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悟范文

2024-08-03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悟范文第1篇

《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

姓名:

班级:常 江EMBA 山东班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任课教授:傅永刚副教授上课时间:2010年3月

1、随着ANC公司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流失问题逐步成为制约公司稳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说,由于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及社会制度的变革,就必然促进人才的快速流动,人才合理流动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了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ANC公司人力资源流失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深刻体现,人员流失的背后是企业缺乏合理的用人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企业从原先的行为科学管理越来越倾向于人本化管理,但从ANC公司实践来看,在企业管理中却出现了缺乏人性化的问题,仍然是遵从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多的强调以绩效为主,而缺乏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缺乏对员工诉求的沟通和理解,在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劳动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处罚标准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

二是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绩效考核体系。ANC公司对于员工绩效考核及薪酬设计上存在问题,员工薪酬不能反映工作能力、岗位重要性及学历水平,仅仅是从工作年限因素进行考虑,同时,对本地区相近行业的薪酬状况缺乏准确了解,导致在某些岗位薪酬上的不合理,某些岗位薪酬缺乏外部竞争力或存在内部不公平性的现象,使广大员工缺乏应有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公司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往往会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ANC公司内部就没有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是由行政部代为行使招聘、培训、薪资管理工作,人员招聘、晋升全凭上级领导主观臆断,没有建立合理晋升及人员岗位流动机制,长期单调的工作缺乏工作成就感和新鲜感,不利于培养员工多方面的能力,这种人才任用的不合理现象,使真正有用的人才得不到合理使用。

2、郭总在面对人员流失(或离职倾向)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简单地同意了王辉、小刘的辞职请求;二是对李利、小胡的辞职进行了劝说,并对辞职要求作出了部分让步。

郭总的上述做法,从表面上看,人员流失局面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但从长远来看,公司人员流失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造成人员流失问题的痼疾仍然存在。例如对有流失倾向的小刘没有及时做好必要疏导工作,而是放任自流;对提出辞职的老员工基本采取传统人际关系维护,通过让步来换取一时的稳定,而没有从制度上采取有效的制约措施,如违约责任的承担、培训费用的赔偿等,可以说,郭总对上述人员流失问题处理很难称得上明智之举。

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从销售骨干李利和大学生小刘离职情况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共同之处,李利和小刘本身工作能力都很强,都足以顺利完成目前公司交给的工作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公司传统用人机制,工作内容缺乏挑战性,已不能满足李利或小刘更高层次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来发挥他们的能力,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当公司目前的体制或机制不能为其提供足够发展空间时,结果只能造成公司人力资源的流失。

4、为从彻底解决人员流失问题,必须要认真分析产生人员流失现象的根本性原因,从改革落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入手,充分认识到在企业里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合理运用,是保证企业正确任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为建立起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主要采取措施如下:

一是转变企业人力资源观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熟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ANC公司更多地是从给予员工更高的薪酬和待遇来解决流失问题的。但这一思路存在很大弊端,如果企业不能从根本上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切实尊重员工的需要,仅有高薪是留不住优秀员工的。为此,ANC公司应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理解员工的思想、个性、能力、兴趣和爱好,为员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建立起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公开竞聘的岗位竞争机制,通过良好的制度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源有效管理。

二是构建高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质量评估的一种方式,是对员工进行奖罚的主要依据。为充分发挥绩效评估作用,要建立起绩效考核与员工薪资、员工提升和培训机会联动机制,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评估的事项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团队精神等,使员工系统了解其工作职责、深刻思考工作方法;可以发现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技能方面的不足,确定员工培训和合理使用的基本方向;可据此确定员工升迁、去留及薪酬,从而做到薪酬与绩效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采用多元化的薪酬体系。人才之所以离开企业,是因为在其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对企业产生了不满足感。比如说,新员工进入企业的首要目标是高薪,用来满足衣食住行上的基本需求,当物质上得到满足后,就会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面的需求。如果员工觉得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选择离开。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及时识别人才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或是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运用多元化的价值分配形式,如:工资和福利、年

