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书法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米芾 书学思想 主流性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每个时代的书法艺术都会留下时代的印记,就北宋书法的主体特征而言,尚意书风是主流,也是宋代书法在书法史中的标志。尚意书风及其思想的主旨是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张扬,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他们以意为书、以韵为美,在尚意书风中引领潮流,他们的书学思想也影响到了北宋的中后期及整个南宋时期。

虽然同为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但米芾的书学思想却与苏轼、黄庭坚以及同时代的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社会文化生活角度来考察,苏、黄等人站在了主流一面,而米芾却有些不合时流;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角度来考察,米芾的书学思想有其符合规律性,但书法毕竟是文化的产物,不能脱离时代和文化而孤立地存在着。

一 北宋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主流书学思想

在文人化的宋代社会,兼容了道、佛的儒家思想是当时社会的正统文化思想,以儒家美学思想为核心的宋代文艺思想,构成了宋代书学思想的主流。

1 书法批评的“论述及人”与“书卷气”

“论述及人”。“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书之“传”与“不传”关键决定于书家的品德,欧阳修在书法批评中很早就开始关注书品与人品关系问题。苏轼、黄庭坚基本继承了欧阳修的书法批评思想,苏轼认为“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即如是。

“书卷气”。黄庭坚的书法批评十分强调书家的学问与修养问题,《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芋芋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书卷气”指向的是书家的学问修养和精神气格,与此同时,还指向书家的胸次。黄庭坚《书缯卷后》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很显然,“论书及人”“书卷气”的思想根源在儒家,批评的内容已经撇开了具体的书写技巧,而指向书家的品德和学养。这两种批评方式在书法史中都已演化成为书法批评的传统方式。

2 北宋书学的思想方法表现为儒、释、道互释模式

宋代的文化政策比较宽松,儒、道、释思想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的空间,在思想方法上、在对待人生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上,具有儒、释、道互释的特点,所以,宋代论书或崇尚道家的自然,或运用禅家的比喻,或尊崇儒家的正脉,亦或兼容之,都随各自的人生境遇、志趣爱好而为之。

北宋的主流书学思想在理论上可导源于欧阳修,在对待书法的态度上,欧阳修提倡“学书为乐”,在书法的批评问题上,欧阳修主张“评述及人”,两种主张在思想上一个比较贴近佛家和道家思想,另一个则是对儒家艺术观的继承与发扬。应该说,宋代书学思想“进儒退道,日用为禅”的构建模式始自欧阳修。欧阳修的书学思想表现为儒道结合模式,倡导修身与闲适;苏轼与乃师欧阳修类似,儒道并用,追求平淡与超然;黄庭坚则内儒外禅,执着于士人精神和情操。北宋文人的书学思想在共同秉承儒学审美思想的框架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地融入了或道家、或禅学的思想,这正体现了北宋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

二 米芾书学思想非主流性的表现

米芾的书学虽然深受苏、黄二家的影响,但还没有真正形成缜密的、成体系的思想,将其放在宋代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大环境中来考察,他的书学思想是不合时流了。

1 对待书法的态度

欧阳修《六一题跋》中所说:“及宋一天下,于今百年,儒学称盛矣,唯以翰墨之妙,中间寂寥者久之。”原因是宋初文人的志向精力都在强国兴邦上面,所以,欧阳修是反对“弃百事而以学书为业”的做法的,这种观点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间具有代表性。而米芾有诗写道“与身俱生无术治,又染膏肓刘巨济。”他对艺术的爱好是与生俱来的。米芾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的鼎盛时期,有条件从事纯粹的艺术活动,但是,这种对待书法的态度是为“德成而上,已成而下”的正统文人士大夫所不取的。

2 书法批评的关注点

《海岳名言》有这样一段话,“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柳公权以“心正则笔正”进行笔谏而彪炳书史,说柳书为“丑怪恶札之祖”实不是以“人”的标准来进行评判的,这与欧阳修等人截然不同。从留下来的书迹来考察,米芾对书法技法具有超一流的掌控能力,他关于书法批评的关注点也多是在技术性问题上。

3 书学思想的根源

米芾斋号为“宝晋斋”,极力追慕晋人书法之萧散、平淡之美,但黄庭坚确认为其未得晋人三昧,《跋米元章书》:“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黄庭坚批评米芾的书法情感宣泻过头了,这与宋代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平淡美”是背道而驰了。米芾侍佛,禅宗思想对其书学思想和艺术行为影响较大。米芾抒写主观性灵,形成了自然天真的艺术风格与禅宗“直指本心”、“自由自在”的宗旨有关。

米芾的思想方法和艺术行为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是有限的。

三 米芾书学思想非主流性的成因比较复杂

1 出身“冗浊”

宋代以文人治国,文人士大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很高,若想取得社会认可的文人资格就得参加正规的科举考试。米芾因其母阎氏曾“侍宣仁皇后藩邸,出入禁中”,侥幸得迁,由于没有参加过正规的科举考试而被认为“出身冗浊”,屡遭诟病,在任礼部员外郎时被御史弹劾为“倾邪险怪,诡诈不情……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出身冗浊”一事对米芾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说影响到了他的仕途、性格、处世方式,以及艺术思想和艺术行为。

仕途的失意,客观上促使米芾的生活远离政治,逐渐走向艺术。米芾具备纯粹的艺术性格,其交友唯艺不为党,新旧两党皆有结交,如蔡京、苏轼、王安石等皆可为挚友;唯艺不重德,如结交蔡京,跑官、要官;唯艺不建功,如连水军使任上顽石成瘾,荒芜政事;唯艺不顾仪,为换得《王略帖》,不惜以投江相威胁;唯艺不治学,虽有诗才,学术修养与当时文人相比相去甚远。米芾的信仰、性情、爱好既出于本性,也是出于对世俗的无奈和抗争,仕途上的失意促使他的思想更愿意接受禅学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它的日常行为趋向艺术化(“癫狂”),在艺术观念上也就很少受到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的影响和限制。

2 缺乏士人精神

整个社会对文人的重视,大大激发了宋代文人的家国情怀、社会担当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等,以儒家思想价值观为核心的士人精神因此也得以真实地建立起来。对这种士人精神的认同在书法批评中也有反映,如黄庭坚“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的议论就是如此,而这一议论也正好切中了米芾的要害。

