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综合实训 实训内容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ystem Design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Food Factories

MA Lizhen, LIANG Peng, HUANG Zongha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Key word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raining content

食品工厂综合实训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通常是以食品工厂实习、食品新产品科学研发或食品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实现的,食品工厂实训是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取得生产知识的重要阶段。实训者通过对食品工厂的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的检验与开发、企业管理模式与营销战略、工厂设计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巩固和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了解专业及行业特点,掌握专业工程技术及相关产业知识。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理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系以来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分“四步走”的战略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考验,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先进综合实训教学理念:(1)综合的实训理念。构建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实现由技能训练向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2)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3)三个课堂相结合的理念。把校内实验教学的第一课堂、校内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等教育活动的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训活动的第三课堂有机结合,互补互动,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和学生工程素质。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思路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学校制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16字方针,着实在“质量、人才、特色、文化”8个字上下功夫。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实行三个课堂的结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训项目方案思路:(1)构建综合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从最初的实验室验证性试验到以食品工艺学实验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从课内理论教学扩展到课外实训实践,包括创新大赛、课堂兴趣小组、研发基地科研课题项目、毕业实习和其它创新实践训练以至同校外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的实践训练的三个课堂的扩展;从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到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四个层面的层次扩展,注重学生在实训中工程素质的训练和养成。(2)推动三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为教学计划之内的实训任务,第二课堂为在校内的课外实训,第三课堂为校外综合实训。三个课堂结合,在原有的第一课堂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到第二课堂更多地体现创新实践,在教学方式上也由以教师紧密型指导为主转为教师松散型指导为主,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3)提升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方式,结合计算机模拟工厂岗位的仿真技术,教学网络化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研学,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平台。(4)食品工厂面向学生开放。食品车间进一步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性教学实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教学计划,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训练层次,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构架体系

食品车间的综合实训体系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包括实训课程多媒体展示、食品机械设备运行原理、食品产品生产过程、食品检验与检测4个模块。第二层: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包括产品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控制、食品机械设备实际运行过程、食品产品质量检验、生产组织管理4个模块。第三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包括食品研发技术方案、食品工厂建厂设计、模拟岗位职责实训3个模块。第四层: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包括工程创新综合平台模块,含各类竞赛和大型的工程创新课题。

在以上四个层次中,第一层次为基础,第二层次为主体,第三层次为扩展,第四层次为提高。

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内容

4.1 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

学生在进行食品工厂实训时应多方面了解食品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食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期间让学生掌握食品工厂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了解各道工序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效果,从技术原理、产品质量、设备投资、成本、安全、卫生等方面综合分析工艺的特点、合理性及先进性。学习和掌握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操作与检验方法,了解和分析常见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尝试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2)让学生了解主要生产设备的型号、结构特点、技术参数、适用范围、生产厂家及购置费用,收集有关设备的技术图纸或绘制草图。分析设备性能与产量、质量的关系,学习主要设备的操作要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3)还要让学生了解生产车间、冷库、锅炉房(蒸汽发生器)、工厂内各车间相互走向、辅助部门、实验室、生产设施、排水系统、换气系统等主体建筑和辅助设施的整体分布、面积分配及各个建筑特点。

4.2 生产卫生防范措施

实训期间培养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尤其重要。相对其他行业的工厂,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要求就相对较高。食品专业的学生是食品行业的继承者,是未来食品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减少与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卫生要求、卫生现状及卫生防范措施。

(1)食品工厂卫生要求。让学生明确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对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做了要求。要求食品在“原料—加工—成品—包装—贮运—市场”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安全卫生和不被污染的环境之中。

(2)卫生防范措施。实训期间,为模拟真实的工厂环境,让学生了解采取各种卫生防范措施。首先,实训期间在学生中建立卫生管理机构,设立卫生督导员,并有指导老师监督,对过程中所有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其次,实训前动员会上让学生了解和贯彻食品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并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卫生防范意识。最后,从食品工厂环境、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学生个人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卫生消毒方法,以便保证食品工厂卫生。

通过多方面让学生了解实训工厂的卫生现状,结合对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在实训结束后应达到掌握食品工厂卫生防范措施的目的。

