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投资范文

2024-07-12

财务会计与投资范文第1篇

摘要:独立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会计服务公司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会计服务公司是一项新兴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失误,这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帮助、会计业内人士的不懈努力加以解决。只有这样,会计服务公司才会逐步得到社会认可。

关键词:会计服务公司 发展对策 运行原则

一、会计服务公司的总体构想

针对会计信息公允性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立场应该中立,从而形成会计人员的立场中立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该成立会计服务公司,也就是由独立于委托者和代理者及其国家等相关者的会计信息“加工公司”。总体构想如下: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应委托会计服务公司进行加工,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由企业内部会计进行加工。会计服务公司的委托权在于董事会及经理人员的协商,会计服务公司的监督权在于国家制定的有关会计服务公司的法律,会计服务公司是一个企业性的自律性经济组织,既然是企业,就应该由企业的运行机制来约束。

二、会计服务公司发展对策

1.会计服务公司的运行原则

会计服务公司既然是以“企业”的形式存在,必然要有一定的运行原则进行限制。根据企业与会计行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有以下几条运行原则:一是建立健全会计法规及其制度,形成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多种会计规范形式并存的会计法律体系。二是建立健全会计服务公司的注册登记制度、破产制度等,建议会计服务公司应该采取双重登记制度:首先,要在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登记(如公司的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等),以保证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上的合格性;其次,必须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以保证会计服务公司的企业组织的合法性(如资本金的额度、抗险能力等)。三是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市场,包括会计人员进入市场的资格认定、会计人的协会、会计人市场的配套法规(应包括会计人的职责和权利的规范、会计人协会的有关法律)等,以保证会计服务公司的人员录用。四是建立企业聘用会计服务公司的管理机制,包括聘用及解聘的权限界定(应由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协商,单方决定无效),会计信息的加工费用支出应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等。

2.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及内容

会计公司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各类经济实体,主要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国有经济的企业公司及个体工商业户等。其具体业务主要包括: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根据服务单位特点协同服务对象拟定会计业务实施的具体办法,制定会计核算规程;根据服务对象要求,参与草拟财务计划预算,进行会计分析。

3.会计服务公司的收费标准及结算方式

会计服务公司应按提供业务量的数量为收费依据,可具体以提供工作日数为计算标准,绝不能以服务对象实现收益为计算收费标准,结算方式应由服务对象按月以货币资金形式支付给会计服务公司而非会计人员。具体的收费标准及结算方式应在签订的合同中列明,以避免发生纠纷。

4.会计服务公司的具体运行步骤及方法

第一,会计服务公司必须依法申请、批准、登记组建。第二,会计服务公司人员的聘任。第三,会计服务公司领取执照后,可向社会承揽会计服务业务。

首先,必须由会计服务公司法人代表与被服务单位进行协商,签订服务合同,规定各自的责任与权利。合同必须载明会计服务具体业务范围、内容、时间、收费标准、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服务对象必须提供会计核算所需要的工作环境及办公用品,如实告知会计人员本单位的经营状况,根据会计人员所制定的核算程序责成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严格按会计核算程序处理业务。合同必须经公证处公证,以便于发生纠纷时合理解决。

其次,会计服务公司依据合同规定,向被服务单位提岍服务,或者进入服务单位,依据服务对象特点,协同单位管理者建立该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具体包括日常反映经济业务的帐、表、证的填制、传递、保管、存档,及时记帐填报会计报表。同时应单位管理者的要求,进行会计预测、分析,但不参与决策(决策行为应由企业内部履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职责的部门实施)。

5.会计服务公司的宏观管理

由于会计服务公司提供的是会计核算业务,若其行为不当,就可能给服务对象、投资人、国家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服务公司的宏观管理。为了使会计服务公司健康发展,在发展初期就必须走规范化管理之路:首先,要依法管理。财政部门应制定必要的行业规章,特别是有关会计服务公司组建、管理、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等。其次,财政部门要把好会计服务公司的审批、检查、审验关。可每年分两次抽查,年底进行审验。凡审验不合格者应予以注销,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审验结果,促进会计服务公司的优胜劣汰。

