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绿色管理;策略

前言

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一个细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后续工作带来隐患,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整个绿色建筑工程无法持续进行而被迫中断。建筑工程管理者难以掌控工程细节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和安全上的巨大威胁,因而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负责,就是对经济、对资源、对人身安全负责。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认识不足

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对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认识不足,对其理念理解不够全面,就不会重视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现阶段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绿色建筑认识说,另一种是绿色建筑过程说,这两种观点对于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同样重要,如果只重视施工过程,人员的意识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水平,那么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质量也不会高。因此,要求既要重视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又要将其落到实处,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等贯彻,两者结合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比如,政府相关部们认识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环保理念,就能够为人们打造舒适的环境,但一些建筑单位不这样认为,他们一味地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无法保障。两种不同的观点自然就产生了矛盾,再加上政府部门和没有将想法落到实处,没有将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责执行到位,建筑工程单位也不够重视,这些都会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建筑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1.2评估系统有待加强

对绿色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不仅需要提高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重视度,同时也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评估体系,如果没有制定相关评价系统,那么就难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如果缺乏评价制度,就无法评判建筑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是安全稳定的。在现阶段,建筑工程的评估体系还有待提高,当前大部分建筑工程的评价体系都是关于公共建筑工程的,有关私有建筑工程的评价体系还较少,其中就包括绿色建筑工程。关于绿色建筑工程的评价体系相对较少,体系也不是很完善,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严重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的应用和发展,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绿色建筑工程也是如此。在大多数建筑工程单位中,仍然采用的传统的管理方式,人员大多也是传统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单一,少有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相关管理知识经验,实践技能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数量不多,传统的施工人员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了解不全面,对于一些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理念和施工技术较为陌生。在实际操作中,即使一些施工人员进行了错误操作,或者出现了违章、违规现象,技术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指出,使得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工期延长,不能按计划进行。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提高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提高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管理人员则需要对工程中每个项目与环节进行实时的把控与监督;同时,还需要督促各个工种能够按照其标准规范来进行工作,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规范,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严格杜绝不按照规范进行工作。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掌握本次施工的重点问题所在,关注关键问题的质量监督,保证关键节点的施工质量安全。

2.2提高建筑工程中的进度管理

在工程的前期,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分析在施工中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并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出现延误工程进度的现象发生。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需要做好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工作,使每一个工种都能够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施工工作;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且施工项目多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延误了工程进度,因此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提前预留施工时间,同时还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工程进度。

2.3提高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若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不但会导致建筑工程无法正常实施,同时还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施工中安全宣传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能够了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检查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行为,帮助其规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为遇到危险情况的正确处理措施,使施工人员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

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举措

3.1增强绿色管理意识

首先,为了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应该增强绿色管理意识。建筑单位以实现经济效益作为目标,政府应该以此为基础,推出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第二,政府应该为建设单位提供财政补贴,解决建设单位的后顾之忧。第三,政府应该定期对建设单位展开培训教育,渗透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四,政府应该和大众传媒建立联系,宣传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2健全绿色管理制度

其次,为了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应该健全绿色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利器,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让建设单位有章可循。就建筑工程项目来看,立法部门推出了《建筑法》等法律条例,为了推动建筑行业发展,需要在《建筑法》中增加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内容。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对建筑工程的绿色等级进行评定,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在市场推动下,让绿色建筑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从而使得建设单位自觉加强绿色控制。为了打击建筑市场的不法行为,执法部門还应该明确处罚规定,对失责主体进行严肃惩处。

3.3优化管理评价体系

最后,为了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应该优化管理评价体系。与国外相比,我国绿色建筑管理的理论体系较为薄弱,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为了优化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该确定绿色建筑的划定标准,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如果建筑工程并不符合规定,应该取消其评定资格。第二,政府应该丰富评价体系的内容,将环境指标、资源指标、劳动力指标、技术指标等纳入到评价范围之内。第三,政府要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评价流程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以权谋私和钱权交易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各种要求,需要我国建筑行业能够加强绿色建筑的发展力度,并且做好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帮助建筑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跟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苏桂梅,吴铭.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5):178-179.

[2]冷恺.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4280.

[3]张志崇.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4195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房建土木工程;质量

1 房建土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标准及行为约束规范,使一些建设企业或监管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管理松散、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同时,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管理意识淡薄,即使有相应的制度或规范,也很少将其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加之管理人员对工程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在施工人员或施工单位进行工作交流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

1.2 建筑行业运行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较快,其运行机制的高效发展与实际行业中相关配套制度及管理体系不相匹配,即虽然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行体系,但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且相关配套设施尚不健全。以房建土木工程质量管理为例,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期短。部分企业为了尽快得到经济回报,确定工期时,会尽量缩短时间,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2)工程造价较低。企业为了缩减费用,尽量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但成本不足,显然难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3)部分工程建设中存在检测报告造假行为。由于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市场的发展规律,违背相应的政策法规,制造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检测报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管理。

