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行为论文范文

2023-09-16

旅游消费行为论文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

一、引言

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旅游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最佳选择。大学生作为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也由于休闲娱乐、结交好友、开阔眼界等原因喜欢上旅游这项休闲活动。

不同于社会的校园生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跟其他群体相比,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特点。他们既是旅游消费市场中的主力军,又有独立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特点,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价值取向,而他们作为未来中国市场的主力军和引领者,由此也可以看到未来中国市场消费的走向。因此,研究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进行分析,以便能设计出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更好地开拓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池州学院、铜陵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我共发放约600张问卷,回收了约480张,回收率为80%;其中有效问卷约519张,有效率为86.5%。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大致持平,均为大一至大四的在校生。

这次的问卷调查表用Word制成,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出游频率、旅游信息来源、出游动机、旅游形式、旅游偏好、旅游时间、目的地选择、旅游费用来源、旅游花费、出游限制因素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从旅游态度上看,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并且基本上一学年旅游一次甚至多次。而且62%的学生提倡旅游,他们认为旅游不仅能使身心得到放松,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30%的学生保持中立态度,他们觉得旅游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8%的学生反对大学生旅游,在他们看来旅游不仅影响学习又增加经济负担。

从出游动机上看,68%的被调查者表明旅游是为了休闲娱乐,缓解压力;43%的答案是为了开阔眼界;37%的学生是希望能借此机会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18%的学生想借此机会去购物和品尝美食。另外,还有极少数学生出游是专业所需。

从大学生出游的限制因素上看,86%的学生都认为最大的限制因素是缺少足够的金钱。据调查结果显示,62%的大学生的旅游经费是从日常生活中节省出来的,还有30%的经费是自己做兼职获取或父母给予的。还有70%的学生认为,缺少时间是限制因素;54%的答案是节假日游客多,出游不便;25%的学生觉得自身缺乏经验,担心安全得不到保证。

从旅游“六要素”上看:

1.吃:尤其经济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对饮食要求普遍不高。80%的学生出游费用在500~1200元,而他们更愿意把大部分钱花在参观游览和娱乐活动上,对饮食也就仅限于干净、经济、实惠这些基本要求。

2.住:在回答“对住宿条件的选择”时,有48%的学生倾向于中档宾馆,他们觉得和平时住的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增加旅游开支;有44%的学生选择低档旅店,在他们看来,能满足住的基本需求就行了,尽量节省开支。

3.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出游方式上,90%的学生都选择和朋友或恋人相伴出行;只有8%的学生选择和家人相伴。在出游形式上,64%的学生倾向于自助游;20%的学生参加班级团队组织的旅游。另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旅行社全包价或半包价旅游。

4.游、娱:调查结果显示,名胜古迹是大学生出游的首选(占63%)。而倾向于海滨沙滩的占到39%,喜欢游览园林景区的占到34%,对游乐场的喜爱者占到27%,森林探险和农家乡村加起来只有11%的人偏爱。

5.购:在被问到“旅游中最注重哪些环节的消费”时,有41%的学生选择了购物这一环节。现如今,大部分大学生外出旅游有购物的习惯,他们喜欢买当地的纪念品送给亲朋好友或给自己留作紀念。

(二)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1.大学生出游动机分析

大学生出游动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解压心理。现代社会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学生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为了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学生都开始拼命地考证,都想着多条路多份保障。这也使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变成了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巨大的压力摧残着学生的身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放松心情,缓解精神压力。

(2)好奇心理。二十几岁的青少年,正值人生中最绚丽多彩的时刻,年少轻狂,总想着趁自己年轻,多去见见大千世界。现在的校园生活,尤其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让学生觉得无比的枯燥乏味,毫无色彩而言,因此,“出去开开眼界”就成了学生的最佳选择。

(3)求知心理。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到“您的出游目的是什么”时,有43%的学生选择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旅游不只是“贪玩”,更是为了寻求知识。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群体,他们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自身也有较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希望通过外出旅游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4)跟风心理。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旅游的习惯,上大学前也很少旅游,但在大学期间,看着身边的朋友都相邀出游,心里也渴望出去见见大千世界,于是,在朋友的怂恿下也就跟着出去走走了。

(5)攀比心理。现今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宝。当一些学生率先进入大千世界享受生活时,就会刺激到其他学生的攀比心理,让他们就是平时省吃俭用,也要出去“潇洒”一回。

(6)时尚心理。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那些时刻走在时代前沿的青少年,又怎么会轻易放过这项时髦的娱乐活动呢?

(7)访友心理。中学的友谊往往是最单纯、最深厚的,上了大学后,大家各奔东西,朋友遍布全国各地。于是,得了空闲,去老朋友那玩玩,顺便放松放松心情,再加上包吃包住,听起来美极了!

2.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

(1)消费行为更理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各方面都成熟些了,尤其在消费方面表现得不再那么冲动。在外出旅游时,更讲究经济实惠,对酒店的星级没有过多要求,也不强调饮食的高档,只要满足基本需求即可。对他们来说,一次旅游活动中所经历的种种,看到的新奇事物才是旅游最大的收获,也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2)出游方式大多以自助游为主

学生出去旅游本就是为了放松身心、享受自由的时光,因此,他们并不太喜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更愿意和几个朋友相伴一起外出游玩,这种方式不管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活动内容上都更为灵活,也能玩得更为尽兴。同时,从调查数据上看,90%的学生都倾向于和朋友或恋人相伴出行,而通常和家人一起游玩的学生很少。学生之间兴趣相似,玩得更为热闹,更为痛快,也加固了友情,何乐而不为呢?

(3)出游前顾虑较多

不管是出于解压心理、求知心理或是攀比心理,致使大学生旅游活动日益增加,但因其长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保护下,独自出远門的经验不足,社会实践能力薄弱,因此,大学生旅游前顾虑颇多,尤其担心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学生一方面倾向于选择自助游以获得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担心大家旅游经验不够,自助游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个顾虑是一些大学生不参加旅游活动的原因之一。同时,就住宿条件来说,虽然大部分学生要求不高,但他们也会要求住宿的旅馆正规、安全,尤其对女生这一弱势群体,对旅管的安全方面更为看重。

(4)从众心理明显

大学生生活较为集中,联系也相对广泛,互相受影响程度高。相比宣传册、旅行社的推荐和报纸、杂志的宣传而言,亲朋好友的介绍更容易被大学生接纳。如今,大学生的同学基本上遍布全国各地,如果同学去了某景区感觉很好,他就会向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宣传,在很多同学的推荐和怂恿下,也就跟大家一起出去转一转。相比宣传册这种盈利性强的宣传方式,在学生看来,朋友推荐还是“单纯”多了。

(5)旅游时间充裕且集中

我国大学生的空闲时间还是相对充裕的,单单国家法定节假日就有11天,再加上周末,大学生平均一周十几节大课,尤其周五学校通常安排较少的课,很多学生就会利用国假再加上周末进行一场短途旅游,当然,这时候学生一般会选择周边的景点游玩。而作为学生的专属假期寒暑假更是大学生出游的最佳时期,寒暑假不仅时间长而且集中,是学生出游的好时期,尤其对那些想去北京、海南、云南等较远城市的人来说,就可以趁寒暑假这个大好时期去领略那儿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32.

[2]王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

[3]任静.大学生旅游心理及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

[4]沈祖祥.旅游心理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5]叶虹.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8).

[6]张小红,陈全.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4).

[7]王林,蒋晓.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研究[J].科技视界,2013(13).

