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论文范文

2023-09-16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对旅游公司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重要性以及构建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旨在为相应的工作人员提供些许思路,并为旅游公司的持续平稳发展运行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公司;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引言:

旅游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无法脱离自然环境资源的支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旅游产业也随之进步,旅游行业与社会之中的其他行业相比较来说,对于生态环境资源更加依赖。但是,现阶段我国旅游公司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中,因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开发,忽略了对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创设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将环境资源计算在旅游公司的经营成本之中,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与意义。
一、绿色核算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正确计算公司经营成本

在过去的旅游公司经营成本计算工作进程中,只能经由旅游公司的经济活动方面来反映出旅游公司资本流动,忽略了对环境资源成本的计算,促使旅游公司的信息不完善,无法完整有效地计算得出旅游公司经营成本。创设绿色会计核查计算体系,可以有效反映出旅游公司在环境之中获取的相应经济收益,在环境破坏之下公司经济的损失,真实完善地显现出旅游公司的财产资金状况。正确有效计算核查旅游公司的经营运行成本,不单单是我国税收部门在进行纳税工作进程中的可靠依据,也是旅游公司经营人员对于公司经营状况的真实反映,可以公平分配旅游公司经营人员的经济收益,确保旅游公司的稳定顺利发展进步。真实性这一准则是会计从业工作人员的基本准则之一,旅游公司将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加入到公司的经营进程中,不单单是真实性这一准则的有效显现,同时也是正确计算核查旅游公司经营成本的需要,分析旅游公司经营运行状况的依据。

(二)自身发展需要

旅游公司的发展十分依靠环境资源,过去的旅游公司发展形式对于旅游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资源的实际应用效率低下,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为旅游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但是以长期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经营运行方式无法切实满足旅游公司的长期发展标准。长时间应用粗放型的旅游公司经营运行方式,会导致旅游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面对着旅游资源缺乏的状况,促使旅游公司无法持续发展运行。旅游公司创设起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可以使得旅游公司真实意识到环境资源成本,有意识地革新整改过去粗放型的公司经营方式,减少旅游资源的浪费,提升旅游资源的应用成效。在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背景之下,社会中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也越发进步提升,旅游人员在外出旅游的进程中,不单单会进行基本的参观浏览,也会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方面相应需要。为了提升消费人员对于旅游产品的满意与认同程度,旅游公司在实际经营运行进程中,也必须更加重视环境资源的污染预防与治理工作,在创设经济收益目标的同时,考量环境污染与治理的问题,管理控制环境成本,为旅游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旅游环境资源保护需要

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日渐严重。旅游公司创设绿色会计核算体系,通过计量核算环境资源投放成本,会促使旅游公司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有意识地进行环境资源成本的节约与管控,发展革新新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提升环境资源实际应用成效,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构建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一)确认旅游公司绿色会计条例

旅游公司应该依据绿色会计理论,并结合旅游公司自身的实际发展运行情况,设定规划旅游公司中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旅游公司应该明晰规章应遵守的相应原则、目标与标准,在绿色会计条例规章中,明确规定相应的旅游公司领导负责人、总会计师、会计部门与会计主观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与权力责任,确定旅游公司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旅游公司还应该设定规划绿色会计分析制度,通过设计规划旅游公司绿色会计条例,从而为旅游公司创设绿色合理会计制度提供有效的前提保障。

(二)完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应该明晰确定绿色会计的主体。旅游公司应该对绿色会计的内容进行确认与肯定,明确旅游公司之中属于绿色会计应该进行考核查看的相关业务与注意事项,并且应该将这些业务工作与各种事项加入到旅游公司绿色会计信息体系之中,同时将这些业务与工作事项会引发后果加入到绿色会计要素之中。其次应该确定明晰旅游公司绿色会计核算工作的对象。绿色会计将环境业务的种类作为核算对象,如环境的污染、水资源等等。将旅游公司在开展旅游资源的开展进程之中,因为环境因素问题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造成损害而投入的成本以及预防治理成本进行类别的分析,并加入到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之中,可以切实有效反应显现出旅游公司的真实经营运行状况。最后应该进行旅游公司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就是对旅游公司之中绿色会计计量内容的认同与确定,绿色会计的计量是将关系到环境状况的经济业务加入到会计报表之中,从而确定资金数额的进程,其中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也包含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

(三)进行绿色会计账户设置

首先是绿色资产类别。绿色资产就是指旅游公司有权利进行应用与开发,并可以获取相应的收益回报的环境资源。对绿色资产进行账目的设立,可以有效核查计算绿色资源的增减与减少变化。旅游公司可以通过绿色资产账目的相应信息资源,分析研究出旅游公司现阶段具有的绿色资产存量,显现出绿色资金财产的增加与减少变化,便捷旅游公司对绿色资产的变化进行明确详细的核查与计算。其次是绿色负债类。绿色负债就是指旅游公司在运行经营活动或者是在资源的开放应用进程中,对于环境所造成的相应的破坏与影响,从而产生的应该经由旅游公司通过资金财产或者劳务方式进行承担的环境支出费用。绿色债务的类别分为两种:一种类型是金额數量确定的绿色债务,第二种是金额数量不确定的绿色债务,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绿色债务而言,可以依照过去会计的方式进行计量同时入账,将其作为旅游公司的负资产;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绿色债务而言,可以在旅游公司确认绿色债务形成时,将其记录入到绿色债务账户贷方,在将资金偿还时再记录到借方。再次是绿色资产所有权类。绿色资产所有权是所有人对于环境资源享受具有的所有权利与应用权利,旅游公司可以创设起一个绿色资产所有权账户,在旅游公司得到投资人以环境资产所有权作为投资时,旅游公司应该办理相应的资产转移手续,在资产转移完毕以后,对环境资产进行借记,对环境资本进行贷记。最后是绿色费用类。所谓绿色费用包含着自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减少费用、环境资源的破坏损失费用以及环境资源保护所投入的费用。旅游公司应该将开发自然环境资源时所消耗投放的费用以及对环境破坏的补偿费用和环境保护所需要应用的费用,都加入到绿色费用类型的账户之中,加入到旅游公司的费用支出之中。

