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命题作文分析范文

2024-07-17

全命题作文分析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明白命题作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审题。

2、了解命题作文的五种审题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相关的能力训练。 教学重点:明白命题作文的审题该审什么? 教学难点:明白命题作文的审题该怎么审? 教学准备:制作两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宋朝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时,曾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有个考生是这样画的: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最后这幅画得到考官的赏识,被评为成功之作。这位考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抓住了题眼“藏”字,审题审得好。作文也是如此,审题很重要,只有审准了题,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设计意图:提到“作文”二字,学生都比较害怕、厌烦,为了缓解这一紧张气氛,我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为上好这一课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明白“审什么”

导入: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审题在整个习作过程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我们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作文形式就是命题作文,那么命题作文的审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审习作内容

审习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是写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事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2)审习作重点

来源:灌云实验小学 作者:崔建娟

[字体:大 中 小]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抓题眼的一般规律是: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3)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a、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傍晚的天空》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在傍晚。 b、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的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c、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d、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如《老师,我要对您说》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的内容。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e、弄清蕴含的意义

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引申义,如《路》、《红梅》、《蜡烛》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f、明确附加的限制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

(设计意图:每次习作之前,老师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强调:一定要认真审题。可当学生写完之后,老师们总会发现,班里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走题”了。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看题而是学生根本就不会看题,他们不知道该看什么,该抓住什么,简直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根本看不出什么“长”和“短”,就胡乱写了一通,最后肯定是走题了。针对此现象,我总结了审题“六诀”,让生在审题时能有“抓手”。久而久之,学生审题的能力会不断提高的,习作时也能万语千言,再也不用担心“走题”了。)

三、解决“怎么审”

(1)推敲法。就是逐字逐句推敲题目规定的范围和要求。有些题目在时间、空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说明事理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要通过推敲,准确地把握。以命题《我了解的一个人》为例,该题是要求写人的文章,抓住“了解”“一个”等词,我们应当明白该文要求写“我”熟悉的、了解的人,不能写偶遇的人,而且在写作时必须突出描写“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又如《暑假趣事》,要求我们写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必须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

(2)引申法。有时我们碰到一些文题含义比较深刻,除了本义之外,还包含着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如《明灯》一题,该题并不是要求我们来写一盏灯,而是要我们写出具有明灯一样作用的人,即能在别人遇到挫折时给人指引道路、排除困难的人。根据这个意义,我们在选材时就要努力回忆在自己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谁帮了你,或者谁用他美好的品行指引你成长的道路,这样选材就合题了,而且中心也容易阐明。

(3)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找几个与要写的作文题相似的或容易相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理解题意。如: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好老师

教师,辛勤的“园丁”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个题目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要求写老师的,但它们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题是要求写刚入学时的启蒙老师。第二题要求写在所有老师中你认为好的一位老师。第三题要求突出“辛勤”二字,这位所要描写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辛勤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爱着学生的老师。

(4)补充法。有的作文题只给我们一个词或是词组、短句,它的意思并不完整,限制的条件也少,选择的余地很大,所以可以采用前拓后补的办法,使题目范围变窄,题意更具体。如《在放学路上》《午后》等文题,只限制了时间、地点等,至于什么人、干什么都没有明确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补充成《(我)在放学路上(帮人推车)》《我在午后(给交警送水)》等,这样文题变得具体明确,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5)自问法。就是拿到作文题,对题目设计几个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审清题意。如: ①这个命题属于哪一类作文? ②写作的对象是什么? ③中心思想是什么? ④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⑤以第几人称来写? (设计意图:学生举一而不能反三者,大都是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学生在习作时经常会出现审错题,写偏题或写走题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审题,没有掌握审题的方法。学生在几年的习作训练中,也零星地掌握了一些审题的技巧。今天,通过复习,把学生这些零星的要点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审题时能有清晰条理的思路,为进一步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四、强化演练(制成幻灯片演示)

1、比较下面作文题目,说说每组作文题目之间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第一组题目: 第二组题目: 《一个刻苦学习的人》 《我的朋友》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我的好朋友》 《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我最要好的朋友》 《一个爱护公物的人》

2.认真分析下面的一组题目,说说它们的写作对象都应该是谁。 《我的妈妈》/《我和妈妈》/《妈妈关心我》/《我爱妈妈》 3.读下面的文题,在认为是“写人”的文题后画上“√”。

《我的小机器人》/《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尊敬的一位长辈》/《我们的好老师》/《这件事真让人难忘》/《我的一个小邻居》/《一件小事教育了我》/《同桌》/《给市长伯伯的一封信》 4.读下面的文题,在认为是“写事”的文题后面画上“√”。 A、《我们村的好村长》 E、《街头见闻》 B.《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趣事》 P.《我的邻居》 C、《××说我长大了》 G.《我和我的小伙伴》 D.《记一次有趣的自学讨论》 H.《我喜爱的一种动物》 5.指出下列作文题目的体裁。

《记一个三好学生》( )/《扫墓记》( )/《集市见闻》( )/《春雨》( )/《一枚心爱的邮票》( )/《在家干点活该不该》( )/《老猫和小猫》( )/《工夫不负有心人——{鲁班学艺)读后感》( ) 6.阅读下面这份作文材料:

爸爸是体育教练,负责训练各区小学生中的田径尖子。一天下午,大雨倾盆而下,爸爸照样准时去体育场,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才回来,原来今天只来了一个学生,训练后,因路滑难走,爸爸把他送回了家。 要求:阅读后,结合材料的内容判断一下,下面的三个“中心思想”哪一个是正确的(在正确的后面划“√”)。

A.表现“爸爸”守纪律,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B.“爸爸”关心运动员。

C、表现了“爸爸”废寝忘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7.分析《记童年时代最难忘的一件事》:其基本内容为: ; 重点为 ;文体为 。

8.《深深的母爱》一题,此题的写作对象是 ;写作的重点应落在 上。因此,能否抓住最能反映母亲“深爱”的题材是写此文成败的关键。

(设计意图: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听完课之后,到底会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用一些题目来巩固。只有在实战演练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五、例文赏析(制成幻灯片演示)

有趣的队日

当我看到那张滑旱冰时照的相片,就会唤起对那次少先队活动的回忆。啊!太有趣了。

记得那是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打着队旗来到“八一”公园过队日。公园的每样东西都那么新鲜,但最有趣的该算滑旱冰了。这时有人建议来一次滑旱冰,顿时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按规定,大家每人领了一双滑冰鞋,便飞快地跑到石凳旁坐下,把脚在冰鞋上放正,再把鞋带在脚上交错绑紧。 小明一绑好鞋便滑到旱冰场中间。瞧!横冲直撞哩,只见他一会儿展开双手,一会儿抬起左腿,真神气,像个滑冰运动员。这时,他身子向上一跃,身子凌空而起,然后轻盈地往下一蹲,右手做成了弧形,左手伸直在身后,右脚半蹲,左脚也抬起,做出孙悟空擒妖的模样。“好!”引得同学们一阵阵喝彩。 在场边,一群胆小的女孩,双手紧紧地抓住铁栏,小心翼翼地移着小步。小宇是我们班的胆小鬼。她坐在石凳上,半天不敢站起来。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说:“小宇,我们一起滑吧!”我明知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呢!这时她刚站起来,由于身子前仰后合,轮子一滑,绊着我的脚,“啪!”两人同时摔了下来。“嚓嚓!”一按快门,照出了这惹人发笑的模样。“哈„„”逗得大伙一阵哄堂大笑。

冰场中间三五成群的女同学,她们手拉手,轻巧地慢滑着。手有节奏地一甩一甩的,身子也随着滑行稍稍有点摆动。她们不时地围着圈儿,就像美丽的仙女翩翩起舞„„ 一个小时眨眼过去了,大家还互相约定下次再来。 啊!多么有趣的少先队活动啊! 评析