[8]张瑞青.浅析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需求及其行为特点[J].新校园(上旬),2016(2).

编辑 王 敏

旅游消费行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居民旅游花费;影响机制;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为了满足旅游消费需要,并且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支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因素,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及收入类型与结构来衡量;二是非收入因素,如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习惯、旅游产品价格、旅游消费环境、旅游消费政策等。收入因素是影响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而收入的水平、收入的类型、结构等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同影响[1]。1995-201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比从1996年的7.58逐步降低到2010年的2.89,而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在3.00左右徘徊。1995-20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异持续扩大,但在中国城镇化率持续上升及乡村人口数持续下降背景下,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水平持续提升,出游总人次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变迁及其旅游消费影响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收入变化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差异及其内在机制,这对优化调控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结构与潜力,及如何提升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具有一定价值。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有城镇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口、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城镇与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等指标,数据年限为1995-2010年共16年时

间序列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主要是1996-2011年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9年后为《中国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步骤

本文使用EViews6.0统计分析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对数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ADF单位根检验对于检查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非常重要。时间序列只有同阶单整才能进行OLS估计,如果ADF统计量为负,且数值大于0.05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则拒绝单位根假设而表明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如果一阶差分不包含单位根,它就是一阶单整,如果一阶差分是非平稳的,可以继续对二阶差分进行检验[2]。

2.对数据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与GDP的增长过程可能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但两者未必存在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本依据是将来不能预测过去,如果某变量的变化是由另一变量引起的,则另一变量的变化应该发生在某变量之前[3]。格兰杰因果检验统计量F服从标准的F分布,若检验统计量F的值大于F分布的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

公式(1)表明yt变动既受ΔXt的影响,又受上一次误差ecm影响。α为短期调整系数,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它的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及短期调整方向,若这一误差是负值,说明该变量在本期就应该做相应的正修正。

二、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数据稳定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一)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指标稳定性检验与因果关系分析

根据AIC最小原则,本文使用EViews分析软件,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及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等指标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1)。由表1观察以上指标均是二阶稳定性数据,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协整与长期均衡关系,可进行OLS估计。

(二)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收入数据稳定性检验(ADF单位根检验)

本文使用EViews分析软件,根据AIC最小原则,对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等进行ADF单位根稳定性检验(表2)。由表2观察以上指标均是二阶稳定性数据,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协整与长期均衡关系,可进行OLS估计。

(三)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分析

1.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因果关系分析。本文把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设为因变量Y1,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等设为自变量X1,村居民工资性收入X2、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X3、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X4。格兰杰检验的基本依据是将来不能预测过去,如果Y的变化是由X引起的,则X的变化应该发生在Y之前。

本文使用EViews6.0,通过选择滞后期2、3、4,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由表3可见选择滞后期为2,在0.05显著水平下,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均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

2.城镇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因果关系分析。通过使用EViews6.0进行运算,本文选择滞后期2、3、4,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由表4可见选择滞后期为2,在0.05显著水平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在0.05显著水平上,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花费水平回归分析

(一)中国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及类型之间的回归分析

1.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回归分析。据本文第三部分分析,农村居民旅游花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等均是二阶单整序列,且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是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可以借鉴EG检验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得出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及表3、表4。

经过测算,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2)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原则,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3.417419)小于0.0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98896),说明残差序列稳定,估计方程(2)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1和X1线性关系显著。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年纯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1995-2010年间农村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0382。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3.82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姚丽芬等(2010)认为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为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收入每增加1%,可以使旅游消费增加1.144%;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长期收入弹性系数为1.175,短期弹性系数为-0.924;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促进作用明显[7]。中国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直接影响中国农村居民的旅游人均花费和旅游购买力,但对出游率影响不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000元,人均花费大致增加161元[8]。黄秀娟(2004)认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000元为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临界点,超过这一临界点,居民旅游消费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经济收人来看还有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人没有达到这一临界点。刁宗广(2009)认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8]。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还受到城镇化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影响,1995-2010年我国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而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总产值、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农村、农业社会经济、农村居民出游率等指标均以较快速度增长,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次、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及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因此,需要采取加大农村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有效降低农村居民负担,提升其收入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收入对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

2.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与年纯收入误差修正分析。根据协整方程(1),运用EViews软件得到农村居民旅游花费受年纯收入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为:

估计方程(4)拟合优度R2为67%,表明被解释变量变化的67.0%可以由解释变量的变化得到解释,F统计量均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如果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其不存在伪回归现象。根据AIC最小原则,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4)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测算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结果如表3所示(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由表3可知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3.866761)小于0.0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98896),说明残差序列是I(0)平稳的,可以认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其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协整方程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1和X1、X2、X3线性关系显著。

估计方程(4)表明:(1)农村居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21.7元的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2)农村居民年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3.0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3)农村居民年人均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抑制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该项收入每增长100元,将会抑制56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黄秀娟(2004)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对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居民旅游消费的多少不仅与居民收人的绝对值有关,还与收人的增长率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的相对速度有关。因此,在分析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时不仅要考虑居民的总体收人增长情况,还要分析居民的收人增长结构。

(二)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年可自由支配收入及类型之间的回归分析

1.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回归分析。本文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得出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估计方程(5)的F,t统计量均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如果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其不存在伪回归现象。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5)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原则,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经过分析,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大于0.0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小于0.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是稳定的,估计方程(5)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2和X5线性关系显著。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2.3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陈敏(2011)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其中仅有约2.22%部分用于旅游消费,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小,旅游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弱,即在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个人旅游消费增幅并不是很大[9]。

2.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误差修正分析。根据协整方程(1),运用EViews软件得到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受可支配收入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为:

估计方程(7)的F统计量均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t统计量不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如果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其不存在伪回归现象。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7)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原则,经过测算,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结果如表3显示,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4.016165)小于0.05和0.0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98896,-4.004425),说明残差序列是I(0)平稳的,协整方程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t和X6、X7、X8线性关系显著,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估计方程(7)表明:(1)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3.21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2)城镇居民年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抑制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每增长100元,将会抑制32.79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3)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每增长100元,将会促进11.61元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一,收入水平与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差异明显。随着我国城镇化率提升,虽然我国城乡人口比逐渐升高,但2001年以来城乡居民旅游总花费一直在均值2.52左右波动,一方面源于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增长迅速有关。本文研究结论再次证明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水平,对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及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提升城镇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是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总花费的关键。从促进我国旅游发展视角,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对促进我国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育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理念,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城镇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村居民来说,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促进农村居民旅游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第三,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均过低。本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过度敏感性分别为0.023449、0.013403,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系数均较低。相对于其他生活消费支出,旅游消费属于精神性非必需品消费,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旅游等精神消费需求。在我国农村居民年纯收入不到1 000美元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尚未达到3 000美元前提下,以2010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为例,居住、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花费占到总生活花费支出的87%,文教娱乐花费只占12.1%,且教育花费占到文教娱乐花费的75%,旅游消费水平比较低。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均过低,这对促进城乡居民旅游等精神消费或发展、享受型生活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严重障碍。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比农村居民还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的依赖性,或收入增长对旅游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很微小。旅游消费在城镇居民收入得以持续提升背景下持续徘徊不前需要多方面思考,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民生社会保障力度问题,如住房价格过高、教育负担过重、医疗成本过高、食品价格持续上扬等对居民收入实际提升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变动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了显著的内部习惯形成,即消费存在着棘轮效应,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具有示范效应[10]。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城乡居民食品、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消费支出,提升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水平,促进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能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力,提升过度敏感性系数,增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额,提高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对于城镇居民来说需要在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住房、医疗保健、城镇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有效减轻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负担,以避免城镇居民节省支出以增加储蓄来应付不确定性大额支出,从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能力。

