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

2023-09-19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1篇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促使金融业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而网络金融就是这种创新带来的一种最新成果。 目前,在众多的有关金融信息化与网络金融的研究中对两者最基本的内涵、区别和联系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旨在这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 网络金融金融创新

作者:史芳丽 吴士敏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2篇

A工业 B农林牧渔业 C建筑业 D批发、零售业 E住宿、餐饮业 F交通运输 G其它

第2题: 贵企业成立时间:_________年,员工人数:__________人。 第3题: 贵企业当前面临的同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是

A、非常激烈 B、比较激烈 C、一般 D、不太激烈 E、很不激烈 第4题:贵企业获取的银行贷款在总融资需求中的比例为______%。

A、100 B、50 C、30 D、0

第5题:您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有:

A、银行B、朋友亲戚 C、股本筹集资金 D、上下游企业 E、民间其他渠道融资 第6题: 贵公司目前合作银行有几家?

A、无 B、1家 C、2家 D、3家及以上 第7题: 您对我行客户经理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原因:

第8题:您希望的借款期限是多长:

A、一年以内 B、1-3年 C、3年以上

第9题:您最喜欢的还款方式是:

A、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 B、按月还息到期一次还本 C、按月等额还本付息 D、随借随还

第10题:您在融资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什么: A、缺乏担保品牌B、达不到银行准入要求 C、利息太高 D、金融机构产品不符合需求

第11题:您对我行从贷款调查到审批结束的时间您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第12题:您觉得我行小微企业授信产品是否能满足企业需求: A、是 B、否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3篇

【摘要】世界电子金融的高速发展,为金融领域带来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优质服务。金融机构大面积的应用网络服务扩展了原有服务的范畴,但相比传统金融活动而言,产生诸多安全问题,这些带来了新的技术风险、可管理性问题,使其安全控制变得更加复杂。信息安全问题在电子金融尤为突出,电子金融领域中信息犯罪形势日趋严峻,防范电子金融中信息犯罪将十分的迫切。

【关键词】电子金融 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

电子金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因特网上开展的金融活动,有网上银行、电子保险、网上证券交易、专业金融信息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电子金融能为客户带来便利,为应用商开辟市场、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资本飞速流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金融呈现爆炸性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子金融业务急剧增加,一个国家网上金融业务的整体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我国电子金融领域信息安全的现状

我国金融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历经了这么几个阶段:初期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网络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化信息安全管理等四个阶段。在当前阶段,对于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已是金融电子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刻不容缓、迫不及待的要求,以抵御和化解风险,统一处理安全问题的规范性程序,提高金融电子安全系统的整体防御能力,从而促使金融企业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金融电子信息安全系统法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金融电子安全系统已经成为投资-产出过程中的风险防范首要位置,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安全普查。全国相关的金融机构陆续成立了专门的安全防范机构,并重点加强对系统需求设计、投产、推广和软件开发等重点程序的监管和保护以及风险防范;在系统设计开发、防火墙选用、认证密码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是,当前的金融电子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患,具体是传递信息的安全隐患和业务系统维护的风险防范隐患。

二、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一)行业自律

行业或是客户自身的信息包括最敏感机密部分对金融机构而言往往是公开的,金融机构可以轻松的获取这部分信息,其中有部分信息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对信息保护,行业的自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政府的监管只是被动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更多的在于金融结构的自律行为。

电子金融行业需制定一个有效的行业自律规范,从行业内部规范从事人员的行为总则,

争取将非法信息来源斩断。国外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上对行业自律机制给予较高的肯定,我国其实也可以借鉴,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在信息安全上的作用。