《有趣的少先队日》记叙了一次滑旱冰的活动。文中紧扣题眼“有趣”,写得很有趣。

小明的滑冰写得很是精彩。“横冲直撞”,表现了他滑冰技术高,心气儿也很高,很有神韵。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向上一跃”“凌空而起”“一蹲”“半蹲”等,写出了“孙悟空擒妖的模样”,十分精炼,令人喝彩。

写“我”和小宇一起滑的情况也很有意思。“自身难保”的小作者和胆子最小的小宇一起摔倒,真是太逗了。

在写完了这可笑的场面后,小作者又引入一段轻松、优美的描写:“她们手拉手,轻巧地慢滑着,„„就像美丽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文章增添了美感。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审题方面的知识后,对审题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审题后,如何在文章中落实,这是学生“眼高手低”的一个普通现象。通过设计“例文赏析”这一环节,让生在欣赏别人佳作的同时,也类化自己的学习所得,为最终写好习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要想在习作时“放飞心灵,放飞个性,放飞文彩”!我们首先必须要审对题,审好题,审准题!审题决定你习作的成败! 板 书:

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习作内容

1、审什么 习作重点 文题限制

1、推敲法

2、引申法

2、怎么审

3、比较法

4、补充法

全命题作文分析范文第2篇

2006年高考中,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类型均出现在考卷中,特别是材料作文,在沉寂数年后,出现在全国I、Ⅱ卷中,着实让师生感到意外,因为许多学生的训练功夫都下在了话题作文上,一旦接触了似曾相识的材料作文,难免有无处下手的。某省高考评卷现场,阅卷主任拿着几百份抽样作文惊讶不已,因为这其中关涉材料的文章寥寥可数,以至于不得不重新调整评分标准,以适应这“后话题时代”的到来。三者命题、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命题作文是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

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从《赋得古原上草送别》一路走到解放后的《一年来我在努力地工作》虽则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可命题这种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命题作文这位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才结束了他一统天下的权威,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日益活跃,但话题作文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色。2004年北京的《包容》、2005年天津的《留给明天》、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重庆的《自嘲》、北京的《说安》、2006年天津的《愿景》、辽宁的《肩膀》、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的《北京的符号》,都显示出命题作文这位鹤发童颜的长者的无限魅力,特别是今年北京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高考命题,赢得一片喝彩。 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起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最大区别。命题作文一般不提供材料,但也有例外,如2006年北京的《北京的符号》,就列举了故宫、四合院、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的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王府井的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等.这与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很相似,此中材料可以作为帮助理解题目的桥梁,也可以作为写作发挥的内容。命题作文对文体的限制性最强,这也是它同其它两类作文的差别所在。如2005年北京的《说安》、湖南的《淡意气》,题目具有明显的文体指向——议论文,其它文体就难以吻合题目要求。而2006年北京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之所以倍受好评,原因也正是它在文体方面显示了相当大的自由度:作家梁晓声认为:过去的高考作文题目要么是感性的,叙事的;要么是理性的,议论的。《北京的符号》模糊了这两者的界限,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有悟性的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落脚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比如擅长感性写作的同学,他可以写北京的建筑物、时尚、民俗,甚至可以具体到庙会、抖空竹这样特别细小的地方。擅长理性写作的学生则可以写北京经济和文化的能动力、时代的脉搏;他甚至可以说,他说不出北京的符号在哪里,但足可以感觉到它无处不在。 材料作文是富于思辨的成人

材料作文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它思辨性强,并且符合高中毕业生思维发展实际而备受命题者青睐。2006年高考I、Ⅱ卷材料作文似稳重而博厚的成人,在稳定了三年的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又走到高考作文的前台。 材料作文不限制标题,命题灵活度比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大,提供的材料对作文主旨及内容的限制远大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如果是记叙文,必须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境写人、记事,至于扩写、续写更足必须以材料为根本;如果足议沦文,必须从材料所包含的角度提炼观点,发表看法,材料提供的角度又远少于话题作文提供的角度。材料作文所附材料.必须辩证地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象话题作文那样确立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思辨性是材料作文最重要特征。2006年全国卷I作文题所用的材料是经过改编的拉封丹寓言,原来寓言中的鸟鸦是个愚蠢、盲目、缺乏自知之明的被讽刺对象,而作文材料中“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多可爱啊!”是命题者加的。这样就增加了,材料的辩证意味,审题难度增加,尽管题干中还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而、一个角度构思”,但还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框架下,在对寓言的全面而不是片面的理解下,才能做到恰如其分,才能体现客观辩证的态度,才符合命题暂对丰题思想的要求。

材料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同话题作文一样,是比较自由的,考生尽可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甚至创造性地发挥:但如果足写c义论文,试卷所附材料足必用的,关键是运用得巧妙,富于概括性,突出重点,小可面而俱到,兼收并蓄,这同话题作文的材料有很大差别,材料作文的材料在于“用”,话题作文的材料在于“引”,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作文话题、提示话题内容的作用。 话题作文是跳街舞的青年

话题作文源于电说节目中的话题讨论,作为命题形式的话题作文及其际志是“三自方针”: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因为它比其它命题形式更符合文章生成的规律,因而倍受师生的欢迎,近三年来,独领风骚,成为较为稳定的命题形式。它收放有度,便于发挥,如当今流行的青年街舞,传统与创新,流行与高雅,异彩纷呈。

话题作文的题目应是考生自拟的,话题不是题目,但对于议论性文章,题目包含话题,可以有效避免离题。话题字数少的,话题前可加“关于”、“说”,或在话题后加“断想”、“联想”、“沉思”等,如《关于问》、《走与停的断想》、《二的联想》、《雨燕减肥的沉思》。话题字数多的可以直接用作文章题目,如《雕琢心中的天使》、《帮一点空白》。

话题作文的材料不同于材料作文的材料。“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是帮考生理解话题。”(张伟明语)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宜拿材料到文章中去分析,话题才是话题作文的核心,要分析的恰恰应该是话题。材料不同于话题,材料的内容大于话题,分析材料容易离题,话题本身就是生成文章之树的种子,而材料是堆土,其中可能有无数颗可以长成文章之树的种子,过分分析材料,就可能选错种子,这就是过分留恋材料容易造成离题的原因。所以张伟明先生明确地说:“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较松,考生可以用不同文体,发挥各自的优势。由于话题由谈话而来,不同说话人对问题有不同看法,要让自己的看法成立,就少不了对话题的分析和综合,这样,话题作文本质上是趋于议论性或思辨性的,而关系型命题更要求作文的思辨性。当然,作文并小意味着只能如此,如果你习惯于编故事,就不妨写故事性文章,只是要注意主旨或写作对象要与话题相符;如果你习惯于写象征性文章,那么,象征意义或描写对象要与话题相符。但主旨意义和象征意义不能埋得太深,要让阅卷人能较快发现,一般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题,其至可以明白地在文章前写上提示主旨的题记。

总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命题作文可以看作是对某个话题的具体限定,材料作文可以从材料中挖掘出多个话题。可以看出,话题作文仍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是“只领风骚二三年”而已。难怪有人面对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慨叹:“后话题作文”时代到来了。

高考作文命题的“回归”对作文训练的启示

2006年高考作文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从这些试题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高考作文从命意到形式,都呈明显的回归趋势。把握这种趋势,对我们以后的作文训练无疑有借鉴意义。 尊重自我,回归写作主体 多年来,高考作文较多地把考生的眼光引向自身以外的世界,要求考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社会,评论当前的文化现象。这种命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不少作文空话、套话连篇,写不出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今年的作文命题则注重唤醒写作者的自我意识,引发考生重新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全国卷I作文由一只乌鸦的寓言引出。乌鸦模仿老鹰,不但没抓住山羊,反而破牧羊人抓住,这表明乌鸦就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现实中许多入也容易忘记“我”的身份,“我”的位置:这个文题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我,不要忘记“我”是谁。《带着自省上路》、《认清自己,为成功插上翅膀》、《心如明镜知自我》等优秀作文都是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认同。

