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范文

2024-06-23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一、引言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又分为宏观条件和微观条件。宏观条件是旅游产生的重要外部条件,宏观条件是由一些大范围的、与宏观条件相关的因素或力量构成,是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的总称。这些条件既为旅游产生提供了机遇,也对旅游产生构成了挑战。本文试就影响旅游产生的宏观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二、旅游产生的宏观条件

(一)经济条件

旅游活动发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旅游活动能否开展,一定程度受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经济环境影响。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等。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也较为发达。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接待国。与此相反,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交通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旅游的发展。

2、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人民币升值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国内游客,人民币的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一些潜在游客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中去。对于国外游客,人民币升值后,美元和欧元价值相对缩水,入境旅游价格相对抬升,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这几个客源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3、经济全球化趋势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及创新的机遇。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的畅通、服务的提高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观光游览,同时也提高了入境旅游流量。

(二)政治法律条件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着旅游决策。

1、政治条件

政治环境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大背景。政治环境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旅游活动的开展。

首先,国家的政治制度影响着旅游的规模。政治制度包括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往往使旅游限制在少数贵族范围内,限制了旅游的发展。民主制度使旅游成为人人均可参与的大众化活动。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与形式。

其次,国家政治局势影响旅游活动进展。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各种因素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旅游产生影响,如国际关系的恶化、政府政策的恶化、政局的不稳、社会的**、恐怖活动的出现、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导致旅游活动的萧条。

最后,国家基础政策影响旅游需求。基础政策对旅游的影响表现在它为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对现行休假政策的完善和带薪休假政策的落实,人们有了更多的空暇时间,对外出旅游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这对旅游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法律条件

法律环境主要是法律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旅游相关法规的制定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保障,使旅游者可以更安心的进行旅游活动。我国用来规范旅游行业和保障旅游者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行政许可实施暂行办法》、《旅行社关于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规定》等。

(三)技术条件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旅游的发展中,科学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产生过二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由于航空技术的商业化,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远程旅游的交通工具,使国际旅游成为大众化,旅游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第二次是90年代,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成为推动旅游又一次重大变革的直接动因。由此可以看来,旅游需求量的大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技术环境主要在旅游体验形式、交通状况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影响着旅游发展。

1、旅游体验形式

新的科技成果可以使旅游者的活动空间和体验突破极限。随着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旅游者能够进行星际旅游,到北极南极高山深海去做探险旅游,以迪斯尼、环球影城为代表的高科技含量的模拟情景旅游为更多旅游者所经历。

2、交通运输状况

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游,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特色交通方式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旅游交通工具种类增加、速度加快、舒适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越来越高。从居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的缩短,使得旅游者的出行更加便捷,旅游者游览时间相对延长,同时旅游需求需量也随之增加。

3、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效率,丰富了旅游者信息搜索的选择性,满足了旅游者对信息搜寻主动性和互动性的需求。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使预定机票、车票、酒店房间、旅游路线、景点介绍等只需在家中操作即可完成,极大的方便了旅游者出游。

(四)社会文化条件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以个人身份同社会环境发生关系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各地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以及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些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要件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活动内容、形式、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1、人口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的潜在容量是由人口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的。人口总量、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特征会对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数量和消费逐渐增加,老龄人员并不像年轻一样喜欢刺激和冒险,他们可能会偏向休闲度假,旅游业要多开发些适合中老年的旅游产品,如疗养等。

2、文化吸引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对精神文化追求日益强烈,文化旅游成为深受旅游者追捧的旅游活动之一。文化既是一个区域的形象也是灵魂,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具备独特的区域个性和风格,才能获得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深厚的人文底蕴,能够转化成一种无形的资源,极大的提高一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拓宽该地区的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五)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是旅游产生的重要前提,没有高山大川、珍禽异兽,没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旅游的产生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下面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情况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地理位置

我国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旅游发达程度也不同,如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也众多,旅游需求相对较高,而西部经济不发达,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不利于了旅游的发展。

2、气候条件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四季分明,气候变化幅度大。四季的景色不同,便于组织适宜不同季节条件的旅游活动,使一个地区的旅游活动丰富多彩而不单调。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便是四季景色的真实写照。不同时节观赏的景色不同,这也就使同一旅游景点有了重复游览的意义。

3、自然资源

我国不仅四季分明而且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貌并存,正是这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在这种地形下形成的地质地貌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花岗岩景观、砂岩景观、山岳峡谷、丹霞地貌景观等,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自然资源给旅游者的观光浏览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总结

综上所述,旅游的产生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自然等宏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宏观层面的客观条件是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同时旅游产生之后也会对宏观条件产生一定的反作用。旅游与宏观条件之间的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正是其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获得发展的动力和途径的过程。为了促进旅游的蓬勃发展,提高旅游需求,旅游经营、管理部门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加快旅游立法进程,实现依法之旅,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旅游内容和增加旅游形式,增加旅游者的多样选择。p

