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

2023-09-19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第1篇

一、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分析

首先, 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弥补高校一些制度管理中的不足, 更加凸显柔性管理和灵活管理。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一般习惯采用制度管理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 明确要求学生按照有关规定学习, 但是更多的是限制学生的行为。这种制度管理的缺点就是灵活性和柔性不足, 线性管理特征明显[1]。而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使得学生的管理更加完善, 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还能够加强对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生为本、突出柔性特质;其次, 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帮助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2];最后, 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管理水平, 维护高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议

1、实现服务、管理和教育的结合

实现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能够把握三点, 即服务、管理和教育。首先,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该要树立服务意识,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 从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以强化学生管理的效果和作用, 提高学生管理的水平;其次, 管理人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强制性管理。虽然我们强调过于制度化的管理对提高管理水平并不利, 但是也不能有的放矢, 完全放弃制度管理。在适当时期采用合适的制度化管理仍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最后, 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3]。对大学生的管理不能一味采用感性管理, 而是要实现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结合, 因此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 以充足的耐心、细心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 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才是提高学生管理质量、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 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能够从服务、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着手, 切实实现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实现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要求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着手, 要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转变管理理念, 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 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 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学生管理中的主要对象, 高校管理人员在进行建立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时就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 充分尊重、爱护学生,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 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例如, 高校可以对每一位学生都建立独立的档案库, 定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学习情况、家庭状况以及心理发展状况等等[4]。发现学生情况异常的,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

3、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进行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还可以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来达成。家庭教育在学生管理以及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生活态度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等, 因此高校在建立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以及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时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 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5]。例如, 在就业预警过程中, 高校不仅可以从学生方面进行思想的引导, 还可以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告诉学生家长学生选择的专业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 为家长推荐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和努力发张。这样, 家长教育就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督促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与学生就就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与学校管理不同的是, 家庭教育中学生更加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此可以为学生的就业预警提供更加有效和直接的信息, 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学生管理水平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校应该学会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将制度化管理和学生服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切实作为以学生为中心,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 高校还需要从家庭教育着手, 结合学生家长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和预警工作, 有效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维持高校的正常秩序、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等有着重要意义, 高校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视, 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挥他们这些功能。本文先就功效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 然后就应该如何发挥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二祥.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 02:111-114.

[2] 张晓君.浅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18:139+137.

[3] 郭瑜, 张芳芳.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赤子 (上中旬) , 2016, 17:60.

[4] 胡佳.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05:132+141.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第2篇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主阵地

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是校园内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导媒体,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成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主阵地。《北京交通大学报》始终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讲大局,讲原则,讲纪律;始终坚持新闻观的党性原则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报道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成果。

《北京交通大学报》为配合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分别编辑制作了三期专刊,为全校贯彻落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做了良好的舆论宣传;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校报精心构思,连续五期反映五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充分反映了学校“联系实际、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学习主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后,校报开辟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及时报道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并撰写多篇评论员文章,及时传达校党委的声音,为学习实践活动建言献策。

针对舆论宣传容易陷入空洞、机械、枯燥状态和言之无物的问题,校报注意把舆论引导有机地渗透、融合在各种消息、通讯、报道、评论和理论文章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裁和形式,实现正确舆论导向。

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服务器”

《北京交通大学报》加强主动策划、提前策划,把握宣传脉搏,强化对关系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工作的宣传,成为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的“服务器”,有效地沟通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激发了活力。

以宣传学校重点工作为核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如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校报紧紧围绕评估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开设了“教学评估进行时”专栏;为迎接《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校报开设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巡礼”栏目,对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学生培养工作、大育人格局建设等特色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示;配合国家工科教学基地评估,通过“建设特色”“建设目标”“建设成果”等板块全面展示了学校国家工科教学基地建设,为积极“迎评”做了良好的舆论宣传。

