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总结范文

2024-01-12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总结范文第1篇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辖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屯、xxx个村民小组,总户数xxx户,总人口xxx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xx万元,清理村庄垃圾xx吨、清理乱堆乱放xx处、清除池塘淤泥等xx处xx吨、拆除乱搭乱盖xx处xx㎡、拆除广告招牌xxx个、拆除农村危旧房xx栋xx㎡、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xxx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xx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xx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xx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xx%。xx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xx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xx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

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

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

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

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

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

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

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

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

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总结范文第2篇

2018年, 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电商发展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关对策。2018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物流信息、乡村公路等。江西省作为农业资源禀赋较好、林业资源占优势的大省, 农业农村发展极具优势,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 顺势而为, 把握“互联网+”良好发展机会, 打造农村电商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有助于实现江西赣鄱崛起的现代化进程。

2018年5月3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和《关于打臝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该规划提出, 要突出重点, 细化举措, 形成综合性格局。

一、提高认识, 农村电商助力江西振兴

(一) 乡村振兴顶层设计

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1个省份在陆续召开的两会上, 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内容, 制定方案, 明确措施, 给予支持。中央一号文件也全面部署了此项内容。2018年两会上, 李克强总理指出, 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多举措、多路径提高农村农民收入水平, 加快一二三产业发展。2018年江西省也印发了《江西省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赣商务建设字[2018]222号) , 明确了总体思路, 具体目标以及主要任务。

(二) 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 农村电商的快速崛起与发展, 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助力。江西省山多地少, 一二产业不发达, 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与东部地区以及其他省份相比, 在各个层面, 尤其是乡村振兴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农村电商的出现, 加之以物流业快递业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界限, 直接促进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网上沟通, 改变了农村面貌, 解决了流通不畅、时间成本大等诸多问题。

(三) 农村电商推动人才振兴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 政府政策支撑, 市场体系成熟,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具有投资小、形式简单、门槛低、平台限制少等优点, 直接就地消化了本地的劳动力, 促进了农民就业。农村电商平台多样, 既包括家庭作坊、专业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 既是生产者, 又是“店小二”, 还吸纳了不少的返乡创业者、大学生等。在输入人才的同时, 也输入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 带动着农民更新市场理念、消费观念、生活习惯, 壮大了乡村振兴的队伍。

(四) 农村电商推动精准脱贫致富

农村电商实现了“工业品下乡, 农产品进城, 实现双向互动”, 从而促进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实现共同富裕。江西省“赣州模式”“九江模式”的扶贫探索就是农村电商扶贫典型。2018年经竞争性选择并报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和移民办审定, 又确定江西省分宜县、南丰县等县市区为第五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通过搭建电商扶贫“培训、创业、服务”3个平台, 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二、江西省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模式

搭乘“乡村振兴”战略快车, 顺应“互联网+”的形势, 江西省农村电商发展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机, 从而实现了从慢车道到超车道的转变。目前, 全省县级电商运营中心覆盖率达50%以上,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搭建“农村E邮”“农村淘宝”等电商销售平台县级覆盖率达100%, 乡镇覆盖率达90%以上, 村一级覆盖率目前也在逐年提升, 基本实现了全省县、乡、社区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经过多年发展, 目前形成了以下几种形态。

(一) 平台+农户

经过走访鹰潭、宜春、赣州等地发现, 此种模式主要是较大的企业通过前期投入, 利用村级社区服务站点等, 招聘当地村级代理人员, 涵盖社区服务工作者、投递员、村委负责人等, 企业内部自建网络系统, 强化几个一政策, 如一台电脑、一套制度、一个人、一个平台、一处场所等, 充分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 如农特产品中的红糖、板栗、咸鸭蛋等, 通过利用电商平台, 自主销售本地产品;还可服务当地留守群众, 如通过网上购物平台为当地百姓购买生活用品, 如衣服、电饭煲等日常生活所需, 打造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二) 平台+合作社