其表现已有三。其一,乏“圣哲之学”。以知识结构来衡量,米芾不具备进入北宋标准知识分子行列的条件,有实例证明,米芾甚至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文人士大夫行列的基本学识也不具备。其二,“胸中无道义”。在米芾身上缺乏传统封建士人所具有的那种社会担当和历史责任感,这一点他不如欧阳修、苏轼,更不如黄庭坚,在任上的荒政,显然是一种颓废的表现,除了自己的艺术和爱好,不会有任何担当和作为。其三,生活得现实。艺术生活中的米芾和现实生活中的米芾是两回事,米芾的处事原则很现实:“庖丁解牛刀,无厚入有间;以此交世故,了不见后患。”能书善鉴的米芾在新旧两党之间游刃有余,与王安石、苏轼、蔡京等人都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也可以为目不识丁的高后之侄群牧都督高公绘作《天马赋》,甚至可以向权臣蔡京索官。

3 艺术家的天赋秉性和志趣爱好

米芾在诗中这样评价自己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之情,“与身俱生无术治,又染膏肓刘巨济”,这种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方面他也极具天分。米芾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很高,吴师道《吴礼部集》卷十八《米元晖云山图》:“书法画法,至元章、元晖而变。盖其书以放易庄,画以简代密。然于放而得妍,简而不失工,则二子之所长也。”的确,书法到了米芾这里,才算放旷起来,画法到了米芾这里,才算真正简易起来。另外,鉴藏领域米芾在北宋中后期也是一座高峰,在鉴定知识与方法方面上承晋唐下启宋元明清;在诗文方面米芾也有很深的造诣,诗文“语无蹈袭”、“奇情险句”、“清雅绝俗”。

米芾性格疏狂、行为乖张,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之誉,故人称“米颠”。“颠”是米芾艺术化的生活形象,与其书法艺术形象相一致,米芾崇佛,以禅悦为乐,这也是禅宗强调的自由精神在米芾的日常生活和书法艺术中一种淋漓尽致的表现,实有散僧入圣的味道。

四 米芾的书学思想虽不合时流却有其合规律性

丛文俊先生在《书法史鉴》中谈到过一个观点,即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文字的应用性决定书法艺术总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而书法作为艺术它本身也有自己的特定规律。也就是说,在书法史中考察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可以有两条线索,一是文化的,一是书法的。对待米芾的书学思想也是如此,如果站在文化发展的立场来考察,通过前面的论述得出的结论它是“非主流性”的,如果站在书法发展的立场来考察,又会得出其“合规律性”的一面,这是由艺术与文化发展的不同步性决定的。

1 书风取向的合时代性

宋人尚意书风发轫于苏轼,“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是一则宣言式主张,米芾则有“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与之相呼应。在创作理念上米芾追求自然天成、任性而为,在目标理念上不薄古人、大胆创新,米芾的艺术追求与苏轼是趋同的。米芾的艺术天份极高,不但接受了“尚意”理念,敏锐地把握住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时代脉搏,而且还成为“尚意”书风的主力军。

2 学书方法和艺术追求的合规律性

米芾早期学书曾有过“集古字”阶段,米芾对古代法帖的临摹可达到乱真的地步,这一点,有多个实例可以证实,如乾隆“三希堂”三希之一的王献之《中秋帖》就出自米芾之手。临习古帖是书法学习区别于其他艺术学习的特殊之处,米芾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对古帖的临习,除了锤炼技法对书格的追求更为重要,米芾在《论草书》中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对晋人书格的追慕早已被习书人证实是非常正确的。米芾“集古字”和“尚晋”应该是接受了欧阳修的“尚古”思想。

米芾生于1051年,小欧阳修44岁、小苏轼14岁、小黄庭坚6岁,在他步入北宋书坛的时候,具有宋代特点的书风、思想已然成形,如“尚古”“尚意”“书卷气”等,关于书法发展方向等问题已经不需要再去思考,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选择性地接受就可以了。如果一定要为米芾书学思想的不合时流找一个接口的话,我们只能说米芾只是一个艺术家,甚或是天才的艺术家。

注:本文系辽宁省锦州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项目。

参考文献:

[1] 陈方既:《中国书法思想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等,2009年版。

[2]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张俊,渤海大学院书法教授;肖鹏飞,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

书法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书法;城市;艺术作品;城市主题;文化建设

人们集中居住的城市,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家园,也应该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尽管在文化方向、目标追求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认知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同。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建设关键时期,如何在城市化建设和新城建设进程中,把城市文化建设与现代文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让城市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相依相存,互为融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思想精髓和人文精神,并经过现代化的改造,转化为城市的主题文化。而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正如张充和先生所提出的——“是立体的中国文化”①,其与城市主题文化的交融必将赋予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魅力。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呼唤城市主题文化

当城市化过程被全球化浪潮挟裹的同时,城市盲目发展也带来种种问题。因此打造独特的、带有民族印记的、承载传统文化特色的、镌刻民族精神的城市主题文化,就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拒绝城市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程式化发展的有力屏障。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痛与文化缺失之殇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世界少见,甚至让置身其中的我们来不及思考城市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我们创造了城市化的奇迹;另一方面,我们却为城市化垫付很大的成本和代价。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面对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当务之急是保持城市文化民族化,努力建设我们的城市主题文化,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城市历史记忆的湮失

重规划建设,轻城市文化营造。根植于传统历史地理特征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城市历史记忆,而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单纯地着眼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简单地认为,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堆砌就是城市化的追求目标,却忽视了城市主题文化的培育。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对文化遗产的野蛮破坏,造成文化空间支离破碎;在规划建设中以对自然的无限制掠夺满足发展欲望,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城市面貌急速走向趋同,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风貌正在消失,历史文脉被割裂,最终将导致城市家园历史记忆的消失。

2.城市人文精神的迷失

重外在形象,轻城市精神培育。传统文化的挖掘,现代文明体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都被忽视,城市缺少精神文化追求。一个城市的最终美誉度,不是体现在高楼大厦林立,而是在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与发展。在城市建设大开发和大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注重城市外在形象的塑造,一味追求变新变奇,追求“高、大、洋”,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割裂。