6.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风险保证金制度

会计服务公司设立之初就必须建立业务风险保证金制度,业务展开后,要按规定从营业利润中按比例提取业务风险保证金,主要用于因会计人员工作失职给被服务单位造成损失时给予一定补偿。应予补偿的项目、金额必须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对失职人员,会计公司也应追究责任。

三、会计服务公司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会计服务公司正常运转,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会计法律责任

会计服务公司承揽的是会计业务,这就意味着会计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业务风险肯定大于其他行业。哪些责任属于会计服务公司承担、哪些属于服务对象承担,必须明确。作为会计服务公司,必须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被服务单位经营状况,提供会计报表、帐簿、凭证等会计资料,应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会计分析。被服务单位应严格按会计人员制定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依据有关资料进行决策,会计服务公司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合法性负责,对于业务活动本身的合法有效性由服务对象负责。

2.会计服务公司发展之初,财政部门必须加以正确引导、扶持、监督管理

目前,可由财政部门牵头组建会计服务公司,为社会提供服务。三五年内使会计服务公司独立运行,经济上脱离财政部门,使全社会会计业务均由会计服务公司承担,最终形成跨地区乃至全国性大会计公司,这也便于行业宏观管理,避免因业务风险导致会计公司破产。财政部门应不断完善会计法规,约束会计服务公司的行为,使其健康发展。

3.会计服务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审计主体,主要从事社会审计业务,尽管也从事会计咨询、代理记帐等业务,但其根本职责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鉴证、评价。而会计服务公司主要从事会计核算业务,两者有本质区别。会计服务公司作为一般公司,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同时业务也可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赵杰,曹湘平.当前会计公司的利弊分析[J].财会研究,2006,(11)

[2]范雅玲.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建立专业会计公司[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0).

[3]郭子宽.浅谈会计假账形成原因及其防范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S1).

[4]朱淑英.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探讨[J].农业经济, 2001,(04).

财务会计与投资范文第2篇

一、企业证券投资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方法的相同点

(一) 两者在对证券投资业务的划分上具有相似之处

企业在证券投资上主要分成对债权进行投资和对股权进行投资。其中, 若是按照投资的时间长短进行划分, 则可以分成短期的投资和长期的投资。会计和税务在企业证券投资方面进行的划分是比较相似的。在会计方面, 会通过企业所披露的有关证券投资的具体信息对证券投资对象进行分类, 分为长期的股权投资、长期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三类。在税务方面, 则会遵照新颁布的税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证券投资对象进行分类, 即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以及其他的一些投资。由此可见, 会计与税务在对证券投资对象的分类上是有相似之处的, 都是对证券投资对象进行分类, 都存在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的类别。

(二) 两者在确认证券投资业务的计量原则上是相同的

现如今的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在对投资收益的定义上是一样的, 都是要求企业在对证券的持有和投资期间, 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来摊销证券的折价或溢价, 从而确认投资时获得的股利或者是利息, 并且对投资收益进行调整。在对投资进行提前处置或者是对其进行到期收回的时候, 扣除之前所获得的收入中的计税成本和其他的相关费用之后, 还剩下的就是投资收益。

(三) 两者用成本法对证券投资的初始成本的计算是相同的

如果在会计方面, 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 则可以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就是用实际所支付的投资额减去已经宣告了但还没有实际发放的股利, 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初始的投资成本。若是在税务上进行核算, 也是利用相同的成本法对股权投资进行计算, 同样是利用实际支付的投资额与股利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初始的证券投资成本。两者在用成本法才对证券投资的初始成本的所选指标以及核算上都是一致的。

二、企业证券投资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方法的不同点

(一) 会计和税务在对核算的内容上存在不同

两者虽然对证券投资的分类是相似的, 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上仍具有一些不同之处。会计在对投资进行分类时, 要求对成本及账面进行单独的核算和调整, 这就不仅需要对证券投资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核算, 还要企业的投资收益进行核算。用税务进行核算, 就不会要求对整个投资过程进行全面计算, 仅仅会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对投资进行核算就可以了。这就使得企业在会计上对证券投资进行核算会比较复杂。

(二) 会计和税务在对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核算上存在不同

两者在用成本法进行测算时是相同的, 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就存在差异。在相同的控制下的企业进行合并的情况下, 在会计方面就会按照合并对象所持有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来确定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在税务方面, 股权投资是用非现金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所发行的证券的价值来确定企业的计税成本的, 并且会按照控制下的两家公司在合并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加上通过非货币性资产的转让所获得的资产来调整应纳税的所得额大小。