参考文献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一、背景分析

尽管房车旅游的概念引入国内已经有10多年时间,房车旅游在我国绝大数城市市民心中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房车旅游在当前我国传统旅游产品过度竞争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被国外经验证明前景广阔的旅游产品,引起了各方的注意。随着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旅游营地等配套设施的广泛建立、人民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与革新,我国的房车旅游正处在获得大力发展的历史大好时机中,借此机会关天房车旅游营地可以不断发展。

二、分析报告

1.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房车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一定的SWOT和PEST分析,了解中国当前房车旅游市场的前景以及和欧美市场的差距和不足,对关天房车旅游营地的模式不断进行完善。

2.分析假设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下,通过借鉴欧美国家的房车旅游经验以及对中天房车旅游的成功案例,经过自身的不断探索,以及我国房车旅游的相关政策方面进行完善,关天房车旅游的发展会更好。

3.分析过程

一)国内房车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持有房车的四类群体:一是房车租赁公司,二是房车营地,三是企业自用房车,用于商务接待和旅游服务,四是个人。国内房车拥有的地域分布呈现北多南少的格局。国内房车和房车营地最多的区域是长江以北的地区。

国内房车旅游现阶段主要以房车旅游俱乐部的形式向旅游者推广;房车旅游者大多采用租赁的方式出游,专门购买房车去旅游的人还很少;涉足房车旅游的旅行社也不多。

二)发展的动力

1.按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近些年我国房车拥有量应该会保持年30%多的增幅;同时,

我国还是世界上公路里程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些都为房车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大环境。

2.房车产业不断开发适合小型用户使用的低价位小型房车.

3.旅游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也将推动房车的生产和销售。

4.综合来看我国房车产业发展具备四方面有利条件(1)汽车保有量突破1亿辆大关,位居世界第二,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业已形成(2)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公路里程增长最快的国家,且国内多地都在规划建设房车营地,硬件配套设施开始优化(3)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将迎来一波新高峰,其中私家车出游有望达到年5000万到6000万辆的水平(4)国内现有20家左右汽车制造企业已投入生产房车,售价在20万元以下、10万元左右的中低端房车未来将成为主要产品。

三)发展的障碍

1)经济、文化、旅游消费理念的差异

经济消费能力是直接制约房车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国内外旅游消费理念的不同。

2)交通、保险、行业标准等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不完善

3)房车露营地建设滞后,配套服务不健全,安全存在隐忧

我国现有的户外营地大都是依托所处景区或附近景区经营的私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只提供简单的服务,缺少信息服务系统、医疗等安全保障。国内目前房车旅游营地的建设处

在初级阶段。

4)房车产业体系不健全,房车旅游经营模式处在探索中

5)房车客源市场单一,房车旅游营销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房车以及租赁房车的价格偏高,房车旅游被迫“保持”高端自驾车旅游形象,“曲高和寡”。

四)PEST分析:

1)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大众的消费方向更倾向于自主休闲娱乐消费。

2)政策:中国目前,我国的房车营地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现有营地配套服务条件参差不齐,自助或半自助服务功能缺失,需要进行不断地优化改善。

3)社会文化:西方人偏重于休闲旅游的行为过程,而国人则表现为侧重于苦旅之后对旅游景点的游览。在外国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我国消费者不断尝试新的娱乐体验,这种新兴的自助旅游的方式逐步获得大家的喜爱。

4)技术支持:房车与露营地的科技含量不高,准入门槛低。特种车厂就可以轻易转型

三、分析结果

通过对中国房车旅游市场的分析来看,得出以下结果:

1.在中国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之下,关天房车旅游的发展前景良好

2.中国尚处于发展房车旅游的初级阶段,需要借鉴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成果,对自身加以完善

3.不断尝试新的模式,不断改革创新

四、结论 建议

(一)提高公众对房车的认知度,引导房车旅游的理念

(二)完善与房车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保险服务

(三)合理规划房车旅游目的地,加快房车露营地建设

(四)积极探索国内房车旅游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五)以发展房车租赁业为突破口,培育房车旅游客源市场

(六)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房车旅游信息系统

(七)发展新思路

房车厂商可以组织私立学校的学生来参观体验。

这样的活动好处有:

1、孩子对有趣信息能够积极的接受,不会因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对厂家发出的信息产生稀释效应;

2、可以替代厂商在家长面前进行长期宣传而不会遭到家长反感情绪的抵触;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教案首页

第 2 单元 第 1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模块二: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任务1: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

教学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

(2)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要素及其对旅游经营活动的营销

2、能力(技能)目标:

(1)能够某一具体旅游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加以识别,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要素及其对旅游经营活动的影响

2、难点: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要素及其对旅游经营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材料及工具:无

教案正页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5分钟)

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的五个阶段

二、新课内容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10分钟)

案例导入:据统计,目前在武汉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已多达20个,武汉的经济型酒店已经达到200多家,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第三大城市。武汉地处华中腹地,有“九省通衢”之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以及货物集散地,并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成为了华中地区“都市文化旅游”的特点城市,具备了一系列符合经济型酒店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提出任务:请进一步分析武汉市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二)教学内容

