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

2024-08-03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一、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把握住新学期开始这个起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新学期一开始,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新感受,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激发鼓励,会使学生干劲倍增,进取心十足。上这节课,我先对上学期班级和个人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回顾,激起同学们的自信心,然后定出新学期班内学习、纪律、卫生各方面新的目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努力,在哪一方面争当小标兵,怎样为班级争光。学生确立目标之后,注意给予热情的鼓励,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信任以及美好的愿望,为学生增添动力,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成点燃

二、找准思想道德教育的位置,把它放在教育的首位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育家史霞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充分体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切实做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三、优化思品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一)、少灌输,多体验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个环节设计,唯有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历经心灵碰撞,获得真情体验,才能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浸润,情感得到升华;做人的真谛才能悠然心会、澄明敞亮、深深悟得;道德的法则也才能会在孩子们的内心牢牢地筑起。

(二)、少教条,多内省 品德课堂教学不是造就学生的思想,不是拷贝学生的思想,而是引导学生从课堂中汲取营养,吸收养分,从而不断感悟,不断内省,收获属于自己的思想成果。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还包含着让学生理解爱、学会爱,懂得知恩图报。如果学生能够感恩于给予他们爱的家长、教师、集体和祖国,感恩于他们拥有的美好生活和养育他们心灵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就能产生一种责任感,就能用心灵去反思,多一些“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四、加强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特别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习惯又是多个方面的,习惯体现在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运动、劳动、生活等随意性强、自我约束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其它方面,往往凭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向他们明确提出要求,并利用班会等时间逐项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习惯,懂得该怎么做才能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

(一)、坚持示范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如:我们在教室地面上捡起一片碎纸;细心地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当有的孩子生病时关切的问候一声;哪怕是“你真棒”这样简单的三个字,点点滴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博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特别是后进生更需要爱,我班有个学生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两门课程都没有及格,我觉得她是一位比较笨的学生,后来经过反思,我感觉这个成绩也有我的责任,是我对她的爱不够,对她的关注不够。后半学期我一有时间,就单独把她没学会的内容教给她,也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她,期末考试,她的两门成绩都超过了80分。其次要爱得深刻,要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呈现出政治高度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这种变化表现为个人摆脱精神上的束缚,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独立自主的个人价值观。这种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个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有的人道德沦丧,是非、善恶、美丑不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自私自利,对待国家、人民这样一些在老一辈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概念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表现出历史责任感不强,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对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不起精神,有的人整天在校园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甚至连自己的学业都无法完成。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要表现为: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社会群体的利益分配从原有的平均主义转变为出现差别,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利益分配的形式也进一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社会上高薪阶层的物质生活和一夜暴富的个案刺激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物质财富、个人权力,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同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伴随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信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二)精神躁动,道德观念弱化。

客观地说,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特别是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困惑。近年来,权威的道德评价标准开始失落,当代大学生已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传统美德大打折扣。面对变化莫测的社会和一些社会丑陋现象,大学生表现出精神不满足及追求迷误,传统的依靠良心控制行为的道德观念明显弱化。

(三)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视自我发展,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应该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选择,但是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利欲熏心,不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失去了一般的道德良心,就会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只强调自己应得到的权利、荣誉和金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愿考虑国家、集体以及社会的需要。这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都是极其不利的。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直接妨碍他们自身的成长,同时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发展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荣辱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未来地位的特殊性和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明荣辨耻的判断标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八荣”给大学生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提供了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八荣”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八耻”正是大学生行为的镜子,是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完全否定。通过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要树立“荣荣,耻耻”的社会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的空间。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是衡量社会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是在新形势下,要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八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行为表现。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大学生群体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将是国家民族的栋梁,保持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下去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群体要不断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认识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存在问题,认真修身养性,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层次。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社会风气呈现复杂的状态,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观念和社会丑陋现象,会不同程度地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强化了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

强化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的专业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板报、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理解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增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三)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背景陈述: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她成绩平平,字也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因为她太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从没有留意那个女孩子,所有的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一直寡言少语。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就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当时,她正一个伏在课桌上睡大觉呢。

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角天空,孤独萧索。

爱在需要时,爱在细微处。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俯身的动作,在老师看来或许只是工作的需要,可是在学生的眼里,有时候就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孩子的心灵是脆弱,需要时时细心呵护,遇到挫折的时候,失去自信的时候,她们期

待的是一双有力的援助之手,期待的是真诚的鼓励和饱满的爱。让她们拥有自信的翅膀。这是教师所能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情景再现: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提问。当走到最后一排时,我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了一阵花香,浓浓的,甜甜的。窗外微风轻拂,初夏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教室窗外有一排广玉兰,一朵朵硕大的花停留在枝上,像展翅的白鸽。我最初以为,是广玉兰的花香飘进教室里了,再低头闻了闻——不对呀,花香分明在我身边,一阵一阵,饶鼻不息。