1.3 施工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房建土木工程的建设规模通常比较大,需要很多施工人员的参与,加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比较辛苦,一些较高学历或专业能力较强的人不愿从事建筑行业。因此,施工单位不得不向劳动市场广泛招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育的劳动人员涌入建筑行业,影响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并且由于缺少专业人员,导致施工技术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使从业人员掌握施工技术,不得不再花时间进行培训,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与施工质量管理。

2 房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提高房建人员素质

房建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房屋建设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要想提高房屋质量,做好房屋质量管理,首先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他们的质量意识。房屋建筑中的相关人员主要包括建筑单位的施工工人,监管单位的监管人员,管理人员等。其中,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应该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保证。

2.2 完善管理体系

房屋建筑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并且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管理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管,并且这项管理工作应该贯穿施工管理的全過程,不能落下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就很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了把房屋质量监管工作做得更好,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房屋建筑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分工和管理区域,确保每个区域的工作都能正常进行。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检查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或工序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避免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全面的提高房屋工程的质量。目前,大多大型施工企业已近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监管体系和制度,而当下的重点是如何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施工工序中。

2.3 政府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房屋建筑市场的管理,同时还应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加强对房屋建筑的审核监管工作,从合理价投标着手,确保建筑也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对质量不过关的建筑产品严格问责相关单位和部门。通过政府的导向性监管,提高房屋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明确建设项目参建各方责任和义务,减少质量安全事故,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4 在全过程的基础上展开施工质量的管控工作

以房建土木工程的全过程为基础,展开施工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工作,其具体能够划成三阶段,就是指的施工前与施工中以及施工后。在施工前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应当利用岩土工程的勘测质量、图纸和方案设计质量方面的控制当做要点,应用先进的测量测绘工艺,再和计算机的辅助系统相结合来展开岩土工程的勘测工作,就像是数字化的测绘工艺、RS与GIS技术、航空摄影的技术以及卫星导航技术等,能够使得数据测量的精确度得到有效提升,确保测量数据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对工程施工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依照所测得数据以及对施工场地方面观察,通过需求剖析以及技术条件剖析等,来对于施工措施实施有效科学的设计,而且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检查;借用计算机的辅助系统就像是AutoCAD等多种软件来对于工程图纸实施绘制,不但使得绘制效率得到提升,还使图纸的尺寸比例精确度得到保证。在施工进程当中质量控制方面,涵盖机械设备、材料、施工人员、工艺技术以及已经完成部分质量的验收等多个内容。其采购工作人员应当对有质量保障、产品的合格证书等相应资料完全的材料进行购买,确保材料自身有着较高性价比,使房建施工的质量需要得到保证,而且将材料仓储、运输、制备以及质量的复验等对个环节工作做好,预防材料由于操作的不当而有变质的状况发生。机械装置在入场之前与使用之前以及使用后一定得实施仔细认真的查验,在机械装置能够正常工作进行确认后才可以应用。该机械装置应用完毕之后一定得实施必要清洁清洗的处理工作,而且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工作,预防装置的锈蚀等多种原因从而有各种故障问题发生,从而使得工程施工正常的进行得到保证。选取先進的、适合的施工工艺对于房建土木工程实施建造,对工序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对施工工艺的流程进行优化,严格依据相关工艺标准实施操作,将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以及管理难点要把握好,促使技术的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强化施工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得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对施工工作人员的设备运用进行相关的规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增加房建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而保障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思宏.探讨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与未来土木工程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8(1).

[2]陈龙.试论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J].门窗,2018(3):226-226.

[3]邹美颜.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5(5):173.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建设分公司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在此基础之上建筑土木工程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使用要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于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为了确保建筑土木工程的质量,需要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使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建筑土木工程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建筑土木工程;应用

现阶段地下建筑工程、高层建筑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基坑工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地下超市、地下车库都属于基坑工程。有效的利用基坑工程,可以使城市的空间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逐步提高。为了使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掌握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条件,从而使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1、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

1.1多因素性

现阶段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基坑支护施工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致使基坑失稳事故频发,部分地区的基坑失稳率达到了30%以上。导致基坑支护失稳的因素诸多,例如,在基坑支护施工工作开展之前,相关人员并未对施工地区的土质进行详细勘测,从而使勘测的相关数据缺乏科学性、精准性;部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未全面考虑支护设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从而使基坑支护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标准。

1.2地域性

于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这是因为东部与西部地区、南方与北方地区在地理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各个地区的土壤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施工人员在应用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土壤进行全面分析,并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从而科学的选择基坑支护方式。

1.3复杂性

施工人员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之前,需要对基坑支护施工的土质进行勘测,并计算土压。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勘测的土质数据存在局限性以及片面性,因此,难以有效的反映出该地区的土壤情况,并且计算方式使用得较为保守,从而使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受到了不利影响。相关人员在测量土压时,一般会选择郎肯土压、库伦土压这类理论,这两个测量土压的理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但是其是建立在理想假设之上,因此施工人员根据这类理论计算出的土质与实际土质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2、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