第五,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城乡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影响相反。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对旅游花费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能显著促进旅游消费的增长(100元增长促进21.7元旅游消费),而城镇居民则影响甚小(100元增长促进3.21元旅游消费)。因此,加大农业产业化及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农村居民就业与工资性收入水平对促进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及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对旅游花费的促进作用相反。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能显著抑制旅游消费的增长(100元增长抑制56元旅游消费),而城镇居民则影响为正向(100元增长促进11.61元旅游消费)。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充分重视农村居民土地流转及土地征用过程中对土地价值的补偿水平提升,使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得以有效提升;需要为农村居民利用宅基地自建住房能办理房产证,使农居房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价值,而不是利用较多资金兴建的住房不具有财产性价值。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财政性转移支付水平,使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具有质量。只有采取与城镇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相等同的措施,才能使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提升对其旅游消费或其他生活消费的正向影响水平。

第六,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背景下,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将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收入水平翻番、实现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翻番,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会对其旅游消费产生积极影响,但收入提升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提升促进作用不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医疗、养老、教育、农业等财政投入力度,有效降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住房、医疗、教育、食品等支出,才能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家庭年纯收入对旅游等休闲娱乐消费正向影响力度,惟有大力发展中低收入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居民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

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不是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量。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深层次上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种保障制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只依靠短期政策调整刺激农村居民短期收入的增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11-12]。因此,需要保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是促进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就中长期来看,只要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快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的进程,城乡居民收入必将进一步缩小。正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基数较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增长必将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丽峰.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变参数模型研究[J].旅游论坛,2010,3(4):463-467.

[2] 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55-77.

[3] 马成文,李想,郑丽琳.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效应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0:47-69.

[4] Engle R F and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metrics, 1987,55:251-276

[5]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52-174.

[6] 高铁梅,王金明.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3-26.

[7] 姚丽芬,龙如银,李庆辰.中国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6):92-95.

[8] 刁宗广.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2009,29(2):195-199.

[9] 陈敏.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1,9(4):52-54

[10]崔海燕,范纪珍.内部和外部习惯形成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1(7):54-62.

[11]李金昌,窦雪霞.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变迁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7):45-52.

[12]刁志波.基于信息技术的休闲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3-128.

The Effects of Income of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n Tourism Consumption

ZHOU Sun-fang, BIAN Xian-ho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City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Key words: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influence mechanism; difference analysis

(责任编辑:关立新)

旅游消费行为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纠纷事件越来越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实施改善了旅游业的一些问题,对维护消费者和旅游业双方权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根据我国旅游业现状来分析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实例及原因,并对其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可行性措施和法律建议。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

作者简介:齐琳(1994-),女,汉族,大连财经学院法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李晓燕。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途径和产品越来越丰富。近年来,旅游成为大多数人们解压放松的消费选择,但旅游服务业出现的问题也逐年增多,旅游消费者对其旅游服务者的投诉和相关的新闻报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服务者的投诉和相关的新闻报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概述

(一)旅游消费者权益的含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所谓消费者,是指以个人消费为目的而购买或者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由此可知,旅游消费者是指旅游过程中购买所需的旅游产品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个人或单位。从法律本质上讲,旅游者也是一个消费者,旅游消费活动也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2014年3月15日,由全国人大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规范了经营者的服务和行为,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的维护了市场秩序,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由此可知,旅游消费者权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市场中购买商品、接受旅游服务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二)旅游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相关法律规定,笔者总结出旅游消费者应享有以下几项重要权利:

1.旅游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这个权利是每一位旅游消费者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权益,它是指旅游消费者在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受到侵害的权益。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有义务为旅游消费者进行人身和財产的安全的保障。

2.旅游消费者享有对所购买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经营者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情权。在旅游期间,旅游消费者要对具体真实的服务情况享有知情权,例如旅游消费者要了解旅游的具体安排等等;对于商品旅游消费者要知道购买的商品的相关具体信息,包括生产地、生产日期、是否合格、用途等等。让旅游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保障也是对旅游经营者和服务者的一种肯定。

3.旅游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旅游、购物的权利。旅游者在旅游期间,有权拒绝到导游带领的指定商店进行强迫购物,购物必须是旅游消费者出于自愿。对于接受不接受任何有关旅游的服务完全是旅游消费者的自愿选择,前提是旅游消费者不能违反法律法规,不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旅游消费者在旅游途中受到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一些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一些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等意外问题,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5.旅游消费者享有对旅游经营者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旅游消费者有权对旅游经营者和服务者提供的服务提出批评与建议,并有权对其旅游经营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将权利交到消费者的手中,以保证旅游经营者更好的提供服务和旅游业秩序的良好发展。

二、分析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2016年的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国际游客访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①。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迅猛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渐多元化,人们在选择旅游路线和服务等级从低向高发展,从国内游发展到国外游的延伸,这一过程中,旅游行业中旅行社越来越多,也拓宽了很多相关行业的就业途径。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发布实施新《旅游法》后,我国国内的旅游和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相对的管理政策还有待完善,这些旅游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知情权和人身安全问题的现象还有很多,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加重,旅游消费者享受的服务还有待提高。

(二)我国旅游业出现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旅游业的发展迅猛,但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慢、水平低、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影响了旅游业的稳定发展,旅游消费者在旅游社中被宰被骗,强迫消费者购物的问题屡见不鲜。新华社报道云南一导游强制购物消费,辱骂讽刺游客“一毛不拔、无赖”,还声称“不买翡翠别想离开云南”在网上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有些旅游景点地区餐饮业、住宿酒店、停车场和一些交通工具的消费价格多变,据人民网报道,在青岛大排档的菜单上每份38元,结账时一只虾38元,自行定价和乱涨价的现象尤为严重,餐饮业的食品安全也值得堪忧,在旅游期间,旅游消费者在旅行社的安排下进行就餐,菜品不新鲜、吃出其他脏东西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另外,旅游签订的合同不完善不规范,旅游消费者受到侵害后难以找到证据进行投诉和索赔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可见,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伴随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对其旅游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中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

三、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笔者认为,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从旅游经营者和服务者的方面来说,旅游经营者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旅游社经常报低价来吸引游客,但其旅游过程中自费的项目特别多,欺瞒旅游消费者,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损害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对于服务者方面,导游在旅游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在导游素质有高有低,一些导游强制要求旅游消费者购物,超出了导游职权范围,违反了消费者自主选择购物的权利,扰乱了旅游业秩序的稳定。

其次,从旅游消费者的方面来讲,消费者在选择旅游社时,由于旅游消费者的自我权利意识薄弱,不清楚不重视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忽视一些内容和权利,才给其他不法侵害可乘之机,旅游消费者在选择旅游路线和购物消费时,要提前了解具体的旅游规划,签订正确的旅游合同协议,在自己权利受到侵害后,大多数的旅游消费者都忽视问题没有投诉,缺少维权意识,自认倒霉,不了了之。从而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再次,从我国立法和法律法规的方面看,旅游立法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一部完全明确针对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主要针对的是调整旅游经营市场秩序和旅游经营者的规范问题,没有具体完善的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②。我国在旅游业方面的立法仍然不完善,才让旅游经营者有机可乘,执法政策的效率低,导致一些旅游纠纷事件没有有效迅速的解决,旅游消费者才对维权丧失信心。

