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范文

2024-02-27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范文第1篇

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安富亮

人在塑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现代育人环境的创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宜人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校园环境是育人的主阵地,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除了知识育人、服务育人外,还要加强环境育人。要优化育人环境,应搞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校园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中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校园环境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可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是指校内的各种设施、空间布局和规划设置等。软环境是指校园内的文化氛围、文明状况、人与物的和谐、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优化校园环境,既要加强硬环境建设,也要重视软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必须精心布置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宣传栏、读报窗、艺术园地、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图书角、卫生评比栏等。净化校容校貌,设置绿化带,保证绿化面积。统一校服,指定校歌,佩带校徽。让学生在文明、纪律、卫生、美感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利用校园广播、局域网、形成网络校园。及时传播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人机互动学习,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扩大师生学习视野。多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锻炼机会,积极开展活动,让校园活起来,突出校园新亮点,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

必须重视校园“软”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种设施所营造的育人功能。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校园中的教师、学生是人的因素,校舍及各

种硬件环境设施是物的因素,要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创造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要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主动用校园文化行为约束自己、塑造自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教师形象,影响教育学生,自觉把校园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师德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校园生活轻松愉快,人文化的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通过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课余活动,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二、指导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是对中小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向家庭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优化家庭身教示范。面对现代独生子女多的特点,要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要努力创造一个民主、文明、和谐、充满生气与乐观的家庭环境,使家庭生活充满阳光、温馨、安宁、恬静。让孩子在友爱、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要求家长要注意生活作风,要在子女中享有崇高的威信。父母的威信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家长要在各方面为子女作出榜样。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求要统一,绝不能各自为政。家长还应学习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讲究教育艺术,做到科学育人。

三、 优化社会环境,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下一代负责。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宣传部门、共青团、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文艺、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部门,要保证各种读物和精神文化产品坚持教育性强、格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范文第2篇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它包括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丰富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是铸塑校园精神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教育育人目的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既整齐美观,又大方实用;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可以使学校的绿化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绿化管理的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劳动的知识、技能,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自治、自理和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宣传栏、图书角、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卫生评比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二、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显著特点,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特有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同时做好教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有助于广大师生之间达到密切合作,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和家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激发了热爱学校、家乡的情感。

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意深刻、富有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育活动具体、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情感转化,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范文第3篇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比如《小学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或说最基本的文明教养。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在中学这个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阶段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可以转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再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某个教育阶段,因教育不到位,训练不落实,就会形成学生社会化水平的滞后现象,使将来社会成员文明程度降低,即或日后想力图纠正也十分困难,严重的还可能生发许多人格和心理障碍。

素质本来就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与自律精神,正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内驱力的启动必须一个强有力的"自我"为基础,因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这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特征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能力及自律精神的好途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帮助学生认准自己的定位。即要有一个做人的基调,基调上不去,内驱力就爆发不出来。人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对自己作低调要求,这就抑制了潜能的发挥。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典型榜样教育,可激发学生自我设计,塑造自我的激情和动力。

第二,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教育是人自我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才能的显露与成器,有早有迟,因而要确信人人有才,又人无全才,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提供其发展的各种条件。如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我校科技艺术节开展的十项小人才比赛,竞选学生会干部的自荐演说、"创新素质实践行"中的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就可使学生不同特长和才华得以施展,荣获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金奖的撒贝宁不就是从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吗?

第三,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素质教育的内涵已揭示出教育的着眼点已投向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呼唤,而自

我意识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心理活动,是学习创新的动力之一。也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活动中多以学生志趣为主,可自愿参加、自行选择、自己创作,一般不定名额、不必选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如优质班会方案设计比赛,学校科技艺术节徽标设计比赛,自办小报比赛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筹办主持,而在自我意识培养与发展中,自律精神的培养也自在其中。所谓自律,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适应社会规范,自觉以组织纪律、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使之为今后立足社会生存竞争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如各种文化活动即或是娱乐游戏活动都有它各自的游戏规则,这规则是学生乐于遵守的,不是强制的,比如球赛和趣味体育大比拼活动中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规则,棋赛中的棋艺、棋德都可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和教益,这些活动因寓教于乐即或是内含有极其严肃的教育因素也对学生有着乐于接受的亲和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铸塑校园精神的建构之本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味外,还要重视人的塑造。它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园精神。铸塑校园精神,简括地说,就是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独特的财富和资源,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虽不具有表层物质环境文化和中介层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但由于其精神已渗透或附着在校园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故使人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致由它透视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巨大社会声誉的学校,总会感到校园里有一种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我们感奋。如到北大清华就使人由然而升这种感觉。清华大学在90年历史渊源中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通过清华人自励自勉,承传升华,演绎为今天现时代精神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校风学风,辩证地塑造了清华学生行为与思辨、学习与创造、务实与求新的作风,成为清华学子在国家各个岗位上取得良好声誉的坚实基础,正是在这样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下,清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治学、兴业、治国之才,由这种清华文化环境不断孕育积淀形成了清华独特的校园精神。

