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2023-09-18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目前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育课程改革情况入手作分析,重点论述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育课程应该与时俱进的探讨新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另外,学校作为责任主体,从管理者到执行者应该两方面分析,一方面要实现改革目标,一方面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学院主张全员参与改革,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逐步引导指导教师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课程;学生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产生和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我国。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的统计数据,与传媒行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教育点从1998年的148个增长至2005年的661个,短短几年间增长了4.47倍。特别是200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决定》,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从过去的“部门办学”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发展模式。可以说,这一学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传媒相关专业教育新格局的形成。《传播学》作为这些与传媒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相继开设,一些工程技术类专业,同样开设了传播学原理方面的课程,这是与当今传媒技术的发展,传媒业的发达分不开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社会成员应该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传播学教育在中国虽然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传播学课程理论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一些研究,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段京肃教授发表的《传播学教学的热与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副教授发表的《新闻学:走出传播学还是走出自己》等学术论文探讨了传播学教学存在的一些困境。传播学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样无法绕过这些问题。笔者下面就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传播学课程教学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程改革:从补充到融合

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之初,学院应该通过调研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收集学生的意见,增开了部分基础课程。理论课应该面对市场多样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变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应该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毕业实习的管理。把社会生产实践作为专业教学和课程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1.课程类型多元化,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校通过特定考核机制,遴选部分课程,聘请了一部分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进入课堂。学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见,灵活开设短课程、微课程和学术讲座,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昕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经验知识。

2.试行顶岗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良性机制,学院应在二年级、三年级试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制。实践基地或者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项目报批的方式,申请一定数量的学生直接到相关工作岗位去顶岗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在工作岗位上,学生基本能尽快熟悉业务。有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和学院各拿出一部分资金,要求该专业教师进入传媒机构或者传媒企业学习或顶岗工作。

3.整合院校两级课程,增强课程的广泛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学院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微调,一是在总量上压缩了学时学分,增加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二是在保证该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将专业选修课分为播音主持、报刊编辑、网络编辑三个模块,让学生根据兴趣与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三是增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在学科专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提供为公共选修课平台。

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发现,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除了从常规的上课模式入手外,重点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就能作好充分就业准备。笔者根据上课的经验和我们学校实际的授课情况。

1.重组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结构,实行新型的教学方案。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实行“三步走的教学方略”第一步,一年级,实行专业实验。具体方法就是要求每个班级办一份班报。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能力、感知新闻的能力和基本的文字功底。具体的策划、记者、编辑都由学生来担任,教师用正常上课的时间来指导。第二步,二年级,实行专业实习。在学生已有新闻“从业经验”的基础上把他们推向系报、系DV俱乐部、系网站、院报、院电台、院电视台。每个同学都要有一定的工作量,暂定名为“实践课”,并且期终要和其他课程一样,进行考核,评分,记入学生档案。第三步,升入三年级前的暑假,实行专业实训。根据以往的经验,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的效果往往不是太好,特别是有些学生偷懒开了假的实习证明。所以,我们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尤其希望院领导的帮忙),给学生安排实训岗位。每个学生必须在学校安排的就业岗位内,按质按量的完成任务。我们将建立一系列的机制去考察学生的实训效果。保证学生在就业前能以一个“千锤百炼过的合格的产品”出现在用人单位面前。

2.加大技能训练的比重。在课堂上和课外学习中增加技能训练,增设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社团,提供给学生全方位的技能培养环境。例如,实行新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新闻工作室着意栽培有新闻才智并掌握了一些新闻工作技巧并能为媒体赏识的新闻专业学生。工作室应具备以下功能:①在媒体上负责一个版面,由老师率领学生在周末和双休日组版,不但可使学生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强化学生书面语言训练力度,练就学生笔下功夫,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阵地。②参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鼓励新闻专业学生花费一定时间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使学生能在广播电视施展其纯正的普通话和擅长辞令的才能。③与电视台协商,允许学生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使学生通晓如何制作广播电视节目。④与各媒体建立联系,负责发表本校学生的新闻作品。