(三) 会计和税务对股利的分派存在不同

在成本下, 如果被投资的一方宣告分派股利的时候, 要分两种情况进行核算。一种情况是进行投资的当年没有确定投资的收益, 这时候借应记为“应收股利”, 贷记为“长期股权投资”;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投资后确定投资收益, 这时就是借记“应收股利”, 贷记“投资收益”。这时候投资收益仅仅是企业在获得投资后所积累的利润分配额, 就是投资方所获得股利与应该进行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这只是用成本法对投资进行核算的过程。如果是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那么被投资的一方在宣布对股利进行分派的时候, 借应记为“应收股利”, 贷记为“长期股权投资”。在税务方面, 则不存在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但凡被投资的一方对利润分配进行了会计处理, 投资方所得的股息发生了变化, 那么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 投资的一方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

(四) 会计和税务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存在不同

股权投资差额就是初始的投资成本与投资的一方应该享有被投资的一方权益份额的差额。在会计方面, 允许用权益法对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处理, 摊销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对投资的期限有了明确的规定, 则按照投资期限进行摊销;另一种情况是在合同中没有对投资期限进行规定的, 而且投资成本的份额超过了投资方应享有被投资方权益的, 按照不超过十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对于初始投资额没有超过投资方应享有被投资方权益份额的, 则按照不低于十年的期限进行摊销。在税务上, 是不允许摊销股权投资额, 所以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申报时, 就需要对每年的股权投资差额进行纳税调整。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会计与税收在处理证券投资业务的方法的探讨中, 可以看出企业证券投资业务会计与税收处理方法在计量对象、计量原则与运用成本法计量时是相同的, 但在核算内容、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差异。探讨这种异同, 能够更加清楚会计与税务在证券投资业务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作用, 能够加强企业对现有资源的掌握, 促进企业最大化地利用自身的资源,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与税收对企业证券投资业务的处理进行分析, 探讨证券投资企业在会计与税务对公司业务的处理方法的异同。

财务会计与投资范文第3篇

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 研究者不仅将目标局限于公司治理, 而且逐渐由公司治理引申到企业投资与资产配置。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 世界经济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非理性因素,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市场变化愈发严峻, 资产价格产生剧烈变动。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体, 资产误定价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会计稳健性中的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

二、会计稳健性、投资者情绪、资产误定价的关系

投资者情绪是一种有限理性在企业投资上的表现, 会影响企业股票的真正价值, 而这种现象的产生还受外界因素影响, 主要因素就是企业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能较好体现出企业利益与损失, 表现企业发展状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情绪, 并最终表现在企业股价中。

从信息不对称层面看, 企业内部信息通常掌握在领导层或管理层手中, 一般不被外部投资者所获取。由于企业内部人员掌握信息优势, 就某些利好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现象, 进而激发外部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以此吸引投资, 抬高股价, 提高自身利益;从信号传递层面看, 会计稳健性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较为谨慎而稳健, 对股价的预估也更加理性与客观, 使企业对费用、负债的确认更加及时频繁, 减少资产高估现象, 适当抑制投资者情绪。

三、提升会计稳健性可抑制投资者乐观情绪, 减少资产误定价现象发生

(一) 样本选择

本文从上海证券与深圳证券两个市场入手, 从国泰君安数据库选取2008年到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采用Stata 13.0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特别处理”与“特别转让”两种特殊情况的上市公司加以排除, 再排除退市公司、金融企业、保险公司, 还要排除会计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缺失的企业。为了避免极端数据产生不利影响, 选取的数据都要经过Winsorize处理, 处理水平为1%与99%。经过以上预处理, 获取的有效样本为6357个。

(二) 变量定义

(1) 资产误定价。上市企业需要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准确预估, 而资产误定价的本质是企业股票价值与其内在真实价值相偏离, 为此, 运用剩余收益模型, 预估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进而以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间的差异情况对资产误定价进行有效衡量。

上市企业内在价值Vt的剩余收益模型:

当以分析师盈余预测进行模型估值时, 可以看到, 分析师预测盈余一般较为乐观, 对企业长期经济盈余的预期更加乐观, 这种情况可能会存在企业内在价值被高估的现象。基于这些情况, 有必要对企业内在价值剩余收益模型进行调整, 如下:

(2) 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的衡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度量和间接度量。前者通过问卷调查、街头采访等方式对投资者在投资前的情绪信息加以了解, 但在这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 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成本, 因此排除直接度量方法。间接度量相对容易获取度量指标, 且需要投入的成本较低, 主要是投资者在完成投资行为后的情绪差异, 在这过程中可采用市场成交量、换手率、收益率、上涨家数、下跌家数等数据信息进行衡量。

(3) 会计稳健性。将会计稳健性指标作为重要的代理变量, 对Basu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确定各种参数, 并将参数带到公式中, 确定公式中Gscorei, t值。事实证明, 数值越高, 企业就越具有越强的会计稳健性。

如下式:

(三) 回归模型

投资者情绪会对企业股价的预估产生内生性影响, 股价高估的可能性有很多, 不一定由投资者情绪决定, 且股价高估也会反过来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刺激, 激发投资者情绪提升。在此, 以滞后一期的投资者情绪变量为重要数据, 将投资者情绪变量与当期股价高估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回归模型进行校验, 对α1的符号进行预估, α1为正向符号。

在回归模型预估前, 还需进行Hausman检验, 以结果确定样本效应模型, 再进行合理的回归分析, 在全样本回归检验前提下, 对投资者情绪进行中位数计算, 进行样本划分, 将超过中位数的投资者正向情绪加以保留, 并以之为子样本再次进行回归检验。

四、提升会计稳健性可抑制投资者乐观情绪, 减少资产误定价现象发生

(一) 描述性分析

对上述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确定的股价高估平均值为0.7, 也就是所选取的研究样本中, 市场价值与股票高估间的偏离性差值比例为70%。投资者情绪平均值为7.71, 其投资者情绪中位数为6.58。可见, 当前我国的深沪证券市场大多数投资者对股价抱有乐观积极态度, 投资者情绪标准差为5.09, 也就是在不同阶段下, 投资者情绪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会计稳健性系数最小值为-0.03, 会计稳健性系数最大值为0.04, 可以看出企业不同, 会计稳健性也有较大差异。

(二) 检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计算与分析结果可以确定, 投资者情绪系数为正向系数, 表明投资者情绪正在不断提高, 买入意愿更加强烈, 不断买入的频繁交易进一步提高资产价格。受到套利限制, 投资者情绪低落时, 由于卖空限制无法充分参与到证券市场的运行与活动中, 此时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大多数为情绪高涨的投资者。投资者情绪与会计稳健性存在明显负向系数, 而这种负向系数表明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会在会计盈余中纳入会计损失, 对于会计盈余不利的消息一旦泄露, 引起企业上下和内外的信息不对称, 使投资者情绪受到明显抑制, 股价被高估的现象也就得到抑制。

(三) 稳健性检验

由于投资者情绪变量较为主观, 出于保障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必须给出稳健性检验措施。一般而言, 前期市场收益率可对投资者情绪产生较大影响, 越高的前期收益率, 就会产生越乐观的投资者情绪, 而前期时间较短的市场收益率可以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投资者情绪, 并在半年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影响, 收益率越高, 投资者情绪越乐观。在此, 可将前期市场收益率作为投资者情绪的衡量标准。既将企业上一年度最后90个交易日的市场收益率对投资者情绪进行衡量, 又可对市场收益率累积时间段加以延伸, 选取上一年度7月到12月的收益指标来验证, 减少资产误定价现象发生。

五、结语

提升会计稳健性可抑制投资者乐观情绪, 减少资产误定价现象发生。对投资者进行理性客观教育, 提高投资者投资的客观性, 避免投资者情绪变化对股票价格产生不必要影响。合理运用会计稳健性, 明确会计稳健性的重要作用, 制定有效措施减少情绪波动对资产误定价影响, 不断探索会计稳健性中的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 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摘要:基于行为金融学、信息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 以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模型, 探讨会计稳健性中的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经研究, 投资者情绪越乐观, 越可能高估股价, 会计稳健性就是有效缓解投资者过于乐观的情绪, 避免股价高估, 尽可能减少资产误定价现象发生, 保障企业平稳良性发展。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投资者情绪,资产误定价

参考文献

[1] 张静, 王生年, 吴春贤.会计稳健性、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 (1) .