3.城市文化内涵的缺失

重文化表象,轻文化内涵认同。一些城市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把大众文化和小众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整个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的目标不明确,路径不清晰,精神归属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不明朗,一些思想平庸、形式夸张、格调低下的行为方式,弥漫在城市文化生活中,消解着人们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追求,城市文化生活出现盲动性,导致城市没有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认同感。

4.城市文化多元性的冲突

重外来文化,轻本土文化。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和各种文化的“冲突”,在文化全球化中,本土文化始终处于本民族与外民族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缠之中。全球化过程本身就隐含着一个深刻的矛盾,这个矛盾无法回避。多元文化的建立不是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杯葛,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与提升。同时,文化的冲突也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充分表达和伸张的自由空间。一些城市没有抓住机遇,推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本土文化多元化和广泛化发展,而是一味崇洋媚外,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迷信外国设计师,盲目跟风国外建筑形式与风格,忽略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髓,制造了许多新时代的建筑“垃圾”。多元文化的建立不是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杯葛,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与提升。

传承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以这样的理念和选择城市建设和发展,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普遍的文化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的缺失也许是我们的共同感受,更是我们共同的无奈。营造城市自身特色,建设独有的城市主题文化,提高市民对于所属环境的认同感迫在眉睫,这不但是我们共同的呼唤,也是提高不同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1.打造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化的核心任务

如今,世界各地普遍把培养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事关综合国力竞争,事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加以重视。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力实施文化扩张战略,文化输出已成为其输出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更取决于文化软实力。

2.促进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目标

大到国家,小到城市、个人,都应在着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发展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同构同源,而基于国家现代化改造的要求,除了传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又应体现随着时代进步的现代性、创造性和发展性。逐渐强大的中国城市化过程和人的发展,需要凝聚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来面对自己,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3.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使命与责任

城市化进程中的大拆大建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严重。吸取外来文化固然必要,但也不能割裂、摈弃本民族传统文化。还传统文化以其本来面目,发挥其在新时期应有的作用,是国人的共同使命。然而,要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就必须弥补中国的“文化断层”的现象,这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工程,但必须要做,否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渐渐湮灭。

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建设的不懈追求。但是,城市主题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直接的继承,它需要挖掘、整理、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因为这是这个城市主题文化新活力的来源。所以,作为城市主题文化,继承为先,光大为基,创新为核,发展为大,把握文化这条主线,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求突破,在个性文化的塑造与弘扬上求突破,保存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

(三)书法艺术彰显城市主题文化的个性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精彩的内涵以及深邃的思想。倘若将书法融入到城市主题文化中,从书法蕴涵的美学原理、美学规律、美学构形、美学技艺出发,就能打造具有个性的城市主题文化,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生机。书法艺术不但能使城市主题文化具体化,也能使城市主题文化立体化。

1.书法美学规律与城市规划设计审美原则的内在联系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每一个字都具有良好的结体,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又因循良好的章法,使字与字之间相互因借,行与行之间布白得当,最后形成独具气韵的书法作品。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能够结合其历史沿革与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法律法规来进行总体布局;能够“意在笔先”地使用正确的“章法”来合理组织每个片区,使之具有合理而优美的结构体系;能够通过合理组织使单体建筑之间关系明晰、疏密得当、各具特色而又和谐统一。可见,汉字书法的书写原则和城市规划的设计原则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书法在统一的结字、章法下进行的不同书风的创作,还是合理设计建筑单体和规划区域基础上对城市气质的创造,都是中国人在同一形制下对创造力和理想的多样化追求,彰显着一种活跃却又有序的美。

2.书法艺术和城市文化的融合,为新一轮发展注入活力

传统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发展与应用相关联,又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表达相关联,中国书法所形成的优秀传统,以历代碑帖及其书论为载体,其体系之庞大、表达之完美,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在新时代中,笔墨必须紧随时代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书法艺术。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如果融入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艺术,无论于城市还是书法,都是别开生面的有效途径。

3.书法融入城市建设,彰显文化民族特色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结合点,是有别于其他城市个性的最佳选择。在世界艺术之林,唯中国书法最能表现东方文明的独特性,唯中国书法最能表现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唯中国书法最能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诗经所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书法是中国人的“注册商标”,其作为地方文化的特色,有其唯一性以及排他性,我们把握好这一“伐柯之斧”,就能使书法融入城市建设并有助于体现中国城市建设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个性,从而彰显城市文化的特色,并走向世界。

二、文化艺术与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相结合的探索实践——以书法介入为例

一座城市借助自身特色成长为一个有特色、有个性和品牌的城市,最直接的路径是根据本地区特色要素寻求和选择城市主题文化,在其主导和引领下,树立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构建具有城市特质的主题文化体系,进而形成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互为联系、互为支撑和互促共赢的格局。

(一)艺术与城市主题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一个城市有了城市的主题文化才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凡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文化经济、文化外贸设定为战略目标,将艺术文化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替代型产业,将地域、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并当作整体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以下是国内外城市将艺术与城市主题文化结合打造城市品牌的成功案例。

1.“音乐之都”维也纳

“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因音乐而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到这座城市来寻找世界音乐大师的历史足迹和艺术回音。以音乐为契机,维也纳找到了城市发展的切入点——古典音乐。新年音乐会、规模盛大的维也纳国际文化节已经成为维也纳最响亮的城市品牌。

2.“雕塑与绘画之都”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因拥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伟大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绘画与雕塑艺术,被世人誉为“雕塑与绘画之都”。以此为契机,佛罗伦萨把城市主题文化渗透到城市的各个方面。这些雕塑与绘画成果不仅仅停留在一幅幅作品上,更深深地融入到整个城市的灵魂中,更使佛罗伦萨成为世界名都。

3.绍兴与书法的千年情缘

绍兴无疑是座墨色生香的城市,历史上,无数名人雅士眷顾这里,留下了许多名篇墨宝。在绍兴2500多年的建城史上,这些墨宝犹如镶嵌其中的粒粒宝石,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其中最闪亮的瑰宝。每年的兰亭书法节作为对书圣的崇敬和书法的弘扬,已成为绍兴最为重要的节会之一和彰显城市文化的品牌活动。书法已经融入了绍兴人的生活,化作了绍兴人的气韵,书法也已经在绍兴找到了新的历史定位。

