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教改论文范文

2023-09-16

发表教改论文范文第1篇

美国当代负有盛名的课程理论家和评论家拉尔·泰勒在西方第一个提出系统比较完整的课程理论模式和课程评价模式,即泰勒原理,以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为标志。泰勒原理首要的问题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泰勒提出要调查学生的兴趣的理论。他认为“教育是涉及学生自身积极努力的过程,因此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学生的兴趣……在满足了学生目前兴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拓宽和加深学生的兴趣”。对兴趣的研究,中外心理学家早已造诣颇深,提出的理论也很广博。本文主要就中学生作文写作兴趣,展开一些思索、探讨。作文教学,历来的讨论比较热烈,写作兴趣研究,更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基础。多年来,我国语文教改的进程,风风雨雨并不顺畅。自1978年3月,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拉开语文教学改革至今,作文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又证明,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弊端,“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时下提倡的淡化主题、淡化文体、解放作文的“新概念作文”,在实践运用中,却让不少师生处于困惑状态,“教与学脱节,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灰色污染”(赵谦翔语)时有存在,并未从真正意义上解决“解放作文”的问题。就其根源,我认为对中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研究的缺乏是不能排除的重要因素。

就目前而言,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阴影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依旧十分艰难,作文教学在中学普遍存在着难以茁壮成长的尴尬。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大部分学校的作文教学自初始年级开始,就为高、中考服务,存在“因一篇作文能上大学”的思想不乏其人。导致了学生对作文写作的一种极端的认识,教师训练什么、学生学习什么,教材安排什么内容,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学生整天沉浸在教条化和功利化的作文思维之中,自己的情感、美感受到压抑,导致了中学生作文除了编假话、谎话,就是空话、套话的现象发生。某校语文期末试题中有一道语段仿写题,例句是:“李时珍数十年如一日撰写了《本草纲目》。”结果试卷交上来后让老师大吃一惊,30多个学生中竟有20多个写的是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事,内容惊人的相似。有同学竟说:“我写议论文的论据,无非两种:大家都知道的,如爱迪生、雷锋;没人知道的,也就是自己在瞎编……”另外,不少学生作文不乏抄袭之作,不乏内容空洞而辞藻华丽的拼凑之作和模仿之作,再加上相当一部分老师以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灌输,综合起来使学生对作文的审美性、艺术性、人文性未能充分认识,把作文写作视为一种负担或者完成的一道公式化的作业,“创作”的情趣荡然无存,最终导致学生对作文写作失去兴趣。

一、写作兴趣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也总是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和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象,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的确,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当是语文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基础和关键。

1.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内在动机

兴趣(interest),“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和活动倾向,兴趣也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好恶的内心尺度,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一个人的兴趣所向与其需要相一致的,再加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支持,因此,兴趣对个体的活动,尤其是对认知活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兴趣往往会发展成为自己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持续的作用。特别是在认知过程中,当学生的某种写作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强化,并产生更深层次的兴趣,这种浓厚的兴趣,又会使学生产生对写作的新认知活动的内在动机和肯定的情绪体验。学生会广泛地涉猎有关写作的知识,积累有关材料,主动地观察事物,阅读示文,背诵范文,勤于练笔,去体验写作的快慰和满足。

另外,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兴趣在自觉组织的劳动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学生写作兴趣的形成和培养中,我们不光要考虑写作本身的特点,更要注意学生写作自觉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所谓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在动力”。而且,动机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内驱力和诱因。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即兴趣。

2.兴趣是影响学生写作效率的主要心理因素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一个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正是由于人们对于某些事物产生了需要,才会对这些事物发生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反之则只能有20%左右的才能发挥。学生对不感兴趣的课程的学习,不仅不是主动的,而且很有可能产生抵触,特别是思维方式逐渐成熟的中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写作一旦成了学生的需要,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那作文质量、效果一定是良好的,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产生热爱作文的情感,并能长久地保持这种最佳状态。乡土作家刘绍堂自小对写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促使他不停地动笔写作,他13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一生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二十八部中篇小说,还有上百篇短篇小说和一百多篇散文随笔,所作的作品,语言明快,田园风光和人物形象的古朴美德相映成趣,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自云,对创作有一种冲动式的兴趣,“并且是满怀激情地行动起来的”。兴趣是影响学生写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探讨中学生作文教学,不能不提出对写作兴趣的研究,否则,不论什么“绿色作文”“新概念作文”等等,只能使作文教育走向误区,使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正确的航向,陷入别样的怪圈。那种强化式的、公式化、“八股化”的应试作文,只能揠苗助长,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兴趣对活动的作用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人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中学生作文来说,兴趣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作文的奥秘,并且使学生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写作过程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所谓灵感的产生,也只是在注意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不感兴趣,要想谈作文的灵感是无法想象的。

兴趣对活动的作用有三: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许多事业有成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作用于他们的活动,促进他们工作更快、更好地向前进展,直到成功。如丁肇中曾说:就是因为他自己有兴趣,“我可以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们要探索的东西”。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进行作文,而且兴趣本身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又起到推动作用,这是一种健康的良性循环,学生受益匪浅。

4.兴趣对智力开发起促进作用

据研究,兴趣对一个人的智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一把金钥匙。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拉扎勒斯等人通过研究得出“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结论,他们把学生分为智力组(平均智商120,对语文阅读和写作不感兴趣)和兴趣组(平均智商107,对语文阅读和写作有兴趣)两个组,一学期结束后发现兴趣组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智力组,他们的实验中有一个对比,如下表:

兴趣组和智力组阅读和写作情况对比

可见,智商高,未必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兴趣才是真正促进学生进取的动力。

二、写作兴趣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着很多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的实例,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对某一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这一科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学习,成绩优异,但他们的智力在班上并不是特别超常的。同样,写作兴趣归根结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写作水平的动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作文水平的具体体现。

