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

2023-09-17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课题式”教研缘由、内涵和亮点

(一)“课题式”教研的缘由

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以学科为基本单位,使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以往的教研形式单一、枯燥,教师思想不统一,导致很多教研活动趋于管理行政化、实施形式化、成果功利化。更重要的是教研活动没有连续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课题式”教研的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在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下展开思考和实践。同时教研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课题式”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师发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等。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课题式”教研则帮助体育教师找差距、弥不足、提素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是真正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题式”教研的内涵

“课题式”教研需要借助课题来卷入,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推进实施是教师内生外展的过程,激发教师自我生长和扩大对外影响。课题评估以教师研修成果展示、成果输出为主要形式,是专业研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课题式”教研的亮点

“课题式”教研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协同工作方式,它强调的是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让教师的教研思想始终处于动态。“课题式”教研的亮点包括以下4点:1.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课题式”教研通常涉及的是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2.教研模式为成果模式,“课题式”教研一改教研的探究模式,属于成果模式;3.教研活动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4.解放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能够给予教师足够大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

二、“课题式”教研的核心要素

(一)有课题依托

“课题式”教研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有课题依托,课题就是学校体育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课题。基于课题研究,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活动。学校体育教研组以省市课题作为依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1.有规章制度。“课题式”教研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课题式”教研的要求,可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如,《“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主要包含“课题式”教研的内涵、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课题式”教研分工细则》主要包括方案制订、内容设计、等级标准制订、微信推文制作、宣传报道等,《“课题式”教研教师考核细则》主要包括教师参与度、实施效果、论文、经验总结等。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确保“课题式”教研真实、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2.有专业引领者。“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非常重要,引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与管理等能力直接影响教研效果。“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扎实,要具有一定权威。

3.有共同的目标。“课题式”教研其实就是学科团队的“生命共同体”,由一个个鲜活的体育教师组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个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滋养,而“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4.有良好合作氛围。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一定是一个团结合作、充满智慧的教研组。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组内每一名教师都要懂得彼此尊重和接纳,允许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题实施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每名教师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教研氛围。

(三)有丰富的研究形式

“课题式”教研形式要丰富多样,这样开展起来才会有声有色。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读书会、报告会、讲座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研课、观课、议課、优课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各种运动项目的练习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论文等。如在《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中,笔者采用了体育作业实施经验分享会、学习读书会、微视频拍摄与制作、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形式。

三、“课题式”教研的实施路径

“课题式”教研实施流程:1.信息调研,确定课题;2.明确目标,制订计划;3.建章立制,规范行为;4.培训引导,开展教研;5.资料收集,形成成果。制订实施流程有利于实施者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课题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程序。下文以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例。

(一)信息调研,确定课题

课题的选择取决于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的信息调研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例如:针对学生设计你最喜爱的课外运动项目是什么、你是否经常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针对家长设计你是否支持学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你是否愿意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等问题。根据前期的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在充分了解了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后,确定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申报立项,并以此开展教研。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认真研制课题实施之后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教师层面的目标、学生层面的目标和学校层面的目标。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课题为例,教师层面目标: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撰写1~2篇关于家庭体育作业的经验、心得或论文,会独立做小课题;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会制作微视频等。学生层面的目标: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学校层面的目标:形成一套家庭体育作业体系,包括内容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等。让目标引领实践,才能真正做出成效。通过“课题式”教研,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教研计划,以确定教研的内容、时间、频率、方式、人员分工等。通常“课题式”教研实施时间为1年,根据情况分4~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个主题下有对应的活动内容,每名教师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每两周或每个月有一次看展教研。整个教研计划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和进展进行调整、修改、优化。

“课题式”教研不是一两次教研活动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的教研过程。“课题式”教研计划一定要有详细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主题研究。每一个主题研究都应递进且围绕“课题”开展。在某一阶段应针对某个主题开展各种实践研究,让问题研究更透彻、更深入,从而真正有利于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建章立制是实施“课题式”教研的有效保障。如《“课题式”教研教师参与行为规范》主要是对教师考勤、集备、业务学习、会议等行为做了规范。《“课题式”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主要是对课题成果获奖、论文发表或获奖进行奖励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课题实施和有序推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研规范和教师参与教研的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可以让教师行为发生改变,促使教师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切实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四)培训引导,开展教研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课题式”教研领导小组,深入各学科指导与帮助。体育学科“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由体育教研组长全面解读,让体育教师清楚方案的具体操作细则。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20年确定了《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并成功立项为省规划课题。根据教研计划,体育教研组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理论交流、主题实践、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式”教学研究主题活动。重点围绕确定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微视频拍摄、家庭体育作业信息反馈、完善改进家庭体育作业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让每一名教师在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都要有思想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改进。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对前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及时总结与反馈。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一次的总结与反馈都是对课题实施的提升,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五)资料收集,形成成果

“课题式”教研的动力在于这是一个成果模式,所做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研究成果。因此课题成果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平时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课题式”教研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总结提升,并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专业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STWY03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裴玲云.“研究”是学科教研组的永恒生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8(5):50-51.