[2] 张静.会计信息质量、投资者有限理性与资产误定价[D].石河子大学, 2017.

财务会计与投资范文第4篇

摘要:人力资本已与财务资本在企业资本安排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应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相应的产权,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采用何种方式参与收益分配,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分配的方式,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本、财务资本、资本产权、产权收益、分配方式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知识”继劳动资本和财务资本之后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取代资本要素成为最核心的要素。知识由人掌握、支配,不同的人,由于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不同,知识的深度、广度也不相同,“天道酬勤”,在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体现这一句古老的成语,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得不直面的一个迫切课题。

一、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

现代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必须拥有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资资源这三种基本的要素资源,但实际上物质资源的货币表现就是财务资源,因此企业资本可以分为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二者共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资本的历史演进。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财务资本的稀缺,财务资本在企业资本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制度按“资本基本主义”原则构建,所谓“资本基本主义”原则是指社会的基本组织和经济权力是以财务资本为中心构建,财务资本是社会经济权力的中心,由此产生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雇佣劳动”,企业的治理结构以财务资本为中心,即财务资本提供者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张蕊、1998),此时,人力资本从属于财务资本,在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博弈中,财务资本居于主导地位,相应的财务安排就以财务资本所有权为主导,由此建立了现代会计的资产=负债+业主权益,强调权益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要素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已成为统驭财务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而,对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赋予其或说恢复其所有权、产权,就成为一种必然。

现代企业的合约安排要求恢复人力资本产权。现代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特别合约,在合约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博弈推动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演进。在工业经济时代,财务资本比人力资本更为稀缺,因而在博弈过程中,契约的合约自然偏向财务资本,资本雇佣劳动就成为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博弈的初始均衡状态,与此相适应,契约的所有权完全归属于财务资本所有者,企业的制度安排必然体现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意愿,资本控制劳动,劳动者只能成为人力资源的提供者,谈不上人力资本,更谈不上人力资本产权问题。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之间博弈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经济时代财务资本的稀缺已随社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让位于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比财务资本更稀缺、更重要。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博弈表现出与工业经济条件下相反的格局,市场里的企业表现成一个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非合作讨价还价重复博弈的合约均衡(周其仁 1996)。在企业组织中,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必须相互结合,才能创造价值,因此,企业产权就应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财务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的制度安排应同时体现出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要求,又要体现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要求,在这个特别合约中,每个要素所有者都是平等的产权主体,都有权分享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最终所有权安排取决于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所有者的博弈能力。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要求其与财务资本在企业资本安排中处于平等地位。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由于财务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可以分离,再加上注册资本制度,财务资本具有很强的抵押性功能,(胡玉明,2002),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人力资本因其与所有者不可分离,依附于人体,使得人力资本可以随时退出企业而逃避风险,因而,财务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这在工业经济时代是成立的,但在知识经济下,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使得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群体性不断增强,使其抵押性功能不断增强。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产生依赖性和长远效益预期,即人力资本只有在该企业才能发挥自身价值,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承担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本的群体性是指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共同协作形成的集体力量,一旦人力资本退出,集体力量就会削弱甚至消失,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群体性在现代社会高度社会化、知识化的分工协作中体现日益明显,这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一旦离开企业,便会损失许多只有在该企业才能运用的独特资源,因而人力资本的这种专用性和群体性的共同作用使人力资本具有抵押功能,与财务资本所有者一道,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从收益、风险对称角度,承担风险就应分享收益。另外由于人口的剧增,使就业岗位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这进一步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实际上比财务资本所有者要担负更多的风险。

从法律角度,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一样对企业资本具有保障功能。从各国民法、商法的立法原则看,企业实际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务基础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注册资本,从法律实践看,虽然规定了注册资本制度作为对债权人的保障,但当企业破产时,注册资本只是一个账面数字,从会计实践看,当企业不能持续经营而破产清算时,企业账面资产按清算价值计量,它会远远低于账面上按持续经营假设的价值。因而企业通过注册资本制度使财务资本所有者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最后一道防火墙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实的情况是:只有将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结合,在企业制度安排上,同时重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要求,赋予人力资本的产权,才能使企业保持持续经营,这不仅是法律上的要求,也是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的要求。很多企业的破产,并非由于财务资本本身的原因,而是基于制度缺陷,使人力资本未能发挥作用,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财务资本经营中去,这就谈不上人力资本对财务资本债权人的保障作用。