上海的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表现出来的那种热情、主动,真挚,是近年高考作文题中少有的。“我”是施动对象,要讲述一个属于“我”的故事,在文章中要凸显“我”。许多考生写“我”想握住贫困生的手、残疾人的手、农民工的手,都体现了“我”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我”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 作文命题回归主体是对新课改的回应.新课标要求学生“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优秀的文章应该是从生活中来,从作者真切的体验中来,是心灵与生活的碰撞而激起的美丽火花,。因此,作文训练要注意练好内功,增厚生活积累,丰富情感体验。健康地张扬自我,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有刨意的文章。 承接薪火,回归传统文化 北京题“北京的符号”,具有很浓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符号就是一种文化的直观呈现,北京的符号是丰富多彩的,建筑符号如故宫、胡同、四合院;艺术符号如北京琴书、京韵大鼓;饮食符号如焦圈、豆汁、艾窝窝、驴打滚;老字号如全聚德、同仁堂、内联升„„透过这些符号,要求考生把握住北京文化的精神命脉。 湖北卷的作文材料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要求考生对带“三”的词语进行联想写文章。在中国人的认识论里,“三”是意义宏大的哲学建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包含“三”的熟语中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比如阳关三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足鼎立、三阳开泰、三生有幸、三坟五典、三纲五常„„如果我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汉,就不难从中选取最佳的联想触发点。

全图卷Ⅱ作_文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推重,两组数字进行对比,一组表明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组表明网上阅读正在迅速增长。题意中涉及到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现代人为什么不爱读书了?网上阅读率上升是忧还是喜?传统书籍会不会被电子信息取而代之?阅读的低俗化现象如何应对?网络快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致命的吗?只有背靠着传统文化这厚实的大山,才能从容地回答这些问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最基本的识别标志,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年轻一代不能数典忘祖,对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因此,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传统艾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舍远求近,命题材料回归课本 高考具有强大的导向性,高考命题(尤其是阅读材料)不来源于课本,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注重读课本,老师 不重视教课本,教材被弱化,经典课文受冷遇,因此,高考作文命题材料选自教材,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反拨和矫正。

浙江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话题材料有好几则直接取自教材,仲尼曰:“生无所息。”康德说:“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让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这都出自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是什么》一课。江苏卷作文材料,“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出自初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鲁迅的小说《故乡》。 如果说在上面的两个作文题中,课本中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福建卷则要求考生必须熟悉相关经典课文。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2)戈多来了 (3)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导向非常明确.要求考生回归经典。第一条与《三国演义》相关,《三国演义》是新课标向学生推荐的课外必读书;第二条取自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等待戈多》;第三条“留一点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思想,渗透在高中课本《米洛斯的维纳斯》《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等课文中。不熟悉这些课文,联想就失去了依据,有的考生不知“戈多”为谁.谈何创新? 命题材料回归课本,对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鞭策。新课程中多种教材并行,无沦选哪种版本,经典课文都要认真地品读涵咏,吸收精神滋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才能提升作文的品位。

切合意旨,回归审题要求 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高考作文一直把审题当作重要的能力来考查。进入话题作文时代以后,淡化了审题,让考生有了自由开放的写作空间。但是,真理往前走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削弱了审题要求后,不少考生认为话题作文可以信马由缰,意到笔随,套作抄袭,有禁难止。因此,今年许多省市都提高了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这不是偶然的巧合。

全国卷I明确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丁材!斟的含义”,这与话题作文的弹性和自由不同。尽管说“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但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框架内肯定或否定——讽刺盲目模仿,而又有限度地肯定勇敢精神、多数考生忽略了题干要求,无视寓言材料的总体精神,依然按照话题作文的套路写,出现了极端片面的观点。比如一味赞颂乌鸦的勇敢,执著顽强,死而无悔;少数考生抓住材料结尾的一句话,大谈孩子的天真,或者仅抽取“可爱”二字,连缀成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要使作文不离题,就必须读懂材料中所写自然现象的寓意。如江西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其寓意是什么呢?一是雨燕肥胖的由来——安乐窝里优裕的生活,父母的精心照料;二是雨燕减肥的方法——控制食物的摄人,进行锻炼;三是雨燕减肥的结果——展翅高飞。不审清材料的寓意,写作中就会陷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窘境:

山东卷作文材料是雷抒雁的一首小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要求考生根据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特别强调“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应试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有统一的命题,要求考生重视题意,因为题意的偏离流失,题意的肤浅解读,都会严重影响作文的分数。因此,今后的作文训练,要在审题、拟题、扣题和点题等方面苦心经营。 限定文体,回归传统题型

2006年高考中,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比例越来越大,话题作文似乎渐行渐远,辽宁题“肩膀”,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题“愿景”,北京题“北京的符号”,湖南卷“谈意气”,江苏题“人与路”等,或者直接命题,或者将材料与命题相结合,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已完全打破,稳定三年的“关系型”作文以渐渐隐退,作文题型明显向传统回归,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的高考作文,基本上是议论文唱主角。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以来,出现了一些有创意的作文,但是一些披着“刨新”外衣的“变异”文体也粉墨登场,传统文体受到冷落,这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文章不要章法,不要积累,只要形式新奇即可、针对高考文体“四不像”的现状.许多省市正在力矫流弊。湖南卷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引导考生对人生、社会进行理性的思考,这种回归是一种进步、有些命题,虽不提文体要求,但题目本身隐含蓄文体要求。比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基本上不能写成议论文,以写成散文、记叙文为宜。

作文题型以及文体的回归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训练应试作文,需要有多种准备:有话题作文,也会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考生既要能写议论文也要会写其他文体;既要学会选择题目写,也要善于做遵命文章。 阅卷回来看作文:2006年高考作文启示录

2006年6月ll-l8日,笔者参加了河北高考作文网上阅卷工作,捕捉到了鲜活丰富的阅卷信息和原汁原味的作文资料,现将有关认识与收获提供给各位读者共享! 高考作文阅卷场不是酒吧或咖啡屋,那是流水作业的现代车间,“工人们”阅卷任务繁重紧张,就自己阅卷速度而言达到了35秒一篇,本人所在的作文三组最快的达到l9秒一篇,因此,阅卷评分的最重要的依据还是整体感知,尤其是靠自己的阅读初感。因此我们的高考文必须遵守以下的黄金规则,这也是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启示录。

启示录之一:高考作文要切合题意,要完全符合命题者所没计的意图。

审题立意至关重要,它是作者行文的灯塔与指南针。记得清朝王夫之曾经说过: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准,就选对了帅,这仗便胜了一半。 今年河北区选用的全国高考卷作文题目,讲了一个乌鸦学鹰抓小山羊失败的故事,让考生从中提炼中心,构思行文。材料包括两个层面:乌鸦的行为和父与子的不同评价。乌鸦的行为既有盲目性又有合理性,盲目性是乌鸦不能正确认识估价自己,不能认清自我。合理性是乌鸦不满足现状,积极学习他人之长并勇于实践尝试。父与子的不同评价也具有合理性与盲目性或言之片而性。这也启迪我们怎样认识和评价自己,怎样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因此评分细则中表述如下:凡是把乌鸦的行为的两面性或者父子两种评价观点联系起来考虑,无论从何种角度引发开去,命题立意均可视为符合试题要求。

在阅卷中依据阅卷细则也发现真有偏离题意的,比如有谈论创新的,议论童心的可贵的,评说人的名字重要的,甚至有的通篇提倡忠诚与材料无任何直接间接联系,出现文不对题现象,真是让人感到痛心,有的文笔尚好,更是倍感惋惜。

毕竟,文章是表意的工具,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何谈高分。这就需要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等。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考场作文审题中加以灵活运用。

启示录之二:精心打造亮点,尤其是题目拟制,开头策划,精彩段经营,结尾段安排,名句运用等方面要不遗余力。 1.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