3.从教师入手,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获得能力,有以部分原因是老师的动手能力就很差。很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到了教师岗位,而没有切身的实践经验,在上课时只是交给学生理性的知识(有很多还是过时的),不能教给学生感性的认识,更别谈实践操作能力了。有感于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①定期安排教师到新闻媒体进行顶岗实践。②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具有专业水准的新闻理论外,还必须亲自从事某项新闻业务工作,谙熟各媒体的运作规律,以便使新闻教育决不滞后或脱离媒介运行情况,并能为学生毕业后进入报业或广播电视业提供便捷从业的机会。③邀请活跃在新闻媒体一线的优秀记者和资深新闻人士定期作学术报告,并择其优秀者聘来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三、与时俱进的探讨新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是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纵观人类传播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媒介即是讯息”,指出了媒介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化时代,媒介具有前所未有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20世纪80年代,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人类社会出现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传播的基本形态。它突破了大众传播时代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障碍,使得传播走向个人化、目标化、双向和全球网络传播。

媒介的变化发展,使得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和学科的前沿,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关注传播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努力探求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传播学规律。网络传播过程的交互性、多媒体化以及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等网络媒体的许多打破传统媒体的新的传播特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仅深刻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同样改变着传播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四、责任主体:从管理者到执行者

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因为压缩教学课时等问题涉及教师的具体利益,曾遇到很大阻力,甚至学生也不理解,觉得额外增加了很多任务。一方面要实现改革目标,一方面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学院主张全员参与改革,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逐步引导指导教师的角色转变。

1.提高改革参与者积极性。学院在压缩原有课程课时的同时,让教师全面参与改革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参与到学生能力培养指导体系中。讲授课程仍然按照讲授时数来计算工作量,学生能力培养指导和训练则按照项目制,以作品、成果和质量来计算学习成果。在每项新的措施执行之前,学院组织相关师生召开说明会,阐明具体目标和做法,兴趣小组的有效运行和项目制的实施,以及校内外灵活的实践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具体的管理中,改革方案的目标指标都分解到具体的个人,学院对系、教研室、兴趣小组、项目小组和工作室,对每一层级分别考核。

2.引导指导教师角色转变。该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注重理论教学和理论研究,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够。学院有意识地引导专业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成为理论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外出培训、组建工作室、参加项目等方式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在课程改革中,学院也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在《电视纪录片创作》等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就以PBL教学模式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师针对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将基本的创作流程分为确定选题、进行拍摄、后期制作、成果交流、成绩考核五个阶段,将全班进行小组划分,按照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一般情况进行分工,分为编导、摄像、后期、场记、撰稿等。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对每一个阶段和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传播学是专门探讨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学科,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传播学理论课程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并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思考媒介信息传播现象,指导各种媒介信息传播实践。传播学教学效果的保证,需要教师多费心思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彭爱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培养[J].新闻知识, 2011(01).

[2]彭爱萍.中国内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4).

[3]刘阳.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发布[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4).

[4]朱涛.新媒体时代之下对新闻学教育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0).

[5]孙藜.问题意识、知识生产与关系建构——关于中国大陆新闻传播研究自主性的思考[J].新闻大学,2011(01).

[6]张雅楠,梁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5).

[7]印兴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互联网思维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02).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2篇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相应的专业体系, 并不断结合市场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但是总体上分析,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教育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没有深入把握新时代发展要求。信息时代到来, 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 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 更要求具备高素质综合性素质,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在职业教育方面和政策形势变化结合不够紧密, 依然比较关注专业方面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方面没有及时根据形势和时代发展变化进行调整, 从而导致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出现一些脱节。

2.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在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方面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固定, 没有结合市场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及时穿插一些新的知识或者内容,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没有针对性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和开发, 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同时教师整体素养相对较低, 理论知识相对比较丰富, 实践经验却比较缺乏, 比较局限于进行知识技能传输, 对学生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关注不够, 教学多元性不强。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质培养措施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1.紧密结合社会形势和时代发展变化, 提高学校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以来, 电视编导专业人数越来越多, 更应当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广播电视编导, 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所以高校要紧密结合时代变化的特征, 注重对新形势的把握, 将社会需求和变化等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起来, 将最新的理念、要求、方法等全面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从而提高教学的时代性,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2.在教学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不断创新。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中,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应当将更大的比例安排于实践课程教学中, 通过建立高校和媒体企业等相关的合作联系, 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习岗位,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提高双方利益最大化。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能力培养, 鼓励教师深入社会去进行调研, 加强实践探索, 从而总结更多的经验用于实践教学指导中, 建立配套的考核竞争上岗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对表现较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 从而提高教师竞争压力, 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共同促进教学相长。

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善于创新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针对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教学课堂创新活动设计, 注重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整合,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等, 实现教学资源全面共享, 还要加强多元化评价机制探索,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进行教学模式和内容的优化调整, 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突出学科培养的创新性, 为广播电视行业更好地突破发展瓶颈, 整合发展优势, 更好地推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 共同实现全媒体时代发展大繁荣。