对一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形成成熟的校园精神的学校,由于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文化已经确定,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辨别力,可有力抵制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如一个拼搏进取学风浓厚的学校,厌学舞弊之风就难成气候。因此说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是校风,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陶冶之源

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技能上,更体现在人的基本素质上,其中人文素质的发展居重要地位,人文素质绝非一般的知识特征,它是一种性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它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人才质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如何做人是基础的基础。居里夫人逝世时,爱因斯坦的纪念文章里没有评述她两次获诺贝尔奖的成就,而是高度赞扬她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尚品德,认为这种品德高于具体的科学成就,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通共建,促进人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努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营造高品味、高层次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了坚实的人文底蕴就会牢固的构筑起学生正确的精神支柱,而正确的精神支柱的构筑,对于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精神催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人文双重品质,而文化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文化底蕴是否厚实充足造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 文化底蕴是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因此人文素质对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底蕴是在接受教育熏陶中,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把握和领悟的。这种实践过程既是运用文化工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主体自身修养的过程,即治学修身同时并举。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的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既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不低估的育人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范文第4篇

1 学会做人, 珍爱生命

目前我们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呈现出复杂化倾向。特别是青少年心理不成熟, 主体个性意识强, 同时伴随有社会责任感差、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弱, 不屑一顾和无所谓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 如不及时正确引导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生物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爱因斯坦曾说“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 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赞美置于客观真理的发展之上。”开展生物德育教育, 发掘生物科学深邃而博大的价值理念, 与专设的政治思想课相比, 更符合认知规律而容易引起共鸣。

学会做人,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据美国记者凯瑟琳·麦克劳克林报道, 在上海8~15岁的少年儿童中有1/4“考虑过”自杀。[1]2001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南京近2000名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 发现40.1%的小学生说过“不如死掉的好”这句话[2]。另一项针对上海2500名儿童的调查结果 (高鸿云, 2004) 显示:有24.0%的孩子有过自杀念头;15.2%的孩子认真考虑过要采取行动;5.85%的孩子自杀未遂[3]。2010年3月22日温岭市大溪三中一学生因没做作业, 老师让他站在办公室外面反省, 从四楼教室外面的阳台上坠下。还有网站中出现的高跟鞋女子虐猫事件, 成都某名牌大学的大四学生微波炉中烤三个月大的小鹿犬等触目惊心的事件[4]都在提醒我们, 加强对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在生物教育中《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时候, 除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经过30多亿年的进化历程外, 还要让学生真切感受自然界的秀美山川, 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自古以来, 歌颂自然, 赞美生灵的诗文, 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重要载体。例如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把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跃然纸上, 在生物教育中巧妙利用诗句,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之美, 自然之美,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学习《生殖》中,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是在3000万至2亿个精子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与卵细胞结合后开始的。感受生命孕育中母亲承受着磨难和痛苦, 养育时父母乃至于其他亲人所承受的重担和责任。感受自己生命的珍贵, 其他生物的生命同样珍贵。从而自觉地树立起珍爱生命, 保护生物的行为习惯。在探究鼠妇的生存环境时, 有些学生在做完实验后, 将鼠妇扔在地上踩死, 这时教师应及时制止这种残忍的行为。老师在实验结束后最好带领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放归仪式, 让这些小生命重返大自然。告诉学生不要无端剥夺生命, 而应对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无私的帮助我们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使我们离科学的真理更近一步而心存感激。