写作兴趣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中学生写作兴趣是深化教改的重要因素

语文是一种信息载体,其功能不外有二:(1)摄取信息;(2)传播信息。摄取信息的途径是听、读,传播信息的途径是说、写。对于母语的听说训练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完成,而读、写则非通过系统的训练不可,尤其是写作更是如此。“作文——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融会贯通,作文是对这些知识的一种综合。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语文教改是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新时期的语文教改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初,主要是提出拨乱反正,注重归真意识,解决语文教学应当干什么的问题,提出“双基”口号。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解决“怎么教”和“为什么而教”的问题,涌现出了以于漪、钱梦龙、魏书生、蔡澄清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教改专家和相应的教改模式。第三阶段即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的改革,主要特点为对十几年的教改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反思,呈现出对语文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的趋势。但二十几年来,虽然语文教改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文教学却始终未有重大的突破。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作文教改走入了一个误区。传统的写作被冠之以训练之名,学生在老师命题定意、强制作文的束缚下,机械地为完成任务而写作,全然失去了写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失去了自然释放心理能量的机会,失去了众多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的机会,失去了学生的自主性,对写作感到枯燥无味,甚至畏难而退,导致对语文学习的最终失去信心,严重束缚了语文教改的进一步深化。

吴泓曾引刘锡庆的话说:“……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煸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大火,使他们人人喜欢语文,个个迷恋语文,痴情作文’。”只有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因此,培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符合语文教改规律的,也是语文教改的必然需要。

2.中学生写作兴趣研究是走进新课程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目标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实到位,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语文教育一个关键环节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是使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落实到位的当务之急。

如果把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就更容易求得共识了。素质教育一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全面发展,二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中对全体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应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三是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其特长。对于有文学才华的学生,要鼓励和培养其自由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也就是要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写作兴趣的培养是首要任务,只要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开端拓展到整个语文学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将会更有效地寻找到一条高质量的语文教改的途径。为语文教改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里,我再引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兴趣是学生作文走向成功的基石,有了这块坚实的基石,在不久的将来,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出累累硕果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

发表教改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根据我多年的高中数学实际教学感悟,并结合现行新教改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学习方法作简要的探讨,以便最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教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

一、高中数学特点与学生适应性分析

高中数学的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在以往的教学、学习中,往往过于注重定理、概念的抽象意义,却抛却了它的广泛的应用性。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大量增加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性学习的篇幅,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进入高中以后深受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影响而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究其原因,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存在理论加强、课程增多、难度增大、要求提高等深刻的转变。

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是不同的,在证明或求解中,运用归纳、演绎、换元等方法解决问题可以说是解题的技术性问题,而数学思想是解题时带有指导性的普遍思想方法。例如,在解一道题时,从整体考虑,应如何着手,有什么途径?就是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的普遍性问题。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只有在解题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具体的解题方法才能真正地学好高中数学。解决具体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一般地,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如果有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了恰当的数学思维策略,又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一定可以学好高中数学。

二、讲授方法的改进

(一)改进学生听讲

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现实和新教改课程要求必须大胆改进现行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的、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前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弄清讲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分析,理由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听讲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在听讲的前提下,还要展开来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二)科学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乐趣

课堂教学事实表明:只有学生完全沉浸于课堂教学,思维激活,进入到设定的情境之中,才能达到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的转变,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是完全必要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应保证在基本课程目标基础之上,尽量考虑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在内容选择和问题设置上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同一问题情境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乐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科学采用启发式、激励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学生具有神奇的鼓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争胜好强的特征和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渴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基础,积极训练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提问,利用图表以示结构关系或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提问,均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抓住本节课的“主线”,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对定理的证明、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四)正确合理地设计练习与课后作业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我设计练习布置作业时尽量避免题型重复,设置新颖别致的题型,让学生做练习或作业时常有新鲜感,让他们不仅愿意做练习、作业,并且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作业。同时,作业量和练习量也要适当,作业要少而精,多精选和自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务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有时,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编练习题,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知识,从学生的自编的练习中,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的地方,有利于教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强.《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高中数学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

[2]张金良.《关于浙江省高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适应性的调查》,2006

[3]刘洪翔.《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5]张月,杨帆《中学数学教师队伍现状与教师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理论界2005(8)

[6]舒昌勇,《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系列的开课现状与思考》,数学通报2007(10)

【作者简介】

李从仁(1968—),男(汉),山东省莒南人,高中数学一级教师,本科,莒南县第三中学。从事高中教学25年,主要任教高三数学课。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三中学)

发表教改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研教改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21世纪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时代,为此,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在这场重大改革中,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必须做好教研教改工作。

一、教研教改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研教改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一所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得如何,既能体现学校领导业务素质,也能显示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更直接体现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多数学校提出了“向教研教改要质量”的口号。

1.教研教改能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供理论准备与实践前提。有改革才有创新,改革是创新的前提,要实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通过教研教改提高认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分析应试教育的弊端,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规,形成一套转轨型方案,把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

2.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学校中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要使其在短时间内转变,难度很大,只有通过教研教改,培训一批骨干,同时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素质教育才能在学校教育中立足并得以实施。

3.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路先锋。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必须有与它相应的理论准备。素质教育由整个体系的形成到实施要靠教研教改为先锋。任何一种教研教改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一项巨大的教育工程,从工程的启动到工程的实施,需要一种内在的动力,而教研教改便是实施工程的动力。根据实际情况,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先导,进行教研教改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探索出新途径,制定出一套新措施,为促进其顺利实施做准备。

二、当前初中化学教研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化学教研的现状是:教师教研观念依然落后,虽然教师们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反省自己在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陋习,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一些旧的教法仍根深蒂固。目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讲课时很难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难以做到分散讲授,而过于密集地进行教学;注重抽象的概念知识,给初中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化学学科的学习。很多教师缺乏教研意识,不愿意或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大多数教师没有参与集体的教研活动,也没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少数甚至从来没有写过教研论文,即使是写论文也是走形式,应付上级或学校的要求,教研水平处于低层次。而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化学准备知识相当缺乏,还不能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领会和认识生活中的现象,非常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和引导。

就拿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说。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但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化学方面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这种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三、促进初中化学教研教改的对策

学校要以教研组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途径,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研究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新特点、新结构,形成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研究“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生动活泼”发展的新体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的最终目的。

1.把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制度化,加强区域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应该把教研活动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比如可以规定每周六上午为业务学习时间,学校教委、教研室相关负责人员专门负责此事,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加强同校化学教师、同市区其他学校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使得化学教师能更加深入地的研究问题。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上好“三课”的做法,即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使他们走在其他教师的前面,上好示范课;参加工作1-3年的教师上好汇报课;有课题研究的教师要上好研讨课,活动结束,做好多渠道反馈、交流研讨、热点评说等。