摘要: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为公众获取信息, 加强互动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支撑。新媒体时代, 对于广播电视行业而言, 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危机, 只有紧密结合形势变化,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素养和技能, 才能不断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实现更大的发展。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何培养和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的具体对策, 希望为不断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或者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殷晴.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1)

[2] 林文红.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J], 大众文艺, 2015 (07)

[3] 姚海霞.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 (10)

[4] 王媛媛.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提高编导的综合能力[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 (06)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3篇

2、张海涛主持会议研究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应用工作

3、中天联科成功研发DVB-S2芯片

4、电视同步广播技术问题探讨

5、关于模拟电视转数字电视的思考

6、数字电视难以摆脱的五大困惑

7、浅谈数字电视场强测试数据分析方法

8、邢台广播电视台基于AVS+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实践

9、多姿多彩的2008年平板电视最新技术大揭秘(上)

10、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的特点及信号传输覆盖研究

11、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在县级广电的应用与实施

12、5G通信技术对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效果的影响

13、试论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与趋向

14、地铁数字电视系统建设的探讨

15、MUDS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浅析

16、卓胜融合清华交大不同方案 迟来芯片终消数字电视标准尴尬

17、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组网技术的研究

18、数字电视光纤入户发展趋势展望分析

19、县级市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分析与实践探索

20、数字电视国标疑云笼罩

21、河北省中央无线数字化工程微波传输技术方案

22、我国无线数字电视系统的选择研究

23、农村有线电视网延伸覆盖的一种经济解决方案

24、“十一五”末全国广播电视收入2300亿等

25、中国广播影视“十一五”发展战略

26、深圳移动电视“高高挂”

27、“数字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8、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系统传输覆盖策略分析

29、康佳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即将批量上市

30、大屏幕监管平台系统升级扩容改造与实现

31、Broadcom和晖悦合作为中国电视市场提供业内首个数字电视解决方案

32、4G业务对地面数字电视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33、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34、浅谈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的保养与维护

35、我国数字电视制作技术研究

36、基于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应用

37、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8、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设计与实践

39、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当前困境与转型

40、广播电视通信中的微波传输站点勘察技术要点

41、中国机顶盒市场持续增长

42、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新进展及展望

43、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建设分析

44、宋起柱入主 700M清频中国广电5G提速

45、浅谈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现状与未来

46、中国TFT-LCD产能将实现飞跃等

47、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前景

48、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的构建探讨

49、秦皇岛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4篇

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高职会计专业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日益重视,先后建立了以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为主,以中小企业为辅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重建轻管现象依然严重,导致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无法真正发挥实训作用,难以满足企业、学生以及院校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会计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院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十多家,基本满足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需求,但是对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仍然比较粗放,重视实训前的联络、动员等工作,而忽视了实训期间的过程管理,整个实习过程的教学管理仍然处于放羊式,对实训期间实训内容的完成情况,实训效果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学院实训实习工作虽然有分管院长和分管教研室来承担,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各个环节缺乏制度规范,口头协议多过制度约束,随机性比较大。例如,缺乏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对实训基地选择、评估、考核、再评估指标体系,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凭关系凭经验,缺乏量化指标。

(二)教学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学院对学生参加实习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除了“引企入校”项目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实习内容,其余实习单位接收学生后自行安排实习内容,由于企业教学经验不足,无法构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而学院对实习企业跟踪指导服务力度不够,使得整个实习内容无法推进,实习效果无法保证。实习学生往往沦为廉洁劳动力,负责跑外或者内勤。

(三)学生管理有漏洞

学生是整个实习过程的主体,所有的实习工作都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的学生管理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以及安全教育的指导,忽略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实习前的焦虑茫然,实习过程中新环境的适应,与正式员工的差别对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实习后期实习作业的完成、实习成绩的评定等对学生的心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提前观察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才能保证学生将近一年的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原因分析

校外实训基地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校外实训基地过程化管理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从而导致对校外实训基地重建轻管现象严重;第二,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投入不够。政府对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缺乏专项补助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行业对于企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鼓励和约束,而学院对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承担的实训教学缺乏经费支持,同时缺乏专职实训指导教师,目前学院实训指导教师全部由专业课教师来承担,其本身就有繁重的授课任务,无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指导,人财物投入不够,从而导致了最终的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校外实训基地过程化管理实施流程