2 学会认知, 答疑解惑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 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人”的创新与发展。现代教育研究者认为, 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是要激励学生思考。“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都精辟指明了教师努力的方向。生物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激励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转变。生物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 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学小论文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当学生再碰到疑惑时能用自己的掌握的方法来解决, 有自主见解而不再迷信别人的答案,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比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 可以鼓励学生质疑和猜想。如增加肝脏研磨液量, 结果会怎样?从而诱发学生探讨酶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一段时间后, 加肝脏研磨液的试管不再产生气泡, 猜想原因是什么?又怎样验证, 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药品和器材为基础, 设计实验来验证“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这样可使学生体验创造性探究知识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 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记录的现象, 实验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都得出与课本一致的结论 (足够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 。针对此种现象我们可以设计题目拓展: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 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 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 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问题、假设、方法步骤, 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做了此题后思路拓宽了, 有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植物的种子在相同的条件下萌发情况相同吗?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学生的认知得以加深。

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 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生物圈Ⅱ号、朊病毒和疯牛病、试管婴儿、转基因生物等等, 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物科学知识。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渗透“多利”羊克隆的成功所引发的伦理道德的冲突, 基因改良作物可能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潜在危险的争论, 恐怖分子将生物技术用以恐怖袭击, 种族清洗等, 引导学生自主到网络、图书馆、阅览室查询。引导学生通过辩论, 明确生物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 还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理解只有以人类的幸福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才能将负面影响缩小, 从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这之中要求生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与学习的参与者, 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

3 学会做事, 科学严谨

从科学的发展史到诸多科学家本身的道德示范, 生物教育包含着科学严谨的做事态度。被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田间地头, 终于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得出两个遗传学规律的成功经验:连续8年豌豆的杂交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渗透, 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明白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要树立信心增强责任感, 要科学严谨做事态度, 还要增强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如前期被受关注的社会传言“食盐加碘, 导致了国内部分沿海地区甲状腺疾病增多”是否真实?同学自发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 提出《加碘食盐的“功”与“过”》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研究方案, 展开了关于碘与人体健康、碘缺乏病历史及现状、碘盐市场调查、了解甲状腺疾病现状、常见食物中的含碘情况调查、验证在食用盐中加入了碘酸钾实验、饲喂不同含量碘酸钾对小白兔生活状态影响的对照实验等一系列研究性活动。最后得出“我们每天仅从食盐中获取的碘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碘需要量的标准。加上食物中丰富的含碘量浙江省部分居民人体碘负荷超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和“有关合理安排自己的食谱, 预计每天的‘碘’摄入量”的研究结果。对于每一个人健康生活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一课题参加了2 0 0 9黄岩区科技大赛综合实践活动获得了二等奖。这样的活动内容新颖, 不同于课堂上简单的教与学, 能让学生学会做事并体会做事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4 学会共处, 团结协作

教育的本质应着眼于人的自身发展, 使人从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的人。学会与人共处才能融入社会。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 不善交流, 喜欢独处, 自我欣赏。而生物科技活动往往是团队合作的活动, 如组织开展《校园绿色环保“三R”科技活动》、《限塑令实施情况调查分析》等活动, 学生参加热情高涨, 通过分工合作深入调查,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浅建议, 此两项活动在参加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获奖。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增强了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的沟通, 增强了同学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提高了学生与人共事, 团结协作能力。

有研究小组成员在体会中这样写到:生物实践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共同讨论决定。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可能是不够完善的或者是局部的。小组成员在汇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其他成员学习借鉴他人经验, 并从他人研究成果中获取有用信息, 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作用。培养了自主意识, 团队合作精神等。在进行研究活动的过程中, 初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我们学会了交流, 为我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前打下了基础。通过交流经验, 提出建议, 才使我们整个的研究活动进行的顺利又成功。并且让我们学会了合作, 学会了取长补短。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真谛。我们相信这将会成为我们宝贵的经验。

5 学会生存, 热情豁达

对于人来讲, 生命是知识、技能、情感、爱好、理想、信念等载体, 没有生命, 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年春节, 天台连续发生两起共7人回乡学生溺水死亡事件, 引起全国关注。学会生存首先要有安全意识和各种求生技能。比如我们在山上游玩, 遇到打雷, 我们应该躲在哪里?是大树下吗?碰到地震, 我们是应该躲在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是坚固的地下室?火灾现场浓烟滚滚, 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浓烟吸入我们的口鼻?落水了、触电了我们又如何自救和就他?学会生存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发现除了意外事故, 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威胁是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大的意思。比如咱们不抽烟、少喝酒、坚决不碰毒品,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等等。学会生存要有豁达的心胸, 豁达就是不要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

