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解说词范文

2023-10-28

绘画解说词范文第1篇

与传统绘画相比, 数码绘画设计的精确性也是传统绘画设计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精确性不仅表现在几何造型的设计上, 还表现在色彩表现的准确性上。数码绘画中的几何造型设计是通过电脑软件, 经过电脑绘制出来的。数码绘画中的色彩调配不像传统手绘, 是设计者运用三原色通过人工调色盘靠着他们的专业感觉调出来的, 数码绘画中的色彩是设计者运用电脑, 通过输入三原色的比例值, 通过电脑设定的程序, 按比例来调取色彩, 其原理同几何造型相似, 都是通过电脑编程软件控制, 而传统绘画在几何造型设计和色彩的准确度上远远不及数码绘图, 毕竟在设计者人工操作设计中会存在着误差, 这种误差的只能通过设计者的熟练程度、专业程度来把控。

由数码绘画艺术具有几何造型设计和色彩表达的精确性特点, 因此, 与传统绘画艺术相比, 数码绘画艺术更具有逼真性。正是这种造型设计的精准性与色彩表达的精准性二者合力, 使得数码绘画在设计创作上更加“真实化”、“虚拟化”, 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冲击力, 仿佛观赏者身临其中, 整个绘画设计达到“虚拟现实”的效果, 这种虚拟效果是传统绘画所无法表现和比拟的。而这种“虚拟的现实”也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创造中, 例如影视特效、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等。

传统绘画作品作为一种单一媒体 (平面媒体) 传播, 仅仅依靠视觉来传达信息, 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视觉疲劳, 而现在的数码绘画创作除了具有传统的视觉传达效果以外, 还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 因为它可以通过播放音视频例如Flash动画、三维影视动画等多媒体更精准地传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 这种多元化综合媒体的结合, 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给绘画作品带来了极大的感染力, 它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单一的静态画面, 这种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是传统的绘画所不能比拟的, 除此之外, 数码绘画还能通过高科技软件的应用与观众产生互动, 例如有的Flash或Applet创作的绘画作品中, 它设计了一些观众参与的程序, 观赏者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参与其中, 同绘画作品创作者之间产生互动, 这种互动式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奇妙艺术体验。

与传统的绘画作品相比, 数码绘画作品具有易复制和传播便捷的特点。众所周知, 数字化文件具有易复制, 传播便捷的特点, 而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文件的形式将完成好的数码绘画作品存储在我们随身所带的移动硬盘或者是光盘等介质上。随着科技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动作, 就可以将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传播、分享给受众, 并同受众进行沟通交流, 相互切磋, 能够给创作者带来一个便捷和自由的艺术交流空间, 而这种易复制、传播快的特点是传统绘画作品所不具有的, 也正是由于数字绘画的这种易复制和传播快的特点, 使它很广泛地运用在广告、产品包装等实用领域。

在创作方式上, 传统的绘画创作是设计者利用手中的画笔在纸上创作, 而数字绘画创作则是创作者运用电脑通过电脑里的绘图软件进行的设计创作, 风格迥异的创作设计工具使得两者之间的创作方式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传统的绘画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题材的限制, 而数字绘画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手法, 利用电脑里的绘图软件用模拟实现却高于现实的表现形式, 创作出传统绘画作品所达不到的绘画效果。例如, 通过“拼接”手法, 将不同题材的素材或者是照片拼贴成基调统一的作品, 通过“蒙太奇”手法使得作品看起来更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拼接”作为数码绘画创作中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类似与电影中的影片剪辑, 即先通过数码软件收集各种素材, 把各种原始素材导入到电脑后, 设计者们就可根据素材范本利用绘图软件, 采用不同手法进行“蒙太奇式”的拼接, 使一些分裂开的素材或照片具有连贯性或是故事性, 而这些是传统绘画创造所无法实现的。

在设计的活力和灵气上, 数码绘画则不具有传统绘画艺术的优势。传统手绘作品可以根据设计者手的轻重、缓慢来设计和把握整个作品, 作品中哪些该轻, 那些该实, 哪些该虚, 都可以通过设计者来把控。而数码绘画只能通过计算机软件, 机械地制作作品, 这种设计是通过电脑编程设计好的、模式化的, 所以相对与传统绘画, 数码绘画设计出来的作品很生硬, 没有灵气和活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 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科技的发展更是使绘画从创作形式到创作内容上带来巨大的改变, 颠覆着我们以往的绘画模式。面对具有优势的数字绘画艺术, 我们不仅要结合传统绘画艺术的优点, 也要抓住数字绘画艺术的优点, 结合传统绘画艺术的文化特征, 不断更新和发展数字绘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使用数字绘画艺术的多样化创作形式, 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绘画作品。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将科技运用到绘画领域, 给专业绘画领域带来了新突破——数码绘画产生。与传统的绘画创作相比, 数码绘画创作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电脑技术的影响下, 绘画艺术颠覆了以往的艺术创造和设计模式, 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演变。本文试着从分析数码绘画和传统绘画两者之间的差异入手, 提出对未来绘画的展望。

关键词:数码绘画,传统绘画,视觉传达

参考文献

[1] 蒋文兴.浅析电脑数码绘画的特点[J].《科技传播》, 2010 (3) :46-50

[2] 弓可立.浅析数码绘画的数字化艺术特征[J].丝绸之路, 2014, (2) :67-68;

[3] 曹译文.浅析数码绘画的数字化艺术特征[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14, (7) 196-196;

[4] 蔡明辉.代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创新[D].艺术科技, 2015:78

[5] 张伟时.电脑技术对绘画艺术的拓展作用[N].长春大学学报, 2001年11卷第4期

绘画解说词范文第2篇

十九世纪欧洲处于一个辉煌的画坛, 通过了浪漫、新古典、象征和现实主义, 然而, 绘画每次一副作品下来都要耗费画家很大的心血, 随着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可以快速记下事物和生活场景的东西, 189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世界摄影的诞生, 逼真的能力迅速捕捉图像, 所以很多艺术家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摄影的出现和印象派绘画几乎在同一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同一条道路上摄影和绘画, 绘画家们非常早的时候就称为是摄影师, 这些很多都是艺术家, 绘画和摄影是视觉艺术的两栖型, 艺术家们徘徊于摄影出现后整个艺术视觉历史, 绘画家的所占比例和优势就不必说。

二、摄影与绘画的异同

(一) 摄影与绘画的相同点

绘画与摄影一样是造型的表现, 两者同样都表现出了瞬间的静态艺术, 它们与其他艺术则不同, 例如电影, 声乐等等, 它们表现的是时间的发展过程, 但绘画与摄影表现的是时间凝固产生的效果, 两者都是平面的艺术表现, 造型元素上也相对一致, 都是用色线形面等形式表现的要素, 都讲究构图, 讲究光线, 讲究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 不少绘画和摄影艺术作品, 不管再强的眼球感受力, 还是给人的立体感再大, 也同样用三维立体转化为平面展示给人们, 同时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 摄影是停留美丽, 绘画是处理美丽。