2.提高化学教师综合素质,丰富其能力结构。实施教研教改,教师是主导,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化学专业而言,一般要求化学教师应具备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娴熟准确的实验操作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但在新时代,仅有以上能力是不够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新时代化学教师应具备学科综合知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综合性的创造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等。化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初中化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其与初中化学教学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3.强化实验教学,化学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实验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起着直观教学、印证课堂理论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作用,新模式下的化学教育还要求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提出、化学计算的出现,无不是源于化学实验。要使实验教学成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

4.化学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现代手段,突破教学难点。电脑这一新时代的工具,在现代教育中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化学教师应打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站讲台”的传统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的图、文、声、像综合表现的能力,创设教学场景,使教学内容能更形象、更生动,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化解教学的重、难点。如制作或利用CAI课件或者利用POWERPOINT,将化学实验中因一些错误操作而造成的后果用电脑动画、电脑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实验的规范操作意识。

总之,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立足实际,认真研究教研教改,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必须进行教研教改。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J].中学教育,2002,(2)

2.初中教育教材编写组.化学[M].北京: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社,2004

3.李健.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员制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2)

4.陈郁章.浅谈如何提升教育科研境界[J].教学与管理,2006,(4)

作者单位:湖南省桑植县利副塔镇八一希望中学

发表教改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英语;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英语课程是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既具备丰富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来解决实际工作中会计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为学习更加前沿的会计知识到国外深造。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近几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加入了会计英语的考核内容。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ACCA的考试,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会计界对会计国际化道路的重视。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英语教学时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会计英语师资配置欠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会计类复合型人才,结合会计英语课程的特点,对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六点思考。

思考一:提高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但课时普遍较少,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课程压缩在最后一学年的两个月内让学生学完,显然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只能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题目通过考试,而非真正掌握这门课程。这也与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设置会计英语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

思考二:提高会计英语教学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的授课老师应该同时具有丰富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和较强的英语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能用英文流畅地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所以理想的师资情况既具有国内会计教育背景,又具有西方国家的会计教育背景。但实际中,有的院校竟然委托英语专业的老师来授课,把专业英语课上成了翻译课,会计英语的理念被弄的支离破碎。

思考三:提高教材质量。

通过比较本人过去两年在英联邦国家使用的原版英文会计教材和国内高职高专会计英语教材,感觉我国的教材和西方教材相比,质量相差甚远,排版方式和影印质量不说,内容陈旧,知识表达也枯燥无新意,缺乏高质量的配套例题讲解和配套练习,并且不同教材在会计科目使用上不统一,容易造成学生的混淆。我建议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可能使用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比如Wiley或者McGill这两个出版社的会计教材被世界许多大学的会计专业所采用。

思考四:增加小组作业,培养团队意识。中国的高职院校开设该门课程,只注重学生的个人工作成果,而非现实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所以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意这两点的结合,通过Group work(小组作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全面考核学生综合会计素质。

思考五:增加实训环节,加深对西方会计循环的直观理解。

大多数院校的会计英语只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而忽视实践环节。学生学完这门课后往往对西方国家会计核算的流程很陌生,更不要说使用国外常用的会计软件,所以每个环节学完之后,学生要进行相应的实训练习,最后还要进行贯穿教学内容全过程的综合训练,即业务分析——登日记账——过账——做调整分录——做试算平衡——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结账。通过使用西方国家专用会计软件,如Myob,熟悉西方业务流程并能总结出中西会计核算的异同。

思考六:借鉴国际热门会计考试的体系,提高与社会所需人才的契合度。

ACCA即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是目前最权威的国际认证会计资格考试,要想取得特许公认会计师资格,首先必须要通过14门全英文的课程考试,而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在内容设置和ACCA课程设置上相差较大。我们的会计英语教材尤显单薄,学好这门课程,最多只能尝试ACCA基础级别的一门考试。所以,我国院校在设置会计英语课程时应多借鉴ACCA课程体系,也要遵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的模式,不光只涉及基础会计,还应包括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相关法规、内部控制、风险与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基于以上六点思考,在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下,配置具有较高水平的会计英语教师,选用高质量的会计英语教材,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加强实训实践,借鉴国际权威会计资格认证考试体系,为建立适合高职院校会计英语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旭丽.借鉴ACCA构建会计专业阶梯式双语教学体系[J].科教文汇,2011,(4).

[2]李惠.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1,(1).

[3]朱建华.国际化视角下会计教育的双语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0,(4).

发表教改论文范文第5篇

特里·安德森教授是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的荣退教授,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曾连续担任加拿大远程教育研究协会主席12年。2004年至2014年担任“国际在线与分布式学习研究评论”期刊主编。该期刊被SCOPUS、社会科学引文目录(SSCI)等13个数据库收录。同时他也担任《美国远程教育》等9本国际期刊的编委。

关键词:论文撰写;SSCI;论文发表;开放研究

记者:特里·安德森教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在“国际远程与在线学习研究评论(The Intemational Review of Researeh in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现更名为国际在线与分布式学习研究评论)”主编10余年,想必您对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学术论文发表的?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学术论文的发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与我们的社会经历息息相关,涉及我们的思考、工作和交流方式与内容,因此任何一个论文的发表都离不开对相应社会环境的分析与理解。读者论文内容的期望往往取决于当下的社会环境。当我们发表论文时,不仅要关注这个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据当下主流的社会环境对整个研究的需求来对研究的价值进行判断,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适切性。有些很适合某一类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论文的发表与相关的政策、制度紧密相关,因此研究与实践要与当下社会意识形态与政策结构相关联。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师们必须在国际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政策是永恒且必须遵循的。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由于英语并非你们的母语,而国际主流的期刊多为英文期刊,因此中国人发表英文论文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此,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英文学术论文发表指南:关键事项与实战策略》,该书中有许多非常实用的策略与注意事项,可以给那些期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研究者一些启示。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其他类似书籍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专门为那些母语不是英语却又需要发表英文论文的研究者所撰写的。