这种形态, 根据已知订单几种开展销售, 主要途径为平台与农村商超等。通过互联网寻找买家, 定向收购, 再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 动员大家集体种植当地畅销或已下单弄特产品, 从而实现订单+种植+邮寄+消费的模式, 不仅增加了本地居民收入, 活跃了经济, 还盘活了当地的土地资源, 节省了人力成本, 更带动了乡村振兴, 刺激了经济发展, 扩大了内需。如上饶的马田柚、贵溪的荸荠、香梨, 赣南的脐橙等, 很好地运用了此种模式, 带动了当地脱贫致富。

(三) 电商平台+代加工企业

代加工企业, 主要是当地政府寻找合作意向的投资方或本地的种植大户, 在挖掘本地农特产品的基础上,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将农特产品加工, 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农特产品包装与深加工, 提升价格与价值;另外可以破解水果季节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保障很多平台能够做到持续供货。在这种模式带动下, 加工企业在加工时节必然要雇请当地村社区的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 很好地带动了当地脱贫致富, 如九江的丫丫羽绒业、贵溪的木耳种植业, 在提供原始产品时, 可利用现代科技, 抢先注册农业品牌, 打造木耳果汁、鸭绒帽、梨罐头、荸荠干等。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体而言, 我省农村电商虽然发展较快, 但后劲不足, 附加值较低;发展数量较大, 但龙头型、带动示范性企业较少, 贡献率较低;产品发展覆盖较广, 但上下游产业链仍未打通, 规模效应不明显;农特产品较多, 但集约型不足, 其他如基础性设施不健全, 物流链条不深入、标准化产品程度低、人才匮乏、最后一公里配送难等问题仍大量存在, 制约着当前的发展。

(一) 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产品走出去或运进来, 物流基础设施是支撑。当前, 我省山区居多, 网络弱、链条不健全、成本高、布点难, 尤其是最后一公里, 成为硬伤。当前, 全国仍然有很多乡镇、建制村没有很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甚至极少部分的村庄不通电。除了国企, 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EMS等布点率达到90%以上外, 很多私营快递物流企业, 如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营业网点只建到了县城一级, 但乡镇村快递网点服务覆盖率近几年呈井喷式发展, 但平均也只有60%左右, 快件延伸到村较难。再加之, 特色产品、保鲜产品对运输要求较高, 冷链物流发展也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冷链物流, 导致很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得出、运不出”。

(二) 支撑配套服务体系跟不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调查数据分析, 截止到2018年年底, 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不到90%, 农村数据不到30%数据调查, 其中城市与乡镇差别较大。甚至全国仍然有上万个村级组织没有通上互联网, 农村居民电子化设备拥有率较低, 信息化普及率也不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三) 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当前农村人口体系变化较大, 农村待遇低、机会少, 留不住有见识、懂网络的年轻人。但发展农村电商, 既要懂网络营销, 又要维持运营和提供售后服务, 要求较高。另外, 农村电商往往与快递混合经营, 网点既要懂网络, 又要懂客服、运营、包装等, 专业人才匮乏, 尤其是复合型人才。

(四) 深加工及品牌建设滞后

相对于成熟的工业制品流通, 农产品流通因种种因素, 流通还相对比较困难, 虽然数额、规模增长较快, 但上行销售没有打开, 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化。竞争力弱, 有核心市场品牌少, 多处产业链下游, 附加值低, 价格低, 利润薄弱。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低, 产品在质量等级、形状成色、品质规格等方面没有取得国家绿色资质, 导致网络销路打不开。

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 支持农村产品上行体系建设。

出台政策, 全力支持本地农特产品注册有机农特产品品牌、持续推进农特产品生产链条化、标准化, 继续加强推进农特产品的上下产业链的加工, 如脐橙上下游产业, 柚子下游产业等, 抢先注册本地优势农产品有机产品品牌及认证工作, 从而发挥出本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农产品分级、包装、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财政补贴力度, 引进先进地区的先进设备;支持农产品产销对接, 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 打造农村电商多元化供应链, 帮助当地解决农村产品上线销售的前置障碍, 打造农村电商多元化供应链。

