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

2023-09-19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1篇

摘 要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当前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在构建中应处理好其与公共预算之间的关系,界定好收支范围和内容,选择好编制主体及方式,通过预算真正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搭造起一个信息平台。

关键词 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制度 构建

一、引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一种监督、管理、运作的重要手段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作用日益突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形态与世界各国不同,国有资本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因此,要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制度,达到管理和规范国有资本经营的目的,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公司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的责任落实问题。

近年来,许多国有资本不断被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国有资本监管机构打包并入诸多资产管理公司之中。且不论这种打包能否推进国有资本经济的改革发展,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粗暴的打包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征收基数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根据目前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办法,国有资本收益是以直接監管的集团公司年度合并报表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因此,在打包成为资产管理企业的子公司之后,他们自身的亏损就会直接抵减母公司的年度利润,从而使国有资本逃避纳税的责任。

(二)资本收益上交基础中的亏损处理问题。

根据现行规定,企业计算上交国有资本收益是以集团公司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基础的,纳入合并范围的各子公司亏损,会减少集团公司国有资本收益的上交基础。这就使得集团公司大大减轻了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的责任。这种制度设计,虽然有利于国有企业资本积累,但是否符合司治理的要求和真实情况,需要认真研究。

(三)与地方国有资本预算经营的关系问题。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的分离,要求相应建立独立于公共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来全面掌握经营性国有资本的收入、支出。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纳入本级政府预算管理。根据预算法的规定,政府预算应当按照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理所当然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公共预算当中,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通过税收分享、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互通,统筹支配政府财力。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地方预算之间没有互通的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没有单独编列预算进行管理,而是与经常性预算收支一起,混收、混用、混管,这种做法难以体现出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及其两类收支活动的运行特征。因此,建立专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单独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活动状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已成当务之急。

三、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措施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编制的,确定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内容,应以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为依据。国有资本金预算收入应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和支配的一切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本金收益即国有资本运营中所产生的增值,如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股份制企业国有股股东收益、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等,另外还包括资本性融资收入、资产转换收入、政府部门专项基金收入和其它预算结转收入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应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采用无偿或有偿投资方式用于经济建设及国有资本再投资等支出,主要包括国有资本金投入、国有资本运营支出、债务性支出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应当构建出基本的三大预算监督管理体系:

(一)国资委到授权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二级预算体系。

体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在中共十六大就已基本确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一般生产和流通国有企业三个层次。其中,生产、流通型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经营的微观基础,国资委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本经营的宏观主体,也是无可争辩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根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以授权运营管理体制为依托,可以构建国资委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样一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预算体系。

(二)本经营预算定期考核与评价制度体系。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期考核与评价制度体系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督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考核与评价实质上就是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和评价;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国有资本经营的状况,反映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概貌,二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三)经营预算定期报告制度体系。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告是国资委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年度发展规划的规范性文件,它是接受人大监督,完善国有资产社会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国资委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国有资本产权主体。在新型“三层两级”的管理模式下,国资委如何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告制度,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督体系的关键所在。

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不仅只是这三种监督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更加需要坚持法制化、制度化的原则。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应该是依法执行。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政府预算改革的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改革的实践,涉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法律法规更是零星可数。当前,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资本预算的先进经验,制定一系列更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更具有操作性、指导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立法纳入 《预算法》的修改和《国有资产法》的立法框架中,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保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

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权责发生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更加全面。从西方国家的政府预算和会计处理的实践来看,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预算和会计改革已经在部分国家实施,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经济决策,确定债务规模,从而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四、小结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构建顺应中国时代发展的势潮,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如协调各方利益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了解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和形成背景,将金融性国有资产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置于监管范围内。上述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需要通过诸如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信息披露、问责制度等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李丹,吴祖宏.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思路[J].财政金融,2011, (6) .

[2]欧阳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专论,2009, (4).

[3]李永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构建探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 (7) .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2篇

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特征和财务监督重点

(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监督的重点内容

因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其自身的地位和特点,故该公司财务监督的重点与本公司的业务和定位也有很大关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监督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四方面,首先,要做好融资的监督工作,因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资金较为密集,原本的资金很难达到公司业务投资的需要,而且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需要借助社会其他机构和对外融资的帮助。所以首先要保证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然后不断拓展出更多的融资渠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财产资本结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第二,要做好投资项目的财务指标监督工作,也就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投资项目的时候需要使用很多收入、成本和现金流交易,而这些指标是否达标都将会影响投资的成败。第三,要做好财务核算监督工作,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投资模式较多,而且财务核算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企业做好财务核算监督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资本运营公司中资产负债和经营成果的有效反馈。第四,要做好税务监督工作,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投资业务涵盖范围较广,投资交易的主体多元化,并且所承担的税负也有所不同,所以企业需要做好税务监督工作,有效地结合投资业务来筹划税务,减轻公司整体税负。

(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特征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是以资本为主线,并将产权作为基础条件,依法有序地展开国有资本的运行工作,不需要进行具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目标是更好地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质量和效率,并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回报率,坚持财务性持股方式,借助多种方式来盘活好国有资产存量,并且主动地带领社会资本一齐发展和增殖,促使国有资本朝向合理的方向流动和发展。

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监督的具体方法

(一)设立综合全面的考评制度

要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更好地开展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建立健全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并且设立综合全面的考评评估制度,并且全方面有效地按照约束性财务绩效指标来考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财务情况。还要设立完善有效的预算制度,还要做好筹资预算公司,并且解决好资金的准备与运用问题。企业在开展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其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判定资金的使用与投资计划是否一致,有没有出现资金闲置的现象。考核年度财务情况的时候需要分析资金预算是否出现偏离现象,并在后期预算工作中加以改正和完善。另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财务监督与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考核评价中的财务指标数,重点把握好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财务效益等内容,并且做好指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找到工程经营与管理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及时地与相关部门展开交流和沟通,并且要惩处一些不良行为,进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的业绩水平,促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提高。