知识点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 (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特点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指那些作用于旅游企业,而旅游企业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构成了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由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构成。旅游市场微观营销环境由与旅游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组织和个人构成,包括购买者、中间商、竞争者、社会公众等,这些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对旅游企业营销能力的有效发挥可产生直接影响。宏观层面的力量由政治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构成。

在营销环境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营销环境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营销环境中诸因素的细微变化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作为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只有协调好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企业内部的营销系统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 复杂性

由于地区、时间、季节的不同以及影响旅游企业活动的因素众多,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所涉及的因素也众多,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其他环境因素及营销活动产生影响,使得营销活动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影响营销活动的环境因素也越来越多,使得营销环境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复杂的环境因素使得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环境的复杂化,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易变性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不仅复杂,而且这些众多营销环境因素,由于时间、地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营销环境诸因素发生着动态的变化。例如,加入WTO,使得我国旅游业开放,那么对于饭店业和旅行社业的冲击是完全不一样的,外资、合资旅行社的建立使得旅行社业的竞争日渐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日渐激烈;再如,游客的流量因闲暇时间的集中与否而使客源市场分为淡季和旺季。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旅游企业的营销环境中诸因素处于一种易变的、不稳定的状态中,而且各因素由于受影响的原因不同,在变化时往往快慢不一,例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变化较慢,竞争因素一天内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旅游企业的营销人员应时刻关注营销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以便企业在经营中依据市场的变化而对各种营销活动和决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 难预测性

由于营销环境的多边形引起诸因素的难预测性,在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下,旅游企业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企业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社会经济的走势、政治的不稳定、外来的竞争、突发事件如非典、禽流感等因素都使旅游企业难以预测与把握。  部分可控性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有不可控的也有可控的市场营销因素,旅游企业虽然不能控制外部营销因素,但可以通过对内部营销系统的调整或采取各种营销活动来对外部的不可控的营销环境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不可控因素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归纳1(2分钟)

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实质影响旅游企业运营的外部大环境。它作为旅游企业的不可控制和不可影响的因素,对企业营销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2: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40分钟)

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由一些为企业营销所必须的或能受到营销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所构成。资源禀赋论告诉我们,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地区间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亦是如此,但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与破坏都会影响到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资源的保护,不仅是旅游者所重视的,更应该是旅游企业所关注的。 (2)人口因素

 人口数量与旅游市场构成的关系

在收入接近的条件下,人口的多少决定着市场容量。一般来说,人口数量与市场容量、消费需求成正比。在同样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人口的增加对旅游人次的增加起着一定作用。但是如果经济水准不同,就不能类比,例如我国人口数量达13亿,但出国旅游的却很少,所以对人口数量与具体商品的市场关系还必须视消费群的特质而定。这种与特定商品需求相联系的消费群称为市场相关群体。旅游市场营销要重视相关的人口数量,即相关群体的研究。  人口城市化与旅游市场的关系

世界城市人口在迅速增加,据联合国人口部统计,2000年有50%~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一般说,城市居民需求旅游的人数不仅比农村多,而且比例也高。从世界上一些主要客源国看也是这样,城市人口多,旅游人数也多。199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是82.7%,英国是86.4%,日本是63.3%。城市人口的增多会导致旅游人数的增多。如何适应人口城市化的特点去开发旅游市场,是营销者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 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旅游市场的关系

据统计,到2000年,欧洲有四分之一的人超过65岁,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将增加4倍,退休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40%,世界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主要旅游客源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增无减。在美国度假旅行支出80%是出在55岁以上的人手中。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国际老年人旅游市场已形成,旅游市场营销者应审时度势,制定老龄人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推出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各种旅游服务项目。 (3)经济因素

从宏观上分析经济环境时,要着重分析以下主要经济因素: 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人民的富裕程度。有研究指出,一般来说,人均GNP到300美元就会兴起国内旅游,而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就会有出境旅游的需求。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00美元以上的,旅游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美国就因其较高的人均GN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之一,1990年美国出国旅游者高达4000万人次。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在3万美元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之一,1990年日本出国旅游者达1100万人次。  个人收人与消费

经济条件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个人收入,尤其是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更是决定旅游消费者购买力和支出的决定性因素。据统计,在经济发达国家中,每个国民的旅游费支出约占个人收入的4%~6%。因此,个人收入是衡量当地市场容量、反映购买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一般来说,高收入的旅游者往往比低收入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平均逗留时间长、平均花费高。旅游者在旅游中选择参加的活动类型、购买的旅游产品也因收入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 外贸收支状况

国际间贸易是各国争取外汇的主要途径,而外汇的获得又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外贸收支出现逆差时,不但会造成本国货币贬值,使出国旅游价格变得昂贵,而且旅游客源国政府还会采取以鼓励国内旅游来替代国际旅游的紧缩政策。如美国1985年外贸赤字达1000多亿美元,财政赤字达2000多亿美元,美国参议院批准了自1986年起购买国际机票征税的议案。相反,当外贸收支大幅度顺差,造成本国货币升值,出国旅游价格就降低,而且旅游客源国还会放松甚至鼓励国民出国旅游并购买外国商品。如1987年6月日本发表了今后五年海外旅行倍增计划,以减少贸易顺差。计划内容是:从1988年起,促使日本海外旅行人数每年增长13 9/6左右,并在机票减免、与国外观光部门交流和获取信息等方面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4)政治法律因素

