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循证护理论文范文

2024-05-08

儿科循证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浅析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研究对象:32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与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各160例,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率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输液不良事件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与给药途径,指遵医嘱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血液等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内,实现治疗目的,按照不同注射部位可分为外周、中心等多种输液方式,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看似简单,但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1-2]。循证护理是护理学领域应用循证医学的重要体现,要求有机结合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是遵循证据的护理科学,根据临床已经获得验证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护理实践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有效特点[3]。文章纳入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32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评价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研究对象:32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03/57,年龄平均为(58.1±12.3)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00/60,年龄平均为(57.5±12.0)岁。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具有正常的交流沟通能力;病情需要自愿接受输液治疗。排除标准:静脉输液过程中断;依从性差;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下降问题,循证: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原因与体型瘦、皮下脂肪少、血管弹力差、血管缺失组织支持、血管细滑、体型肥胖、皮下脂肪厚、血管脆性大、血管显露不清晰。护理对策:护士重视护患沟通交流,输液前首先护士主动安抚患者情绪,耐心宣教,告知输液流程、提前说明输注的药物、需要输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换药等,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提高依从性,穿刺前局部热敷血管10分钟,预防血管痉挛,穿刺时护士根据穿刺部位、静脉条件、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与角度。如肥胖体型者嘱咐其握拳,消毒后左右穿刺进针,避免直穿血管,进入皮肤后再沿血管壁刺入。针对体型瘦弱的老年人患者而言,选择紫色头皮针(5号半),消毒后拉紧皮肤,固定血管,快速以15°-30°角度刺入皮肤。针对血管显露不清晰的患者,护士提前摸准血管走向,右手持针凭手感进针。2.输液后疼痛、红肿、出血、瘀血等问题,循证:查阅文献分析原因与不规范护理操作、不同血管走向、血管痉挛等有关。护理对策:输液过程中增加巡视次数,及时查对患者输液信息,降低失误风险,重视药物配伍禁忌,护理过程中护士重点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指导其保持身心放松状态,拔针时关小调节器,切勿关闭,预防回血,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按压5分钟,不要揉搓穿刺部位,预防针眼出血与皮下淤血,告知穿刺后皮肤护理注意事项。

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输液前核对患者信息,常规穿刺,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及时更换输液瓶,穿刺结束后按压。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发生未及时查对、未及时巡视导致穿刺部位针头栓塞、穿刺失败导致液体外渗、未使用隔液导致药物配伍禁忌等不良事件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表格,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态度、心理舒适度、交流沟通等,非常满意:≥90分、一般:80-89分、不满意:<8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χ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2组输液不良事件

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2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在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通过有机结合护理科研、护理实践、患者需求以获取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证证据,改变传统经验性护理模式,更加完善护理计划与措施,提高护理科学性,实施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4-5]。

传统护理模式多依据护士的工作经验与印象解决护理问题,缺乏充分的依据,对仅有的证据也不能很好的评价,相应影响护理质量[6]。循证护理模式则不依据护士工作经验,而选择科学证据解决护理问题,护士发现问题后自觉查阅相关文献主动寻找证据,进行评价与应用,在质量管理中做到有据可依,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7]。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未及时查对、未及时巡视导致穿刺部位针头栓塞、穿刺失败导致液体外渗、未使用隔液导致药物配伍禁忌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88%,高于对照组85.00%,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护士结合自身个人技能与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护理目标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以临床验证有效的科学证据作为循证依据,不断完善护理理论体系,改变护士传统的靠经验开展护理工作模式,指导护士以整体护理观为核心,多方面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全面评估患者静脉条件,制定个案护理方案,有效调动护士主动学习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8]。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护士先分析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再结合问题查阅多方资料,分析护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再寻找科学的循证依据,制定对应护理对策,针对常见的输液不良事件风险,积极寻找多方循证依据支持,不断提高护士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9]。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晶晶,王燕慧,李钰珊,等.循证护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4):2185-2188.

[2]李珍,许妍,杜倩,等.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PICC与静脉输液港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676-680.

