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课题(编号:2009一JKGHAG一0395)Educational Science in

Henan’s Eleventh Five-year Plan (2009一JKGHAG一0395),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编号:E20L03一JKGHAG一0312)Educational Science in Henan’s Eleventh Five-year Plan (E20L03一JKGHAG一0312),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编号:BSJJ2010-34)Doctoral foundation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BSJJ2010-34)。

【摘要】生物化学是中医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由于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如课程内容难懂、知识面较大、结构复杂以及很难记忆等,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具有畏难情绪。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在中医院校多年从事生物化学的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兴趣;教法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生命本质的学科,讲述正常人体内的物质代谢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与代谢异常相关的问题,与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医院校的教学中,生物化学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学习并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基础医学的其它课程和临床课程,乃至以后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普遍感到生物化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有些原理及生化反应难以理解,且不易记忆,因而学生普遍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有效的提高中医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是值得相关部门和教师去探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一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最

重要的技能是集中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因此,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物化学内容繁多、理论抽象,概念枯燥难懂,如代谢过程冗长乏味,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生很难掌握。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时,都是采用完全记忆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很少理解其丰富的内容,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不用提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目前中医院校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编写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体系较为紊乱,内容划分不太恰当,前后不连贯,阐述条理不清,语言枯燥和乏味,且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较少。因此,学生在接触这门课时在心理上通常产生畏难情绪,在学习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有学习的主动性。鉴于存在的以上问题,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应针对学生各自的专业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例如,在生物化学的第一节课-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整个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把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即四大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核酸,和其它的次要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加深其对生物化学的理解,避免因对内容不清楚,而产生的畏难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教学和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把书本中难懂的理论和临床案例联系起来,如通过对糖代谢紊乱和脂类代谢异常学习,加深对糖尿病和高脂蛋白血症发病机制的理解。由教师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使其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 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医院校很多专业的学生构成都是文科生和理科生各占一半,很多文科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很好地学习过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科。在大学阶段,学习生物化学-这样一门涉及到生物和化学两门学科的课程,对这此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们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这门课程,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来说都是不利的。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在中医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必须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降低学习生物化学的难度,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也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填鸭式”的知识输出,学生则是被动吸收。因此,该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在一些内容枯燥难懂,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习的部分,如:生物化学中四大营养物质代谢途径的反应条件、反应部位、重点反应步骤等,通过教师系统讲解,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以该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能够突出重点.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但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包括知识储备、知识结构、语言表达、教育心理、多媒体使用等。

(二) 案例式教学法加深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解

生物化学的传统教学法中一直存在只重视讲解理论知识,而轻视甚至忽视与临床的联系的问题,造成理论与临床脱离,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而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案例教学法,则被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3]。该方法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况的决策和行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使之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对具体案例发表各自的见解,使教学真成为双边或多边互动的过程;同时,它可以把抽象难懂的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生动典型的例子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此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查阅文献的能力,使學生的探索、研究的热情得以充分激发。

(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生物化学课程中概念、符号繁多,生物化学中的物质组成、结构、代谢过程都是微观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大多数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常导致大多数学生产生严重厌学情绪。此外,生物化学中的各种生命物质,如蛋白质、糖和脂肪在人体内的相互转化、代谢的过程,都是要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后才能完成,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肯定会很枯燥,随着更多难以听懂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就会导致学生厌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处理和控制多种文字、符号、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并把它们进行恰当的组合,使教材中难懂的阐述和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以声像、图文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也可以随时进行更新或添加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延伸和拓展学习内容和领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代生命科学飞速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学科的产生和发现,极大地改变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能够及时接触前沿学科、边缘学科的进展,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如DNA的双螺旋结构、蛋白质高级结构、呼吸链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影视、动画、图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理解该部分内空。此外,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ning,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学法最早源于医学教育,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 s于l969年提出,该教法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4]。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自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的。该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和创新型的医学人才。但是,因其對于学生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且教师备课强度非常大,所以该方法只适合在30人左右小班进行。授课前,教师先按教学大纲,根据所授内容选择合适的病例,设计问题,授课时再向学生提出,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各自讲述自己的观点,总结、归纳形成小结;随后,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小组集体讨论等形式,达到自己解决相关问题的目的。如此,则不仅可以让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也使他们能够把教材上的知识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此外,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使之相互渗透融合、为以后的临床教学乃至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PBL教学法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三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紧跟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医学院校的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将从事医学或与临床相关的工作。因此,医学院校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外,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医生不仅要知道怎么治病,更应该清楚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随着生物科学和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也在逐渐加深,一些生物科学或基础医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不断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的教师应该紧跟生物和医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其中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好让学生尽早知道当今生物和医学发展的现状。这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使之掌握较新的医学知识,为以后医学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分化和交叉增多,培养方案的调整等,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课时不断减少,因此,中医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来加强教学能力,以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心理,将授内容最大程度地与临床医学、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镜岩, 朱圣庚, 徐长法. 生物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 刘秀财, 郭红艳, 李淑燕, 张梅. 有效方法促进教学一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1:185.