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系数较大,它不仅对价格敏感,而且对政策法规也十分敏感。一个国家的政府,总是要运用自己的法律行政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而政府的法令条例,特别是有关旅游业的经济立法,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形成和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而这些法律或规定都是在企业的控制范围之外,其调整变化将对旅游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形成旅游活动的两大客观条件是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还与国家采取何种分配制度有关,而闲暇时间的多少也与政治法规有一定关系,比如假日立法使发达国家居民有了两周的带薪假日,才对远距离旅游目的地形成现实的需求。因此接待国就可根据这一法规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还有些立法条款对旅游娱乐的消费需求会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某些地区关于喝酒者年龄限制的规定就会对餐饮业有较大的影响。

政府对出国旅游签证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出境旅游情况。简化烦琐的入关手续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旅游者。反之,手续复杂的入关程序使相当部分的潜在旅游者闻风却步。

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明显影响两国互送旅游客源。自尼克松访华以后,美国骤然兴起到中国旅游的热潮,这一方面是由于名人效应,但更重要的是这次访华预示着中美外交关系的和解,从而促进了美国人民到中国旅游的动机。反之,如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紧张,必然导致两国互送旅客的锐减。 (5)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文化对个人必然有其暗示、提醒、制约的力量及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主导需求、消费结构和方式及人们对旅游的观念态度等等。因此,旅游营销活动必须要适应文化的特点。为了成功地吸引某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了解当地的文化十分重要。营销活动能否适应当地文化,决定着市场经营的成败。 (6)技术环境因素

“技术”是指人们所有行事方法的总和。它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销售和管理技术,决定了企业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作为旅游企业的营销者,需要考虑两方面的技术环境。

1.运用新技术可以提供竞争优势

许多企业认识到,谁能引人注目地推出新产品,谁就能保证获得未来几年良好的收益。经验证明,注重革新的企业通常要比不注重革新的企业在旅游市场上成功的概率高。假日公司是旅馆业的技术领先者,并且多年占据旅馆业榜首之位。假日公司最先拥有一个巨大的卫星电视闭路系统。1957年这个公司成为第一家在每间客房配备黑白电视机的连锁集团。新技术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使航空公司、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利用计算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许多其他便利。高技术又使企业得以拥有自己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这种营销网络不仅有产品的销售,而且还包括将企业的新观念转达给世界各地的用户。

2.技术对旅游者的影响

闻名遐迩的迪斯尼乐园就是集光、声、电等多种发达技术于一体的产物。战争年代高技术的首选应用是在军事上,而目前高技术的第一应用则是娱乐业。这种富于梦幻、刺激的娱乐产品一经产生,就会赢得众多人的青睐。

同时,技术的发展使旅游设施现代化,为人们的旅游活动带来便利,如交通、通信的发展将时空的距离变得短小,洲际旅游成为易事。旅游饭店设施设备的现代化为旅游者提供了方便。目前,国际上许多饭店在客房设置电脑终端,使客人可以清楚地查询自己的消费情况,商务客 人可以使用电脑联网进行工作。 归纳2(3分钟)

一般而言,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旅游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人口统计、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六个方面,旅游企业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因素对营销活动的影响,并且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技能训练(15分钟)

讨论:“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对旅游市场有何影响? ◎调整前消费者倾向于长线旅游旅游供需矛盾突出

调整前的每年三个“黄金周”(春节、五

一、国庆),每次放假的7天为消费者提供了充沛的休息时间和出行时间。大量的消费者选择长线旅游作为度假方式。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虽然带来了景区经济的短暂繁荣,但它给旅游的供需带来了诸多问题。

从数量上看,假日期间旅游需求量大增,而旅游供给具有相对稳定性,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这就导致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从空间上看,旅游景区容量有限,而长线、集中旅游使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常发生,这既浪费了旅游资源,又浪费了旅游成本。 此外,长线旅游给城市的交通运输业带来较大压力。据有关方面统计,2006年5月1日至7日(“黄金周”取消前最后一个五一长假),铁路发送旅客3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200万人次,比春节期间增长23%,公路日均客运量比春节期间增加27%以上,水陆运输再现景气,上海、大连等地的内海航线客座率普遍达到10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黄金周”以往长线旅游人流量大,交通拥挤。这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调整后消费者倾向于短线旅游休闲活动更加灵活