(四)设置绿色会计报表

因为现阶段国际中还缺少相应的绿色会计报表模式,旅游公司可以应用将绿色会计计算内容加入到过去会计报表之中,或者是增加创设辅助报表的方式,对绿色会计核算资料,便利于旅游公司分析研究绿色会计核算资料。与此同时,可以在会计报表之中备注环境政策对于旅游公司开发环境资源的相应影响,应用何种方式提升环境资源的应用效率,提高旅游公司的社会影响的相应提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公司创设构建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有效帮助旅游公司节约经营运行所需陈成本,提升旅游资源环境的实际应用效率,促使旅游公司在增进经济收益的同时,保障环境效益,促使经济收益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施学勤.旅游公司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研究[J].财经界,2020(24):127-128.

[2]?程雯,郑云.旅游类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效率观VS代理观[J].财会通讯,2019(20):33-35.

[3]?赵晔.制度环境下旅游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会计信息质量[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07):287-288.

[4]?屈萍.基于在线旅游公司结算、会计和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11):53-55.

[5]?王艳.中国上市旅游企业财务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159-161.

[6]?梁辰,郑新娜.浅探旅游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构建[J].度假旅游,2018(11):200.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ISO 14052的发布,扩展物质流成本会计应用范围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已成为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论文介绍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应用原则、信息共享与实施步骤,并以绿色供应链为视角,探讨物质流成本会计在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与绿色回收四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绿色供应链;ISO 14052

1 引言

物质流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简称MFCA)是极具潜力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可帮助企业更好了解资源流转情况,特别是因资源低效利用而造成的物质损失及其成本,进而促使企业寻求既能提高资源效率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改进机遇[1]。

201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 14051《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会计 一般框架》,为MFCA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提供参考指南,开启了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的新局面。近年来,MFCA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扩展,研究热点之一是将MFCA的应用范围延伸至供应链内多個企业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绿色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模式,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目标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不仅与MFCA在理念上相契合,而且在应用上都以资源流转过程为基础,以绿色供应链为视角,对MFCA在供应链内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促进MFCA方法论的扩张,也可为绿色供应链实践提供补充[2]。

2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扩展

MFCA将资源流转过程中除预期产品之外的一切输出视为物质损失。供应链内各企业累积造成的物质损失往往不容忽视,并且企业内部物质损失产生可能与外部因素相关,如供应商所提供原料的性质或质量、客户要求的产品规格等。因此,ISO 14051虽然将MFCA应用范围限定于企业内部,但建议未来可延伸至供应链内的上下游企业,鼓励企业相互协作以减少供应链内整体物质损失。

2017年,ISO 14052《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会计 供应链内应用指导》适时发布。该文件指出MFCA扩展至供应链需要一个率先发起应用MFCA并在供应链内向供应商和客户推广MFCA方法的企业,即发起企业。该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内MFCA应用原则、信息共享与实施步骤,以下将进行详细介绍[3]。

2.1 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应用原则

供应链内成功应用MFCA的原则包括承诺、信任、协作与利益共享。

承诺。为在供应链内应用MFCA,发起企业应与其他参与企业进行协调,参与企业须承诺致力于提高供应链内的资源效率。

信任。供应链内应用MFCA须基于所有参与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必要时,参与企业应保证相关信息的机密性。

协作。所有参与企业在实施MFCA的过程中通力协作,特别是共享MFCA信息并进行分析时,须紧密协作以达成惠及所有企业的解决方案。

利益共享。所有参与企业应充分理解在供应链内成功实施MFCA既须共同努力,也须共享利益。

2.2 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信息共享

供应链内,企业间共享的信息往往限于产品规格与价格,而MFCA基本实施步骤需要不同类型的定量信息,如物质损失的数量与成本等,应明确界定需要共享的信息类型。MFCA信息可分为物质流过程相关信息、物质流物理数据信息、环境影响定量信息以及货币信息。

物质流过程相关信息共享。量化物质流之前,应共享界定边界内的物质流模型以便企业间进行评价。物质流模型的建立阐明了物质在多个企业间的整体流动情况,可帮助企业大致了解整个过程并识别可能存在物质损失的地方[4]。

物质流物理数据信息共享。共享物质流与能源使用的物理量化基本信息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供应链内共享这类信息时,企业可以对成本信息保密。共享物理量化基本信息往往就能引发企业间对提高物质效率的讨论。然而,要提高资源效率,物理量化汇总数据并不足以让供应链内的企业充分了解操作系统,还需要物质损失的详细信息,如损失构成、损失类型等。企业可以就质量要求、产品规格等进行深入讨论。

环境影响定量信息共享。共享与物质损失相关的环境影响定量信息,如二氧化碳当量,可促使企业关注资源低效利用对环境的潜在负面影响。共享环境影响定量信息时,信息提供者应确保环境影响信息量化过程的透明[5]。

货币信息共享。共享货币信息可促使企业间积极交流并采取措施降低与物质损失相关的物质、能源与系统成本。货币信息共享有助于识别既能提高供应链内资源效率又能带来相关经济效益的机遇。

2.3 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实施步骤

在供应链内实施MFCA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图1提供了一个依据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持续改进循环

实施MFCA步骤的略图。进行PDCA之前,应先开展初始活动。

发起企业初步识别供应商和客户造成的物质损失。发起企业应以内部MFCA评价为起点,在评价过程中,对供应商和客户可能造成的物质损失进行识别。基于评价结果,发起企业可识别在供应链内应用MFCA的潜在机遇并接洽相关供应商和客户[6]。

对协作机遇的识别与协定。发起企业与供应链内相关供应商和客户应对协作实施MFCA的机遇进行识别与协定。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有助于确保参与企业恪守承诺并通力协作。此外,初始协定应涉及项目利益如何在企业间共享的问题。