(二) 推动县级物流快递节点建设。

全力推动邮政企业、物流快递公司、农村电商等, 依托产业优势, 加快整合当地优势资源, 密切联系地方政府, 建设县级分拨中心、物流分散节点, 建立健全信息平台, 加快分享、开放、共用、共建平台,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协调财政、发改、乡镇等部门单位, 完善农村基础道路设施, 加快项目立项、建设步伐, 逐步完善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乡村到乡村的路线及站点建设, 升级改造乡村快递配送站点。在现有基础上, 配合快递、物流等完善乡村快递投递机制, 打通乡村--城市的双向物流通道, 彻底破解最后一百米下乡的问题。借助当地村村通、乡乡通公路加快当地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推进多主体、共享机制创建的物流配送中心。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利用企业孵化中心、电商产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等, 建设电商服务中心节点站点中心, 为当地发展农村电商提供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宣传推广等, 统筹协调电子商务服务资源与助农扶贫工作对接, 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解决方案, 为当地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 积极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

尤其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综合服务中心、村邮E站、快递物流综合站点等, 结合当下扶贫政策、资金优势, 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农户为基础, 助力当地服务站点建设, 帮助当地村民开展站点建设, 依托互联网优势, 开展网上代销、代售、代买、代缴等便民服务功能, 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四) 加大农村电商培训支持。

组织相关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相关协会等加大对地方社员、青年创业团体及返乡农民工加大培训力度, 开展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实操等方面培训。结合农村双创和脱贫攻坚, 对帮带贫困户发展的合作社带头人、具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重点培训店面开设、装修装潢、线上宣传、推广操作、营销技巧等技能。

(五) 搭载地方特色乡村旅游业。

充分利用江西省资源优势, 尤其是旅游业、特色小镇等优势, 将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 如与农家乐、景区游、自然游等有机结合起来, 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幸福感与获得感, 依托当地优势, 如上饶龟峰、九江庐山等, 打造精品旅游, 实现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就近销售,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 使农村电商发展与乡镇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 打好组合拳, 共建、共享、共谋旅游、生态、电商综合性发展格局。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形成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综合性格局。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城乡二元制结构的打破。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 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迎合新时代需求的新产物。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激活乡镇市场、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助力乡镇振兴的新动力。江西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 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山多水美, 农特产品尤其是山林资源丰富, 但在农村电商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要加快推进农村电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快递物流最后“一百米”, 推动人才培训与引进, 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江西农村,农村电商,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洪涛.2018中央一号文件与农村电商发展[J].中国国情国力, 2018 (04) :24-28.

[2] 李放.电商新业态带来乡村振兴新机遇[J].中国城乡金融报, 2018-5-23 (03) .

[3] 孙孔嘉.高密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N].潍坊日报, 2018-6-23 (03) .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总结范文第3篇

(一)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发展乡村优势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金融大有可为。一是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机构通过优化信贷结构, 坚持有保有控有倾斜的信贷政策, 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融结合的支持力度, 促进乡村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二是提升品牌效应。以树立农产品优势品牌为抓手, 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的扶持力度, 引导农业由增产为主转向提质为主。三是坚持绿色发展。通过绿色金融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让生态宜居成为美丽乡村的基础环境。

(二)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

当前,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节薄弱,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通过普惠金融, 有效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能够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

(三) 金融扶贫是乡村振兴的推动手段。

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是农户造血脱贫的主要机制, 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及异地扶贫搬迁等模式落地的重要保障, 能直接推动乡村振兴阶段目标的实现。

二、剖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瓶颈制约因素

(一)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有待提高。

一是村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明显过少, 多依靠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设立乡镇支行满足基本金融需求, 覆盖率不足。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等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意愿不足, 出于绩效考核的压力, 乡镇一级机构普遍实行了精简。三是城商行和村镇银行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 机构设置数量本就有限, 考虑到金融市场竞争压力, 其有限的分支机构只能投放到市区和县城。

(二) 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有待增强。

一方面随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农业经营性融资需求逐渐呈现出长期、大额、集中的特点, 而农村金融供给转型相对缓慢, 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和契合程度还不够, 呈现出供需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带来的双层风险, 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目前, 农业保险只有能繁母猪、水稻等少数品种, 农户可选择面窄, 同时, 农业保险赔付率低, 赔付条件高, 也影响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三) 涉农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有待加大。