大力宣传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成果,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如青藏铁路竣工通车前夕,校报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只为铁龙越青藏》,全面报道学校师生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北京奥运会期间,校报开设了“交大与奥运交通”专栏,连续刊发《50辆电动大巴驶向绿色奥运》《奥运北京新公交》《为奥运地铁建设出力》等系列通讯,深度宣传报道学校科研团队利用学科优势助力科技奥运,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加强政策解读宣传,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改革发展的共识度。学校在教育教学、人事制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等方面进行的重大改革,校报都会及时予以报道,传达有关精神,进行深度解读,做到相关政策的宣传“不留空白点,不留疑难点”,如为配合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宣传,校报开设“?t望‘十一五’”“聚焦‘十一五’”和“解读‘十一五’”专栏,全程跟踪报道规划制定进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和分期对规划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加深师生对规划的掌握和认知。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校报自觉地把舆论监督工作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在积极报道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的同时,通过适当方式指出学校工作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广开言路,收集并及时反映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学校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台

作为纸质媒介,校报具有长效性优、保存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宽等特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北京交通大学报》紧紧围绕育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努力营造全校上下“人心整齐、人力凝聚”的良好局面。

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和激励作用,为广大师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近年来,校报除了认真组织开展对孟二冬、方永刚等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之外,还注重深挖师生员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着力宣传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宣传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宣传发生在广大师生身边、校园内部的各种好人好事。与新闻拍摄组联合策划,推出图文专题《师者》,以写实性的拍摄手法呈现知名专家和学者对学术的专注与人文情怀;与电视台联合策划,推出“风采交大”栏目,对作出重大贡献、获得重大奖励的教师学生以长篇通讯和电视专题的形式予以宣传,如重点策划宣传舍己救人的优秀学生高富浪的先进事迹,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媒体转载,高富浪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当选2007年“首都十大教育人物”,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深入挖掘重大活动的教育背景,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为迎接北京奥运,弘扬奥运精神,校报专版介绍了学校迎接奥运倒计时100天举行的12项子活动;奥运会结束后,校报又专版介绍学校6,000余名志愿者用汗水和微笑圆满完成奥运志愿工作的情况,充分展示了志愿者们的风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校报开设了“有爱就有希望”专栏,全面报道校党委领导广大师生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及时传达出广大师生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注和真挚情谊;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校报通过设立“交大30年”“图说30年”等栏目,展现学校30年的发展之路,凸显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的多样性和实践功能的有效性,校报特别重视自身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着力建设好校报网络版,较好地实现了报网结合。

凝练传播校园文化的辐射源

《北京交通大学报》以提高品位、多出精品为目标,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自觉发挥凝练传播校园文化的“辐射源”功能。

开设校史专栏,凝练和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近年来,校报先后开辟“校史撷英”“我与交大”“藏书章话春秋”“交大引智史”和“漫游交大”等专题、专栏,通过刊载学校大事回顾、校友回忆文章、校史研究成果等,展现交大人生生不息之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特别是在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制作推出多达30版的《情怀―庆祝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专刊,分为“情怀?关怀”“情怀?足迹”“情怀?丰碑”“情怀?跨越”和“情怀?传承”五个部分,全面回顾、展示了学校百年沧桑历史;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制作推出《30年岁月如歌―北京交通大学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专刊,18个版面分别从人才培养、科技工作、学科与实验室建设、后勤与产业、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与交流、管理体制改革、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学校发展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深化报纸的文化气息,增强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校报开设了“墨海书香”“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责任?诚信?感恩”“奥运来了”和“携手奥运”等专版,制作了《弘扬传统文化 展现老年风采》等文化专刊,同时还以举办主题征文及校内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刊载等方式,吸引广大师生参加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活跃繁荣校园文化。

此外,校报还特别注重发挥自身的史学功能,在采编过程中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将校报打造成真实记录学校历史的档案册,展示学校发展脉络、留存重要资料、描摹时代风貌、再现校园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第3篇