[3] 李久霞.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31):146-147.

[4] 周玮, 熊正爱, 周虹等. 医学留学生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医学教育探索. 2005, 4(5):33 1-332.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分析及实践

在中国长久的医学教育发展史上,教学都是依据人类所遭受的疾病以及根据人们的健康意识而改变的,尽管中国的中医在世界水平上来说是独占鳌头,但中医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在医学方面的需求,所以在中国漫长而又发展缓慢的医学史上,中国的医疗体系一直都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直到明末清初才开始引进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至今我们都是采用现代医学为患者治病疗伤,所以现代医学对全人类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迫使我们的学生要学好医学,我们的老师要交好醫学,这就要从基础的医学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开始抓起。

一、历史悠久的案例教学模式。

就现在中国普遍使用的医学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来说,它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及以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其中学生充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者,老师负者指导,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从美国的哈弗商学院所提倡的,在美国商学院他们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各色各样的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后来这种教学方法广为流传深受教育界老师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国的医学教育也受其影响并且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和维持学生上课的最佳状态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方面它因为案例的真实性,加以正确的思路将其引入其中使人身临其境,更易于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对老师来说他们即是老师也是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课后可以查缺补漏完善自己。

2.案例教学模式的缺点:案例的的来源需要长久的时间,不好的案例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一个案例的研究解决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并没有受到大量的普及。

二、创新型翻转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人们生活的各大领域都受其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从以前的黑板白字到现在的白板黑字,从以前的听力磁带到现在的mp3听力文件,教育设备不仅有了更新换代,例如:医学方面教学设备的完善,以前扩增目的基因分别是在90℃、50℃和75℃的温度的大水锅里进行的,而现在用PC仪就可以了。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现在逐渐引进了网络教学,也就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是课前学生先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不再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复习更加方便,更不会被时间所影响。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它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开放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课堂则成为他们完成作业、探讨问题或得到个性化指导的地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和学习习惯,对视频的选取有一定的经验,对待习题和考核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同时也要求视频的内容要清晰明了,老师的教学质量能达到标准,还由于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在医用化学和组胚学的基础上,对生物的化学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其专业性难度很大,所以在利用创新型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实验视频,教学内容,教学体验相结合,特别是以实验数据为主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课前自己看视频,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开放式教学的分析。

医学生物化学虽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也是实践性比较强的,所以总是学那些理论也是不行的,我觉得主要还是要多于进行实验式的实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回忆复习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还有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与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勤于动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这里谈谈关于开放式的教学的分析和实践有益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等。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大部分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进行的填鸭式教育,虽然说是有实验式教学,但效果也还是在时间的约束下也变得一般。例如:在讲蛋白质时,与蛋白质相关的实验是不能少的,因为它涉及到步骤因素决定实验的成败。

开放式教学由老师为主导的课堂变成了由学生来引导自主学习和实践,并且有老师可从旁协助,不懂的可以及时问,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乐于动手,活跃气氛等。虽说是以老师为辅助体,但是还是要由老师来进行策划主体的规划路线。如有提供多种实验类型的方案,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中,基本都是验证书本理论的实验,这些很明显都是我们的前辈已经论证的事情,我们最多不过就是验证一下,那结论我们都已经知道了,那这样的动手能力我们觉得还有什么意思嘛。开放式教学因为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伙伴团队协作来探讨学习和动手研究,这不仅是课堂来完成的,更是需要去网络查阅资料,综合讨论从而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觉得都是非常的有意义。

总结:

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还是现在国外新奇的教学模式也好,都是有各自的优缺点,只有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方式才是比较可取的,不能盲目追从,更不能邯郸学步。

参考文献

[1]谢斌 《中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探讨--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学术期刊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4年5期

[2]胡晓倩 胡斌 毕淑峰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学术期刊 《黄山学院学报》 2007年3期

[3]万领 李玉晶 《口腔生物化学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学术期刊 《北京口腔医学》 2005年1期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模式优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双语教学逐渐普及。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主要目标是要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该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引进原版外语教材,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①双语教学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目前很多医药类和理科类的专业都把生物化学作为基础课程来开设,双语教学也逐步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本文对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优化双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1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应用现状

目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已经应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师范类院校,医药类院校等,②③涉及生物专业、化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等,④⑤⑥做过的一些相关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各个院校的师资还有学生素质情况参差不齐,所以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选定问题。每个专业对生化有不同的侧重点,教材有很多种,选择适合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关键。中文教材中,王镜岩版的生化教材是生物专业的教材,医药类专业则选择人卫版的生化教材,双语教学还应该配合相关国外教材,很多学校采用了科学出版社的Hames和Hooper编著的影印版Biochemistry,但是这本教材内容过于宽泛,很多生化的学科重点没有涉及,选择合适中英文结合的教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双语教学需要任课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英语,而且要有过硬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年轻教师虽然有良好的理论和英语基础,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造成他们口语表达相对较弱;而一些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年代原因,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他们都无法很好的胜任双语教学的工作,培养专业和英语交叉融合的双语教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学生的素质问题。因为中国式的传统教育,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高中式的教育模式,要接受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们有良好的理解和英语听说能力,生物化学本来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学习的模式,这样很难达到互动的效果。

2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策略

2.1 教材选择

针对教材选择的问题,应该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层次选择合适本校的教材,另外网络资源也是急待开发的重要的教学资源,网络上的一些动画专题可以更加直观地解释相关的抽象概念,或者通过学习网站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课后访问国外的网站,直接上网看相关国外教材,不仅解决了国外教材打印精美费用高的问题,而且也更加灵活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2.2 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相关教师应该首先在备课这个环节上做充足的准备,现在大多是多媒体教学,因此高质量的PPT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同时还应该加强口语的锻炼,不仅仅是在专业词汇这方面还应该包括串联词的运用等等。另外,还应该选择一些重点培养的教师去培训,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双语教学的人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教学形式的改进

对于生物化学这种抽象概念的基础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接受效率也相对较低,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了,也活跃了教学气氛,双语教学可以仿照英语口语课的模式,在语音教室上课,这样的教室使教师和学生们的交流更加便利,互动也会增多。教学形式改进的同时考核手段也可以进行相应改进,比如文献汇报的形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归纳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

另外,学科之间存在渗透交叉,结合其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能事半功倍,如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开展双语教学,把知识串起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也是一个关键点;结合实验课的双语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书本上难以理解的相关原理。

3 总结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促进我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改革的路还要走很久,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优化教学模式。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

注释

① 王颖,岳娟娟.推进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U1.中国高等育,2005(23):32-33.

② 李新征.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2010(3):16-19.

③ 赖小伟,付瑞敏.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河南教育(中旬),2010(9):42.

④ 李延兰,李小英,张会勇,等.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高教探索,2007(S1):43-44.

⑤ 凌雪萍,卢英华,敬科举,等.化工专业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5):90-92.

⑥ 马佳,陈治文,夏俊,等.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102-104.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即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严格遵从标准化操作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感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的污染[1]。

2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

2.1 分级起因

据记载,在微生物实验室中曾多次发生感染性疾病。在上世纪与实验室相关的感染性疾病有伤寒、霍乱、马鼻疽、布氏菌病和破伤风等病例。1947—197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记录了109例实验室感染[3]。1949—1951年,Sulkin和Pikel发表的有关实验室感染的调查报告,使人们认识到实验室内培养基或标本的处理及含菌尘粒的吸入是工作人员被感染的主要途径[4]。1974年,美国CDC/NIH首次提出将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活动分为4级的概念[5],作为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一般参考。随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WHO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基本沿用了此种模式。