4.3 产品开发及产品检验及

(1)产品开发。实训期间食品工厂要为学生安排产品研发工作,具体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原有产品品质的优化、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提升等内容。

新产品的开发是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制,包括新产品加工工艺研究、配方研究、设备选型、批量生产技术研究等。产品品质优化是让学生对他们生产的产品品质的改良,通过配方调整、工艺改进等方法改善产品的色泽、口感、质地、稳定性等质量指标,如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延长产品保质期等等。加工工艺技术提升是要求学生对工厂现有生产出的产品工艺进行改良,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品质、节约原辅材料、减少生产能耗以及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实训工厂的产品研发背景、研发思路、研发能力等方面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产品检验。产品检验是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并将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感官检验主要是产品色泽、形态、组织、滋味及气味、杂质等的检验;理化检验主要涉及的是产品的营养成分、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量、中药物残留量、食品添加剂含量、化学致癌物质含量等的检测;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方面的检测。对于不同类的食品,因加工工艺不同,所选用的原辅材料不同,其检测项目也有所不同。

4.4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的管理模式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管理模式尽可能地效仿对食品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并且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并加以指挥和控制。为了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有必要模拟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实训行为,以促进发展。

学生在实训前应对当今企业几种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在实训过程中,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解,并根据企业现状和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及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以加深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4.5 实训期间的营销战略

实训期间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遇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并采取有效实施和控制的举措。

为了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有正确的认识,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做出精确的把握,在工厂实训过程中就应对所在企业的营销战略有一定的了解,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试销售,让学生实地策划销售方式,试销售前进行销售预算,试销售之后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马俪珍,刘金福,梁鹏,等.食品工艺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何维泽.基础实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31).

[3] 毕建杰,常安瑛,等.科研与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 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新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2(82).

[4] 赵成军,石志标,等.实验室开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145).

[5] 何维泽.基础实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31)

[6] 王汉成,刘明,朱龙彪,等.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开放式创新实践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材料成型;金属材料;加工质量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工序,而且金属加工作为电力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行业的基础工艺,提高材料成型质量,是优化机械制造水平的必要条件。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金属材料加工特性与原则分析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研发出很多合金,这些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硬度更高,物理性能更加良好,可以在实际应用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而对成型加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分别表现在锻造、锻压与焊接三个方面。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可以发现,金属材料的熔点非常高,抑制了材料内部的流动与收缩性,这一现象的存在,赋予金属材料加工方式独特的特定。通过锻压,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的塑性,有利于材料的成型;通过锻造,将材料打造成特定的形态;通过焊接,将多个模块有效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构件整体,从而可以应用在具体工程内。在焊接时,应对焊缝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气孔,提高焊接的质量,确保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说,金属更耐磨,且硬度相对较高,金属材料在机械设计、工程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为这类材料的成型加工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所以,在实际当中,应根据金属材料的特点,再结合实际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只有这样,才会使加工出来的产品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对于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来说,是一项非常繁琐的程序,不仅涉及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因而对加工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我国金属加工领域当中,已存在很多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任何一个技术,在使用时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意外出现,均会对整个材料加工造成干扰,影响材料的具体应用。

2金属材料加工成型的技术手段

2.1机械加工成型的核心原理

在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刚石刀具是应用率较高的金属切割刀具,可用于对铝基复合材料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精加工。常见的金刚石刀具类型主要包括钻、铣及车等。铝基复合材料的金刚石刀具加工形式可细化为如下几类:车削形式、铣削形式与钻削形式。其中,钻削形式的关键在于借助镶片麻花钻头进行加工,应用频率较高的包括B4C及SiC颗粒钻削,且添加适量的外切削液,能起到增强材料使用性能的作用。铣削形式主要依靠粘结剂与端面铣刀的协调配合完成材料加工,碳化硅颗粒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之后再通过添加适量的切削液完成冷却。相比之下,车削加工形式的操作工序最为简便,以硬合金刀具为主,并以乳化液作为冷却处理介质。

对于该技术来说,需要的能耗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将金属加工成胚料后,利用铸造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并待其将要凝固时,对其进行相应的轧制,之后按照这一流程进行反复操作,从而得到所需金属零件。采用该技术对有色金属进行加工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增加生产效率的同时,由于所需要的能耗并不是很高,还节约了能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对企业、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价值较高。