薪制或股票期权方案、利润分享制、晋升和发展机会,用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薪酬来满足各级人才自身的生存、发展、完善需求,为员工设立了一条在组织发展的基准线,让其看清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励其不断为目标努力。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悟范文第2篇

在这门课唯一的户外活动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和竖版上学不到的知识。刚开始老师通知要在户外上课时,我唯一有的就是感觉很激动,因为这是大学期间唯一一次在户外上课。从制作我们的队旗开始,我们就和期待这次活动。直到我们真正开始这次活动时我才明白,这不仅是一次户外活动,也是我们大学最精彩的回忆。在第一阶段,老师让我们述说曾经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我才发现,那些另人感动的事都是看似微不足到的事,但却足够温暖我们的心。我们组的成员都是述说关于爸爸妈妈的,那种无言的爱,真的很让人感动。

第二阶段或许是最让人难忘的,几个人,在黑夜里,仅仅靠一个人带路,一步步走上山顶虽然一路磕磕碰碰,也有摔倒,但在踏上山顶那一刻的成就感是无语言表的。我们战胜了黑夜,也战胜了自己,更让我懂得了集体的力量。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一大法宝。这就还比我们一个人的人生一样,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路不会是平坦笔直,总会有很多的坎坷曲折,我们都会经历很多困难,甚至很多时候都想放弃了,但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登上山顶,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传递呼啦圈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你是微小的,但在一个团队中,你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你对团队的成功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要是你对自己不够自信或许是不够努力,整个团队就会失败。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每个人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这门课最后一个讨论课是关于“沙滩爱情故事”,听完老师对故事的述说,在我们自己做这个题,选择出我们认为最喜欢和最恨的那个人时,小组结果大致还是很统一的,就有个别的不太一致,后来经过协调,统一了意见。当时还认为有很多人都会和我们想的一样,甚至觉得我们的思想太大众话了。但当我们看到所有答案的时候才发现,从每个人不痛的的角度出发去看同一个问题,会有这么多不一样的选择,有的和我们选的还截然相反,当时的我们还有些不能接受这个答案,但后来听老师解释后仔细想想,也是这样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可能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世界才会如此的五彩斑斓。每个人经历的人生不一样,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样,特别是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想法更是差距很大,正因为这个,团队当中一定要是男女生都有才好。还有就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他对待事物的看法就会不相同。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悟范文第3篇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中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它传授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是方法论是根的思想,因它涉猎广泛思想内涵丰富绝非西方几百年文化可以与之比拟的国学如同是中药治标更治本,他不可一日求成但却是厚积薄发对个人各方面品格能力的塑造深刻持久!

学习虽然重要,但人立于人世,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在目前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书目《弟子规》中就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就算有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如果没有高的做人道德标准,那最终也是社会的隐患 。 通过学习国学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转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古人一直强调学会感恩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学会了感恩,,因为感恩可以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可以减少点尔虞我诈,多点和谐。学完国学,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悟范文第4篇

企业管理受到内、外两部分环境的干扰,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企业对内部因素的协调更加重要。企业达到内部平衡是提高企业组织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企业的组成要素分为三点:人力、财力和物力。随着社会的进步, 大部分现代化的企业已经把发展重心从财力和物力转移到了人力上。当今社会国内的很多大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并持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以适应现代化的企业发展, 这与组织行为学研究人的特性十分契合。可以这么说:一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该企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因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只有做到了以人为本, 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发扬光大, 才能开发出人的无限潜能。今时不同往日, 人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生产要素。通过组织行为学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研究, 我们对人的认识已经由“经济人”发展到“社会人”。未来, 我们对“人性”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全面, 开发利用人的手段也将会越来越完善。

二、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 设立合适的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同样都是目标, 但企业和个人目标相差甚远。企业经营的目标很简单, 即盈利, 追求最大化的利益。但个人的目标各有不同, 有的人为了生存需要, 有的人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目标不统一就会抑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所以设立合适的组织目标成了重中之重。