(二) 摄影与绘画的不同点

1. 本质的区别。

摄影与绘画之间, 摄影是客观性和实在性表现手法, 一般拍照者都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 实在性对拍照物体进行真实的表现出来, 则绘画是那种按照自己的想法, 加以修改才反映在画面上的, 作家可以对绘画对象进行主观反复修改, 改变, 做到类似物体, 抽象画类有更多画家们自己的主观表现, 这是一种更丰富主观的表现手法, 较于摄影来讲, 摄影要有摄影的工具和相关的机械器材来表现摄影的实在性。

2. 瞬间的表现。

绘画和摄影一样是瞬间固定事物的, 绘画是在表现事物和场景时, 显得自由、不受发挥限制, 把现实的瞬间场景, 放在脑中, 可以在后期经过想象感受来表现出来。可以慢慢的构思图形, 确定结构, 反复改变, 体会生活中的场景, 最后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摄影对于瞬间场景的表现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受到外在天空, 地面, 内在人的因素严格制约, 所谓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来形容摄影的表现手法, 摄影在按下镜头的那一瞬间, 所有的场景和事物都被凝聚下来, 不能停留。

3. 光与影的应用。

光的手法主要是摄影的优点。能够这样讲, 用光来记录事物和表现想法的是摄影, 用光来进行作画, 光影是摄影技术的本质特征。绘画对光的表达手法表现就比摄影差, 重点是彩色摄影, 让画家感受到本来感受不到的光线, 摄影在光线的使用上对绘画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人称摄影是光画, 相对的也提高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生活中的光是摄影与绘画造型的基础和条件, 没有光也就没有造型, 没有重量和体积感, 没有影子。

三、摄影与绘画的相互渗透

(一) 艺术流派上的相互对应

出现在绘画中的派别, 在摄影中同样也有相应的进步, 这是个普遍的现象, 例如, 1874年画家莫奈展览了油画《日出的印象》。画面的不清晰, 模糊, 让学院里的人指责, 因而受到嘲讽, 所以画家们就自己嘲笑为印象派, 1889年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展览在英国举办了, 掀起了印象派艺术的潮流趋势, 在绘画和摄影相互渗透以及交叉快速转变的直接影响下, 出现了印象派摄影师, 他们用铅笔、画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进行加工, 特意改变了画面其本来就具有的明暗变化, 追求绘画的效果, 他们提出了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同于相片, 而且认为, 如果没绘画, 也就没有摄影术了。

(二) 创作观念上的相互借鉴

在摄影与绘画的发展中, 互相吸取经验与手法。摄影运用了很多绘画的创作技法和想法。1839年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发明曝光时间缩短到了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 但这曝光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太长了, 都够画一张比较好的速写画了。因此, 最早的摄影绘画性偏向, 不但是因为摄影者在美学上对绘画的靠近, 而且创作的方式过程也从另一方面迫使他们的创作手法与绘画在渊源上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南希·韦伯的拍摄中, 现实绘画和经典绘画人群被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她是一位很有特点的摄影作家, 她的作品, 使人觉的一种奇妙的视觉感受力, 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绘画与摄影之间的细小关系。

(三) 创作技法的共通

绘画艺术的创作, 给摄影提供了很大的进步空间。然而运用有特点的方法和不同的仪器镜头改变事物的本来就有的影像达到一种升华的艺术, 也是能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想法、思维, 自由的体现世界上的事物, 让创作的图像流露出更多的味道。

摄影作品以现实元素为辅助把不一样时空的亭子、雾山、石头、村落、水流、树木、渔舟等景物, 配合在同一副像片画面上, 画面摆设有顺序, 疏密有致貌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四、结论

绘画与摄影确是在表现方式和物质形态上有着先天的共性和紧密联系, 这种共性使这两种艺术在表现方法上存在着某种相互交叉点, 但是绘画与摄影终究是两个不一样的艺术门类, 各自有着一定的特点, 于是不可混在一起, 可是, 摄影与绘画的共性从前到现在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对于其特点研究人不多, 然而, 绘画被摄影术的发展影响是各个方面的, 它推动绘画向开放性和多元性。

摘要:摄影诞生以来, 与绘画就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与绘画作为媒介, 向人们传达着各种情感思维, 摄影比起绘画是新生的艺术, 但如今的摄影早已广泛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和人们接触的时间相比较绘画要多。两者的联系也变得越加紧密, 摄影与绘画之间相互交流、渗透、结合, 所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绘画与摄影做比较, 同时互相吸收、补充、融合,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加强了艺术表现力, 提高人的审美, 因此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绘画,摄影,探究,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晓洁.穿越图像的艺术:摄影作品的阅读和理解[M].安徽出版社, 2008, 1.

绘画解说词范文第3篇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呢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这里,现在老师会把这张画有三个点的画纸发给大家,随后请小朋友们把画笔放在自己画纸的右上角。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往这看,那个小朋友认识它?它叫什么呀?只见同学们一一的举起了手。它就是小燕鱼。 在深海里正在发生着这样一个故事,小燕鱼姐姐和小燕鱼妹妹在一起愉快的玩耍,王宫里的一个信差跑过来告诉小燕鱼姐姐,小王子要求她去参加小王子的生日宴会。于是小燕鱼姐姐赶紧回到家,打开她的衣橱,一件一件的试她的衣服,可是没有一件合身的,怎么办呢?这可把小燕鱼姐姐急坏了?怎么办呢?咱们来帮小燕鱼姐姐想个办法,好吗?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看见,在咱们的图纸上有三个点,那么老师呢想让他们成为好朋友,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一一的回答:老师,把他连起来。 老师这里有一个口诀,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大声的念出口诀“弧线弧线向上画,弧线弧线向下画”请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一起来画一画,注意要一笔连成。 请小朋友一起往黑板上看,还差一条什么线,就形成小燕鱼的身子了呢?对,后面这条线。那么大家想一想,都可以用什么线来完成呢?于是同学们一一举手,得出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有锯齿线、弧线、麻花线、电话线、波浪线、花瓣线等等等等[在同学们说的过程当中,老师引导学生来书空各种线条]。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太丰富了!还记得我们刚才的口诀吗?“弧线弧线向上画,弧线弧线向下画,弧线弧线连起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喜欢的线来完成小燕鱼的身子。老师发现这位小朋友的这条线画的非常的好,把弧线的两边都画上了花瓣线,非常的漂亮,身子画完了,我们要画眼睛了,眼睛呢应该画在身子的前半部分,首先我们给他画上眼眶,请同学们也画一画,接下来咱们要画眼珠了,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眼睛往前看的时候,眼珠画在哪里,对前面,如果往上看呢?对,上面。如果往下,往后呢?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接下来,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上小燕鱼的眼睛,注意咱们还要画上小眼珠的轮廓。