调整后的四个“小黄金周”(清明、五

一、端午、中秋),使旅游时间和旅游人数更加分散,这既利于人们自由选择出行时间,也不影响旅游消费总量,同时还降低旅游成本,节约旅游资源。“小黄金周”由于时间限制,必然会导致部分计划长线旅游的消费者转向短线出游。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的城郊游、周边游及国内游将会成为旅游爱好者越来越钟情的出行方式。 与此同时,节假日调整后,出现了更多的放假机会,分散的假期也更加符合放假规律,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安排休闲活动,旅游的质量会提高,能享受到的服务也会更好。此外,郊区游、农家乐或是到周边城市旅游给接近客源地的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经营短线旅游的旅行社业务的进步,短期旅游产品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三、新课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六大要素及其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且经济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第三产业的重要代表,对优化国家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体育旅游经济是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经济支柱。鉴于此,从我国体育旅游现状着手,对我国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加以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的体育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育旅游;经济效益;意义;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生活、娱乐等休闲方式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体育旅游随之悄然兴起。体育旅游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一个全新旅游产品,它是一种将旅游和体育结合起来的健身方式。随着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经济产业支柱,体育旅游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价值而被重视。我国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种类繁多的民间体育活动共同成为吸引体育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为我国带来新的经济效应。

一、体育旅游的含义与特征

体育旅游在广义上来讲,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进行各种娱乐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体育文体交流活动以及和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社会之间所有关系的总和。就狭义而言,体育旅游是通过借助各种体育活动产品来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体育需求,通过充分发挥体育旅游产品的各种功能来使消费者得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进而实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一种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活動。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是将体育活动与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结合而成的,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挑战性和多样性等特征,既能够使消费者愉悦身心,又能够促进消费者增强体质、缓解疲劳。体育旅游有别于常规意义上的旅游,游客在心理和行动上往往都具有主动性、参与性和多样性需求特点,体育旅游能够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满足其个性消费需求。

二、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分析

第一,我国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国土辽阔,拥有多种地质地貌,既有天然滑雪场和登山攀岩的东北部山川,又有适于潜水、游泳等体育旅游项目的青岛、三亚等海滨城市。此外,各少数民族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魅力也为体育旅游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荆州的端午龙舟节和新疆、内蒙的那达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十分有名,这些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基础所在。

第二,我国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经济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逐年高攀,且随着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健身休闲产品十分抢手,近年来尤其推崇对体育休闲旅游。我国人口众多,国内体育旅游客源十分丰富,且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魅力的少数民族,对国际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使得我国体育旅游拥有很大的国际客源市场。

三、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现状分析

(一)我国体育旅游为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效益

1.体育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消费发展。民族体育旅游在为消费者提供民族体育旅游服务的同时,也直接拉动民族体育旅游服务行业的酒店、交通、餐饮等快速发展。其中,体育旅游区域酒店的规模及数量直接反映出该地区体育旅游发展情况和接待能力。就当前来看,我国已有几万家企事业单位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从业人数超过300万,间接从业人数上千万。有数据显示,仅国庆期间我国接待旅游游客就高达1亿人次。2008年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吸引了众多的体育爱好者和游客,这直接为北京的经济收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旅游收入仅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已经近40亿美元。此外,体育旅游作为人口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在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难的问题,为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使大众旅游资源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大众旅游多是以观光为主,以度假、生态等旅游项目为辅,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参与性较差,且娱乐性相对不够,从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弱,无法满足消费者挑战自我、追求快感的心理追求。体育旅游作为大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弥补了大众旅游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资源质量,是符合当今游客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创新之作。人们健身活动的多元化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健身平台,对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3.体育旅游推动了我国广告和媒体行业的发展。由于体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其无法如传统产品一般陈列在消费者眼前,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对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投资于体育旅游宣传的费用已十分可观,随着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将会为媒体和广告业带来新的商机。

(二)我国体育旅游经济为当地带来间接效益

随着体育赛事的国际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体育活动的举办也逐渐趋向全球化,从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来看,以举办地为中心,结合地方特色能够广泛发展周边体育旅游,进而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对交通、通信、城市结构优化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体育旅游的拓展还间接提升了我国工业制造生产水平,从而加强了与国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机会。

四、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及对策

(一)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对我国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为消费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所提供的集健身、娱乐、休闲和交际于一体的服务,不仅能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与发展,对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推动我国整个社会效益的发展。另外,重视并加强对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能推动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速度,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为体育旅游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对策分析

1.可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来提升其经济效益。我国土地辽阔、地大物博,涵盖了多种地质地貌,以及河流湖泊、名山大川、海滨胜地等丰富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

2.可充分利用经济市场创新手段来发展并提升体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在科学的经济市场需求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结合消费者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来创新旅游产品,是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体育旅游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因此,创新开发模式并进行体育旅游产品设计,通过举办拓展体育训练等满足不同层次体育需求者。以地域性旅游资源为基础,加大力度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实施旅游性体育,例如漂流、登山、徒步等。另外,还可以针对体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通过体育赛事等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2008年奥运会就是一个成功的以体育竞赛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案例。此外,还可以进行专项性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组合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等,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使我国的体育旅游经济长期快速发展,进而在体育产业中占据稳定地位。

3.我国政府部门应重视并加强体育旅游经济的规划。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因此可结合国外相关的成功经验,来对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政府部门十分注重体育旅游的规划与宏观调控,因此我国也应加以借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主导能力,并通过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引导手段来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促使形成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投资和融资机制。另外,还应重视引进公私合作形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来推动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步伐。