[3]王倩,仇兰香,薛艳.PDCA循环管理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60-162.

[4]蔡佩源,孙国珍,李丽,等.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2):4351-4356.

[5]周英凤,王凯蓉,陆箴琦,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维护及拔管操作的成本核算[J].中国卫生资源,2021,24(2):181-184.

[6]王岩.循证护理在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38-139.

[7]陆志敏.循证护理降低ICU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堵管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5):2-3.

[8]王麗英,薛嵋,陶雍,等.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3):2157-2160.

[9]韩柳,杨宏艳,刘飞,等.无针输液接头临床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8):1239-1246.

儿科循证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药理学;教学模式;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cine,EBM)越来越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已经是21世纪医学教学发展方向。EBM理念是以解决临床医学问题为出发点,在医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并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在医学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并以此为核心,指导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模式。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藥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做好药理学教学非常重要。我们在临床神经病学教学方面,已经初步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更好的进行药理学教学,我们拟在前期临床教学经验基础上,探索药理学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行性和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药学专业本科生80名,药理学专业研究生40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经泰山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本科生、研究生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本科生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40名,研究生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带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带教教师所掌握的药理学知识及临床经验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主要根据带教教师的个人技能水平及临床经验做出合理的用药决策。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首先进行EBM基本知识学习,然后提出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及寻找相关证据,组织小组对证据、结果进行讨论,并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结合实际问题,协助小组做出最佳的判断及合理用药决策。两组授课教师无变动;使用的教材、教学总时数及大、小课比例均相等。

1.2可行性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药理学课程兴趣方面。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课程开始时和课程结束时均进行调查,集中发放问卷,被调查者当场填写,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均是双盲,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

1.3教学效果评价

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分别在药理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药理案例分析考核,综合评价传统医学和循证医学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问卷结果用Excel XP录入计算机,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科生的两组对药理学学习兴趣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本科生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课程开始时有兴趣人数比例(感兴趣+稍感兴趣)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213,P=0.644)。对照组在课程结束时有兴趣人数比较与课程开始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0.879,P=0.348);实验组与课程开始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7.168,P=0.007)。课程结束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000,P=0.025)。

2.2研究生的两组对药理学学习兴趣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生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课程开始时有兴趣人数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404,P=0.525)。对照组在课程结束时有兴趣的人数比例与课程开始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0.404,P=0.525);实验组与课程开始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4.800,P=0.028)。课程结束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4.800,P=0.028)。

2.3本科生实验组与研究生实验组对药理学学习兴趣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本科生实验组在课程结束时有兴趣36人(90%),研究生实验组有兴趣18人(90%),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对药理学学习兴趣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0.208,P=0.648)。

2.4本科生组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本科生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568,P<0.05。案例分析对照组成绩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665,P<0.05)。

2.5研究生组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研究生理论考试对照组成绩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5.342,P<0.05)。案例分析成绩对照组成绩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3.760,P<0.05)。

2.6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药理理论考试和药理案例分析成绩比较

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3.245,P<0.05)。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案例分析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369,P<0.05)。

3讨论

循证医学是21世纪的临床医学,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引起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践的巨大变革,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循证医学的发展,已经引起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严重挑战,越来越多的医学课程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如儿科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和神经病学等课程。药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探索一條新型教学模式非常重要。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本研究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本研究发现,在对药理学兴趣性方面,本科生、研究生实验组在课程结束时均明显高于课程开始时;同样本科生、研究生实验组在课程结束时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兴趣性也明显增加;但在课程结束时,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相比,兴趣性无明显变化。说明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药理学学习兴趣,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范围内开展循证医学模式药理学教学具有可行性。进一步比较发现,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在学习兴趣上无差别,提示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接受程度上相同,都适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药理理论考试和药理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观察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效果。我们研究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组在理论考试、药理案例分析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生实验组在理论考试、药理案例分析方面明显优于本科生组。说明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均能提高学习成绩,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同样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下,研究生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本科生。这可能与本科生在应用循证医学模式去分析、解决问题少,主观能动性差有关,相反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中,急需循证医学模式去分析、解决其学习、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主观能动性强。

