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28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情感需要,以促进教学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课内外沟通的必然纽带。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情感教学不仅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也有效激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2.1 情感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

情感作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是个体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这样剖析爱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之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是教育的基础。而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环境、评价等要素全面入手,系统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上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 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只有把情感教学运用到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把德育课上活,才能完善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最终完成德育课的教育目标。

2.2 情感教育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课堂沉闷现象;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育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而情感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实施情感教育,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将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进而实现德育目的。

2.3 情感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有效手段

中职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差, 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业上的差距,让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失去了自爱、自信和自尊。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又决定了他们逆反的性格,两者直接影响到他们正常情感的培养。再加上这些学生成长的家庭多数经济条件较差, 父母文化文化程度往往不高,不懂得、也不善于与子女进行恰当的沟通。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批评对他们来说已经不起作用,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把握中职生的这些情感特点, 教师应该用兴奋、喜悦、热爱等情感表现去肯定兴趣个体, 并在德育课教学中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将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2.4 情感教育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

学校的德育理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情感, 就很容易形成空洞说教,从而使学生感到德育课堂枯燥乏味,并最终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呢? 先入情,再入理。师生在情感上零距离。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感情上投入,做学生的朋友。让他们先接受你的人,再接受你的课。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情感注入到课程中去,带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在无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运用一定的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3.1 教师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催生学生的情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自身匮乏情感,那么就不能让学生觉得亲近,不能在教学中建立一种稳定而和谐的“情感场”,学生往往会怀疑其教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师生的情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难“共鸣”。学生对于教师的谆谆教导,可能会口服心不服。反之,教师若能以丰富的情感“感染”或“征服”学生,那么,教师的赞扬就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 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3.2 赏识教育也是情感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情感教育”中对学生赏识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中职学生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音乐课程现在已经成为必修课, 但许多学校大多注重的还是文化成绩的提高, 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也有应付的心理, 导致学生们把音乐课当成在繁重课业后的一种放松和休息的时间, 往往都达不到音乐课应该带给学生们心理和素质上的帮助。大多学校忽视了音乐内在的价值和开发孩子创造思维能力、美化人生、的独特作用, 从而使我国音乐教育出现了种种的问题。那么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音乐教师该怎么样感染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给予音乐享受呢?

二、中职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 中职时期正是青春发展期的时段, 在这个时期学生不管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在逐步发展和进步的阶段, 各方面的情感深度也在不断加强中, 而且不同的生活经历也直接反应出他们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调控能力比较差, 往往不懂得如何去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绪波动性较大, 控制不好他们容易做出越轨或者偏激的事情。

(二) 中职学生的个性正在初步的形成, 但是发展还是不稳定。他们感觉自己不再“小孩子”有了一种“成熟感”和独立性。常常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想法, 有严重的逆反心理。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苏珊·朗格认为, “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 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 组成了音乐的意义” (1) 。虽然音乐本身往往是要通过技术的训练, 和基本的音乐知识来呈现, 但现在过多的教育者过分在意技术和基础, 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主动体验, 所以造成孩子们觉得过于死板, 枯燥无味, 而真正体会不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 也就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能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四、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体验是感受音乐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感染自身出发, 把情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去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教师应该运用好的方法去打开学生们的心灵和他们一同去领略音乐的美好,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一) 教学情感源于生活

音乐中体现出来的情感表现出人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欲望等情感性的东西。如在教学生唱《可爱的家》时, 全课紧扣“家”这个主题, 课前布置教室, 营造家的气氛, 课中通过“想家———回家———到家———惜家”等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情境中, 并在这种情境之中学习。最后, 引导学生由“小家”想到“大家”, 使学生对家的眷恋之情得到升华———珍惜自己, 关爱家人。

音乐是生活的体现, 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师的情感源于对乐曲记歌词的深入领会, 要做到以情动人, 就要用情感去感染孩子, 用心去打动学生。对每一节课, 要从情感去把握, 加强情感的语言, 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语音语调、体态动作等要根据歌词或要讲的内容随时变化, 表情生动、动作夸张, 动情之处, 手舞足蹈。把学生带入情感的世界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能里各不相同, 对不同作品的理解也因为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而表现的不同, 因此, 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在性质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在具体表现形态上出现各种差异, 这是可能的, 而且是完全正常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发挥和展示他们自己的情感, 从中了解到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对音乐审美的理解。