实施MFCA的目标选择。为在供应链内实施MFCA,应设定可能存在改进机遇的目标。例如,发起企业在内部MFCA评价过程中发现某些关键性物质损失可能与供应商和客户有关,通过识别协作可能性并提出协作领域的优先顺序,最终与供应商和客户达成协议开展MFCA协作项目。发起企业应查明是否有供应商或客户计划对生产过程、产品开发或改进进行新投资,因为这可能成为供应链内协作实施MFCA的良好时机。

对MFCA分析范围的协定。参与企业应对协作项目涵盖的MFCA分析范围进行协定,确定MFCA边界[7]。

建立MFCA联合小组。供应链内跨企业MFCA小组应具备多种专业知識,包括运营管理、工程技术、质量控制、环境管理、成本会计等方面。此外,技术销售与采购职能等专业知识对MFCA在供应链范围的实施也有帮助。

对信息共享类型的协定。参与企业应确定协作项目信息共享程度,对需要共享的信息类型进行协定。

MFCA评价与信息共享。应基于ISO 14051对选定目标产品或过程进行MFCA评价,并按照协定在参与企业间实施信息共享。

以上七个步骤即为PDCA循环前的初始活动。

接下来,在策划阶段,首先应识别减少物质与能源使用的备选方案。根据MFCA分析结果共享相关物质损失信息之后,所有企业都应考虑并识别减少物质损失的可能办法。

然后是对行动计划的协定。基于上一步的结果,应协商选定改进方案,并对具体目标与实施行动计划的具体安排进行协定[8]。

在实施阶段,所有参与企业应按计划实施协定行动。如果减少物质与能源损失是公司目标的一部分,或者预期的改进是供应商与客户合同的一部分,可设定单项指标进行监测,如每年减少的废弃物、降低的返工比例等。应鼓励公司开发使用物质损失减少与供应链内经济效益共享的代表性指标。

在检查阶段,一旦计划行动在整条供应链内实施,应及时监测项目进展,包括定期举行会议对实施行动后供应链内所有企业物质损失减少情况进行评估。应对物质损失类型与来源进行分析,并就企业间进一步减少物质损失的相关对策提出建议。可基于设定指标进行监测以系统了解供应链内MFCA应用的进展情况。

在改进阶段,应评价结果并修订行动计划。基于对MFCA项目结果的评估,考虑修订行动计划以在下一管理循环实现进一步改进。

以上五个步骤即为供应链内MFCA实施的PDCA循环。

3 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应用

绿色供应链旨在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通过绿色设计、资源节约、减少使用有害物质与产品回收利用等手段提高供应链整体环境绩效。扩展MFCA至供应链可促进供应链网络协同优化,帮助开发提高供应链内资源效率的整合方案,减少总体物质损失以降低经济成本与环境负荷,从而有效服务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内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9]。

具体而言,MFCA将分析视野由生产环节扩展至供应链上下游,包含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可从根本上追踪资源在供应链内的转移与存储,以物理单位的形式予以量化并评估物质流与能源使用相关成本。其中,生产环节是MFCA的分析基础,通过对供应链生产过程进行MFCA分析,企业可在供应链层面了解各种资源低效利用问题的重要程度与因果关系,并据此对设计、采购、生产与回收等多个环节进行改进。以下将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与绿色回收四个方面对MFCA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3.1 在绿色设计方面的应用

设计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及其生命周期的绿色性,供应链内应用MFCA可帮助企业精确了解下游生产过程对物料或产品的需求,识别由设计不当、产品规格、质量标准等因素造成的资源低效利用问题,进而通过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设计等阶段,从根源减少物质损失的产生。此外,供应链内应用MFCA所产生的信息也可用于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绿色属性,制定优化目标与改进措施,如生产过程所用物料的环境影响信息可为企业考虑有害物质较少的替代物料提供依据[10]。

3.2 在绿色采购方面的应用

采购部门是连接供应商的关键所在,供应链内应用MFCA有助于改善供应商与企业采购部门之间现有供应链管理,包括信息共享、沟通机制与管理实践等方面,推动长期合同的签订。供应商与采购部门间的可靠关系以及对自身情况形成共识可以促进协作,制定供应链协同改进措施,建立绿色采购流程。例如,企业可与供应商共享相关MFCA数据,并协助供应商改进其提供的物料以使成本降低;反过来,供应商也可鼓励客户使用不同物料或不同规格的相同物料,并证明替代物料会降低成本;或者,供应商与客户可就潜在改进办法进行公开讨论以识别协同作用。

3.3 在绿色生产方面的应用

MFCA通过可视化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损失,促使企业采取对策改进生产过程以提高资源效率,降低负面环境影响,是实施绿色生产的理想工具。MFCA在供应链层面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参与企业承诺共享生产过程及相关物质流与能源使用信息以全面了解生产系统,这有利于供应链内各企业间增进信任、协作,建立良好业务关系。此外,MFCA信息可帮助监测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情况。供应链内MFCA信息可用作监测环境指标的依据,如碳足迹与水足迹等。可利用供应链各阶段的MFCA数据得出排放、水、废弃物以及资源效率的相关指标。对供应链所有阶段物质流与能源使用的全面评估也可为全面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帮助识别并降低供应链内的风险。

3.4 在绿色回收方面的应用

实施绿色回收,应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处理。废弃物的成本信息在传统成本会计中未能单独反映,因此废弃物回收往往只关注废弃物环境污染方面。供应链内应用MFCA,可帮助合理分配废弃物成本,为废弃物定价提供重要参考,也可根据成本确定废弃物回收优先次序,优化决策,有利于同时实现废弃物减排、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4 结语

MFCA应用于绿色供应链尽管潜力巨大,但也存在挑战。一是企业难以识别与维持真正可靠的协作关系,二是企业对生产信息的保密需求会影响MFCA的实施效果,此外,企业间在协作过程中须注意权力的制衡,以防MFCA项目利益分配不公阻碍协作继续开展。总之,供应链内各企业必须达成共识,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重提高为驱动力,确保所有参与方互惠互利,方能使MFCA在绿色供应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ISO. ISO 1405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 General framework[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Geneva, 2011.