一方面, 大部分乡村企业为起步型、成长型企业, 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内部管理不规范、有效抵押物较少, 难以进入银行信贷“门槛”, 存在有“刚性需求”而无法得到满足的矛盾;另一方面, 受基层银行信贷权限、产品供给、追责问责机制等因素影响, 存在涉农机构“心有余力不足”的矛盾。

三、路径选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措施、建议

(一) 不断加强农村信贷投放。

加大对县域信贷投放, 逐步提高县域存贷比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突出重点支持领域, 围绕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推动城乡资金融通等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打造综合化特色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二) 不断提升农村绿色金融服务。

一是发挥金融对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 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绿色种养殖业。二是完善绿色农业信贷投放机制, 建立面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的“绿色贷款通道”。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力度, 完善农村绿色金融相关标准规则和政策体系。

(三) 不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

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 用好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等优惠政策, 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创业、就业、就学等合理贷款需求。推动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 按照穿透式原则, 建立金融支持与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

(四) 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科学确定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 拓宽财政补贴险种, 合理确定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保费水平。探索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试点。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五) 不断创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整体思路, 全面开展信用县、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 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功能。强化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 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底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8年, 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做出了全面部署。2019,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提纲挈领。从国家层面看, 政策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已经明确, 道路已经清晰。从基层部门看, 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 认真贯穿落实中央战略决策, 特别是基层金融部门, 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 更需准确理解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首先对贫困地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客观状态进行了研究总结、剖析不足, 并结合实际, 提出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优化方案, 对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性执行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地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翼.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金融纵横, 2018 (04) :49-54.

[2] 车延学.金融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以黑龙江兰西为例[J].黑龙江金融, 2018 (07) :46-47.

[3] 毛通, 谢朝德.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基于浙江“三位一体”农村信用合作实践的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 2018 (10) :10-16.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总结范文第4篇

(一)东港农商银行发展的基本情况

东港农商银行响应我国政府的政策,积极地为解决“三农”的问题提供服务。东港农商银行是以“立足农村、服务城乡”为服务宗旨的金融机构,始终坚持“改制不改支农方向,发展不忘支农根本”的理念,坚持“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围绕具有当地产业特色的“三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三农”贷款在市场的投放力度,截止到2018年年末,东港农商银行贷款规模达到了93.94亿元,同比增加了15.76%,个人贷款业务规模达到了17.6亿元,同比增长了39.5%,农户贷款规模达到了14.47亿元,同比增长了16.6%。涉农贷款规模达到额84.85亿元,同比增长了21.48%。与此同时,东港农商银行个人银行账户规模达到了883001人,银行卡规模为509000个,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达到了843.494万元。

(二)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业务

1、支持草莓种植项目

东港市主要的特产农业是草莓种植业,东港草莓获得了国家和市场的认可,现在东港市的农业正在向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产生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类型的企业,为了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现在东港市开发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贷款模式,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目前,东港农商银行支持的草莓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占东港地区的56.2%,草莓贷款发放额占东港地区草莓贷款总额的62%,截止到2018年年底,东港市的草莓加工单位达到了11个,合作社为18个,草莓园区达到了100余个,专业的草莓种植户超过了三千户,金融支持贷款规模达到了四亿元。

2、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

在特色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东港农商银行与獐岛村达成合作协议,在贷款中,贷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村民只需将个人住房作协议抵押即可;若贷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则需要本村村民的担保进行抵押。今年以来,共计为獐岛村10户村民发放贷款190万元用于农家乐建设,并向獐岛旅游公司发放抵押贷款1000万元。

3、观光农业抵押贷款业务

东港农商银行在开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业观光旅游开展抵押贷款业务,同设备抵押、担保、合作社三者的结合来进行,目前,东港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贷款近3000万元,并支持徐坨村承包土地、开垦荒山,建成1000多亩的油菜花和向日葵观赏园,总面积将近300亩。这种贷款方式得到了人民银行以及广大农户的支持。