好的标题能够使文章流光溢彩、光彩照人,所以说:“‘文题善,佳篇成一半’,‘题好一半文’。”因此我们的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功夫,投入智慧,挥洒才情,巧动心思,妙拟文题,制造亮点,以便迅速攫住阅卷者的目光,为自己的话题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创造佳绩,令人啧啧称羡。

我在阅卷过程中随手记录下来了几个精彩题目,它们是“理想之花根植于现实土壤”、“让梦导航”、“勿被羡慕遮望眼”,“丈量生命的勇气”“岂能东施效颦?”“看清自己再飞翔”“梅花开在雪来时”;这些拟题很容易俘虏阅卷者的心,尤其是设喻拟题,比较容易出彩。因为它能够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精彩,使之心旌摇曳,目驰神往,陶醉其中,小可自拔,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反差的题目有“缺乏父爱的乌鸦”,一看题目就走题了,真是无可救药。也有粗俗型的“鹰爪虽大,但抓不住苍蝇”“香蕉大了,香蕉皮就大”、“胳臂拧不过大腿”、可是这些话语入题,一则不确切,二则选词不典雅。这样拟题破坏了文学美感,出现了硬伤。

由此可见考场拟题的基本原则:可以用三个字简洁概括,那就是“信、达、雅”。“信”就是文题的斟酌拟定应该服从话题文审题与构思的需要,应该成为传递行文主旨的桥梁,应该具备提示行文线索的功能,同时应该与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产生照应。在“信”的基础上再灵活借鉴大力实践拟题的思路与技巧,使其达到流畅自如即“达”的地步,再精益求精,殚精竭虑,达到文才斐然即“雅”的目标。这样,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题目拟制就能达到“信、达、雅”的辨证统一,我们的文章,尤其是考场话题文就会获得阅卷者认同与青睐。

2.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

考场文章是一种特殊的写作,“也就决定了考场文的本质是炫示,炫示才华。这才华往往通过制造亮点来实现,虽然我们做不到字字珠玑、段段锦绣,但是我们可以苦心经营文章精彩段,比如雕饰凤头,美化猪肚,扮靓豹尾。下面我们结合阅卷手记展示一下精彩的例子。 (1)一篇题为“找准自己的位置”的优秀文章的开头是:“小草可以连成无边的绿荫却不会有白杨般的挺拔,青松虽有傲立崖巅的风姿却不会有腊梅的暗香:黄莺虽有清脆婉转的歌喉却小会有雄鹰的矫健。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世界上也不会有完美无缺的人。所以不要刻意追求别人,盲目随从让我们迷茫。在人生路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向目标努力拼搏。”从自然界没喻人手,用华美语言自然引出了观点,很有技术含量。结尾段是:“如果你是游鱼,就注定不能和白云向蓝天争宠,如果你是芙蓉,就注定不能和雪莲向 山争荣,如果你是贝壳,就注定不能和珍珠向大海争宠,在人生的路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坚定的信念中踏出一条人生的坦途,生命会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的气质,人生一定是辉煌的。”整篇文章洋溢着文学的芬芳,读来如饮淳酒、似品香茗,口齿噙香,回味悠长。

(2)《做别人不如做自己》一文中的主体精彩段:“很多人讲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学燕雀巢小枝,这很好,有理想,有追求;但更有人误解其义,养成浮躁的作风,认不清自己,不愿脚踏实地,做好身边事,厚积薄发到了他们那省略掉了积累的过程。”这段话辨证说理,澄清了大家模糊认识,而且语言很讲究,值得揣摩体会。 在经营精彩段方面,要特别注意开头,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左右阅卷者的阅读评判的第一感觉,正因为如此,古人非常重视开头的功能与价值。我国元朝时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考场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3)采来小荷生奇巧,摘得红杏添秀色

我们深知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要想使考场作文语言出现亮色,就要有意识地使诗文、名句与写作联姻,或直接引用穿插在行文中,使文章增色添辉;或者变用一下,机智地使它适合行文的要求;也可以在它的触发下,写出诗情画意或意蕴深厚的文字来。这样去做,既可以夺人眼目,又可以化解表达的难度,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下面用精彩的例子印证。 (1)题为《莫让浮云遮望眼》的文章主体段引用名句十分悦目:“席慕容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成诗。我想是的。只要我们为自己的心灵织一张滤网,滤去讹误的字句,滤去不和谐的韵脚,再滤去浮华的词章,剩下最纯粹、最本真的自我。面对生活,拥有一个如水般安详的心境。这样,我们方可穿透浮云,看到阳光映照下最辉煌的自己。”

(2)《生活的主旋律--做好自己》一文中引用史铁生的名句“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发出的短消息,我们无法去问上帝为什么会发出这个短消息?”整篇文章因此生辉,变得厚重深邃还兼有时代气息。

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恰到好处地使用名句,不应该仅限于文章的点缀,也应该看作写文章的一种基本要求,只有平时注重阅读,不断积累,作文应试时才会怀中掏宝,运用自如。

只要我们依据高考阅卷启示录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就会花开六月,金榜题名。

复习指导:五字要诀助考生提高作文分数

高考作文时间短,阅卷迅速,有着许多特殊性,考生要注意特别对待,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作文要得高分,可以从以下五个字上面下点功夫:

一、显。由于时间关系,高考阅卷老师不能细细揣摩文章,也不能明晓考生的作文功底,考生要特别讲究一个“显”字。

首先,文章的主旨要明了,高考作文如果太含蓄,就会使文章走进隐讳的死胡同,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就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误认为离题打入冷宫。

其次,文章的分论点最好用分段的方式明确摆出,开头、中间、结尾都要顾及体现自己中心思想的语句,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放在段首,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另外,还要注意把你认为写得最得意的语句放在段首,或者用题记的方式醒目标示,或者干脆另立段落。

二、虚。虚就是虚构。高考作文能写实固然好,但由于我们长期处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很难发现生活中真实动人的故事。高考作文要求有创新,必然把原本平淡无奇的事情编得生动曲折。

三、全。全即文章的结合呼应,给人完整感。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很看重,特别是结尾的结构呼应或者主题升华的语言等等。

四、简。简即简笔勾勒。高考的一般议论文也好,一般记叙文也好,最好需要多种材料的荟萃,这样信息量大,以符合“内容充实”的要求,因而不欢迎一些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俱在的材料啰嗦记叙。一般记叙文,特别有点散文形式的作文,特别忌讳一人一事的简单记叙(当然构思精巧的小小说除外),以免使文章走入浅薄的深渊。

五、亮。亮就是试卷上的亮点。亮点是多方面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是其中第一要着。文章无错别字,没有明显的病句,没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行款漂亮等等,都会让阅卷老师一翻到试卷就精神大振,产生好感,不忍心打低分。每年高考评卷场上,卷面上一字不改的作文有很多都是高分作文。作文有文采,这是使作文亮起来的又一要着。文采的讲究也是多方面的,排比句、对偶句、长短句的灵活运用都很见作者功力,阅卷老师最喜爱阅读,这往往又使作文亮出色彩而获高分。

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但只要注意一些考场技巧,在平时训练中多多落实,还是会显示出自己应有的风采的。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三点体会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作文成功之路》2000年1期例文(P14)《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这样,作品也因之而增添了无穷的亮色。 ⒉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1999年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

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全命题作文分析范文第3篇

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半边天”,历来受到考生与教师的重视。其命题形式、写作内容、表达要求等等,一直是作文教与学关注的焦点。

就命题形式而言,近十年来,全命题作文一直是上海市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打”形式(2006年作文命题首次进行了半命题作文的尝试),从上海市学业考试稳中有变的趋向来看,全命题作文的训练依然是师生不容忽视的重点。下面就“如何写好全命题作文”的话题,谈几点看法。

一、全命题作文的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二、全命题作文写作的注意点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6.几点友情提示。

(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2)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象征意义。

(3)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全命题作文分析范文第4篇

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为了行文的方便,下面按题目类型分别就审题技巧的问题予以阐述。