用生物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 使学生学会自我保健, 无疑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的体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青春期生殖系统的快速发育, 男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 部分学生会在这一时期产生心理上的偏差, 导致问题的出现。而生物学科是所有学科中与青春期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所以生物学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教材,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自身的情感, 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 我国的生物教育因而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生物教育亟待摆脱仅仅是传授生物知识“小学科”的狭隘教学思想, 而应将生物教育的中心任务定位在“育人”上。生物教育要研究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这最具活力的人体潜能, 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情绪, 提高生物科技实践能力, 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本身发展的问题, 而可能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摘要: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 我国的生物教育因而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生物教育亟待摆脱仅仅是传授生物知识“小学科”的狭隘教学思想, 而应将生物教育的中心任务定位在“育人”上。生物教育应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关键词:生物教育,做人,认知,做事,共处,生存

参考文献

[1] 西西, 建平.心理危机低龄化亟待关注[N].扬子晚报, 2001-06-15.

[2] [美]凯瑟琳.麦克劳克林.上海儿童自杀率高[N].参考消息, 2004-12-12 (8) .

[3] 成都商报, 2002-3-21.

[4] 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84.

[5] 骆丽玲.浅议中学生物学科的心理素质教育[J].生物学杂志, 2003, 20 (1) :49~50.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范文第5篇

人们说政教处的工作是琐碎的:学生迟到早退,打架骂人, 这个学生乱扔纸屑, 那个学生有早恋倾向……每一件事单独看起来似乎都微不足道,可是如果处理不当,这一件事就有可能成为学生人生变化的十字路口。在学校管理中, 政教处就是教育的排头兵,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他们成人。

1以“理”服人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政教处就是“灭火队”,意即哪里有突发事、要紧事,哪班出现了难管理的“刺儿头”,政教处才需要出面, 构建出一个三维德育的良好环境。这三维就是指制度德育、亲情德育和人文德育。制度德育排在首位,其意义不言而喻,就如管理国家要依从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也要有明确具体的制度。政教处的饿只能之一就是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行之有效、宽严有度的管理制度来。 这样,无论师生都明确了自己在日常行为中应遵循的,才能做到有“律”可依。

2春风化雨

以爱为出发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政教处工作,平时大多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在主张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们锋芒毕露的个性靠打压往往是收不到教化的效果的。为此, 在与这样的学生打交道时, 我们常常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我们的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我们这所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全天候全方位的, 但仍有几个别的学生因为迷恋上网而趁着深夜偷偷溜出校园去网吧,再赶在黎明前赶回来,自以为是神不知鬼不觉,追问他们时还振振有辞,拒不承认。我们只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除安排值宿老师认真检查,每天早上两三点就躲在学校他们会爬着出入的围墙外恭候,抓他个现行, 看他如何诡辩! 当然,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王道。对这类学生,我们从网络、杂志上查找各种有关上网成瘾有害的例子,讲给他们听,播放给他们看。这涓涓细流,如春雨滋润他们的心田。这样,对于学校给予他们违纪行为的惩戒,他们也理解并接受, 并找到了改进的方向和动力。这些孩子逐渐解除了网瘾,重新回到了学校正常学习的轨道上来。

随地乱扔杂物的习惯,对校园净化的影响很大,对学生的成长也同样有不好的影响, 可校园内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也曾在大会上多次宣传,也对犯错误的同学严厉批评,可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一次,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感触颇深,在随后的校会上就讲给学生听: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亚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 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媒体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 ”这没有一张废纸,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是素质! 再看看我们自己吧。2013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有11万人冒雨观看,本来,观看升国旗仪式是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好事,但仪式结束后,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地面。最后统计,仅这一次升旗,人们竟制造了多达5吨的垃圾!在这种神圣庄严的时刻,却有着这样让人蒙羞的行为,这说明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经意的一次乱扔垃圾,看起来或许无伤大雅,不足为罪,实际上,却暴露了我们文明素质的“小”,而把每个人文明素质中的“小”集中起来就会成为国民文明素质的大问题, 乃至成为社会发展的大隐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们这些将来要担当建设祖国富强民族大任的学生们,如果自己手中的食品袋、瓜果皮、废纸片都不能仍经垃圾箱或带走, 如何做一个合格守法、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如何做一个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爱国者?故事讲完了,学生们鸦雀无声,笔者趁热打铁,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校园环境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哪有不团结的团体? 会后,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学校的环境保持得好了。发现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榜样,我们总是想到要与学生分享,在细致入微的教育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3防患未然