【2】Jiang Ying, Zhou Li-jun. Study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J]. Physics Procedia, 2012, 25:1682-1688.

【3】Martina Prox.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extended to the supply chain – Challenges, benefits and links to life cycle engineering[J]. Procedia CIRP, 2015, 29:486-491.

【4】Michiyasu Nakajima, Asako Kimura, Bernd Wagner. Introduction of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 to the supply chain: A questionnaire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of constructing a low-carbon supply chain to promote resource efficienc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 108:1302-1309.

【5】Victor Guang Shi, S.C. Lenny Koh, James Baldwin, Federica Cucchiella. Natural resource base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2, 17(1):54-67.

【6】鄭玲.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7】刘三红,肖序.循环经济背景下废弃物定价策略探析[J].财会月刊,2015(20):15-19.

【8】罗喜英,高瑜琴.资源价值流分析在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运用[J].生态经济,2015,31(09):43-47.

【9】肖序,李成,曾辉祥.MFCA的生命周期视角扩展:机理、方法与案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12):3164-3174.

【10】郑玲,王培培.在战略层面将资源效率引入物质流成本会计—一个概念框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06):89-97.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统计分析

毕业论文是本科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本科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随着大学本科生的扩招,本科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他们忙于寻找工作,其毕业论文质量近年来逐渐下降,社会上出现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声音,但是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逐年下降,确实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下就本校(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问题进行分析。

一、本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的方向不均衡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4-2016届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分类如表1。

通过对上表数据统计发现,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财务管理方面的选题比较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融资和财务分析方面。其中2014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中,写财务风险方面的9篇,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6篇,财务分析方面的9篇,其他方面如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企业集团财务方面的选题比较多;2015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中,写财务风险方面的11篇,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7篇,财务分析方面的8篇,其他方面如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比较多;2016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中,写财务风险方面的8篇,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7篇,财务分析方面的12篇,其他方面比较分散。

2.财务会计方面选题,2014届的137篇毕业论文中就有36篇与财务会计有关,但到2015届降到31篇,2016届降到26篇,从百分比上看也在下降。其中,会计诚信和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内容这3届均有,然后就是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其中,2014届,会计信息披露5篇,会计诚信问题7篇;2015届,会计信息披露4篇,会计诚信问题10篇;2016届,会计信息披露9篇,会计诚信问题7篇,其中会计信息披露中有3篇是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

3.其他方面的选题相对较少。其中,管理会计主要是与绩效考核相关的题目;公司治理主要是内部控制和股权结构、股票期权方面的;税法方面,因为2015年国家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因此这方面的选题有所增加;成本会计一直很少有人研究,其他方面主要是人力资源会计和环境会计方面。

(二)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的论文选题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很少。2014届的137篇毕业论文中,只有《资源消耗会计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和《 ××公司内部控制研究》这两篇非理论性论文,一篇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论文都没有;2015届的154篇论文中没有实证性论文,只有几篇上市公司报表分析方面的论文;2016届的142篇论文中,只有《浅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以大唐集团公司为例》这篇实证性论文。学生愿意选择理论性强的论文题目,主要是由于论文写作资料容易找,特别是财務管理和财务会计方面的论文资料多而全面,而实证方面和案例方面的数据不好找,开展实地调查也没有经费。

(三)论文题目偏大

本校2014-2016届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除了几个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上市公司报表分析外,没有讨论某一公司或某一具体行业问题的。学生所选的论文题目偏大,例如人力资源会计、财务风险分析等,论文一般也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这可能也是由于资料好找、字数容易凑,而且论文题目偏大对专业知识深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不必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四)论文选题重复率高

财务风险方面、内部控制方面、绩效评价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和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这3届中每届都不只一次出现,虽然具体标题文字表达不完全一样,但都属于理论研究,内容相差不大,论文题目重复率自然就高。高校扩招后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高校的教育资源没能及时跟上,特别是具有专业特色的软资源,例如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研究进展等。一方面,学生数量太多,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有限,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本身日渐成熟,新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少,因此论文题目的重复问题可能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改变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思想,即放弃模仿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强调学术价值的观念,以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调查报告等进行替代,可能更适合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要求[2] [3] 。

二、本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认为自己未来不打算从事研究工作,毕业论文不算学分,好坏也不影响毕业,及格就行,反正历年也没有因为毕业论文不得毕业的。这样的思想在各届学生之间不断流传,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同时由于学校面临就业指标的压力就对大四学生求职找工作开绿灯,这更增强了学生对毕业论文轻视的思想[4]。

2.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写作是在大四下学期,这段时间正是毕业生找工作和考研的时间。随着本科生的持续扩招,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不得不在毕业前频繁地参加各种招聘会,没有多少心思考虑毕业论文的事,而且现在就业率不达标的专业就有可能被停招,因此指导老师也不敢过于严格。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毕业生不可能从头开始对四年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因而不可能写出好的毕业论文[5]。

3.本科生参与专业学术报告和讨论会的机会少,因此他们对专业前沿了解过少。即便有学术报告和讨论会,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兴趣也决定了其并不愿意参加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会议。会计工作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学生即便参加了实习也难了解到企业真正的财务数据,因此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实用价值缺乏。近几年手机能够上网以后,网络娱乐信息的无处不在导致学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这些信息的消费上,对于严肃枯燥的专业知识日渐不感兴趣。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的问题,属于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近年来高校扩招的速度远快于专业教师的增加速度,无形中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量 ,通常平均每个指导教师大概需要带10名毕业生, 而且指导教师还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因此指导教师很难准确掌握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同时由于学生要实习、要考研面试等原因,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机会太少 ,有问题不能及时和老师沟通讨论,而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论文写作中的讨论很重要,本科生第一次写论文,没经验、基础差,讨论就更加重要。

