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雅号范文

2024-07-24

古代文人雅号范文第1篇

1.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 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 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北宋、曾巩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

明道先生→北宋、程颢 伊川先生→北宋、程颐

横渠先生→北宋、张载 紫阳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

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 潜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 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

随园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国、孙文

2.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人物并称(一)

孔孟→孔子、孟子/孟荀→孟轲、荀况/杨墨→杨朱、墨翟/老庄→老子、庄子/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枚马→枚乘、司马相如/曹王→曹植、王粲/徐庾→徐陵、庾信/李杜→李白、杜甫/王孟→王维、孟浩然/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刘白→刘禹钖、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柳→韩愈、柳宗元/韩欧→韩愈、欧阳修/沈宋→沉佺期、宋之问/温李→温庭筠、李商隐/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陆→苏轼、陆游/苏黄→苏轼、黄庭坚/张柳→张先、柳永/程朱→二程、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孙洪→孙星衍、洪亮吉/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4.人物并称(二)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大戴、小戴→戴德、戴圣/儒家、墨家→显学/晁错、贾谊→政论家/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二陆→陆机、陆云/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南徐北廋→徐陵、廋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小杜→杜甫、杜牧/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吉/刘基、宋濂→明初文宗/刘基、高启→诗齐名/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干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南袁北纪→袁枚、纪昀/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顾炎武、/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

5.儒家圣人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

6.九流十家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名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杂家→吕不韦、淮南王/农家→许行/小说家→宋牼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他的诗今存900多首,如《梁甫吟》、、《侠客行》、《行路难》、《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他还擅长运用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诗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杜甫诗歌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他在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常常以佛理和山水寄托怀抱,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因此后人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今存400多首。其中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则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李贺(790-816),字长吉。晚唐诗人。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

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如《秦王饮酒》、《猛虎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发愤抒情的,如《开愁歌》、《致酒行》、《浩歌》等;有写神仙鬼魅的,如《梦天》、《天上谣》、《古悠悠行》等;有咏物等其他题材的,如《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等。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因此,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清代诗人崔华雅号“崔黄叶”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诗神--苏轼

古代文人雅号范文第2篇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宦游的文化情结

摘要

文章对“宦游”这一中国旅游文化中的特殊现象的定义、特点、类型以及其出现的思想根源分析了“宦游”对中国旅游文学的影响,肯定了古代宦游文人性格中坚韧和积极乐观的方面。

关键词:宦游 旅游文化 诗歌

从《诗经》中的远游思念到《离骚》中屈原的故国之思,从李白的“不知何处是故乡”到刘禹锡、柳宗元的“二十三年弃置身”。那份离乡的哀怨就一直萦绕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从马致远的“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刘长卿的“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再到李商隐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这份哀怨愈加直白明显。

中国历来讲究安土重迁,然而当古代文人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后,他们注定有朝一日将毫不犹豫地远走高飞,去历练,去宦游。他们游学、做官、升迁或者被贬流放„„历经沧桑,从此,故乡成为他们永远的牵挂,庙堂之高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他们伤感、哀怨、游移„„然而,他们的一生,最终将由他们的诗词记录,让世人来见证那段有他们参与的历史。

何谓宦游?由先秦的游说之旅复兴流变而来的宦游是指士人为谋取一官半职,离乡去国;或奔赴京都;或直谒宫门,毛遂自荐;或拜谒权贵,借力晋身;或广交朋友,沽名钓誉所形成的旅游。我国古代的宦游历史悠久,有官吏依赖就又关于宦游的记载。《诗经》所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实命不同。”古代宦游目的明确,虽为游历,但是中心目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许多文人士大夫的游记文学中,往往以优美的文字描述自然风光,游赏之乐,但在其结尾处往往明确的表明心中抱负或借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渴求被重用的心情。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