接下来要画小燕鱼的嘴巴了,看看小燕鱼多高兴呀!嘴巴都笑的合不拢了。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来画一画小燕鱼姐姐的小嘴巴。小朋友们看看小燕鱼的身子还少了点什么?小燕鱼的头还没画完呢,让我们把小燕鱼的脖子也划出来吧。还少点什么呢?对了,小燕鱼的尾巴, 接下来咱们要画小燕鱼的尾巴了,大家注意往这看,小燕鱼的尾巴能画这么大吗?不能。这么小行吗?不行。小燕鱼的微吧要花在中间的位置,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小燕鱼画出美丽的小尾巴吧。小朋友们们画的可真漂亮。接下来,咱们要给小燕鱼姐姐穿上漂亮的衣服了,大家知道,在大海的深处,有好多好多漂亮的图案。小燕鱼为了找到这些漂亮的图案。小燕鱼姐姐就游啊游啊,终于,他看到了美丽柔软的海带,于是小燕鱼姐姐就决定把海带画在自己的身上,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画,把你的小手点在自己的桌子上,“柔柔软软上去,尖尖的,柔柔软软下来”,同学们画的真好,咱们再来一次。 老师把海带画在了小燕鱼的身上,同学们可以想象这画,深海中还有好多好多美丽的图形宝宝,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神笔来给小燕鱼姐姐穿上美丽的花衣服,同学们,开始吧! 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开始了自己的想象创造。 同学们一边画,老师一边指导,注意画画中的布局。 同学们,知道不知道小鱼的水中,眼睛是睁开的还是闭上的?[同学们做了回答,而且回答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那么同学们知道不知道小鱼的尾巴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老师,我来说,我来说,同学们都积极的回答,原来小鱼的尾巴是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和转方向的。[老师用身体语言来表示着这一有趣的现象]。 于是呢,小燕鱼姐姐高高兴兴的穿上她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小王子的生日宴会了,在半路上,遇见了小燕鱼妹妹,小燕鱼妹妹看到小燕鱼姐姐漂亮的衣服,羡慕的不得了,我能不能也穿一下你漂亮的衣服呢?小燕鱼姐姐这下为难了,这可怎么办呢?这可把小燕鱼姐姐急坏了?咱们来帮她想想办法吧!

好,咱们也请出小燕鱼妹妹,来用我们的神笔给她穿上漂亮的衣服吧!现在就请我们的神笔请出小燕鱼妹妹。[复习画小燕鱼的口诀,画出小燕鱼] 接下来,咱们要给小燕鱼妹妹穿上漂亮的衣服了。只见小燕鱼妹妹摇着她美丽的尾巴,去寻找图形宝宝了。小燕鱼游啊游,终于看到了美丽的鹅卵石,哟,这个图案不错,很漂亮,可以把它画在我的身上。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美丽的鹅卵石来装扮小燕鱼妹妹吧。[同学们认真的做画] 小燕鱼姐姐和小燕鱼妹妹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于是他们一同前行,忽然,小燕鱼姐姐说,咱们穿的这么漂亮,还是不要让他们看见的好,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惊喜。小燕鱼妹妹想想也是,就是就是。于是,小燕鱼姐姐告诉妹妹,知道一个秘密通道,于是他们就朝那里游了过去。 只见在他们在眼前出现了好多好多美丽的海带和石头。只见呈现在他们眼前的石头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圆的,还有的是不规则形的、还有的是两个石头抱在一起的,真的是奇形怪状,太好看了。接下来,同学们就来画一画,注意石头有近有远,还有重叠在一起的。还有一些漂亮的海带,那么如果小燕鱼遇到了海带,应该怎么办呢?对,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应该跳过去。那么海带还有长有短的,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看谁画出来的最漂亮。小燕鱼姐妹俩终于悄悄的来到了王子的生日宴会上,他们两个真是光彩照人,其他的小朋友都出来欣赏他们了。小燕鱼姐妹俩可真是太高兴了,下面咱们就来给她们俩涂上鲜艳的颜色吧。

绘画解说词范文第4篇

【摘 要】绘画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绘画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学生绘画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本文就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 绘画欣赏 课堂教学 问题 应对措施

现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是受到了高度重视。绘画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绘画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学生绘画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本文就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绘画欣赏课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目前的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此进行分析:

(一)没有对绘画欣赏课理论教学引起重视

美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很多人的眼里美术可能就是进行绘画活动,实际上想要学好美术这门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绘画练习同样重要,然而目前美术绘画欣赏课存在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足的情况。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从个人的直觉出发进行绘画或者欣赏十分重要,但是想要使学生的绘画能力与欣赏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理论境界,进而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而与绘画欣赏课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因此教师一般对学生进行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在理论指导不充分的情况下,学生的绘画水平与欣赏能力受到了限制。

(二)重绘画、轻欣赏

从绘画欣赏课这门课程的名字我们不难看出,这门课程由绘画课与欣赏课两部分组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教学,又要对学生进行欣赏能力的教学。然而在目前的美术绘画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教学,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的频率相对较低。对学生而言进行绘画学习自然十分重要,只有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将看到的事物绘画出来,才能将心中所想绘画出来。然而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能力的教学,忽略学生的欣赏水平,那么既影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优秀作品的出彩之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绘画境界的提升。因此针对目前美术绘画欣赏课教学中重绘画、请欣赏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三)绘画欣赏课课堂教学的趣味不强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管是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重营造趣味课堂。对于绘画欣赏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而目前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不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的进行绘画,更影响了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与欣赏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灵感”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绘画与欣赏过程中的灵感。

(四)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注意

对于美术学习而言,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推陈出新,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而目前教师在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了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绘画的创新。

二、应对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中提到了目前存在于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在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欣赏课理论知识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只有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感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当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的绘画欣赏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感悟,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使学生的绘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对于美术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有更多的领悟,使学生借鉴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绘画水平的元素,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绘画境界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国内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还要让学生欣赏国际绘画大师的作品,这样学生的眼界才能变得更加开阔,学生的绘画层次才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三)提高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总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组织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绘画展览活动,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又能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使单调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有趣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创作出更多新颖、优秀的作品。

(四)在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进行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绘画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针对目前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重视的现象,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新的发现,有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本文对目前美术绘画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其他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绘画解说词范文第5篇

摘要 渤海国是唐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唐代的繁荣发展不断推动着渤海国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渤海国的绘画艺术,其绘画水平非常高,后世对绘画艺术的研究也渐渐深入。渤海国的大部分绘画艺术都有唐朝的绘画艺术特色,也有一些绘画艺术具有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对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

关键词:唐代渤海国 绘画艺术 研究

一 引言

众所周知,唐代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国力非常强盛,对邻国的少数民族有很大的影响。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唐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其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作为唐代东北边陲小国渤海国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就唐代渤海国来说,在唐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渤海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相应的成就,同时也创立了十分丰富的渤海文化。尤其在绘画艺术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绘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二 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特征分析