2.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相对比较单一,一般应该与自己所教课程相关,而现在要想发论文多少都得有些统计数据,但是有些方向很难找到数据,所以大多数教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或公司治理方面。财务会计方面主要和准则修订有关,会计准则刚刚修订之后,财务会计方面的选题就多。多数指导教师会建议学生选择和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基本一致的题目。比如有的教师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他的学生就会有选这方面题目的,但是如果这位教师连续若干年每年都需要带10多名学生,就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选择比较新的题目,毕竟每位教师的研究方向很有限,于是论文题目重复现象也就不可避免[6]。

(三)学生培养计划的缺陷

1.专业课课时的过度压缩。国家已经对本科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 在专业上注重基础、 淡化专业和拓宽口径,并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作为本科培养的目标。而教育部又对一些公共基础课学时有明确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想通过压缩学时的办法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压缩专业课的总学时。这样,一些工具型的统计软件和数据收集方法等课程就无法进入课堂,而学生又不能自觉学习,这就使实证型和案例型的论文题目很少有人选。

2.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过度集中。按照培养计划的安排,本科毕业论文要在大四的下学期完成,而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很难把太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论文写作上,同时所有学生都集中在这一学期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压力过大,这种要求短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安排不利于写出有特色的好文章。

三、改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措施

(一)鼓励论文选题的多元化

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于教师提供的题目或参考往届的题目,这是导致选题重复的根源。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在专业课程学习,实习、社会调查、科研项目开展、实验,挑战杯、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活动等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将其作为自己毕业论文题目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毕业论文的多元化,避免出现论文题目的重复现象,而且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论文题目,会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很可能会有一定的创新性。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对学生自己选择的论文题目给予一定建议,同时对完成这一毕业论文题目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7]。

(二)适当前移毕业论文写作时间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可以提前到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找老师指导,自己进行深入学习研究,这样既可以避免论文写作时间过于集中,教师工作量大,学生因面临找工作而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过少等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指导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指导,给学生列出需要他们自学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书目,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积极性学习专业知识。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也改为每年定期进行,由學生自己申请,不必过于强调论文写作的程序与过程,只要学生论文达到学校统一标准就可以了[8]。

(三)增设统计软件和数据检索方面的讲座

在目前大学整体压缩课时的情况下,不可能在培养计划中增加统计软件和数据检索的课程,但是在数字化的时代,统计软件和数据检索的应用是一个高级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就像掌握一门外语和驾驶技术一样重要。因此可以在课余时间开设统计软件和数据检索的课程讲座,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使用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进行实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基本技能,也可以解决毕业论文写作中缺乏实证的问题。

(四)完善图书馆的数据资料库

学生很难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数据,而且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也不全,因此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引进更多的数据资料库,或者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料库,以便于高校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

(五)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

学生自主选题必然带来毕业论文题目的多元化,而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不见得所有教师都能指导。另外,每个人的性格各异,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沟通很重要,所以性格差异过大的师生沟通也是问题。综合上述两个原因,在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中,师生进行双向选择是一个较好的办法[9]。

[ 参 考 文 献 ]

[1] 蒋亚鹏,吴粒.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6(4上):67-68.

[2] 邓德军.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5-6.

[3] 俞军,李道芳,巫绪芬. 高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探讨[J]. 财会月刊(理论版),2010(6下):108-110.

[4] 段洪波,张双才,刘甜甜. 2001-2010年会计学硕士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分析[J]. 财会月刊,2012(3):67-70.

[5] 田利军,王景博.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 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6] 刘振滨,郭娜.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2014(2):124-126.

[7] 刘琳,杨亦民,李继志.对会计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21):5-7.

[8] 江燕红.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及分析[J]. 财会通讯,2013(19):41-43.

[9] 李达.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面临难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1(7):70-73.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从目前资源、能源的使用情况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建筑是消耗能源量较多的行业,也是造成各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因此解决和环境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更新教育的观念,从人才的教育入手,培养绿色建筑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满足建设生态文明的需求,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 机制;实践基地

一、培养建筑管理类人才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和城市的高速发展下,环境问题日渐严重,雾霾、废气排放、能源紧缺的当下,世界各国都推行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早在201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绿色建筑指标和任务,保证我国在2020年城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推广比例超过50%,增加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建筑行业的政策、标准相继出台。绿色生态之风广泛盛行,绿色建筑涉及的工作人员较多,涉及的领域也相较广泛,比如规划、施工、监理、材料选取等等多学科的知识,加上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根据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已经突破4000万,由于管理松散、意识浅薄导致安全事故也屡屡发生,对社会也造成负面影响,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建筑企业想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必须挖掘综合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知识与能力相并存的管理人才。

二、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意识浅薄、认知不到位

绿色建筑在国外的发展较早,理论、实践、人才培养方面都相对成熟,而国内距离国际绿色建筑标准来讲还是有一些差距。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意识浅薄,培养目标不准确,而管理类人才是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要有优秀品德素质的人才。由于对管理类人才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这不仅仅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也阻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尚未形成系统的机制,在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规划,并没有处理好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社会需求不相辅相成,较多的课程过于强调专业课而部分建筑企业对学员的培训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形式也较为传统,培训内容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学员就更容易走马光花,授课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少兴趣,达不到实际效果。没有专业性的培养机制导致建筑业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二、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缺乏

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管理人才,管理类人才大致分为理论性与专业性人才。这样传统模式下培养的管理类人才遇到实际问题缺少解决能力,很难走向社会去实践创新,能力的欠佳也会导致心理素质低下,压力感也会随之增大,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建筑类管理人才需求存在很大差别。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缺陷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方法仍然是十分普遍的,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脱节,始终停留纸上谈兵,忽视做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条件,长此已往,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丢失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力培养的不足以至于走到工作岗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实践,严重者甚至达到不能胜任工作,学无所用。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问题