2.2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的核心原理

在金属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要通过模具表面涂层和添加润滑剂等方式,调整技术操作环节的压力系数,减小摩擦阻力,确保加工工序的流畅衔接。数据显示,采取这样的辅助措施,可将加工环节的挤压力缩减35%左右,从而减小挤压力系数,以防摩擦阻力过大对模具造成机械性损伤。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挤压温度,加强金属基材料的可塑性。在金属基材料中添加适量的增强颗粒,可进一步弱化金属基材料的可塑性,从而增强抗性变能力。此时,再提升挤压温度,可加快增强颗粒与金属基材料的溶合速率。从专业角度来说,提升增强颗粒含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挤压速率。为此,应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颗粒浓度偏低时,提升挤压速率。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挤压速率,保证技术操作的适中性。一旦挤压速度过快,会导致成型后的金属材料出现横向裂纹,影响成型加工的质量。总而言之,在金属材料加工成型阶段,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在材料表面添加润滑剂,还需严格控制挤压温度,且结合实际情况,控制挤压速率,最大限度地保证成品质量。

2.3铸造成型的核心原理

在加工生产有机复合材料环节,铸造成型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铸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求,添加适量的增强颗粒,增强熔体粘度,提升流动性,进而加快熔体与增强颗粒间的化学反应,优化材料的物理属性。在铸造操作阶段,专业技术人员需严格控制熔化速率、反应温度与保温时效。在持续高温条件下,添加适量的碳化硅颗粒,以提升界面反应速率,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SiCA1→A14C3+3Si。在实际加工作业过程中,针对熔体粘度较大的问题,技术操作人员需优选精炼手段,添加适量的变质剂造渣,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保证成型质量满足实际需求。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此类操作模式并不适用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2.4粉末冶金成型的核心原理

粉末冶金成型技术的实践应用时间相对较长,最早源自于制造晶须及颗粒,因其诸多优势,被逐步拓展应用到材料零部件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成型中。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适用于尺寸小、外观形状简单且精密度要求高的零部件加工工艺。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具有增强相分布均匀、增强相可调节以及界面反应较少等优势特征。以DWA公司为例,其将粉末冶金成型技术拓展应用到各类产品加工制造工程中,如管材、自行车零配件、自行车骨架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由于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加工的产品具有耐磨损性强、抗压强度等级高等特征,备受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与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推崇。

2.5锻造成型技术

对有色金属材料进行成型加工时还可以采用锻造成型技术,采用该技术手段要确保整个加工活动的有效性,应开展良好的检验工作。对于该技术来说,可以针对设计要求,制造出精确度较高的零件。该技术功能良好,但投入成本较高,虽然可以对所有金属进行加工,但通常情况下,主要应用在复合材料的加工当中。通过对我国金属加工市场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技术更加复杂,导致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滞后性更加显著。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材料的流动性,并赋予其更加良好的物理性能,应在铸造时不断优化技术参數,完善工艺方法。一般来说,有色金属处于高温环境中,化学性质会出现变化,因而在铸造的同时,可以加入压铸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防止各种不良问题的出现,确保材料加工有序进行。

结语

总之,金属材料的成型与控制工程具有极高的难度系数,其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加工受到各行业领域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员要通过专项科研,不断提升加工技术水平,保证成型质量,以增强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萌萌.探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J].世界有色金属,2019(04):280+283.

[2]黄猛.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分析[J].冶金管理,2019(09):48-49.

[3]施应伟.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的工艺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03):157.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2、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X数据精选

3、文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

4、对信息技术伦理根基性的思考

5、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6、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7、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8、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性教学研究

9、发挥学科特色优势 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型人才

10、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困境与对策

11、试论我国食品物流人才的培养

12、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13、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的思考

14、高职园林五维时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15、广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发展方向研究

16、法治视野下的党内法规评估制度

17、国内科学阅读的研究进展

18、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19、科研信息化时代高校科研组织虚拟化的创新之路

20、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研究

21、水文化与水科学融通共振是当代中国治水兴水的重要路径

22、“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3、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4、基于小学科学教材进行场馆学习的分析研究