我知道对于一个母语不是英文的研究者来说,撰写英文论文时会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前面提到,论文的发表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学术社交网络来了解英文的文化。在这里我推荐大家ResearchGate和Academia.edu两个学术社交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你可以发布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研究方向、研究興趣、研究内容等,另外也可以上传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并查看其他人发表的文章,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一些讨论组。这样如果有人跟你的兴趣一致,就会过来跟你一起讨论相关的内容。而且,这些网站会通过邮件为你推送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或主题等等。例如,我经常通过这些网站查看自己的哪些文章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的哪一篇文章最受欢迎。这是谷歌学术和其他期刊数据库所无法提供的。

记者: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如何更快地学会英文的学术表达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主动成为所在学科期刊的审稿人是提高自身英文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上的一些学术期刊都会征集审稿志愿者(例如IRRODL)。在提交学术审稿志愿申请时期刊会要求填写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当期刊编辑收到相关的文章时,会推送论文的主题和摘要给评审员,并询问是否愿意且能够评审对应的稿件。评审员需要在论文评审截止日期之前对稿子进行评论并提出建议。这种评审不是一种简单的按照论文评价标准的评级,而是根据相关的评审指标给出非常细致具体的评审意见。通常,这些期刊的编辑部在评审结束后会将其他审稿人以及主编对这篇文章的意见反馈给每一位评审专家。由于不同审稿人审阅论文的角度不同,因此意见也不会完全相同,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意见的差异,从而发现自己想法中的缺陷和不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相互学习的过程。虽然一开始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但是到了后面就会发现对自己的文章写作非常有帮助。

记者:您认为在国际期刊上可以发表综述类文章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在国际上发表综述类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献综述在一篇论文当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文献综述表示的是作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系统化认识,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的系统概述以及支持这个研究进展的相关证据等。完成文献综述需要仔细阅读并且综合回顾所有相关文献。更重要的是,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概述,更是作者对于本次研究问题深层次的整理和认识,它是一个对前人研究成果与作者对该类研究的理解与认识的综合体。其次,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如果可以发表,一种情况为作者是一个领域内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对某个领域中公认的理论或观点有了全新的、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有可能被杂志社所接受并发表,但是这个难度很大。所以我建议如果有类似想法的研究者不要在这一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响力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响力,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具有说服力,你需要参考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与研究过程,这样才能告诉读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据、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发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国的一些研究者的论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最好尽量多的引用国际上的著名文献,当然不是说所有文献都必须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应该是英文文献。因为国际期刊的编辑对于中国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对国际上现有的研究做一个详细的综述。很多期刊在论文发表前的评审阶段会对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细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证引用文章的准确性与质量,这样才能体现整个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献时不要过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

其次,你可以将自己已经在中国发表的论文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机器翻译或者人工翻译等,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并放在类似于Academia.edu等学术平台上。这样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发现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学术影响力。我知道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请尽量去尝试,这是将你的研究推广到国际范围内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记者:现在有很多期刊喜欢以“国际”命名,看似是非常影响力的期刊,但是质量比较一般,请问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鉴别这些期刊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确实有很多期刊都冠名“国际”二字,但它是否是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则需要我们去辨别。有一些期刊确实很有国际影响力,他们拥有大量的国际编辑和作者,能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并且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具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但也有一些“冒牌杂志”,其目的在于从那些急于发表国际论文的作者手里赚钱,是一个敛财的工具。那么我们怎样去找出那些优秀的杂志呢?

现在世界公认的一种方式是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目录,通过搜索并引用其中的一些文章来进行参考。但是它是由一个商业机构来运作的,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业机构的目的,我们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商业机构去评价文章的质量呢?现在大家都会觉得只要是SSCI目录里面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是由于很多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只会去引用其它发表在SSCI期刊上的文章,而不引用新兴杂志上的文章,这使得SSCI期刊越来越好,越来越被研究者认可。很多研究者对于开放、自由的期刊存在偏见,其实这些期刊上面也有很好的文章,并且能很方便去查阅和引用。比如说谷歌学术等平台,研究者可以自由引用里面的内容,但是里面引用率比较高的文章并不一定在SSCI期刊目录里。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将SSCI中的论文与非SSCI中的论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面,并不需要过于关注SSCI。

如果大家对关于SSCI的一些争论感兴趣,可以去看《世界是开放的》作者Bonk写的一篇文章。台湾是国际上SSCI论文发表最多的地方,Bonk在台湾呆过一段时间,他做了一个台湾研究者对于SSCI看法的调查,然后在文章中列出基于台湾现状的SSCI作为评价标准的12项优点和27项缺点。优点包括:SSCI成为公认的衡量期刊、论文标准,文章也将经受更加严格的审查程序;很多期刊把入选SSCI数据库作为奋斗目标,便于提高期刊质量;鼓励研究者发表更高水平的文章,便于衡量和评定个人的学术成就,增加自豪感和认同感,并形成对应的学者群体,提升影响力;有利于开展国际比较,提升对应区域的国际地位。同时,它也有众多的缺点。比如:过于关注期刊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研究者以发表SSCI期刊论文为目标,而忽视了将研究继续在实践中推进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由于教育技术类的SSCI期刊更偏向于有技术背景的文章,所以有些研究者之前并不关注教育技术,依然发SSCI论文,形成学术地位;有些研究者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之一为获得年底奖金、加薪、升职,而非为一个领域做贡献,推动其发展,这样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导致恶性循环,形成狭隘的研究热点,不利于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很多高质量的期刊并不在SSCI名单上,当大家都只关注SSCI期刊时,不利于这些期刊的发展。有些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代表大部分来自于东亚,特别是台湾地区,这样容易形成编辑委员会的独特优势;影响其他人就业;由于影响因子排名可被操控,研究者被SSCI这个商业机构所控制;限制研究者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者缺乏研究的激情和兴趣;忽视学生,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单一;导致很多杂乱培训方式的产生(例如SSCI论文写作培训班)等。具体详情可参阅原文。

我们对Web of Science和HScopus两个数据库所包含的杂志数量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期刊之间有所交叉,但是又存在很大不同。例如Scopus独有的期刊有14069个,Web of Science独有的期刊只有2818个,两者共有的期刊有13074个。对比Web ofScience数据库,Scopus中所包含的期刊数量更多。虽然两者都是商业化的机构,就个人而言,我更愿意选择Scopus数据库,因为其包含的杂志数量更多,范围更广。