1 畫面表现角度比较独特

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的画面表现的角度十分独特,这也是当前很多学者所研究的一个重点部分。唐代渤海国绘画的表现形式较为独特、新颖,绘画线条勾勒带有创作人员的丰富情感,时而坚韧,时而柔软,刻画出的人物十分逼真,神情饱满,并且图像的局部渲染有很强的立体感,具有十分丰富的韵律,从图画中可以看出绘画者具有很高的绘画水平与艺术造诣,是祖先留给后世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

2 构图的角度非常别致

唐代渤海国所绘画出的作品的构图角度非常别致,并且充分表现出绘画者较为独特的绘画视角,对后世的绘画产生很大影响。例如,贞孝公主墓的壁画有很强的典型性,绘画人员在墓室甬道的两壁与墓室中,画出横排竖列的12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12个不同形态人物的涂染颜色均都使用了铁线描法来绘制完成。整个壁画的结构布局呈现左右对称,前后照应,12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正好形成了贞孝公主墓壁画的核心部分。

3 十分注重对细节的刻画

渤海国绘画艺术有很大一部分是效仿唐朝绘画艺术的风格,而且受到非常深的影响,也取得相应的成就,尤其是对人物的细节刻画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部分渤海国的艺术绘画者可以按照所绘画的作品主题,把绘画的人物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灵活、生动。在贞孝公主墓的壁画上,绘画人员通过利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应用单线平涂技巧来描绘不同类型的人物,并且所绘画的人物形象也各不一样。所刻画的任务的五官、面庞的造型等方面用笔比较随性、自然,人物生态端庄、优雅,体态十分丰腴,对不同的任务赋予不通过的性格。并且整个壁画的画风较为纯熟,线条非常流畅,用笔十分细腻以及富有一定的动感,而且一些壁画的服饰画风在某种程度上也效仿唐朝的绘画风格,较为生动地展现了渤海国的各种人物形象。

三 唐代渤海国绘画的内容

在唐朝绘画中,不同的绘画风格所画出的作品并不相同,一般绘画殿堂府第屏风,大都是绘画为山水画,而且青绿与水墨之间的反差比较明显,和一般工艺的装饰有很大区别,花鸟画渐渐自成一派,并不局限在装饰使用方面,而在人物表现方面,除使用典型佛教题材,也将实际生活作为绘画的题材,而且渤海国人物绘画作品都非常圆润、面部都非常饱满厚重,个体都非常健壮高大,女子形态都比较丰满丰腴,明显带着唐朝人物绘画审美观,有着明显唐朝人物绘画风格特点。可见,当时唐朝文化影响之广之深。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世界文化、经济中心的时代,海内外各个方面的交流非常广泛,更不用说唐朝周边邻邦小国了。唐代文化一直都深深地影响着渤海国的文化,绘画涉及种类也非常多,这是渤海国绘画特点,依据史料可查证,绘画除了纸本以外,在服装穿着、房屋建筑和墓穴建造都会有非常完善的设计绘画图形以及图案色彩搭配。当时的绘画艺术风格完全可以从贞孝公主的墓壁画看出来,通过贞孝公主的墓壁画可以反映出当时渤海国的绘画艺术水平之高,绘画技巧非常深厚,而且能反映出受到唐朝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技艺的影响颇重,渤海国绘画题材非常广泛,绘画作品除表现人物以外,高山流水、青松翠竹、花鸟鱼虫等方面内容都涵盖,渤海国文化在传承唐朝文化的同时,也始终保持其民族艺术独特性。

1 贞孝公主墓壁画

根据史料记载,渤海国第三代王的女儿就是贞孝公主,位于吉林省和龙县就是贞孝公主的墓葬地,距今有792年了。始建于698年的渤海国,在建国百年左右始终和唐朝建立非常广泛的交往和贸易文化往来,唐朝儒家文化的精髓自然也深深地影响到渤海国文化艺术各个方面。在艺术绘画交往中,唐朝的王维、韩干等当时著名的画家的画作风格和绘画技巧对渤海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那个时期的唐章怀太子墓以及懿德太子墓都已全部竣工,墓室的壁画风格、绘画技巧等都对渤海国墓室的壁画带来深远的影响。

1982年贞孝公主墓被考古学家们发现,墓室里两旁墙壁内,绘画着12个各具形态的人物肖像,12个人物均是采用铁线描法进行填染颜色来绘画完成的。12个人物面庞饱满、穿着长袍、腰间束有革带,穿着服装的颜色以红、青、白、紫等颜色为主。人物神态端庄、优雅,在绘制人物面庞、五官等形态上,明显刻画了女扮男装的仪态。一些史料学者专家推测这和武则天时期的社会风情有着非常大的关联。贞孝公主墓壁画和唐朝永泰公主墓的壁画具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贞孝公主墓的壁画上的人物呈礼仪状,而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上的人物呈簇拥状,和真实的生活有很多相似性。

2 三灵坟墓壁画

到目前为止,渤海国的王室墓葬并未完全找到。渤海国的建立超过160年左右,但是考古学家们只找出三灵坟以及其他一些并不重要的墓穴。三灵坟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属于唐代渤海国时代最有名的墓葬。渤海国王陵区域正是三灵坟所在区域,也是这个区域唯一一个墓葬。墓地四面环水,相隔江南岸就是渤海国的故城址。墓葬用玄武岩的条石来砌筑建造,由墓室、甬道、墓道所组成,墓道朝南,墓室四周围和甬道两旁都涂有非常厚的白灰,墙壁都有彩色壁画作品,壁画基本已经损坏了,有些残存的壁画也急需修补和保护。

残存的壁画上清晰可见一团团花卉的图像,绘画技巧和用色水平非常之高,这个时期唐代的服饰图有很大改变,大部分使用花、草、及虫来写生,绘画人员所设计出的服饰图案很多都表现出一种自由、随性的绘画艺术风格。在《渤海国志长编》这本史书上记录了与绘画艺术有关联的信息,为我们后人了解渤海国绘画艺术贡献了相应的依据。从以上可看出,渤海国绘画艺术的水平非常高,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较广,山水画、书法、人物画及雕刻品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发展。

四 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分析

1 生产生活题材

生产生活题材的绘画主要是涉及人们平常的生产与生活方面的绘画作品。唐代渤海国的生产生活题材绘画作品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三灵坟壁画与贞孝公主墓壁画,涉及到人物与花卉方面的内容。从人物角度来看,唐代渤海国的生产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一直都刻画出人物生活的面貌,绘画过程中出现的人物造型与服饰来源于实际生活。人物的形象圆脸朱唇,面庞丰腴,不管在人物的服饰、形体、及神态方面,还是人们的生活场景,都和当时的唐朝宫廷生活有很多的相似性,进而使刻画出人物的神态十分端庄。而当时的人们生活十分富裕,精神状态很好,这些人物绘画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经济繁荣和发达。所刻画的手法较为细腻,而且可以从画面中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花卉方面来看,团花的图案偏多,图案比较美观,色泽非常艳丽。