(二)完善财务审计与监察保障制度

审计对于财务监督与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发现公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然后及时地找到整改措施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司资产经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还要完善财务设计与监察保障制度,对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对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出可行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地给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还要做好投资风险的专项审计工作,也就是揭露公司在实际投资与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和不利因素,并且实现做好防范准备,还要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展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评估公司的资本运营能力与风险控制水平。

(三)创新发展财务管理模式

创新和发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国有资本公司的财务监管质量和效果,首先,要对资本进行集中化管理。最近,国际经济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国家内部的经济市场也出现较大波动,所以许多公司都会采取资金集中化管理,从而更好地面对经济市场的变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创新和发展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做好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需要对下属企业的资金进行统借统贷,这样既能够集中资金,也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从而使资金发挥出最大利用价值,还可以强化国有公司抵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建立全新的财务监督机制。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技术来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国有资本运营财务监管的运用。还要搭建专门的财务数据平台和信息数据库,并且采取数据分析方式来不断地完善和促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与国资委监管系统的数据进行连接,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和实时监管性。

(四)强化资本运营公司的财务制度建设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需要建立专门的规章和制度,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开展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建立和完善好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而确保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我们国家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一般公司有所区别,所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制度建设也有所不同。必须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和运营模式,采取恰当有效的财务制度。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国有企业中的监管制度、行业监管政策和会计条例都在改变,这就需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好财务制度,并且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国家各项政策和法规相适应。

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监督与管理的模式

(一)分权管理和控制模式

分权管理和控制模式大多在参股的投资企业中运用广泛,也就是运营公司主要采取财务投资方式,这是为了更好地分享参股企业的经济利益,但事实上不需要参加企业中的具体经营与管理活动。所以运营公司一般不会影响目标公司开展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只是作为目标公司的股东需要履行监督的职能。这需要目标公司的财务结构与财务管理能力较好,否则会给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它的缺陷是很难协调子公司和母公司双方的利益。

(二)集中管理与控制模式

集中管理与控制模式一般运用与控股企业和集团化企业当中,该模式的特点是控股企业或集团的财务管控权利更大,并且关于财务管理的战略。规划和制度都全权交给集团公司负责,子公司不具备独立的财务管理权利,而且财务各方面事宜都需要按照控股和集团公司的指令开展,至于财务资源的分配也是从属于控股和集团公司。但是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在整体上把控好资源的分配和公司企业的事宜,实现控股和集团公司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其缺陷,也就是当控股和集团公司没有全面地把控好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就会出现企业资源与管理不相匹配的现象,从而造成整个企业的财务监管质量较差,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混合型模式

混合模式是综合了集中管理与控制模式和分权管理与控制模式的优点,所以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是前两种模式的综合和升华,有效地弥补了两者的不足点,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根据企业财务管控的现实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且具备较强的灵活度与调节性。

结束语

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占据重要位置,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需要不断地提高财务监督与管理能力,并且提升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信息化水平,还要结合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找到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方法,从而确保国有企业健康有序的经营和发展。

摘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是在国家允许的范围里面执行国有资本出资人权利与义务的国有型独资公司,它也是一种国有资本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是财务性的持股投资方式,其财务监督与管理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有着关键地位。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财务监督重点,并对如何更好地提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财务监督质量和效率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资产管控水准,并且获得丰厚的国有资本回报。

关键词:国有资本,运营,财务监督,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迎.如何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财务管控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5).

[2] 曾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财务管控模式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7,(01).

[3] 尹红,赵敏.一体化战略下的财务管控与投资效率分析———以康美药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6,(05).

[4] 周枎.论集团公司财务管控[J].中国总会计师,2009.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3篇

一、军民融合企业

(一) 军民融合企业

军民融合企业, 是指同时生产“军品”和“民品”的企业。一方面提供军需产品, 另一方面提供民用产品, 当战争来临时, 全面转化为军工厂, 而在和平年代则兼做人们需求的产品。

(二) 军民融合企业的现状

军民融合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具形成了军转民和民参军的转变形式, 具有《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建设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有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等重大政策, 以工信部设立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军委装备发展部开通的“全民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 军委后勤保障部开通的“军队物资采购信息网”为支撑平台。

根据上述资料中军民融合企业的项目行业分布和资金支持, 国家对军民融合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对于军转民, 民参军的方式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军民融合企业的发展欣欣向荣。

二、人力资本的影响

(一)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 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经验、移民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资, 积累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揭示, 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在于高素质的人才及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健康状况以及有效地发挥和创造性的运用人力。

(二) 人力资本与军民融合企业绩效

利用对印度尼西亚爪哇250家中小企业的访问调查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人力资本要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Widarni, 2015) ;利用12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Asiaei等, 2015) ;采用2009-2011年对越南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短期绩效 (Duy等, 2015) ;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人力、物质及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陈晓红等, 2010) ;基于78家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实证研究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毛清华等, 2012)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上市公司高管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袁汀, 2015) ;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王瑛, 2015) ];从专用型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张如山, 2017) ;把探索式分析和实证研究结合, 验证人力资本对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业绩的影响 (李江涛等, 2016) 。企业是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高质量, 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 军民融合企业亦是如此。

三、技术资本的影响

(一) 技术资本

技术资本是指一组在生产、技术和支持领域内具有可再生能力的资本, 其突出表现是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 在其形成过程中, 输入与输出是不对称的。单独的技术是不能实现增值的, 必须与其他资本相结合, 包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 才能实现增值。