4.重视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大推广力度。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尤其是建设现代化的体育训练基地、体育馆等,对体育设施规模进行拓展,以增强承办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竞争力,进而带动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体育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进行不断健全与完善,例如良好的交通设施、优质的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以及各种观赏性和参与性体育旅游场地等,均是保证我国旅游经济不断提高的有效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其在各行各业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我国应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媒体平台来大力推广体育旅游经济,让大家认识并了解体育旅游的特点,进而积极参与进来。另外,通过网络还可以与国际体育旅行社建立良好的沟通,建立相关的旅游线路并提升我国体育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國际投资和消费者。

5.重视体育旅游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入。体育旅游经济专业管理人才是保障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因素。就我国当前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已十分缺乏兼有体育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可通过多种形式来鼓励现有人才进行专业提升,并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聘用合同,以此来提高体育旅游中各层次人员的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而体育旅游经济又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快速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我国旅游产业与国际体育旅游的差距。另外,结合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国情,不断进行体育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来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萍.浅析如何提高体育旅游投资的经济效益[J].体育时空,2013,(8):96.

[2] 杨浩.试论我国的体育旅游经济效益[J].旅游纵览月刊,2013,(3):251.

[3] 余文茂,邓妍.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开发思路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215-216.

[4] 冯淑凤,等.俄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

[责任编辑 史丽丽]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中国因开发旅游业成功上市的公司有19家,分别是云南旅游、世纪游轮、腾邦国际、宋城股份、黄山旅游、中青旅、国旅联合、大连圣亚、西藏旅游、中国国旅、华天酒店、张家界、西安旅游、西安饮食、北京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三特索道。

2006年,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进入2007年,我国旅游行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

旅游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与总体方针

在发展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旅游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目标指引下,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形成了自有的原则与体系。此外,我国还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旅游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法律法规保障,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政策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因此国家出台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核定。同时,颁布一系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的政策,以处理好旅游与环境间的关系。

旅游区域布局政策

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各个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问题指引了方向。旅游业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因而西部12省将旅游业作为其优势产业,推动了西部区域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同时,为了发挥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我国还推行优秀旅游城市评比活动,促进城市自身环境、旅游功能等的不断完善,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旅游产品与市场政策

旅游产品政策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旅游产品结构、内容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等方面。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依托本国现有各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以增强吸引力。在旅游产品结构和内容上,国家鼓励发展包括传统观光旅游在内的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在旅游市场政策方面,我国通过旅游宣传、推行黄金周假日旅游政策及实施带薪假期制度,有效刺激了国内旅游市场。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性活动,宣传中国的旅游形象,使得我国旅游产品走向国际。

旅游消费政策

我国鼓励全民参加旅游活动,政府在刺激旅游消费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及部分省市国民旅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国民旅游的实现能力日益增

强。尤其国家近年来奖励旅游措施的开展,促使工薪阶层更多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此外,我国为了扩大海外需求,不断简化入境旅游者的入境手续。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制定刺激

各种旅游需求的旅游消费政策,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旅游投资政策

国家通过政策导向,对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开拓等给予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从长期

国债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投资建设。国家财政部与国家旅游局经国务院批准从1993年

起设立旅游发展资金项目,专门用于旅游发展。部分地方还设立旅游发展资金,提供旅游投

资支持。我国国家扶贫资金也以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项目为导向。除此之外,对于旅

游业基础设施如水、电等价格调整的有关政策规定,国家正在落实之中。同时,国家也鼓励

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政策性的支持目的均在于促进我国旅游投资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实现旅游强国目标而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旅游市场结构也将不断优化。截止今日,我国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

市场以及国内旅游市场三大主要市场,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国内环境的和

谐,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公众收入水平

的增加、带薪假日的推行以及社会观念的更新,国内旅游者人数以及结构也在发生调整,出

游人数增加、大众化、个性化与家庭式旅游人群在总数中比例增加。尤其是黄金周假日制度

实行以来,国人的旅游浪潮被掀起,旅游者大军不断得到充实。

再次,在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形式下,我国旅游供给也日益丰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旅游产品逐渐被开发出来,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我国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旅游受到游人青睐,伴随着现代需求

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精品旅游产品将会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除此,我国各类旅游组织机构职能不断健全,其在指引旅游行业发展以及协调旅游业与

政府关系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

未来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与任务。一方面迎合国际环境保护精神,合理开发我国

的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迎合旅游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具有长久吸引

力。“非典”的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自然,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成为现代

人追求的目标,这进一步促使旅游业朝着保护资源环境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限

度内,平衡好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近年来,服务业成了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服务业中最为强势的就是旅游业,旅游业近

年来,其历年来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一般都是以10%一12%速度增长,比国民生产总值速度

稍快,所以说,旅游业绝对是个增长性行业。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科技进步、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由此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乃至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一系列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收入的提高、带薪假期的产生,使旅游需求产生的两大基本条件—闲暇

和金钱由此从1950年开始,世界旅游业就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从1950年接待2500万

人次增长到2005年的8.07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也从21亿美元增加到6827亿美元。1992