4.枫桥古镇与一首古诗的精彩

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阊门外枫桥镇上的一座小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成为一处名胜古迹,名扬天下。张继借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来抒发思乡之情,使得这首借景抒情的七绝古诗,成为后人广为流传的佳作,可谓“诗以寺传,寺以诗名”,也使枫桥镇名满天下。

5.上海世博公园——水墨山水的雅致

世博基地整体如中国传统书法折扇,缓缓从江面升起并展开,如同折扇优雅地在轻舞的微风中打开,在雅致的折扇下呈现出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整体构成如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一般雅致的园林意境。而世博

公园是世博园区的中心绿地,传承中国书法艺术之精髓,借鉴书法艺术中“以形写意”的手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同时,借鉴书法艺术中的“势”,以黄浦江之“势”韵扬世博之“势”,充分发挥了与黄埔江毗邻的区位优势及生态公园的自然优势,演绎出中国园艺的精神及内涵,塑造出具有独特风格与个性的中国世博的滨江绿地,成为上海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6.“中园”——书法园林艺术的新秀

“绿色书法计划”是以自然界的常青树、河道、池塘、湖泊等为媒材,以中国汉字书法结体的神韵结合来创造气象万千的当代东方园林格局。“中园”是艺术家谷文达专门为浦江华侨城设计的公共艺术方案,是“绿色书法计划”的一部分,更是书法艺术结字的终极体现。“中园”以《谷氏简词》行书结构中的书法园林“春风”、“夏日”、“秋雨”、“冬雪”四个中心组成,称之为“阳园”;围绕中心的是以《谷氏简词》篆书结体的河流水道,以建筑和人工河道具体呈现,空灵仰天,其称之为“阴园”。此“阳园”与“阴园”的内涵取之于中国的阴阳五行的学说,汉字使环境艺术这一生态乌托邦达到了中国表意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探索书法与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相结合具有理论基础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缺乏理论指导和理论启迪的探索往往会迷失方向,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作为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法艺术,在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道路上,同样离不开理论的支持,这也是书法作为中国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的“利器”具有适用性的根本依据。

1.书法与时代的关系

“通时达变”是实现艺术突破的必然规律,书法艺术是变化发展的,书法艺术与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首先,书法必须体现时代化发展要求。在科技不断发展,传媒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书法要顺应时代发展才可传承。时代化不仅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更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应该融入时代的气息,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其次,书法必须顺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书法市场化,意味着每一个书法家的书法作品都可以按质量高低,平等地进入艺术市场,成为大众的消费品,既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又能使书法界保持艺术的纯洁,让有实力的书家走入市场,让大家认识真正的书法艺术,从而带动书法正确的发展。再次,书法必须符合功能化发展的方向。古代书法在知识积累、国家管理和思想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是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功能化的又一表现形式,同时,中国书法在当代也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作为一种健康活动”,在书法中接受熏陶,以书载道,既自我教化,又传播教化,完成人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以及书法发展的三重提升。

2.书法与系统的关系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观点看问题,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新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系统论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书法包含科学和艺术,书法所使用的工具是科学的,书家所创作的作品是艺术的。在当下追求百花齐放、崇尚美好、张扬个性的时代里,我们即欣赏艺术,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同时也通过创造艺术来塑造城市,装点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系统理论的指导,将书法文化和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相融合,全面展示城市形象和品牌。

3.书法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之一,就是艺术品参与并融入环境艺术的创作,这也是中西方环境艺术的差别。艺术作品必须要与它所处的环境融合协调,方能体现自身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环境的品质。所以,好的书法作品也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或凿刻于自然山川,或耸立于高楼大厦,或横卧于标牌匾额,或悬挂于门头室内,或嵌入工艺器皿中等,书法作品必须于环境中才能充分彰显其艺术价值。随着都市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书法艺术亟待新的探索和研究,其最根本的是应充分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和材料,在现今环境艺术思想的支配下进行书法的创作和展示,使得书法艺术与当代环境整体相得益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城市化的历史时期,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书法与时代、书法与系统、书法与环境的关系,书法艺术如果能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融入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发展,不但能创造出具有时代风貌的书法艺术,更能彰显城市主题文化的民族特色,也必将使中国的城市在世界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三)上海郊区新城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书法展”的实践

在上海郊区新城的建设中,积极探索书法艺术与新城建设有机结合。新城先期邀请书法艺术和城市建设专业团队分别提供实施专案,合议形成并制定详细的可行性规划实施方案。坚持一次规划,长远计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全面推介的工作方针,把一个富有魅力的不一样的城市展示在世人面前。

1.“点”、“线”、“面”结合的总体规划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对散落在新城内的书法艺术标示的串联和点缀,将书法艺术完美地运用到城市规划上,隐喻新城的江南文化底蕴和现代高雅形象,展现城市文化个性和底蕴。

“点”是远香湖书法主题公园,位于新城核心位置,公园用地60.89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7.04公顷,水体面积33.85公顷,是新城“千米一湖”规划的18个湖中最大的,也是上海西区最大的人工湖;“线”就是伊宁路、白银路和永盛路三条城市主干道路,以不同风格的书法景观,通过展示新材料和新形式,形成新风貌的书法艺术作品,每一条道路成为一道让人流连忘返的、亮丽的书法风景线;“面”是由紫气东来景观轴、西云楼、东云街和轨道11号线新城站等区域组成。根据行业和建筑主体的特点,集中商家的意愿,按照其所希望的风格,或写店招,或写广告,或作饰品,展示建筑、商铺和绿化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魅力,将书法艺术有机地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让新城更加多姿多彩。

2.先行实施的“十大”项目

根据总体规划,新城策划建设书法主题文化的

“十大”项目。具体为:一组大字、一条路·一条书法的银河、一片水幕与一垛墙、一个主题公园与酒店以及会所、一个电子书法的体验系统、一场书法秀和一台颁奖礼、一组系列收藏、一组书法与其他艺术的联袂的畅想曲、一个全国书法创作基地、一次书法之旅和一个书法市场。这十个项目从点、线、面以不同切入点将书法文化渗透到郊区新城建设的各个层面,通过不同方向的潜移默化将书法文化深入到城市主题文化内核。通过“十大”项目,以点带面,逐点突破,逐步渗透,从而促使城市发掘自身的文化特质,并将其发扬光大。