(二) 技术资本与军民融合企业绩效

通过实证检验IT技术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Brynjolfsson, 2000) ;选用会计指标证实技术资本对会计绩效指标的协同影响 (Mahmood等, 1993) ;利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改造投入数据对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研究 (程惠芳, 2014) ;从股东特征的角度, 检验我国A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不同股东对企业技术资本和绩效的调节效应 (罗福凯等, 2014)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检验技术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周红根等, 2015) ;基于智力资本效率系数实证研究技术资本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绩效 (代明等, 2017) 。通过对技术及技术资本的研究, 企业极有可能通过技术资本的提高来进行绩效管理。

研究结论

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通过深入探索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要素资源统筹利用和科学配置, 其最终成果体现在提高军民融合企业的绩效, 进而促进整体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本文支持了价值理论学派对企业绩效研究的观点, 为“军民融合”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也为优化军民融合企业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入, 要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首先需要人才和技术两大关键资源的支撑, 通过军民融合企业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 为企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实践指导。但军民融合企业基于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绩效路径提高还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实践性。因此, 为了军民融合企业能够更好地提升绩效, 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影响, 为制定军民融合创新改革试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军民融合企业的绩效提升提供方法借鉴。

摘要:军民融合发展进入了深度融合的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2018年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注重军民融合, 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指导。加快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就是打破经济体制和国防体制之间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障碍, 努力促进国防领域的人员、技术、资本、物资和信息流动, 形成双向扩散、交流融合。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要素资源统筹利用和科学配置, 提高军民融合企业的绩效,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入, 要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首先需要人才和技术两大关键资源的支撑。

关键词:军民融合,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 鞠晓生, 黄朝峰.军民融合、经济增长与大国战略[J].经济研究, 2016 (3) :190-192.

[2] 马海良, 黄德春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11) :38-43.

[3] 张勇, 李海鹏.基于DEA的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7) :89-93.

[4] 张旭, 郭晓音.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选择与SPV模式设计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4 (6) :93-101.

[5] 罗春燕, 张品一:基于DEA方法的文化金融产业融资效率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6 (23) :107-109.

[6] 宋光辉, 李洪发.基于两阶段DEA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7 (2) :191-195.

[7] 修国义, 岱哲科技型中企业新三板融资效率测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7) :124-128.

[8] 方先明, 吴越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研究[J]经济管理, 2016 (10) :42-51.

[9] 李京文, 王宇纯.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 (6) :74-82.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4篇

摘要:结合酒店培训现状,通过对传统培训方式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佐论,指出创新培训已成为酒店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对酒店培训创新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酒店;培训;创新

酒店企业效益的获取和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依靠员工来完成的,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又是靠酒店的培训工作来实现的,培训是酒店和员工的双重受益行为。酒店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不断地对培训工作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酒店培训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创新酒店培训已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课题和提高现代酒店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酒店传统培训的弊端

酒店培训是指酒店及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酒店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各种教导或经验传播的方式在知识、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对员工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活动。当前,大多数酒店仍沿用着传统的酒店培训模式,有着其明显的弊端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酒店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一方面,认为培训就是上上课,练习摆台、铺床,属于“老生常谈”, 还没有认识到酒店培训其实是专业知识、技能、意识、语言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酒店服务、操作规范等各项标准的坚持。另一方面认为培训太花钱,员工学好就走了,白费劲,浪费时间、经费和场地等等,是一种不必要的投资,在经费上并未给予足够的保障。另外,员工也没有认识到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认为培训仅仅是培训部的事,而与自己无关。

(二)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脱节

很多酒店在培训时往往只注意到理论知识的讲授,以课堂教学、知识讲授为最主要的形式,侧重于员工理论知识的提高,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缺少多样化培训手段的运用,忽视了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是否紧密结合。另外,培训者的专业化程度也是一大问题,内部培训师精通部门业务但缺乏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技巧,而请进来的培训师又常常并不了解酒店的实际情况,造成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观性太强或理论与实际脱节。

(三)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有些酒店也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但开展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原因在于酒店没有准确地把握好正确的培训方向、没有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譬如,一家酒店请来著名大学的老师给员工上课,但发现效果不佳,原因是老师讲授的内容侧重理论知识和认识提高,更适合管理层的提高培训,而对参加培训的大多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学员来说,似乎有些曲高和寡,其实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一个没有经过认真分析而做出的培训决策可能在开始就决定了它的失败,再好的培训者,再好的培训内容也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样的培训是对人员物力的浪费,也是培训成本的浪费。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效果评估在我国酒店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浅层次。一个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包括对学习过程和运用过程的评估,柯克帕特里克 (Kirkpatrick) 把它划分为四个层次:反应层次(reaction)、学习层次(learning)、行为层次(behavior)、结果层次(results)。而目前大多酒店对培训的评估只停留在一、二层面,就是考试加课程评估表,认为行为层面和结果层面的评估操作劳师动众,不但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培训的成本效益量化难度很大。因此,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使得酒店缺乏一套对培训结果的有效的、持续性的评估体系,无法反馈有用信息,为改进提供依据。

二、酒店培训创新的意义

首先,酒店培训创新是酒店保持和提高人力资本的有效性,促进酒店发展与提高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酒店培训创新,可进一步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增强其推销能力,从而扩大酒店的销售,为酒店带来更多的收益。另外,通过培训还可使员工更好地了解酒店的服务标准,从而降低损耗,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美国酒店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像客房、洗衣场、餐饮部等损耗较大的部门,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