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除了SSCI以外的其他期刊评级工具,比如谷歌学术等。这些评级工具每年会对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开放杂志进行评估,图中(如下页图所示)所示的是不同评级工具对一些教育类开放杂志的评估结果。这个可以作为大家选择一个合适期刊的重要依据,也是帮助我们判断期刊水平的有效方法。

此外,我认为我们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各种数据库统计的论文被引用量,因为有些数据库的统计结果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引用数量。Vos做了一个研究,他选择了同一篇学术文章在“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以及实际情况下的论文引用次数做了一个对比,结果发现一篇论文的实际引用量为120,在谷歌学术上显示为124,而在Web ofScience上显示为87次。虽然都存在误差,但是显然,谷歌学术上的结果要更接近一些。所以對于一篇文章的引用量,我们可以利用谷歌学术去获得这些数据。

对于Web of Science或Scopus数据库,把搜索到的文章按照文章被引用量进行高低排序非常容易实现,但是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则缺少对应的功能。对此澳大利亚研究者就“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是否可以识别高引用量的论文”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谷歌学术搜索到的论文其被引用量与论文在网页中所处位置呈正相关,这一点证明谷歌学术搜索能够有效识别被高度引用的论文。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去找到那些真正被研究者认可的好文章。

记者:论文写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投稿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重点关注期刊自身的特点,并且以此作为参照来选择适合发表自己论文发表的期刊。例如,根据文章的研究范围去选择该文章是发表在区域性期刊还是国际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国人,论文内容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那么发表在中国国内的期刊上会比较合适。同时,还要考虑论文面向的读者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论研究者就选择偏向于理论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实践研究者就选择实践方面的期刊。(2)认清论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来选择期刊。比如,论文使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国际上有很多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选择这些期刊投稿。这样做会增加自己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3)选择期刊的时候要注意该期刊的编辑或编辑委员会发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让自己的论文符合相关要求。其次,是要仔细阅读目标期刊中已经发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参考文献的引用等方面是否与期刊中已经录用的文章相似。这样可以也增加投稿被录用的概率。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无论我选择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选择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这样会增加论文发表的难度。比如远程教育领域,在SSCI数据库中教育类的期刊一共有221个,其中远程教育类的期刊只有2个,且只有1个开放访问的期刊。如果我想要在SSCI中发表远程教育领域的文章,那就只有很小的选择范围。并且一个杂志每年接收同一个作者论文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大大增加了论文发表的难度。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不要仅局限于SSCI期刊。对于其他数据库中的期刊,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影响论文录取或退稿的相关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频率和文章数量、投稿论文的接收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以及期刊是否开放访问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我建议研究者将文章发表到开放访问的期刊上,跟其他研究者一起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也会提高文章的引用率。因为非开放访问的期刊在文章刚发表时是不能立即被其他研究者下载或引用的。例如英国教育技术杂志(BJET)是一个非开放访问的期刊,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可以马上被其他研究者下载或引用需要缴纳两千美金。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可开放访问与不可开放访问论文的引用次数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同一年发表的论文当中,开放访问的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比所有论文总数多26%到64%,而非开放访问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比所有论文总数少17%到33%。

论文的发表途径总体来说包括两种:(1)直接发表在可开放获取的期刊上:这些期刊有直接免费获取文章或缴费后获取文章两种方式;(2)发表在非开放访问的杂志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是否可以转载到其他可以开放访问的数据库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学术公开搜索到的数据库。一种情况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转载。还有一种情况是访问时需要收费并且不能转载到其他数据库中。

记者:您提到了开放访问的学术期刊,能麻烦您举一个例子介绍一下这类学术期刊的运作机制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以IRRODL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开放访问期刊的建立、访问和部分功能。该期刊是世界上阅读最广泛和引用率最高的远程教育类期刊。这个期刊使用的是加拿大开发的开放杂志系统,现在这个系统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如下页表1所示)。

这个系统还可以实时统计当下正在使用该期刊的读者分布情况。例如我们的IRRODL在美国、欧洲和加拿大三个地区的用户分布较多,而在中国境内用户较少。这是由于IRRODL的各个功能(分析、翻译、引文搜索等)是基于谷歌服务器的。因为中国很多地区都无法直接访问谷歌服务器,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研究者来说有点不利。

IRRODL开放系统有一个可以邀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对同一篇论文进行评审的功能。你可以自己注册申请成为论文评审员。当一篇论文被纳入开放系统后,系统会主动为那些可能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评论者进行推送,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审阅这篇文章。如果愿意,那么他们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向系统提交他们对这篇论文评审意见。这个功能面向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开放,因此,评审的覆盖面非常广泛。

当研究者申请成为一名论文评论员以后,就需要对自己的评论负责。系统后台会提供评审员的数据统计综合分析报表,其中记录了包括评审员姓名、评审兴趣、评分、已完成评审情况、论文评审所需时间、最新评论情况以及活跃程度等内容。如表2所示,评审员A,他的评审兴趣是远程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OER);评分分别为2分、1分和5分(1分代表最低分,而5分代表最高分,一篇论文有多项评分);他已经完成一篇论文的评审;评审过程持续了4周实践;最新的一次评审发生在2017年5月22日;其活跃程度为2。从整个表格当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评审员A的评审情况,这些可以作为编辑评价这个评审员的依据。如果我从评论者A、评论者B、评论者C和评论者D四人中选择一人推送文章,在评审兴趣都符合的情况下对比他们的其他数据,我会首先选择评论者C。因為他的评分比较合理,已经完成评论的文章最多并且持续的时间较短。

记者:作为一个期刊编辑,您认为一篇好的论文应该具备哪些技术特点?