为什么宦游?什么样的信念使着这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倔强的抑制自己还乡的冲动,是什么样的力量阻挡着他们回乡的车船?正如高适在《送蹇秀才赴临光朓》中所云:“帐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犹思阳谷去,若厌陇山高,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料君终自致,勋生在临朓。”又如李白曾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或许还如辛弃疾说的那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天下需要每一个读书人的才华和力量去治理,为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可以供人瞻仰的名字。在他们心中,自然分得清个人愁苦与天下兴亡孰轻孰重,可是,他们又是如此多情。家乡的温情,父母的叮咛,还有妻儿的期盼,尤其当他们遇到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他们被打击,被贬谪,被流放„„所有他们的经历,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的“宦游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力度放异彩的一支艺术之花,而那些他们用生命谱成的无韵离骚则为中国记录了点滴。

宦游的产生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经时济世,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和道家“无为”、“逍遥游”思想共同的结果。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士子应该“学而优则仕”,提倡士子积极入世,为辅佐君主,匡扶社稷做贡献。同时,孔子本人历时十余年率弟子游历齐、魏、郑、曹、宋、陈等多个国家,对后世的文人宦游起到了重大的影响。道家学说提倡“无为”、“逍遥游”的观点。道家思想认为旅游是不带任何功利意味的游戏游乐,旅游者应该以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为目的。这一观点,对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宦游活动影响也十分深远。当他们仕途失意的时候,往往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会追求率性自由,参悟人生真谛,化解心中的郁闷无奈。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带着这种心境,他才能在黄州的人生低谷时唱出“羽化而登仙”“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昂扬的调子。可以说,文人的这些羁旅诗歌不仅是他们人生的写照,更是当时所处时代的投影。

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文学因为文人宦游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历代名人的宦游使得此后旅游主体以及旅游观念有了变化和更新。人们开始承认旅游具有个人审美和调适的功能,具有文化色彩的文人宦游还发展了游览艺术和旅游审美意识。旅游文学愈加丰富多彩,如王维“空山新雨后”、“山色有无中”的虚实写法,“声喧乱石中,色静深山里”的动静写法,“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的光色的细致体察和描述。旅游文学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这些名篇游记更是将名山明水推向大众。

古代文人雅号范文第3篇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将我国民族文化内涵中优秀的方方面面充分地展示出来。古典园林设计包含了很多古代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将古代文人思想和时代审美情怀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理念。因此,本文探析了古代文人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以指导现代景观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所包含的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

(一)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一直保持非常积极、正确的入世态度,提出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维护国家社会秩序等观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出儒家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的内容包括:将古典园林中心、君主大臣和人民的礼制观以及轴线思想这几条线保持在统一水平线上,同时在南方私家园林设计过程中又可以将情境诗画表达出来。

(二)道家以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

老子、庄子等是道家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性人物,道家从古至今一直推崇的是自然之道,积极倡导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并且提出了无为思想以及让社会保持自然发展的论点,向往世间万物一直保持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状态。道家的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浪漫主义色彩,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需要增添很多这方面的色彩。

(三)从外域地区传入中国的佛教所代表的文人思想和哲学含义

我国佛教思想文化主要是通过外域地区流传进来的,而且佛教思想文化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蕴含一定的佛教思想,佛教思想文化主要提倡的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理念,将带有宗教特色的景观和建筑添加到古典寺观园林中,可以让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完善,也可以让宗教园林的意义更加完整。

二、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思想的体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很多文人都会踊跃地参与其中,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意境诗文的运用,对园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而让园林的境界得到很大提升。对其进行仔细品味,人们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哲学思想和哲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将文人思想有效地体现出来。

(一)设计过程中对园林意境的合理追求

古典园林中体现文人思想的关键之处在于意境的营造,因为文人会把核心部分放在园林意境营造上,这样可以让园林从整体上给人一种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艺术境界,让整个园林景观布置呈现出意犹未尽的感觉,使观赏者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艺术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在意境方面主要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一是将生活中美的情景体现出来,二是将艺术中诗画的意境充分地展现出来,三是将文化思想中美的意境体现出来。这三个层面存在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其相互融合可以让古典园林的境界更加美妙。