我们从三灵坟墓室的壁画作品来看,壁画以花卉和人物两种类型为主。花卉的艺术表现都是绘画成连续的团花图案,所绘画出的图案较为精美;而且墓室壁画人物基本都是分成女性和武士,女性丰腴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渤海国墓室壁画上的花卉图案和唐代人物画中的服饰图案非常类似,这表明,渤海国墓室壁画艺术风格和唐朝墓室的壁画艺术风格基本是相同的。在贞孝公主墓中,甬道、墓室四面都画有相应的壁画,基本都是繪画有武士、乐伎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态、服饰颜色刻画与实际生活基本一致,圆脸是壁画人物常见的绘画手法,丰腴的面庞,腰间束有革带。所绘画出的人物,形体较为硕胖,充分体现出初唐时期的人物绘画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

2 宗教题材

唐代渤海国的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定的宗教特色。唐代渤海国的民族较多,很多人的宗教信仰都不相同,尽管各个民族间呈现渐渐融合发展的趋势,但大部分人在生活中一直都保留本民族的宗教信仰,这种形式的宗教色彩在少数民族所应用的器物及服饰中有一定的体现。但从整个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作品上看,渤海国以宗教信仰对题材的绘画作品被保存下来的非常少。

3 渤海国的绘画功能

在中国古代,民族绘画功能和教育功能对整个国家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南齐的谢赫在《画品》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在贞孝公主墓中,壁画四周奴仆们手拿乐器,说明音乐在当时宫廷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使用刻画这些生活场景来反映出唐朝统治者的心胸开阔和博爱精神,墓室壁画上人物都非常淳朴,而且对人物线条的绘画技巧非常简练,明显有许多方面继承了汉魏的艺术绘画的风格。并且除勾线之外,绘画人员所创作出的人物面部的两鬓、脸颊以及衣褶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立体感十分强。根据相关的史料证明,渤海国绘画艺术、音乐文化以及完善的社会功能都与唐朝极为相似,在对渤海国墓室壁画的赏析中可以充分证明渤海国绘画艺术和唐代的绘画具有师承的关系,渤海国绘画的发展受唐代绘画艺术的影响较深,而且在礼仪表达方面也效仿了唐代的绘画。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渤海国在进行民族文化融合时,充分吸收了唐朝的绘画风格,进而促进自身绘画艺术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并呈现出非常高的文化艺术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充分明确了渤海国的绘画特点受唐代绘画风格的影响较深,并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与渤海国的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有关的历史学专家应该增强对唐代渤海国的绘画艺术的研究力度,进而提升整个研究的质量,以便加深人们对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的了解。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B064。

参考文献:

[1] 王禹浪、于彭:《2012-2013年渤海史研究评述》,《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 马千里:《浅谈绘画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参花》,2013年第8期。

[3] 段伟:《绘画古籍文献概说》,《兰台世界》,2012年第15期。

[4] 王若鸿:《唐代绘画艺术之历史探源》,《兰台世界》,2012年第12期。

[5] 张中华:《唐代绘画艺术与唐代家具艺术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9期。

[6] 冯美玲:《试析唐代绘画艺术教育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启示》,《魅力中国》,2012年第35期。

(谭红毅,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绘画解说词范文第6篇

[摘要] 现代西藏美术的开端始于20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画坛上出现了可称为现代西藏美术先驱的绘画大师安多强巴。他的艺术道路经历了早期探索、成熟和传承发扬三个阶段。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他创作了不少前无古人的传世之作。作品题材包括历史名人、宗教内容、自然景物和风俗风物等。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理性实证和藏西合璧的特征。本文对安多强巴的艺术历程、重要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 安多强巴;传统藏画;写实主义;藏西合璧

[文献标识码] A

安多强巴作为现代西藏美术的先驱,在现代西藏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生活在世界发生巨变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文化的交流、社会的重大转型都体现在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艺术成就上。可以说,他是早期现代西藏美术发展的一个缩影。笔者有幸在他有生之年拜见他,并陆续对他的艺术成就、人生经历以及艺术思想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对他本人和相关人员也进行了详实的采访,还查阅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他的所有文献资料,同时,调查了散落在民间的他的艺术真迹。本文就安多强巴先生的生平、艺术历程、艺术思想及成就作一概述和分析。

一、安多强巴生平及艺术历程

1915年,安多强巴出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一个叫枚日村的一户农民家里。他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安多强巴是长子。他7岁出家,拜叔叔松绕为师,在扎西群培岭寺受戒。因他聪慧过人,很快精通了经文颂咏和仪轨。他常常被寺庙周围的山川树木、飞禽走兽和自然景物所吸引,并把它们一一画在石头上、木板上,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兴趣和天赋。1928年,他到底察寺进一步学习经书和文化一年左右。1932年,他17岁,入拉卜楞寺为僧,因他出众的辩才,很快被任命为复诵师,为此在寺院里小有名气。由于他更多地关注于绘画,未能继续坚持担任复诵师一职。一天,一件偶然的事件向他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启发了他的艺术灵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造奠定了基础。那是他到拉卜楞寺不久,有一次在一个僧友的屋子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九世班禅土登曲吉尼玛的黑白照片,他立刻被照片的神奇效果所吸引,他说照片上所看到的五官、头发、胡须如此真实生动,甚至黑白相间的毛发都细致入微地看得出来。他照着照片画了几次,刚开始画得不理想,但是,经过五官等比例度量以后,画得越来越好。后来他领悟到,这一切都是因为有黑白变化关系和一定的比例所产生的效果。由于他能照着照片画惟妙惟肖的肖像,他在拉卜楞寺周围变得小有名气。他说“由于我掌握传统唐卡画法的同时,能绘制写实人物画像而非常自慰。当时不仅在西藏没有能绘制写实人物像的画家,而且在安多地区的汉族画家也只画传统国画以外,没有能画写实画的画家。所以人们看到我的人物画像画得非常相像而惊奇”。虽然,藏族美术史上曾有过关于个别写实绘画的传说,但是安多强巴先生是直接受照相表现技术影响的最早的藏族画家之一。由于这个偶然的机遇,加上他本人的悟性与大胆探索的精神,成就了他后来独树一帜的传统藏画与写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个人艺术风格。

1940年,25岁的安多强巴经过9个月的漫长行程,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圣城拉萨,成为哲蚌寺的一名僧人。他归属在哲蚌寺下属的果芒扎仓鲁布康村,果芒扎仓(僧院)僧人大都为青海人和蒙古人。这个扎仓人才辈出,闻名遐迩,其中出现过著名学者格西西绕加措,以及近代藏族大学者根敦群培等。到哲蚌寺不久,通过别人的介绍,安多强巴为拉萨的达官贵人和活佛画了不少肖像画和生活场景的作品。在哲蚌寺入住一年后,他受邀到拉萨北郊的扎西曲岭寺,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画了历代帕帮喀活佛的肖像等作品。由于当时向他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在得到鲁布康村的许可下,安多强巴离开哲蚌寺而搬到拉萨八廓街附近租来的一间房子里居住。搬到拉萨后不久,他遇见了他的第一任妻子格桑卓玛。他通过绘画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收入,一家人能够靠卖画为生。