实践基地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之一,高校都应具备模拟实验室,用来提供实践学习需要。但是校内实践课程浮于表面,其中也是受设备、环境、场地、实践课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实践训练只表现在简单的操作训练,例如模拟训练,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很难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经过有关调查发现,学生对校企的实践课程积极性不高,认识度欠缺。

三、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完善考察评定体系

完善考察评定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评定标准。把传统教学的评定标准转变为综合能力的测试与考核。例如从教学过程性考核(占比20%)、理论知识(占比35%)、社会实践(占比30%)、论文(占比5%)、答辩(10%)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各种评价标准也会随之有所改变。实现细节化、过程化。过程化的管理更能掌握学习的真实性,提高创新能力,在这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达到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目标

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具有复杂性,而高质量教育需要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教师队伍,坚持实践育人。高职教师应具备科学的思维、跨学科的学习体系、将情商、心理、挫折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加入到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任务中。教师定期进行深造、培训、转型,能言传身教感染学者的同时更多的给学生提供实践类的帮助,强化实践的作用。明确培养目标,深度挖掘视野开阔、能力全面的管理者人才的同时考虑为能力强的学生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与时俱进,真正做到让学生受益于课堂,收获于实践。满足社会与企业对管理者人才的需求。

(三)增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实践

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加大建筑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外部的实践培训,构建合理的培训模式。明确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好高校、企业、政府三方面的合作。为推动高校对建筑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必要的情况下可改变教学计划,将原本大学四年的课程转变2+2,即2年校内课程学习,1年實践学习,1年企业综合实训。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多接触社会,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实习与就业零距离。

结语

在新时代高速发展下,加强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注重管理类人才的后备力量,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好教学、科研、实践,从实际出发做出有效改变,依靠学校、社会、企业的帮助进行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从根本上给予强有力的人力支撑,打造符合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进而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檀秋.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张琰琰. 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关键措施[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8.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构想是: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 “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关键词: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政企合一;湖南岳阳

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湖南千亿园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湖南省岳阳市拟将本市相对集中的云溪精细化工园、长岭工业园、临港产业新区新材料园、临湘滨江产业园等四大地方化学工业园(简称四园)和与之毗邻的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巴陵分公司两大中央石油化工企业(简称两厂)联合,共同组建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下称园区)。由于园区跨行政区划(云溪区、临湘市)、且多种所有制并存,没有现成的领导和管理模式可直接效仿,只能依据领导和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国内工业园区管理的主要模式,结合“两厂四园”领导和管理体制现状以及园区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一种新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本文就此进行探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中国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及评价[1]

根据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工业园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企业主导型体制模式。也称行业管理型或民间管理体制模式,即完全用经济组织方式管理园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不设置园区管委会,开发主体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或政府派出机构,而是由成立的公司即开发商来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一个园区。开发公司不仅要开发工业用地,还要进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易于调动和发挥区内大企业进行开发的积极性,政府投入小,弱化政府对园区的控制等优点。但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因为开发公司要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能像行政管理机构那样直接从税收收入中获得必要的补偿,只能或者转嫁到地价上,造成地价过高;或者因不能及时回收资金,债务过重,陷入困境。同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服务的到位,否则难以运行。

2、政府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行政区划型体制模式,就是将园区完全作为一个行政区,园区管理委员会既是园区的行政管理机构,又是这个行政区的区政府,行使完全的政府职能。这种体制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园区与区外政府之间的关系;易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迅速集中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但也存在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的积极性等弊端。而且这种体制如不注意改革创新和精简机构,很容易使体制回归传统模式,导致机构膨胀,降低行政效率。

3、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准行政区域型模式,可以细分为政企合一和政企分离两种类型。(1)政企合一型。就是设立园区管委会,赋予园区管委会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园区开发总公司的经济开发职能,“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相互交叉兼职。这种模式办事效率较高,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较大,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能够运用政府的权力,用行政手段加以解决。但也存在着容易导致政企不分、机构膨胀、内部职责不清,摊子过大,容易因财力不足背上较重的包袱等弊端。(2)政企分离型。即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只负责行政审批、管理和制定政策,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而开发经营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办事程序简化,效率高,亦能把政府和民间力量都纳入到园区管理当中,调动多方积极性,在政府管理与民间管理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但这种模式在减少前二者弊端的同时,也弱化了它们各自的优点。

二、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

在国内工业园区的三种管理体制模式中,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选择哪一种呢?我们认为,哪一种都不完全适合,必须立足于园区“两厂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中的适合模式进行创新。

1.“两厂四园” 现行管理体制。由于“两厂”现行管理体制相类似,“四园”现行管理体制亦相类似,为了简化起见,“两厂”中选择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四园”中选择云溪工业园为代表,对其现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1)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现行管理体制。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前身为长岭炼油厂,始建于1965年。2000年4月重组,炼油主业部分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股份长岭分公司),存续部分改制为中国石化集团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岭炼化公司)。2007年5月,长岭炼化公司转换为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资产长岭分公司)。长岭分公司(包括股份长岭分公司和资产长岭分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辖的炼化企业。实际占有和使用的财产是集团公司财产的一部分,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董事会等形式的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长岭分公司现设有分公司经理、党委等机构,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从事炼化生产经营活动。(2)云溪工业园现行管理体制。云溪工业园是2003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精细化工产业园,现行管理体制属于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由岳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园区管委会,为副处级事业机构,行使区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综合经济管理职能。内设五科一股,即综合科、规划建设科、协作协调科、企业管理科、财务科,为副科级机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正股级事业机构。并根据有关规定设立机关党总支,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设置纪检组、监察室,作为区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按工会章程设置工会组织。机关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