(一)实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目前我院会计专业执行的是“2+1”人才培养方案,即2年的理论学习加1年的认识实习、跟岗实习以及顶岗实习,因此,在每年的6月份,学生第二学年学习任务完成时随即进入到实习环节,实训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实习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实训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1、组建实训指导委员会,由校企双方相关负责人构成,负责商定实训时间、实训内容、实训人数、考核方式、考核标准以及其他事项。2、集中宣讲与双选,确定实训单位、实训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协议内容必须包含教职成[2016]3号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同时附校企双方协商好的实习教学计划,以契约的形式保证实习内容。3、建立“三导师”教师指导团队,由企业指导教师、学院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师成立指导教师团队,建立qq、微信群,负责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安全教育以及相互联络。4、开展岗前集中培训,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组织,包括安全教育、商务礼仪、办公软件集训、具体实习单位岗位情况介绍、岗位要求、实训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实习作业等等,尽可能帮助学生缓解紧张不适情绪,激发实习热情。5、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纪律、实习安全事项,提出实习要求和期望,各实习单位正式接收实习学生。

(二)实训中期的跟踪指导与反馈

该环节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跟踪指导、过程控制以及日常教学记录。学生入企后,根据双选会确定的具体实习岗位开始跟岗实习,具体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监督,按照实训内容组织实训,并对学生的出勤、实训日常表现进行记录。在实习过程中学院要不定时进行跟踪监督,同时与实习单位和学生座谈,了解实习效果,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措施。

(三)实习后期的总结与考核

实习后期主要做的工作有三项:第一,对所有参与实习的同学根据考核评价标准进行考核,并召开表彰大会进行表扬,激发大一大二学生积极参加实训实践活动的热情;第二,联合各实习单位召开总结大会,总结在本次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实习工作打下基础;第三,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实习协议、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考核成绩、教师指导记录等进行整理归档。

四、构建校外实训基地过程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校企双方以及实习学生应该高度认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增强彼此信任,挖掘双方共同利益,深化校企合作,同时学院充分发挥积极性,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人财物的投入,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建立组织机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沟通协调

搭建校企双方组织架构,保证校企双方的沟通协调和具体业务实施,该组织架构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学校层面的对外联络处,学院层面的实训基地管理部门,以及具体业务指导的教师团队,对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持续管理和改进。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校外实训基地高校运行

通过制度规范实习各环节,保证整个实习工作的安全、稳定、高效开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一,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第二,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实习手册、实习计划、实习评价标准等;第三,实习教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第四,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等。

校外实训基地持续健康运行至关重要,但是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相信在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共同努力下校外实训基地一定会持续健康运行下去,充分发挥其作用。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日益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不少院校纷纷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但是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仍然是校企双方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探索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全过程管理的流程及保障措施, 以此规范实习过程的各个环节, 保证实习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校外实训基地,过程管理,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宏荣.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 2016 (13) :87-88.

[2] 张永霞, 鲁大圣.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04) :117-118.

[3] 楚文军.高等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标准化管理探讨[J].电子世界, 2017 (09) :9-10.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5篇

(一) “互联网+”

国内“互联网+”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 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谈及这一理念, 后进入公众视野。2015年3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1) 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得到迅猛发展。

“互联网+教育”正重构教育领域新格局。教师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渠道, 学习主体意识的觉醒, 对知识的辨别与判断等促进着教学模式的变革。

此外,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媒体并重构媒体业的新格局, 这给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突破传媒业的发展瓶颈不仅是行业发展所需, 也是推动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使人才融入社会大势的发展所需的重要力量。

(二)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源于美国的网络化学习 (E-learning) , 它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民办高校更加侧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混合式教学设计也针对于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养成。充分发挥传统课堂讲授的理论学习与课程间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改变教师角色, 把课堂的舞台真正还给学生。

二、广播电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专业培养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

2017年7月,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2017) 》显示, 广播影视当前所面临的观众流失、广告流失、人才流失和影响力流失等不容回避的严峻挑战, 说明广电现有的供给结构远没有达到供给侧结构对于需求变化的应有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求。 (2) 这也对当下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思考。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适应传统媒体的采、写、编、评等最为基本的职业素养, 更需要具有新媒体营销、广告创意及网络技术等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职业素养。

(二) 混合式教学的环境支持

1. 技术发展与资金投入的客观支持

当下民办高校也改变了过往因缺乏政府资金支持而在教学设备上投入过少的现象。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在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近年来先后建成了虚拟现实、数字艺术、定格动画、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影像编辑、图形影像输出等8个实验室;2014年建成标准演播实验室;2016年更新采购包括航拍器在内的最新摄影摄像设备共计60台。这些硬件设施上的不断完善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 专业培养的应用需求