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看,也要求恢复人力资本产权。马克思根据资本在资本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超额价值”,因而,马克思实际上早已把企业资本划分为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财务资本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不变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他所说的可变资本,只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安排以及工业经济下财务资本的稀缺性,产生了资本对劳动者的强制,因而马克思进一步分析,要根除资本雇佣劳动,只有进行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主义,使生产资料劳动者所有,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成为财务资本所有者,进而实现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有机融合,使人力资本产权参与收益分配,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同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成为企业的出资者、股东,从而实现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者对于马克思的观点并未真正体会,对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仅从财务资本角度,因而未能真正创建一种有效的企业制度予以实施,当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稀缺的财务资本限制了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但从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看,随着财务资本的不断丰富和人力资本对社会生产力贡献度的日益增大,人力资本产权必将会与财务资本产权有机融合。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通道就是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使其同财务资本一道,享有收益分配权,再通过对劳动力素质的不断培养提高,缩小劳动者素质上的个体差异,同时在法律上明确对人力资本产权的保护,由此创建马克思的理想社会。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下,已成为与财务资本有着同等重要的企业资源要素,因而人力资本所有者当然也应凭借其产权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二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本产权参与收益分配的实现形式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面临着和财务资本所有者同样的风险,当企业经营失败,其产权价值会一落千丈,因而在人力资本产权和财务资本产权的博弈中,如何在收益分配制度上安排,使产权所有者风险收益对称,使其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从而使其真正担负起企业的风险。

1.现有的收益分配方式及其评价

奖金。这是基于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完成的业绩给予的奖励,这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普遍采用的模式,一般按税后利润的固定比率计提或采用超额累进计提。从实践效果看,它能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股东(财务资本所有者)联系起来,起到奖励作用,至于奖金的多少,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其不足之处在于奖金是根据实现利润计发,易引发人力资本的短期行为。

年薪制:采用基本收入加风险收入,这一模式本质上同奖金模式相同,均是基于“资本雇佣劳动”下财务资本所有者出于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两权分离状态下的一种短期激励。

员工持股制。这一模式赋予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一定数量的企业产权,使员工与投资者一道作为股东共同对债权人负责,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两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但却又与“两权分离”背道而驰。

股票期权。即给予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以某个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的选择权利,这种模式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取决于行使股票期权的股票市场价格与预定价格之间的差额,因而 该模式不仅能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短期利益的关心,同时也促使其对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关注,使其进行了从打工者到股东的角色转换,但这一模式需要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国现阶段这三个要素均存在相当的缺陷,比如股票市场上,股价并未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股价相关性弱,盲目引入股票期权并不切实,会产生“市场投机→股价上涨→经理人行使股票期权”,这与股票期权制度应有的逻辑基础:“经理人努力工作→提高经营业绩→股价提高经理人获得股票期权回报”背道而驰,因而在我国现阶段,股票期权应慎行。(胡玉明,2002)

后续教育与技术培训。这一模式注重从心理上满足员工的需求,减少员工的就业、再就业风险,但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配合其他方式。

职位晋升。这也是一种基于心理需求的激励,通过晋升来提高员工的成就感,以激发其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但由于企业职位有限以及不能单独实施,也有一定的局限。

以上六种收益分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其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比较注重短期激励,是一种基于财务资本主导的分配模式,这与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有机融合的资本体系下的收益分配有一定的差距。

2.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实现形式的探索

为克服现有分配模式的短期效应,真正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真实内涵,应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的收益分配实现形式。

延期奖金与或有报酬。为克服短期激励的缺陷,可以采用延期奖金的激励方式,即将员工部分年度奖金延迟到以后年度支付,而提前离开者将丧失获取这部分奖金的权利,通过奖金延期支付条款规定,企业经理人(员工)自动离开本企业或被开除时,获得的延期支付奖金的权利将自动取消或丧失。或有报酬则是指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方可获取的报酬,此处的一定条件就代表着企业激励的方向,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企业应重点把握定性指标的制定和考核。这种激励方式可以使企业的关键经理人一旦离开企业所付出的代价非常高昂,从而可以减少因经理人中途跳槽到竞争对手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该激励模式可以有效防止企业经理人随意离开企业,而企业又可以放心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对企业和经理人无疑都是双赢的局面。