特里·安德森教授:从论文的整体而言,我认为一篇好的文章的技术特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语言表达:在发表英文论文时要注意使用恰当英语学术短语,尽量不要有叙述上的漏洞。你可以在投稿之前找几个朋友提前阅读一下你的文章,如果是英文论文可以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朋友帮你阅读一下原稿。他们的意见会对你的文章有所帮助。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学术词组库”(Academic Rhrasebank)。网站给出了很多优秀范例,比如各种摘要的书写等。这个网站对那些不适应英文表达的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实用的参考工具,有助于提升英文表达水平。

(2)需要有明确的读者定位:要注意论文的受众,明确读者的具体定位并在论文中体现出来,这样论文才会有针对性。

(3)简明的摘要内容。摘要是整篇论文中最重要部分。在摘要中需指出本次研究的基本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过程、研究结果与具体应用。以上的每一个方面用一两句话概括清楚,并且保证语言上下文的连贯性与准确性。这样才能让读者对你的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概括性的文献综述。注重文献综述的简洁性和系统性,要寻找近几年的相似研究进行综述。并且要在叙述他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容提炼与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

(5)清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这部分可以适当使用图表等可视化手段进行展示。在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我比较喜欢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清晰的表达相关内容。研究结果也可以使用图像和表格等形式进行表述。

(6)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要对现实实践具有指导价值与意义。

(7)恰当的文章字数。英文论文的字数最好不要超过七千字,将研究的具体内容清楚的展现在有限的字数中。

(8)范的论文格式。在发表论文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杂志对于投稿的格式要求。例如参考文献的引用标准是什么等。

另外,注意适当引用发表在目标期刊中的相关文章,这会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你的文章在中文的学术期刊中已经发表过,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之后仍然可以发表在英文期刊上面。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IRRODL的论文评审标准(如表3所示),在论文提交论前可先对照这个表格进行自评和修改,然后再提交。这样会提高论文被接收的概率。作为期刊的评审员,也可以按照此评审标准来对论文进行评分,每一条下面都需要提供详细的评价。

记者:请问您对已经向国际期刊投稿的研究者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对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按照我之前做编辑的经验来说,很多论文发表都不是一次通过的,都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评审。所以当你收到杂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请重新提交”等要求时,不要认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这说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录用。当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时,编辑部会将主编和外审评论者的意见汇总起来反馈给你。请结合自己实际的研究情况认真考虑,修改有问题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评论者的建议,对没有采纳的意见标注出具体的原因。

对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订视图,将文章修改的痕迹显示出来,并重新提交修订版本的修改稿。这样会让编辑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与原稿的差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论文进行查重,保证论文的查重率。另外,从投稿到录稿中间会有一定的审核时间,在没有得到所投杂志的确切答复之前,不要将一篇文章同时提交给两家杂志,这会影响到你的学术声誉。

記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发表教改论文范文第6篇

特里·安德森教授是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的荣退教授,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曾连续担任加拿大远程教育研究协会主席12年。2004年至2014年担任“国际在线与分布式学习研究评论”期刊主编。该期刊被SCOPUS、社会科学引文目录(SSCI)等13个数据库收录。同时他也担任《美国远程教育》等9本国际期刊的编委。

关键词:论文撰写;SSCI;论文发表;开放研究

记者:特里·安德森教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在“国际远程与在线学习研究评论(The Intemational Review of Researeh in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现更名为国际在线与分布式学习研究评论)”主编10余年,想必您对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学术论文发表的?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学术论文的发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与我们的社会经历息息相关,涉及我们的思考、工作和交流方式与内容,因此任何一个论文的发表都离不开对相应社会环境的分析与理解。读者论文内容的期望往往取决于当下的社会环境。当我们发表论文时,不仅要关注这个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据当下主流的社会环境对整个研究的需求来对研究的价值进行判断,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适切性。有些很适合某一类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论文的发表与相关的政策、制度紧密相关,因此研究与实践要与当下社会意识形态与政策结构相关联。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师们必须在国际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政策是永恒且必须遵循的。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由于英语并非你们的母语,而国际主流的期刊多为英文期刊,因此中国人发表英文论文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此,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英文学术论文发表指南:关键事项与实战策略》,该书中有许多非常实用的策略与注意事项,可以给那些期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研究者一些启示。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其他类似书籍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专门为那些母语不是英语却又需要发表英文论文的研究者所撰写的。

我知道对于一个母语不是英文的研究者来说,撰写英文论文时会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前面提到,论文的发表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学术社交网络来了解英文的文化。在这里我推荐大家ResearchGate和Academia.edu两个学术社交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你可以发布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研究方向、研究興趣、研究内容等,另外也可以上传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并查看其他人发表的文章,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一些讨论组。这样如果有人跟你的兴趣一致,就会过来跟你一起讨论相关的内容。而且,这些网站会通过邮件为你推送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或主题等等。例如,我经常通过这些网站查看自己的哪些文章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的哪一篇文章最受欢迎。这是谷歌学术和其他期刊数据库所无法提供的。

记者: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如何更快地学会英文的学术表达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主动成为所在学科期刊的审稿人是提高自身英文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上的一些学术期刊都会征集审稿志愿者(例如IRRODL)。在提交学术审稿志愿申请时期刊会要求填写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当期刊编辑收到相关的文章时,会推送论文的主题和摘要给评审员,并询问是否愿意且能够评审对应的稿件。评审员需要在论文评审截止日期之前对稿子进行评论并提出建议。这种评审不是一种简单的按照论文评价标准的评级,而是根据相关的评审指标给出非常细致具体的评审意见。通常,这些期刊的编辑部在评审结束后会将其他审稿人以及主编对这篇文章的意见反馈给每一位评审专家。由于不同审稿人审阅论文的角度不同,因此意见也不会完全相同,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意见的差异,从而发现自己想法中的缺陷和不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相互学习的过程。虽然一开始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但是到了后面就会发现对自己的文章写作非常有帮助。

记者:您认为在国际期刊上可以发表综述类文章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在国际上发表综述类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献综述在一篇论文当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文献综述表示的是作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系统化认识,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的系统概述以及支持这个研究进展的相关证据等。完成文献综述需要仔细阅读并且综合回顾所有相关文献。更重要的是,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概述,更是作者对于本次研究问题深层次的整理和认识,它是一个对前人研究成果与作者对该类研究的理解与认识的综合体。其次,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如果可以发表,一种情况为作者是一个领域内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对某个领域中公认的理论或观点有了全新的、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有可能被杂志社所接受并发表,但是这个难度很大。所以我建议如果有类似想法的研究者不要在这一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响力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响力,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具有说服力,你需要参考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与研究过程,这样才能告诉读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据、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发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国的一些研究者的论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最好尽量多的引用国际上的著名文献,当然不是说所有文献都必须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应该是英文文献。因为国际期刊的编辑对于中国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对国际上现有的研究做一个详细的综述。很多期刊在论文发表前的评审阶段会对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细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证引用文章的准确性与质量,这样才能体现整个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献时不要过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