(二)设计过程中重视园林空间艺术

在设计古典园林时,文人通常会加强借景、框景等艺术形式的应用,在现有的园林空间范围内,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景观意境,同时将园林周围所有有利因素充分利用起来,让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层次感更加丰富,在整体上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例如,在设计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时,文人就把周围的古代寺庙建筑融入园林中,让人们观赏园林时,可以见到北寺塔这样的著名建筑景观。此外,文人设计古典园林时,喜欢运用虚与实的理念,冲破空间的束缚,让园林呈现出一种虚与实相互交融的意境空间,对比起来更加鲜明立體。

(三)设计过程中重视园林树木花草的设计

古人通过借助树木花草来寄托情感,在设计古典园林时也会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在对园林中的树木花草进行合理分配种植的过程中,也将艺术风格体现出来。首先,文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诗画等方面风格的影响,会选择那种自然属性更加切合诗意的树木花草,以实现植物寄托情感的目的。其次,园林树木花草的设计,可以全面地将园林的意境效果体现出来,古典园林设计除了要满足人们的视觉体验外,还要满足人们听觉和嗅觉方面的体验。例如,在设计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时,文人选择芭蕉这种植被,芭蕉在下雨天被雨水敲打可以营造出一种自然氛围,让人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视听盛宴。最后,让园林实现每个季节都有美景可以观赏,古典园林设计选择不同季节的树木花草,但是分配种植的过程中,文人会关注花草树木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色彩变化,让园林景观看上去更加丰富多彩和协调多变。

三、文人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造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往往以诗文为基础,采用浪漫抒情的方式营造出清雅、富有意蕴的园林意境,让园林每个地方都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文化精髓。文人思想在古典园林立意布局、空间延伸、虚实结合、意境营造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丰富了园林空间,可以寓情于景,让古典园林从整体上散发文学气息,从意境、情境上都可以呈现出非常完美的艺术画面。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需要加入文人思想,这样才能让园林更具特色,让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文人思想对于我国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从这些文人思想中找出更多适合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意境与风格,让古人的思想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进而更好地推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符文涛(1989-),男,云南芒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艺术设计。