虚拟股票。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下,公司经理人在行使股票期权时需要支付一笔现金,如果该经理人不富裕,特别是对年轻员工,采用这种方式就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可以考虑采用虚拟股票的激励方式,授予经理人(员工)一个购买名义而非真实股票的期权。当经理人在预定期限使股票价格上升到预定价格水平,公司就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用以激励员工。如:假设某公司授予某员工1000股的虚拟股票,预定价格每股50元,业绩考核期为三年,如果三年后公司股价上升到100元,则公司应该支付给该经理人50 000元〔(100-50)х1000〕。然而,如果该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达不到每股50元,经理人(员工)就得不到任何收益。当然另一种做法更为简单:公司直接给予经理人(员工)若干虚拟股票,规定一定年限后方可获得该虚拟股票,当经理人获得规定的虚拟股票时,就得到一笔相当的现金,数额等于虚拟股票的数量乘以经理人获得虚拟股票时股票的市场价格。这时,虚拟股票实际上是一种延期奖金激励方式,只是奖金数额不固定,它是将来公司股票价格的函数

企业价值评估激励方法。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应以企业价值增值作为目标取向,因而企业员工的工作应能提升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企业的价值高低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体现,但在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非上市公司对企业的价值只能通过评估来确定,由此可以采用通过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价值增值的一定比例作为对员工的奖励,采用个人所得税中的超额累进或超率累进,使奖励比例随员工在本公司工作的年限的增长而增长,促使经理人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其计算模型可设计为:第N年员工的奖励金=(第N年企业的评估价值-第N-1年企业的评估价值)×第N年的奖励比率,该方式的关键在于奖励比率是逐年增大,从而使员工享受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所带来的不断增多的收益分享,这一方式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较有可行性,同时对非上市公司更是一种好的激励方式,另外该方式也可以克服单纯将奖金与利润挂钩所产生的短期行为。其不足之处在于进行价值评估的成本比较高。

企业现金流量增量比例激励法。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各种开支比单纯的会计利润更为关键,企业生存、发展的威胁主要是不能到期偿债,利润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存在失真,故以其作考评指标不是很妥当,而现金流量以其客观、可靠更能反映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因而对经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就可以采用以现金流为基准,依据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净流量增量来进行激励。评价模型: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净流量=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净流量增量=当期现金净流量-前一期现金净流量;奖励额=现金流量增量×奖励比例,同价值评估激励方式一样,奖励比例也可采用累进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突出优点在于现金流量不会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从而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

事实上,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利润分配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企业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环境,依据其激励目标,选择适当地激励方式。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田志龙.经营者监督与激励[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6.

[2]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M]. 北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8.

财务会计与投资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根据目前各地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会计核算进行研究。

关键词 政府性投资公司 会计核算 建议

一、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借款费用资本化计量问题。目前政府性投资公司因承担建没项目多,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资金混淆使用,很难分清资产是否占用一般借款,在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时就会高估资产成本少计损益或低估资产成本多计损益。政府性投资公司因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需要向外借款,能否准确核算借款费用资本化,影响到公司资产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2.土地整理业务成本核算问题。各地政府为了提高区域建设和发展水平,按照总体规划设立不同园区,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内土地开发、修建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等,向引进企业提供开发完成的土地。由于存在整体拆迁、滚动开发、市政配套设施整体开发等问题,如何正确核算每块开发地块成本是园区开发类投资公司一大难题。

3、前期费用分摊问题。前期费用主要包括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地质勘查、测绘等,这部分费用未形成资产,需要在以后年度摊销。在会计核算中如何确定分摊年限、分摊对象、分摊比例,这也是投资公司的一大难题。

3.竣工项目未及时结转问题。目前,政府性投资公司项目竣工验收后未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使项目资产投资成本被虚增,导致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资产投资及构成状况。

4.财政拨款核算问题。财政拨款属于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之一,财政拨款分为与资产相关的财政拨款和与收益相关的财政拨款。目前,由于政府性投资公司收到财政拨款款项往往没有相关文件明确,导致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科目处理随意性比较大。