4、提供“产业链”金融支持

为解决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缺抵押无担保难题,东港农商银行因地制宜推出了“产业链条”融资模式,在养殖环节发放“浅海滩涂使用权抵押贷款”,在捕捞环节发放“渔船抵押贷款”,在运输环节发放“重型汽车按揭贷款”,在加工环节进行固定资产抵押担保业务,在销售方面运用存货抵押贷款,满足水产品养殖加工行业的多个环节以及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共发放水产品贷款176户,贷款金额将近10亿元。

在创新肉(蛋)鸡“养殖设备更新回购贷款”方面。东港农商银行采取“省农担担保+设备厂+农户”方式,支持取得养殖用地批文和环保手续的养殖户更新蛋肉鸡养殖设备。截至2018年末,已发放此类贷款7户,贷款额1140万元。

二、东港农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种类单一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的财富不断增加与积累,农民不仅仅在存款、贷款等方面有需求,还会在理财、投资等方面产生需求但其金融产品的种类仍旧单一,在某些产业的支持上也仍有局限性,很难覆盖到每种产业。且农民、小微企业等需要资金的客户只能通过去银行办理信贷业务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发展产业。然而现如今移动互联网技术被群众广泛接纳和使用,移动支付成为群众首选的支付方式,东港农商银行如果不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必然会落后,所以对于东港农商银行而言不应只发展线下业务,更应着重发展线上业务,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同信贷业务相结合进而创新出新型的信贷种类。

(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范围有限

东港农商银行虽然把水稻种植、草莓栽培、海水养殖等有地区特色的传统农业项目作为支持乡村发展的对象。但其助力的农村产业仍然十分有限,东港农商银行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形势,并未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助力新型的农业方式,这样就会导致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进度很缓慢。在新型农业方式中也不免存在发展前景好的产业,例如乡村旅游业、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支持的养殖业等,研发新型的信贷产品,助力新型乡村产业的发展。

(三)信用体系不完善

东港农商银行从现有的信息服务平台来看,无法做到全面覆盖普惠金融服务中的特殊群体,且这部分农村村民生活水平一般,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比较少,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识不强烈,农村中一部分农户因从事简单的生产活动,也并不存在扩大生产规模等想法,而且农村村民并没有对家庭收支情况记录详细的习惯,故而所提供的基本信息往往是不准确、不详细的,所以东港农商银行所建立起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善。且农村范围广,农户信息采集点多,信息更新所需的工作量大,但目前仍未建立起效率高、速度快、范围广的信用体系机制。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对于银行而言,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银行,都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作为业务开展的支撑,但是东港农商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远远不够,比如ATM、POS机等设备的应用。而且,农村村民对自助存取款机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同样因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严重的情况下,自动存取款设备的使用也较少,农户在进行存取款时还是需要到乡镇网点人工办理处办理,同样移动支付的使用率也不高,这样就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情况,且后期银行对金融设备维护的成本也很高。有的距离乡镇较远的农村,提款机等基础设施也不是很是健全。

三、东港农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信贷种类

1、“互联网+”运用到普惠金融中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在金融领域也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此,东港农商银行也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来开展自身的普惠金融业务,不仅仅需要关注线下的金融服务,还应该关注“互联网+”的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的金融服务。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简化流程,也给农民和银行自身都带来便利,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也降低了自身的成本,会更进一步的促进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拓展。

2、与保险公司合作研发新产品

农业虽然是基础产业,但同时它又是弱势产业,所以需要不断创新信贷种类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产品研发上,东港农商银行可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新产品,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对于自然经济,遇到自然灾害时,农产品的收成与农民的利益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失,而此时保险机构就可为农民受到的损失提供担保服务。由于自然天气情况与农业经营息息相关,东港农商银行与保险公司可以推出有关自然灾害的保险,来大幅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结合实际,开发具有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要时时以农村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

(二)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1、加强在旅游业方面的支持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不光只有农业、畜牧业、种植业,新型的旅游业更加是会发展的新热点,将普惠金融政策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支持农业、畜牧业、种植业与旅游业的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形势,从而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现在乡村旅游已经是一种趋势,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此,东港农商银行可以在乡村旅游方面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较传统农业来说,新型的乡村旅游方式的自然风险更小、成熟周期更短、获利的方式更快。如今人们更追究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新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就会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农户获得资金就会更加便捷,进而乡村发展就会更加迅速。