一、命题作文

虽然不同的作文类型有着不同的审题方法,但是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题,都需要凝炼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了,所以,这里将重点阐述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命题作文,由于指定了题目,限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构思的开端),是防止作文离题偏题、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命题作文的分类

、独字类。如“美”、“和”、“脸”、“茧”等。

、词语类。①名词类:风筝(2011德州中考)形象、空间、肩膀、冬天等; ②动词类:接力、传递、突围、登临、陪伴(2011河北中考)、留心等; ③形容词类:免费 、短语类。

① 偏正短语:身后的目光(2011台州中考)、绿色生活、冬天里的使命、生活的境界;② ② 动宾短语:品味时尚、拒绝平庸、学会欣赏、怀想天空、预约精彩、奖励自己(2010广州中考);

③ 主谓短语:知足常乐;

④ ④并列短语:快和慢、日积月累(2011北京中考)、书与生活、心态与命运、以和为贵和竞争意识等。

、句子类。我的青春我作主、也是一堂语文课(2011南京中考)、有钱就幸福吗、风景这边独好、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2011常州中考)、我长大了(2011日照中考)、成长路上无捷径(2010杭州中考)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审好题,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若是偏题了,则是死无葬身之地。

、扩充比较析题意——定写作内容。

扩充是指扩字为词,扩词为短语,扩短语为句子,扩句子为成分,即把文题放置到具体的语言环境是来审视。比较则是指对照文题的语言形式,另拟一个与之相近或相反的词句作比照,在这样的扩充与比照之中分析出文题的意义。在“扩比”训练中,最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确定思维的方向。

词语类。先说扩充,“熟悉”(2009四川高考)就可扩为动宾短语“熟悉情况”、“珍惜熟悉”,扩充为偏正短语“熟悉的背影”或“熟悉的陌生人”或“熟悉的脚步声”等等,扩充短语成句子“谁熟悉什么情况?”。再说比较,熟悉——熟习(正比);熟悉——陌生(反比)

短语类。如“诗意地生活”(2009湖南高考),可扩充为句子“谁诗意地生活?”可与“诗意的生活”(正比)、“枯燥的生活”(反比)作比较。

句子类。如“有句话常挂嘴边”(07年天津高考),可扩为“谁有句什么话常挂嘴边?”可与“有句话记心里”(正比)、“有些话无须常说”(反比)作比较。

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扩充法”或“追问法”或“添加信息法”,其实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即通过追问使得文题的意思变得更具体,化抽象模糊为具体可感。

比如“肩膀”为题,可追问出“谁的肩膀”(思维可发散成自己、亲人、朋友、长存、“巨人的肩膀”、“铁肩”、其它),再追问“肩膀担什么”(思维可发散成希望、依赖、温馨、幸福、承诺、责任等),再追问“肩膀的作用”(前行或成就的阶梯)……

另外,还有一种可行的方法——“一分为二法”或者说“正反法”,用它来分析并能较好地确定写作的内容。比如,“弯曲”为题,可用正反法构思为: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人生的道路是弯曲的,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溜须拍马等等)。再如以“好奇心”为题(08年高考江苏卷),也是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酿成人类的悲剧)。

其实,在这里涉及审题中的宽题窄做或窄题宽做,当题目宽泛时,要极力缩小来写(如“窗口”→特定的“窗口”),当题目窄时,要极力由点到面地拓宽(如《路过母校门口》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集中在“校门品”这一个点上和“路过”时这一瞬间,但是要思维眼前的景物将拓宽到在母校期间经历的难忘的人和事,思绪回到以前了)。

、分析结构扣题眼——定写作重心。

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写作的重心之所在其实就是题眼,它是最能体现文章题旨的关键词,下面分别叙述一下不同的文题如何查找其不同的题眼。

①词语类的题眼。由于这类文题不存在结构划分的问题,因此,题眼一般在本身。如“见证”,无论怎样扩充,其题眼就是在“见证”这一关键词语上。

②短语类的题眼。

偏正型文题中,其表意重心往往落在“偏”上,考生审题时要重点对表限制或修饰的“偏”部分正行深入的思考,才会使自己的立意不至于走偏。例如上面的“诗意地生活”,审题时就应紧扣“诗意”两字,“诗意”是什么呢,它不仅是诗情画意,也是心灵的和谐,是超物质的心态,是乐观豁达的精神等,即用一种超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生活。再如“北京的符号”;

动宾型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动”上,因为动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表现的是行为主体的行为,为写作重心。如“品味时尚”。

主谓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谓语上。因为谓语的语法功能是表述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怎么样”,所以是写作的重心。如“我能”;

并列类文题中,题眼一般体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上。这种关系大致有以下一些:对立统一关系(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是非取舍关系(向前看与向钱看),先后主从关系(成人与成才),平等共存关系(谦虚与表现),条件因果关系(一步与一生)。

动补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补”,因为动补短语的补语是动词后的补充说明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程度、状态、结果等内容,因此显得非常重要,它往往是命题的关键所在。如“行走在消逝中”(07湖南高考)。

介宾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是宾语,因为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的词, 它的语法功能是引进对象,所以介宾短语的宾语才是关键词语,比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③句子类的题眼。其题眼一般在谓语上,比如“带着感动出发”。

当然,也有例外之时,如“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同为偏正类文题,但是前者的重心在“触摸”上,后者的重心在“乡村”上。

、开掘虚实定题型——定写作路径。

文题的题型有实题、虚题之分,所谓“实题”,指的是有具体意义的话题,如“脸”、“习惯”、“位置”、“踮起脚尖”、“有句话常挂嘴边”等;所谓“虚题”,是指意义比较抽象的题目,如“留给明天”、“出和入”、“一花一叶一世界”等,另外,还有一种虚实结合型的题目,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所谓“开掘虚实”是运用联想的手法,对文题进行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探索、推导,从而解读出文题所具有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比如,“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审题,要明确此题为虚题,“花”是虚的(是喻体,可以比喻“生命”、“人生”、“事业”等美好事物),“今年”与“去年”也是虚的(可以是今天胜昨天,现在胜过去,未来胜现在等等)。

从理论上说虚实题的切入路径有四种:实题虚写,虚题实写,实题实写,虚题虚写,如果对四种写法进行优劣比较,则前两种胜过后两种,第三种胜过第四种因此,我们在写作的切入路径上,要有效做到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谋求实题虚写,虚题实写,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优秀作文。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内容

、审中心词(关键词)。要善于锁定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是写色彩本身,而是写它的比喻义,如意味着灾难的黑色,意味着希望的绿色,意味着喜庆吉祥的红色,意味着温馨浪漫的粉色等)、“温暖的时刻”(温暖,不光指身体上的,还指心灵上的,重在心灵)。

、审修饰词(重点是副词)。比如:“其实”(包含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一定要把误会交代清楚)、“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故行文中少不了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经过比较后才确定这个“最”,故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等副词。

、审句式。题目里如果出现了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辩明其内部关系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比如:“我参与,我快乐”(因为我参与,所以我快乐),“生活因思考而精彩”等。

、审题意。主要是针对比喻入题或象征入题的文题。如“收藏阳光”、“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等。

、审文体。明确题目提示出的作文体裁、类型,是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抒情文;记叙文中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要求写景还是状物。比如“十六岁的我”,一看就应该是写成抒情文或叙事文,而不会写成议论文或说明文。

、审人称。明确题目要求使用的人称形式” 如:《我学会了电脑操作》、《这次活动教育了我》、《可爱的家 乡》、《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有一个梦》等题目,就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就是全文必须要以“我”的口气来叙述,既要写清“我”的经历或见闻,又要写出“我”的感受;而《一位可敬的清洁工》、《他真怪》等题目,就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写,也就是作者不在文章中露面儿,全文始终以第三者的口气来叙述,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她)” 或“他们”。

近几年,中考命题更关注学生自我及其内心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功“我们”,只是后者更突出那个群体而已。

