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总结范文

2023-09-20

学生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李秋军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重要性

改进措施

语文课改已经快十二年了,但在教学中,我们感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低了。经调查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太少、太窄。

我们都知道,书籍是引领人类从洪荒到启蒙的捷径,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对今天身在校园的孩子来说,健康的,贴近他们心灵的课外书,对他们个人气质、智慧、修养、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人文精神的提升,必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道德情操与超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然而当前农村中学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语文素养不高,人文精神缺失严重,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语文新课改在农村的有效实施。

农村学生在课余时间大多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很少看课外书,看书也只看童话故事漫画等趣味底下的书或作文书,读文学名著和诗歌散文的极少,有限的名著知识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也都是通过电视剧了解的,读原著的极少。

出现上述现象,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 学生很难读到好书

农村学校条件差,经费紧张,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条件对学生开放,学生很难得到好的图书读。

二、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读经典名著觉得没有趣味,对那些幽默漫画故事特别是手机、游戏感兴趣,很少有人读名著。

三、 学生没有时间读书

新课改虽已实施十几年,但评价制度依旧,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学生课业负担超重,作业超时超量,学生忙于应付,哪有时间读书。

四、 学生没有正确的读书引导

老师和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关心学生能否考上重点高中,都不重视课外阅读,不仅不认真引导孩子读书,很多家长还反对读课外书,说那是野书,对学习无用。 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潜藏着很大的危机——造成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事实上,当前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说学生阅读面的狭窄,阅读品味的低下,是学生人文精神匮乏的重要原因。其实,学生人文素养仅仅依靠中学语文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语文课改已全面实施十几年,但在农村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有待时日,语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思想熏陶和人文精神仍然十分有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能否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阅读,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可是,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危机最终只能靠学生自己整体阅读的单调,使他们缺乏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造成个性缺失和创新不足。阅读还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印照,没有阅读就难有个体心灵的成长,难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为紧张的读书生活减负的“良药”。读书有“谋生”与“谋心”之分,前者是“学以致用”,后者是“心有所安”,即获得精神的愉悦。如果读书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心有所安”,他们又如何获得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实现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飞跃呢?

正因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这个建议向我们提供了化解课外阅读危机,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那就是真正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采取措施让学生喜爱阅读,学生一定会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在阅读中扩张知识,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在阅读中享受生命的甘醇。为了切实推进农村语文新课改,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 转变观念,创造条件,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的开展。

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做到:

1、加强新课改阅读理念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加强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根据教学实际制定阅读计划和目标。

3、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好图书室,有选择地订阅、购买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图书和报刊,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尽可能地提供读书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

二、 加强课堂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阅读兴趣。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爱阅读?为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的文字在他们那里却是一派漠然?为什么粗糙的快餐文化的吸引力远胜于名家经典?为什么花哨的画面和故事反而能吸引他们的眼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缺少对文字的感觉,阅读在他们内心难以产生美好波动的感觉。文字于他们,无法成为目光的牵引,更无法成为心灵的牵引。19世纪的美国女诗人狄金森说过,“没有任何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可在阅读中,很多学生无法收获这种美好的感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对文字的美好感觉,抓住并迷恋上这种感觉,即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生有了对文字的感觉,就会在阅读里收获幸福和快乐,感受生活的美,自然会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感,除了在课外阅读中下功夫外,老师还可以经常准备一段动人的文字、一首动人的小诗、一篇让自己流过泪的散文、抑或简单的几句话,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在学生疲倦时、或是课尾多出的几分钟、偶尔一堂完整的课上,和学生分享。长期坚持,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美好感悟。

三、 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管理和阅读方法指导

1、学校可组织成立读书会,班级组织读书小组,学校广播可在课余时间播放诗歌散文等朗读节目,熏陶学生,营造好的读书氛围。

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3、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读书,老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学会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家长也要更新观念,鼓励孩子多读好书,给孩子买健康有益的课外书。

4、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组织一些县区级学生读书活动,并开展到农村学校,为学生课外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学生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语文学科涉及听、说、读、写等多个领域,其本身各领域又包含很多思想与方法,所以在学科的设置方面,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语文学科的发展。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最基本途径,也是帮助学生认字、写字的基本环节。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拓展学生课外知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優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阅读思维;策略探究

引言

在阅读世界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在素质化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转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各项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融入批判思维。

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具有一定的阅读思维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阅读思维的学生往往理解能力更强,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吸收旧知识。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更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新型教学模式与创新方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高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并且以阅读教学为抓手,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探究。