一组大字——“上”与“海”的精彩。上海国际赛车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书法“上”字这一独特造型的赛道。整个赛道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全长5.4公里,由14个弯道和9个直道构成“上”字形。“上”字顶端起笔位置是第一个弯道,不同转弯半径的弯道组成了“上”字中的短横,最长的1175米加速直线赛道是“上”字底部一横。书法“上”字蕴涵着新城“蒸蒸日上、乘势而上”的无限遐想,更寓意着奋发向上、宏伟远大的城市文化精神。“千米一湖、百米一林、河湖相串、荷香满城”的景观生态系统,使新城拥有远香湖等18个湖泊。其中,以“海”字为结构的远香湖公园处在核心位置,被层层叠叠的块块绿地所环绕。“海”具有兼容的异质性、开放的漫延性、延续的沉淀性、宽容的秀美性。秀美的远香湖以其浩瀚的水体形成“海”字形的平面布局,与约3公里处嘉定F1赛车场的“上”字遥相呼应,空中俯视,你将一目了然地看到,新城“上”和“海”字构成的独特的大地景观。

一条路·一条书法的银河·一条穿越时光的书法长廊——尽享中国书法艺术的灿烂。一条书法石刻铺成的文化之路,选址于远香湖边东云街,它将经典文学以书法形式刻于其上。石板铺就的书法之路,不只是通行的功能,更成为承载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城市脉络。人们漫步其上,在感受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心灵净化的同时,也得到了传统书法文化艺术的熏陶与教化。在白银路上,公共建筑所构成的城市的天际线错落有致,建筑物上镌刻着大大小小、或高或低的草隶正楷的书法作品。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绵延不断的书法作品,群星璀璨,宛若银河,成为新城独特的城市景观。摇着小船逆水而上去看F1,舟移景异,徜徉在新江南风格的新城,映入眼帘的是河两岸一块块精美的书法石碑。通往激情如火的F1的旅程,穿过的恍若是从古至今书法文化的长廊。置身于书法碑林之中,艺术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多么精彩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链接的“绝版”之旅!

一片水幕与一垛墙——寻觅书法艺术的书情与画意。水幕书法的设计,使得远香湖成为承载城市主题书法精神的动态展示平台。通过喷泉点阵或者激光点阵的方法,因时因景展示不同的书法作品,水墨丹青点染而成的城市景观体系在中心湖区得到强化与升华,集中体现书法之城的精魂。结合书法墙的设置,道路景观与水体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一个主题公园与酒店以及会所——品味盛装书法的新境界。首先,一座以书法为主题的公园——远香湖书法公园。远香湖公园内的绿化、铺地、景墙、石刻、灯具等景观细部的设计,与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在公园中,利用历朝历代名家书法和现代“草根”书法家的作品组成十个“海”字,三分之一沉于湖底,

分之一置于水中,三分之一陈于岸上。伴随水面起伏,经典与草根相互呼应,若隐若现,漫步园中,书香气韵扑面而来。同时,在细节处以书法的“笔力”创造了细节的精髓,重要节点景观石的题词、植栽的“结字”塑造、现代的灯具与座椅,甚至是垃圾桶,无处不彰显着嘉定书法艺术的传承,种种景观元素与细部不断烘托出公园的书法主题。

一家以书法为主题的酒店。在荷塘月色酒店启动方案设计中,就将书法主题有机融入到建筑与环境设计以及房间、餐厅等室内设计之中。走进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书法意韵气息浓厚的大堂,其次是由著名书法家写成的精美菜单,书法作品成为馈赠尊贵嘉宾的最主要的礼品,在享用美食之前,先享受开胃文化大餐。若有兴致,可以当场挥毫泼墨,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餐饮、书法的结合,让我们的生活“餐餐有回味、天天有精彩”。书法艺术与新城的景观优势交相辉映,在打造高端会所酒店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文化品位。

一个电子书法的体验系统——中国书法艺术的大集成。在公共艺术场所开辟书画多媒体室,在保利大剧院开辟书画剧场,展演诸如笔歌墨舞、书画合奏等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表现手法的全新节目。还可以抽象的汉字构成像素化雕塑作为保利大剧院前景,成为整个文化组团的神来之笔。在书法电子体验系统中,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的方式随时随地展示书法,并与市民进行积极互动。让市民可以随时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大集成的魅力。

一场书法秀和一台颁奖礼——新城·书法之城。一场由书法作为主角的大型表演秀,将100个著名书法家作品集成,经过现代科技处理,以节能环保的激光水幕成像的手段,或运用传统烟花表演,犹如奥运28个脚印,将每幅书法作品连同烟花的烂漫,在远香湖书法公园水面之上展示,激情放飞。在荷花绽放的季节里,我们将举办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包含普及组和专业组,分别针对普通大众和书法家群体,打造出一个公众参与与专业水准兼具的高级别书法比赛,成为书法专业评比颁奖的永久性城市。

一组系列收藏——千名书法家·书写千年新城。采取“三分法”收集书法佳作:三分之一为历代名家书法作品,三分之一为当代名家书法作品,其余三分之一的作品来自于民间书法爱好者。数年的积累与收藏,能够反映书法随时代而变迁的轨迹。同时,将这些收藏积极地与建筑、景观小品相结合,或镌刻于墙上、碑中,或馆藏于室内空间,或定期展示,或结集成册,打造千名书法家书写千年新城的品牌活动。

一组书法与其他艺术的联袂的畅想曲——百花争妍大舞台。新城将书法艺术与绘画、音乐等艺术融合。在这里,凡是你能想到的书法和其他艺术结合的内容全面网罗,营造书香新城的美景。并且将书法与本地传统工艺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传统工艺如纯手工的雕刻,将书法艺术和竹雕工艺融为一体,用竹雕形象地再现书法,塑造成熟、厚重、古香古色的书法竹雕,既具有时代美感,又有古朴之风。

一个全国书法创作基地——书香雅趣的新场所。为了普及与弘扬书法艺术,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学习和培训场所,汇聚书法大家和名家,新城建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的唯一的省市级中国书法家培训中心——上海书画院。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外书法人才的流动中心、展示中心、教育中心和创作中心,组织书法家赴国外交流,举办书法名家书法艺术讲座、书法专题研讨会等书法艺术活动。创作基地已经成为书法精英互相切磋、提高素养等的书香雅趣新天地。