2、加强在禽兽养殖业的支持

对于农村而言,传统的农作物给农民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是禽兽养殖业附加值很高,不过禽兽养殖业的风险也很大,所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多,许多的养殖户更容易因禽兽获病而死亡等因素亏本,若将禽兽养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式,就会降低养殖业的经营风险,不过这种改良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因此,东港农商银行则需要结合不同的乡村地区养殖业情况,给予资金的支持,这样才能发挥普惠金融的实际效应,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而且,东港农商银行需要出台农户在购进先进技术与先进的器械等方面的新型政策,支持农户在养殖业方面的需求。

(三)强化信用体系的建立

1、加强对信用的宣传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信用的建设,而信用的建设前提就是加强对信用的宣传,因此,东港农商银行要与地方政府配合,推动市场上各个行业与银行的联动,充分运用政府各种资源,和企业一起来对信用知识进行宣传,运用新媒体、企业内部等渠道对信用知识进行宣传。尤其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以及特殊群体的信用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守信用意识的培养。要制定有关信用文化教育的支持政策,加强部门间配合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有规矩的、严谨的体系。

2、规范村镇信用在银行体系中的建立

规范农户的信用的评定标准,规范乡镇政府在农村信用建立中的主体责任,确保建立质量。要建立以“乡镇+银行”来推进乡镇信用的建立,不断提高农户的信用比例,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建立以“社区+银行”推进社区的信用建设;建立以“企业+银行”来推进农村企业的信用培养。完善金融优惠政策体系,研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加强对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的优惠政策的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村镇银行的信用体系建设,为此,也需要加强对保障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3、根据大数据筛选信用客户

若把大数据技术和普惠金融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客户的管理效率以及客户筛选质量,将会进一步地促进东港农商银行的运作效率。更应在整个普惠金融服务里的各个环节做到精准的监督与分析,加大对大数据的使用与利用来降低客户违约的风险,以此强化信用体系的建立。将大数据融合到银行的业务中可以帮助东港农商银行建立完整有效的信息监控体系,从普惠金融服务的开始至结束,运用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降低风险的同时也能将资源合理配置到最大化,只有合理的运用大数据技术,才能让东港农商银行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也可以为东港农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便利。

4、加强信用监管的力度

在信用监管方面东港农商银行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要规范实施信用监管的制度保障,根据相关政策发挥作用来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东港农商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农户、小微企业的资金的运作情况,对农户、小微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和数据分析,形成划分行业、划分产业的研究报告,作为选择客户与分析的基础;根据农村金融网点的分布,将银行人员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加强银行工作人员与网点所在服务区域内的农户、小微企业的接触,收集有效信息,加强监管;尤其是对风险性较大的交易进行严格的监管,加强对信用风险测评的技术与管理方法,严格审查个人征信报告。与此同时东港农商银行也应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信用素质。

5、加强东港农商银行信用体系的服务

东港农商银行要加强网点信用体系的服务,加强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信用体系建立,切实增强对特殊群体针对性的信用服务。比如,东港农商银行可以顺应国家的货币政策,采取合适的货币工具,实行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贷款要求,加强对借款人的资质审核,加强对担保的监管,提高资金的运营质量,降低资金的风险。

(四)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1、加强自动取款设备操作指导和培训

部分乡镇东港农商银行网点可增设对自助存取款设备使用的引导。加大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力度,增加无障碍银行服务网点建设,购置移动服务终端,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群体实行业务员上门办理业务,这样可以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切实地解决农村银行业务办理难的问题。

2、加强自助服务设备的维护与投放

东港农商银行要保证乡镇网点金融设施的可使用性,防止机器出现故障时耽误使用,给村民带来不便。部分乡镇地区也应增设自助存取款设备,在农村繁华地带安装金融服务自助机,方便农民在买卖时进行的存取款业务。