2.1对基坑支护工程的性能要求

在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地基的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护技术的性能有着其它要求,例如,需要基坑具备防水作用,从而使施工过程中基坑被水浸泡的情况得以避免,使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2合理设计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施工人员在选择了基坑支护施工形式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以及相应的基坑支护施工形式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影响地基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地基地质条件、基坑边缘距离以及建筑物自身占地面积等,待施工方案确定之后,需要确保施工方案在建筑工中全面实施,这样才可以使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科学选择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形式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具有多种,主要有逆作拱墙、混凝土桩墙、地下连续墙以及排桩连续墙等,施工人员在使用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并对当地的土质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科学的选择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从而确保建筑物基础施工质量。如果施工人员盲目的选择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不仅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工程质量,而且会影响建筑的后期使用安全。

3、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3.1深基坑护坡桩支护技术

于深基坑护坡桩支护技术而言,其充分利用了钻孔技术,通过钻孔技术将深基坑稳定性逐渐提高。施工人员利用专业的施工器械开展钻孔工作,根据预先设计的方案确定钻孔的深度,待钻孔达到相应深度之后,向其中灌浆,浆液的灌冲是自孔底向上进行,达到规定位置之后停止灌注,然后提出钻杆,并在其中投放相应的钢筋与骨料,最后实施多次的高压力补浆,加固深基坑护坡桩结构。

3.2深基坑锚杆支护技术

于深基坑锚杆支护技术而言,其充分利用了锚杆,将深基坑稳定性逐渐提高。在基坑开挖到相应的深度之后需要对墙面进行加固,然后在岩土层中插入锚杆,待锚杆插入到与对侧支护体系相连接的位置后停止,当锚杆的插进工作结束之后,需要给予锚杆一定的预应力,然后检查其它地方是否需要修正或者存在纰漏,这一套程序就是锚杆支护操作流程。于锚杆支护结构而言,其具有较强的抵抗外力能力,并且锚杆支护结构可以与其它深基坑支护结构结合使用,在与其它深基坑支护结构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协同作用,从而将抗破坏能力逐步提高,使建筑物的安全指数逐渐提升,因此锚杆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3深层搅拌加固技术

石灰、水泥是深层搅拌加固技术的材料,水泥相当于固化剂,而石灰相当于软化剂。在施工的过程中,将适量的石灰与水泥充分搅拌,使水泥与石灰在搅拌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逐渐变硬,当混合结构达到相应的硬化程度之后,形成的坚固结构就是深基坑支护结构。于深层搅拌加固技术而言,其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对原材料的要求较低,投入成本较小,在支护结构形成的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且该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外力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工程深基坑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在软土或者黏土地质中进行施工时,需要利用深基坑搅拌加固技术。

3.4深基坑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的作用。于排桩支护而言有多种形式,组合式排桩支护、列式排桩支护、连续式排桩支护是几种常见的排桩支护形式。深基坑排桩支护步骤如下:第一点,施工人员精确测量深基坑,对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的排桩支护方案,待方案确定之后,规划出具体的施工位置。在施工部位进行挖孔、钻孔工作,工人员需要根据設计方案确定孔的密度以及孔的深度,在钻孔工作结束之后,在钻孔中注入准备好的钢筋混凝土,然后等待钢筋混凝土凝固,凝固之后形成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于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而言,其具有较好的除噪音能力、挡土能力。深基坑排桩支护技术的施工比较方便,并且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操作简单,因此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结语:

现阶段建筑土木工程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逐渐提高。为了使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需要严格勘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并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然后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科学选择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明确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的步骤以及程序,从而使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得以避免。此外,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该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使该技术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仝广霞.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3):8-9.

[2]陈晓喻.土木工程房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8):127-128.

[3]查栋.试分析土木工程房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8(02):256.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古建看山西。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现存元代之前的古代建筑,70%以上位于山西,然而,这其中又有65%集中于山西南部。山西南部山脉纵横、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却自古以来就有较发连的文化和地域经济,这里的天时、地利、人和,使得相当数量的中国早期建筑躲过无数劫难而留存至今。这些木构古建筑虽多非巨制,但是数量众多、年代久远、类型丰富、格局完整,加以构架技艺多样、独特、丰富多彩,相关艺术门类遗存琳琅满目,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2005年,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对山西南部早期木构古建进行调研,决定“十一五”期间,集中财力、人力、时间,对此区域内元以前木构古建中的10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项整体保护——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一场中国古代建筑的保卫战正在这里静静展开……

山西位于我国华北西北,以在太行山西名,也称山右。它是古晋国争霸之地,故简称“晋”,又有“三晋”、“并州”、“河东”等别称。

山西境内山脉纵横。东面太行山为嶂,南有中条、王屋二山作屏,西、南黄河如带,万里长城拱北,形胜万千,古称“表里山河”(《诗序详义》卷十)。它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其南部尤为丰富多彩。