(二)金融信息监管

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我国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今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三个层面。但是,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管理机构存在多头管理,要求从金融信息监督开始为信息安全做好第一步。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在《人民银行法》等相关法规中将网上银行明确纳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监管的对象。其次,金融服务业消费者安全保障的投诉与受理机制欠缺,监管机构中缺乏专门负责金融消费者安全保障方面事务的部门,对于投诉问题没有从自律或者强制性法律机制角度进行规范。建议在我国因成立一个独立的电子金融监管机构,它独立于各个行政体系,采用直接负责制,这是由于电子金融领域如出现信息安全事故,它所牵扯的相关行政部门较多,地域范围较广,现有职能部门无法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管,该机构应对电子金融机构信息可审查,可回溯并构建一个评价体系,将其评价结果对外公示,对于那些信息安全保护不当的机构应给予惩罚,改变我国对信息泄露或是保護不当的金融机构只罚不惩的局面。

(三)信息安全体系

电子金融主要的运行手段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或是通信网络,必须要技术层面上保护其安全,传统的金融交易手段是基于柜台式、盘点式,早期电子金融只是较为粗犷的将原有的业务照搬于网络环境中,又由于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所以造成了较多的信息安全事故,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了迅猛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用户认证手段单一、支付手段繁杂、内网权限过大、设备更新过于频繁、客户端保护不够、异常行为监管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现应构建一个统一标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将用户权限分割,将用户不常用或是对其信息保护有隐患的功能部分需转为传统的柜台办理,用户可对其权限进行缩减,提供用户常用功能及其权限。

用户认证需多层次的,一般的安全层次认证简单快捷,高层次需提供较多有效凭证方可使用。

网络模型要做到有效的内外分离,对外网要设置多层安全防范,不能以单一的防火墙形式存在,应具有动态更新、行为分析、危害恢复等功能。对内网必须将权限分割,无单一权限,在很多核心内容上应采用多人协同开启权限功能,防止某一个体权限过大造成过多损失等。

客户端应该附加对客户端安全的监察,如发现客户端存在隐患则尽到提醒义务,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三、结束语

安全建设的研究一定要考虑到多方面,找到多种技术和管理方法,而不能只局限到某一种策略。单一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已满足不了行业用户保障网络安全的需求,防火墙、隔离卡、防病毒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评估技术、等级管理体系、安全认证技术、漏洞扫描等相互配合,构成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并能在稳定性及协同性整体配合上加强。信息的安全建设如今不仅仅只是技术的问题,更需要管理与技术相融合而发挥作用的一项系统工程。当然,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系统的管理以及高素质、高执行力的团队也是安全建设所必不可少的。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信息犯罪对电子金融领域危害的研究,合同编号:黔科合J字LKS[2011]12号)

(责任编辑:晏文)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4篇

摘要:零售业务已成为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是中资、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信用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理财等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产品营销等方面占据优势,中资银行则拥有网点、地缘上的优势,而且中资银行的模仿速度较快。

关键词: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理财;信用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机构逐渐增多,其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都给中资银行以启迪和借鉴。通过对中外资银行在业务领域各自的优势进行比较后,一般认为,中资商业银行的盈利重心主要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而外资银行的盈利则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业务、投资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外资银行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创新发展的不同,探寻外资银行在银行零售业务经营中值得中资银行学习借鉴的经验。

二、中外资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简述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优质企业更多地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如美国银行资产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20世纪50年代为75%,到1998年下降为25%;商业银行从传统的银行批发业务中获取收益的能力下降,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对象广泛、风险分散、利润稳定的零售业务成为银行开拓的重要领域。银行的零售业务与公司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联动大大提高了银行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了零售业务成本,零售业务已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2006年,国际性大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普遍在40%至55%之间。近年来,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中国目前至少有30万人具有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可投资资产,拥有数百万元可投资资产的人更加可观,为他们提供个人理财和财富管理的私人银行业务潜力很大。随着中国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零售银行业务正在成为中资、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三、中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的异同

(一)信用卡业务

在银行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中,银行卡成为一个主要载体。信用卡利润是国际大银行在银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利润收益占其利润总额的1/3以上。