我们前期在临床课程神经病学方面,开展了相应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探索,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以本研究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药理学这一基础课程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医学院校全面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首先,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循证医学教学方面,师资力量不够,许多大学教师对循证医学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到教学中去;其次,缺少相应的全国统编教材,虽然循着医学相关书籍很多,但是适合医学院校教学模式的书籍不多,并且每本书偏重点并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向上不易把握;最后学生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接受程度上也不一致,本研究中选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对循证医学感兴趣的学生,大部分循证医学的课程或基础知识,还有后期的实练过程,都是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韧性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培养高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探索适应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下的基础医学教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儿科循证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术后,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感和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无痛或微痛51例(65.38%),对照组23例(3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或重度疼痛27例(34.61%);对照组45例(6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10例(12.82%),对照组腹胀17例(25.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程度和腹胀,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泌尿外科手术;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又称求证护理或实证护理,是指在计划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以可信的科学结果为依据,结合患者需求和临床经验,提出问题,找寻实证,科学的对患者实施护理决策[1]。我院自实施循证护理以来,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男57例,女2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8.78±11.60)岁;对照组男51例,女17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1.01.78±10.78)岁,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循证护理方法

1.2.1问题的提出:临床护理过程中,某些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感和腹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腹胀和疼痛感产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痛苦。

1.2.2循证、查阅资料:(1)术后疼痛。当患者入院,面对陌生的环境产生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由于缺乏相关病症知识,盲目担心,因疼痛而焦虑,出现睡眠障碍,身体状况下降,形成恶性循环[2]。(2)腹胀。泌尿外科术前,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可以有效避免腹胀和便秘的;术后6h,当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对患者进行适度腹部按摩,能够促进肠蠕动;术后应指导患者用鼻深呼吸,避免过多空气进入肠道引起患者腹胀。

1.2.3 护理方法:(1)疼痛护理:除常规护理外,还应当做到:消除患者陌生感,加强沟通,使患者信赖;分散患者注意力,增强舒适感;让患者充分了解相关病症以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2)腹胀护理:术前安排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术后对患者进行适当腹部按摩;术后指导患者闭口用鼻进行深呼吸,尽量减少吞咽动作。

2 结果

2.1术后疼痛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无痛或微痛51例(65.38%),对照组23例(33.82%),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或重度疼痛27例(34.61%);对照组45例(6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取循证护理的患者疼痛感普遍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

2.2腹胀情况

观察组腹胀10例(12.82%),对照组腹胀17例(25.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当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临床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具有新型护理观念。以客观依据为主、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科学证据为指导的循证护理正是临床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循证护理通过将护理实践和护理研究有机的结合,避免了护理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体现了护理的科学性。

循证护理着重体现在遵循科学、可靠的依据。循证护理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效益” [3],尽可能的将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与医护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保证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法。在医学界,循证护理的思想倍受医护人员的推崇,这是广大患者与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受益。

本次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46例泌尿外科术患者,通过78例观察组和68例对照组的对比,观察组术后疼痛和腹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的运用能减轻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另一方面,由于结合了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也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学会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依据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安力彬.张秀英.李文涛.中国循证护理的发展研究检索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593.594.

[2] 何喜春.曾佩.陈良珠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及技能的调查明.现代护理,2005.1(15):1192—1193.

[3] 卢玉文.冯彬.卢玉燕.循证护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7):1807.1808.