一次书法之旅与一个书法市场——感受和体验书法精彩。综合以上各类方法打造书法主题的新城,本身就成为偌大的书法主题公园。这里有遍布城市的书法主题城市设施、书法主题会所、书法景观雕塑;建立了中国最大的书法设计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中国最大的书法版权在线交易平台、中国最大的书法文化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和神奇的线上书法投资艺术品产业新模式;运作着书法艺术拍卖、书法艺术特色的画廊;集聚了万名书法家和网上书法艺术城。通过书法市场进行交易的书法经济衍生品从不同层面渗透到市民生活以及游客游览的各个方面,使得城市不再落入千城一面的窘境,由此成为独一无二的“书法之城”。

三、建设书法城市主题文化的三个环节

培育城市主题文化在城市建设中是十分必要的,它具有城市生命力、凝聚力、文化力,影响着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精神家园的归宿。在城市规划中强调主题文化,便能够使得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的消失以及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得以解决。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因而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打造人们认可的彰显个性的城市主题文化,具有十分特殊的普遍的意义。为此,在推进书法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相结合上,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以下三方面环节:

一是要充分认识书法艺术在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使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成功的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具有对周边地区和世界发展的文化影响力与控制力。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建筑的品质,也是城市形象和品牌赖以存在的基础,更是经济振兴发展的精神支撑。建筑之都罗马把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上升到城市的主题产业,我们看到的罗马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那些伟大建筑废墟上的一种辉煌。作为世界唯一的中国书法,参与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是要寻找书法和城市主题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把它作为研究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最佳载体。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的结果。城市主题文化在全面地、系统地诠释内涵和演绎文化形态非凡魅力的同时,直接决定城市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层次高度,影响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在中国,把书法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一种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载体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必将得到人们的认可,传统书法艺术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也必将使中国风、中国气派的城市更加魅力无限。

三是要明确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回答了城市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化和拓展。城市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的成功与否,城市文化影响力是否强大,城市主题文化是先决条件。例如西安,从历史文化源头中寻找城市文化复兴的本源,以“东方神韵”城市主题文化为载体,以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城市,率先在中国城市中提出打造城市主题文化,在构建国际化城市方面见解独特。使书法艺术和城市主题文化相结合也许是一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捷径”,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总之,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价值的根本追求,是一种城市文化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城市文化品牌与城市文化境界的高度升华,是体现城市高度文明,展现城市文化标高的重要标尺,而书法艺术,则是城市主题文化解决地域性、独特性以及通变性的理论宝库与实践利器。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书法作为立体化的中国文化的代表,如果能有效地与城市主题文化相结合,则中国城市不但将具有立体化的中国文化面貌,其历史记忆的有效传承、人文精神的鲜明凸显、文化内涵的深刻孕育、多元文化的兼容提升,也自不待言。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的大发展,亦不远矣。

(责任编辑:楚小庆)

书法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作为幼教岗位上的新手,我深知自己幼教理论知识肤浅,所以我利用寒假读了陈晓芳撰写《幼儿教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明确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儿为本”,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需要来决定和调整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灵活的安排和组织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真正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此书的教育活动是以幼儿活动兴趣为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关键;如何促进幼儿获取学习方法、经验、技能。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在选择内容上要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内容;选择来自儿童文化及儿童精神世界的内容;选择更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经验的活动内容。从中使我更加深刻了解了在选择内容上要谨慎,切勿拿来主义,要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好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设计活动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活动生成的价值,对活动内容的延伸之后,还要进行反思研讨和总结,以便来提升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实施主题教学时有的放矢,对一些好的主题可以“预设”和“生成”一些活动,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孩子会更有主见,更有机会去体会不同有价值的事物,孩子们在生成活动后会更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会一直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作为教师,可以去组织不同形式的课程,去引导他们如何完成一件件、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天生是活动的,好奇的,他们的想象力绝对比大人们来的更丰富,更天真。

我认为其中最能帮助指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是实践篇“活动案例及策略分析”这一内容,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除了以上感受,我还有一下几点体会:

1.要使幼儿喜欢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如何去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包括教学活动开始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吸引幼儿对即将学习课题的注意,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如用一些较悬念的问题来进行引导,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听去想。

2.在设计教案时,应计划好如何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一些与课题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或尝试自己找出答案,以保持幼儿对课题的兴趣,这样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让幼儿尝到成功的乐趣,引发下次再玩的兴趣。

1 3.努力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起活动,让他们去想像,去创造,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一起学习,既学到知识,又不感觉厌倦。

4.让幼儿参与活动,自然角总是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或是瞧一瞧而已,并没有激起幼儿的多大兴趣,分析原因:大部分是老师存放进去,告诉幼儿。由于没有可操作性,他们也就不大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大都让幼儿参与讨论要放些什么,如谁给花浇水,给鱼喂食等,每天由谁负责, 幼儿一次又一次的参与、搜集资科、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书法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目的意义:开设书法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正确书写和运用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更要强化汉字的书写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二、具体要求 :

(

一、)实施时间 自2012年9月起,我校将在各年级全面开设书法课,把书法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一、二年级设写字课,三至六年级设书法课。

(

二、)开课要求

1、书法指导课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能用毛笔临摹名家字帖,写好楷书,了解书法的章法,能进行基本的书法创作。在学习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学校要对书法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本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优秀书法作业的展示活动及收集留底。

3、全体教师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为学生做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各学科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书写要求,各科作业都应书写规范认真端正。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校长及教导主任全面负责学校的书法教学研究、评价操作、组织活动等工作,以保证书法进课堂工作的正常开展。

2、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有作业布置,并书面批改。其他学科教师要通力合作,共同重视学生作业的写字质量和书写行为习惯的纠正,共同推进写字教学的深化。  三、立足校本教研 ,加强检查督促

1、 加强检查、督促,开展竞赛活动。 

2、 定期检查学生《写字本》及各科的写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校级书法比赛,及时展出各班的优秀

作品。

4、开展“我行我秀”活动各班级不定期把本班的优秀作品粘贴在教室里。

四、加强教学研究

 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研讨,观摩写字教学。对书法大课堂从教学步骤、内容安排、时间分配、指导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探索一套较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各位教师开展书法活动,并上交自己的优秀作品。

一个学期的书法活动即将结束,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中,我校的同学初步了解了一些书法知识,并锻炼了自己的书写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虽然每个星期只有短短的一节课,但同学都能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逐步养成“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现对本学期的书法活动小结如下。