其次,你可以将自己已经在中国发表的论文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机器翻译或者人工翻译等,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并放在类似于Academia.edu等学术平台上。这样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发现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学术影响力。我知道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请尽量去尝试,这是将你的研究推广到国际范围内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记者:现在有很多期刊喜欢以“国际”命名,看似是非常影响力的期刊,但是质量比较一般,请问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鉴别这些期刊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确实有很多期刊都冠名“国际”二字,但它是否是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则需要我们去辨别。有一些期刊确实很有国际影响力,他们拥有大量的国际编辑和作者,能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并且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具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但也有一些“冒牌杂志”,其目的在于从那些急于发表国际论文的作者手里赚钱,是一个敛财的工具。那么我们怎样去找出那些优秀的杂志呢?

现在世界公认的一种方式是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目录,通过搜索并引用其中的一些文章来进行参考。但是它是由一个商业机构来运作的,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业机构的目的,我们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商业机构去评价文章的质量呢?现在大家都会觉得只要是SSCI目录里面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是由于很多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只会去引用其它发表在SSCI期刊上的文章,而不引用新兴杂志上的文章,这使得SSCI期刊越来越好,越来越被研究者认可。很多研究者对于开放、自由的期刊存在偏见,其实这些期刊上面也有很好的文章,并且能很方便去查阅和引用。比如说谷歌学术等平台,研究者可以自由引用里面的内容,但是里面引用率比较高的文章并不一定在SSCI期刊目录里。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将SSCI中的论文与非SSCI中的论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面,并不需要过于关注SSCI。

如果大家对关于SSCI的一些争论感兴趣,可以去看《世界是开放的》作者Bonk写的一篇文章。台湾是国际上SSCI论文发表最多的地方,Bonk在台湾呆过一段时间,他做了一个台湾研究者对于SSCI看法的调查,然后在文章中列出基于台湾现状的SSCI作为评价标准的12项优点和27项缺点。优点包括:SSCI成为公认的衡量期刊、论文标准,文章也将经受更加严格的审查程序;很多期刊把入选SSCI数据库作为奋斗目标,便于提高期刊质量;鼓励研究者发表更高水平的文章,便于衡量和评定个人的学术成就,增加自豪感和认同感,并形成对应的学者群体,提升影响力;有利于开展国际比较,提升对应区域的国际地位。同时,它也有众多的缺点。比如:过于关注期刊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研究者以发表SSCI期刊论文为目标,而忽视了将研究继续在实践中推进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由于教育技术类的SSCI期刊更偏向于有技术背景的文章,所以有些研究者之前并不关注教育技术,依然发SSCI论文,形成学术地位;有些研究者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之一为获得年底奖金、加薪、升职,而非为一个领域做贡献,推动其发展,这样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导致恶性循环,形成狭隘的研究热点,不利于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很多高质量的期刊并不在SSCI名单上,当大家都只关注SSCI期刊时,不利于这些期刊的发展。有些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代表大部分来自于东亚,特别是台湾地区,这样容易形成编辑委员会的独特优势;影响其他人就业;由于影响因子排名可被操控,研究者被SSCI这个商业机构所控制;限制研究者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者缺乏研究的激情和兴趣;忽视学生,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单一;导致很多杂乱培训方式的产生(例如SSCI论文写作培训班)等。具体详情可参阅原文。

我们对Web of Science和HScopus两个数据库所包含的杂志数量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期刊之间有所交叉,但是又存在很大不同。例如Scopus独有的期刊有14069个,Web of Science独有的期刊只有2818个,两者共有的期刊有13074个。对比Web ofScience数据库,Scopus中所包含的期刊数量更多。虽然两者都是商业化的机构,就个人而言,我更愿意选择Scopus数据库,因为其包含的杂志数量更多,范围更广。

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除了SSCI以外的其他期刊评级工具,比如谷歌学术等。这些评级工具每年会对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开放杂志进行评估,图中(如下页图所示)所示的是不同评级工具对一些教育类开放杂志的评估结果。这个可以作为大家选择一个合适期刊的重要依据,也是帮助我们判断期刊水平的有效方法。

此外,我认为我们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各种数据库统计的论文被引用量,因为有些数据库的统计结果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引用数量。Vos做了一个研究,他选择了同一篇学术文章在“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以及实际情况下的论文引用次数做了一个对比,结果发现一篇论文的实际引用量为120,在谷歌学术上显示为124,而在Web ofScience上显示为87次。虽然都存在误差,但是显然,谷歌学术上的结果要更接近一些。所以對于一篇文章的引用量,我们可以利用谷歌学术去获得这些数据。

对于Web of Science或Scopus数据库,把搜索到的文章按照文章被引用量进行高低排序非常容易实现,但是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则缺少对应的功能。对此澳大利亚研究者就“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是否可以识别高引用量的论文”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谷歌学术搜索到的论文其被引用量与论文在网页中所处位置呈正相关,这一点证明谷歌学术搜索能够有效识别被高度引用的论文。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去找到那些真正被研究者认可的好文章。

记者:论文写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投稿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重点关注期刊自身的特点,并且以此作为参照来选择适合发表自己论文发表的期刊。例如,根据文章的研究范围去选择该文章是发表在区域性期刊还是国际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国人,论文内容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那么发表在中国国内的期刊上会比较合适。同时,还要考虑论文面向的读者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论研究者就选择偏向于理论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实践研究者就选择实践方面的期刊。(2)认清论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来选择期刊。比如,论文使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国际上有很多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选择这些期刊投稿。这样做会增加自己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3)选择期刊的时候要注意该期刊的编辑或编辑委员会发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让自己的论文符合相关要求。其次,是要仔细阅读目标期刊中已经发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参考文献的引用等方面是否与期刊中已经录用的文章相似。这样可以也增加投稿被录用的概率。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无论我选择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选择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这样会增加论文发表的难度。比如远程教育领域,在SSCI数据库中教育类的期刊一共有221个,其中远程教育类的期刊只有2个,且只有1个开放访问的期刊。如果我想要在SSCI中发表远程教育领域的文章,那就只有很小的选择范围。并且一个杂志每年接收同一个作者论文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大大增加了论文发表的难度。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不要仅局限于SSCI期刊。对于其他数据库中的期刊,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影响论文录取或退稿的相关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频率和文章数量、投稿论文的接收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以及期刊是否开放访问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我建议研究者将文章发表到开放访问的期刊上,跟其他研究者一起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也会提高文章的引用率。因为非开放访问的期刊在文章刚发表时是不能立即被其他研究者下载或引用的。例如英国教育技术杂志(BJET)是一个非开放访问的期刊,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可以马上被其他研究者下载或引用需要缴纳两千美金。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可开放访问与不可开放访问论文的引用次数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同一年发表的论文当中,开放访问的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比所有论文总数多26%到64%,而非开放访问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比所有论文总数少17%到33%。