其次,酒店培训创新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职业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在酒店中普及,如电脑、大型清洁设备等,酒店必须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加强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使之跟上科技的发展,并适应工作需要。从酒店员工本人的期望来看,相当一部分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都希望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发展的机会,创新培训不但使员工熟练掌握现有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或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增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和补位意识,也为其职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再次,酒店培训创新有助于酒店增强凝聚力,吸引并留住人才。通过酒店培训创新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不断的创新既可使工作富于变化,使原来较单调的工作变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也会使酒店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进而使员工对酒店充满信心,产生对酒店的归属感,增强酒店的凝聚力。而酒店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将需要更多的人才,这就使员工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也使员工对未来和前途充满希望和自信心,更加安心酒店工作。

三、酒店培训创新的对策

(一)明确酒店培训的目标

大多数酒店培训者认为,酒店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使员工整体素质提高。这种认识从理论上讲没有错误,但很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即酒店培训工作的重点就是提高员工素质。事实上,酒店进行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为酒店创造更为有价值的工作绩效,使酒店更好的运作,获得更多的效益,谋取更多的利益,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通过进一步明确酒店培训的目标,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感觉到酒店对自己的重视,把自己当成酒店的一份子,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和目标,积极的配合好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有了确切的目标,才能进一步确定培训的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在培训之后对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也才能有所依据。另外,培训目标从培训活动的总体目标到具体的某项活动的目标应切实可行,目标设置也必须与酒店的宗旨相符合,确保培训结果的可测评性。

(二)创新酒店培训的内容

1.酒店企业文化的培训。酒店可以将酒店培训和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将酒店的企业文化作为酒店培训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酒店培训工作纳入到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实行人本管理,注重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成就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创造潜能。同时,注重培养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酒店的忠诚,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酒店发展的目标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培训产生最好的效益。

2.员工学习能力的培训。随着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专业化,酒店培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还要培训员工的理解能力,使得员工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和概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并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使其尽快将学习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劳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员工创造意识的培训。对于将“宾客满意”视为生命线的酒店企业而言,固定的流程是没有价值的,酒店的流程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因此,酒店要善于在满足客人提出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产品,并将其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养一批具有服务创造力和革新意识的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才能使酒店在竞争的浪潮中站稳。

(三)创新酒店培训的方式

酒店培训的方式须视酒店培训的需求、目的、内容与教材、受训员工的层次与水平等因素来考虑确定。培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式的选择。创新酒店培训方式,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培训模式,并结合我国酒店业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

1.多项交叉培训。现在许多酒店的员工仅仅从事一项单一的工作,多项交叉培训就是让酒店员工接受一项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员工在对自己从事的业务操作熟练的基础上,获得其它的职业技能,促使员工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并提高工作效率。国外酒店对员工进行交叉培训,既可以节省人员,又可以避免出现意外事件为酒店造成损失。

2.校企联合培训。酒店的一些管理者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没有培训技巧和培训经验,不能很好的担当兼职培训教员的角色。而一些旅游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可以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3.培训学校培训。选择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可以根据酒店对培训教育的实际需要,有效的设计培训方案,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能提高培训师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对于酒店来说,可以选派管理人员或员工去培训学校学习以解决高素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来源,实现企业员工的培训。

4.酒店学院培训。现在许多酒店缺乏专业的培训人才和组织,只能系统的进行培训,没有针对性,不能达到培训的效果。因此,在酒店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培训学院就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员工的情况在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培训学院,选聘一些优秀的培训师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一方面能更方便的保证本酒店的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个培训学院来吸收外来的培训学员,为酒店谋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5.建立兼职培训员制度。酒店可聘请一些相关人士如酒店管理专家、培训机构的师资、厂商代表作为兼职培训员。也可通过部门推荐,人力资源部门考核认定的方式从酒店内部选拔一批兼职培训员,其基本要求是平时工作表现好、能干会讲、适应培训工作需要,一般可由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作出色的服务人员担任。酒店建立兼职培训员制度,既可使酒店职业培训更有针对性,从而保证培训质量,又可节约培训费用、降低培训投入,还可促进内部兼职培训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完善酒店培训的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酒店更好的了解培训需求,测量培训结果,帮助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培训人员,还能对酒店整体的成本与效益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进一步完善培训的评估体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培训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评价模型,并结合酒店培训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评估:

1.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酒店培训部门可在培训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了解酒店管理层和受训者对培训课程内容的反馈情况,包括对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否满意,对教材、参考资料挑选及内容、质量的反应,对课程的组织是否满意,对课程有什么建议等。通过调查分析,可以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切实符合培训目的,以便及时地进行修正和调整使之更切合实际。

2.对受训者学习效果和成绩进行评定。对受训员工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知识技能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受训员工是否学到了新知识、是否适应培训方式,接受培训后,受训员工的行为有无不同,他们在工作中是否使用了在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以检测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培训的成果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转化,酒店是否从培训中受益。

3.对培训组织和机构的安排进行评定。培训工作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师的选择和培训场地的安排。酒店培训部门所安排的培训师能否将酒店企业文化融入培训过程中,能否很好的结合酒店的内部活动与员工进行互动、沟通,能否很好的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调动受训者积极参与,培训场地的选择能否对培训起到推进作用。对培训组织和机构的安排进行评估,可以帮助酒店培训部门在下次培训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组织和机构的优势,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四、结论

酒店培训是酒店通过对员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员工能够改进目前的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连续而有效的工作。它所能起到的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得到改善,弥补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与客观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对酒店培训进行创新必须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的投入产出的比较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改革,只有这样酒店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贺湘辉.酒店培训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林泽炎.企业培训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伟.酒店培训管理实务:酒店业培训体系的建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4] 覃江华.再谈酒店员工培训[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5] 邓政.酒店培训管理探悉[J].酒店经营与管理,2005,(3).