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 学校规定的功课, 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 伴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直接关系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于德育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 趣味性较少, 如果不注意授课方法, 即使教师对理论的讲授再准确、深刻、全面, 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故事等能激发兴趣、扩展思维、丰富联想、活跃气氛。但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紧扣教材, 恰到好处, 切忌为“趣”而“趣”、牵强附会、随意滥用。

2 教学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是教学目的

德育的实效性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生命的重要体现,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确立德育目标,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应该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 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确定好德育目标, 并在课堂教学中将目标突出。思想政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思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心理学强调,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要求, 以集中学生注意, 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因此, 要实现德育目标, 教师可采用目标教学法, 在授课前把该堂课的德育目标明确地提出来, 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按目标实施教学和检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之本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课程, 其内容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生话紧密联系, 同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以,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道理转化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索质。如果课堂上只有理论的说教, 而没有典型事例的印证, 很容易讲得抽象、枯燥和空洞, 学生对于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或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会大倒胃口,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为此,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 选择大量典型和生动的事例, 如国内外的一些新闻热点, 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等事例, 使思想政治课有的放矢和生动活泼地进行, 从而使理论教学富有生命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提高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挥其德育功能。此外, 由于思想政治教学课属于德育范畴,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是:把思想政治课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规划;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 对学生强化思想品德培养和行为规范训练;联系学生平时行为表现, 评定思想政治课的成绩;依靠全体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力量开展有关道德评价。总之, 政治课既是一门德育课, 也是一门智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思想, 努力把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统一起来, 才能产生教学的理想效果。

4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之举

在德育课教学中, 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寓教于乐, 以情感人,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表现出温和、耐心、愉快的心境, 尽量使教学活动处于愉快状态。教师要把自己的感情融人教学之中, 赋教学以情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教师原有的在课堂中单一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要给予动脑、动口的机会, 多表扬、少批评, 以鼓励为主, 不能讽刺、挖苦、嘲笑,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愉快地感知知识。

5 加强师德建设是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 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的劳动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劳动手段不是手中的教鞭、教材, 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教师自身道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见,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今天教师的道德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今后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 教师的师德建设十分重要,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样才能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总之,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教育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 德育的实效性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生命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 必须针对技校学生的持点和思想实际,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从而使思想政治课达到明道、晓理、导行的德育目的。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技工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之一, 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本文根据目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一些现状, 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荣华.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理念教育导刊, 2000 (2) .

[2] 黄蓉生.关于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念教育导刊, 2001 (3) .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第4篇

摘 要:面对当下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国家修订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必将有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的绩效。

关键词:德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 新课程改革 启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但是,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德育低效的问题。随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德育低效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课思想道德教育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要具有时代感,坚持时效性。

德育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当代的政治经济服务,并反映时代的要求。德育最大的功能也在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德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要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

目前,我國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人们在观念、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高中政治课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将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新的德育观念结合起。既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也要吸纳时代发展带来的新的观念;既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国家、集体、他人的意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理想,也要努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法制观念等,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德育与时代的统一,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当代中学生知识面较广、思想开放度高、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且易于接受。这就要求政治教学内容要有时效性,尽可能运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材料、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时政现象,明确辨明是非曲直的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德性充分地、生动活跃的发展,而不是让教师或其他什么人的德性得到发展。德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我们常常错位,将教师自己当作是德育的主体。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强调德育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只当作知识的储存器。这种作法的弊端在于: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强调学生自身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学习,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有生命、有理想、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的发展的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包办一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统一。教师要采取说理、疏导、激励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德育主体意识,变强制为诱导,因势利导;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

三、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注重社会实践。

“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程标准在德育问题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德育不是封闭的、简单的说教,而是开放的、真实的。事实上道德产生于交往,倘若一个学生没有时间去和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没有时间去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没有时间同社会交往,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由这种交往所发生的心灵体验。没有交往,没有体验,一个人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同样也就不可能懂得生活的意义。可以说参与社会实践,是道德理念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成为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走生活化的道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整堂课的教学都是一种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灌输。学生认为,课就是课,生活就是生活,完全是两码事,只要记住老师所讲的能应付考试就行了。这样就降低了德育的效用。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坚持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表面概念,使德育成为了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新时期高中政治课教学要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课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让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知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课堂、走向了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在生活的不经意间,学生就受到了思想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马倩.《加强和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思考》.甘肃教育,2019.