儿科循证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麻醉手术护理中的运用以及收到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手术麻醉患者中的200人,将他们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人,对护理干预组,循证组分别进行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叫他睁开眼睛的时间,让他握拳头的所用时间,以及术后6 小时、12 小时、24小时的VAS值,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再发生率,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研究发展。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叫他睁开眼睛的时间,手术后的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的VAS值都未有显著的差异(P>0.05)。根据计算得到,执行预见性护理的患者满意程度大概为96%,然而实施循证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率高达98.00%,两组的差距不大(P>0.05),但是执行循证护理的患者的再发生率大概为10%,而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的病人的再发生率为20 %,显而易见,循证组患者的病症再发生率低要比可预测性组低(P<0.05)。结论:预见性,循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层面拥有相似的效果,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发病率高,我们要对其进行灵活的选择。

【关键词】手术室;进行麻醉;预见性护理的运用;循证护理的应用

手术麻醉和进行一些手术都会给病人带来各种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精神伤害[1],因此,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显得格外必要。预见性护理,按照意思的解释就是相关的医护人员根据自己对于患者的病情的了解以及自己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实施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的护理,改善护理的质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也产生了循证护理。循证护理的理论依据要数中医循证理论。在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题的提出,我们为此寻找充足的证据,并对不同的患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案[2]。这些是对不同的护理的研究和评价,通过他们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利弊,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中选取来医院做麻醉手术的100例患者,包括54例男性和46岁女性。病人的年龄在6岁至80岁,平均年龄45岁。按照数据表法,我们可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其中24例女性,男性26例分配到对照组中;然而实验组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学的分析研究,他们的差异在统计学范畴不具研究价值(P>0.05)。具有可比拟性。

1.2方法

基于对照组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疾病的多方面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经验的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掌握和经验,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常规性的护理,并且在一定的程度内对患者的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测,并且在相应的防治策略中也下大功夫,为患者带来福音。

实验组中要对患者一一进行检查,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护理策略。对每一个患者的问题,都充分查找解决方案,充分、恰当的运用于实践中。

1.3观察项目

对每个康复后的病人,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总结,为了更好的发展。

1.4统计学分析

记录两组数据,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采用先进的、现代的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率在进行比较时采取χ2检验方式,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的策略 ,组间均数在做比较时运用 T检测策略,对比结果以P<0.05代表差异性显著,在统计学上极具价值。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的比较

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可得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所以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根据计算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距并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这代表着,病人的满意度在两组之间不分上下。

2.2对照组实验组的病人的再发生率的分析研究

根据统计的结果,我们可得到在实验组中病人的病症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因此循证护理是一种在降低再发生率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手段。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中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再发生率的比较

组数 例数 营养不良 出血 褥疮 其他 发生率(%)

对照组 50; 12 ;5 ;6; 3 ;52.0

实验组 50;7 ;3 ;0; 1 ;22.0*

注意:和对照组进行比较:X2=9.563 *P<0.05

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结果,对照组中执行预见性护理方式,要比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满意率低,根据计算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范畴不具实际意义(P<0.05),从而可得两种方案在满意度层面不分上下。对于病症的再发生率来说,对照组实验组的分别为52.0%和22.0%,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到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极具意义(P<0.05)。这代表着,循证护理可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术后的病症的发生率进行降低。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在现代科技护理中逐渐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展,并提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与护理方案[ 2 ],它的主要的护理的依据就是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人的治疗前对病人的病情,基本情況,疾病的一些相关的信息以及在麻醉手术的工艺的掌握,和护士在过去的有关临床治疗中的遇见的问题的解决经验,对可能的事件进行判断 [ 3 ],并在有关的问题层面进行适当的护理,避免或减少有关问题出现,或者是让问题能够简单和快速的解决,改善治疗方案和护理过程中主治医师的配合度,使护理达到高效率,那么医疗效率也会紧跟其上,整体效率将会以一个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对观察组的病人执行预见性的护理,他的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方式。由此看来,对患者执行预见性护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手术进行时麻醉医师与护理间的合作默契度,它拥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蒉晓予,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

[2] 舒翠君,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

[3] 沈颂伟,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养生,2015年

[4] 黄红珊,岑光旅,林百凤,等.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意义[J].北方药学,2014年

[5] 陈信芝,刘光娥,徐燕娇,等.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年

[6] 吴小凌,刘翠月,钟晓珊等.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年

儿科循证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护理实际效果。方法:选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 ,剖析医院诊治的90例普外科病人的医学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一样任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疼痛分级、心理状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病人异常心态,减少手术后疼痛,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循证护理;普外科;护理