悠悠晋南 人文曙光

山西南部是指长治、晋城、运城、临汾4个地级市所在的地域,总面积57735平方公里,约占山西全境15.6万多平方公里的1/3。

近来研究表明,山西原始文化漫长。山西南部不仅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也是人类农业文明起源的主要地区之一,还可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目前,我国境内已发现的众多旧石器文化遗址中,从约180万年前位于山西南部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文化,到约60万年前的匮河文化、约10万年前的丁村文化等,山西南部遍布旧石器文化的痕迹。而山西的新石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也以山西南部为主。山西南部在石器时代就是我国文化中心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典籍记载的中华民族始祖,几乎均与山西南部有关,如伏羲、共工、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周易经传集解》卷二十五:“故曰伏羲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在山西南部吉县疱山顶有伏羲故宫;《诗说解颐·字义》卷八:“夫不周山者昆仑之西北也其说信荒唐矣史记正义则以为在蒲州”,太岳山系的发鸠山就在长子县境内;《尚书大传》卷一:“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杀黑龙以祭冀州”,在吉县柿子滩,晋城浮山、平定浮化山、赵城侯村等有女娲的补天窟、补天台、娲皇陵,太行山古称女娲山、皇母山;《叶八白易传》卷二:“黄帝尝与炎帝战,颛顼尝与共工争”。《山西通记》:“太平寰宇记: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嘉境。昔神农尝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风土记》:“神农得嘉谷处”,百谷山就在长冶市北。又传高平县和长子县交界处羊头山有炎帝陵、神农城、炎帝行宫、神农泉。长治市东10公里处的老顶山,传炎帝在此活动频繁,现已辟为炎帝纪念地……这些典籍中的描述,记载了那些开创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在山西南部地区的活动事迹,也正是他们的足迹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山西南部是夹峙在黄河与太行山之间的高原,海拔一千米左右。境内有太行山、中条山、王屋山、太岳山、吕梁山等,夹山脉间为长治、运城、临汾三个盆地。

太行山位于山西与河北、河南交界处,西部平缓,东部异常陡峭,如连天屏嶂、乌云遮空,古称“天下之脊”(《括地志》)。旧时只有八条小径,沟通内外,所谓“太行八陉”(《小学绀珠》卷二)。历代征战,皆视为险境。直至抗日,我国军民亦凭恃山险,坚持灭倭。中条山处太行山与华山之间,故名,又称雷首山。中峰高耸,景色秀美。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曾在首阳山叩马进谏,后隐此,“至饿死不食周粟”(《读易详说》卷六)。而夏县“巫咸祠,在县东五里巫咸山下,即商臣也”(《太平寰宇记》卷六)。王屋山处中条、太行山之间。峰峦突兀,四面陡峭。《天中记》云:“王屋山号小有清虚洞天”,古称“天下第一洞天”(《山西通志》卷一百七十),传为黄帝访道处。太岳山又名霍山。其绵山,一名介山,是晋文公名臣介之推隐居所。而吕梁山是黄河与汾河的分水岭。

正因为山西南部境内山脉延绵,沟壑纵横,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才让这块土地有着相对封闭的安宁,让那些脆弱的早期建筑躲过了历史的劫难留存至今。

古建繁星 技艺绵长

山西南部地盘虽不大,然在此地域中,元及元之前的木构古建筑,总数达300余座,蔚为大观。这些保存下来的早期建筑,时代连续,从唐、五代、宋、金、元至明、清,都留下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平顺天台庵正殿、平顺大云院大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芮城广仁王庙留存着唐五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晋城泽州青莲寺、长子法兴寺、潞城原起寺等保存有唐代塑像、唐塔和石经幢等,有的建筑中残留着的五代彩绘和壁画十分罕见。这里有20多处宋代建筑,30多处金代建筑,50多处元代建筑,明清建筑更是数不胜数;还有高平开化寺宋代佛教壁画、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等。这些早期建筑虽有明显的历史修缮和添改痕迹,但历史信息和纪年标记多清晰可辨,有的从建筑形制、艺术构件上可看到典型的时代风格和手法,它们以不同形式展现了中国千百年的建筑发展历史。

除时代序列完备外,山西南部早期建筑还具有丰富的类型。除大量的寺、观等宗教类建筑外,还有许多衙署、文庙、祠堂、戏楼、钟楼、鼓楼等各类建筑,以及极富地域特征的民间神祗庙宇,如汤帝庙、二仙庙、二郎庙、崔府君庙、稷王庙等。体现了山西南部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俗信仰。

总体而言,这些木构古建筑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多为三开间、单檐顶殿宇、单层古建,通面阔五开间以上、采用重檐屋顶者较少,楼阁极少。但是,它们历经风雨遗留至今,数量众多、年代久远、类型丰富、格局完整,加以构架技艺多样、独特、丰富多彩(例如,就歇山顶屋架就均有不一之处,几乎都不相同),相关艺术门类遗存琳琅满目,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粗略而言,山西南部地域元代及元以前古建,具如下技艺特色:

地盘

地盘即平面。元代戏台多单开间,如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戏台、魏村牛王庙戏台等。

寺院山门多三开间、分心槽;或有山门与天王殿结合,通称山门殿,如平顺龙门寺、襄汾北史威村普净寺等。亦有采用五开间者,如襄汾普净寺天王殿;而芮城永乐宫山门、无极门均为五开间,以示尊崇。

大殿同样多仅只三开间,通面阔、通进深相近,近于方形,称

方三间殿。五开间之大殿较少,如太赵稷王庙大殿,曲沃稷益庙大殿,绛县太阴寺大殿,阳城海会寺大殿,襄汾普净寺大殿,武乡大云寺大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重阳殿、纯阳殿等。

三开间之大殿,其室内一般前槽无金(内)柱,利于观瞻。后槽采用两根金(内)柱,柱间有屏风,金(内)柱与佛台相结合,屏风前有背光。宋代及宋以前佛台上的佛像多为群塑,相互间顾盼传神,演绎着动人的佛教故事。

或有室内无金(内)柱之实例。如高平崇明寺大殿,本为六架椽屋,需要较大的梁袱用料;但其铺作后尾里转成为巨大的梁袱,减小净跨距,支撑四椽袱,袱上立斗子蜀柱支平梁,平梁上立斗子蜀柱等支承脊樽,利用小料较好地架构起进深较大的屋架,室内无一金(内)柱,空间开敞,颇为特殊。

寺院主要建筑一般均沿中轴线布置,如山门(或山门楼、山门殿等)、大雄宝殿、后殿等,如平顺龙门寺布局尚存宋以前遗意。而长治长子法兴寺中轴线为前塔后殿(又如晋北应县佛宫寺),可窥见唐辽以前寺院格局。

而稷山青龙寺中殿、大殿左右各有垛殿,均为元代遗物。中殿左为祖师殿、右为青龙门,大殿左为护法殿、右为伽蓝殿,或可视为我国宋代及以前时期某些宫殿、寺院等主殿布局,采用三殿并立形制之遗留。

立面

山西南部元代及元以前古建侧角、生起显著,出檐较大,柱头卷杀优美。需要注意的是,原先学界多认为元代以降的古建,尤其是明清古建通常没有侧角、生起,此说法值得商榷。实际上,不论山西南部,还是我国其他地域的明清古建,采用侧角、生起做法的实例不少,山西南部更多。

山西南部及整个山西,宋之前古建铺作多为偷心造,同时较少采用补间铺作(或仅只明间一朵、或为隐刻)。宋以降铺作多计心造,拱卷头多砍斜,补间铺作或有斜拱。但受早期该地域做法的深刻影响,直至明清时古建,其补间铺作“朵”数——(明清称平身科“攒”的数量)也较少,通常一、两“攒”而已,保持着斗拱疏朗的特征。

唐、五代古建,多有阑额、无普拍枋,阑额至角部不出头,如芮城五龙庙。宋以降,往往阑额、普拍枋都有,至角部均出头,直接砍杀;普拍枋扁平,与阑额组成“T”形断面;时代越晚,普拍枋越厚而窄。

大殿屋顶多为歇山顶,少量为悬山顶,庑殿顶更少,如广胜上寺毗卢殿、太赵稷王庙大殿等。

值得注意的是芮城永乐宫无极门、三清殿均采用庑殿顶,颇有寺院早期中轴线上殿宇,全部采用庑殿顶的遗意(如晋北大同善化寺),此种形式在敦煌唐代壁画中颇为常见。

采用重檐歇山顶者亦少,例如广胜下寺水神庙大殿。而广胜下寺山门前、后檐加出雨搭,形成类似重檐建筑的效果,颇为别致。

临川二仙庙东、西梳妆楼上层为重檐歇山、下层单檐(明清时称重檐三滴水),为山西南部保存较少的元以前楼阁建筑,颇为珍贵等。

山西南部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屋架举高较小,故屋顶相对平缓。屋顶脊饰、瓦件等因年久日深,屡经更替。因此,这些屋顶中,保留元代以前瓦件、脊饰者几乎没有。明以降,晋地琉璃制造发达,不少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现存屋顶脊饰、瓦件,均属此时。

由于历经后世修缮,现存古建多为砖墙砌筑,原有的夯士、板门、直棂窗等多经较大改动。

构架

受用材制度所限,宋代及宋之前古建梁枋多为长方形断面。故可基本据此研判梁架后世改动与否。山西南部元代及元以前古建整体构架,多为简洁流畅、一目了然的“彻上明造”,采用天花、藻井者不多。永乐宫三清殿、重阳殿、纯阳殿等室内满布天花,并有精美的斗四藻井(即方井)、斗八藻井、八卦藻井等,颇为精致。