25、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

26、简析资源勘察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

27、生命科学数据管理的主体责任与驱动机制研究

28、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9、蒯因与塞拉斯的科学哲学思想异同探论

30、科普旅游的发展与完善

31、基于软件工程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流程构建

32、贵州普定喀斯特三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

33、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3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35、构建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36、教学新视角:“是什么”和“做什么”

37、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38、军队院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改革与发展

39、论多重视域下认知传播学的本质特性

40、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

41、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究

42、地方高校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思考

4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及专业发展方向

44、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45、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思想与发展战略的演进

46、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47、基于战略性新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48、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2

49、PBL教学方法在食品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2、志在打造百年企业的“80后”女孩

3、利用传感器—单片机—智能终端模式开展光电检测课程教学的应用探索

4、关于光电技术在自动化测量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探究

5、太阳能跟踪控制器硬件设计

6、王健:海归双博士的科技强国梦想

7、火焰光度法测定氯化钠注射液中钠的含量

8、基于MATLAB的光电编码器光栅码盘边缘检测算法研究

9、一种高性能光电检测光学系统优化设计

10、太阳位置光电模拟信号检测跟踪的实现

11、《生物医学光子学》教学探索

12、应用物理学专业特色建设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13、上海亚华 绽放无限魅力

14、两种积放辊道输送机的结构及控制模式分析

15、分拣导入物料的投影尺寸及近似体积测量计算方法

16、全自动装箱机主传动的设计

17、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优化与实践

18、基于复合控制的塔式太阳能跟踪控制装置设计

19、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加强专业基础 引入科学前沿

21、远距离激光光斑定位中的光晕抖动抑制算法

22、光电检测中圆度测量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23、55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检测分析

24、邯钢一炼钢方坯连铸机自动打号机的应用与优化

25、新工科背景下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6、旁路变频技术在自动扶梯上的应用

27、淮南光华光神 闪耀China Print 2013

28、LED教室走廊智能灯的控制系统设计

29、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导论教学分析

30、冒泡排序算法演示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31、单片机技术的光电检测研究

32、“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3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改革与研究

34、“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35、亨通光电传输检测实验中心获CNAS认可

36、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及构建

37、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38、露点仪选型和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39、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巡线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40、非接触式纱线状态检测技术研究

41、反射式光电法纱线检测中信号影响因素分析

42、光学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

43、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自动发药机发药装置的控制与实现

44、冰淇淋菌落总数实时荧光光电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45、人体安检系统概念及其中运用的技术

46、功能性涂层织物生产装备研究进展

47、塑料垃圾近红外光谱检测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新型水松纸纠偏技术在卷烟接装机上的应用

49、面向特色专业的《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改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积极机制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也是开展施工建设的保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开展材料检测的工作,才能让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以此让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1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1.1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单位发展的保障

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就是要大大提高建筑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既能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又能充分保障建筑及其使用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对建筑的生产、使用和运营的反馈要很好,业主、开发商的参与、社会主体的参与、群众的经济基础等都要有很大的提高,企业的品牌信誉和社会信誉要大幅度提高。而招投标的最终受益者也可能是工程建设单位,因为只有好的工程建设才有机会盖上楼房,今后工程建设企业的招投标应该更加顺利。

1.2寻找物美价廉的且符合设计标准材料

采用材料检验和控制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周围的所有建筑材料进行控制,确保材料的特性符合对象的要求。例如,在设施附近可以发现施工中使用的沙砂等材料,使对象的质量要求与试验的控制和测量指标相匹配,具有相同的质量要求,可以选择施工对象附近的材料,既保证材料质量又保证工作质量,同时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以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标。

1.3让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

在建筑工程开展材料检测的工作中,还能让建筑材料的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可以让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更加规范。随着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材料的市场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通常难以用肉眼就能分辨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因此,只有对建筑材料开展专业的检测工作,才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明确。如果施工企业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这样不但会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时还会让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降低,让自身的口碑受到影响。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重视材料检测的工作,并且可以让建材市场的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