2.2 级别划分

由于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方式对健康人体造成切实的或潜在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与传染的严重程度、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有无将其生物危害分为1—4级。我国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4989-2004),则根据实验室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分为4个级别(危害程度由低至高),为确保操作人员、周围环境不被微生物感染或污染,从事上述生物危害病原体检验或研究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也分1—4级,简称为BSL 1—4(Biosafety level ,BSL)级,实行分级管理[6]。

3 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要求[7—8]

3.1 实验室建设和设施

实验室的建设和设计应着重考虑生物安全防护问题,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同时保护实验对象不被污染。例如,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工作时气溶胶形成的问题;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横行造成的环境污染;实验室人员进出、样本检验、有毒试剂使用等工作流程问题。应从功能上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实验工作区域、休息场所、样本接收及处理、生物废弃物的处置、安放实验设备和耗材的地方均应清楚地加以区分。

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地面应光滑,易于清洗,防液体渗漏,抗化学腐蚀、可消毒,地面应防滑;工作台面应耐酸碱、有机溶剂腐蚀,耐中等以上的温度,防液体渗透,可消毒。实验室出门处应有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设计成用肘部或脚操作,有紧急喷淋设备和洗眼装置,以保证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立即处理。应有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污水排放前应作消毒处理。实验室应考虑提供不循环的向内气流,如不能,则应考虑开窗,这时应安装防节肢动物出入的纱窗。实验室的同一楼中应有高压灭菌器、灭火器、可靠的供电系统和紧急情况下方便疏散的照明灯。在工作场所之外提供实验人员摄食和休息的地方,提供放置工作人员外衣或生活物品的设施等。

3.2 样本运送

应按照有关病原微生物或样本规范运送的要求,将样本放在可靠、安全、经检测合格的容器中运输,严防对人员、环境的污染。

3.3 实验操作

所有的实验操作应降低气溶胶或泡沫的生成,操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完成。感染性材料的离心操作应使用安全的离心杯,或密封的离心机转子,在生物安全柜中开启或封闭感染性材料。禁止用嘴吸取液体。尽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发生液体溅出、溢出等事故时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及时处理并有相关记录备案。

3.4 个人防护

应根据操作需要穿工作服(或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应脱去工作服并留在实验室内,限制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穿工作服。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应戴防护手套,操作完毕或离开实验室,接触干净区域前应摘手套,防止污染其他表面或环境。应穿防护鞋(套),在特定区域操作时应穿特殊的鞋。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应戴口罩、护目镜、面罩或其他个体呼吸防护用品、防溅出的保护装置,保护脸部皮肤和黏膜,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3.5 生物废弃物处置

生物废弃物是指经实验分析后被丢弃的含有已知或未知微生物的材料,废弃物管理是保障生物安全的最后环节[9]。实验样本在处理和进行实验时产生的废弃物如吸头、离心管、平皿等应放入适当的容器或防漏的高压袋内,实验结束后立即就地高压灭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废弃的液体标本、培养物等应放在盛有消毒液的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实验中使用的锐器如针头、注射器、玻璃器具等应放入专用的坚固容器,加盖。高压灭菌器应规范操作,保证灭菌效果。

4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简介[10]

4.1制订严格的实验室操作和技术规程

要求实验人员应在处理致病性和致死性病原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有监督机制。实验室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隔离服,所有与生物病原等操作有关的步骤,都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止装置内进行。

4.2 一级屏障

安装包括系列生物安全柜、各种密闭容器和其他为了消除或减少暴露于有害生物材料设计的工程控制设施等一级屏障。

4.3 实验室建筑设计符合二级屏障的标准主要用于防止感染性微生物逸出进入环境,避免相邻区域的工作人员和环境暴露于可能的感染性气溶胶之中。实验室工作区和公共通道分开,使用消毒设备和洗手装置;实验室工作区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实验室只设置密封结构的观察窗。整个实验室空气成负压状态;实验室的进风要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以清除或杀灭含有的病原体[11],室内空气外排必须经过特殊装置过滤,百分之百地杀灭可能存在的各种病原体。所有物品必须要经过高温、高压的无害化处理才能带出实验室,以确保外部环境的安全[12、13]。

5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7、8]

5.1 组织与人员职责

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生物安全负责。制订和修改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并进行安全检查。实验室应任命协助管理层工作的生物安全员,生物安全员负责提交生物安全计划和培训计划,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出建议和指导,对微生物的危害性作评估,监督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及时发现隐患,提出解决方案。