古代文人雅号范文第4篇

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及丰富的美学精神。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是我国伟大的画家和理论家, 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谢安对顾恺之评价道“自生人以来未有也”。他的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顾恺之的画论主要针对人物画及肖像画, 对于这些他有很多的见解。第一, 明确地提出了传神的概念, 并结合他人的创作以及自己的创作, 反复的阐述了传神的得失与绘画优劣, 顾恺之把传神作为评画的头一个标准, 在他的《画云台山记》中强调画张道陵要“瘦形而神气远”。第二,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论, 传神很重要, 但传神要有媒介。他认为神存在于客观本体形象之中, 神通过形表现出来, 就人物画来说, 顾恺之注重的是头部形的传神, “写自颈已上, 宁迟而不隽”。头面的传神是很重要, 画的时候需要谨慎。顾恺之认为最重要的是眼睛, 据悉他画人的时候有数年不点睛, 人们问他原因, 曰:“四体妍蚩 (chī) , 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中 (阿堵就是眼睛的意思) 。”大概意思就是人的肢体美丑, 对于传神来说不是很重要, 尤其对于肖像画更为如此。“手挥五弦易, 目送归鸿难”, 用动作姿态表现人的情感, 要比目光远望表现人的思想容易。在《洛神赋图卷》中的神女, 水上的轻盈是靠飘扬的衣带描绘;那种若即若离、含情脉脉是眼睛起了作用。第三, 重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当中, 不同的人处于的不同的环境, 就造成社会地位及思想情感的不同, 在艺术创作中, 环境对于人物关系相当密切。唐代画家张璪 (zǎo) 提出“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清代绘画大师石涛提出“收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本人游历祖国的山水, 把客观的山川景物通过主观感受熔铸为特色的山水画, 就是因为他的经历, 能够很好地把握大自然的律动, 才能成为一代大师。第四, 体验生活的“迁想妙得”, 顾恺之的理念“迁想妙得”将绘画题材的难易表现为:“凡画, 人最难, 次山水, 次狗马, 台榭一定器耳, 难成而易好, 不待迁想妙得也”。迁想妙得是描绘对象与画家间的主客观联系, 画家在作画之前, 要先进行观察、研究所要描绘的对象, 体会及揣摩对象的思想情感, 这是“迁想”;画家逐次了解对象的精神方面特征, 经过分析和提炼, 获得艺术的构思, 这是“妙得”。清代著名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先生, 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 要先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然后再打腹稿, 进行艺术构思;最后, 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和媒介将艺术形象表达出来, 形成艺术作品, 这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若轻物宜利其笔, 重以陈其迹, 各以全其想”的理论对现在绘画创作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古画品录》提出六法,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六法是谢赫提出的, 对美术理论有巨大贡献, 谢赫从理论方面将绘画创作及批评理论归为六条。气韵生动位于六法之首, 气韵即神韵, 也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神。骨法用笔, 主要是指用笔有功力, “笔迹超越, 亦有奇观”, “一点一拂, 动笔皆奇”, 评价笔力的好, “笔迹轻羸”评价笔力差。千余年来, 中国画最注重笔墨, 晚清书画家松年的《颐园论画》曰“作画固属笔力传出, 仍宜善于用墨, 善于用色。笔墨交融, 一笔而成枝叶, 一笔而分两色, 色犹浑涵不呆, 此用笔墨到佳境矣。用墨如用色, 亦须分出几种颜色, 一一分布, 始有墨成五色之妙, 设色亦然, 所谓用色如用墨, 用墨如用色, 则得法矣”, 可见笔墨的重要性。应物象形, 画家描绘社会生活或是自然景物, 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 不能够主观臆造, 象形要应物而象。随类赋彩, 是解决色彩问题, 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的景物色彩基本上是随类赋彩, “凡天及水色, 尽用空青”、“画丹崖临涧上”。经营位置就是构图, 顾恺之在构图问题上提出过“临见妙裁”, 纳入画面的形象要经过巧妙的设计。中国画构图有自己的特点, 安排形象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采用散点透视, 在南朝, 宗炳“去之稍阔, 则其见弥小”, 说出了近大远小视觉规律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郭熙“高远、深远、平远”的提出, 阐述了北宋全景山水画的不同空间处理方法。传移模写, 即临摹画的技能。谢赫六法在历代影响很大, 宋代《图画见闻志》的作者郭若虚说“六法精论, 万古不移”, 六法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绘画实践的总结。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 不以绘画谋生, 绘画雅玩成为文人情操的写照, “凡落笔之日, 必窗明几净, 焚香左右, 精笔妙墨, 盥手洗砚, 如见大宾”, 享受绘画时的忘我境界。中国古代艺术思潮的长河, 自北宋以后到清末, 一千多年, 文人的审美占据主要地位, 一直延伸到现代。中国古代画论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它尽管驰名中外, 但也要用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分析, 不能持“万古不移”的态度, 画论要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后人进行补充修正。

摘要: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在这片广袤的土壤上, 经历了一切的艰难与曲折, 采用独创性手法发展自己的文化。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华文化的绝妙之处, 中国古代绘画不仅仅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内容与形象, 更多的是画外之意。古代画论中, 关于创作的画论自成体系, 撰写画论的作者大多自身就是画家, 他们所记述的文字就是自己绘画的构思, 如东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荆浩的《笔法记》, 还有结合自身实践与前人绘画创作经验进行总结, 如宋代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古代画论作者用古老的文字, 不厌其烦的表述他们看画、作画、品画的角度及独特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画论对传统中国画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它穿越千年, 延续至今。

关键词:古代绘画,绘画创作,古代画论

参考文献

[1] 何慧敏.《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2] 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高处坠落预案范文下一篇:感恩诚信励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