阅读也是语文最基础的学习方法。阅读思维始终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奠定足够的文学基础,具有较好的阅读思维的学生语文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在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无论背诵古诗词或者是理解深层含义,都能够在阅读中总结出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并且这样的学生往往写作水平也比较高,阅读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素材的过程,正所谓“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的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文笔连贯性以及中心思想的表达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综合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具体要做到“阅”和“读”同步进行。从更高层次角度看,阅读一方面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另一方面又要在阅读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并感染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优化学生阅读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以长时间的关注。尤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玩、爱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向学生推荐童话类、科幻类读物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这种读物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等。首先就是要做足功课,了解各类读物对小学生的影响,其中童话具有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作用。童话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难以体会的场景,开辟了一个美好的新天地。童话类读物往往赋予想象力,充满天真与趣味,带给人美好的感受和启迪。童话类故事往往情节丰富生动,能是一个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读物。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这篇文章时,这是一篇极其经典又富有深刻意味的寓言。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初步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生词,扫除阅读障碍,接着在课堂导入环节,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深入挖掘这篇文章所赋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向学生渗透“要懂得采取他人建议,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道理。

(二)合理安排阅读量,长久保持阅读的新鲜感

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都有着铺垫与高潮的两个环节,它们是对立存在的,并且是任何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小学生自身很难平衡阅读量,要么一口气看完,要么觉得没意思便中途放弃阅读。针对这一现象,小学教师要发挥作用,合理划分好学生的阅读量。尽量将高潮与前期铺垫合理分割开来,使学生在每次阅读中都体会到心理变化,心情随文章的感情走向而波动,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满怀期待的迎接第二天的阅读,而不会在大量的阅读压力下导致阅读兴趣下降。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宇宙生命之迷》这篇文章时,这是一篇科普类文章,科普类文章大多具有技术性、题材广泛、篇幅简短,小学生往往对该类文章兴趣不大。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着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进行谈话导入“茫茫宇宙中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之处,在地球中我们是作为生命而存在,那在地球之外还有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吗?” 这一导入利用了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

(三)丰富与阅读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积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旨在深化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重视起阅读,这也体现了孔子教学思想中的“学、知、行结合”的教育思想。可以摘抄、整理、记录读书笔记等方式,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成果。也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成立“班级图书管理委员会”等,督促学生每天阅读,使班级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结束语

正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学生富有内涵,有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真正了解与学科的魅力所在,加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既达到了高效教学,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慧云.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姜雅典. 小学语文读以致用阅读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3]吕佳.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8.

学生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促使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产生持续学习欲望与热情的决定性情感因素。可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下,我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策略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紧抓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

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尚不完善,他们以形象认知为主,同时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趣味故事或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入手:

1.趣味故事抓兴趣点

为了契合小学生形象认知的口味,小学语文教材优选了许多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诸如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历史故事《孔子拜师》以及科普故事《奇怪的大石头》等等。这些课文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吸引孩子们深入语文学习和探索中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用问题来抓住好奇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契机,也是抓住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方式。试想语文教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然后就是背诵和默写,那同学们还有学下去的欲望吗?为了吸引孩子们深入学习,我们就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设置问题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牵引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

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笔者就通过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①这篇写景文有怎样的鲜明特点?②本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从哪些角度重点描写?假如没有这些问题的启发,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不能抓住这些隐藏的知识细节,也就无法学到相应的游记写作技巧。

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调动其学习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通常局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此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仅仅将学生作为储存语文知识点的容器,致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学习效果自然也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鉴于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时,应当适当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相信,这不失为有效调动与诱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突破口。对此,我感受颇深。如,“朱”、“珠”、“蛛”、“株”这四个汉字由于同音,而一年级的学生辨别意识又较差,因此经常出现混淆、错用、乱用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带领学生制作“朱”字卡片,另外再制作“虫”、“木”及“王”这三个部首的卡片;随后,三个学生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以“朱”字主体再任意搭配“虫”、“王”、“木”组成一个新的汉字,其余两名学生需要快速反应,说出所组新字的正确发音、词语搭配等。这一学习模式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维持与保护;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于这四个汉字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了,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也很少再出现错用的现象。这表明,采用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所学具体知识点的轻松认知与熟练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带领学生深入多媒体创设的学习情境,诱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平铺直叙的语文教学形式通常持有强烈的排斥及抵触情绪,更倾向于也更愿意融入到五光十色、好玩有趣的真实教学情景之中。

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创设一个兼具趣味性与直观性的良好学习情境,从而保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诱发与调动,并进而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

四、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游戏,保护其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一年级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鉴于学生的这一主观心理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将特定的游戏形式融入到具体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这既可以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还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如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词语基础之后,我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词语接龙”游戏,如,高兴——兴奋——奋不顾身——身体——体内——内心等等。这样一来,一是活跃了课堂氛围,达到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二是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观因素,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这样才能在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与调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具效率与质量。

学生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然而,课外阅读与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抓好课外阅读可以对阅读和作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我多年来农村小学语文从教经验,窃以为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农村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由于诸多原因,家长很少读书,不能成为学生课外榜样,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此外,学生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也很狭窄,很少涉及古今中外的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稍事浏览,少有笔记,也无非记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那么,怎样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

