,技术节能量对我市工业总节能量的影响(贡献)是最大的,这说明技术进步对我市工业节能的作用巨大。

其次,除增加值节能量中2010年一级结构节能贡献率超过二级结构节能量(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三个产业的内部结构节能量)外,整体看来,二级结构节能量对重庆市系统节能的影响排第二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制造业,其次是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部门的节能量贡献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各部门能耗多少以及部门规模大小的影响(如图4所示,除2004年外,三个部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中,制造业的平均单位能耗最低,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的平均单位能耗最高)。结构节能量时正时负,原因在于部门内部各行业规模的不断变化。

最后,一级结构节能量,虽然在所有因素中影响较弱,但近年来有增加趋势且处于正节能量状态。这说明节能的关注点逐渐开始从传统的技术节能转向产业结构调整。从数据上看,重庆市工业部门结构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图4三部门产值、增加值能耗及单位能耗对比三、单位产值、增加值节能量分解分析

通过前面的总量分析得到了对节能总量以及其组成结构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但节能总量总是受到当期总产值、总增加值的影响,使得计算出的节能量与总产值、增加值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无法准确衡量等量的产值、增加值以及本期的节能量,这就无法反映出行业在经济系统中的“效益—能耗比”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而增加值是GDP在各经济部门中的反映,所以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情况特别具有研究意义。

通过计算,重庆市2005—2010年工业单位产值和增加值的能耗影响因素情况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对比单位节能量与前面总量节能量的几张图表可以发现,与总能耗持续增加相反,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持续降低。同时,与总产值节能量不断提高的趋势相反,单位产值节能量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增加值节能量的角度看,总增加值节能量与单位增加值节能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单位增加值节能量更为明显地表现出至2007年开始进入下降区间。产值和增加值在总节能量与单位节能量关系上差异的原因在于产值的增长幅度较大,抵消了单位产值节能量的减少趋势,在总量上表现为增长;而增加值的增长幅度较缓,使得总量与单位的节能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见图7)。

工业节能调研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问题,对整个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研究,首先阐述了节能意义,并具体分析了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和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等节能形势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制定出台带有地区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以及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等可行性措施,希望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一、节能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侯频频发作,危害越来越严重。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这主要与人类活动中碳基燃料消耗过多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紧密联系。所以,节能减排不单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要求。节能减排的意义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首先节能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简单地说目的就是减少企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价值的增长方式。向低能耗的技术型、效益型的增长方式转变。节能的意义在于通过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清新明亮、绿色环保的空间。其中企业节能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企业实施节能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成本,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对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的节能形势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生态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所以必须要注重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力度,将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结合起来。

(一)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

众所周知,整个节能减排是一项十分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效果。在工业领域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往往需要对其工业领域内部之中的一些工业程序和工业使用设备以及相应的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这种技能减排工作需要各个行业和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其整个节能减排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主要是上下游企业联系沟通不畅,工业领域与社会发展的生态沟通衔接不准,对于整个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足等都对其领域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可以将其整个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是仅仅注重对整个节能技术的推广,但是在具体的节能规划上不够细致;第二是注重对一些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方向上衔接不足;第三是注重对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个行业之间联系不足;第四就是整个行业领域内部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

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往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工业经济都十分先进,整个工业的发展程度比较深,上海北京等地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逐渐深入到工业发展的产业中,其中的能源消耗水平逐渐降低,所以整个节能减排战略对其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反观一些中西部地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多数都是起步较晚的地区,其中的自然能源十分丰富,借助能源来进行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多数地区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整个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整个经济发展结构也有待调整,所以必须要正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问题,不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西部地区部分省份投产或开工了大批高耗能项目,导致这些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其地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三)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

经济大发展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不仅要实现整个经济发展稳定中高速增长,同时要实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个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减少整个社会上的碳排放总量,严格控制社会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难度逐渐加大,对工业领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推进产业节能政策与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要严格落实整个“十三五”规划,首先要进行整个经济发展,其次要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更加深入的落实。但是整个“十三五”规划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能源消耗进行严格细致的落实,同样对工业领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业领域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要按照具体细致的发展规划来进行.(一)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针对整个工业节能工作,必须要系统性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要制定和发布工业发展的绿色理念,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高效、低耗、清洁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强化绿色监管。继续按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确保工业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二)研究制定出台带有地区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

针对整个工业领域行业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必须要研究制定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在节能减排技术设备推广改造、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

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必须要借助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主要对象,严格项目管理,依法依规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项目。二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资本输出代替产品输出,通过“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带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输出。同时要研究制定高标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机制,不断提高整个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减少整个生态环境污染。

(四)加大节能监察的执法力度

通过节能监察,强化强制性标准约束,倒逼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创新监察方式,监察单位可以对整个工业企业进行执法监督,详细记录工业企业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对整个工业领域进行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拒不落实的工业企业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保证整个监察力度的落实。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整个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业发展,需明确节能意义,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和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等与整个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采取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出台具有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以及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等可行性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岭.新疆节能形势及推进工业节能政策与措施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1-8.

[2]李铁男.中国工业节能政策措施与设备监理机遇[J].设备监理,2014(02):6-7+12.

[3]陈向国,李仰哲.多管齐下啃下“十二五”节能这块“硬骨头”[J].节能与环保,2012(06):18-23.

[4]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工业节能减排走势判断课题组.2013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一季度形势分析与二季度走势判断[J].电器工业,2013(05):11+14-16.

上一篇:写老师的作文范文下一篇:口腔医生助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