[6] 叶苏平.对酒店培训体系的新认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1).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5篇

:结合上海虹桥东航基地扩建工程,针对特殊道路环境、邻近在建基坑、地质情况复杂且少栈桥的深基坑施工,确定围护方案,分析地下水风险并制订应对技术。通过针对性的挖土分块、资源组织及交通组织的优化,最终成功地解决了邻近运营机场特殊道路环境条件下的少栈桥深基坑施工组织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坑施工;优化;地下水;关键技术

1工程概况

上海虹桥东航基地扩建工程位于上海虹桥机场场区内,基坑北侧为作为机场VVIP通道的虹翔三路,虹翔三路北侧为在建基坑工程,东侧申达六路东侧为机场跑道。南侧为东方航空公司既有办公楼,西侧为申达五路及高架道路。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9789.7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551.49m2,地下建筑面积36238.27m2(图1)。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18666m2,周长551m,开挖深度10.4m。基坑施工采用顺筑法施工。北侧虹翔三路下有较多电力、煤气、给水等重要的管线,管线距离基坑最近5.4m,管线中心埋深最浅仅为1m。西侧申达五路、东侧申达六路下有路灯、雨水、污水等较为重要的管线。针对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基坑边围护基本采用钻孔灌注桩+2道混凝土支撑的形式[1-2](图2)。止水帷幕三轴搅拌桩,水泥掺量20%,深度至地下28m;止水帷幕和围护桩间施工1道压密注浆。一般位置的围护桩墙采用钻孔灌注桩,深度23m;局部基坑边有较浅深坑位置(集水井)采用钻孔灌注桩,深度27m;局部靠近基坑边有电梯深坑位置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墙,深27m;局部与相邻基坑预留连通口处采用SMW工法桩围护,三轴搅拌桩,水泥掺量20%,内插型钢,长度25m。坑内采用2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平面形式为3道南北向对撑和1道东西向对撑,基坑四角布置角撑。第1道支撑中心标高-2.10m,第2道支撑中心标高-7.60m。在第1道支撑上布置2条南北向栈桥和1道东西向栈桥,栈桥宽度12.9m,其中1条南北向栈桥和1条东西向栈桥对应施工大门,用于施工交通组织。支撑、围檩、栈桥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坑内被动土体加固为双轴搅拌桩,水泥掺量13%,深坑侧加固为双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坑底为压密注浆和高压旋喷桩封底。

2水文地质概况

本工程基坑涉及的土层大致为:①杂填土、②粉质黏土、③淤泥质粉质黏土夹黏质粉土、④1淤泥质黏土(基坑坑底)、④2粉砂夹粉质黏土、⑤1粉质黏土、⑤3-1粉质黏土(围护桩底)。拟建场地局部区域填土厚度较大,局部区域有明浜(塘)分布,且场地内有原建筑物旧基础等地下障碍物分布。基坑坑底位于④1淤泥质黏土层,湿度为饱和状态,含水率高,透水性差,呈流塑状态。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有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中部④2、⑤3-2层中的微承压水和深部⑦、⑨层中的承压水。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2.64~4.56m之间,平均潜水位标高为3.77m。④2层及⑤3-2层为微承压水含水层,对工程有影响的主要为④2层中的微承压水,微承压水水位埋深的变化幅度一般在3.0~11.0m,勘察期间④2层微承压水水位埋深约为5.10m,相应水位标高约为0.29m。

3工程难特点分析

3.1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保护要求高

本工程开挖面积约18700m2,开挖深度主要为10~12m。开挖深度3倍范围内管线较多,尤其北侧虹翔三路下1根φ200mm煤气管线距离坑边约9.7m,1根电力管线距离坑边约5.4m。所以开挖前做好围护和支撑工作,开挖时做好监测工作,减小基坑变形非常重要。基坑北侧,虹翔三路以北为同期开发的深基坑项目(地下2层,局部1层),对北侧道路保护提出更高要求。而施工场地位于虹桥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南侧,东北侧即为机场停机坪。施工场地北侧的虹翔三路直通机场VIP出入口,虹翔三路和申达五路均为机场VVIP通行道路,故北侧和西侧场外道路的保护尤显重要。

3.2基坑底部局部落深深坑多样复杂、坑底土质差、突涌风险高

本工程基坑周长551m,大面开挖标高至-11.0m。工程上部建筑造型奇特,数栋单体呈扇形布置,且与虹翔三路北侧建筑通过地下连通道及上部连廊连为一体。坑边集水井、靠近基坑边的电梯井、预留非开挖施工使用的工作井等功能要求造成该工程的基坑底部落深坑众多、落深深度多样,特别是靠近VVIP通道一侧,围护设计与施工情况复杂,且基坑坑底位于④1层,湿度为饱和状态,含水率高,透水性差,呈流塑状态,非常不利于开挖施工及基坑安全。④2层中微承压水对基坑有突涌可能。

3.3基坑撑满场地红线内范围,栈桥面积有限,可利用场地较小

根据围护边界线与围墙边界线,本工程北侧围墙距离围护边2.9m,南侧围墙距围护边4.4m,东侧围墙距围护边2.8m,西侧围墙距围护边3.4m,整个基坑几乎撑满施工用地,这对于地下阶段现场临设、堆场布置带来了很大困难。北侧的大门作为唯一的施工出入口,栈桥面积有限且未形成环路,也难以满足施工运输需要。