我一转眼,只见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蝴蝶似的,落在她的头发上面,是橘子花,我最喜欢的一种花。我忍不住向她俯身低下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答得乱七八糟。闻听了我的话,他一楞,抬头愣愣地看着我,当看到我的眼中有笑意时,她脸色迅速红了,不好意思地把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接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做起题来也一板一眼,其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了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感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第二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橘子花。花含苞,香气都溢出来了。我猜想是他送的花,往她的座位看去,便是那双含笑的眼睛,我对她笑着,算是感谢了。她脸一红,笑着,再笑,羞涩中带着喜悦。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

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个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实效综述: 在这个秘密的守护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自信活泼,爱唱爱跳。同学们也都开始关注她,喜欢和她交朋友了。她的成绩也突飞猛进,让所有的教她的老师也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还挺有潜力呢。几年以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颗橘子树,让它开出许多可爱的橘子花,然而,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芳香起来。”

案例评析: 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位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这样就能让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是啊,有时,不需要整座整座的花园,只要小小的一朵橘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一生。我们老师们作业批改中的一点勾画,一个圆圈,一句鼓励的话,那却是一笔无法衡量的巨大财富。源于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也为了更好的给天使缝补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这件事告诉我: 爱在细微处。在学生们不屑的眼神中,决定用自己的真爱为学生拂去自暴自弃的灰尘,让他们在充满关爱的氛围里重新找回自我。我成功了,得到了远比我付出的更多回报—-学生们给予了我无暇的真爱。生活中很多人已经习惯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常常只凭着经验,就妄下结论。然而,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相信自己

的思考能力,做出与众不同的判断。进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记住了那个女孩﹑那堂课,那堂课让这位女孩第一次找到了美丽和自信。

当我的教育之梦在现实中绽放美丽的花朵时,她便会在花香中映现。每次嗅着芬芳的花香,我便心知那一定是她淡淡地笑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心灵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折翼,只要我们给她们缝上翅膀,她们就会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其实每当想起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里讲的,她说有一个学生的小礼物让她明白了什么是老师:一个小女孩自己绣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绣,上面是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底下有一个流着鼻涕的脏小孩,那个优雅的女人抓着那个小孩的胳膊。小女孩随着礼物还附了一封信,那封信里写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他们的翅膀折断了,那么在他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一直想要寻找为他缝补翅膀的人。小女孩说遇到她其实就是遇到了一个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老师,让我更加清晰地体会到“爱和责任”的真正内涵!二十多年来,这在我的教学生活中只是很随意的一笔,然而却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温馨回忆。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围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位置并贯彻始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提出了关于教育的“首要问题”论断指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扩大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是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目标。

一、当代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问题

(一)指导合理性不足,规范落实不够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但是依然存在治教不严、学校秩序混乱现象,原因主要指导合理性不足,规范落实不够。

(二)教育针对性缺乏,与实际严重脱离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目前中职学校的教育缺乏针对性,脱离实际严重。

(三)思政教育形式陈单一,方式陈旧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进行知识灌输,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班会课将德育教育知识传导给学生,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为学生的德育表现,太过枯燥乏味陈旧的德育方式,无法足够引起刚刚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德育效果微乎其微。

(四)政治觉悟不够,理性信念不强,

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硬、思想观念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意识淡薄是中职学生这个特殊学习群体的普遍问题,他们不关心理论学习及政治活动,几乎没有政治方面的进取心,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责任感以及热情缺乏,对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严重不足。

(五)重技轻德思想严重

中职学生阶段还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进取意识薄弱、感觉学会一定的技能即可找到工作,交代父母,没有理想信念方面的追求,从而放松了对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

(六)自我约束不擅长

中职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逆反心理比其他时期都重,但可塑性非常强,一旦社会和家庭中的负面能量出现,他们缺乏判断和抵御能量,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盲目效仿,甚至发生犯罪,影响个人前程和社会稳定。

(七)集体主义欠缺,人际关系薄弱

社会不良风气对年龄较小的中职学生影响比较大,遇到问题自私自利,不考虑付出,只想索取,过分追求享受,忽略了自身担负的责任和集体的利益,集体主义欠缺,也不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很多问题,缺乏引导。

二、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为了给社会和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必须将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中心及首位,给中职学生以正确的人生引导,摒弃不良的思想行为。

(一)以人为根本,教育观念转变。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和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需要有侧重的进行思政教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根本的原则,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放在首要位置,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面向对象进行教育载体创新。