元代戏台,多采用藻井,造型美观,又利于聚声,形成共振效果,一举多得。

因规模所限,山西南部八架椽屋大殿较少,武乡大云寺大殿可为佼佼者。大殿为金代建筑,进深八椽,基本上是八架椽屋前后乳袱用四柱。然大殿内仅用金(内)柱四根,前、后槽分别有二,且不对位。前槽二柱分别靠近两侧山墙,故入口处无柱,空间开敞,二柱柱顶共同支撑长达三开间的巨大梁袱。后槽二柱靠近明间,其上分别插入长达两间的梁袱,另一端入山面金柱,两柱间为二层断梁。前槽大梁上立斗子蜀柱与后槽金(内)柱、插入后槽金(内)柱长两间的梁袱一起,分别支承四椽袱;四橡袱上立斗子蜀柱支撑平梁,构成屋架。整体梁架简略、匠心独具。

山西南部六架椽大殿之构架多为四椽袱对乳袱用三柱,金(内)柱与檐柱等高、或相近。金(内)柱头支栌斗,栌斗口十字出华拱,进深方向华拱之上采用三瓣蝉翅、或仅用替木,压在四椽袱、乳袱之下。四椽袱上立斗子蜀柱支撑平梁,平梁上再立斗子蜀柱,纵向蜀柱间有襻间,蜀柱上置栌斗、捧节令拱、顺脊串等支承脊拱,两侧设叉手斜撑令拱。有叉手、托脚,或仅有叉手、无托脚等。这些均为山西南部元及元代之前古建习用之法,如平顺实会天台庵大殿、大云院大殿,平顺龙门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寺大殿、法兴寺圆觉殿,潞城下黄原起寺大殿,高平崇明寺大殿、游仙寺大殿,泽州青莲寺大殿,武乡大云寺大殿、沁县普照寺大殿、壶关三崾庙大殿等。

原平慧济寺大殿构架颇为特殊,六架椽屋前、后一橡袱对四椽袱用四柱,留出中央空间,布置佛台。其歇山山面构架同样精彩,增加金(内)柱直接支撑平梁,前槽金(内)柱柱头之上搁置劄牵,插入增加的金(内)柱,作为(木系)头袱(即清代采步金梁)之一部。

又如霍州州署大堂为衙署主体建筑,正中有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的卷棚悬山式抱厦。六架椽屋前、后一椽袱对四椽袱用四柱。大堂面宽五间,前檐仅用二柱,柱头上施大额枋,形成入口处开敞的空间效果。

因观瞻、传声等的演出所需,戏台构架往往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譬如,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可谓亭阁式木构,梁架层叠而上,上下三层,类似藻井,简练精巧。它折射出宋、金以降山西南部戏剧的辉煌,为研究元杂剧在三晋的流布提供了重要佐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山西南部地域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遗留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每一种类型之中平面布局、构架技术等又或多或少有些不一,要完整、彻底地论述它们的古建技艺,非本文所能全部涉及,仅此挂一漏万。

与此同时,由于木构古建本身用材所限及日晒雨淋,山西南部或我国其他地域,元代及元以前未经过任何改换、改筑的木构古建应是不存在的,这包括木构件、墙体、壁画、佛像及室内陈设等多方面。

具体而言,古建筑中不少木构件经历代更换,有些构件甚或历代多次更换;早期的夯土墙因明以降砖产量增多,往往改变为砖砌的墙体;壁画或分数层,多次描绘;佛像残损,多有修补甚至调换;屋顶脊饰、瓦件、砖雕多已更换等。

由此,我们只有彻底研究、慎重对待古建筑上下、内外之每一个细节,甚或每一根构件、砖瓦,才能准确、科学、合理地判定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而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科学修缮,传承、弘扬其历史文化价值。

文化遗产 土木华章

众所周知,木构建筑为我国古代建筑遗产之大宗,并取得辉煌的成就,独树一帜。这一早熟的建筑体系,西周时已较为完备。经战国、秦汉直至隋唐的不断演进,尤其是大唐立国既久、国力雄厚、经济发达、文化璀璨等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至我国木构古建筑的高峰,技艺臻备。宋以降,伴随着资源、经济、文化等的相对衰退,而逐渐萎缩。民国以来,渐趋式微。尤其是,历代天灾,更因人祸,绝大多数的巨构伟制早已化为灰烬,只能遥想于典籍。而山西南部元及元以前古建数量占全国过半,其对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自明。

除历史建筑本身外,山西南部元代及元之前古建筑中保留的历代碑刻、壁画、造像、典籍等,是与其相关的遗产,直观、形象或起到文字与实物印证之效值。不少古建中保留的佛像、壁画等相当精美,譬如襄汾普净寺大殿内的金代彩塑,气定神闲、色彩华丽、衣纹流畅、姿态生动,可称为山西南部地域寺庙彩塑的典型代表。因此,一座座建筑群,可谓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可籍以了解当时人的日常生活、思想感情、哲学观念、审美情趣等,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