4施工关键技术

4.1地下水风险应对技术

针对本工程④2层中的微承压水突涌的风险及基坑底部土质含水量大、渗透性差的特点,围护桩选型与设计时考虑基坑止水帷幕将开挖深度范围内①~④层的潜水和④2层的微承压含水层完全隔断,用分别均匀布置疏干井降水和深坑部位附近均设置降压井的方式来应对地下水风险。疏干井布置按200m2左右布1口井来计算,基坑去除加固面积确定实际总需疏干面积,采用多级滤水管以确保每口井的出水量(第1级滤头标高-7.0~-4.0m,第2级滤头标高-16.0~-12.0m,井孔径为650mm,井管直径为273mm,井深16.4m)。降压井布置根据④2层的微承压含水量及深坑位置计算确定,共布置15口,深度24m,滤头位于④2层,标高根据地质报告确定。为观察坑内降水对外界的影响,在坑外设置潜水观测井8口,④2层微承压水位观测孔8个,监测该层的止水帷幕是否渗漏,保证基坑安全。地下水控制实施过程中,为加快施工速度,原计划在第1层土方开挖前降水改为在第1道支撑施工时进行降水,第1层土方开挖采用临时明沟排水。疏干井运行过程严格执行适时适量,疏干井降水应在基坑开挖前15~20d,以保证有效降低开挖土体中的含水量至开挖面以下0.5~1.0m,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降压井严格执行按需抽水,保证在深坑部位承压水层上方所覆盖土层能承受压力水头的管涌,防止过度抽水导致周边地下水流失,使周边土体沉降。

4.2基坑变形风险控制技术

1)针对基坑一路之隔的相邻基坑施工问题,在本工程地下室完成回填前,邻近基坑位于本基坑40m范围内区域保持未开挖状态,并在北区基坑设计阶段将局部1层设置在近虹翔三路一侧,在保证满足上述施工搭接原则的前提下,既避免2个基坑同时在VVIP通道两侧施工所带来的风险,又将对工期的影响降到最低。

2)针对基坑土质差、周边环境复杂、保护要求高等一系列关于基坑变形控制的难题,从基坑施工平衡对称分块、限时形成支撑等方面来解决。①基坑北侧为重点保护区域,确定基坑开挖分块如下:第1层由于土开挖较浅,将基坑开挖分成3块,从南向北依次开挖。先栈桥部位,两侧区域跟进抽条开挖。南部2块施工阶段对北侧环境影响较小,最后施工北部又可最大限度缩短支撑形成对撑前的暴露时间。第2层土开挖采取盆式开挖。各分块边块长度30m左右,宽度大于3倍开挖深度;靠近重点保护区域的北部分块适当减小,以此减少北部围护暴露时间;北部每一分块完成后,确保南北向的对撑的形成,从而减少北部围护的变形;栈桥区域分块跨越栈桥两侧,以利于栈桥下方的土方、支撑施工速度。根据上述重点保护北侧围护及环境的原则,将基坑划分成15块(图3),按编号顺序同时或依次组织开挖[3-4]。第3层土(底板层)开挖:根据地下室后浇带分块开挖,施工顺序考虑优先确保北侧的围护变形控制,同时减少挖土对底板施工的交叉影响,先施工南侧,后开挖北侧,先施工远离场地出口处,最后施工靠近出口处分块。②基坑北侧围护变形控制的重点:第2层土边块土方限时开挖后48h完成支撑。根据每一层、每一分块的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的工作量及限时要求,制订设备、劳动力等资源配置计划,临时坡度控制在1∶2.5,土方开挖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不超过2.5m,开挖时形成踏步式阶梯并后退。第3层土开挖时,垫层每200mm完成一次浇捣,限时18h完成每一块的开挖与垫层。

4.3场地优化与交通组织技术

针对基坑撑满场地红线内范围,栈桥面积有限,VVIP通道上道口开设限制等不利因素,现场制订应对方案:1)保持北侧虹翔三路大门数量不增加等的限制条件下,将北侧大门移至与栈桥位置对准,在申达六路设置2#大门,使场地内道路环通,提高场地利用率。2)在栈桥面积无法增加的限制条件下,调整栈桥布局,保证基坑内栈桥连通,且基坑中部、北侧、东侧、西侧基坑边缘区域与最近栈桥的距离在30m以内,控制基坑土方驳运次数,提高挖土效率。3)在栈桥末端设置钢筋加工棚和堆场,不影响施工车辆通行,南侧支撑通过加强措施后设置临时木工堆场。4)基坑南侧无栈桥部位挖土,施工车辆利用坑外南侧道路组织施工交通,从东南角大门出入施工现场。场地内交通设置流向控制线,确保组织有序,安排专人指挥协调施工车辆交通(图4)。4.4基坑风险控制实施与管控效果通过上述针对地下室控制、基坑变形控制、场布交通组织的关键技术分析与执行,本工程基坑挖土效率显著提高:第2层土方出土效率从计划的6100m3/d提高至7100m3/d,第3层土方出土效率从计划的5300m3/d提高至6300m3/d,从而大大缩短每一分块施工速度,总工期提前。最终,围护及周围管线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5结语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6篇

摘 要: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通过资金联结、价格联结、工具联结以及这些联结下的资金流动关系体现出来。然而,政府监管政策的变化、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等因素,会导致市场主体和金融工具的结构性变化。进而影响两个市场的联结。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的连通与协调机制,是中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连通渠道:动力机制

一、引言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不可或缺,共同决定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有关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规范与实证的角度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Cramer(1986)、RoU(1989)等人通过对美国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用来解释股价的变动;Rigobon(2001)衡量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波动的反应十分强烈;Cassoh(2002)通过使用欧元区几个国家(不含希腊)1980至2000年间主要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检验了欧元区国家的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金融体系变革和制度创新的逐步深化,包括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有了巨大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唐齐鸣(2001)、董小君(2004)运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界定为价格均衡关系,认为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了两个市场之间连通协调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谢平(2000)、钱小安(2001)、桂荷发(2000)、许崇正(2004)围绕货币政策是否关注资本市场价格,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紧密关系。嘲援成(2003)、郭金龙(2004)’等对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到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是顺畅的,并认为相对于利率而言,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吴少新(2003)则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由于受发展程度和体制因素的制约,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严重影响了金融发展的进程。地有学者对中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计量实证分析与数据检验。汪小亚(2003)、王一萱与屈文洲(2005)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中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已经建立了明显的联动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征。还有学者从加入WTO宏观背景下来考虑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如朱新蓉(2004)提出在目前我国货币市场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路径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和完善两个市场开放运行的监管。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次序的研究上,秦池江(1995)、曹龙骐(1996)、李格平(2004)等认为应该先发展货币市场。上述研究成果从定性与经验以及定量基础上,对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连通与协调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阐述,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但上述成果对于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的内在机理的深入分析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关于两个市场连通的微观动力机制的分析更是很少提及。本文拟从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的微观机理出发,通过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微观机制进行考察,研究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的内在动力机制,以揭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内在联系与连通的规律,并对有关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的渠道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虽然有期限与功能上的区别,但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连通性。而贯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内在联系的是市场信息,这些信息以各种特征的金融工具及其价格表现出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连通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资金渠道