从发达国家的规律来看,当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美元至5000美元时,信用卡业务将进入大幅增长阶段。2002年,北京市人均年收入已达4000美元,中国的沿海地区和一部分社会群体也已进入这一收入区间。近几年,我国以房贷、车贷为代表的个人消费越来越热,作为个人消费操作平台的信用卡业务也越来越成为各银行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

2002年底,花旗银行与浦发银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随后两家合建信用卡中心。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首选业务。中国工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也都在2007年外资银行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之前扩充其银行卡业务,到2008年,以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宣布其信用卡业务达到盈亏平衡点,并正在或已经走向盈利。工作刚性强,人员思想意识易懈怠。部分会计人员工作主动性差,满足于做好录入复核等基础操作,缺乏积极进取的意识,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缺少敏感性,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二是由于会计工作量的减少、会计表层风险的降低,会计人员的警惕性减弱,工作差错屡纠屡犯。三是由于会计工作奖惩不对称、会计人员流动性差、获得发展的机会相对少,加之会计工作相对单调,风险责任又大,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工作地位不高,对风险隐患熟视无睹。

(二)系统因素风险

系统因素风险是指会计核算系统在数据控制、存储控制、应用控制、系统维护等方面出现某些漏洞而形成风险。

1.程序设置风险。

(1)自动入账功能缺乏风险控制。大额支付系统来账自动入账控制不严谨,自动入账的标准是收款人账号,并不审核收款人户名是否与账号一致,与会计规定明显不符。

(2)重要业务处理无复核功能。如对重要空白凭证的出售、作废,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如准备金户利率设置等)、查询查复等重要操作模块无相应的复核功能,存在着“一手清”的风险隐患。

(3)来账进程退出无显示功能。ABS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若支付来账进程退出,动态显示屏不显示(只显示支付往账进程退出)。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又不能及时发现,极易造成账务积压,尤其是发生在业务截止之前,会严重影响账务处理的及时性。

(4)操作员登录次数、签退时间无限制。操作员登录系统后,系统无法对操作员登录的次数进行限制,多屏操作开启存在风险隐患。若未能及时签退,系统既没任何提示,也无超时强制签退功能,而是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其他人可以利用该操作员代码随意进行业务处理,产生资金风险。

2.运行维护风险。

(1)前置机整合风险集中化、危害扩大化。根据银办发[2010]62号文件要求,人行郑州中支营业部于2010年3月底对ABS系统前置机进行了集中整合。集中整合后,各网点业务处理时间相对集中,文件服务进程不稳定,造成操作员登录失败、重复打印报单、后台提取数据出错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发生。

(2)CCPC升级打补丁,对ABS系统带来冲击。2010年8月根据清算总中心安排CCPC升级打补丁之后,ABS系统极度不稳定,经常出现“调用CCPC失败”、“往来账进程退出”等问题。大小额进程的退出使得支付系统账务处理不稳定,容易造成往账不能及时发出、来账卡入系统等问题,解决方法复杂,账务处理不及时,带来了一定的资金风险。

(三)操作因素风险

操作因素风险是指会计人员执行规章制度不力,违背操作规程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而形成的风险。

1.终端机更换为计算机增加操作风险。ABS终端机在业务处理时只可单屏操作,同一台终端机一名操作员签退后另一人方可登录使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业务操作的风险。网点柜更换ABS终端机为计算机后,可切屏使用,造成一机可多人同时登录使用的情况。假设录入员登录后未能及时退出,复核员切屏使用可直接进入录入员操作界面,形成风险。

2.预留印鉴手工加盖,人工判断存在误差。开户单位工作人员在凭证上加盖印章粗细不一、印油不匀,给会计人员肉眼核对造成障碍。尤其现金支票折角核对时遮盖一部分,更增加了肉眼识别印章、核对印章的难度,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

3.重大会计事项审批变事后审核。相关会计核算制度严格要求对重大会计事项进行事前审批,但在系统中未能提供相应的控制功能,审批事项停留在人工操作的层面。由于资金汇划的时效性、业务主管坐班的不连续性使得实时审批存在一定的难度,事后审核发现问题不能弥补,造成资金风险。