狠抓典型,避免“破窗户效应”现象发生。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破窗户现象”。是指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如果有一个人开始打破这种美好,就会有人接着效仿,这种良好环境就很快会被破坏掉。所以,除了制度规范,我们还致力于细致管理,注意将破坏秩序的苗头发现于萌芽状态,并把这种现象公之于众,让所有孩子都受到教育,起到了警醒他人的作用。

4充分信任

严管理是学校健康运行的要求,而信任,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同样重要。信任就是要交给学生事情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我充分信任学生会干部,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学校大门,正厅及各个楼层,都安排学生会干部,对纪律、卫生、学生仪容、仪表惊醒监督检查,而对他们的检查结果,一般会计入到学校对班级的考评当中。学生代表们对学校给予的信任充分的珍惜,每个人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更多地是约束了自己。学生们互相看到了对方的热情上进,看到了彼此的真、善、美及纯净的心灵。信任学生,也体现在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而不只是作为指挥者和旁观者。在活动中把自己年轻化,与学生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这样的过程中,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互之间没有代沟,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共同进步,携手同行。笔者发现,在与学生们共处的时间里,我们彼此包容和互相理解。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距离感消失了,原本看似对立的两个团队,现在成为了共同进步的好朋友。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范文第6篇

一、新时代下校园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一) 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观念, 根据师生日益剧增的物质文化需求, 经过长期的实践管理总结从而得到更为科学化的文化。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共同宗旨和目标, 对各大高校而言,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提供优秀的塑造能力, 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教师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同时也大大的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 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面对当前社会的进步, 校园生活时常出现各种问题, 不论是教师浮躁还是学生进步下心, 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和谐校园生活的构建。因而, 校园文化的建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构造和谐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观念。以“中国梦”为指导意义的校园文化成为当前各大高校必须积极建设的重要文化精神之一, 让各大高校保持以文化为载体,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一个学校是否优秀主要取决于该学校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非常重大, 总是潜移默化的指引着学生。文化本身就极具感染力, 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各大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的建筑商, 例如:学科建设、科研设备、学生住房、图书馆等教学楼。这些校园建筑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文化的氛围牵引着学生进步。这样浓郁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浓厚了学术氛围和强烈的学习环境。因此, 校园文化的构建就是学校的灵魂, 只有将校园文化贯彻落实到校园的每一处角落, 才能洋溢着丰厚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开始

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总体结构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当然, 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的感染力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不偏移轨道。这也是所谓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开始。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校园, 校园生活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可以说校园生活足以塑造一个学生的品行, 因此, 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出生于小康家庭, 没有吃苦受累, 从小的幸福生活也让他们养成了不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正是因为生活能力的改善, 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忽视了学生的教育问题, 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 这些缺点的存在都阻碍了校园文化对他们的熏陶作用。总的来说, 当代学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 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 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 通常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由于家长平时忙于工作, 家里老人对孩子的宠爱和放纵, 使得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 不仅自我的生活能力较弱, 还对生活失误过于挑剔, 一旦遇上棘手问题, 都会不知所措, 这也是当代学生最普遍的问题之一。

(二) 缺乏毅力和自信心

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经历丰富, 总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 不希望孩子受苦。一旦孩子遇到各种问题都会积极帮忙解决, 甚至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清楚了各种能阻碍孩子前进的石头, 孩子也就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 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能力去处理, 甚至不愿、不想去处理, 即使处理了也觉得没有父母做的好, 从而导致孩子缺乏毅力和自信心, 不愿去面对挫折。