近些年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大家针对医疗服务水平慢慢提升认识[1]。循证护理作为一门较新颖的护理方式也渐渐引起了普外科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本分析利用對医院诊治的90例普外科病人护理材料开展观察,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普外科接诊的病人90例作为观察目标,在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纪21~71岁,均值为(41.3±11.5)岁,原发病:胃癌22例,肝胆结石38例,阑尾炎25例,急性胆囊炎5例。学历:普通高中及下40例,大学及之上50例,岗位:老师28例,文职32例,学生20例,服务人员10例。全部病人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护理方法不一样将全部病人随即划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性别组成比、年纪、原发病、学历、岗位等一般资料经应用统计学剖析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用普外科基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本上采用循证护理方式。

1.2.2循证护理依据:

普外科护理有别于其他科室,在护理上强调针对性、服药方面有其独特的管理。故推行循证护理前需对普外科护理诊断开展归纳分析,由此明确提出护理计划方案。最先,普外科是感染多发部门,病人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术中、手术后导致感染的风险性大幅度提高,一旦感染,不良影响比较严重。因而,应当先制订抗感染护理计划。次之是疼痛,开刀疼痛是最明显的手术后并发症,一部分病人疼痛耐受性差,影响服药、睡眠质量、进餐等,耽误恢复。最终,影响病人心理情况,心态恢复对疾患恢复有着关键作用,部分病人因担忧手术治疗功效、经济花费等难题,会出现焦虑不安、压抑感等异常心态,护理时要关心此类患者。

1.2.3循证护理干预:

①感染:术中严格消毒杀菌一般不容易感染,许多感染是出现在手术后的。故护理时要严格遵医嘱运用抗菌素消炎药治疗,并嘱病人服药的目的和必要性。只靠医务人员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要嘱咐病人留意预防感染。依据自己病况,列举常见问题,严格执行。最终,需紧密检测病人生化指标,留意感染。

②疼痛:尽管疼痛是难以避免的,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疼痛。最先,病人手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与病人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手术治疗取得成功、实际效果不错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也可播一些轻缓舒音乐,分散病人注意力。与亲属交待,多与病人交心,释放压力和焦虑心态,使病人不致力于手术后疼痛。

③精神与心理护理:病人搬入医院病房后,给病人详尽解读住院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内容,并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门诊、医院病房、有关设备,提升病人对疾病和住院缓解的了解,清除距离感。尽可能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向病人详细介绍病因状况,过去经典成功案例等,减轻病人精神压力。普外科病人住院后许多因担忧病症对日常生活、皮肤美观及社会认同度的忧虑,发生焦虑不安、抑郁情绪、不自信等异常心态,对于病人以上心态的转变,不利于病情回复,因此要提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1.3观察指标值

1.3.1疼痛分级规范

参考NRS疼痛水平疼痛分级规范,0级:无痛;Ⅰ级:有略微的疼痛,病人能承受;Ⅱ级:病人疼痛并危害睡眠质量,还能承受;应给予临床处理;Ⅲ级:病人有渐明显的疼痛,疼痛强烈或难耐。

1.3.2各类指标值观察

病人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症发病率、病人满意率状况的观察。

1.4应用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创建数据库根据X2检测剖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90例病人护理后疼痛分级状况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疼痛分级,Ⅰ级:10例(33.3%),Ⅱ级8例(26.7%),Ⅲ级12例(40%);对照组,Ⅰ级:29例(48.3%),Ⅱ级27例(45%),Ⅲ级4例(6.7%),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 90例病人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状况的对比

观察组病人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持续发展趋势,普外科护理品质的必要性也在持续体现。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逐步变成护理研究热点[3]。循证护理核心内容是按照目前研究结果及医院临床医学具体情况制定护理管理决策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随时持续合理更新证据[4]。本分析利用对医院普外病人执行循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分级、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的来说,循证护理改善病人异常心态,减少手术后疼痛,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杰,高英娜,金玉华.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探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21).161,163.