资金渠道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直接沟通的渠道,也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渠道;资金互动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根结点”。从银行等金融中介具有货币创造功能来看,货币市场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会大大促进资本市场成交活跃;但货币市场缩减同样对资本市场具有倍缩效应。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资金运用行为上分析,依据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投资者根据收益性与风险性的判断在货币市场资产与资本市场资产之间进行投资组合。当两个市场的预期收益率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将调整其资产组合,从而引起资金在两个市场间流动,形成两市场的资金联结,因而两个市场资金联结的渠道在微观表现上是由于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所致。从社会资金总量上看,两个市场的资金客观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追求利润动机的驱动下,货币市场资金往往通过多种渠道流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金也通过上市公司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在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形成信贷资金来源。市场参与者为了获得高收益,使资金频繁地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哪个市场的收益率高,资金就流向哪里。正是由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者之间存在这种互动、竞争的关系,金融市场才能形成合理的资金价格,在此基础上的资金流动才能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利率(价格)渠道

利率是货币和资本的价格,其变动维持着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平衡。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下,资金可以在两个市场之间自由流动,资金的趋利性质也必然带来资金的同利性。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预期收益率的差异会引起两市场的资金相互流动,收益率高的市场受到投资主体的青睐。资金的相互流动又使两个市场的价格具有联动性,进而形成均衡化的资金收益率。所谓均衡化的资金收益率,是指在对收益和风险进行调整后,两个市场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应该是相同的。货币市场的价格、收益率都可以表现为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而货币市场的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性质。它直接决定了资本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水平。

3 金融中介与金融工具渠道

派生货币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货币派生过程中,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营存贷款的银行机构通过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循环过程,可以创造出相当于原始存款几倍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虽不能创造货币,但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也在产生着较强的派生功能。由此,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经放大后进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那些能够同时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进行的交易行为,引领着金融市场价格的变化与资金的流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特别是随

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工具的创新已经使两者的期限划分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如利率按期调整的贷款,实际上就考虑了长期资金需求的稳定性,也兼顾了双方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此外,一些衍生金融产品如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很难说是长期还是短期的金融工具。正因为如此,当今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区分,在国外已变得模糊,一般将这两个市场统称为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等。

4 金融风险渠道

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传播,也体现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风险的传播是指某一资产市场中的价格冲击影响其他资产市场价格的现象。传播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实现。对于传播的易感性,由市场是否具有相互关系的宏观经济风险决定;而传播的强度,则由套期保值的能力、有无衍生市场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来决定。Kodres和Pritaker(1998)的研究发现,通过对宏观经济风险进行跨市场套期保值。可以实现风险的传播。通过这一途径,某一市场中的异质冲击可以被传播到另外的市场中去。冯芸、吴冲锋(2002)的研究表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几个主要亚洲国家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确存在风险传播的现象。而且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危机期间各市场之间的引导和互动关系,远比危机前和危机后市场较为平稳的阶段要复杂得多,多数市场在危机前并不存在引导和互动关系,在危机期间则出现了引导和互动关系。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与协调机制分析

在金融市场的有机整体中,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资金联结、价格联结和工具联结以及这些联结下的资金流动关系体现出来。两个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的组合决定了两个市场联结的微观基础,以及在既定的微观基础下的资金流动的动力机制;而政府监管政策的变化、金融体系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主体和金融工具的结构性变化,进而影响两个市场的联结。

首先,从资金流动的方向来看,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差异是导致资金流动的最基本动因。在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能维持在均衡水平的前提下,两个市场间资金流动的方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经济周期对资金流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生产性资本的收益率较高,导致资本市场资金需求的增加,资本市场工具收益率上升,引导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向资本市场。这种资金流动格局加上因生产规模扩大引致的流动性资金需求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工具利率上升,最终结果是两个市场的利差消失,同时社会整体利率水平上扬。第二个因素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首先影响的是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下降,导致资金流向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工具的收益率下降,最终降低了社会整体利率水平。

其次,从资金流动的规模与效率来看,两个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资金供给和需求能力,是决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规模和效率的根本原因。在市场参与者数目足够多的假定情况下,可考察主体结构和工具结构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资金流动的影响。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结方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政府管理层对金融业一般都采取较为严格的监管措施,这会直接制约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参与者的规模以及对不同市场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从而对两个市场的互动产生影响。金融监管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结产生作用:第一,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及利率的管制等措施会造成其业务范围拓展的困难,导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各子市场无法充分发展,金融工具较为单一,从而加剧两个市场的分割,阻碍两个市场的有效联结;第二,对参与者市场准人的限制,会影响参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交易主体的数量以及这些主体对各子市场的参与程度,这同样会造成两个市场问联结渠道的减少,加剧市场的分割。监管政策对市场参与主体在资金筹措和使用方面的限制越严格,金融市场的发育就越不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就越不能有效联结,从而加剧金融市场间的分割状况,降低资金流动和配置效率。因此,应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放松管制,完善各子市场,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主体和工具的联结,引导更多的主体参与两个市场,拓宽其参与的市场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的联结,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其次,从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随着金融体系向高级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的微观基础和资金流动规模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丰富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金融工具的种类,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金融工具的选择范围,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使更多的参与者能够进入市场进行金融产品交易;同时,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能使参与者更方便地进行资产组合与风险管理,使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替代性增强,资金流动对收益率的变化更敏感,从而有利于提高两个市场联结的效率。