(三) 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有一种思想观念:“在家靠父母, 在外靠朋友”。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从小就认为自己除了学习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大多数的父母也是同样的心态, 只要孩子愿意学习, 什么事都不用做, 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没有自我管理或者照顾他人的能力。

(四) 缺乏集体主义意识

集体意识是当前普遍学生缺乏的优点之一, 大部分的孩子在家庭成长环境中都养成了个人主义的习惯, 以自我为中, 只要自己吃饱喝足就可以了, 这种心态常常体现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创造性较低, 班级活动不愿参加、不主动承担义务等, 极度缺乏集体主义意识。

三、新时代下校园文化的建设

针对上述, 新时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 校园文化的建设就体现的尤为重要。在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给予学生最好的塑造环境,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改正缺点。因此, 新时代下,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 强化校风、学风和宿舍文化建设

校风、学风和宿舍文化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风气的形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只有加强校风、学风和宿舍文化的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树立榜样,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其中, 校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广播电视、校园网、校园海报专栏等舆论工具, 加强校风建设的整体宣传工具, 才能强化文化的存在。其次, 加强学风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强化奖惩机制等等,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 宿舍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舍友集体感的培养、各种寝室活动、宿舍管理评比等, 从各种各样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养成集体意识,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和挫折教育

一般而言, 学生的培养都要放眼于未来, 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成长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 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知识素养, 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 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 以及制定未来工作规划。这些都是需要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学校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课程等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自己的未来生活。当然, 刚进入社会的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打击自信心, 因此, 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挫折教育, 提前灌输心灵鸡汤, 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挫折, 迎难而上。

(三)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科研活动

学生都不是独立个体, 人的存在都是群居动物, 独立个体是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的。因此,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不断开展各种有针对性意义的科研活动,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还能锻炼学生团体的合作能力。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 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 扬长避短, 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四) 提高学生团体活动质量

校园生活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模拟社会生活, 要想在社会中能够坚韧成长, 就需要在校园生活中茁壮成长。总的来说, 社会需要的是适应性、综合性、技术性人才, 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团体活动, 当然, 提高团体活动的质量, 有针对性的组织,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 还能在具体的活动中有所意外收获。

四、新时代下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的来说,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达到育人的功能。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德育功能

从德育方面而言, 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 有利于学生的情操培养。校园生活的美好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 从而在喜欢的环境中做喜欢的事情, 能够大大的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雅的校园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第二, 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具备健全的规章制度, 并且主张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 能够对学生的不足及时纠正,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是一个大家庭, 在校园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恰当的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 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第四,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生活多姿多彩, 虽然学生都各具差异性, 但是校园生活也具备多样化的特点, 能够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 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

(二) 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 人人皆有爱美之心, 这是流传至今的古句, 当然, 学生也不例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爱美的阶段, 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 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 例如:对美的定义不清楚、对美过于执着、只最求外在美忽视内在美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学生追求美的阻碍。校园文化的构建能够清楚明了的指引学生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让他们明白外在美虽然重要, 但内在美必不可少, 如果内在美缺失, 外在美也可能毫无意义。因此, 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三) 实践功能

学生面对社会时, 最重要的就是具备实践能力。当然, 在校园生活中,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是重中之重。不论是班级制度还是年级比赛, 不论是活动组织还是参与, 不论是结交朋友还是处理师生关系, 都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 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因此,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以磨练学生意志还能提高学生的之间能力, 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新时代的发展逐渐以人为中心, 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培养, 学生的发展不仅要从知识素养上出发, 还要从文化素质上起步, 只有充分具备文化素养的学生才能健康积极的成为社会栋梁。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在积极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 也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符合社会主义的特点, 顺应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 校园文化要紧紧抓住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实践功能教育不松手, 从这三个方面积极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 而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体, 需要有清晰明了的定位, 校园文化的建设就积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 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开始顺应时代的变迁发生微妙的变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 是历经时间长期经过多重物质文化等因素融合而成的, 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新时代下, 校园文化别有风味,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校园文化, 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此来贯穿落实校园文化的目标和宗旨。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代下校园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并且探讨了新时代学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 让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从而全面培养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新时代,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佚名.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研究[J].北方文学, 2018 (35) .

[2] 彭波.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价值旨归和实现路径[J].高校后勤研究, 2018, 195 (6) :77-79+82.

上一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下一篇:销售员的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