(二)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 是一门听觉艺术, 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能够表达人心灵最深处的情感和思维。教师应在语言上树立自己的情感形象, 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以饱满的情感, 准确而有感染力的语言, 和动作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 努力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共鸣, 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例如学习《黄河大合唱》时, 用高昂饱满、深沉有力的语言情感将时代背景和音乐特性介绍给学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首合唱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勾画出人民抗击敌人, 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意境,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培养了审美观。

(三) 注重音乐情感的表现力

音乐是抒发自身感情的最好表现, 要表演好一首歌曲最主要的是要打动人, 光有一定的基本技能是没有用的, 所以在带领学生们表现音乐作品时要注重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带领他们时自身应有良好的情绪, 只有自身先动了情才能感染到学生们, 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情感, 然后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去实现它。

(四) 从教师自身出发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它直接针对着心情” (2) 。作为音乐教师, 要想感动别人, 先要打动自己。教师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情绪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教师的范唱能力和范奏能力, 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影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应用多媒体, 乐器、音响、电视等多种形式生动而直观地将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 心胸开阔, 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 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便也就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结语

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的情感与乐音在美感中交融与互动。我们一定要要抓住音乐的情感本质, 来提高和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种方法, 要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应该在不断学习和不断的进步中去研究和发现音乐教育中有利的方法和途径, 去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有效、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对音乐的体验帮助学生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这也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参考文献

[1]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36.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以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和时代发展特点以及需求为主要依据,以情境作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以朗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情感;以阅读为基础,感悟内在情感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提升留守儿童的语文情感教育效果,提升留守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 留守儿童 全面发展 道德修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39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能有效弥补学生生活和家庭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如何接受。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政府和教育部门着力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基础教育效果,保证学生在校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硬件条件也随之改变,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情感教育上仍旧有所缺失,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性

情感是指自我意识、心理健康、价值观等方面,就是对客观事物保持真实态度的一种体验,人在接触客观事物期间,对现实中的现象秉持着不同的态度,并且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情绪和情感,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性格特征。语文是学生需要接触的基础性学科,存在强烈的思想性和情感性,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使得学生更有教养,更富情感,懂得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爱惜生命的同时,能够宽容待人,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负责,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素材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学生“三观”得以建立,并且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并且还要注重在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充分挖掘情感教育,激励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强烈情感体验。在不断发展中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维的外壳,没有任何思想可以脱离语言单独存在,也没有任何一篇文章不包含任何的思想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其与语文能力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熏陶,思想得以提升,丰富自身的道德认知,同时能强化自身的情感。

我国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其他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造就独特的人格,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留守儿童开展语文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1.以阅读为基础,感悟内在情感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元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感受内在情感,并且通过阅读不同文章感受不同情感,有不同体验。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开展课程时引导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对文章的内在情感进行挖掘和感悟。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文章所包含的具体情感,将其以一种结论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被动接受,并未真实感受情感。所以,新时代下,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師要注重情感教育,在原材料中的挖掘,引导学生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体验文章作者的情感,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主性阅读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语文的魅力,强化自主性思维,增强思辨能力,同时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中学阶段语文情感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相关文章时,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在情感上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生活中又不太幸运,感到无助,所以教师可以引入类型相同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感同身受,从而进行情感的融入,强化学生的理解,并引导其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留守儿童,保证留守儿童不但在文章中感受到情感,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爱,提升阅读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同时,情感得以提升。

2.朗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情感

朗读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情感交融的最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播放朗读作品或结合文章背景播放音乐,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文章的情感,并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带着情感。带有韵味儿越多,能使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激发。

在写景物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动画和视频,并加以音乐,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浓厚的情感。要求学生能够在音乐的烘托下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表达自身的情感,释放内心的情感。基于这样的鼓励,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自觉主动参与到朗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3.情境作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情感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虚拟的接近教材内容的情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发生变化,并感受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所以,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开展教学活动,使其全身心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积极进行阅读。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办课堂小剧场、分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释放自我,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不断提升语文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素质,力求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博学多才,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期间,需要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尊重,还要注重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中形成共鸣,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4.协调师生情感,推动情感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情感存在直觉性和不稳定性,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凭借直觉判断好坏和真善,在学习中一旦发现感兴趣的事物,便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自觉主动地加入活动中,不会产生逆反和叛逆心理。所以,为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高度尊重和热爱学生,时刻保持宽容,用真诚和学生对话、沟通,在互动中聆听学生的心声,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情感的挖掘,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根源上提升提升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为留守儿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当前留守儿童是社会上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面对这一群体,教师在开展语文教育期间要高度重视情感的渗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情绪的变化,结合时代需求,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在语文学习中融入更多情感,从而将内心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体会更多的关爱。新时期,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结合时代需求和留守儿童内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合的语文教学目标,注重情感的渗透,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并且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金锋《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新一代:理论版》2018年第24期。