年,世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1996年旅游

业总产值(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

游总投资7660亿美元,占世界总投资的11.9%;旅游业总税收为6530亿美元,占世界税收

总额的10.4%;旅游业就业人数达2.55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数的九分之一。都已具备;

在社会方面,社会的不安宁和通货膨胀也使人们储蓄倾向弱化,消费观念增强。

总体来说,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会很显著的超过GDP的增速。按照以往的经验,

当GDP增速超过4%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高;当GDP增速低于2%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低。在1975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3.5%,而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大约是4.6%,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1.3倍。

从我国二十多年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也呈明显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16%,2006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4.3%,到2010年将升至8%。但世界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业还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国入境旅游业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978-1985缓慢发展阶段

1985-1988高速增长阶段

1988-1989滑坡阶段

1989-1992高速增长阶段

1992-21世纪全面发展阶段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入境旅游人数达1.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继续居世界第四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继续居世界第六位。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我国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530亿美元,收入将比2005年增长80.9%。由此可见,未来入境旅游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

1个人收入水平

2 道德素质

3 中国旅游市场的普及度

4 旅行社的效率与态度

5 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配合程度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绝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水平,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旅游,旅游业也会因此迎来新一轮发展。

近几年来,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对公共实施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将有利益旅游业的平稳、高效率的发展。

随着许多旅游景点的开发,出现了大量的旅行社,由于竞争的需要,各家旅行社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进一步提高。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6篇

[提 要]旅游资源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一2003),结合SWOT分析方法,对修水县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修水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8个主类、28个亚类、93个基本类型共723处,评价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两处,80~90分十处,开发价值大,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旅游资源具有分布不集中、基础设施较差、宣传力度不到位、开发深度较浅等问题,通过提出针对性开发策略,促进修水县旅游业发展,为实现修水县全面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全面脱贫;国家标准和SWTO分析法;修水县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旅游产业区别于一般产业的根本因素,是确保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并发展旅游资源,是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修水县已经多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前人所取得的调查成果,基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结合SWOT分析法,对修水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修水县特色的旅游开发策略,对修水县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修水县2018年全面脱贫政策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区基本概括

本研究选择的修水县位于东经113°56′至114°56′,北纬28°41′至29°22′,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介于赣、鄂、湘三省九县的交接处,是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辖19镇17乡,面积4504平方公里,全省第一,人口达87万,全市第一。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自然风景引人入胜,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秋收起义革命旧址、遗址等60余处,有修河旅游区、义宁陈氏五杰故里文化旅游区、五梅山旅游区、渣津古镇文化旅游区、东津凤凰湖旅游区、九宫山旅游区、东浒寨旅游区、万承风故里温泉旅游区、板尖文化旅游区、山背文化旅游区、杨家坪旅游区、黄龙山旅游区和山口古镇文化旅游区等十多个经典景区(图1),具有绿色修水、红色修水、古色修水、特色修水结合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修水旅游资源(图2),被誉为“江西省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数据是通过持续三个月的实地走访,專家访谈以及政府工作报告获取,确保了修水县旅游资源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在调查和收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使数据展示更加简洁,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

本文修水县旅游资源分析总体采用细化后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结合SWOT分析法,基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实地调查,整个调查过程中采用“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旅游资源详查掌握整个修水县旅游资源全面情况,对旅游资源类型及单体做了详细的统计;旅游资源概查掌握主要旅游资源单体的具体情况,聘请专家按照细化评分标准后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评价,并借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进行研究。

(四)研究意义

本文对修水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发现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之处,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带动旅游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修水县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修水县实现全面脱贫做出贡献。

二、研究结果与研究分析

(一)结果总结

通过专家基于修改后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评价,借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总体评价得分为76.62分,得分区域在75~89分,修水县总体旅游资源属于四级旅游资源,资源总评价得分在中等偏上,总体来说,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过,修水县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较大,通过研究提出修水县旅游资源创新型的发展策略。

(二)基于国家标准进行分析

1.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

(1)主类资源齐全,亚类资源众多,基本类型资源比重过半,在九江市属于旅游资源相对丰沛县。

旅游资源类型方面,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修水县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资源、28个亚类资源、93个基本类型资源,分别占全国类型资源的100%、90.32%和60%。共有723处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形成特有的修水县旅游资源在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后,发现修水县旅游资源共有723处,其中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186处,占25.72%,人文类旅游资源537处,占74.28%,比重较大,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表1)

2.专家评价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并将计分方式进行细化,细分国际因子赋分的范围,在资源要素价值方面,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分成愉悦度10分,魅力度20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分成环境的独特性12分,环境的典型性8分,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5分;珍惜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分成规模5分,丰度3分,几率2分;完整性5分,在资源影响力和附加值方面不用细化,分别为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5~3分。

依照细化评分因子后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专家评分,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表2),并对修水县主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表3)。

从综合来看,修水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为:(A1+A2+A3+A4+......+A26+A27+A28+A29)/29=76.62分,修水县总体得分为76.62分,在得分值域≥75—89分内,旅游资源价值方面属于国家四级旅游资源,位于优良旅游资源分数段的偏上段,但是修水县旅游资源依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三)基于SWOT进行分析