二、完善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1.建立会计核算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规定,按政府性投资公司履行的职责和公司运作资金来源将政府性投资公司分为以下四类:公益类投资公司、园区开发类投资公司、投资类投资公司和管理类投资公司、混合型投资公司,分别确定四种会计核算模式:代建模式、园区开发模式、投资模式和管理模式和综合模式。

(1)代建模式:适用于公益类投资公司。是指承建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道路、农业水利等由政府指定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或公司借款,但明确公司借款资金本息最终由财政资金偿还,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后交付由财政部门管理。

(2)园区开发模式:适用于园区开发类投资公司。是指由园区开发公司自筹资金进行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含土地开发、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等)、标准厂房建设等,然后引进企业提供开发完成的土地、厂房,公司经营自筹平衡。此类公司会计核算按照开发地块进行收入成本核算。

(3)投资模式:适用于投资类投资公司。是指实施对外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运作公司。此类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规定进行明细核算。

(4)管理模式:适用于管理类投资公司。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公司,一般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各行业设立政府性投资公司母公司,主要是拆借资金、对下属政府性投资公司进行项目监管、资金监管等。此类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

(5)综合模式:适用于以上(2)、(3)、(4)模式的结合。这类投资公司集开发、建设、投资、管理职能一体。此类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

2.明确借款性质,准确核算借款费用。鉴于政府性投资公司向外借款资金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等支出,为准确核算项目资产成本和投资收益,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时,对借款用途进行明确。在实际中,银行借款中属于项目流动资金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可比照固定资产专门借款费用予以全额资本化,对日常流动资金一般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按项目是否占用一般借款确定计入成本或费用,这样核算直接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相应资产价值的确定更加准确、客观。

3.准确核算成本

代建项目资产竣工、地块开发整理完成后,应准确核算资产成本,不同模式对成本核算不同:

(1)代建模式:发生项目资产建设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相关科目。资产建设完工并经验收后,借记其他长期资产(原值),贷记在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公益性资产应合理估计使用年限,并按直线法(不考虑残值)进行折旧或摊销,折旧或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其他长期资产(折旧或摊销)。

(2)园区开发模式园区开发类政府性投资公司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上类似于土地储备中心委托园区开发类政府性投资公司开展土地整理业务,包括受托进行建筑物拆除、支付拆迁补偿费等。政府性投资公司应按园区总体规划划分地块对土地进行整理,按地块进行二级明细核算,对土地开发整理、拆迁、道路、绿化等投资支出归集,在国土局公开拍卖地块后,应根据收到国土局出让地块成本补偿确认土地开发整理业务收入,以出让地块面积结转开发成本。收到财政拨款,按性质计入递延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4.及时进行决算,办理资产移交

各政府性投资公司内部应加强沟通、交流,特别是项目工程部与财务部,在项目建成后,按照项目管理规定时间,指定专人办理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委托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财政部门审批、办理资产结转、移交等手续,并建立竣工项目考核制度,确保项目资产准确计量、及时结转。若项目资产竣工验收后,未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等手续,应当自实际竣工之日起,根据项目预算、造价或者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资产,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待办理正式审批后再作调整。

5.准确核算财政拨款

按新会计准则规定,政府性投资公司收到财政拨款可分为与资产相关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拨款和与收益相关的财政拨款。与资产相关的指明专门用途的财政拨款,是指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财政拨款。公司取得与资产相关的财政拨款,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财务会计与投资范文第6篇

风险投资财务评价中会计报表关联性分析

风险投资的财务初步评价是在初步确定目标企业后,由风险投资公司项目部的专业人员根据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等资料进行的评价,是在没有进入目标企业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前,根据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逻辑联系,初步判断其真实性、可靠性;分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确定尽职调查的重点领域;初步评价风险投资项目;提出建议与意见等,为投资公司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尽职调查业务约定书确定委托范围、目的、审计收费,及投资公司下一步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及方向。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逻辑联系,即分析会计报表关联性,初步判断其真实性、可靠性是其重要的一步,也是风险投资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以十堰一家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公司为例,探讨风险投资财务初步评价中会计报表关联性的分析。

作者:朱颐和 刘 洋

上一篇:财务部工作调整范文下一篇:超市开业广播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