5.2 生物安全手册编写生物安全手册且方便员工获取、阅读并遵照执行。内容可包括:① 评估实验中接触的微生物的危害级别;② 标准或特殊安全操作规程;③ 个人防护要求;④ 意外发生时应急处理程序;⑤ 生物废弃物处置;⑥ 实验设备安全消毒程序;⑦ 内务管理制度;⑧ 员工培训方法与记录。

5.3 内务制度在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张贴生物危害标志并表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出口处应有发光指示标志。保证工作区域整洁有序。非实验有关人员、外来参观、进修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吸烟、摄食、饮水或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实验设备维护或运出修理前进行消毒。

5.4事故处理制订报告危险隐患或事故发生的程序。所有报告以文件形式保存,对事故原因、经过、处理及预防作详细说明。

5.5安全培训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工作中存在微生物的种类与危害级别,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接受安全教育,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防止出现差错、事故,避免操作人员获得实验室感染,必须经常地对所有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保证每个人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有识别和控制生物危害因子的能力,掌握接触病原微生物后预防感染的方法。新进人员工作前应熟悉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知识,通过岗位培训考核后方可独立工作。

5.6健康检查操作人员应定期作健康检查,从而监测实验感染所得的疾病。操作人员就职前进行体检,在健康时,采集血液并按规定储存,提供有效的主动或被动免疫,对孕妇等易感者免于接触或从事高度生物危险性操作作出规定,实验室发生事故或员工生病时应立即报告,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个人作早期检查。需要时应向每个人提供医学评价、疾病监测和治疗,有关记录应存档。

6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

随着国家对实验室的认可和论证工作的全面展开,我国已经出台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的标准法律法规,从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室清洁和消毒、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管理入手,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得到强化和规范。然而,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职能部门多,相关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还有待强化,目前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主要存在有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亟待加强,安全设施需要完备等缺陷[14]。另外,一些临床门诊实验室和非医疗系统实验室在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既缺少有效的防护设施,也缺少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是生物安全防护比较薄弱的领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基于上述现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职能,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有机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大对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全面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规范管理;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传贯彻力度等措施。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才能尽快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纳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科学管理的渠道,才能充分发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作用,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7 工作体会

实验室生物安全不是新出现的学科。自人类开始有医疗行为时就存在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当一个生物样品从人体采集后,进行样品运送到实验检测,以及剩余样品的处置,直至检验报告发出这一连续过程中,始终贯穿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往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谈及的很少。自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生了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了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管理性文件,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纳入规范管理体系。

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体系管理,必将会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系统管理,这样就会使原来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受到约束。为此,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原有的不规范的行为要干预,错误的陋习要改变,尽可能将对人员、环境的生物污染控制到最低。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而超越了实际工作现状,影响正常的临床诊断、疾病控制、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必须考虑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有共性,亦有个性,要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建议在专科学校中,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目,应该让专科学生在接触专业前,就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这一完整概念。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生基础课程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探索更优的教学方式是本课程组永恒的课题。本文将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基本要求,及翻转课堂将给生化课程教学效果带来的利益进行剖析,从而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引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翻转课堂;知识内化

疾病的基础知识是一名临床医生的必须储备,在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医学生的教学划分为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和临床课程的教学。医学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等,是医学基础课程中举足轻重的学科,其具有知识密集、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和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医学生物化学成为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科,其难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在进入临床后无法熟练应用。然而临床病人的发病情况复杂,机体生物化学指标变化存在差异,这对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正常机体物质代谢的情况及其调控机制,也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度,本课程组一直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临床病例引导教学,将学生带入临床实际,让其产生兴趣,并在探索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深化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结合转化医学理念教学将学生带入转化医学时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在对前沿知识进行了解的同时将基础知识熟练内化[2]。这些方法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也确实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课程组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仍试图探寻更优的教学方法。

一、翻转课堂的历史和特点

翻转课堂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对传统教学模式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实现了优化。该教学方法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天,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和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录制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授课视频,并将视频发到网上以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发现这种方式受益不菲。后来,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把节省出来的课堂时间用来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他们这一创新尝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引领了一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之风——翻转课堂[3]。5年时间,这一模式在美国20多个州、30多个城市得到应用,并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目前,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都在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研究,并逐步实现与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Mooc(慕课)等国内外视频资源实现了对接,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4]。