4.系统双讫记账功能与单式记账凭证会计反映存在差异。ABS系统提供双讫记账功能,依据的是使用复式记账凭证,但一些重要业务凭证仍使用原设计的单式凭证。如办理再贴现业务,ABS系统提供账户关联功能,把再贴现行户、再贴现户、利息收入户、表外再贴现户等账户进行关联。记账操作时,系统可实现一记多讫(在1个记账画面记入相关4个账户),提高记账效率和准确率。但记账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为多联单式凭证(共5联其中3联单式记账凭证),前期凭证处理手续繁琐,填写会计分录等容易造成人为差错,且与复式记账要求不符。

(四)网络因素风险

网络因素风险是指网络传输载体本身的不安全性或使用网络不当而发生的风险。目前网络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内联网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以及网络传输载体本身安全性能和通讯不够稳定,致使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网络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进而影响会计核算业务正常开展,甚至危及资金安全。

(五)管理因素风险

管理因素风险是指面对新业务的发展、人员的频繁变动,会计管理方式不能及时与变化同步调整所带来的风险。一是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作为营业部门所面临的业务也在发生变动,若不能迅速制定相关业务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制度、配备业务操作人员等将严重影响新业务的开展,并带来资金风险;二是未根据制度和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安排、职责划分等,使得重大业务差错发生时人员责任推诿,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的风险。

(六)制度因素风险

制度因素风险是指现行ABS系统核算体系的变更、系统的不断升级与配套制度的不同步形成的风险。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办法是以会计分级核算为基础的,与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不匹配,尚未建立一套与会计集中核算相配套的科学、完整、系统的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比如县支行网点发起业务没有出台职责界限,而联行柜对县支行网点传来的影像进行账务处理(不能确保影像账务信息的安全性),制度未能明确此核算模式下职责的承担问题以及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未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形成会计制度盲点。尤其面临县支行会计核算业务全面上收,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带来新的挑战。

三、ABS系统业务风险防范

(一)增强人员责任,提升防范意识

会计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人的管理。一是建立人员道德约束机制,提升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的安全运行;二是加强全员培训,尤其加强新系统新业务的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集中授课、岗位能手技能传授、专家教授理论讲座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引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营业部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会计人员工作有指标、追求有目标,完成各项业务。

(二)注重完善系统,确保平稳运行

注重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秩序,确保系统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系统功能缺陷后,及时反馈到科技部门,形成特定的业务需求意见书。并及时反馈至相关系统研发部门,尤其在新系统研发涉及阶段可根据反馈意见解决系统运行缺陷。如完善系统自动入账功能风险控制;增加联行柜查询查复的复核功能和网点柜查询查复画面等。二是面对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数据库备份、服务器调试等工作,确保系统及时恢复正常运转,减少资金风险。三是注重对备用机的维护和运用,使备用机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三)严格落实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现行业务核算体系存在“重制度、轻操作”的困境,各项规章制度得不到操作上的严格执行,在风险防范上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是严格规范岗位操作。定期轮换岗位,促进人员学习了解其他岗位的业务处理流程,认识到岗位轮换的重要性。二是严格管理业务用机,明确业务用机责任主体,防范一机多用造成的风险。三是必须严守格道重大会计事项审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四是按照会计制度要求改进有关凭证格式,减少操作差错。

(四)确保网络顺畅,有效控制损失

网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应被界定为不可控风险,在面临巨大灾难、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各项损失降至最低。日常工作中实时监控网络运行问题,及时与科技部门沟通解决,以防重大网络灾难的发生。业务处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计算机安全规定,防止外来病毒破坏网络,造成损失。

(五)防范控制风险,做到管理严谨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对会计人员形成约束,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真正从内心深处提高警惕。其次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和内控管理要求,出台相应制度,合理配置人员。如人行郑州中支营业部顺应市场需求开办再贴现业务,营业网点随之业务量增加、人员紧缺。在遵守相关岗位职责设定的基础上,该部实现部门内部跨专业兼岗——合理安排综合科人员兼岗,既准确高效地完成了业务处理,又全面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风险。