更重要的是,某种程度而言历史建筑及其相关遗产所创造的空间,可谓是“有生命力”、“活”的文化景观。它们与人们日常生活时刻相连,创造出的一个个生动空间,提供了人们生活、工作、交往、游嬉的场所,如历史街区、寺庙道观,宫殿衙署以及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城等,是保持文化生态的最重要根基。置身这些场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理、心理,尤其是心理,这是建筑遗产独具的历史文化意义。不少时候,历史建筑遗产甚至成为国家的象征、文化的表征、民族精神所系。由此,毁灭某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摧毁其历史建筑,实际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

因此,切实保护历史建筑遗产可谓事关中华民族文化安全,并对提高全民素质、提升民族自信、弘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对以历史建筑为主的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兴趣;实践;建筑类课程

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建设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紧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转变,从培养单纯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向培养宽口径、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建筑方案设计、工程制图、建筑效果图制作、城镇规划与设计等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有教学与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课程组教师多年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总结,课程组认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和新规定,使得建筑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到构造做法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且更新速度很快。而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虽然也会定期更新版本、融入新内容,但普遍存在内容滞后、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陈旧、落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步。

(二)教学过程存在 “以教为主”“重课堂轻课外,重灌输轻实践”等问题,忽略了对学生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往往安排了较多的理论学时,而实践学时安排很少,且其教学是以教师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但是,由于这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授课内容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还包含了大量的建筑规划设计,这些内容仅靠教师通过语言、板书、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够,这就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这种“以教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而且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

(三)青年教师理论水平较高,实际工程教学能力较弱

目前,课程组任教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几乎没有工程设计的实践经历。这些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建筑设计经历,设计水平较低。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重点讲授理论知识,缺乏将工程设计案例与理论知识融合的能力,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二、教学与实践体系的改革措施

针对在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组提出了“兴趣—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体系。它以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开展工程意识教育,强化知识的工程应用背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案例化,强调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学生身边的建筑、熟悉的建筑中的应用,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工程实践训练,将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效融合,学生在完成实践训练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改变被动学习状态。

(一)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与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解决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与工程技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课程组及时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或已被淘汰的内容剔除。融入建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从理论、原则和构造做法上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了解建筑技术在土木工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更新建筑行业新标准和新规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数量查阅与运用设计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严格依据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建筑设计的工程素质。

(二)改革教學模式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为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被动学习的问题,课程组积极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以前理论教学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采用“四导”型(即导疑、导思、导创、导用)教学方法。授课教师通过设置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场景,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好奇心并进行主动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调研、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应用,促使学生在知识迁移中,提高创新能力,养成严谨的工程态度。

2.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把握设计中的主要矛盾,选择可行的解决办法,寻找设计的切入点。例如,在住宅建筑设计讲解中,通过分析使用者对客厅、卧室、卫生间等的使用需求以及相关家具的尺寸,引导学生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合理确定各个房间的面积、开间和进深尺寸。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为提高设计能力打下基础。

3.采用案例式和实景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身边的建筑、熟悉的建筑为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中,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

4.探索和改进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围绕教学知识点,设置一个或若干个工程项目,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主动地分析项目条件和任务要求,查阅相关资料,与教师讨论、分析,并进行实践训练,最终完成项目的任务,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下表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教学安排表。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教师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引导者,协助和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学生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中的主體,由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地“做”,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程设计能力,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三)强化工程实践训练,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解决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课程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基础层、提高层、创新层”的多层次工程实践训练(见下图),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基础层”包括案例认知学习、课程作业等实践训练,其目的是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BIM软件技能大赛等训练,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水平;“创新层”包括石河子大学SRP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国内相关设计竞赛、科技竞赛等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挖掘学生潜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专业实践得以有效融合,从而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四)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

为解决高学历青年教师“重科研轻实践”、缺乏实际工程能力的问题,课程组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提高青年教师实际工程素质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科学竞赛,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汲取养料,以生产科研促教学。通过校企联合、与对口支援院校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围绕企业任务进行实际工程锻炼,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与实践体系改革的效果

课程组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改革,构建了集兴趣、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建筑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能力,任课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效果均感到比较满意。学生认为能够在平时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水平、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实现了“理论与工程素养相结合,知识与工程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标。教师认为通过教学与实践体系的改革,相关课程的内容更加连贯、更系统,课堂上可以少讲、精讲,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学习,参加实践训练环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动手能力。

通过教学与实践体系的改革,学生承担和参与了多项SRP、国家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等多项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课程组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能力,以提升教学水平。课程组5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均被评为石河子大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程,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好评。

总之,基于“兴趣—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要以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基本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各层次的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卓越工程师能力,进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高级土木工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英姿,熊光晶,康全礼.基于“能力—素质—知识”架构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大纲及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55-158.

[2] 杜云安,步洪凤,彭友林. 基于兴趣引导—实践—能力模式的《设施园艺工程与栽培技术》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1-2.

[3] 干洪,徐达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44-48.