若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引入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结合国内外教学资源,加之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有望给本校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翻转课堂实施对教学主体的要求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其中课前环节包括制作教学视频、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而课中环节包括分组讨论、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知识内化,总结、反馈。顺应此教学模式的要求,翻转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应顺势发生转变。

1.翻转课堂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为了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教师一方面要从课堂的“独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5]。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搞好教学设计以深化教学知识理解、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拓展知识面答疑解惑和评估学生学习效果上。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课程组的教师均为医学生物化学领域的博士,师从医学生物化学不同研究领域的顶尖导师,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医学生物化学前沿研究动态。具备优秀的设计和统筹教学的能力,并凭借课堂教学充分展示个人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的好评。因此,课程组教师能够在翻转课堂适应此模式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适合学生课下学习的视频,即在课下讲解原来课上的授课内容。这不仅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而且对教师的凝练和讲解知识的能力有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下学习视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知识点的凝练,同时也需要把理论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更需要教师所讲述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虽然和课堂教学要求一样,但是录制视频的时候因为没有学生入座,在氛围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别。关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点,要求比课堂教学更高,因课下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观看视频,而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在教室听讲。当然,为了获取相应的课程知识,学生可以选择在网站公共平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观看,不过如果课程组录制的视频不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这将导致课程组录制视频的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若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授课教师需要付出相对传统教学法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优化和丰富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能力。

2.翻转课堂实施对学生的要求。然而,课程教授的主体是学生,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内化、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传统教学有所改变。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将被要求从被动的“倾听者”角色,转变成为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学习→提升能力”的主角[5],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进度、“最近发展区”和与教师同学的协作交互来深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的是终生学习的能力。

从学生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收益良多,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纵观国内现当代中学教育的模式,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育,隐匿了学习的自主性、自我学习的自觉性,执行能力也相对较差。例如:传统教学的预习和复习环节,只有小部分学生可以坚持这两个环节的执行,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课上学习,就是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复习。因此,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前学习环节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将面临部分学生不学的困难,这不仅影响课程的进度,还会造成“不学”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不如传统教学。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解决,解决方案可以有两种:方案一,课前集中观看教学视频。但是这种方案将会大大增加该门课程的学时数,并且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而且少部分学生仍然可以在观视频的时候精力分散,不易于被学生接受。另一种方案是将学生分组,每组任命组长,并令组长监督组员观看课前教学视频。此方案对组长的责任度是一种考验,而大学生已经处于成年时期,不少学生不愿意服从同龄人的管理,同时,对少部分学生起到的监督作用较前一种方案弱化。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该尽力引导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不仅对学生的个人自觉能力要求高,而且对其多人合作亦有要求。翻转课堂的分组讨论,协作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多人成组,通过互动互助学习知识点,并共同探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协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学生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层次来进行随机分组,即将同一层次的学生随机平均分入各组,每一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这种分组方式不仅可以产生帮带效应,利于促进自觉性差,或者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的进步,而且可以形成一种组间良性竞争的局面,利于全体学生的成绩提高。

总之,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组主要寄希望于学生本人的高度自觉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课程组将会就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短期及长期利益对学生做充分说明,有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并积极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结论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课前学习时间自由,学习资源丰富,增加知识内化过程,将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优点。可利用课前教学视频将知识动态化,将学生学习的时间灵活化,加之课堂教学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调动起来,再度内化知识,其形式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可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采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这类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内容繁杂、紧随前沿的课程的教学。此教学模式在拟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困难重重,但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过程也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挑战中得到提升,而这些能力将使学生和教师终身受益,翻转课堂的收获定是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贾舒婷,张继虹,吴晓明,周若宇,唐文如.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病例引导型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2]周若宇,贾舒婷,吴晓明,盛苗苗,唐文如.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和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12,(8).