安多强巴一生中另一件重要的事是遇见根敦群培。根敦群培(1903—1951)是西藏20世纪承上启下的一位著名学者和现代藏学的一代宗师。他涉猎的研究范围和成就几乎包括人文学科的所有领域,还有地理、考古、性学、医药学、植物学等方面,并且成就卓著。由于他学识渊博,眼界开阔,加上思想激进和愤世嫉俗的人格,引起各方势力对他的猜忌和不满,从印度回国9个月后,于1946年在拉萨被捕入狱。1949年获释后相识安多强巴,成了安多强巴的良师益友,对安多强巴的创作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4年,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筹备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时拉萨的筹备组提议请安多强巴画一幅毛主席像,作为达赖喇嘛送给中央政府的献礼。安多强巴立即接受了绘制这件作品的任务,西藏地方政府拨了80两黄金为这副毛泽东主席像打造了精美的画框。由于安多强巴未能按时完成这副画像,他随同达赖喇嘛一行去了北京,继续完成这件未完成的作品。在去北京的沿途上,代表团一行在林芝一带遇到连日的阴雨天气,道路遇阻,耽误了许多天。安多强巴用画笔一一记录了当时代表团去北京的过程,后来经过帕拉·卓尼其莫(大总管)将所有这些作品上交给了噶厦政府。是年8月,他随同代表团一行到达北京。他说从此他与西藏地方政府建立了工作关系,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师。这也是西藏过去的一个传统,据丹巴饶旦先生说,十三世达赖喇嘛1904年去蒙古和北京时,与他的随从一起也带了一名勉唐派画师乌钦·次仁加吴(1872—1935),沿途他用白描加注色彩符号的方式对当时发生的重要事件、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后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以后,在布达拉宫修建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时,来参·次仁顿珠(1902—1947)参考了乌钦·次仁加吴当时沿途所画的白描资料,绘制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生平壁画。

安多强巴到京后,没有与代表团一起去全国其他地方参观,而要求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当时的老师是李宗津,同班同学有李化及、任之愈等人。他在美术学院进修大约有2个月的时间,但实际上他上了20来天的课。据说他在美术学院根据老师要求用油彩画了一副自画像,得到大家的赞赏。1955年5月,他与代表团回到拉萨。当年,为布达拉宫措钦大殿画了两幅第十三、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肖像画。

1956年,噶厦政府委托安多强巴在拉萨成立了一所藏族美术学校,任命安多强巴为美术教师。当时招收了仁增班觉、多杰、贡桑朗杰、强巴格桑、赤来群培等10名年少聪慧、身体条件合格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安多强巴的指导下参与了绘制罗布林卡新宫壁画的工作。

1956年春季,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新宫——达丹明久颇章基本完工,安多强巴正在开始进行外部的彩绘装饰和内部壁画的绘制工程时,噶厦政府要求他绘制新宫经堂里的“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注:此幅壁画在不少书籍上称为“六胜二庄严”,其实此幅壁画中央描绘的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在鹿野苑第一次对贤者五人初转四谛法轮的情景。所以,称此壁画为“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更为贴切。)和会见大殿的“权衡三界”等宫内壁画。安多强巴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两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传世佳作,也奠定了他在现代西藏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初,安多强巴参与了制作《藏汉大辞典》插图的工作,绘制了宗教器皿、服装饰物、生产用具、生活用品等插图120多幅。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西藏虽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同样也遭受了严重的灾难和创伤,在“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下,文物古迹被砸烂破坏,一切与传统沾边的文化活动当做“四旧”被禁止,画家改称叫“美术工作者”或者叫“美术兵”,不能以艺术家自居。安多强巴与其他画家一样卷入了政治运动中,他也无法再公开用以前的题材继续他的美术创作。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还被短暂隔离审查。由于他掌握一手写实功夫,在文革期间让他绘制了许多巨幅领袖像和宣传画。文革后期,他一直佯装生病,躲避运动。但是,在文革期间也有人冒险,悄悄请他为自己已故的亲人绘制了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至今还收藏在私人家里。这是藏传佛教的一种思想,人死了以后,后人要根据已故亲友的生辰八卦请唐卡画家或雕塑师绘制唐卡或制作宗教主题的雕塑,认为这样会对已故亲友的投胎来世有极大的益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邓小平的复出,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纠正了“左”的路线,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寺庙重新向群众开放,许多失散的民族文学、宗教典籍再版发行,传统文化艺术活动重新恢复,出现了和平解放西藏以来第二次西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1981年,召开了第一次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安多强巴当选为第一届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在新的大好形势下,安多强巴的艺术生涯重获新生,开始了他后半生的新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历程。他陆续创作了《伟大的爱国者——十世班禅大师》《源远流长的藏汉医学交流》《三代法王像》《度母》,以及表现西藏名胜的风景画等。

1999年9月,年过八旬的安多强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布达拉宫下的雪将军府创办了“安多强巴美术学校”,招收了30多名当地学生。课程设置以传统唐卡技法训练和安多强巴风格的写实技法教授结合为主。老人终于了却了他一生的心愿,他用自己一生的探索经验和艺术创作思想,培养了下一代艺术接班人。2002年3月28日,这位20世纪西藏现代美术史上的大师在拉萨与世长辞,享年87岁。

二、安多强巴的作品

安多强巴的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20世纪。他创作的作品题材范围广泛,主要有佛本生等佛教故事在内的宗教内容的作品,如《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白度母》《绿度母》《瑜祇母》等;历史人物题材作品,如《松赞干布》《三代法王像》《权衡三界》《达赖喇嘛像》《毛主席像》《源远流长的藏汉医学交流》《伟大的爱国者——十世班禅大师》等作品;风景题材的作品,如《奇丽显境》《藏南盛景》《后藏风景》《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布达拉宫》等;风俗题材作品,如为一些拉萨达官贵人的居所门厅、梁柱上所绘的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和飞禽走兽的作品。