1.畅谈读书感受诱发学生乐于阅读 教师(或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课外书籍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让学生产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广泛地进行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因为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者。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教师用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课外读物。此外,鉴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让学生看,学生被书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给予科学指导,让学生读好书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扩大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内容自行设计,可以形式多样,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名著,为学生以后持续阅读打好基础。目前,市面的书籍,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可以致家长一封信),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好书籍来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三、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小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练习仿句;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的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问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积极引导,适地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周一国旗下演讲”、“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讨论会”、“课本剧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瞧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名言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家校配合让学生坚持读书 教师和家长要紧密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而言之,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金山小学 614000 )

学生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广,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重大突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目标中,小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与其未来学习及发展休戚相关。本文将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论述,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重要性;培养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是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整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衡量的重要标杆。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是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与生活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占据大量的教育时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特别是理科类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想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应该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乐于思考、敢于创新。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很多学生即便有想法、有见解,也不敢去表达,即便有的学生勇于表现,也会被教师打击,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致较低,这也无从谈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高,也更愿意去表达。同时,教师要多鼓励与赞扬学生,小学生年龄较小,有着较强的自尊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如果教师只是批评或者不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他们就会比较失落,这样也就会造成学生自卑、不自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讨论、研究,不要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就去否定他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去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主动探究答案,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不管,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悬念激发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要机械化记忆,这种缺乏思考的学习是低效的,也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大,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设置疑问,采用悬念式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让学生可以大概了解战争的胜负,接着提问他们:为什么曹操的兵力远大于刘备与孙权,却依然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疑问为学生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做好的铺垫,也调动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再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挖掘文章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探寻答案,这样就有效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3.自主探究实际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后,还要让学生可以学会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仅是教师设置问题,最后将答案告诉他们。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并提出不少于三个问题。当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去进行指导。比如,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之标记,可以是符号,也可以是关键词备注,这样便于他们阅读后进行回顾。另外,是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答这些问题。例如,在《鹿和狼的故事》预习中,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有着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呢?如果学生没有解决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完善。另外,创新思维与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可以不断积累与成长,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搜集与筛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将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广度与见识,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創新习惯

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桃花心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展示桃花心木,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心,在课前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搜集相关的素材。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对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保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创设有利条件。最后,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例如多媒体教具的使用等,尽可能提升语文课程的美感,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可以主动去创新。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特点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在现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冷福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09):16-1.

学生语文总结范文第6篇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习;能力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目前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的现状

1、学生现状

这些年来,随着招生制度的不断调整,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考成绩几门课程平均几十分入校的几乎占三分之二,一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同时,这些学生走进中职学校是想学习一技之长,对语文等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与专业没关系,学了也用不上,是浪费时间,掌握语文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

2、教材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尽管选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目,也设置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但总体来说仍只能照顾到共性,却无力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个性需要。教材沿用类似普高的“文体单元式”排成若干学练单元,不管什么专业,使用的教材相同,专业特色没有体现出来。对于语文能力普遍较差的中职生,这样的教材难以发挥培养语文能力的功能。

3、教师现状

不少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当前生源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很少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与之适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机械地延续初中阶段的语文能力培养模式而严重忽视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多数搞“一刀切”,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听不懂或没兴趣,干脆不学,语文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二、中职语文如何结合专业培养语文能力

1、中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中职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改变那种不研究授课班级的专业以及该专业对语文能力培养的特殊要求,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个教法驰骋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教法。

2、选择凸显专业特色的中职教材,作为与专业结合的有效载体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中职教育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普高教育的不同目标,围绕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各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和专业教学结合,才能既不失语文教学独立的个性,又能做到语文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

3、开展与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结合专业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应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教学。如文秘专业只阅读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精选一些文质兼美、体裁各异的阅读内容加以补充,提高这一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思维空间。而对其他专业,则选择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阅读材料。由于阅读内容与各专业相关或贴近,学生容易理解,亦有兴趣,阅读不再是一件难事。阅读教学费时少,收效快,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也就加快了,逐渐地能概括中心,理解思路,复述要点,提取信息,品读语言,获得新鲜的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2)结合专用进行写作教学。中职学生怕写文章,怕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更显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专业进行的必要。所以,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说的命题作文。写作教学与不同的专业结合起来,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实践多了,学生就能从实际出发,灵活流畅地抒写内心的情感,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3)结合专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听、说能力。培养语文能力,开展体现专业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求异、求新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专业技能的锻炼,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总之,中职语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发掘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联系,寻找一个切入点开展语文教学,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环境和空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兼顾专业技能的形成。各个专业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有所侧重、有所强化。这种与专业贴近的语文教学别开生面,在极大的限度上发挥中职语文教学特长,避免语文教学与专业脱节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天空。实践证明,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听的能力都能得到普遍的提高。

上一篇: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范文下一篇:书通二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