我校教师从基础的开始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的书写进行及时的指导,适时示范。辅导过程中,还经常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仔细观察,在练习中也同样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笔画、字形结构以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如:无论在任何字里,横的写法都是略往右上倾斜的,一个字里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横时,要注意它们的长短,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均衡等等。如此反复,为的是学生改掉错误的书写方法,慢慢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方法,提升书写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单凭每周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

够的。要使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提高,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而且学习书法,进步比较慢,见效也不明显,所以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一学期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学生在写字姿势和习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写字的基本功也扎实了许多。

组织学生书法比赛:1——2年级铅笔比赛;3——4年级钢笔比赛;5——6年级钢笔和毛笔比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不忘记提高自己,我校教师9月分集中训练钢笔字;10月分集中训练毛笔字。并且将成果进行了收集。

当然,在辅导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端正。

总之,水塘寨小学师生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校师生将会把书法训练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书法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媒体时代,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是值得正视的议题。本文从推动书法文化在全媒体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学校教育和民间教育中培养书法艺术传播者、规范官方书法传播媒体和网络书画交易平台的构建、打造书法外交和外文书法网络构建的路径探索,为加强在新媒体语境下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和确立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身份与立场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书法文化   新媒体   传播   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书法文化传播策略探索

新媒体时代来临,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取代了以往传统的传播媒介,不仅是受众和传播者的身份可以发生改变,新的技术也会促成新的传播内容。对于书法文化而言,我们只需要进入一个书法网站或是下载一个手机应用程序,动动手指,轻点屏幕,书法热点人物、书法大家资料、书法收藏鉴赏、书坛信息、书法之旅、书法教程、书法展览信息……所有与书法界相关的热点信息都能一手掌握。那么,在新媒体时代下究竟如何对于书法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培养新媒体时代优秀的书法艺术传播者

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要想书法文化在新媒体时代长足发展,就要有优秀的传播者作为基础,将中华书法文化发扬光大。对于优秀传播者的培养,学校教育作为各行各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基,每年都向社会不断输入大量人才。相较于书法文化来讲,不同阶段书法教育应当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侧重,基础阶段的书法教育 (小学、初中、高中)应培养学生基本的书写技能和对书法理论常识的了解,在掌握一的书写技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书法丰富内涵的学习;本科阶段的书法教育应在书法技能和书法艺术的审美认识上都应该有进一步的提升,这并不只是针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许多非书法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加强书法教育,学者向彬曾将当今社会的书法人才大致划分为六种类型:即艺术型书法人才、学者型书法人才、文人型书法人才、师范型书法人才、应用型书法人才和综合型书法人才。[1]根据这六种书法人才的分类,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就要在不同人才培养上专业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使得不同类型的书法人才都能够得到合理专业化的教育;研究生阶段的书法教育不只要体现出精英人才所具备的学术性,更要形成自我的书法审美境界。研究生阶段可以通过读书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立足传统,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 最终成为高层次的书法专业人才。[2]在书法学术论文的撰写上,严谨、真实,体现出对当代语境下书法文化的个人思考。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众多业余书法爱好者和退休离职人员等作为书法文化传播者的重要团体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民间的书法艺术团体,应积极开展书法类的竞赛、讲座、展览等,在大众中推广传播书法文化,激发起民众对书法的求知欲和热爱;专业的书法人士应以身作则,以严谨的学术知识和职业道德向普罗大众普及书法的专业知识,即时纠正网络上的一些误人子弟的错误言论。

(二)加强数字化传播媒体的引导和管理,树立积极的传播风向

首先,应该完善地方书法信息传媒中心的建设。2011年8月10日,中国书协信息传媒中心成立。中国书协信息传媒中心的建立是一面旗帜,为地方的书法协会和期刊杂志树立了典范,地方书协也应结合本地区书法文化特色建立富有的地方特色书法信息传媒中心,突出在书法网络媒体上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将地方的书法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其次,要构建规范化的网络书画交易平台。目前,我国的书画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网络书画交易平台的运营体制并不完善。书法作品的审美标准和评判尺度也相应的会受到影响,可建立书法鉴赏家资料库,在规定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实名认证和资历认证,保障书法鉴赏人员的含金量。应当进一步加强网络书画商城系统的建设,实现全面人性化的设置功能,扩展受众用户群体,在商城中加入作品内容的图文和影音展示形式等,完善审核机制,剔除网络书画交易市场的不规范行为。

最后,要引导书法网络媒体树立正确的传播风向。各个书法网络媒体应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媒体形象,确立鲜明独立的书法传媒话语风格。放眼全社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跳出固定的舒适圈,探究书法网络媒体传播背后所隐藏的“大文化性”。在传播正确的书法知识、书坛信息的基础上,将眼光提到至书法文化作为艺术价值之上的精神价值,以小见大,关注当下的时代主题,将书法网络媒体的建设赋予新时代的语境,引领独树一帜的书法网络媒体正确风向。

(三)有效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优势,加强书法艺术的对外传播

现如今,中国书法在欧美和东亚各国都出现了小范围的书法热潮,中国的崛起,也使得各国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书法的精神价值,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欣赏中国书法。从书法入手进行中国的文化输出,把书法作为一种东方文化象征话语表征向西方输出,是中国书法新世纪的精神自觉。[3]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书法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赶上互联网这趟快车,抓住良机。一方面,建立书法文化外交,让世界正面了解中华书法文化。只有不断的有华人学者加入到书法文化的海外传播的阵营中来,书法文化才能在海外地区发光发热。还应让书法在国际文化会议或官方中外学术交流上多多亮相,走出国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甚至现场书写展示,不失时机的向外国人展示书法文化的,或许只是演讲时的一张PPT图片,亦或是讲座的邀请函的设计带有书法元素等都有可能将书法文化的海外传播向前推进一步。一些高校也為留学生们设置了书法课,甚至近几年,有些地区还举办了外国人汉字书写大赛,向留学生们更好的传播中华传统书法文化的同时,也让留学生们亲身参与,感受用毛笔写字的乐趣,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但是书法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内容,向留学生们感受到学术层面上的精神互动和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多元性要成为课程和赛程的主旨和内涵。