[2]苏辉.高中英语学科“项目式”教研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6):92-96.

[3]趙辉.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6):44-46.

[4]胡伟,张斌.创新教研形式 提高教师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7(9):55-56.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体育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身体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保持身心愉悦。教师在授课期间适时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并与体育器材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有很大影响力。文章就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作分析。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教学 影响

游戏很早在人们的生活中被运用,主要是因为游戏的方式是轻松愉悦的,深受人们喜爱。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保留了游戏的特点,体育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场所不固定,并且体育游戏组织起来非常容易,所用的道具简单,在一定的规则下可以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体育游戏,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可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实践中能够教育学生

由于游戏活动的参与人数比较多,整个游戏具有竞争性,因此,要求游戏参与者有团队意识,始终以团队为中心,这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凝聚力,游戏的结果也是很明确的,不是输就是赢,学生在参加游戏时为荣誉而战,在竞争过程中,学生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同时奋力而战,能培养坚持精神。体育就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很多道理,因此,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

(二)体育游戏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

体育游戏是智力和体力的综合学科,体育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它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为基础,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正常发展,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赛跑比赛,给出一段距离,让两组学生参加,哪组用的总时间越少则为赢,在比赛的情况下,学生的速度很容易提高,锻炼学生的坚持力和耐力及他们的柔韧性。当然,不同的游戏能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身体素质,游戏也能锻炼学生的平衡,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多安排这样的游戏[1]。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游戏主要以活动为主,其特点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对小学生来说非常符合,并且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被经常运用。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运用。课前准备工作是决定整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充分的准备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学习情况而定,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慢跑,然后进行腿脚活动,为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其次,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无论是中学体育课堂还是小学体育课堂,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自由活动时,学生会参与到活动中,玩得比较尽兴,如果老师安排活动,则参加的人不是很多。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并和学生一起参加游戏活动,这样能带动一部分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最后,游戏在课后的运用。受课程安排的限制,学生不能一直玩下去,那么,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调整状态,及时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安排学生玩一些舒缓的或快乐的游戏,让学生的身体放松[2]。

三、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课堂的丰富性。小学体育教学相对文化课的教学而言,体育课堂教学更自由灵活,教学的目的很简单,并且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很容易。由于学生天生对游戏有特殊的喜爱,因此,体育教师能更好地开展课堂互动教学,也能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好动性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对上课形式多加变换,增强课堂的丰富性。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理解能力不成熟,并且好动,在教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时,教师要考虑给他们多设置游戏,在游戏设置过程中还要考虑游戏的场所、参加的人数等,这都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游戏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获取经验,以经验指导今后的教学[3]。

3.通过开展游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精神注意力容易发生变化,如果教师让学生以传统的方式学习,学生参与的兴趣程度就不会高,因此,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体育游戏是集娱乐与健身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运动,它包括促进身体发展的活动性游戏和与各项运动密切相关的专门性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更好、更快地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完成课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有效结合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体育锻炼方法。它具有锻炼身体,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通过游戏教学渗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常有人讲现在的学生上体育课是“身顺而心违”。其实,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那么如何使体育课吸引学生呢?而游戏就是最好的良药。我们又该如何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有效的结合呢?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既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更容易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2、游戏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体育游戏的教学除了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培养活动能力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把知识和技能传输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消化。例如在游戏“打龙尾”中,学生在开展游戏之前,必须先学会控制球和传球、接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很容易就会学会怎样控制球和传球、接球,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兴趣也很浓烈,学起来当然得心应手。

3、体育游戏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和意志品质

学生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他们学习和与人交往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可塑性较强,但是如果教育引导不当,养成了不良习性,则很难改正,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应贯彻集体主义教育。课堂教学游戏中大多以集体性游戏为主,集体性游戏多属于竞赛性或对抗性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和意志品质,主要是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来培养的。例如在“穿城门”游戏中,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游戏者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说,体育游戏是一种加速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正确运用,应紧紧围绕其目的,有选择地穿插运用。掌握游戏运用的时间,要适可而止,在运用游戏时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兴奋适当,又不能活动过度使身体机能下降产生疲劳,让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进行基本部分的学习。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中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学生锻炼身体,学习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在基本部分运用体育游戏时,选择合理的游戏形式,既能改变单调枯燥的练习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还可以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并提高教学的效果。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体育游戏在这一环节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3、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中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尽快消除运动疲劳,使学生上课时高度兴奋的情绪平静下来,并将身体各组织器官由紧张运动状态逐渐过度到相对静止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人恢复较好的身心状态。

体育课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体育游戏的运用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掌握。我坚信把体育游戏正确、巧妙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是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只要我们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一定能运用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卫星 《谈提高小学体育课的吸引力》[J],《新课程》期刊 2009,(5)

[2]魏钱兵 《小学体育课堂因游戏而精彩》[J],《新课程》期刊 2009,(5)

[3]《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廖春梅. [J].体育教学 2006(4)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课程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及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而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本文通过论述小学体育教学意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策略