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设置涉及摄影、摄像、视频以及后期制作等多个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是学习的基础, 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技能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传统的课堂中, 学生即便能掌握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 也很难进行自身独立运用设备及软件, 学习输入明显大于学习输出。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现有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在专业培养发展过程中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 《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为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 2010年, 学校对该课程设置分为48课时完成, 其中理论课占32课时, 实践课占16课时;到2016年,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设置了24课时。实践的比例从33%跃升至50%。采用混合式教学后, 每节理论课后设有对应的实践作业,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直接反应于作业中, 这将实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3. 现代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和课下研讨, 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 混合式教育模式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并将这种课堂参与带入课前的学习准备与课后的实践环节, 既突出了学生、教师对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的保障

本文对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广播电视学教研室任教教师进行群体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现有专兼职老师90%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且为文化传媒类相关专业;45.5%教师拥有相关从业经验。此外, 学校现对在岗专职老师提出了“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的要求, 每位老师在三年内进企业实践锻炼累积时长必须达到六个月。促进了教师转型发展,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操作能力, 并将最为鲜活的教学案例带入课堂, 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需求、符合行业发展。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使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垄断地位也逐渐被打破。顺应这种趋势,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围绕实践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对“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展开, 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一) 传统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如上图所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载体, 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引入。教师可利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 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等平台上已有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提前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 也可制作5—10分钟的小视频进行知识介绍。学生在切实完成这些课前任务的前提下, 教师的课堂讲授会变的更具针对性。课后通过学生与教师间的在线交流合作学习, 教师获得教学反馈, 调整教学计划。

(二) 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教学

民办高校培养人才将实践教学置于重心。例如, 《广告创意与制作》课程, 课前创意资料的收集及广告提案的写作;课间“头脑风暴”对于广告提案的完善;课后分组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设备完成相关广告的拍摄及制作, 有利于缓解先教学再实践, 教学与实践相分离的情形。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更利于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教师也能及时根据学生课后任务中反映出的不足调整课堂授课内容并对学生所出现地问题进行较快的纠正。

(三) 教学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将教学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设置一定的比例, 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 提交实践作品或实践报告, 可计入学科实践成绩。

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各类行业协会也会定期组织相应的比赛项目, 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与我专业相关的课外参赛项目, 我校结合这此类比赛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置, 学生的参赛作品可以作为实践成果提交。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参赛作品的竞争性, 利于学习效果的达成。

(四)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传统的人才培养设置让学生在学校修完所有的课程后进行集中实习, 但缺乏平时的动手实践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上手操作。学校尝试不定期的聘请资深媒体工作人员来校给学生授课, 并将校外优秀项目带进校园。错开了高校毕业实习的高峰期, 避免了“因企业承接力有限使得学生实习实践效果大打折扣”现象的出现。

四、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 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 课堂讲授与学生研讨、课后实践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新时期民办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需要。这种模式逐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更为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教学能扭转传统课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态, 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相互渗透。学生根据自身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获得最大的学习成长, 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更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此外, 在采用混合式教学时还要考虑学校自身发展沿革与学生特征进行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注意教学方式的本土化应用, 才能符合教学发展趋势, 适应社会发展所需。

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在教育领域, “互联网+”促进了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 逐渐打破了“教师教, 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 民办高校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技术型方向, 教学围绕实践来进行。本文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例, 从多方面分析广播电视学专业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最终探讨出混合式教学的具体运作模式, 以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培养社会真正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民办高校,混合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 俞树煜, 黄慧芳, 胡艳.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02.

[2] 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07.

[3] 熊素娟.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职教通讯, 2016, 06.

[4] 樊璠.中国、澳大利亚新闻学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6篇

1 龙职中电视台简介

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园电视台简称龙职中电视台 (英文名LTV) , 成立于2012年, 是学校信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制作新闻、专题和娱乐三个栏目, 通过学校闭路电视网对全校师生进行播放, 播放后的视频发布为网络流媒体格式并上传到服务器以供点播, 同时将高质量版本刻录光盘存档。至今已制作各类视频1000余个, 工作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肯定。