另一方面,打造外文书法网络媒体,向海外提供了解书法文化的平台。国内的书法报刊的改版和改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推行出适合外国人阅读和学习的电子刊物,或是在国家重要的官方书法网站和论坛上设置多种语言阅读功能,还可加入语音介绍,录制英文网络书法课程。此外,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可以着重打造中国书法的官方媒体号,例如Twitter(推特)、Instagram(照片墙)、微博等火热的社交软件,增强书法文化在海外的启蒙教育,让书法在国际交流中被借鉴和吸收。书法文化不只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也是全球的文化财富,加强中华文化向海外的推广传播,让中国书法“走出去”,更要让中国书法“走进去”,这也是提高本土书法文化发展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和学习到其他国家优秀的原创书法作品,观察他们的创新书法成果,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自我反思。书法源于中国,书法的根在中国,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守住我们正宗的书法文化,在中国汉字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中国书法文化有着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不可在世界文化的浪潮中迷失方向。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舞台,成功的文化传播应综合使用多元媒介展示文化。[4]

二、结语

书法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经历几千年的文化变迁和革命却能经久不衰。新媒体时代带给社会了深刻的变化,传播学也已充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为我们带了巨大便捷和利益,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烦恼和困惑。在这样的时代之下,如何审视全媒体时代下书法艺术的推广与传播,让“年长的”书法文化同“年轻的”网络世界共舞,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对此,本文提出了培养新媒体时代优秀的书法艺术传播者、加强数字化传播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加强书法艺术的对外传播的实践策略,以期在新媒体时代下,书法文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文化价值,增强书法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中的话语地位,对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向彬著.当代书法人才的类型与教育: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启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向彬.论学校书法教育的三个阶段[J].江苏教育,2018,(45).

[3]王岳川.书法文化输出与书法国际传播[J].中国书法,2013,(03).

[4]韓李,潘天波.微信:书法文化传播的感性媒介[J].中国书法,2018,(06).

书法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在写字教学中, 老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一些用笔、运笔、笔画的写法和字形结构等理论知识, 空洞而枯燥, 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 不敢接近, 自然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所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情趣,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我们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 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汉字的演化过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 直至成名的故事,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书法学习活动。

二、优化训练过程

在写字教学中, 要让学生掌握各个字的书写要求, 初步认识一些汉字的书写规律。对学习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必须重视对写字教学的整个过程的优化再优化。

1、优化示范方式。

教学生学习书法, 不仅要指导, 更须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范写中领会每一个字的书写方法, 了解每一个字的关键性笔画, 对临写时可能要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如指导学生写“康”字, 教师一定要一边示范一边作重点讲解:广字头的上点要落在横的右端, 撇画舒展, 长直而沉稳;撇的落笔在横的下端, 点横相连而横撇分离;“康”字的竖钩直对首点, 横折高耸, 下面四点变化多端, 向内相聚, 活泼而紧凑。如果教师不在示范时作重点指导, 学生是很难领悟到这些精髓的。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向学生充分展示各个字的书写过程, 讲清每一个字的关键性的笔画和要求, 做到“字”、“法”并见。

2、优化训练方式。

书法的训练方式很多, 常用的有映写、临写和自由写等几种。研究表明:临写比较适合于中学生。因此, 在一般的写字教学过程中采用临写的方式最为普遍, 训练效果也最为明显。当然, 我们让学生临写也要注重方法, 应该要求学生以教材或老师在黑板上的范字为标准, 每临写一次都要对照一次, 发现不足及时修正, 力求写出的字一个比一个像, 一次比一次好。这样, 学生每临写一次, 都会有所提高, 有所收获, 都能从中品尝到一次成功的愉悦。伴随着这种愉悦而来的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的日益浓化和临写效果的明显优化。

3、优化评改方式。

教师的评改是否及时得法, 对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课堂上, 学生在临写的时候, 教师必须在学生中间巡视, 发现问题逐个加以指导, 不应坐在高高的讲台上, 独自备课、批改或做其他的事。如果发现学生执笔方法不对, 教师应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发现学生运笔方法不正确, 宜给予示范讲解;发现普遍性的问题, 则应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集体评讲。同时, 对学生的书法作业的批改也要做到认真细致, 讲究批改的方法和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书法作业时, 对结构平稳、笔画规范的字打上一个大圆圈以表示鼓励;对局部写得较好的字, 就在写得好的那个部位打个小圆圈, 给予肯定;给“有病”的字写上范字加以指导。对学生的书法作业的整体好坏可以用“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等表示。每次作业都要进行讲评, 表扬优点, 指出不足, 提出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

三、注重课外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法成绩,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书法练习活动, 增加学生参与学习书法的机会和空间。如在春节来临之际,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为当地村民写春联、寿联和喜联的活动,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为民服务意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国庆节、劳动节等重要节日来临之际,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迎五·一”、“庆祝国庆”等书法比赛活动, 对获奖的学生除了进行在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外, 还可以在学校书画专栏里展出他们的书法作品, 并鼓励他们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社投寄自己的书法稿件, 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学习书法的成就感。

四、书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用笔和结构。

汉字写出来要它匀称美观, 有两大要素:一是笔画要劲挺好看;二是它们在字中的位置要适当——这就是常说的“笔法”和“结构”。我认为笔法和结构两者相辅相成, 有机结合在一起, 应同等对待。“书法以用笔为上, 而结字亦须用工”。传统书法教学, 都把“笔法”奉为至尊。所以, 延续至今, 教材里讲书法, 十之八九都是“用笔”的内容;课堂上练功夫, 大部分时间也一定是消磨在“点横撇捺”之中。点有多少种、捺有多少类, 更有“悬针”“垂露”、“方圆正侧”数不胜数。就是钢笔字, 老师的讲解, 也反复强调“行、驻、顿、挫”。

2、“取法乎上”, 还是“取法乎适”。

“取法乎上, 仅得乎中;取法乎中, 仅得乎下。”在书法教学体系中, “取法乎上”也是一条金科玉律。因为唐楷代表书法的最高法度, 于是, 古人学习书法由唐楷入手就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了。可是, 唐代的楷书所拥有的高度又来源于她本身的难度, 不要说缺少书法经验的少年儿童, 就是学书有年的成年人在她面前也难以短时间内奏效。

3、“阳春白雪”, 还是“下里巴人”?

上一篇:城市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