如何在目标的设立中兼顾企业和个人呢?首先要注意衡量目标的难度, 如果完成目标过于困难, 将会有损员工的自信心, 从而失去工作动力。如果完成目标过于简单, 则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懈怠的心理, 员工容易丧失上进心, 这不仅会直接导致利润的降低, 也会影响企业发展的进度。所以在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同时, 设立企业目标也要对企业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进行考量。不仅要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 让员工不留余力, 也要让员工在努力工作后能够获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另外, 找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交叉点也很重要。企业在制定目标时, 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的发展, 还要将员工个人的发展考虑在内。将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绑定在一起, 就可以让员工将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融为一体, 这样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企业员工和组织的高度协调。

(二) 运用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核心之一, 是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 通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 来引导人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今的现代化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大都有运用激励理论的基础, 基本出现在企业的绩效制度中, 可以说激励理论在一个好的企业管理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方面: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激励是最为传统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激励方式, 运用物质的手段调动受激励者的积极性, 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金字塔底端 (生理需求) , 最普遍的就是发奖金、发奖品。精神激励属于新时代“人本主义”的产物。员工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 就会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 管理者需要抓住员工的心理, 让员工感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工作中, 员工需要理解和支持, 合理利用精神激励、给予员工人文关怀, 可以让员工感受到温暖, 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另外, 虽然绝对的公平很难实现, 但是管理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尽量提高激励机制的公平性。

(三) 建立学习型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 建立学习型组织变得尤为重要。社会主流理念倡导员工在学习型组织中终身学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 企业需要通过在内部加强学习能力来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企业发展。而以共同愿景为基础的学习型企业更能激发企业内部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企业的愿景同时也是员工的个人愿景, 这样更有利于把不同个性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组织目标奋斗。应用组织行为学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 构建充满学习氛围的组织文化, 能让员工在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提升自己。建立学习型组织能促进组织成员间的交流, 实现共同学习。这不仅有益于员工们之间关系的调节, 还有助于摒弃过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信息传达的尴尬局面。

结语

组织行为学通过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调动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重视“人”的时代, 让员工更深入地参与到企业活动中, 是企业发展最有效的催化剂。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它旨在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态度和行为, 它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 也与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学科有交叉。近年来企业组织在稳步发展, 其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的发展, 对人力资源管理也越发重视, 组织行为学得以更好地与企业管理相融合。本文将浅谈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及其在企业管理中能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亮.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商论, 2016, (16) :54-55.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悟范文第5篇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现将本次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提出问题、规划、决策、执行、检查,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把握好的,是基础,为管理者对一个问题或者活动做出决策、资源的分配、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便工作目标以高效的、合理的方式完成,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通过周密、详细的方案设计,布局承担任务的担当者,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作出怎样的决策,都应该组织好,从而体现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体现领导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

2、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技能的重要性。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通过大量的正规教育,掌握自己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当然,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在技术技能上具有垄断性,这些技能也不是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或正规培训才能获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才干,许多人的技术技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人际技能:指无论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例如:在做出决策时需要管理者具备这样的素质:看准问题,找出改正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对这些备选方案进行评估,最后选定一项最佳方案。三项技能的高效运用,能够使我们的整个组织处于高效的管理活动中。

3、《组织行为学》是种文化,一种魅力,是种激励机制的体现。 通过对“黄河小浪底”工程案例的学习,深深的感悟到,外国企业的企业文化魅力所在,企业文化的决定取决于组织者,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受文化的影响很大,在整个工程中,精细化的管理,规范的操作模式,制度的严格化,使整个工程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从企业文化可以看我们的教育教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上,制定详细、可行的、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针对学生的特性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

4、《组织行为学》是激励为核心,强调团队协作的精神

从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解了激励和管理目标,工作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有效的奖惩体系的重要作用,激励能够鼓舞教职员工,提高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本人看来,在一个组织中,激励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创造出高的绩效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激励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在教学中用一种培养学生自信心,相信学生的心态去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那么学生更能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找回自己的信心,同时也更贴近老师,说出他们的心理话;在一个组织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作为一个学校,这一点体现更明显,只有当整个组织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完美。