四、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措施及法律建议

(一)完善旅游法律法规

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家首先要有独立的基本法,2013年10月1日期我国开始施行《中国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范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的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休闲度假等形式的旅游活动,控制和规范了旅游市场的秩序。从法律上看,旅游合同是约束和保障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目前旅游合同中,对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条款较不健全,应更加完善旅游合同中的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增加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款内容。具体立法建议如下:

1.在《合同法》规定旅游合同的有名化③

完善《合同法》,将旅游合同纳入《合同法》分则当中,明确具体规定旅游合同的内容,详细的将旅游合同的特殊性进行规范,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旅游合同实行有名化的归类。

2.规范旅游合同的格式化和内容具体化

根据我国目前旅游业出现的问题现象,具体立法规定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合同要比其他合同有更多的规范和限制,赔偿条款一定要明确详细纳入旅游合同条款中,并且明确提出双方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法律规定和解决纠纷的措施与途径,规范提示义务和旅游合同的相关解释规则等。

(二)建立旅游消费者權益保护的救济机制④

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各个地区设置旅游投诉救济部门,在热门景区设立求助机构,各级政府设立旅游投诉有关部门,开设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服务是否满意的评价机制,建立小额纠纷的法庭,快速解决旅游消费者投诉纠纷的调查审理和理赔,提高行政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执法能力,稳定旅游市场的秩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制定和完善导游人员等级制度

虽然我国导游等级制度设立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造成了不理想的现象。我国的导游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四个级别,但大多数导游都只拥有初级导游证,高级和特级导游证的人比例甚少⑤。笔者认为,在我国应实行区域考级制度,导游人员在考到初级导游证之后,要在五年内考取的中级导游证,然后每两年进行导游知识考核,旅游消费者在接受导游旅游服务之后,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建立公平合理的导游薪资制度,保证对导游人员的监管同时,也要保障导游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从而更加壮大导游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旅游业的稳定秩序。

(四)加大对旅游经营者的监管机制和规范旅游监管立法

在《旅游法》中,虽有对旅游经营者的监管规范,但这些监管规范并没有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采取不正当手段的旅游经营者的惩罚力度,首先要完善惩罚赔偿规定,提高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所得的赔偿金额,对于旅游经营者损害旅游消费者权益时,加大赔偿处罚力度,提高处罚金额,情节严重的给予刑事追究;再者,应该重新规定赔偿标准,对于旅游消费者受到金额较小的损害时,一般选择放弃维权,这样旅游经营者利用这种消费心理,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加大旅游经营者的监管力度的同时,应给予旅游经营者一些法律和经济保障,从追求旅游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发展为兼顾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双方共同利益。

(五)加强旅游消费者的自我维权保护意识

在完善国家旅游制度和监管的同时,旅游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也有待提高,加大宣传旅游相关的知识和普及有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旅游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对旅游的法律意识,让旅游消费者真正从心里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类似“强制消费”“盲目消费”这类事件的发生,才能更好的维护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注释]

①2016年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中国产业调研网.

②王卫涛.浅谈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J].太原大学学报,2010,9(43).

③曹琪骏.旅游消费者权益民法保护问题探讨[J].法制博览旬刊,2014.11.

④任晓艳.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商业文化,2012.03(下半月期).

⑤谢远健,刘锦莲.浅析新旅游法的实施对导游制度的影响及完善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

[参考文献]

[1]2016年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中国产业调研网.

[2]王卫涛.浅谈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J].太原大学学报,2010,9(43).

[3]曹琪骏.旅游消费者权益民法保护问题探讨[J].法制博览旬刊,2014.11.

[4]任晓艳.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商业文化,2012.03(下半月期).

[5]谢远健,刘锦莲.浅析新旅游法的实施对导游制度的影响及完善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

旅游消费行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网站; 在线交易; 消费者评价; 扎根理论

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旅游业天然的信息密集和信息依托的特点使之嗅闻先机,迅速融入信息化的浪潮之中。这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手指加鼠标”,轻松查询旅游信息、做出旅游决策,还能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和亲朋好友进行互动。可以说,伴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技术和信息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血脉(Buhalis,1998),线上旅游交易很可能取代传统旅游交易方式,成为日后旅游交易的主导方式。相比传统旅游交易,在线旅游交易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操作,更重要的是旅游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旅游网络经营商进行互动反馈。旅游是典型的体验活动,这种体验不仅会存留在旅游者的记忆中,也会以点评的方式发布于网络。网站功能的日益完善及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这些海量的点评信息充斥于网站的各个角落。据统计,2012年携程、艺龙、同程、去哪儿以及大众点评、驴评等网站共收录酒店点评信息近800万条,覆盖4万多家国内酒店,平均每天产生2万多条点评环球旅讯网站http:∥www.traveldaily.cn/article/69654.html。与此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发布的各种旅游体验信息更是不胜枚举。与传统的口碑信息及游客单纯的投诉不同,网络点评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应和影响力度更大。对于在线旅游交易来说,消费者会从哪些维度评价旅游网站,旅游网络经营商又将如何利用这些海量的评价信息,这个领域的研究还鲜为所见。由此,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选取旅游交易网站发展较早而且影响力较大的典型网站——携程网为例,基于消费者的视角,探索分析旅游交易网站的消费者评价维度,进而提炼出评价维度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旅游企业认识和利用这种非结构化的数据,完善旅游网站建设,促进旅游网络交易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照。1文献分析与传统的消费过程相似,网络消费也要经过认识需求、寻找信息、判断选择、购买决策以及购后评价5个阶段,两者间的最大区别就是网络消费过程要借助网站来进行(Adam,Hurang,2003)。近年来,网站尤其是电子商务网站的迅猛发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网站评价指标的选取(Tillotson,2002)、网站评价体系的构建(Atzeni,et al.,2002;陈雅,郑建明,2002)、网站质量的评估(DeLone,McLean,1992;刘延民,邵培,2005)、网站评价方法(王知津,李明珍,2006;李振汕,2009)等方面,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电子商务网站所做的评价。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较晚,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系统理论尚未形成。