他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是绘制在罗布林卡达丹明久颇章经堂内的壁画——《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此图为长方形,画面中央描绘了释迦牟尼成道后于六月四日在鹿野苑第一次对贤者五人初转四谛法轮的情景。画面中心是菩提树下说法的释迦牟尼,周围是贤者五人,释迦牟尼和贤者五人左侧依次是龙树、正在辩论的圣天与马鸣论师,马鸣论师眼睛斜视、表情愤怒;再下方是二圣——公德光和释迦光;释迦牟尼和贤者五人右侧依次描绘的是五著、世亲、法称和陈纳;中间最下面画的是印度人模样、手拿鲜花、双手合十的虔诚善男信女。在画面人物比例的处理上,没有采用传统的夸张手法和装饰性的平整排列法,而是把主尊释迦牟尼的比例大小按现实尺寸处理,与众弟子及信徒皆自然地融入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之中;圣天与马鸣论师比例大小画的相同,没有按传统画法把外道模样的马鸣论师画得很小;画面显得自然、朴素、大方,在透视上,采用了西方写实主义的透视方法,强调了景物和人物的远近虚实和大小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效果和真实感。在人物造型上,安多强巴下了很大的功夫,具体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色。安多强巴说到他在绘制这幅壁画时,曾得到允许亲自到大昭寺取下释迦牟尼的佛冠,仔细研究了佛的造像,他发现佛的宝顶和顶髻相对较小而自然,并不像传统藏画家所绘的那样大。后来安多强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把释迦牟尼的头顶画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造型。同时,把佛的脸部比例进行了调整,缩小了脸部宽度,佛的头部造型接近于真人比例,显得更加清秀。释迦牟尼的脸部表情也一改传统唐卡一贯所表现的沉思、禅定之状,而描绘成了面带微笑和更加人性化的一位智者。画家考虑到当时释迦牟尼初次传法时的现实条件,把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台座上的传统画法,改画成了释迦牟尼坐在普通草甸上的情景。这幅壁画完全打破了西藏传统壁画的程式化的表现风格,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人物刻画生动自然、周围的山水花鸟描绘得细致而不繁琐、画面色彩和谐温暖,在静谧安详的自然风光之中很好地烘托了画面的主要人物,画面气势恢宏,使人联想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壁画作品。虽然这幅作品的人物造型局部刻画上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释迦牟尼、供奉人的手的造型和比例略有缺陷。但是,不影响此幅壁画的整体效果和在西藏现代美术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这是画家结合实际的观察研究,对历史的辩证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相结合,而绘制出的前无古人的杰作。这幅画集中体现了安多强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特色,这是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安多强巴画得最多的是肖像画,这也是他最有成就和得心应手的题材。他最早领悟绘画真谛的作品是从临摹九世班禅喇嘛的肖像照片开始的。后来他到拉萨以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对安多强巴绘画风格形成最大影响的一件事是他早年接触到的照相术。照相术1839年诞生于法国,20世纪初,通过西方传教士、探险家和尼泊尔商人传到了藏区。照相技术有别于传统东方绘画的表现方法,它能够事无巨细地、真实客观地纪录事物的原貌。如果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方法是平面的二维空间,那么,照片具有立体的三维空间效果。传统绘画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方法,依画面和内容需要而随意安排人物和其他描绘对象的位置和比例大小,而照片跟人的肉眼所见的一样纪录眼前的景象,透视上具有近大远小的变化。传统绘画以线条、色彩的浓淡来表现内容,不强调光影的变化,而照相能够准确地抓住自然光的复杂变化,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照相术刚发明时,法国画家保罗德拉洛齐就宣称“从这天起,绘画死了”(注:Graham Clarke,The Photograp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p13.)。其实,照相术的发明并没有导致绘画的消亡,只是艺术家们对照相术的出现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些艺术家强调艺术个性的表现和对表现形式的探求,写实技巧不再成为衡量一件艺术作品水准高低的标准。而另一些艺术家积极迎接和吸纳了这一新的科技发明,如,印象派画家德加、毕加索,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嘎日德·里希特、大卫· 霍克尼以及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利用了大量的照片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和重要的组成元素。同样,照相技术也为安多强巴提供了选择另一种非传统艺术表现手段的途径,他在肖像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照相的纪实功能。就拿他的作品《伟大的爱国者——十世班禅大师》来讲,画面上班禅大师面部造型、衣纹的表现参考了十世班禅的肖像照片,表现手法近似于照相写实主义的风格,而法器、法座及法座上的装饰图案的处理手法以藏族传统装饰风格的精细、华丽的描绘手法与写实手法的光影变化进行了巧妙的糅合。通过写实手法,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画面主人公的神采风貌,同时,又用略带传统装饰风格的背景图案的描绘和法器的描绘,增添了一份宗教绘画的超凡脱俗和神圣感。用照相写实手法描绘画面人物与强烈装饰图案的精细刻画环境相结合的画风成为了安多强巴肖像绘画的一大特色。这一风格伴随了他一生的艺术生涯,同时在广大藏区得到了发扬光大。

安多强巴以女神为主题绘制了不少绘画作品,其中画得最多的是度母。安多强巴以他独有的绘画风格和审美趣味,塑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女神形象。就拿他20世纪50年代绘制的一幅度母画来讲,这幅画没有完全按常规的唐卡画法来绘制。根据传统画法,此类题材度母应画绿度母,而安多强巴以他自己大胆的想象和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写实主义手法重塑了一位他心目中的度母。画中的度母半侧身姿势站立,上身戴着缨络、花环,下身披着纱裙,左手拿清莲花、右手直指八怖畏,年轻优美的身姿几乎全部裸露,彩虹色飘带下面一群供奉人面朝度母顶礼膜拜,据说这些人画得是安多强巴一家。画面左侧描绘得是狮、象、蛇、链、水、火、非人形象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象征邪恶与怖畏;画面右侧,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鲜花盛开、光芒普照,象征决断尘缘、大彻大悟。画面构图处理大胆、时空交错,富有想象力,写实手法描绘的度母、供奉人与带有传统装饰风格的祥云、花朵和谐并置。度母脸部刻画极其细腻,表情恬静甜美、色彩微妙,显示了画家刻画人物的功力和艺术特色。

除以上题材作品之外,安多强巴也画过不少风景作品。这些作品散落在寺庙、私人、宾馆等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作品画家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发挥出了他的艺术才能,可谓上乘之作。但是,有些只是应景之作,需要认真辨别。安多强巴有一幅画在罗布林卡达丹明久颇章经堂内的风景壁画,是他风景画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画。这幅壁画画在经堂窗户西侧,紧挨着《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壁画。是《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完成后紧接着绘制的。画家说:“为了完成这幅画,我冥想苦思,在一时不知怎么构思之际,想到拉萨尼泊尔商铺里挂着一些不错的印度风景画,于是我收集了不少这类作品和西藏的风景图片资料,最终构思完成了这幅称为《奇丽显境》的风景作品”(注:唐本才多采访安多强巴口述记录,2001年4月9日。)。这幅画最远处描绘了具有西藏风景特色的连绵起伏的雪山,雪山下面是草场、牧民的帐篷和悠闲的牲畜;再下面是松林、山丘和湖泊;紧接着是农家村落、农田以及藏式房屋和寺院建筑群;最下面描绘了一座宫殿,其中有壮观优美的别墅和开满鲜花的花园、水池、城堡等。据画家讲,起初他还画了一位站立在草地上、头戴格桑司亚(遮阳帽)的僧人和在庄园大门口站立着的两个身着军服、头戴米黄色毡帽的岗哨。但是,后来上司让画家擦掉了僧人和岗哨,而要求画家代替僧人画上一个石狮子。因种种原因安多强巴最终未能画上这个石狮子。画家把西藏的景色和类似南亚的风光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很难指认某个具体的地点。画家用写实细腻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时,又以类似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融入了画家自己臆想的空间。画面布局奇特,富有想象力,如同他的其他一些风景作品,是集写实手法与浪漫想象力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三、安多强巴的艺术思想