(六)努力适应系统,不断完善制度

ABS系统的相关制度是进行业务处理的规范。明确责任主体、不断完善制度,有利于会计人员的工作更具依据性、责任意识的提升更具约束性,从而减少业务处理中因制度依据不一而造成的不同理解。完善制度有效引导业务行为,是在面临新系统、新业务情况下处理工作的指示牌。

从以上分析来看,影响ABS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六要素从各个方面冲击ABS系统并带来新的风险。建议营业部门定期组织本部门人员讨论系统运行状况,分析各岗位、各环节的潜在风险点,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确保会计核算系统正常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的实证分析[J]华北金融,2008,(12)

[2]钱素芹ABS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J1l金融纵横,2009,(5).

(责任编辑:贾伟)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5篇

[摘 要]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关键的一项技术手段,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很多领域都体现出了自身价值,具体到金融管理行业,信息化建设也已成为了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针对金融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介绍了其应用的现状以及优势,重点探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措施,以期对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的发展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17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必然会带来较大的生产力革新,其在很多行业内的应用都起到了极为突出的效果,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具体到金融管理行业中,合理地运用信息化建设能提高金融行业发展的速度,提高管理水平。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金融行业中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应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技术在金融管理中充分展示自身价值。

1 金融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

金融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其实主要是指在金融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高金融管理水平,改变金融管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合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对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体现出了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就当前我国金融管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其取得的成就比较显著,尤其是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比较突出,优化和升级改造了金融管理中所使用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整合了具体的资源,形成了金融管理中比较基础的信息化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信息化建设来促进金融管理的发展。尤其是对金融企业内部管理而言,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以及总部和分部之间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硬件渠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也获得较大发展,越来越充足的信息化人才也对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金融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标准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较多模糊信息,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安全问题也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关键问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金融行业的有序发展,甚至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金融管理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信息化建设具备较多优势,这些优势的体现也是其应用重要性的主要表现,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金融管理中恰当地应用信息化建设对传统的管理而言有着极强的先进性,能在很多方面优化金融管理工作的内容,对繁杂的金融管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部分金融业务的办理效率。由此可见,在金融管理中恰当应用信息化建设是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在金融管理中恰当地应用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促使各个行业以及企业做出相应改变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抓住机遇,促进自身发展。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由于其存在较大的易变性,因而对金融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金融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使其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最后,在金融管理中恰当地应用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对金融行业来说更是如此,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必须统一管理模式。当前,很多外國金融企业都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应用,这要求我国在这方面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以适应发展需求。

3 金融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制订信息化建设计划

金融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内容比较繁杂,需要进行的工作非常多,只有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序展开,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高效进行,并发挥其自身应用的作用。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尤其要有序区分旧有结构的改造以及新型设备的设置,并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中的总体构架、协同关系、人员配置以及具体建设方法的选择等。

3.2 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

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必然存在一些缺陷,在其应用过程中这种缺陷表现得更为明显,其中标准体系构建不健全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缺陷,也是需要弥补的重要环节。统一金融行业中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所执行的具体标准迫在眉睫,要重点针对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软件、网络环境以及管理方式进行统一化设置。

3.3 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永远是最为关键的资源,对于金融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更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3.4 加强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

安全历来是金融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安全问题也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蕴含着大量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也体现在网络环境中,因此,必须加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4 结 语

金融行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如何切实提高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当前人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而言,恰当应用一些关键技非常有必要。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金融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标准化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统一,另外,具体到每一个金融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其自身工作重点的不同,对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侧重点也就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具体的金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恰当设置,切实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保障金融管理高效、安全、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艳妮,何桂芳,阙波.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研究[J].武汉金融,2012(9):55-57.

[2]唐了香,张大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23-24.

[3]李付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6):78-79.

[4]刘福东.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6):338.