一、 小学教学体育意义

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因此小学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养成都会在这一阶段一一体现出来,而小学体育教学则是辅助其他教学,因此,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也同样具备重要的学习意义,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还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举办一些体育竞技的运动会,从另外一方面延伸开阔学生的生活领域,使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可以使教师引起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 小学体育教学特点

(一) 教学目标的双重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双重性,首先,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习体育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在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每天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健康认知的水平,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 教学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展开教学,而且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特点进行具体教学,以此来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三) 教学内容具有合理性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教学具有實践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科学设置学生的运动量程度,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因材施教,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运动量,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 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主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指导与传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有着很高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首先,小学体育老师要有强烈的学习进步意识,对于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要积极踊跃地参与,从而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其次,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理念,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实际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各式各类培训交流活动,来共同商讨体育教学如何突破新模式。最后,针对自身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做好基础。

(二) 创新体育合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目前,因为中国体育教学的理念仍然被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所禁锢,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所展现的思维与方法依然比较传统、老套,其产生的问题造成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全面提高。因此,老师应该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上创新思路,创新方法,让学生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友好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娱乐生活,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现实需要来展开。其次,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去阅读国家体育的杂志、报刊、新闻,以及国家体育的发展状况,不断促进学生能更深层次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的社会意义。

(三) 创新小学体育教材体系

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材仍然以书本文字教材为主流,而音像教材和网上视频学习教材依然处于辅助地位。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基本只注重书本文字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些文字内容太过基础、太过陈旧,不利于现在学生进行学习。另外,音像教材存在内容不全面、质量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而网上视频学习教材则对网络设备硬件要求较高,因此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网上的学习。诸如此类这些问题的存在,便给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构建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时要着重于创新,教材内容应该新颖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内容也要体现出现代体育发展的新成果,结合现代体育发展实际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采取拓展和建立网上体育教学资源等措施,进一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四、 结束语

总体而言,根据目前社会实际情况,因为新课程对小学体育教学这一方面出台了越来越高的任课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则需要适应新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评与技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缺陷,要及时地改善,从而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以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以小学体育教学为突破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具有价值意义的实践策略,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取得质的飞跃,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既能快乐的学习又能收获到体育相关的技能与知识。

参考文献: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0):87-88.

[2]梁永森.创新角度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11):125.

[3]苏媛媛.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中国高新区,2018(7):115.

[4]林锦秀.新课标视角下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2014,33(2):60-61.

[5]王森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5(16):24-77.

作者简介:

李翔,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体力、智力以及能力发展的重要起步阶段。因此,小学教学应当是全面的教育。而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影响。因此,在当今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抓住体育教学特点,开拓创新,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为体育课注入更多的活力。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总结阐述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特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提升策略

引言

小学体育作为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小学生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基础,是儿童接受体育文化熏陶的第一个阶梯,也是人生初始健康和健身的启蒙教育,如果教育方法得当,会对个人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体系下,体育教师要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小学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例如:在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师教、学生模仿的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刚开始对体育接触兴趣较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没有创新性。加之,现阶段学生的锻炼过程中,体育锻炼的项目单一,达不到体力发展、智力发展以及身心娱乐的教学效果。因此,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足

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够敬业或者没有明确体育教育所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从而盲目的引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对其兴趣不高等问题。同时,有的体育教师为了达到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偏向于教师本身对体育的认知,从而使得学生出现锻炼不积极、运动不科学的现象。严重的情况将会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受到伤害。

(三)学生的兴趣不足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课业较为繁重,对体育的认知局限于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学生没有多余时间去了解体育的魅力所在;加之,由于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所以通过与体育教师的沟通,大量的占取体育课时间,用来进行其他知识课程的讲授,使得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陈旧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和游戏性精神,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吸引,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强。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考核评价指标普遍存在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平常表现。而体育作为一门素质基础类教育科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技能以及训练技巧,侧重于学生日常的积累。通过期末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教师不能够了完全了解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还会使得成绩不好的一部分学生产生厌恶感,从而难以培养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体育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体育的课程性质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强调课程对学生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为其今后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奠定基础。综合性则注重体现体育课程以人为本的特点,将体育教学的范围扩大至小学教学的多个领域,从而提升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基于上述两种性质,小学体育教学应紧贴课程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贴合。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积累体育与生活实际联系性的认知,进而能够遵从课程要求,创建或改进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行为,实现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创造和谐氛围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首先应当丰富自身的专业性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爱岗敬业,为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培養学生乐于锻炼的能力。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课前做好热身准备,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在锻炼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不断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体育游戏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同时校方也应当通过会议的形式,由体育教师对现阶段的教育效果作出总结,不断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应当是对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素质进行提升,这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于体育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的作用,是传授知识的领路人,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对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自身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自己的作用,在教学中转变理念,不但要传授知识,还应当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成长。

教师要采用弹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体验到成功。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行区别评价,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性表扬或者鼓励,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自评、组际互评、师生公平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动作技巧,使体育训练走向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下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关键课程之一,在学生的综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体育应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从而实现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丽.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小学生(中旬刊),2018,(02).

[2]王凯.探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学周刊,2018,(15).

[3]李金.常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中),2018,(10).

上一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管理沟通案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