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教师不能千篇一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向对象有层次、有针对的进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有区别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三)加强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并且富有活力。中职学院需要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并进行完善和创新,尤其是思政教育的激励保障机制,从而为思政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升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信心。

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还未形成的中职学生,可塑性比较强,中职学校需要充分提升榜样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体的行为规范, 榜样让学生积极追赶,树立人生目标,从他们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

(五)加强德育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

学校在建立良好的校园气氛、丰富学生校园及课外活动的同時, 需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地理解光荣和耻辱、高尚和卑鄙﹑善和恶。

三、结束语

当代中职学生随着社会的变化,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活跃,以人为本、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帮助及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具有独立性、自发性和自主性是的学生主体教学方法成功的重要标准。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务必提高研究、判断和引导学生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需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日常行为规范。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为了解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与挑战,借助问卷法,从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形式、途径、影响因素、效果等方面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提供了多样活动的机会,编制了内容新颖、贴合实际的教材等,但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等方面还存在挑战。针对存在的挑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那么,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哪些新特点,又遇到了哪些挑战呢?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和社会又该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呢?基于这些问题,研究者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影响因素、效果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结果

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北京市某三所中学共计248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一年级占44.8%,初二年级占36.1%,初三年级占18.9%(年级信息缺失占0.2%);男生占51.7%,女生占48.3%。调查结果如下。

1.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认识到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学校最为重视哪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选择思想道德教育类的学生占68.5%;对于学校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活动的频次,72.8%的学生选择“经常开展”。可见,学校对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深度落实。

(2)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机会。学校属于社会组织,具有固定的场所、明确的职责、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调查发现,56.8%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了较多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机会;45.6%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内容丰富;82.8%的学生认为这些活动能较好地促进学生个人发展;77.6%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可见,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德育氛围,以促进学生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

(3)新编教材内容新颖、贴合实际、易于理解。教育部发布的《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自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该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的内容。调查发现,84%的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教材贴合实际;50%—60%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新颖、针对性较强、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4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易于理解。

(4)学生偏好无压力的思想道德活动形式。调查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形式的喜好程度时发现,学生最喜欢郊游、参观等相对放松的活动形式,而对一些有压力、有竞争的活动,如竞赛、军训等兴趣不大。如何深入挖掘郊游、参观类活动的内涵、形式、功能等内容,利用学生的偏好和兴趣开展“无痕”思想道德教育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5)同伴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形式时发现,排在首位的是学生自己或同伴组织的活动(占43.35%),其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占37.28%),最后是班主任或任課教师组织的活动(占19.37%)。可见,对于学生而言,同伴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学校可以考虑由学生自主或参与设计与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2.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较大。调查学生认为需要学习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时发现,排在前三位的是心理健康、法律相关教育、时事与政治,而排在最后一位的是“三观”教育。这表明,学生很重视心理健康。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当前的心理压力较大,发展性心理困惑较多。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同时,青少年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加强“三观”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学校和社会也要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对中学生“三观”教育的引导和渗透。

(2)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力有待加强。在请学生对影响道德成长的因素(按照影响大小)进行排序时发现:同伴>个人反思>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社会。这表明,学生认为对道德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同伴,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教育者认为课程才是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什么学生认为课程对其道德成长的影响较小呢?如何利用好课程资源呢?这应该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

(3)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科渗透有待加强。调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发现,对学生影响较大的途径分别是个别学生教育、各科教学渗透和大型教育活动,影响较小的途径分别是课外活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调查学科渗透情况后发现,49.3%的学生认为其他任课教师会经常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但另有约38.3%的学生认为学科渗透不多,选择“偶尔或从不渗透”的占12.4%。综合以上结果,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以下问题:作为专门渗透道德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什么对学生的影响不尽人意?既然学生认为学科渗透对他们的道德成长影响很大,那么学科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学校层面是否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科渗透?如何寻找其他学科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4)不同群体对学生的关注点存在差异。调查学生感知的不同群体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身体健康、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发现,学生感知的教师和社会关注的顺序为:学业成绩>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学生感知的家长关注的顺序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学业成绩>思想道德;学生自己关注的顺序为:思想道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可见,学生对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很迫切的愿望和内在动力。那么,如何为学生提供平台、资源、机会等,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融合时代特征,充实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不仅面临着来自教育改革、升学、自身发展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还面临着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信息化时代的碎片化、学习与知识重构、信任危机、新媒体技术引发的舆论压力及道德危机等问题。因此,学校要基于社会背景和现实需求,进一步充实和拓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资源,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法律、国内外时事内容的需求,并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激活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活动的联动效应

当前,学校虽然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还缺少人文关怀,学生也缺乏自主性和参与动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因此,学校要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活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不同活动形式的联动效应,形成受学生欢迎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和方式。