、审范围。明确题目要求记叙(或说明)的重点以及所限定的写作范围。 如:《我的小伙伴》,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和自己同龄或近龄 的人;《我和我的小伙伴》,写人,要写两个,不分主次。再比如,“你在我心里”,单独来看,则这里的“我”可指作者本人及其他任何人,而如果加上“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来写,则这里的“我”就非作者莫属了。

、审字数。字数在作文中也是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少了百来字,则基本上就归为下等作文了。一般要比规定的下限数略多一些字,这样既能显示文章内容之丰富,还能显示作者行文之宽裕。

二、半命题作文

(一)特点:因为另一半或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己补上相关内容,这在一定的范围内让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考生在立意、选材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与之比,相对自由些)与话题作文(与之比,有适当的限制)之间的一种形式,故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故越不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二)形式

、补前半题:《______,太棒了》,《____,让我陶醉》(2010兰州中考)

、补后半题:《善待_________》、《传递______》(2011江西中考)

、补中间部分:《在_______中前行》、《洒进____的雨》(2010自贡中考)

、补首尾部分:《_______是______》、《_____给了我_____》(2010襄樊中考)

补题时要注意:

一是要吸收题目是隐含的信息。比如:“我这个_____迷”,其中主语是“我”,这个“迷”包含着事物、活动、景物等方面,中间要填一个载体(对象),题目暗含的信息包括写成记人的记叙文,要有“迷”的体现。

二是要以小见大。比如“走近____”,填“刘翔”胜于填“大自然”,因为对象更具体,范围更小);在“____也美丽”的补题中,有的人补得过宽泛,如填“生活”,有的人补得过于雷同,如填“挫折”,有的人补得过于随意,如填“板书”,较好的如填“配角”,这就比较适中了。

三要力求创新。比如“我生活在____中”,这里填“题海”就胜于填“家庭”、“集体”等)。

(三)审题

当补全题目后,则其审题方法与命题作文相同。这里分三点加以叙述:

、审导语。半命题作文的导语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审题目。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仔细揣摩自己所填内容和已定部分的搭配(这在我们补充题目时就要考虑好)。尤其一提的是,审题并不只是补题,更要确定写作的内容、重心、题材、体裁等。如“_____也美丽”一题,经过审题,就可以明确:其立意是歌颂美丽,其重点是美丽的原因,其题材要真实,其体裁可写成记叙文,当然还有字数等其他要求。

全命题作文分析范文第5篇

最美半命题作文六年级1

四季皆有花开,我们一定要在这盛开的花季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与快乐。

——题记

这一年,是我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我们就像菊花一样,盛开在这个清凉的季节。也开始了六年级默默无闻,整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有时也像个“隐逸者”一般不再出现于操场,而是日日在教室一起学习。教室里只有“刷!刷!”的翻书声,轻轻的写字声以及老师的讲课声,听:“老师这题怎么写呀?”“啊!你要用乘法分配律,15要分别乘20和3的……”没有了昔日的欢笑声,捣蛋声,哎!这真是个“安静”的季节。

走过紧张的开学季,我们迎来刺骨的冬天。这时的我们像校园里的傲梅一般,傲然挺立,继续奔跑学习。不过这时的我们已经熟悉了环境,再次有了欢笑声,嬉皮声,捣蛋声。这里一群人在看书,那里一堆人在研究数学,这一位同学在请教问题。大家个个积极向上,快乐学习!这让我想起英国雪莱的一句话:“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过了寒冷刺骨的冬天,迎来的必定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我们也将在这个季节快乐学习,伴着桃花的清香,我们努力成长,为的是结出丰富又美丽的果实。新的一年总是美好,快乐,无忧无虑的,阳光明媚,但依旧忙于学习,一起奔跑。

俗话说:“快乐是短暂的!”走过快乐的春天,闻过清香的桃花,等待我们的是毕业季!

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时光就要结束了,大家都要各自去上初中,不知上初中后能否再次相遇,再次相聚。未来路上,不管暴风雨多大,我们同学之间的友情永远不会断。小立伤心地说:“Candy,我不想离开你。”Candy痛哭地说:“我也是!”Lily说:“我们还能相聚吗?”我们沮丧地说:“恐怕难了?”同学们个个都在拥抱,都在痛哭!带着栀子花的香气,老师的祝福,在最美好的时光中继续奔跑……

我们一定要在这美好花季里,向前奔跑,不虚度光阴……

最美半命题作文六年级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乐土,一段难以忘却的愉快时光,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总是记忆犹新。多少年后也想重寻旧步,回到那个地方。

我的童年中,曾有这样一个地方,陪伴我度过最美的时光。柏条河蜿蜒山里来,石板路坑洼通四方,四野环抱的小院里,就是我想念的地方。院子四四方方,各种树排在院中的小道旁,白墙红瓦的房舍,爬山虎拥抱的围墙。莫说这里寂寞,有大黄狗陪在我身旁;别怪这里幽闭,河边白鹭常来探访。小土山上树木葱绿,圆鱼塘里水草争芳。

最美的时光不是万木争春的三月,不是草高树荣的六月,也不是硕果累累的九月,而是寒冷安详的十二月。此时腾腾的白条河嗓子喑哑下去,也不见平时汹涌的水流,只是低调地匍匐在石头河床上。我在院子外的柏条河畔,追赶着白鹭,它们宽大洁白的翅膀优雅地扇动着,转眼高高地越过了大河,钻入竹林中去了,留下一两声轻俏的长鸣,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脚印,如同一条枝上生着三片细长的竹叶。很快,我的注意力被一旁的常青的草洲吸引去了,平时它们浮在水面上,很难靠近,现在,搁浅了。草洲上白蓼花仅剩一两只残葩,粉红的,虽无梅花清骨,兰草芬芳,也自成一风,有些许动人姿色。摘下来进屋插进青瓷瓶里,配上绿竹,如红袄绿裙的仙子下凡,美丽轻盈。

出了客厅的木门,大黄狗哈着热气,团团围住我,我低头召应,发现另一位仙子——脚下是黄果兰的落叶,之前它被秋夜风雨打落,让人知秋,今天它已被落下的雨沤了两个月,脱胎换骨。它脱了黄衣,露出铮铮铁骨,清晰的叶脉如网,不,如闪电般诉说着冬天;叶落归根,万物又经历着一个新的轮回。我突然悟到,我的时光就这样度过了。

现在,我很繁忙,但每当看到窗外,便忆起了童年乐土上的时光。时光不可倒流,我便要加倍珍惜,要让每件乐事都来充实我的时光。

最美半命题作文六年级3

打开书房的门,所有的灯光似乎都照在了那个布娃娃上。这也让我不由地回忆起过去那段最美的时光……

这个布娃娃是我生日时闺蜜送我的。

她的生日比我早一天,所以我们经常会一起买礼物送给对方,然后一起庆生。

记得那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我提前准备好礼物,早早就到了教室里,一直等着她和我交换。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时间就如同离了弦的箭,快得让人猝手不及,可她却迟迟不来。马上就要上课了,我更加急切起来,心怦怦直跳,开始胡思乱想:“她怎么还没来,是出什么事了吗?”“怎么办,怎么办,我和她交换礼物还来得及吗……”正当我焦躁不安的时候,“啪”的一声,教室的门被撞开,我的好闺蜜浑身湿淋淋地出现在我眼前。她头发湿哒哒地贴在额头上,衣服也全湿透了,像极了“落汤鸡”。她背着书包,手里提着一个袋子,还气喘吁吁。看着被大雨淋得惨不忍睹的她,我连忙跑过去,拿出纸巾帮她擦水珠。她却直接将礼物递给了我,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我也赶紧拿出礼物给她。

回到家后,我小心翼翼地拆开那个精美的袋子,里面有一张贺卡和一个布娃娃。读着贺卡上深情的祝福,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想起早上她冒着大雨赶来送我礼物的情形,我的眼前一片朦胧,什么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原来我们的友谊最珍贵,是无可替代的。默默地回忆六年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嬉戏,一起庆生,虽然有时不免幼稚,但时光依旧给了我最美的记忆。