笔者在研究和论述安多强巴的艺术历程时,不仅认识到他是一位前无古人的西藏20世纪独树一帜的绘画大师,而且通过他的言论、著述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他是一位具有独立艺术思想的艺术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文主义思想 安多强巴从第一次在拉卜楞寺看到九世班禅的照片起,发现了一个与传统的规范化表现模式完全不同的新的表现方法,也就是照相所具有的客观纪实的表现功能。他通过九世班禅的照片,看到了细致入微地记录着人生岁月沧桑的一位活生生的主人公。这不仅仅是一个表现技巧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对待客观事物的观察角度上的区别,如果传统艺术的表现把表现对象理想化,然后将对象融入到程式化的表现模式当中,往往是共性大于个性,那么照相表现出来的对象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完全客观的个体。照片中的主人公不仅仅是至高无上的活佛,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性化的表现大于宗教符号化的共性。安多强巴大胆吸收了照相纪实的风格,走上了一条前人未走过的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艺术道路。他无论画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度母,还是高僧大德都增强了人性化的客观表现,少了一份宗教艺术的超脱感和神秘。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多强巴的艺术思想和作品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艺术家有异曲同工之处。

2、理性思想及探索精神 安多强巴从他早期开始踏上艺术之路起,就以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和强烈探索精神的艺术家的姿态出现在西藏的画坛上。他对许多世纪以来,作为藏画艺术最重要的经典——造像度量经提出了质疑,他在肯定造像度量经在历史上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他说:“有些根据度量经所绘的佛像缺少美感,法体显得浑圆,脸部比例失调。”(注:安多强巴:《探究美术之新说·工巧明奥义疏》[J],《中国西藏》(藏文版)2001年第1期,第22页。)他经过对大昭寺主尊——释迦牟尼造像的研究,以及在印度实地考察,发现佛的造像比例与西藏盛行的造像度量经所规定的造像比例有许多出入。他认为免拉·顿珠加措所著的《造像度量如意宝》是作者为了传承和发扬光大藏画艺术所作的功德无量的创举,而不是完全遵从了古印度的造像度量标准。所以,他认为没有必要绝对的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法则去画画,他说:“为了发展西藏的绘画艺术,我们必须突破造像度量经的局限,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只能原地踏步,而没有任何发展可言。”(注:安多强巴:《探究美术之新说·工巧明奥义疏》,《中国西藏》(藏文版)2001年第1期,第26页。)他对自己笔下描绘的释迦牟尼、度母等的造像比例和表现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佛祖、度母的造像和神态更加自然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他描绘的《三代法王像》与传统描绘方式相比,更加接近历史原貌,他依据根敦群培所著的藏族历史著作《白史》,把法王头巾的颜色画成了红色。另外,法王的造型、背景景物的描绘与传统绘画相比都更加贴近西藏的真实风貌。安多强巴身体力行,他不管描绘什么,非常重视个人的感受和理性的思考,不盲从权威,反对教条主义,善于实证客观地研究和探索新的艺术道路。

3、藏西合璧思想 他在论述他个人的艺术风格时说道:“我的艺术风格是,既不属于西方艺术,又不属于东方艺术的自发的艺术风格。”(注:唐本才多采访安多强巴口述记录,2001年4月9日。)的确,他的艺术风格有许多他自己探索的因素,很难归类到某一个具体流派。但是,仔细研究他的作品、论述和艺术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元素和创作思想的脉络。也就是吸收传统藏画元素和西方写实主义表现方法相结合的藏西合璧的艺术创作手法和思想。

安多强巴的艺术思想的形成,与他人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出生的尖扎县地处黄河南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富饶美丽地方。赤达玛乌东赞(郎达玛)灭佛后,佛教后弘期的星星之火在这一带燃起。这里建有十几座宁玛派和格鲁派寺庙,与艺术之乡闻名的热贡(同仁县)仅有60多公里之遥。他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佛教文化传统和浓厚传统艺术的氛围里,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所以,不管他在艺术道路上走多远,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审美趣味上、表现内容上并没有完全脱离藏族传统艺术的轨迹,如《瑜祇母像》画像既以非常生动的写实手法描绘了瑜祇母的面部表情和造型,同时,又洗练精到地用传统藏画手法描绘了法器、配饰、冠冕及背景的火焰图案等。还有,不少肖像作品中环境图案的处理,都带有明显的藏族传统绘画的装饰化的特征,表现主题上与传统题材几乎一致,宗教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

除了传统艺术的影响,对照相技术的接触,与藏学大师根敦群培的交往,后来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短暂进修,以及在拉萨看到的外来美术作品都对安多强巴的艺术风格及艺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说道:“如果我们沿着当今世界美术发展的大趋势,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吸收优秀美术的长处来进行改革的话,我们西藏的绘画艺术会找到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并赶上先进美术的发展。”(注:安多强巴:《探究美术之新说·工巧明奥义疏》,《中国西藏》(藏文版)2001年第1期,第26页。)他的这一思想,具体付诸在他的艺术创作实践当中。他把藏族传统绘画的富丽堂皇的装饰性的表现风格与西方写实主义的真实、精微的刻画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藏西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另外,他晚年所办的安多强巴艺术学校既开设了安多强巴风格的写实造型能力的训练课程,同时又开设了传统藏画的学习内容。在艺术教育方面也体现了他的藏西合璧的艺术思想。

四、结束语

安多强巴的人生几乎走过了整个20世纪。他作为20世纪西藏最具代表性的第一代新派藏族艺术家,亲身经历了西藏的新旧两个社会。他的艺术历程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西藏新旧文化的交替和社会的重大转型。他承前启后,在现代西藏美术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画派——安多强巴画派。虽然,他经历了风云变幻的人生历程,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真诚和对民族艺术事业发展的奉献精神,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前无古人的传世之作。他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风格影响遍及广大藏区。可以说,安多强巴的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大胆创新的艺术思想、真诚执著的探索精神、正直豁达的做人品格,为有志于探索和发展民族艺术事业的后来者留下了无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1、Graham Clarke,The Photograp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2、唐本才多:采访安多强巴口述记录,2001年4月9日。3、安多强巴:《探究美术之新说·工巧明奥义疏》,《中国西藏》(藏文版)2001年第1期。4、布琼太:《安多强巴》[J],《中国西藏》(藏文版)2001年第1期。5、温普林:《西藏画卷》[J],《华夏人文地理》中国台湾2001年12月。6、Clare Harris,IN THE IMAGE OF TIBET,Tibetan painting after 1959 (ENVISIONIN ASIA,London,1999). [本文责任编辑 央 珍]

--------------------------------------------

[作者简介] 次旺扎西,藏族,视觉艺术硕士,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拉萨 850000)

上一篇:话剧邀请稿范文下一篇:鸿门宴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