网站直接面对的是网络消费者,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判断网站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企业要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就必须理解消费者的网络购买行为(Butler,Peppard,1998)。在有关消费者在线消费行为的研究中,消费者最主要的网络行为表现在信息查询、在线购买以及购后评估上。Reardon等(2002)在其研究中指出,效用是讨论网络消费者行为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消费者购买任何产品追求的都是效用最大化,选择在线购物也是因为这一方式的效用对他而言比其他方式要大。在国内,许雄奇和赖景生(2000)分析了网络消费者的类型、心理和行为特点,指出企业必须认识、适应并主动地影响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才能在未来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王宜楷(2004)探讨了影响网络消费行为的诸多因素,认为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消费动机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并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李艺和马钦海(2007)则尝试把心理安全感概念引入网络消费行为解释中,探究顾客心理安全感对消费行为的作用。张庆环(2008)着重探讨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对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信用风险的规避策略。由于自身的特性(无形性、异地消费性、综合性等),相比一般的网络在线消费,旅游产品的网络交易更为复杂而独特,网络自身的复杂性也使旅游在线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大。研究表明,网络已经成为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来源(Peterson,Merino,2003)。如Sparks和Pan(2009)以548名计划赴澳大利亚旅游的上海市民为调查对象,发现49%的被访者通过网站获取目的地信息,超过1/3的被访者通过网上聊天获取旅游信息。此外,由于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旅游评论信息对潜在旅游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候建娜,李仙德,2011)。旅游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的主要来源是旅游产品销售商、旅游行业专家和其他旅游消费者;三者之中,其他消费者所提供的旅游信息的信任度最高,主要原因是网络用户生成的信息反映的是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真实体验,陈述的可信度较高,而潜在旅游消费者对此产品的购买意愿也会随着其他用户对该产品的评论数目增多而增强(Burgess,et al.,2009)。旅游网站作为旅游电子商务交易的重要载体,为旅游者提供了不同以往的信息搜寻途径、旅游目的地感知方式、旅游计划和决策制定、旅游产品购买途径等。随着在线用户的快速增长和网上交易的不断增加,旅游网站对旅游业的发展作用日益突显。国内学者对旅游网站及旅游者网络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旅游网站功能的评估(张俊霞,2001;路紫,等,2004)、旅游网站评价体系的构建(高静,肖江南,2005)、旅游电子商务使用者满意度(陈娟,路紫,2005)、旅游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岑成德,梁婷,2007)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这些研究为完善旅游网站建设,提升我国旅游信息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照。然而,从上述文献中有关旅游网站的研究来看,大多是从网站技术或是网站经营企业的角度出发,评估网站的系统运行、页面设计、内容提供、服务质量等,侧重对旅游网站自身建设的评价,而鲜有从网站用户的视角出发,分析旅游消费者对网站的评价包含哪些维度。而从旅游消费者在线行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旅游网站的评论信息是消费者搜寻旅游信息的重要参考和评价旅游网站的重要标准,对旅游消费者后续行为意图及潜在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旅游网站的评价维度,有助于旅游网站完善自身建设,同时增强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图。

2研究方法

2.1方法选取使用旅游交易网站的消费者的在线评价是旅游电子商务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交叉领域,目前学术界从旅游消费者角度来研究旅游网站评价的还相对少见,对旅游网站评价的研究仍有待探索。鉴于此,本研究选用质性研究中的一种常见而相当有用的方法——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Galser和Strauss(1967)为研究社会现象中的人际互动所发展出的研究方法,被视为质性研究方法中最具科学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地对现象加以归纳分析的方法,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所构建起来的理论”(Strauss,Corbin,1994)。扎根理论的核心是系统化地收集与分析资料,从资料中不断发现浮现出来的概念,并由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归纳出理论(Strauss,1987),是由“资料中发现理论”,而非“验证既存的理论”(陈向明,1996),其中,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是同时发生、同时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Strauss和Corbin(1994)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编码(coding),指对所搜集到的现实中的资料(文字、访谈等)加以分解、指认现象并将现象概念化,再以适当的方式将概念重新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过程。一般说来,资料分析包含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式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3个过程,本研究将依次根据这3个步骤,对收集到的旅游交易网站消费者评论资料加以系统化分析。

2.2数据来源到目前为止,旅游网站类型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一般可分为电子商务导向型和内容供应型,前者包括旅游经营者网站、入口网站的旅游频道、集团合资成立的旅游网站等,后者包括媒体转型的旅游网站、以旅游内容为主的旅游网站和社群式旅游网站(如“蚂蜂窝”)(叶雅慧,2001)。上述两大类型网站中均有旅游消费者评价信息,但电子商务导向型网站中的相对更多,因此,本文选取电子商务导向型的携程网为资料来源。携程网为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产品预订、旅游信息查询及特约商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网站,目前占据中国在线旅游50%以上市场份额 http:∥baike.so.com/doc/4925387.html,客户数量很大。以其为实证案例,具有一定典型性,且容易获取足够的研究数据。我们于2013年1月在携程网上查找了121个国内游产品和72个出境游产品,共收集到4 723条旅游者在线评价信息,剔除完全重复及内容过于简单的评价条目(如只有“赞”、“满意”等)后,将剩余的4 632条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信息的时间跨度为2012年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其中境内旅游产品涉及海南、丽江、厦门、桂林、九寨沟、北京等热门旅游线路,出境旅游产品主要选择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出发地,前往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3研究过程与研究发现

3.1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即从大量的资料中逐条分析,抽象出反映现象的概念,并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首先,对收集到的网站评价信息逐条进行编号,如第一个为北京国内游产品的第一条评论,即编号为BJ101-001;以北京为出发地的出境游的第一个产品评价编号为BJ201-001,依次类推。然后,逐条分析这些网站评价信息,最终抽取出12个范畴及43个概念。分别选取12个范畴中的部分样本,对开放式编码的过程进行举例说明(见表1)。

3.2主轴编码主轴编码就是要将开放式编码所得到的范畴相互关联,进而对现象做出更加精确地解释。继续分析,我们将12个范畴归纳为6个主范畴,分别是网站评价、网站交易产品评价(包括旅游线路、酒店及其产品、交通、购物、餐饮、旅游景区及项目评价、旅游接待服务评价)、特殊事件处理、整体评价、行为意向和影响评价的主客观因素。

3.2.1网站评价及网站交易产品评价共同构成旅游交易网站整体评价的主体与传统旅游交易相比,在线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旅游消费者面对的是旅游网站这个“互动者”,而不是现实中的旅游经营商。因此,旅游网站的信息内容、界面设计、系统设计、服务品质、网站品牌和安全等所有涉及旅游产品交易过程的因素,都会成为旅游者评价的对象。通过开放式编码分析也可以看出,旅游网站自身是旅游消费者评价主体构成之一,如旅游消费者对网站服务的评价“期间客服每次都很耐心地帮助我解决问题,态度好,时效高(BJ102-088)”;对网站品牌的评价“携程不愧是自由行的老大龙头(GZ119-042)”等,这些评价都是游客从购买产品的亲身体验出发,对网站做出的相对客观的评价。旅游交易网站不仅能提供旅游信息,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在线旅游产品的交易来盈利。虽然携程网只是相当于旅游产品交易的中介,但在消费者看来,他们所购买的产品都来自携程网,因此在评价的时候基本都会对所有的在线交易产品进行评价,包括旅游线路、酒店及其产品、交通、购物、餐饮、旅游景区及项目,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从前文开放式编码分析也可以看出,旅游消费者评价的维度都包含在上述范围之内,并且与旅游网站自身建设评价共同促成最终整体评价的形成。

3.2.2特殊事件处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网站的整体评价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异地消费性等特性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变化。在前期的开放式编码分析中,我们发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事件(即各种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可预知事件)的处理结果会对整体评价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特殊事件如果处理得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体评价的满意度,甚至评价会由不满意转为满意;反之,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导致整体评价的满意度直线降低,甚至先前准备给予的好评也会变为差评。如一位旅游者的评论“全家老小加朋友两家一起的行程,沙巴机场问题导致飞机被迫返航,浪费一天的时间和酒店(住宿费用),不过携程后续处理态度不错,以后还会选择携程(GZ222-010)”,可见,旅游网站积极的处理特殊事件,会提升网站的信誉度和形象,促使后续重购意愿的生成;反之,一位旅游者在丢失行李后要求旅行社帮助寄还时,遭到消极对待,本来很满意的一次的旅程就转变为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给我们的旅行画上了不完美的句号(GZ117-005)”。