2加强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方法

2.1加强取样管理

在建材的采办阶段,检验人员要加大取样力度,对送至工地的物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工程的所有规定。同时,对不同建材样品的抽样方法也不尽相同,检验机构必须按照每种材料对应规范规定进行样品取样,以使检验结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例如,在混凝土的检验中,若采用袋式混凝土,则须选择20处不同的试件,并按相同的数目进行取样;若为散水泥,则须由槽车中随意取样,且每批取样至少为3辆。每一种样品的样品的质量必须大于12公斤。在钢的检测中,应该从任意两条中选择一条,每个条取一条拉伸或冷弯的试条;而在用一条低碳钢的热轧圆盘条上,则要从另一条上切下一条;在冷轧的情况下,要切下一条冷弯和一条拉伸试样;在冷轧的情况下,要从两条中任意选取两条,并将其分成冷弯和拉伸试样。

2.2加强技术管理

信息化的发展对建材检验工作的效能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样本资料的采集与加工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实际使用中,检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建材样本进行编码,并利用电脑数据存储的方式,确保样本编号和样本编号的独立,避免人为采样造成的数字混淆,从而达到整体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和检验工作的效果。另外,资讯科技还能协助资料的搜集与解析。以往的物料检验工作都是靠着工作的实践来完成,手工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资料的正确性也会被严重地干扰。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测试者可以通过强化监测仪器的使用,使用各种控制测试仪器,使测试的数字化、网络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测试准确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对各种资料进行集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建材资料进行分析,实现对各种建材资料的采集和加工。该方法既能确保建材检验工作的高效性,又能更好地提高信息处理方法的目的,降低材料检验工作的耗时。同时,员工也可以从这样的工作报表中了解到材料的规格,生产质量,工程应用领域等等。

2.3统一检测标准

必须对各领域的检验规范进行规范,以确保检验的结论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为施工单位的检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见,在今后建材检验工作中,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实现远程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技术的支持下,测试人员可以实现对有关资料的远程存取,减少了来回于各实验室与建筑工地的花费,并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与稳定性,为后续的检验系统的改进与整合,提供了一个更具可信度的参考。此外,在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后,测试员还可以利用录像和数据的储存等手段来检验在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测试方法。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对检测资料进行监测,对其进行检验,对其进行监测,对其进行适时发布,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建材檢验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

2.4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材料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有较大关联,因此,检测单位或自检的施工单位,应将检测人员技能培训作为提高材料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中之重。在检测人员上岗之前,施工单位应当先让检测人员了解现行的建筑材料检测制度,明确检测基本要求,同时由从业多年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检测人员,带领新入职的检测人员学习各项检测方法,例如硬度检测、化学方法、拉伸试验、屈服强度试验等。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实践能力,避免在办公室中坐而论道,检测人员应当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在正式上岗之前,了解检测工作可能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材料,从而提高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对于人员素质水平,检测单位应定期加强培训成绩考核,对于成绩考核不通过的检测人员,应当回炉重造。检验机构应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的方法,以“点到面”的方式,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个人测试”培训方案。检验机构可以定期请业界的专业人士到各企业举办专题报告会,让检验者们了解新的建材检验观念、新的方法,以及新的建材产品,以及应该使用何种测试仪器和测试手段,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度。定期举行测试技术竞赛,增强员工的竞赛精神,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2.5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

在测试的仪器和技术水准上,还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一方面,要提高质检工作的技术水平,定期开展有关的工作,为质检工作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在工作层面上,要不断地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绩效评估,不断提高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进行招聘时,不仅要注重相应的职业素养,还要注重责任心。而检验机构也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的更新、更新、升级,还要注重设备的维修,强化设备的管理,提高工作的工作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建筑中,材料的检测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当前我国在材料实验研究的实践与发展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而材料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后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质量保证。当前,材料检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使材料检测工作达到规范执行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雷宽久,何冰.建筑材料检测控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探究[J].智能城市,2020,6(18):35-36.

[2]于舰.建筑材料在工程检测中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9(24):52-53.

[3]王上宁.初探建筑材料检测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河南建材,2017(01):106-107.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学等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13年正式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等6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 1000余人。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招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名。

学院拥有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人才小高地1个(广西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人才小高地)、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个(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高分子复合材料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2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1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根据学科发展和建设情况,现招聘冶金工程或有色金属方向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科研团队。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日本和服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