2.拟建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绿色化学工业园区拟采取扩园方式进行建设,即将“云溪工业园”扩展为由“两厂四园”构成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简称园区)。因此,园区管理体制宜承续“云溪工业园”的现有管理体制,即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我们的构想是:(1)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由于园区“两厂四园”空间上跨云溪、临湘,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特别是“两厂”同属中国石化集团领导和管理,地方对其生产经营无权干预。因此,在选择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时,关键在于寻求一种能够实现厂、地(央企和地方)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同管理、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中新双方为了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两国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从必要性看。因“两厂”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所以园区领导和管理的最高层应当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与之相对应的湖南省政府。但是,“两厂”建在岳阳市,园区“厂地”之间的事务主要靠“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协调处理。因此,有必要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从可能性看。一方面,从2007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就开始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指导、协调和推进湖南(主要是岳阳)石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法律层面说,“两厂”虽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但依《民事诉讼法》第49条和《民诉意见》第40条,依法设立的分公司可以具有独立的缔约能力。因此,“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可以就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签署协议,并成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以保障协议的贯彻实施。(2)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我们之所以主张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政企合一型模式是中国大多数工业园区现阶段采用的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当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工业园区将来肯定要发展到政企分离型,但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二是岳阳市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采用的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借鉴现成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市内各园区政策的统一。三是园区“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也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有利于“四园”管理体制的融合。(3)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由于园区拟在云溪工业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了既充分发挥“两厂四园”的积极性,又便于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宜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园区内的“两厂四园”整合成两个分区(中石化长岭炼化分区、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区)、三个分园(临港分园、长岭分园、儒溪分园)、一个直属园(云溪直属园),园区机构设在直属园,与直属园合署办公,并对分区和分园实施领导。

三、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及职责

根据我们对拟建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构想,园区的管理机构由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简称理事会)、园区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党工委)和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组成。各机构及主要职能如下:

1.园区理事会及主要职责。园区理事会由厂(长岭分公司、巴陵分公司)、地(岳阳市)主要领导组成,下设理事会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工作委员会、中国石化集团巴陵分公司工作委员会、岳阳市工作委员会。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化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审议批准园区管委会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厂地之间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土地开发与利用、人才资源配置、科技创新、财政税收归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事务管理等重大事项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决定;指导和督查园区管委会的工作,定期听取管委会工作报告,及时解决管委会难以解决的与厂地协调发展相关的问题;负责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湖南省政府报告厂地协作和园区工作,及时提出修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建议,争取项目、资金、资源和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其他需要理事会协调解决的事项。

2.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及主要职责。园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正处级机构,分别为岳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合署办公,主职领导高配,由副市级领导出任,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履行相关行政、综合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下设“五部一公司”,即厂地协作部(理事会办事机构)、综合管理部、国土规划建设部、财政金融部、招商联络部、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均为副县级。(1)党工委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负责园区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园区基层党组织,做好党的干部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决策园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加强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管理,组织对机关干部的考评、考核、选拔任用;指导园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承办市委交办的其他工作。(2)管委会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园区理事会的有关决定;根据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园区发展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园区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园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调配、聘用及管理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园区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考评和报批工作,负责园区的人才交流、业务培训;依照有关规定做好进园企业和项目的审核、报批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负责编制园区财政预决算,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园区的财税征管工作,组织筹措各类建设资金;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的授权,对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做好园区内的建管、城管、房管和环境保护及园林绿化工作;负责园区对外经贸合作、招商引资和进出口业务管理;负责园区机关和园区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负责园区国民经济各项统计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协调垂管单位在园区开展的各项工作。

四、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运行

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才能运行。我们就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财政税收、社会事务、农村工作等九大管理,提出一些原则性建议。

1.发展规划管理。园区发展规划管理包括园区规划编制管理、审批管理和实施管理。从园区实际出发,可以采取分层编制、分级审批、分开实施的方式进行管理。(1)分层编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园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园区管委会协助市政府或授权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应当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专业规划相协调。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第二个层次是园区专项规划,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应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并与市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在编制园区规划时,要广泛征求“两厂四园”和云溪、临湘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遇到问题由园区理事会协调解决。第三个层次是分区和分园规划,由分区和分园根据园区规划编制。(2)分级审批。园区规划审批应比照省有关开发区规划审批的规定执行。园区总体规划由市政府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并报省政府批准。园区详细规划须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专项规划须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专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政府可以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涉及园区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分区和分园规划由园区负责初审并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3)分开实施。园区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所有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决执行。园区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组织分开实施,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协调和全程监管。“两厂四园”依据园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实施与己相关的部分(即分区和分园实施规划),“两厂四园”之外的部分由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实施。

2.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是保证园区规划实施的基本手段。根据园区的特点,土地利用既要遵守国家《城市规划条例》和湖南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定,又要根据园区“两厂四园”的现实和园区建设的要求,实施有区别的管理方式。对园区规划内“两厂四园”已经履行了审批手续的土地利用,由“两厂四园”自行管理;要变更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应向园区管委会报告,由管委会统一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对园区规划内除已经履行了审批手续以外的所有土地利用,依照湖南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定实施管理[2]。由管委会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并报省政府备案;园区内的土地,依法实行有偿有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在园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需要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的,由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设在园区的机构或者派出的工作人员按规定办理;园区内的土地开发,按照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不得圈占和浪费土地。在规定期限内不使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湖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收取荒芜费,或者由政府无偿收回;在园区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得荒芜和浪费土地。

3.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根据园区的建设实际,基础设施宜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实施建设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两厂四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需向园区管委会报告,由管委会统一向主管部门履行申请报批手续,获得建设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建设。园区“两厂四园”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基础设施管理:园区“两厂四园”内的基础设施,由“两厂四园”自行管理;园区“两厂四园”外的基础设施,由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管理。