3.2.3主客观因素均对旅游网站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评价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行为,因此,会受到消费者个人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旅游交易网站的评价中,从消费者的评论内容来看,旅游消费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如个人经验、个人偏好、个人认知和个人预期等)以及旅游过程中的各种客观因素(旅游淡旺季、天气、家庭因素等)都是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如:“这样的行程很适合我,平时不大喜欢跟团游(GZ117-016)”,是消费者基于个人的主观偏好给予的评价;而“桂林下雨,破坏了旅游心情(BJ127-034)”,则是因为天气这一客观原因导致整体评价的降低。

3.3选择式编码选择式编码的目的是从上一阶段分析得出的主范畴中选择核心范畴,深入探讨它和主范畴之间的联系,并用故事线的形式扼要说明全部现象或事件。该过程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识别出能够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②用所有资料及由此开发出来的范畴、关系等扼要说明全部现象,即开发故事线;③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结,用所有资料验证这些联结关系;④继续开发范畴,使其具有更细微、更完备的特征。选择式编码中的资料分析与主轴编码差别不大,只不过它所处理的分析层次更为抽象(李志刚,李兴旺,2006)。通过对前述12个范畴及主范畴的考察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原始评价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和提问,发现可以用旅游交易网站消费者评价维度这一核心范畴来统领其他所有范畴,具体范畴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围绕这一核心范畴所呈现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①旅游网站消费者产生旅游动机后,在浏览产品信息、制定旅游决策、在线支付的过程中接受网站(服务人员)的服务,对网站信息详略、网站系统运行产生总体印象,从而对旅游网站产生初步评价。随着旅游活动的展开,在旅游活动中与各部门,尤其是与网站之间的沟通深化了对网站自身建设的评价;②旅游者在目的地消费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会对旅游活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食、住、行、游、购、娱)进行评价,这些共同构成了旅游网站交易产品的评价;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评价还会因为自身主观因素或目的地客观因素的原因而改变,同时,旅游者遇到的各种特殊事件由于印象较深,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会重点强调,并对整体评价起直接的影响作用;④在整体评价形成之后,旅游网站消费者还会表达其后续的行为意图,如重购意愿“下次旅行预订,非携程莫属(BJ102-075)”;向朋友分享与推荐“在携程订旅游很方便,我给同事详细介绍并让他们上网了解(BJ115-039)”等。此外,这些行为意图会反馈给网站,同时也对旅游消费者及潜在旅游消费者产生影响。

3.4理论饱和度检验研究者于2013年5月,再次对携程网旅游度假产品消费者评价进行随机收集,以此来对本研究结论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此次收集资料涉及天津、杭州、南京、青岛、厦门、成都、武汉为出发地的7个国内旅游产品和3个出境游旅游产品的22条网站消费者评价,运用与原始资料相同的编号方法进行编号,以下选择了5条进行详细举证。TJ101-001:酒店环境很好(酒店及其产品评价——酒店环境),玩得很开心,携程的接送机服务很到位(交通评价——网站交通),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旅游线路评价——旅游线路设计)。TJ201-002:这次韩国之旅非常满意(整体评价——满意度),不论是服务价格还是酒店住宿都超乎了我的想象,很喜欢韩国这个地方,酒店超干净,而且服务很人性化(酒店及其产品评价——酒店价格、硬件设施和服务)。HZ101-002:丽江现在太商业化了(旅游景区及项目评价——旅游景区),与我想象中丽江完全不太一样(影响评价的主客观因素——个人预期),接机师傅人很好(旅游接待服务评价——司机服务),客栈的MM人也很好,因为四方街开不进去,所以还特意出来接我们(酒店及其产品评价——酒店服务)。这次住的客栈也不错,而且离木府也近,只有一分钟的路程(酒店及其产品评价——酒店地理位置)。NJ101-001:订酒店,订旅游度假产品首选携程(网站评价——网站品牌),这次携程推出的一元换购原本是件好事,但由于合作商的服务很差,弄得很扫兴,希望携程慎重选择合作商,否则坏了携程的品牌(行为意向——建议与期望)。WH101-002:因为带着三岁的牛宝,订了这次的行程(影响评价的主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安排比较合适,少了很多麻烦(旅游线路评价——旅游线路设计),只可惜下雨起大雾无法在太平山顶观景(影响评价的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个人感觉第一天因为太早飞小朋友精神不好,辗转到迪斯尼已经是中午了,如果能够增加半天,提前一天下午飞,到酒店休息(还可以在酒店游泳、观景)待第二天、第三天再进行迪斯尼的两日游就更好了(行为意向——建议与期望)。显然,通过以上对随机抽取的旅游消费者网站评价的分析可知,对旅游网站评价的维度已经包含在主范畴和核心范畴之中,因此,可以认为数据的核心范畴达到饱和。

4结论与讨论

4.1主要结论本研究通过收集旅游交易网站消费者评价信息,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分析,从旅游消费者的视角,建立了旅游交易网站消费者评价维度模型(见图1),进一步分析,模型中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维度。

4.1.1网站评价主体维度网站评价主体维度包含网站评价及网站交易产品评价,二者共同构成了旅游交易网站整体评价的主体,而且二者都是旅游网站本体所提供给消费者的,反映了旅游网站自身建设及其产品给旅游消费者留下的整体印象。对于在线旅游消费者来说,旅游网站是其进行在线交易的直接界面和渠道,因此网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其评价的首要因素。其次,在线旅游交易一旦产生,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会和旅游网站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因此,他们会根据其旅游体验的过程来进一步补充旅游网站评价。

4.1.2网站评价调节维度相对于主体维度而言,网站评价的调节维度是网站不能直接控制的,包含影响评价的主客观因素及特殊事件处理两个维度。评价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旅游网站来说,旅游消费者对其整体评价会因自身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如个人的旅游经验、认知、偏好等。此外,旅游的季节性、异地消费性等特点使各种客观条件也会影响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体评价造成影响。特别要说明的是,旅游过程中特殊事件的处理对网站整体评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说是直接的导向作用,即积极或消极的处理结果会对整体评价直接产生正向或负向导向。

4.1.3网站评价互动维度旅游交易网站的评价并没有随整体评价的结束而终结,评价还会促使旅游者进一步行为意图的形成,具体分析的结果包括:重购与致谢、分享与推荐以及建议与期望。这3个细分维度实质反映的正是旅游网站本体与旅游网站消费者客体之间的互动。在Web2.0时代下,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更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以这一评价互动不仅仅是网站与现实消费者的回馈与反馈过程,而且还是现实旅游网站消费者与潜在旅游消费者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潜在旅游消费者转向现实旅游网站消费者提供了可能。具体互动关系如图2所示:

4.2对建立模型的扩展讨论理论构建的目的是要回归实践,并指导实践。无论是前期文献中基于网站自身建设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还是本文从网站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探索性地分析旅游交易网站的评价维度构成,最终结果都是要帮助网站完善自身,更好地促进旅游网络交易的发展。自2012年起,“大数据”成为全球热门的互联网词汇,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从预定网站中得到预订率、价位等结构化的数字信息,更在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各种旅游攻略网站和旅游交易网站上出现的大量非结构化的信息。如何利用这些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成为企业及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那么在大数据时代下,旅游交易网站消费者对网站的评价有哪些维度是旅游企业可以有效利用的?又该如何挖掘利用?图3对旅游交易网站评价信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4.2.1精准营销,有效瞄准客户需求旅游消费者对网站的评价虽然是主观的,却表达了自身对网站及其产品的体验和感受。这些评价信息不仅可以使旅游网站经营者了解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更能使其了解消费者自身的旅游偏好、出游习惯、游客行为等。旅游网站及网站交易产品的评价是旅游消费者对网站评价的主体,也是网站自身可以控制和改善的因素。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评价信息,结合旅游者个人资料,旅游网站经营商就能把握其真实的旅游需求,在进行网站建设及产品设计时,根据这些信息对旅游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从而提高旅游消费者对网站整体的满意度评价。