2 龙职中电视台软硬件情况

1) 硬件设备:硬件设备的选型以实用、够用为目的, 所有设备加上演播室装修费用一共在70万左右。同时我们主张将钱花到刀口上, 摄像机没有选用广播级的肩扛机, 一是因为广播级摄像机售价较高、很多技术指标超过学校的需求而造成浪费, 二是因为专业级手持摄像机对于学生来说使用更加方便、技术指标也能达到使用要求。将摄像机节约下来的钱投入到对技术指标要求较高的现场直播设备上, 我们没有采用目前各学校流行的洋铭系列, 而是选用了美国进口的Tricaster 455, 仅此一项就花费30余万。考虑到某些视频项目对画质的要求较高, 我们配置了佳能5D Mark III和7D单反相机各一台, 用于照片拍摄和单反摄像, 以较高的性价比解决了设备和画质的问题。

2) 软件系列:我们一直采用Adobe公司和Autodesk公司的全套软件解决方案, 包括Photoshop, Premiere, After Effects, Audition, Illustrator, 3ds Max以及Maya等。由于拥有一台苹果工作站, 所以苹果系列的Final Cut Pro偶尔也有使用。

3 龙职中电视台人员构成

设置台长一名, 全职负责校园电视台的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内部管理以及对外协调工作。将电视台成员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策划、技术和出镜三个团队, 每个团队设指导教师一名。其中技术团队指导教师为全职人员, 策划团队和出镜团队的指导教师由热爱电视台工作的相关专业教师兼任。如图所示 (深灰色框表示教师, 浅灰色框表示学生) :

4 龙职中电视台节目策划

目前为每两周定期播出一期节目, 后期会根据发展情况逐步增加和调整节目内容。每期节目时长18分钟, 分为新闻、专题、娱乐三个版块。其中, 新闻节目《聚焦龙职中》时长6分钟, 专题节目《浩影在行动》时长7分钟, 娱乐节目《龙门达人秀》时长5分钟。

1) 新闻节目《聚焦龙职中》主要用于学校历史存档, 宣传语:“关注学校发展, 记录职教生活”。栏目包装采用蓝色调, 象征冷静、客观, 真实记录学校发生的各个事件, 详细记录学校发展历史。

2) 专题节目《浩影在行动》主要用于学校进行舆论导向教育, 宣传语:“聚焦龙职中, 浩影在行动”。栏目包装采用红色调, 象征火热、主观引导。对重点事件进行详细报道, 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 做好舆论导向, 弘扬主旋律, 彰显正确价值观。

3) 娱乐节目《龙门达人秀》主要用于师生才艺展示, 宣传语:“龙门达人秀, 就在你左右”。栏目包装采用橙色调, 象征活泼、娱乐大众。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逐步发展为前期海选, 中期短信评论, 尾期投票评选的运作模式。

5 校园电视台在推动学校相关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虽然龙职中电视台最终是通过我校人文校园下的一个项目建设而成立的, 但是其发展过程离不开学校相关专业的支撑, 同时校园电视台也为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平台。

1) 对数字媒体专业群的推动作用。我校的数字媒体专业群包含影视制作、动漫设计、平面设计、网站开发以及建筑巡游等, 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度模拟工作环境的实践平台。更重要的是, 校园电视台的传媒属性使得这些学生制作的节目作品能够在全校范围内产生影响, 使其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进而推动其向着专业方向良性发展, 这种效果是单纯的专业实作不能达到的。

2) 对旅游类专业的推动作用。由于该类专业学生的先天优势, 校园电视台的大部分主持人和表演成员都来自这些专业。出于专业的要求, 这些学生需要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形象的平台, 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外的影响力, 校园电视台无疑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3) 对文秘、新闻及策划类专业的推动作用。校园电视台定期有节目策划和文稿写作的任务, 且策划制作的节目在播出后会立马得到全校观众的反馈, 这对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是很有帮助的。

4) 校园电视台设置有达人秀节目, 旨在秀出有出色才艺和高超专业技能的学生, 使他们成为全校师生眼中的明星, 为全校学生树立榜样, 引导专业学习的舆论氛围。

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 采取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模式, 学校可将部分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到校园电视台的建设上, 实现共建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学校通过一次投入便同时拥有校园电台媒体机构和多专业共用实践平台的双赢局面, 使校园电视台可以成为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摘要:职业学校建设校园电视台应该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除了要发挥出校园电视台文化育人的功能外, 还应该将其建设为相关专业学生实践的平台。本文以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园电视台的建设情况为例, 探讨了校园电视台在助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电视台,职业学校,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印兴娣.略谈校园电视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8 (12) .

[2] 祝传鹏.以专业为依托的高校校园电视台建设构想.新闻知识, 2012 (3) .

上一篇:带虎字的吉祥语范文下一篇:六一儿童节鼓励孩子的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