3.拓展资源利用方式,深入推进思想道德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郊游、参观等相对放松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形式。实际上,这样的校外社会资源十分丰富,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呢?不同资源在什么时候使用较为合适呢?比如,参观是资源利用比较浅的一种方式,限于了解和认识,属于知的层面;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加入了情感和态度因素;在体验的基础上同资源提供方一起开发系列活动课程,便与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有了融合,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这种深层参与型的方式将使学生受益最大化。因此,学校要考虑更多地采用深层参与型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深入推进思想道德教育。

4.加强学科渗透,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最能影响自己道德成长的路径是学科渗透,这说明学生坚信学科渗透的作用,并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教育部2017年出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过程,需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和全学科中,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最终都要落在实现学生的发展上,传授学科知识仅是浅层的学科教育,育德、育心、育人是所有学科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科渗透德育这条关键路径。

5.巧借同伴效应,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同伴效应,是指宿舍、班级、年级或学校内同伴的背景、同伴现在的行为及同伴的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1]。同伴效应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青少年会以周围同伴为模仿对象,习得一些行为、态度等。那么,学校和教师该如何善用同伴效应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呢?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评选优秀学生榜样,使他们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特别关注并积极引导“不良”团体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采取手拉手活动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同伴的积极效应等。

参考文献

[1]袁玉芝.教育中的同伴效应分析——基于上海2012年PISA数据[J].上海教育科研,2016(3):30-34.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道德知行分离的现象,通过分析可采取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专业课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深化就业指导工作等方式来解决。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知行分离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千万,有力支撑了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多种观念的冲击,特别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消极下滑趋势,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刘延东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应加强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由此可见,专业知识并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职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招生规模几乎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生源的急剧增加,在学生中轻生、刑事犯罪、心理疾病等问题层出不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分析,现将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高专学生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认识上较肤浅,使得他们在思想道德观念出现了一些偏差;2.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3.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程度参差不齐;4.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为了增加竞争力,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忽视。

二、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是有原因的,由于其学习基础较差、应试能力不强,没有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父母的不满再加上社会对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使得学生认为自己进入高职院校是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 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错误的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进而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其实这种自卑心理是认知上的一个误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多数同学并不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既不会选择正确的释放压力方式,也不懂得心理疏导,从而使得他们出现过分不冷静,走极端,甚至形成某些过激行为,进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三、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

高职高专学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尽管各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设置了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课时数也达到了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加上专业课老师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很容易把主要的经历放在学习专业技能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观念首先必须转变。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 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首先要发挥辅导员的主题作用,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 以生活为中心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每班设一名高学历或高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定期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各种德育问题进行教育,从而教会学生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再次,以市场为导向, 以“教学工厂”为教学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包括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方式, 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接受企业的思想文化训练。综合以上几个方面, 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德育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人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治疗心理疾病的层面上,其实不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心里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止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处在认知能力日渐提高、道德观念日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采取心理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大心理健康干预的力度,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提前疏导,避免悲剧发生。

(三)增强专业课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向专业课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另外教师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潜移默化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无形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 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 首先体现在教师的示范作用方面。教师应做到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行能明其志。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必须注重加强师德建设, 树立教师良好人格形象, 严于律己,以德施教, 以高尚情操和丰富学识影响教育学生。

为了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应统一参加岗前培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知识的学习的。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專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作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要组织任课教师深入研究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想道德内涵, 确定每一门课程所涉及的职业精神、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等具体内容, 制定出该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并纳入该课程教学大纲中, 提高专业课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渗透的计划性, 增强思想教育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四)深化就业指导工作

面对众多的本科院校毕业生,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 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和自信心非常必要。毕业临近,毕业生都在东奔西走参加人才交流会、招聘会,高职院校的学生面对自己不够过硬的文凭,更是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希望能够碰上识千里马的伯乐。怎样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为学生找到一份称心满意的工作保驾护航,成为高职院校就业部门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其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针对性比较强,学校应主动联系一些专业对口企业到学校挑选优秀的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另外,为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学校应开展一些就业方面的课程,包括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如何应聘、与人沟通、如何减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同时融入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在求职中能游刃有余,彰显高职高专院校的风采!

德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显现成效,首先要从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上进行改革,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其次加强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专业课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坚持思想道德教育的双向互动、平等交流,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最后在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上多做切实有效的工作,把最实际的问题处理好,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德育工作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邓少海,汤玉华.国外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J] .新余高专学报, 2010, (8).

[2]包立军,张宓.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J].科技信息2007(14).

[3]唐继碧.试论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4]赵旭.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改进措施.[ J]职校论坛2010(13).

[5]韩凤梅.浅析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02).

上一篇:学生习作国防教育有感范文下一篇:巡视巡察工作会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