5、《组织行为学》是领导的艺术,是沟通的艺术。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四点:听、看、问、说。要学会倾听,考虑对方的需求点,分析说话的语气所要表达的意思,分析心理,让对方感觉你很尊重对方。要观察当事人说话的神情和手势、身体动作、眼神等,最主要的是听懂对方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问,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一些客观的方面循序渐进的问些关键的问题,所有都做完了,就根据以上的观察说一些对方需要的话。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语气等。在沟通中包括对上级、与平级和对下级的沟通。对不同的对象有同的沟通技巧。在沟通的时候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在遇到意见相同的时候要强烈的反应领导的意见,意见有些差异时首先要表示赞同上级的意见,再添加自己不同的意见,在持相反意见的时候不要当场顶撞或者否认领导的意见,要耐心听完,用引申式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还要考虑好当时的场景 。在与对平级沟通的时要彼此尊重,从自己先做起. 要在自己的立场也要考虑到对上的立场,了解情况,在合适的时候阐述自己的观点,知己知彼达到上方都想要的结果。 与下级沟通时:先不着急说,听对方想说什么 ,多说小话,少说大话,不要讲些空洞的口号和什么规章制度,语气要和蔼亲切。对提出来的意见要虚心接纳,对于有错的先批评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人很重要,但是领导不是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真正的领导人要会招揽人,会用人,各持其长,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管理大师们认为:绝大多数团队表现在第一年的初始阶段会先走下坡,无法维持原来的水准,而往往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时甚至必然长达十八个月,才能见到显著的效果。他们指出,你的团队必须经过四个可预知的阶段,分别是: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标准阶段与表现阶段。所以我们不要怕放权,也不要怕暂时出现的困难,此时的领导是要协助团队建立信心、目标、加强团队的融合。一个团队管理好了,其能力是远远大于这些人各自的能力总和。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悟范文第6篇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用于帮助管理者提高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 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潜能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是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管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训练管理人员所必备的技能。

创新能力则是指个体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凭借自身所拥有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包括创新性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品质等个体要素。

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来看, 《组织行为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品质联系非常密切, 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教学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课程承担教师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抑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方法传统, 学生缺少思考空间, 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二是试验教学、实践教学比重低;《组织行为学》这门课, 实践性很强,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大纲安排中, 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较少, 甚至没有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案例教学未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四是考试制度设计存在弊端。

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3.1 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教学方式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应针对《组织行为学》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推行“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 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 大胆设想问题, 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强化试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当前《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中缺乏试验教学、实践教学的特点, 应首先改革教学大纲内容, 把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大纲, 保障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其次, 应精心设计试验教学内容, 创新试验教学形式。《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人的人格、知觉、态度、价值观、需求、动机、领导、团队、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 在具体的实验形式上可采用人才测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企业经营沙盘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从课本和课堂上获得和提高外, 更多的来自于实践。因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3 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形成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案例教学良好气氛

首先, 要选择好案例。每个章节, 除了安排一些小的应用型案例外, 应选择一个大型的思考型案例或开放型案例供学生讨论学习。其次, 教师应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规则、制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踊跃上台发言和同学们分享案例讨论的结果。最后, 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应对整个讨论情况进行归纳、评价, 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 对有争议的观点要进行分析、启发, 诱导学生做更深一步的思考, 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4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 应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 建议平时成绩占学生总评成绩的50%~70%。其次, 应该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 不再局限于闭卷或开卷考试, 可采取科研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这种考试评价制度的优点有:第一, 教师有考核学生的主动权和灵活性, 可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课堂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 这种制度设计不再仅仅关注期末一次考核的结果, 注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 引导学生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转变, 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 分析了《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能力,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晟, 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 .

[2] 傅晓明.基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改革方法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10) .

[3] 陈春萍.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9) .

上一篇:学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新型职业农民讲话致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