论文的发表途径总体来说包括两种:(1)直接发表在可开放获取的期刊上:这些期刊有直接免费获取文章或缴费后获取文章两种方式;(2)发表在非开放访问的杂志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是否可以转载到其他可以开放访问的数据库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学术公开搜索到的数据库。一种情况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转载。还有一种情况是访问时需要收费并且不能转载到其他数据库中。

记者:您提到了开放访问的学术期刊,能麻烦您举一个例子介绍一下这类学术期刊的运作机制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以IRRODL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开放访问期刊的建立、访问和部分功能。该期刊是世界上阅读最广泛和引用率最高的远程教育类期刊。这个期刊使用的是加拿大开发的开放杂志系统,现在这个系统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如下页表1所示)。

这个系统还可以实时统计当下正在使用该期刊的读者分布情况。例如我们的IRRODL在美国、欧洲和加拿大三个地区的用户分布较多,而在中国境内用户较少。这是由于IRRODL的各个功能(分析、翻译、引文搜索等)是基于谷歌服务器的。因为中国很多地区都无法直接访问谷歌服务器,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研究者来说有点不利。

IRRODL开放系统有一个可以邀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对同一篇论文进行评审的功能。你可以自己注册申请成为论文评审员。当一篇论文被纳入开放系统后,系统会主动为那些可能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评论者进行推送,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审阅这篇文章。如果愿意,那么他们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向系统提交他们对这篇论文评审意见。这个功能面向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开放,因此,评审的覆盖面非常广泛。

当研究者申请成为一名论文评论员以后,就需要对自己的评论负责。系统后台会提供评审员的数据统计综合分析报表,其中记录了包括评审员姓名、评审兴趣、评分、已完成评审情况、论文评审所需时间、最新评论情况以及活跃程度等内容。如表2所示,评审员A,他的评审兴趣是远程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OER);评分分别为2分、1分和5分(1分代表最低分,而5分代表最高分,一篇论文有多项评分);他已经完成一篇论文的评审;评审过程持续了4周实践;最新的一次评审发生在2017年5月22日;其活跃程度为2。从整个表格当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评审员A的评审情况,这些可以作为编辑评价这个评审员的依据。如果我从评论者A、评论者B、评论者C和评论者D四人中选择一人推送文章,在评审兴趣都符合的情况下对比他们的其他数据,我会首先选择评论者C。因為他的评分比较合理,已经完成评论的文章最多并且持续的时间较短。

记者:作为一个期刊编辑,您认为一篇好的论文应该具备哪些技术特点?

特里·安德森教授:从论文的整体而言,我认为一篇好的文章的技术特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语言表达:在发表英文论文时要注意使用恰当英语学术短语,尽量不要有叙述上的漏洞。你可以在投稿之前找几个朋友提前阅读一下你的文章,如果是英文论文可以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朋友帮你阅读一下原稿。他们的意见会对你的文章有所帮助。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学术词组库”(Academic Rhrasebank)。网站给出了很多优秀范例,比如各种摘要的书写等。这个网站对那些不适应英文表达的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实用的参考工具,有助于提升英文表达水平。

(2)需要有明确的读者定位:要注意论文的受众,明确读者的具体定位并在论文中体现出来,这样论文才会有针对性。

(3)简明的摘要内容。摘要是整篇论文中最重要部分。在摘要中需指出本次研究的基本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过程、研究结果与具体应用。以上的每一个方面用一两句话概括清楚,并且保证语言上下文的连贯性与准确性。这样才能让读者对你的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概括性的文献综述。注重文献综述的简洁性和系统性,要寻找近几年的相似研究进行综述。并且要在叙述他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容提炼与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

(5)清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这部分可以适当使用图表等可视化手段进行展示。在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我比较喜欢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清晰的表达相关内容。研究结果也可以使用图像和表格等形式进行表述。

(6)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要对现实实践具有指导价值与意义。

(7)恰当的文章字数。英文论文的字数最好不要超过七千字,将研究的具体内容清楚的展现在有限的字数中。

(8)范的论文格式。在发表论文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杂志对于投稿的格式要求。例如参考文献的引用标准是什么等。

另外,注意适当引用发表在目标期刊中的相关文章,这会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你的文章在中文的学术期刊中已经发表过,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之后仍然可以发表在英文期刊上面。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IRRODL的论文评审标准(如表3所示),在论文提交论前可先对照这个表格进行自评和修改,然后再提交。这样会提高论文被接收的概率。作为期刊的评审员,也可以按照此评审标准来对论文进行评分,每一条下面都需要提供详细的评价。

记者:请问您对已经向国际期刊投稿的研究者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对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按照我之前做编辑的经验来说,很多论文发表都不是一次通过的,都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评审。所以当你收到杂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请重新提交”等要求时,不要认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这说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录用。当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时,编辑部会将主编和外审评论者的意见汇总起来反馈给你。请结合自己实际的研究情况认真考虑,修改有问题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评论者的建议,对没有采纳的意见标注出具体的原因。

对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订视图,将文章修改的痕迹显示出来,并重新提交修订版本的修改稿。这样会让编辑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与原稿的差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论文进行查重,保证论文的查重率。另外,从投稿到录稿中间会有一定的审核时间,在没有得到所投杂志的确切答复之前,不要将一篇文章同时提交给两家杂志,这会影响到你的学术声誉。

記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上一篇:工程图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电视公益广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