4.2.2口碑营销,实现客户驱动客户旅游消费者在网站上的评价实际上就是一种网络口碑,Dellarocas(2003)认为网络口碑是一种在线客户反馈系统,即利用网络的双向沟通能力,个人就产品、服务或公司在网络上分享经验和想法。事实上,这一用户自身创造的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不仅对企业具有反馈作用,对潜在的消费者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Helm(2000)指出,由于网络口碑比现实口碑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对消费者信息搜寻、决策制定以及态度的形成和变化都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如前文提到的旅游交易网站消费者整体评价所带来的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意图,实际就是旅游网站本体与消费者客体之间的互动,这一维度的利用是旅游网站经营商实施口碑营销的关键。旅游消费者在评价中所体现的“重购与致谢、分享与推荐”是重要的网站口碑,不仅传播了网站的品牌和产品形象,还能实现客户自身驱动客户的目的。消费者在旅游网站上的评价大多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当然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所以,这些评价信息也是一把双刃剑,正面评价的传播可以成就一个网站品牌,对网站的宣传及客户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负面评价则很可能会造成客户的流失,甚至带来网站的品牌危机。因此,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更应该关注消费者的负面评价,从根源上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地回应旅游消费者,适当时候做出一定的补偿措施。

4.2.3客户管理,实现良性互动正如“250定律”http:∥baike.so.com/doc/5437662.html的总结,每一位顾客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1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1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对于旅游交易网站来说,对网站消费者的管理尤其是忠诚客户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网站经营商要充分利用这些评价信息,从中找出忠实网站的消费者,建立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定期维护与更新,对这些旅游消费者实施优惠政策或给予适当奖励,从而实现旅游网站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3研究局限与不足本文利用扎根理论,探索性地分析了旅游交易网站消费者评价的维度构成,并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扩展讨论,提出了对旅游网站经营商的若干建议。但作为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本文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并没有量化的操作检验指标来进行实证检验,而大多是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推理和判断来进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要受到考验;其次,本研究以携程网为旅游交易网站的评价信息来源,而携程网上的旅游产品评价信息以旅游度假产品为主,因此在资料的收集上尚不完善;第三,网络评论信息的可信度问题也存在争议,当前确实存在一些网络商家会假扮消费者发表对自己有利的言论,或者直接把不利的评价删除等事件,增加了网络评论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未来的研究还有待对研究样本进一步拓展,并采用其他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岑成德,梁婷.我国年轻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广州高校学生[J].旅游科学,2007(1):56-62.

[2]陈娟,路紫.旅游电子商务使用者满意度的评估研究[J].情报杂志,2005(2):61-62.

[3]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6):93-102.

[4]陈雅,郑建明.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41):57-60.

[5]高静,肖江南.我国旅游网站建设评价初探——以携程旅行网为例[J].情报方法,2005(4):38-40.

[6]候建娜,李仙德.在线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1(1):151-158.

[7]李艺,马钦海.顾客心理安全感对网络服务消费行为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6):796-802.

[8]李振汕.对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90-92.

[9]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管理科学,2006(3):2-7.

[10]刘延民,邵培.企业 B2C 电子商务网站质量研究[J].价值工程,2005(1):64-67.

[11]路紫,郭来喜,白翠玲.河北省旅游网站使用评估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4(1):67-71.

[12]王宜楷.电子商务时代的消费行为分析[J].市场周刊,2004(12):123-125.

[13]王知津,李明珍.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过程[J].图书与情报,2006(3):45-52.

[14]许雄奇,赖景生.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04):33-35.

[15]叶雅慧.应用网际网络推动观光产业之研究——以南投旅游网为例[D].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2001.

[16]张俊霞.旅游网站有效性的定量评价方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0-33.

[17]张庆环.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对在线消费行为影响及规避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18):152-153.

[18]Adam S,Hurang(2003).Web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requirement analysis[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1),50-58.

[19]Atzeni P,Merialdo P,Sindoni G(2002).Web site evaluation:Methodology and case study[J].Conceptual Modeling for New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ies,2465,253-263.

[20]Buhalis D(1998).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19(5):409-421.

[21]Burgess S,Sellitto C,Cox C,et al(2009).Trust perceptions of online travel information by different content creators:Some social and implications[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5(2),162-185.

[22]Butler P,Peppard J(1998).Consumer Purchasing on the Internet:Process and prospect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6(5),600-610.

[23]Dellarocas C N(2003).The digitization of wordofmouth:Promise and challenges of online feedback mechanisms[J].Management Science,49(10),1407-1424.

[24]DeLone W H,McLean E R(1992).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3(1),60-95.

[25]Glaser B,Strass A(1967).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M].Chicago:Aldine,67.

[26]Helm S(2000).Viral Marketing:Establish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s by wordofmouth[J].Electronic Markets,10(3),158-161.

[27]Peterson R A,Merino M C(2003).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and the Internet[J].Psychology and Marketing,20(2),99-121.

[28]Reardon J,Denny E.McCorkle(2002).A consumer model for channel switching 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30(4),179-185.

[29]Sparks B,Pan G W(2009).Chinese outbound tourists:Understanding their attitudes,constraints and use of information sources[J].Tourism Management,30(4),483-493.

[30]Strauss A,Corbin J(1994).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An Overview[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2-23,25.

[31]Strauss A(1987).A Qualitative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6.

[32]Tillotson J(2002).Web site evaluation:A survey of undergraduates[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6(6),392-403.

(责任编辑:车婷婷)

旅游消费行为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增长模式加快转变的背景下,旅游消费近几年成为国内消费的热点和亮点,探索我国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成为重要的经济议题。在国内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2年国内旅游消费、GDP的时间序列和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实证研究了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在加入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旅游消费仍对国内生产总值具有较强的正弹性,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旅游消费发展、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消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1引言

旅游消费涵盖了旅游活动的行前、行中和行后的消费等,是指旅游活动引发的一切物质以及服务的消费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从1994年的1023.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2706亿元。目前我国已进行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对我国的外汇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危机挑战,外贸出口出现较大萎缩,我国的投资也受到相应的影响。然而,在消费的构成中,旅游消费所占的比例从2009年的8.24%增长到了2011年的11.70%,对我国内需的扩大产生了重要的贡献,从而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健。在“十二五”规划、十八大报告中以及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指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并且不同程度的指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以及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国内学者运用向计量分析以及实地调研指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直接、长期的作用,指出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之间是长期均衡的关系,进一步得出短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而在长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微观的层面提出旅游目的地的食宿、活动设施和关注点等因素对旅游绩效有重要影响。

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国内旅游消费为切入点,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加入其他影响因素,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现状,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从政府、市场、居民多角度更为全面地分析旅游消费的增长对于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等的重要意义。

2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总需求在决定通货膨胀、产出和就业等的水平上,对经济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消费在创造需求、增加供给、引导消费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这也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理论。就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产出效应来看,国内旅游消费的发展,对于我国的交通、通讯物流、商贸、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同时引致经济增长的“继发效应”。旅游消费的增长能够有效的吸纳我国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指出的,劳动的产出弹性大,在经济增长的核算中具有较大的权重,劳动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因此就业增加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达到致富于民的效果。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人民潜在消费能力的释放,有助于发挥扩大内需的乘数作用,从而形成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并且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产生新的消费群体、拓展消费空间以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使旅游消费富民、增收的新路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图1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旅游消费的发展对经济和就业的增长的基础之上,促使居民收入显著增加,达到致富于民的效果。因此,对有利于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数量、提升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使旅游消费富民、进而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随之带来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旅游消费更加完善的发展,最终形成“旅游消费需求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及方法