[2]张杰.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293-294.

[3]赵静,邓少芬.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726-727.

[4]曹玉琼.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1):101-102.

儿科循证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循证医学,其证据已普遍作为决策的证据被使用。从最初的临床医学领域扩大应用到护理学、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医疗卫生决策、新药开发、社会医学等领域,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纳。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在传统医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传统医学疗法有证可循。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评价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的特色在于重视患病的“人”,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防治理念。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和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医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疗效是中医生命力的体现,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中医中药的临床研究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使中医的疗效能够得到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通过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使中医疗效的客观性得以体现,成为国际认可的评价模式,使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突破。

众所周知,在临床研究的诸多环节中,设计、实施、评价是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与环节。实践表明,将循证医学和系统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研究系统,优化方案设计、加强实施质控、全面综合评价是确保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研究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

1融入中医特色,优化方案设计

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医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同样需要遵循辨证论治,这就决定了在制定受试者的纳入标准、给药方案和结果评价时需要考虑中医证候因素,否则必将影响假说的合理性与结果的真实性。因此,研究者既须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同时也必须遵循临床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果研究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无论多符合中医药理论,也会重蹈“低质量研究”的覆辙。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一致认可。

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如何才能做到中医特色和循证医学的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在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中,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重点考虑评价患者、干预及结局的要素,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模式,整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与传统的临床流行病学或循证医学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有所不同的创新方法学模式。

2完善方法技术,加强实施质控

质量控制在临床研究三大要素中执行难度最大,主要原因不是理念和规范的缺乏,而是实施研究中具体方法和技术的不足。目前,临床研究通常采用“终点管理模式”的小样本短期研究,这种终点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满足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特点和及时性需求。针对中医药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使用各种非随机试验的评价方法,以提高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如加强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上重视对不同分析对象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如非随机化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不同质量层次的临床试验结果在Meta分析中的科学体现,单病例Meta分析方法,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成功开发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clinical data managing system,CDMS)和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clinical trial managing system,CTMS),使中医药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成为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保证。

3凸显中医优势,全面综合评价

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严格评价,即评判性地看待临床研究证据。当运用于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设计、实施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否认中医,相反是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和完善自己。目前,很多研究是基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往往是仓促上马,研究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了大量低质量的研究结果出现,浪费了有限的医疗卫生科研资源,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

临床研究的全面评价包括结局评价和过程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研究结局评价应重视实验检查,更要重视临床观察;重视局部病理,更要重视整体反应;重视近期作用,更要重视远后效应;重视疗效分析,更要重视疗效整合;重視研究数据,更要重视逻辑演绎。综上,中医药临床研究应避免单纯照搬西医评价标准倾向,注重中医证候效应与生存质量评价,全面体现中医药的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和远后效应优势。

诚然,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创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探索,需要国家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研究,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年来的研究实践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接受了临床评价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训练的中医临床研究高端人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中医大规模临床循证评价的技术规范和试验程序,并已经积累了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多元协调的经验。我们相信,这必将为促进中医临床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临床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和不足,有机灵活地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掌握方法学技术,逐步分阶段开展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并坚持不懈,以促进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取得更重要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忠光.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湖北中医杂志,2010,32(7):69-71

[2]商洪才.整体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6:90-91

[3]刘建平.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2): 212-215

[4]施毅.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1-21

[5]郭新峰,赖世隆.对中医药领域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0-12

[6]刘鸣.十年纷争 十年发展——正确理解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1):29-33

[7]张艺,王平,张静,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1):41

[8]刘士林.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化解释框架的创新[J]. 探索与争鸣,2004,2:37

[9]孙学刚,范钦,赵益业,等. 中医现代化的先验批判. 时珍国医国药,2009,9:2343-2344

[10]张鸣明,李幼平.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辽宁医学杂志,2001, 15(5):225-227

上一篇:视觉营销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家具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