[2] 劉辉《语文教学开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之窗》,《精品》2019年第5期。

[3] 王晓莉《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家长》2019年第30期。

[4] 杨安萍《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现状及对策》,《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16期。

[5] 张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文渊(高中版)》2018年第11期。

[6] 刘春晖《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26期。

[7] 乔小芬《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读天下(综合)》2019年第25期。

(张继胜,1981年生,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李艳艳,1981年生,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课堂导语

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方式之一,在一堂课开讲的时候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他们,使他们跟着老师铺设的情感基调,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主动学习。

二、教学内容

每一篇语文的课文都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的,课文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在课文之中知道什么是善恶美丑,每篇文章,作者都会把情感通过物象或者特定的人物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认识课文中的各种形象,自己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随着情节的推入,学生跟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同喜同悲,深刻感受文章的内在韵味。

三、联想想象

学语文就要学会感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和深刻的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浮现出文章描绘的画面,抽象的文字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画面,充分体味“景”中之“情”。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联想最为丰富的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联想,尤其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类文章,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自己进行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多媒体设备放着适合文章基调的音乐,学生很快就会融入其中,感受文章中的“情”,欣赏其中的“景”。

四、关键句分析

文章中的各个句子构建了文章的景,抒发了作者的“情”,多数的句子用于描景,几个关键的句子用来“传情”,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传递情感的句子,有的时候表达情感的句子是直接抒情,有的句子是在描写景的时候把情寓于景中,有的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准确把握其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深意。

综上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应该从文章的导语开始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基调,紧扣文章内容,分析带感情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参考文献:

王会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校园:中旬刊,2013(09).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须有效实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感教育;策略

一、在培养幼儿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长。在实际生活中,家长经常会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及补习班,以方便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画画等,更有甚者,在学生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将其送到外语班学习外语。家长的这些硬性想法使得孩子本该开心快乐的童年变得昏暗,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很懵懂。

2.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提及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学校的责任,进而忽视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存在的联系,最终制约幼儿情感教育的发展。当下,成年人都忙碌于各种各样的工作以及应酬中,通常情况下,他们把孩子交给教师之后就很少过问孩子的教育问题,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家长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足与疑虑,这严重影响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只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统一的教育,才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增进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措施

1.家长、教师应增强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的行为习惯、举止态度、为人处世等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作为家长,不一定教会学生读书识字,但是应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因此,家长要从自身出发,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比如,不随便说脏话、为人和善大方等,特别的,家长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作为联系家长与学生的桥梁,在增进幼儿情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多多与孩子沟通,也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并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幼儿园阶段,学生会显得好动、爱学,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增加一些游戏,让孩子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来参与实践,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但是,教师要注重孩子在游戏中的礼貌与道德,让学生学会与人为善并做到宽容待人。

2.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要培养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上促进幼儿激发积极情绪,消除和避免消极情绪,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向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要布置能给幼儿视觉享受、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环境,选择高饱和度的色彩,选择幼儿熟悉的原生态自然主题材料进行室内装修,选择粘贴同伴、教师笑脸等欢乐照片。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微笑面对幼儿,要用柔和的目光与幼儿进行心灵交流,要鼓励和赞扬幼儿,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3.积极创设各种活动激发幼儿情感

在幼儿教育中,要创设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情感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游戏是幼儿活动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融入亲子活动、伙伴活动、师生活动等,通过在游戏中强调角色定位、营造游戏氛围、引导幼儿正确体验角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其次,要充分发挥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绘本读物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精美的图画和诗意的文字,在绘本中积极传达诚信、勇敢、善良、合作、宽容等优良品德,并引导幼儿完整准确地理解绘本中的故事内容,理解绘本中的情感因素,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等,以激发幼儿的情感。最后,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教育。幼儿园教育中的生活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如教幼儿学会谦让、排队等候、饭前洗手、关心生病同伴等,都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情感教育,教师要关心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对于不爱说话、不爱与同伴玩耍的幼儿要多加留意,积极与其聊天,观察幼儿思想动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平.幼儿园中新生家长入园焦虑的类型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作者简介:苏日娜,女,1984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于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性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日益无法满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此时,情感教育的价值和优势也将逐步的凸现出来,所以整体来说,情感教育也将慢慢地变成了当下教育者们所必须深入研究的课程之一。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给予了初中生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作品所涉及的情感教育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发展助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初中语文文学作品