现在我们毕业了,我和她也奔向不同的初中,但那布娃娃所承载的最美时光深深地藏在我的脑海中。我坚信,时光会流逝,我们的情谊永远不会变少。

最美半命题作文六年级4

生活处处有风景,缺少的只是一双欣赏美的眼睛。什么是美?有人可能会说,是凛冬簇白中的一抹傲骨的红,或是春光中相互依持的锦绣的艳,又或是阴雨天邻家妹妹暖心的笑。可就在这多灾多难的一年,我见到了最美的风景线,见到了最美的你。

“请您检查体温,办理通行证后再进入。”一声声严谨、不容拒绝的话语,坚毅站立,守在通关口的身影,组成了一堵高墙,隔绝了想要偷渡的病毒。你离开家人,每天高强度工作,打起十二分精神,甚至连住处都由温暖的家搬到了狭小的帐篷,只为守护我们得以安睡。即便如此,你也毫无怨言,挺身而出。这是最美的你。

“不要怕,一切都会好的。”你耐心地安慰着陷入恐慌情绪的患者,却忘记了自己也还只是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你舍掉了心爱的长发,就连睡觉都未曾脱下的防护服上,写满了你对明天的期望。你以单薄的肩,扛起了沉重的担,逆行在人群之中,从未放弃过可爱的愿景。这是最美的你。

“加油,相信自己。”即使身染疾病也不曾放弃过学习,你将病房当成了书房,相信自己,相信国家,相信美好的将来。你怀着坚定的信念,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你相信几个月后的考场上,一定会有自己的身影。这是最美的你。

你不曾放弃信念,你坚定不移地相信着奇迹。你离开小家,守护大家;你挺身而出,奔赴战场;你不惧病魔,只争朝夕。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逆行者,你们都坚信,奇迹将会由这个民族创造。

感谢这一年,让我看到了美。每一个心存希望,守望相助的你,都是最美的你。

最美半命题作文六年级5

我们都喜欢生活在诚实的世界中,特别是对待朋友,对待家人。但那一次,妈妈对我撒了谎,这个谎带给我了温暖,对我来说,这个谎言就是最美的。

记得那天下着鹅毛大雪,寒风一次又一次地向大地吹来。吃过晚饭,我正在家里做作业,患了老年病的爷爷在我旁边闹得鸡犬不宁,吵得我无法安心写作业。一会儿,爷爷在我背上擂大鼓,一会儿,把家庭影院声音开得刺耳,一会儿,又学鸡叫。我实在忍不住,大声对在厨房里洗碗的妈妈叫了起来:“妈!你能不能让这脑弱病残的小老头子安静点啊?”“不能这样说你爷爷。”她又走过来,温和地对爷爷说:“爸,您安静点,让小雨好好写作业。”

爷爷终于安静了下来,妈妈回去洗碗了,我继续做我的作业。可是,没过3分钟,爷爷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生气的我又大声吼道:“这还让我写作业吗?这书,还是别读了吧!”妈妈又闻声而来,对我说:“你好好在家写作业,不许乱搞,我马上把你爷爷送去你姨妈家,不影响你做作业了。”我心想:最好永远别回来了,真是烦死人了,赶紧离开我的视线吧!

接着,他们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出了门。我继续埋头写作业,不一会儿,我的墨水用完了,我准备去楼下便利店去买墨水。刚走到半路,对面路灯下有两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这不是爷爷和妈妈吗,他们不是去姨妈家了吗,怎么会在这?他们冷得瑟瑟发抖,互相搓着手,互相取暖,在一旁蹲着,妈妈正给爷爷讲着故事,安抚着爷爷。我的心一怔: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妈妈,你为什么要骗我呢,其实我可以去卧室做作业的。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我跑了过去,紧紧抱住了他们……

这个冰天雪地里的美丽谎言,美丽我的一生,温暖我的一世。

全命题作文分析范文第6篇

寻找

寻找安宁于江南

“兰烬落,屏上晴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屹立船头,我想在这烟雨江南中寻找安宁。烟雾缭绕,碧瓦白墙穿过重重迷障,若隐若现。“碧瓦烟昏陈柳暗,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萧然。”朦胧中,烟雨如细丝,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船儿悠悠地划着,河水也温柔地流淌在故乡中,江南水乡如同婴儿般甜美地沉睡着。原来,安宁就在这大笔渲染的泼墨中,随着河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我追寻着安宁,注视着前方,嘴角的微笑,意味深长。

寻找安宁于林间

漫步于青葱的树林间,我寻着安宁。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如同绿色的仙女,相依相伴,而那枝头的树叶,就是绿色的精灵,在枝头轻舞飞扬,转出一曲优美的华尔兹。我向林间深处走去,寻找一份安宁,你听:“叮——叮——”渐闻水溪潺潺声,“啪啪——”渐闻露珠落叶声,还有,“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再听鸟儿在枝头卖弄着清脆的歌喉。“鸟鸣山更幽”,我寻到了恬淡与安宁;仰望天空,我的灵魂仿佛在山间伴随安宁得以升华,我不禁莞尔。

寻找安宁于心中

如今,我生活在浮华喧嚣的城市中,耳畔是车水马龙的汽笛声。我走遍大街小巷,试途寻求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安宁。我独倚高楼,手捧龙井,迷离地望着脚下的城市。灯火辉煌,仰望星空,突然觉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这么的安静。我忘却了人世的浮华与喧嚣,忘却了烦恼,独自享受着这份安宁。

我想,我寻求的应该是一种不再浮躁的心境,这种心境可以让我变得冷静而睿智。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我的灵魂得以升华。

寻找

那是一团不熄不灭的火焰,燃在心中,哪怕成败、得失、悲喜,正如一池月辉,伴着一泓清泉涌入心海。

因为迷惘,整装待发后,我们要去寻找。从不认为一花足以凋零整个春天,一次挫败足以荒芜整个人生。因为许多人正在诠释着寻找的意志。周国平曾下乡劳动,悲伤着自己的才华难以施展,在青山稻田间迷惘着前途的去向。是恢复高考的大好时机,让他走上了追梦的征途,寻找他对哲学更多的感悟与真谛。央视的崔永元曾遭抑郁症之结。摆脱了自身的疾病和外界的猜测,他回到了电视机前,继续寻找他对电视所带来的影响的追求。成龙曾在“小龙女”风波中迷惘不已,在家人的支持与谅解中艰难走出后,他要去寻找他能给人们带来的更多作品。

渴望飞跃,站在颠峰上,我们依然寻找。山外青山楼外楼。不要忘记,函数值在一定的区间有极值,区间外,那长长的数轴上还有最值。著名指挥家达姆•沃尔斯特年轻有为,年仅24岁就当上了乐队的指挥。当他得知首席小提琴手、钢琴师和其他乐队成员也随身带指挥棒练习,时刻准备取代他后,他再也没有沉浸在已经取得的成就中,而是再次寻找充实自己的机会,超越自己,让自己无可替代。我国著名运动员王楠在最近的世乒赛中再次夺冠,让“楠”题不再是难题。是2008年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让她在颠峰过后又回到八年前的速度,去寻找下一次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有人在鲜花掌声中沉沦,有人在赞美祝愿中依然不停歇,前去寻找人生的那一站。

因着理想,华丽转身后,我们继续寻找。人潮涌动的广场中,人们高呼“我来了,为胜利而来”的口号,台上年近六十的希拉里的主要头衔已不再是美国前第一夫人,她已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候选总统。从第一夫人的角色到参选总统,希拉里是成功的女性,因为她的理想是为胜利而来。她的选民将一路簇拥着她,寻找敲开白宫大门的钥匙。

蓦然回首,我们依旧走在寻找的路上。即使不幸与彷徨相随而行,即使悲伤与欢喜相互交织,即使通往那一站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最终都会有灯火阑珊处让我们惊喜。只要我们还未到达那一站,我们就应义无反顾地寻找下去。