3、宣传移动支付手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展传统的业务模式之外,东港农商银行也需要结合时代趋势,开展移动支付手段,通过移动支付方式来提高客户的支付效率,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扩大自身的业务市场规模。同时,借助移动支付手段,使农村居民的资金往来更加便利性,相较传统支付手段,移动支付缩短了支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金融产业的规模也不断地壮大, 资本市场发展速度也进一步的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快速繁荣, 在这样的背景下, 普惠金融业务也得到了青睐, 各大商业银行都在开始积极地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普惠金融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业务, 因此, 加强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了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业务为研究对象, 对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进而分析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不足之处, 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东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晓琴, 李海鹏.县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策研究——以四川崇州为例[J].金融经济, 2019年06期:183-185.

[2] 孙璐璐.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测度及发展研究_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J].华北金融, 2019年01期:62-67.

[3] 马丽斌, 杨斌, 赵蕾.“互联网+”环境下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 2019年01期:98-101.

[4] 张泽众.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讨——基于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经济师, 2019年06期:151-152.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总结范文第5篇

一、全覆盖配强带头人。把好标准关、程序关、培训关、履职关,加强村级班子运行情况研判,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建立村干部任前联审制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年度工作清单和负面清单“两张清单”,大力回引专业人才,确保选得准、用得好、干得来。

二、全 覆盖回引年轻人。通过统筹招聘、统筹培训、统筹使用、统筹管理,落实给待遇、给政策、给出路“三给”,制定本土人才全年培训活动计划,完善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支部书记+本土人才“3+1”帮带机制,全面建立本土人才下沉村民小组锻炼工作机制,大力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为乡村振兴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三、全覆盖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扩大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制定“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计划,对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管理、服务管理、党务管理进行规范,强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树立党在基层的形象。

四、全覆盖打造乡村振兴“会客厅”。将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乡村振兴“会客厅”,赋予其既服务村民、又服务游客“两大功能”,让群众办事不出村、游客到村“坐得下”,真正把“会客厅”打造成全面体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五、全覆盖建好用活乡村振兴讲习所。坚持“针对性决定有效性,吸引力决定生命力”,坚持第一议题必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结合党员群众需求强化七个方面基本任务和“五讲”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备课,推动区镇村三级师资到村讲习,用接地气、冒热气的话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六、全覆盖建立乡村振兴理事会。推动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会理事长,从德高望重、责任心强、公道正派、有致富带头能力的村干部、新乡贤、好乡亲、返乡能人、青年骨干中推选产生理事,理事会深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将群众意愿转化为党支部的决策参考,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七、全覆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向闲置土地(资产)、闲置产业、已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一二三产业融合、大户带散户要集体经济“六要路径”,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入股方式、发展模式,收益分红向贫困户适当倾斜,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八、全覆盖推广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全面推行积分制,围绕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乡风文明等内容设置积分指标,抓实评分、亮分、兑分三个环节,坚持每月一评、每月一亮、每月一兑,群众在美化家园的同时,还能兑换奖品,提升群主动性、积极性。

九、全覆盖开展党员“三亮” 。让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大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三亮”行动,开展设岗定责、结对帮扶、承诺践诺、志愿服务,推行党员中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队等做法,积极培育农村党员致富能手,鼓励支持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总结范文第6篇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心得体会一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从大凉山深处的彝家山寨到“5.12”地震灾区再到成都郊区,两天里走访了多个村镇,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平常百姓家,慰问群众,考察民情,无论走到那里,习总书记谈得最多的、调研最深的是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具体说来,就是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是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责任和使命,是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区别在哪里?我们不妨这么来理解:责任,是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使命,则是自选动作,是自己选择的更高目标。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自选动作,是人类历前无古人的最伟大的工程。古今中外,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还有没有一个政府敢为自己定下限期实现全体国民“消灭绝对贫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目标?没有。脱贫攻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