[5]王海文,胡桂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7(1):92-94.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年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有较大提升,信息化建设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影响着我们高中生对金融管理的看法。本文就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从建设方案、资源配置、平台管理、人才培养、安全监管、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简述了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金融发展

引言:金融行业的核心工作包括金融管理,金融管理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潜在的金融风险分析出来,还能够将金融信息进行完善整理。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配合,从高中生的角度来看,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影响未来的学业及就业选择,因此,国家需要积极建设金融管理,促进金融行业发展。

一、制定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以此保证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切实可行。首先,在确立方案之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以便精准把握市场行情,设计出的建设方案也可与实际情况更加贴合,借助统计学等科学方式精准预判市场行情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建设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其次,需要增强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在金融管理中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信息化思维,才能针对不同金融管理状况进行调度配置,降低金融风险。最后,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进行全局考量,吸取多方经验进行计划,以长远的眼光审视方案的可行性,以此保证金融管理的稳定性。金融工作者要明确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合理分配现有金融资源,为金融业务的计划与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就需要制定合理的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此推动经济发展[1]。

二、要合理的优化金融管理的资源配置

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想要在金融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需要打造出一个具有系统化、统一化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此保证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资源配置合理,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以高中生的角度来看,金融管理能够大幅度推进国家的经济建设速度,维持金融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因此在金融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优化管理方式,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此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强了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稳定性与协调性,让信息化建设过程更加稳定。

三、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任何行业都是以人为中心,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建设与支持,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信息与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因此,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关工作者的思想理念建设与管理,确立科学的的资源管理机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稳定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数据接口的技术模式可以实现金融信息的自动挖掘,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将各种数据信息统一存储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在提取数据时能够准确获取信息,作为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管理金融工作人员,还能够收集、处理相关金融信息,为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工作者的推动,他们同样是金融管理的执行者,从高中生的角度来看,金融管理的效果与金融工作者的自身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金融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与工作水准,以此推动金融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金融工作者本身而言,要重点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强化工作水平,拓展金融工作者的眼界,同时掌握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学习相关工作技能,只有金融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断进步,才能推动国家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分配培养时间,建立科学的管理培训制度,保证在学习的过程中维持金融管理的稳定,推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金融行业的管理与建设会受到多方影响,因此要将金融工作者的能力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重视程度,以此保证国家金融经济的稳步提升与发展。

五、加强金融管理系统安全管理

金融管理的过程中离不开数据与信息的支撑,想要金融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就要让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安全保障。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金融信息具有极高重要性,一旦重要的金融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就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加大金融信息与数据的安全管理力度,保证金融信息的安全与金融行业的稳定。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计算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是所有金融信息数据的载体,信息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收集、传输、分析等工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监管手段对相关网络进行监控,以此提高金融信息在收集与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构建金融信息化系统时,要充分利用先进防火墙技术,通过防火墙拦截恶意IP与不安全的访问请求,保证金融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相关计算机技术人员要定期维护升级防火墙,让安全系统成为重要金融信息的保护屏障,与此同时,可以对机密的金融信息进行信息加密处理,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将金融数据转化为密文,从多方面共同防止金融信息被轻易窃取与破解,让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安全稳定[2]。

六、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金融监管机制,金融监管能够及时有效的监控金融风险。在金融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伴有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能够制定出合适的风险评测指标,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提前预测,以此让金融管理更具针对性,对于出现的异常数据及时定位处理,避免大规模经济损失。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金融监管机制可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有针对性的制定监管指标,结合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需要,完善监管机制,以此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金融管理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对高中生未来学业与事业的选择有着引导作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不断提高金融管理能力,从建设、人才培养、监管等方面共同促进金融管理水平,以此推动国家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勃.大数据时代下的金融管理信息化分析[J].商展经济,2021(05):54-56.

[2]鄭火凤.浅谈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及创新[J].农家参谋,2020(23):170.

上一篇:药店第一季度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学校乒乓协会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