我们将模型设定为:

lny=α+βlnx+ε(1)

lny=α+βlnx+γlnz+ε(2)

lnx=λ+μlny+δ(3)

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y,解释变量为x,控制变量为z(z1、z2、z3、z4、z5)。

我们在确定模型(1)后,依次加入控制变量z1、z2、z3、z4、z5,分别进行二元、三元、四元、五元、六元回归估计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模型(2),以检验现实中多重因素影响下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模型(1),(3)反映了国内居民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

3.2数据选取及变量说明

为了研究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借鉴赵磊和全华(2008)用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来衡量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被解释变量y,以国内游客的旅游总花费(Tourism Expenditure)作为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的衡量指标TC、即解释变量x。为了全面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还选择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投资总额、净出口额、财政支出、劳动力(年底就业人员数)、科技因素(R&D投入)作为控制变量z1、z2、z3、z4、z5。

其中,R2= 0.968902,回归系数及方程都通过显著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

lnx= 1.1651lny-5.4662

其中,R2= 0.968902,回归系数及方程都通过显著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

通过对模型1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x对y的弹性为0.8316,即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0.8316%,这是我国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量化值,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亮点。

在依次加入投资、净出口这些控制变量后,得到模型2、3,相较于模型1,旅游消费的相关系数有所下降,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特别是国内需求疲软,而旅游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速快于消费总额的增速,虽与投资弹性系数相比较低,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促进经济增长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继续加入财政支出这一控制变量后,我们从模型4中可以看到,旅游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大于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近些年来财政支出的年增长率一直较高,而此结果进一步体现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和熊皮特的技术创新理论,我们继续加入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模型5、6。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旅游消费仍对经济增长有着稳定的正向的推动作用,这与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相一致。

通过多重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虽然在加入其他影响因素后,旅游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一直为正值,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同时,与其他控制变量的弹性系数相比较,可以认为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同时,为了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我们得到y对x的弹性为1.1651,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国内旅游消费就会增加1.1651%,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旅游消费增长的量化值,反映了经济增长对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长期来看,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用于旅游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大,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积极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旅游消费还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诱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拓展旅游产业链。此外,国内旅游消费的发展通过调整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渠道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形成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尚存在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体系不完善、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差距大等弊端,我国经济对国内旅游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把扩大内需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快消费政策的创新,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当前,我国的经济还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靠扩大内需来拉动。而在消费的领域内,旅游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内需的进一步扩大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旅游消费的主体对象就是居民,只有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从而提高其可支配收入,完善交通、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消费的意愿,增加旅游消费,进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

第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合理运用市场手段增强我国旅游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能力和驱动力。通过挖掘新的旅游景区,加大投资总额,完善旅游的观光、休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更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的需求。推动自然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自然与文化体系融为一体的旅游消费产业链,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从居民的角度来看,采取针对性措施,分别推动各群体的旅游消费。对于高收入群体,他们对旅游消费有更强烈的需求与欲望,可以通过推广国民休闲计划以及完善政府机关、单位的带薪休假制度。而对于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学生、退休群体,可以通过免门票、半票等优惠政策来鼓励并扩大旅游消费流量。同时,要发挥好城镇对农村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通过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来带动农村旅游消费的增长,从而使得城乡旅游消费的协同发展催生更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郭庆广.旅游消费需求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成效分析——以武夷山市为例[J].旅游经济,2012,(8):1518.

[2]赵磊,全华.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0,(4):3238.

作者简介:刘吉成(1963-),男,宁夏中卫人,管理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应用、企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王唯(1988-),女,山西太原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

旅游消费行为论文范文第6篇

一、智慧旅游的含义

与传统的旅游形式不同,智慧旅游是当下发展出来的全新的旅游形式和概念,在旅游进行的过程中添加了高性能的信息处理设备,并且将旅游业与物联网技术高度结合,并且有效调动了旅游区域内部的行政管理系统。智慧旅游形式形成和建设的重点是将旅游业发展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提升旅游业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旅游业中相关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在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进程中能够进行面向未来的、长效性、持久性的旅游形式建立。也就是说,智慧旅游指的是在旅游进程中能够有效实现互联网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进而将旅游进程整合成具有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全新模式。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探讨

(一)智慧化营销管理,促进消费者旅游兴趣提升

当前我国众多城市中已经逐渐实行了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消费者旅游兴趣,并且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进程中能够看出,智慧旅游在自身的营销管理中具有极强的创新手段,注重旅游行业自身的转型和提升。并且在管理进程中更加注重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者的旅游质量和体验的提升。不容忽视的是,智慧旅游还加强了与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联系程度,提升了安全管理和票务管理的稳定性,提升了自身经营管理技术和水平,完善了旅游进行过程的监督监管机制。并且在服务进程中增添了现代化的服务水平,利用了互联网了新媒体等众多平台,提升了消费者的愉悦心理。

(二)智慧化创新驱动,引导消费者探索崭新旅游形式

智慧旅游中使用了大量崭新的营销形式和信息传递形式,在旅游管理进行中使用了繁多的监督监管形式,促进指挥旅游监督监管手段的创新和研究,提升了旅游行业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整合和搜集消费者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在旅游进程中的多项需求,提升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和预期。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旅游进行中不喜欢盲目消费或者是强迫消费的现象,更喜欢在旅游进程中能够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路程规划,选择舒适宜人的酒店休息。智慧旅游在管理中加强了与商业监督监管部门的合作机制,保证旅游路程中的商家都能够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降低游客在履行中的不满因素,提升智慧旅游的监管监督能力。

(三)智慧化宣传核心,探求消费者主观意愿

根据市场调查可知,在我国的众多地区,消费者对智慧旅游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不能够准确认识智慧旅游的内容。不了解因素影响了消费者们对智慧旅游的选择和体验,也影响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因此,智慧旅游应当进行自身的宣传和建设,引导更多消费者能够在旅游过程中选择这种新型的旅游与方式,促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宣传手段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展,能够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更多游客的相关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精细的处理,针对游客的需求和选择提供更为准确高效的服务,保证消费者在旅游途中能够享受更为舒适便捷的服务,提升智慧旅游的社会效应。

结束语:

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形式相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舒适的服务内容,绝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帮助消费者进行合理的路线规划,选择更加适合消费者的旅游景点。智慧旅游的实行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良好稳定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当前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进程中是一种普遍的旅游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受到了相应的好评。本文的论述中主要将智慧旅游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明确了智慧旅游的相关含义,为全文的论述奠定基础。之后,将我国在智慧旅游中进行的建设进程做出简要分析,表明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预期。最后,对智慧旅游对旅游消费者的影响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有效提升智慧旅游行为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消费者行为,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罗剑宏,杨茹.智慧旅游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05):75-80.

[2] 柯涌晖.“智慧旅游”演进模式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7,36(08):32-36.

[3] 王思思.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APP营销发展研究[J].广东经济,2017,(18):106,40.

[4] 唐斯陶.智慧旅游时代背景下中国酒店消费者行为特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28):287-287.

上一篇:企业并购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小教高级教师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