担当缘于热爱。在一个家庭里,那个无怨无悔勇于担当的人,一定是热爱这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踏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雪域高原到云贵高原,从中原腹地到西北边陲,到处都留下了他访贫问苦的足迹。每到一地,他都要走进特困户家里,察看他们的衣食住行;询问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一户彝寨老乡家,走进他家卧室,摸摸被子厚不厚,摇摇床铺稳不稳,那份细心,那份关心,让人动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和十八洞村的父老乡亲围着火塘拉家常,在调研中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后来,“精准扶贫”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意志。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月12日,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汇聚一堂,共商精准脱贫大计。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了八点要求,他告诫全党“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这就是今后精准脱贫的目标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中国人民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执行力的政党,是世界上最有担当的政党,这些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心得体会二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衣、食、住、行”构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脱贫攻坚是关系着群众生活与发展的头等大事,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共同目标。

脱贫攻坚的关键在“脱”。我们要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而不是“数字脱贫”“政绩脱贫”,我们也要防止“脱贫”变成“托贫”或者“拖贫”,所谓的“托贫”言下之意不是真正的贫困群众;而“拖贫”的意思就是说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贫困群众无法真正实现“脱贫”。为了杜绝“托贫”或“拖贫”现象的产生,一方面“精准扶贫”我们应该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从而真正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也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来自于国家的温暖,来自于组织的关爱;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的扶贫农蓄牧产品滞销的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让群众生活更舒心、生产更放心。

脱贫攻坚的难点在“攻”。常言有道:“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既是如此,工作亦是如此。帮助群众实现“脱贫”容易,难的是如何确保已经脱贫的群众不会因为生产和发展的问题再重新返贫。我们应该立足根本看问题,立足实际谋发展。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政策的扶持让群众从种养殖业中得到长久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当地的致富能手、创业达人凭借自身优势,带领普通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致富奔小康;再者也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工厂企业的作用,鼓励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长期稳定的就业,从而减少劳动力的输出,减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产生。俗语有云:“致富脱贫任务艰,帮扶蹲点勇争先。远家离子多劳苦,鲜艳党徽耀眼前”,攻坚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应该一鼓作气、坚持不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势坚决彻底打赢“攻坚战”。

脱贫攻坚的重点在“持”。俗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可愈是接近成功就愈困难,我们越要坚持到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借助前期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这股势气,继续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力求做到战役不胜我们不休;我们也应该学会锁定目标、瞄准方向、直击靶心,力求做到精准定位、“箭”无虚发;我们还应该学会坚定信念、增强意识、树牢思想,力求做到实施有效、行之有果。我们应该把准方向,确保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我们也应该管好大局,做好长远规划;我们还应该有效落实,确保实施到位。古诗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这场脱贫攻坚战役我们必胜;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将是指日可待。

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脚下有力量,肩上就有担当。我们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让我们继续传承与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困难中前进、在砥砺中前行;让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夯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心得体会三

1939年,一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成长的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公开发表。81年过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共产党员成长的经典教科书,一直引导与激励着无数的共产党员奋勇前行。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仍然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和现实指导。

党性修养是攻坚之基。脱贫攻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共产党员作为脱贫攻坚的担当者和推动者,就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特别是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困难和新挑战。就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读经典、强党性,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地认识到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的时刻,更要提高警惕,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无产阶段的革命品质,保持定力和耐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解放思想是攻坚之义。目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剩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更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找出新路子。刘少奇同志提出党员干部“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就是要在经典中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处理各种问题。面对脱贫的“难点”、民生的“痛点”、群众的“盼点”,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入基层,充分解放思想,领悟经典智慧,全面整合资源,群策群力找到新出路,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用结合是攻坚之要。刘少奇同志提出“共产党员必须使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思想意识的修养和锻炼密切地联系起来,绝不应该使两者分割开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根本的修养方法。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既要强化理论武装,更要锤炼政治担当,聚焦脱贫攻坚急需解决的难题,善于从经典中找到方法与出路,充分发扬“不信春风唤不回”的信念信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作风和“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斗精神,学用结合,精准谋划,确保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有落实、见成效,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才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修养。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心得体会四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乡村振兴服务助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正值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平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通过产业振兴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建设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目标,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及政策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实,这个战略才能够落地生根,给农民带来利益、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经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范文下一篇:教科四年级上科学期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