〔1〕罗敏逸.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内蒙古教育,2019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第5篇

摘 要:在中學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德育的主渠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德育工作与政治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来强化德育工作。然而,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现象比较明显,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德育功能;措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灵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高中阶段是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思想政治课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主,其教育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强大力量。积极研究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既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德育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被大大削弱,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教育分离。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德育功能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并积极研究应对策略。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德育功能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初具成效,但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的问题。虽然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初衷。高中学习压力过大,不少学生面对升学问题时,几乎放弃了思想政治课,过于关注与升学有关的知识,对时事政治并不关注,导致不少高中生对我国当前的国情、经济体制等并不了解。

另外,政治课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学校没有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来看待,主要表现为政治课课时较少,且大多安排在最后一节,课程设置不合理,与课程要求相违背,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而且,思政教师的待遇较差,教学积极性下降,影响了思政课教育效果的提升,久而久之使思政课的德育功能逐渐削弱。

古人云:德才兼备是圣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可见,德育工作有多么重要!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生命线,每个人都必须重视起来。

思想政治课功能缺失的原因有多种,例如,思政课的德育目标与学生的思想脱节,政治课的德育目标过于形式化,难以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政治课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说教,脱离了现实生活,导致思政课缺乏灵魂,说服力不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偏差,导致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受到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上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

二、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建议

1.转变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重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从表面看,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文化课,要教会学生各种知识,但从本质意义上看,思想政治课还是一门德育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与能力,还承担着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重任。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不少人对分数特别看重,甚至将分值作为评价学生的单一指标,这是一种错误倾向。思想政治课兼顾德育与智育两种功能,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既包括传授基本知识,还包括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将知识、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2.优化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分挖掘政治新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运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当前的社会热点,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政治课的重要性。

3.强化政治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另外,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学生做好示范。

参考文献:

[1]来庆梅.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表现及措施[J].新课程学习(中),2012(3).

[2]王宝华.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3]西广明.德育评价激励功能的缺失及其道德位能依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8).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第6篇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初中学生来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摆在政治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關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意义;方法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中学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1.言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民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教师的示范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2.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想与地位解放,重视学生的地位及其地位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结合国内重大的时事和一些社会热点,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3.运用生动的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运用通俗的语言来授课政治教学,尽量贴近时代社会的现状和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准备和处理教材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造,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和学有所得。我们始终要铭记,讲台下面对的是一些知识不足、形象思维主导而抽象思维能力略差的初中生。如果政治教学只是单纯地从抽象的概念理论上讲解,必然导致学生索然无味、困顿不解的局面。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我们需要以理论为导向,以实际为基础,借助现实生活中形象生动的典故、故事、新闻时事、模仿英雄事迹,甚至教师个人的人生体验,逐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快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活泼的事例故事里,初中生更易于认识社会,有效吸收知识,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形成自己独特的德育标准。

4.通过课外实践延伸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效果要在课外得到延伸和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同样要融合德育教育。所以,我们要一边通过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加强落实实践环节,在生活实践中教育和锻炼学生,才能教会他们融入社会、直面挑战与规划人生的真本事,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品德水准。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而言,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撰写政治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通过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推动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实际分析来锻炼和培养初中生的问题解析和社会观察能力,为提高其道德素养打下基础。尤其是在乡镇中学,引导学生走访调查,挖掘乡土风俗和民族风情,既能加深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出热爱乡土、思忧奋进等宝贵品质。

三、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德育原则,注重情理法并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渗透措施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也应该以自身为榜样,积极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德育典范。

参考文献:

[1]周丽.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学周刊,2012(10):59.

[2]刘妍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7):51.

[3]程新忠.谈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7):82-83.

上一篇:团干部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