[4]陈莉.Mooc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文章分析了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课程的教学优化方法。并建立生物化学实验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生化实验;创新能力;教学优化

实验是教学实践性的环节,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

一、目前生物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步骤及进行过程完全模仿跟踪

完全依赖性的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发掘自己的自主创造性,往往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遇事找书、找资料、只改一下实验材料,缺少因材料属性而调整规程的能动性,因而其结果无重复性,缺少可信度。

(二)学生对已有实验方案缺乏自主意识

学生做实验完全依赖教师编写的实验指导书,学生误认为一切有据可依,可以不做实验而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甚至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这种做法从客观上滋长了学生的懒惰和不踏实的作风,不能激励和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三)模仿已有实验规程,对于相当多的学生难以培养探索冒险精神

由于已有的教学讲义或《实验指导》都是老师根据自己所做的实验精心设计而成,因此,有些学生存在侥幸的成功心理,马虎了事,缺少仔细、踏实的精神,操作不严密,治学轻浮。

(四)模仿讲义或《实验指导》进行操作。难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培养学生勤动脑,在通晓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能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仪器和试剂,把握好实验过程,注意交叉点转换环节的处理,懂得有效避免不应出现的问题。

二、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优化

现有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往往只注意按规程操作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使部分学生注意了动手,忽视了动脑的构思“过程”。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与柔性的培养方式的统一,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很有必要。

(一)推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教、指导、演示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则是通过阅读、听讲、实验、操作、分析、处理和归纳,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要经过由不知到知,由知转化到用的转变过程。这两个转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转变,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是内因;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创造转化的外部条件——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外因。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核心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到积极诱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思维、积极实践。

(二)增强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和勇于开拓的胆识

在实验的开始阶段,老师需要向学生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方法及进度,从而使学生明确目标,有所遵循,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老师要提出问题,积极引导,严格训练,适时启发,认真指导学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温故知新的能力和勇于开拓的胆识。

(三)老师要及时释疑。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在设计试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释疑和解答,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当实践过程进入理论阶段,有的学生被纷繁的环节所困扰,理不出头绪;有的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抓不住本质;更多的学生不善于把丰富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论知识。这时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弄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许多同学模仿、套用他人实验方法,形成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法。因此要鼓励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进行过程的自我设计。这样做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综合性、创造性思维。

(五)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实验

各种实习、试验设计都是在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目前都还基本属于“继承性学习范畴”。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需要在课程学习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和吸收大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好的高年级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技活动或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这是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好形式。

三、生物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创新,不是革除传统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普及到“高雅”的循序渐进,而是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熟悉实验内容的相关知识,围绕实验任务将实验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使实验有条不紊地完成。建立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变原有实验指导书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形成新的思维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达到实验目的,必须要有合适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虽然明确规定每项实验目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并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但是没有通过经典实验的剖析,达到学生能进行自主性的设计实验过程和方案的目的。这样易使部分学生养成执意的依赖性,不去认真地消化和理解基本概念,盲目地去进行实验操作,而并未弄懂实验的真谛。因此生物化学课程的创新既需要教師的启发和引导式的灌输,又有靠学生自己钻研而挤“出”的成果。

(二)启发式实验教学,不提供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educate”(教育)的本意就是“将人的潜力给诱发出来”。如果只有教师的侃侃而谈,而无学生的畅所欲言,这种教学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讲解经典实验原理,剖析实验的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抒发己见,提出问题,当在要点基本明确时,立即停止讨论,留待学生自己完善。这样就可使学生克服依赖、等待的消极思想,而换来积极进取的耀眼火光。

(三)鼓励学生开拓与创造

一切科学发明、发现源于对实践(或实验)中现象的好奇。时代要求创新,创新就是在好奇诱导下的创造。只要有创新就值得鼓励。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精细地观察,耐心地寻味实验中出现的各类奇异现象,否定那些类似于求证苹果掉下地的梨子、桔子、葡萄等,鼓励学生进行原始创新。

(四)激励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

科学上的独创,贵在质疑。爱因斯坦曾论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提出问题,就要学会发现问题。要发现问题就要善于观察,敢于质疑。观察和质疑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里歇(charles Kobert Richer)最初认为过敏是与免疫现象相反的个别的反常。后来他深思这种现象究竟是个别的、偶然发生的还是有规律地出现的,于是他反复地进行试验,终于发现了过敏反应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1913年他因发现过敏反应而获诺贝尔医学奖。通常,大学生都有强烈好奇心、广泛的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敏捷的洞察力,这是发现问题的基础,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动手、提问、辩论、发表见解,使他们形成独立自主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教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博士研究硕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