寻找

寻找一丸冷月,希望被月光锁住。看月挂中天,清辉如诉,落影成双。抑或寻找一树杨柳,看那柳条轻舒,婆娑起舞中飘风戏月的惬意和天寓河底,池底深处柳摇水中的静谧。

寻寻觅觅,在无数次寻找中获得,在多少次磕磕碰碰中站起。在跌宕起伏中成长,如浴火凤凰在涅磐中重生。寻找使人生有了意义。寻找,使我们活出价值,活得精彩,活得释然。

寻找知音,奏响鸣琴,活出人生的价值。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在寻找知音的旅途中踽踽独行,泪洒秋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由谁听。”辛弃疾,用他的瑶琴奏响了渴求知音的最强音。恨无知音赏,这样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样的人生仿佛是一盏油灯,心油耗尽灯即枯。给自己寻找知音,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且看俞伯牙和钟子期演绎的高山流水,鲍叔牙和管夷吾的不离不弃。苏秦和张仪深刻而伟大的友谊。他们无不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努力寻找知音,活出自己的价值。

寻找对手,磨出火光,活得越发精彩。

瀑布寻找悬崖作为对手,在他纵身一跃时才能制造出银瓶乍惊,金溅玉式的壮丽。爬山虎寻找高远的篱笆作为对手,在它奋力攀爬时才营造出绿色满庭的怡然。电钻寻找墙壁作为对手,在剧烈的震动中打开了一个个光明的通道。我们因有了对手,在竞争的过程中才更加精彩。当然,我们寻找对手并不是为了逞一时之能而四面树敌八面威风。我们寻找对手只是为了在摩擦学习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然后各得其所。寻找对手,在火光中吸取智慧的色彩。

寻找

我曾离开,现已归来!

从前年幼无知,未曾缺失,未曾寻找,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时而靠在窗边发呆,数着窗前飞过的小鸟。它们无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终究是个归宿。

霓虹灯闪烁,灯火通明,高楼大厦此起彼伏,我来到那座城市的第一想法便是此。都市繁华,小城如何能比?只道是当时年幼,想法单纯。满怀好奇心的我在那儿住了两个春秋,不长不短,春尽落叶飘零,又待春花烂漫。

这一年,火车早已没有轰隆声,早已不再冒烟。我安稳地睡了一夜,回到此处,小小的火车站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些许无奈,我只能在心中嘀咕。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望向窗外,小城依旧是小城,没有太大的变化,偶见拔地而起的几幢大楼,路上喧闹不堪,还是和当年一样。作为本地人的我却用着一种外乡人的眼光来看待故乡,我不禁对自己无奈。

途经小学,已新建了不少建筑,依稀还看得出当年的影子,门口的小杂货店改成了服装店,但对面那家早餐店仍旧没搬。心中一阵温馨,想起从前挤在小店门口,排队买早餐的情景,尤其在大冬天时间,捧着热乎乎早餐的我们,一副满足的模样,不知现在的小学弟、学妹是否也像当年的我们?想着想着,车驶过学校,向远方驶去,我回头,依稀还能见到一角,却像整个世界都充斥在心中,沉甸甸的,不舍放下。

车还在向前驶去,窗外的景物一点一点地变换,从川流不息的马路到寂静无声的小巷,到繁华不堪的城市中心,我一点点地寻找,过去的事,过去的人,他们不是不复存在,只是暂时未见,我坚信,世界很小,我们总会相遇。

过去,你已消逝,不复存在,而我会将你深深印在心中;将来,你未到来,我会期待并寻找你的身影。

寻找

现代人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驰骋,你追我赶。古人的绿蜡红烛,早就被城市的灯红酒绿淹没,未留一丝毫无痕迹;古人的牛车马驾,当然无法跟城市的香车宝马相提并论;古人的屋檐场院,哪能及城市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城市的喧嚣中,人们精神恍惚,甚至迷失自我,于是冷静的人们开始选择逃离,寻找能够让心灵宁静的驿站,寻找使心情愉快的港湾。于是被久久遗忘的古城便成了匆匆行客追寻的休憩之地。

古城绍兴,那里有千年的文化古迹,有百年的苍虬古松,是陆游秋瑾鲁迅流连生活过的地方,是乌篷船过小桥白粉壁配青色瓦的灵秀之域,便是我寻找之境。翻山,越岭,过长桥,登楼阁,步足于绍兴曲折幽深的街巷,端坐在漆皮剥落的“美人靠”,寻觅这里隐藏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一睹禹帝陵,回味大禹治水的美丽佳传;在这里,你可以穿越千年的历史,再现勾践卧薪尝胆吃苦救国之情••寻找古城的风韵,需要带着一颗宁静的心,细细地回顾那一段段或是感人肺腑或是震人心魄的历史故事,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你寻找的意义不在于寻找当年的史物,而在于体会当你目睹这些遗迹时心里浮现的每一份思考,每一份遐想,或者一些不可名状的细微感受。

在这里,你可以作一次名人的怀旧之旅。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到咸亨酒店,从孔乙己到九斤嫂到闰土,从茴香豆到旧毡帽到故乡的社戏••鲁迅的文学作品深深地印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对这份土地深沉的爱。在绍兴,我找到了一位文学巨擘写作的根源,体会到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忱,使得这座古城风韵犹存,经久不衰。在沈园,你可以了解到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美谈,温婉细腻,柔肠百转,缠绵悱恻,韵味悠长。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一位文雅隽秀的江南女子——秋瑾,尽显侠骨柔情,高风亮节。寻找古城的丰韵,不只是读懂碑文上的片言只语,还需卸下生活的重荷,带一颗轻松的心,享受每一座碑文后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每一个历史人物异样的情愫。只有这样,你寻找到的才不只是时间的记忆,而更多的是心灵的寄托和净化。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戴上一顶乌毡帽,泛一只小小的乌蓬船,追寻流动的鉴湖水,寻找予人慰藉让人宁静的古城情韵。

寻找

你会发现:蓝色帷幕下的白云依旧漂浮不定,七色的彩虹早以渲染了天际。当踏进物是人非的校园,我却害怕忘记了寻找的意义。

高一的琐事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由于这天的提早放学,才让我有了去久违的初中校园、故地重游的念头。然而抵达目的地时,他们的放学铃声已响起,整个校园像炸开了锅,充斥着各种声音,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校门口涌出一大批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的孩子,当每一个孩子脸上呈现我们曾经拥有的稚嫩与纯真,当稚嫩与纯真散步在这个校园的每个角落,我突然了解了我寻找的意义。

逐着楼梯而上,每一幢教学楼已焕然一新,粉白的墙壁,暗红色的砖瓦,巨大的花坛,红色的跑道,每一样事物似乎并没有联系,却在这样的容器中显得息息相关。触摸把手,覆盖着细细的尘埃,楼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蓦地,想起我们曾经的值日模样,男生们想偷懒却又被迫勤奋的痛苦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住宿生追逐打闹的身影与印象中熟悉的脸庞渐渐地重叠,我没有像此刻一般希望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老师们的办公室早已换了地方,询问很久终于知道了具体的位置,轻轻扣门,“请进”,是曾经的语文老师熟悉的声音,缓缓地推开门,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我身上,慢慢地走进,嘴角上扬,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老师也笑了,招呼着我到她身旁,却带着淡淡的疏远感。老师客套地询问学习生活,话题由陌生转到熟悉,当谈及过去有趣的回忆,不由得捧腹大笑,这才注意到身旁是曾经拥有相同三年时光的同学,抱歉地点点头,微笑,却发现老师的笑容一直在为我绽放。

与老师告别后,与同学一同信步到曾经的班级,谈论过去,现在,未来,都不由得感叹起来,我们为学校留下的是惊鸿一瞥的美丽,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虽然依然还能捕捉到那特有的意思温存。

上一篇:庆六一节主持词范文下一篇:奇迹之屋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