前言: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小说非常适合在中学生的这个年龄进行阅读分析,中学生的文学常识水平更可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意思,也有助于让初中学生理解到文章所要体现及传递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小说所包含的情感内涵一般都是较为积极向上的,可以充实初中生的情感意识,并引发他们对不同情感问题的思索,使学生的情感发展得更为全面,进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观,让其养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性格。

一、初中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助于情感的健康发展

初中生的普遍性格特点是情感发展不完善、不稳定,正在处于发展的形成阶段,因此,在此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的引导是十分见效的,对培养初中生具有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是十分关键的。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审美观、道德观、是非观等。具体而言,审美观即是审美教育,主要包括肉眼可见的自然之美以及社会人文之美;道德观即是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指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等方面的情感;是非观即是理智教育,主要表现为求知感、愉悦感、是非感、困惑感、自信感等方面。教材文本中对于各种情感的表达描述,能够引导我们的初中生们思想情感的全面发展,能够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不正确的、不健全的情感加以纠正,从而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对人际关系有帮助

由于学生长期待在校园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对他们平时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并不会很有帮助,所以,提高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关键的。同时,学校还要注意培育学生的人际关系意识,使其知道情感的表现和流露对于平时的学校人际关系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是不能够割裂的。课本里也含有许多人际关系的文章。学生们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阅读,能够增进和老师、家长、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对这种人际关系也会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对人际关系与情感观念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对上述内容的正确掌握,对于学生们未来的职场发展、人际交往等也是非常有利的。

3.提高教学效率

具正确的情感意识,将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解决事情的效率。语文科目是一门非常有特色的专业,它是人文学科,又相对于其他专业潜藏着更多的感情色彩,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与文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或感情产生共鸣时,他们也会比较有兴趣地加以掌握。人教版初中语文儿童文学创作的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让他们了解更多在语言表达、文字创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准。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

1.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学习新课

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影响性较大,因此我们要注意情感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语文老师,作为在语文科目对孩子们的情感教学的引导者,更需要提升学生们对自己的情感理论修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水平。当语文老师在上新课导入时,用丰富的情感教育经验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并以此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人类的各种情感,用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帮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初中语文课堂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理解朗读课文中的情感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各种新鲜情感萌芽与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他们是需要通过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物来逐步体验不同的情感,从而建立自己的情感体验系统的。好书阅百遍,其意自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搜集能够表达不同情感的文章、播放给学生看,或者在网络上搜索适合朗读的好的文章、带领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感受文字中作品所想要传达的情意。教师也要懂得给与学生们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有时间去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教师也能够将有故事的文本内容分角色来让学生们诵读,或者学生也会将自己作为故事中的角色,会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所感受人物情感来朗诵,从而更好的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人物情感,而多次有感情的文字朗诵也能使学生们对文字的内涵有更多的感悟。

3.體会语文语境的情感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语言情感与话语意象对文章本体而言,在表现形式上都是比较单一的,而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以及现有的科学知识与文化水平并不高,以至于学生们常常感受不到在文学作品中的文本后面所包含的更深层次含义,使得学生们不可以正确地认识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情感也并不是总是可以深刻感受到。所以,我们的文学老师在教育时,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工作,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和品味文学中的意象,帮助他们感受文学的语言魅力,并开展文学情感教育活动,与作者在文学情感上产生共鸣。就比如,当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毛泽东的文学名篇《沁园春雪》时,如果让学生从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去体会文章的语言意象是相当艰难的,所以教师们在此刻也应该对学生们加以情感指导。通过剖析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其文章背后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人们面对强敌时毫无畏惧、勇敢豪迈的个人情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帮助学生感悟作品的意境,促进初中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结语: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的儿童文学小说以中学生为教学对象,具备强烈的情感教学优势和深远的教学含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学问题,也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有所转变,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来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味生命。情感教学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习者和作品之间有情感上的交流,还可以加深对文本的了解与认知。同时,采用情感教学,让学生和文中人物及其文字作者之间建立了情感上的共鸣关系,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增强了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宋文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2020.

[2]赵长胜.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

[3]陈森茂.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14):2.

上一篇:企业战略理论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民事诉讼证明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