[4] 史宪睿,孔伟.基于专业技能导向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设计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65-66.

[5]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责任编辑:庞丹丹]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建筑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大力开展建筑工程以来,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城市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必须要加强工程管理的制度规范,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总结分析,并想法设法找到解决的对策进行改进。

关键词: 施工管理;问题分析;建筑工程

很多建筑施工管理存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影响施工的整体环境,也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一旦施工過程中发生事故,就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影响。这就要积极地统筹协调和有效地地处理施工环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地切实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推动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的质量不高

考察与评价有关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职责,在考察中发现,一些工程项目完成的效果不好,质量难以让人满意。比如,在软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很多有关回填土的施工做的很不好,一些地方填埋的不够均匀,在雨水的冲刷下这些地方会开裂,安全隐患非常大。再拿人行道举例子,施工中的水泥的填充如果不到位的话,就容易导致地面不平整的问题出现,路面行走以及车辆经过的颠簸就多。

1.2监管的人员没有按规定履行职责

监管的时候需要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行为准则按照规范来进行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一些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监管,他们对于施工方进行随意的催促与命令,导致施工与监管人员的冲突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了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不能温和的解决问题与纠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监管人员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来帮助执法人员规范行为与职责,不能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

1.3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匮乏

由于建筑工程需要与具有安全风险的事务打交道,安全意识必须要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工程项目的实际规划中使得工程的施工安全,减少意外的发生,如果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匮乏,那么他们就不能提前意识到安全漏洞与危险的隐患,会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在施工阶段做好成果的验证与人员的监督

建筑工程的重大项目施工结束之后,就要安排监察人员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与验证,人员应当对着工程的预期计划进行工程实际完成效果的比对与验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各项操作,不能追求表面工程,要看到工程实际完成的情况,以便广大的监察人员可以及时看到工程上的问题,在监督于测评中及时将问题找出来,从而避免出现人员与财产的损失。

对于一些严重的工程实施缺陷或者漏洞,管理者要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建议进行项目问责,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决,解决的过程不仅要做好措施分析,还要思考是具体哪一阶段出现了问题,以便记录在案,防止此类不安全情况或者隐患再次出现,还要严格查处项目落实的具体负责人,要让他们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要是人员的素质或者专业性不够,就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与教育,若是态度、纪律性差,就需要按制度条例进行一定的惩罚。

2.2完善责任划分,明确责任主体

在一个工程项目的责任划分中,需要项目经理作为施工方的责任主体,全权负责政府要求的施工任务,为了能够在项目初始阶段制定的目标可以顺利实施,就应该确保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人来完善,从而做好决策方的责任,树立主体意识,保障整个项目流程的质量。

比如,面对新的方案,有关责任人可以按照小组来划分不同的任务,要仔细核实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来负责,在任务分配完之后,就要让建筑工程的负责人慢慢养成及责任意识,按照工程制定的计划与上级领导的指示,一步一步地执行项目,在其中还要确保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效率,按照计划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进行监督与管理,要仔细排查里面的各类安全隐患,不能留死角,让施工单位在安全系数高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在完成工程进度上的主题责任后,还要确保项目的资金时刻得到保障。

比如,在工程应当制定专人负责工程的资金管理,要对工程作业中的资金流向仔细核查,不能出现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出现。为此,有关部门要构建一套资金管理的规章或者机制,可以比较明确地看到所有资金的来路与流向,管理者需要严格落实相关的法律准则,坚决杜绝资金肆意使用的行为出现,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与考核机制,将这个项目与责任人的管理绑定在一起,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规划与管理,不断完善与落实。

2.3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目标或计划

建筑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关负责人需要在其中找到最优的目标与计划,使得地方政府可以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做好有关工程的施行与建设工作,从而客观上减少了浪费资金的行为。之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原有的目标或计划,是因为,在管理者第一次做出建筑工程的计划时,考虑的情况是当时那个阶段的情况,随着计划得到落实与完善,有关部门需要审时度势,按照现有的条件进行计划的调整与完善。

另外,管理者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个完整的工程或者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切分,做简化处理,这样一来,原本看起来比较复杂、完成难度大的目标就可以被分割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对于这一个个小的目标,需要按照当时的条件,进行一定的优化与调整,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节约企业的成本,提高项目完成的时间,还能使得整个计划的流程显得更加合理高效。

2.4监理单位应该在施工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也应该格外的重视和注意对于此项工程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从工程项目总体的角度来考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制定,做好对于工程的事前和事后的质量控制,使得工程计划有序地进行。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一方面与建设者的素质有关,另一方面离不开管理者的指导与监督,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管理,对于施工的质量不高、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匮乏、监管的人员没有按规定履行职责等问题要严抓严防,可以按照完善责任划分,明确责任主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目标或计划等方法来改进施工质量,做好管理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颜奎林.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18(4):2.

[2]杨涛.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江西建材, 2017(4):1.

[3]许惠强.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 建材与装饰:上旬, 2016(16):2.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