4.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投融资管理包括项目申报立项、投资和融资管理三个方面。由于“两厂四园”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此项管理宜在符合园区总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分开管理。(1)“两厂”内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厂方独资项目,或厂地合作以厂方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厂方通过集团公司负责申报立项,园区积极配合。厂地合作以地方和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园区负责申报立项,厂方积极配合。项目投资管理:按照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管理,但不论谁负责管理,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融资管理:厂方独资项目由集团公司负责融资管理。厂地合作投资项目,厂方为主的由集团公司负责融资管理,地方积极配合;地方和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园区负责融资管理,厂方积极配合。(2)“四园”内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分园独资项目,或分园与厂合作以分园投资为主的项目,或分园与社会合作投资的项目,均由分园通过园区管委会负责申报立项,分园积极配合。项目投资管理:由园区按照国家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项目融资管理:由分园负责融资管理,园区管委会积极支持。(3)“两厂四园”外项目投融资管理。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管理,“两厂四园”及属地政府予以支持和配合。

5.人才资源管理。人才是园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园区内,“两厂”人才密集,“四园”人才匮乏。应当加强园区内人才资源的管理,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设立园区人才管理中心,中心设在园区管委会厂地协作部,负责对园区内的人才资源进行调配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园区人才信息库和人才资源配置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对园区内人才进行调配。制定园区人才流动政策,鼓励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园区内流动;允许人才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园区内的企业兼职;允许人才利用自有经营管理和专利或技术在园区内的企业投资入股;鼓励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领衔在园区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等,为各种人才充分发挥其潜能提供制度保障。

6.科技创新管理。科技创新是园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园区内,“两厂”科技密集,“四园”科技匮乏。应当加强园区内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开放、协作、共享”的科技创新机制,以科技创新推动园区发展。设立园区科技创新中心,中心设在园区管委会厂地协作部,负责对园区内的科技创新进行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园区创新项目信息库和信息发布网络平台,组织创新项目的招投标,协调创新项目的攻关,协助申请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基金,向管委会提出园区科技创新项目扶持基金额度的建议,组织对创新项目成果的评审、推介。制定园区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两厂”与“四园”众多小企业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技术创新链,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坚持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利用科技三项经费对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银行支持信用好、产品销路好、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基金,对园区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扶持;对园区科技创新有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

此外,园区财政税收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征收与使用相分离的原则,对园区税费采取统一征收、共同分享的方式实施管理。园区的行政和社会事务实行属地管理,即“两厂”范围内没有剥离的社会事务仍由“两厂”管理;园区属于云溪行政区划内的行政和社会事务由云溪区所辖乡镇管理;园区属于临湘市行政区划内的行政和社会事务由临湘市所辖乡镇管理。园区规划范围内“两厂四园”外的农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即在哪个乡镇就由哪个乡镇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永翎.基于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行政效率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2008-08-01.

[2]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Z],2009-02-17.

[责任编辑 陈凤雪]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考虑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绿色营销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讨论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在绿色营销中的角色转变,阐述了如何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并基于此尝试探寻一种发展绿色营销的新方法。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拥有众多的社会责任以及独特的竞争优势,这将会使该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更具备发展潜力。

关键词:绿色营销;企业社会责任;竞争优势

引言:绿色营销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以及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许多学者已经探讨了如何通过实施绿色营销来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基于此,本文重点关注绿色营销策略在企业社会责任下的驱动力以及考虑绿色营销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绿色营销缺乏动力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社会责任驱动企业开展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基于环境效益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来实现特定产品的研发、定价、促销和分销,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企业利益以及消费者的利益、社会利益相统一[1]。绿色营销要求企业采取整体的营销活动,使得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树立环保意识,让“不污染零排放”、“无任何不良成分”和“无污染”的原则贯穿整个过程。对此,当企业同时追求经济利润与社会使命,与合作伙伴共享利益,实际上就是执行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动机,就没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特别是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的中小企业。90%的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困难主要来自他们对成本和收益的担忧。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倡的节能环保的驱动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绿色营销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终方式

(一)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于绿色营销而言,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产品应安全可靠。产品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减少使用风险,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另一个方面是产品的环保节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不能豪华包装,不可以用来追求利润进而破坏社会和自然环境。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和消费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2]。

(二)保护环境免受破坏。一方面,企业营销活动需要提高环境的质量。如果能够协调发展,将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环保并不反对企业营销活动和人们的消费行为,但需要企业注意改善环境质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企业营销决策需要考虑环境成本。企业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限制对环境的损害,并计算如“污染者付费”和“使用环境赔偿”的环境成本。绿色营销可以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这对现在和未来都是有益的。

三、社会责任下绿色营销下企业竞争的实现

在绿色营销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由企业独自承担,更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响应。

(一)政府的责任。部分企业担心他们的竞争对手通过“搭便车”来获取他们的利润,对此,政府将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努力促进绿色营销的实施。与此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提高绿色需求的分配角色。在绿色营销体系中,除了监管的法律法规,政府也是引导绿色营销的驱动力量。政府应该广泛使用媒体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并向公众宣传绿色营销。这将推动企业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然后实施绿色营销。

(二)企业的责任。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必要保障。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应该把绿色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尽快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变。在政府的有效的指导下,要求企业绿色营销方面在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实践。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走出狭窄的经济意识形态,创建满足社会大众的良好需求。一个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先为消费者负责,其次才为股东,这样才是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三)消费者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否成功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是企业获得收益的关键。这是一个漫长的使消费者从无意识地接受到有意识地改变消费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正确的指导是富有成效的,并使大多数消费者有意识地保护环境。负责任的消费者将会对资源的开发和产品制造是否理性以及废弃物处理是否正确显示更多的关注。据调查显示,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没有农药处理的有机食品,更加关注电力节能和环境保护,这反映了绿色需求的巨大潜力。

结论:绿色营销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政府指导绿色行为、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通过绿色营销,企业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得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和更大的客户群,这自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尽早实施绿色营销战略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领先一步。

参考文献:

[1] 陈雪,市场营销如何实现“绿色转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10)

[2] 李名梁,我国绿色营销研究:述评及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1)-0125-07

上一篇:投资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水利水电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