1.优势

(1)修水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在九江市属于旅游资源相对丰沛县,修水具有绿色修水、红色修水、古色修水、特色修水结合于一体的特色资源。

(2)修水县自然风光优美,生态资源优美,具有高达70%的森林覆盖率,空气污染指数较低,空气质量较好,非常适合旅游资源的发展。

(3)旅游资源区域位置较好,位于赣、鄂、湘三省九县的交接处,是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距离三省省会较近,有利于发展旅游资源,形成规模较大,质量较好的旅游地。

(4)修水县社会环境较好,一直以来被列为国家贫困县,其旅游资源发展较晚,破坏较少,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2.劣势

(1)修水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存在劣势,很多主要旅游资源评价得分较低,属于低等级旅游资源,品味不高,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不集中,不利于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

(2)修水县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接待能力相对薄弱,交通条件较差,旅游资源发展条件亟待提高。

(3)对修水县旅游资源宣传力度不到位,没有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不利于大型企业的投资开发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发展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相对规整的资源管理部门,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发展。

(5)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较浅,很多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且多以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为主,自然旅游资源发展明显不足。

3.机遇

(1)政府政策的重视,政府为早日实现修水县实现全面脱贫,特别重视修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大规模招商引资,促进旅游资源的发展和旅游产业兴起。

(2)国家重视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政策引导,为修水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高速公路的修建,以及高铁的进一步发展,为修水县旅游资源发展提供了交通便捷机遇。

(4)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高,更多的参与休闲娱乐活动和追求精神的提高,更多的参与到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当中。

(四)威胁

(1)文化资源缺乏保护措施,一些文物古迹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修水县人文旅游资源的发展,因此,很多文化古迹需要修复和保护,急需出台完整的保护措施。

(2)修水县旅游资源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周边的旅游资源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由于修水县大力发展经济,开发矿产资源,给旅游自然资源带来极大的威胁。

(4)领导认识水平不一,旅游资源缺乏企业资金的投入是很难发展的,领导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对旅游资源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

三、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打响修水县独居特色的旅游资源品牌,吸引企业投资发展

宣传旅游品牌将通过以下三种渠道:(1)政府、企业、学校进行合作,通过研学旅游的方式,将旅游独特品牌打响;(2)政府政策的引导,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制定旅游资源发展规划,大力宣传旅游品牌特色;(3)政府和企业联合组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形成良好的口碑,吸引大型企业投资发展旅游资源。

(二)政府加大旅游资源发展投入力度,扶持旅游资源发展

政府应当加大修水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大力改善修水县内交通条件,建立旅游资源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旅游资源发展投入的优惠政策,加大旅游资源发展的扶持力度。

(三)加强资金投入,建立修水县交通网络系统,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集散中心

由于修水县拥有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高速建设速度,加大铁路以及高速公路建设力度,可以作为三省九县的居民旅游的集散中心,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发展。

(四)形成独具特色的青钱柳旅游产品展销中心,带动当地人就业,提高旅游经济发展

青钱柳作为医学第三颗树,刚好位于中国北纬30度的修水县,只有在修水县,该产品才能够高存活率,该产品能够降血糖,是糖尿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产品,作为产品生存率高的唯一种植地点修水,可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参与青钱柳的種植与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修水就可以作为该产品的展销中心,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脱贫。

(五)着力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保护体系

保护旅游资源将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措施:(1)制定当地保护制度和监督举报制度,发动居民保护好旅游资源;(2)提高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保护旅游资源的观念;(3)加快退耕还林进度,制定好林业管理制定;(4)在扶贫移民工作中,注重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避免遭到破坏。

(六)形成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领导层应当加强沟通,提高管理队伍能力,健全旅游资源行政部门体系,完善各部门职责和管理手段,形成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利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修水县进行实地调查,得出修水县旅游资源类型丰度和旅游资储存量丰度的相关数据,在运用专家访谈法对修水县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再次运用SWTO分析法,对修水县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得出修水县旅游资源优势和劣势的结论,再次结论的基础上,对修水县旅游资源发展提出宝贵的发展策略,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刚,陈云凤,李婵.陕西省商洛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J].甘肃科学学报,2018,30(2).

[2]李天元.旅游学(第五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车先明.江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7.

[4]杨美霞.基于休闲视角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以江苏泰州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9).

[5]李爱兰.济宁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J].济宁学院学报,2011,32(6).

[6]张育林,程星,王恒松,张辉华.贵州省白龙洞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7).

[7]陈建波,明庆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健康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4).

[8]王美平.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J].绿色科技,2018,(11).

[9]何跃.攀枝花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10]Liu H. On th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ourism Resources of Wuyuan[J]. 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2011, 24(1).

[11]Zhao H. Evaluation of Shangri-La County’s tourism resources and eco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2015, 22(2).

[12]吕建树,刘洋,等.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Resources Science, 20 11,33(9).

[责任编辑:黄贝如]

上一篇:六一节领导讲话稿范文下一篇:留一份沉默给自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