四、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状况分析

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从发展历程看,货币市场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由于体制性因素,也出于对经济金融现实的考虑,国家将资本市场列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而货币市场发展则处于相对次要位置。在发育程度上,资本市场较货币市场相对充分。中国的货币市场从同业拆借开始,经历了由民间推动、放手发展和逐步规范的过程,到现在已具有相当规模。其中,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较为迅速,而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与其他市场发展相对缓慢,显示了货币市场本身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另外,资本市场的子市场也缺乏均衡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强股市、弱债市,强国债、弱企业债”的结构性失衡特征。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严重制约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制度安排上,我国于1993年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管理体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逐渐被隔离,两个市场的资金联接渠道也一步一步被隔断。为了解决证券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以及扶持证券投资基金,我国自1999年以来叉颁布了一系列相关规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渠道有所拓宽。

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组合调整和居民储蓄存款的非中介化是监管无效的(钱小安,2001)。据测算,仅2000年我国股票市场涉及的银行信贷资金存量规模就达到4500亿元~6000亿元左右(吴晓求,2001)。在追求风险利润的动

机驱动下,资本市场参与者将从货币市场或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投资于股市,中国的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的“暗通”渠道是畅通的。具体表现在:首先,证券公司通过“逾期”同业拆借或者连续从不同的中介机构进行隔夜融通或短期融通获得的短期资金用于投资。2000年,证券公司从同业拆借市场净融人资金3898亿元用于股票投资,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5432亿元和6692亿元,2004年前三季度达到5404亿元。其次,企业相应增加证券投资数量。据统计,2000-2001年企业短期投资大幅增长,其中85%投资于证券(汪小亚,2003)。国内其他学者(王一萱,2005;杨新松,200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分业管理体制下,由货币市场通向资本市场的资金暗道和明道联结是相对通畅的。但这种“通畅”,一方面说明资本的趋利性质并非完全能够受到监管的有效抑止;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2006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从2006年1月开始,国内股票市场总市值从3.4万亿元开始快速扩容,到2007年8月,总市值首次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高达21.147万亿元。在股票市场陕速扩容的同时,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以及资金供应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央行多次加息并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予以调整,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但无疑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以及两个市场协调机制的欠缺有很大的关联。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不均衡发展和其自身的不完善,以及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机制的欠缺,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货币市场向证券市场的传递是相对灵敏的,但反方向的传递则比较缓慢。这种非对称性信息流通,导致市场价格的失真,致使社会资源不能按市场化要求优化配置,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市场割裂的情况下,由于利率缺乏弹性,灵敏度低,无法准确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无法形成合理的利率结构,从而影响市场资金的合理流动,也导致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预期收益率结构的失衡。另外,在金融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下,货币政策行为引发的居民资产选择行为受到制度约束,难以对金融商品的成本与收入变化作出灵活的反应。金融产品因缺乏基准利率参照而难以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无法通过价格预期有效地参与资本市场运营,从而造成货币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失灵,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由于市场分割,货币市场不能为资本市场主体提供合适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无法通过货币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融资渠道的狭窄也迫使金融机构进行体制外融资和违规操作,导致金融机构非系统性风险增加,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的连通与协调机制,是中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策略

1 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首先,必须健全货币市场体系,实现运作一体化。要对货币市场进行总体设计、引导和规范运作,在完善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可转让存单市场和其他融资券市场,加快各个子市场间的融合,进一步深化货币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政策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灵活、高效的货币市场。其次,必须进一步规范发展资本市场。要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发行机制,规范证券市场交易行为。形成证券市场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发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作用。再者,必须逐步增加两市场共同的参与主体。要扩大投资主体的连通程度,放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进入货币市场的条件。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加快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直接入市交易的进程;同时要积极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建立,以稳定市场价格、维持市场流动性。

2 建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的市场治理机制。要建立一个科学的金融市场治理结构,包括运作体系、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三个方面,使资金能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自由流动,金融市场的价格能够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要建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监控体系。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整合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也在加大,为此要制定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意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3 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合理流通的渠道。逐步取消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壁垒,疏通两个市场的资金渠道,从而有效地配置资金,疏散和化解银行资金风险。债券市场是联结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纽带,要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逐步形成长、中、短期限结构合理的国债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优化债券市场内部结构,完善债券发行市场和债券交易市场,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连通。要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增强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传导效应,真正发挥货币市场的基础作用。要改革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一个链接。

4 加快金融产品及工具创新与制度创新。要找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接点,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并积极探索信贷资产证券化。要形成一种跨市场产品创新的机制,推出符合两个市场发展现状的跨市场投资产品,使更多符合两个市场风险,收益偏好的资金能够自由流动。要通过交易工具创新,实现金融市场业务的开拓性发展。同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国有上市公司企业制度不规范、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应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积极扶持和鼓励集体、合资、外资、股份制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主体;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并配合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最终使国有银行转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5 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化的监管。法制化监管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和维护两个市场之间的防火墙以及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动态跟踪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交易情况,及时反映两个市场的变化趋势,以提高透明度为手段,优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运作框架。要构建四方联合监管协调机制。规范交易行为,提高金融运作的透明度,建立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运作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优化两个市场的运作框架。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

上一篇:法人身份证明范文下一篇:八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