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范文

2023-09-19

教育理论范文第1篇

摘 要:当世界进入到21世纪,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许多新的思潮涌入中国,中国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地革新。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正是在这一时期流入中国,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旨在研究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下的游戏教育研究。

关键词:重要作用;教育理论;游戏教育、

一、在幼儿教育中使用游戏教育的重要作用

游戏,是智慧的结晶,是幼儿教学的不二法门,在幼儿教育中使用游戏教育的方法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性格养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使用游戏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因为在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将直接和玩具或者是教师提供的各种教学材料相接触,并且通过游戏的过程,孩子们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体验,进而使自身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

2.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使用游戏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因为在进行游戏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游戏都伴随着简洁明快、旋律明晰的唱词,所以通过游戏教育的形式,不断重复,孩子们对于唱词的记忆也就更加清晰,在无形中就促进了孩子们记忆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游戏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有些游戏需要孩子们来进行角色的扮演,孩子们为了玩游戏,就会加深对于游戏内容、游戏角色的理解,进而形成幼儿的有意记忆,促进幼儿的意识记忆发展。

3.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使用游戏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因为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一起认定游戏的主题,参与到游戏的情节中去,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二、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因此,蒙台梭利将其自身的幼儿教育理论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业界也称其为蒙台梭利的六大理论。

1.环境适应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环境适应论。适应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本能,幼儿只有不断地适应环境才能够成长,并进入社会,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其自身的身心成长。对于幼儿来说,我们要为其成长提供相应的环境,让孩子们在优良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成长,让孩子们成长的世界充满爱。

2.独立成长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独立成长论。蒙台梭利的理论认为,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宗旨都是帮助儿童成长,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在这里,蒙台梭利所说的独立,就是指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同时,独立也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求孩子们能够独立地处理问题,让孩子们自主地把握自身的发展以及发展的环境,并通过系统的学习做到自我指导、自我开发,进而取得自身独立的身心发展。

3.生命自然发展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生命自然发展论。蒙台梭利的理论认为,生命的发展是自然的,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其中充满了规律和秩序。同时,生命的发展需要具体的过程,并按照相应的规律按部就班,通过内部的需求,寻求自身的发展,进而满足发展的目标。

4.吸收性心智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吸收性心智论。蒙台梭利的理论认为,教育需要通过孩子们内心的力量来完成自我学习,这种内心的力量就是吸收性心智,这种心智能力对于外界信息的摄入是无意识的,在完成吸收后,自身会完成对于信息的理解和消化,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进而输出,因此,只有为孩子们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接受信息,吸收信息。

5.工作人性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工作人性论。蒙台梭利的理论认为,工作是一种本能,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活动,让自己的四肢更有力量,更加灵活,让大脑的发育更加完善,促进身心智力的发展。当然,这些工作是需要符合自由、秩序的人性法则,通过不断的锻炼,完成对于儿童意志力、体力的培养。

6.奖惩无用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奖惩无用论。蒙台梭利理论认为,儿童智力的发育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所构成的,实际的奖励与惩罚,对于孩子们的智力发育以及兴趣注意力的培养并不起多大的效果。同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地使用奖励和惩罚,那么就极容易造成没有奖励就不做事,不进行惩罚就不听话的现象,这对于幼儿人格的养成都是十分不利的。

三、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下的游戏教育

1.生活游戏教育

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实行蒙台梭利理论下的游戏教育,我们可以进行生活游戏教育。生活游戏教育共分为自我行为控制、自我照顾能力以及社会行为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穿衣服、叠衣服、整理书包、整理床铺等日常生活能力的小比赛,进而培养孩子们独立、专心、尊重的发展目标,进而实现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感官游戏教育

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实行蒙台梭利理论下的游戏教育,我们可以进行感官游戏教育。感官游戏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训练,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色板、管弦乐器、味觉瓶来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进而提升孩子们的辨别能力,养成孩子们认识事物、总结事物的能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3.数学游戏教育

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实行蒙台梭利理论下的游戏教育,我们可以进行数学游戏教育。数学游戏教育包括对于集合、数、时间、距离的感知,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金色串珠、数字卡等教学设备来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进而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判断能力。

4.语言游戏教育

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实行蒙台梭利理论下的游戏教育,我们可以进行语言游戏教育。语言游戏教育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应达到完成孩子们听、说、读写等教学目标。具体可以采用打“电话”、看图片做动作、听指令(配相应的字卡)、神秘字等游戏来实施。

总之,游戏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下的游戏教育,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有着极大的提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尽可能地去改善教学、完善教学,为孩子们的美好明天夯实基础,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姚素慧.蒙台梭利的“工作”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110-113.

[2]謝应琴.试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我国幼儿园中的运用[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32-36.

[3]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55-61.

编辑 温雪莲

教育理论范文第2篇

摘要:美育视角下的本科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在美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上,将美育思想融入教育理论研究,以美育观点指导美术教育实践,从而促进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美育   本科美术教育   理论   实践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由于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下我国的教育理念中,愈发重视美育教育,美育教育逐渐融入到各个教育领域、教育阶段以及各个学科。本科院校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都应当在美育的视角下进行完善,将美育教育理念融入到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去,用美育指导和浸润美术教育,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一、美育理念对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育理念的提出,是伴随着美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美育理念自产生以来,就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提升人的趣味和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这一系列教育主张正契合了当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可以说在当下,在我国,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倡议下的必然需求,是当下教育的“刚需”。美育理念对于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样也是不言而喻的,美术作为“美的艺术”,其学科设立本身便是美育教育理念的产物,可以说美术教育脱离美育视野,就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本科院校的美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美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本科院校美术教育中,美育的价值就更能够得到彰显。具体而言,美育理念对于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意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促使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必须向挖掘人的内涵延伸。有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工作技能外,具备艺术能力也很关键。经过研究发现,艺术能力越高,创新、创造能力越强,在工作中更能有出色的表现。由于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核心素养、培养情操,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采取一些引导手段,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开展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美好的事物、表现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养成,使学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1]。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經远远不止于对“技”的要求,而是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内在素养,“美”的功用,便在于培养情感、滋润人心、涵养心智,而这恰恰越来越成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

其二,是本科院校美术教育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前文提到,在我国,美术学科的设置便是美育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美术教育的主要意义就在于贯彻美育理念,换言之,美术教育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追根溯源,牢牢把握美育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美育理念,作为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亦应当如此,这是本科院校美术教育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其三,是美育理念在我国健康发展的要求。美育教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美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需要广阔的实践土壤进行培育,并非通过简单的纸上谈兵就可以实现。因此,本科院校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良好契合点,将美育观念融入其中,能够有助于美育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这无疑能够产生双赢的效果。

二、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理论探索

前文谈到将美育引入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则可将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分开来谈,分别从教育理论建设上和教育实践的探索上探讨这一论题。需要注意的是,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必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梳理不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对于美术教育的理论建设,长久以来已形成体系与规范。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肯定了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并对美术教育提出了‘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期许。美育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有助于道德完善,提升人生境界;美术在远古即被用于教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助推中国文化发展。在当前时代变革的大潮中,美术创作应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创作体现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声音的优秀作品”[2]。正如该研究指出的,美术创作在我国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根生活、扎根社会、扎根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不断体现中华文化的符号。因此,在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理论的建设上,也要将美育理念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既侧重美的教育、爱的教育,也要发展中国的教育,这是教育理论建设必须要坚持的关键一环。

此外,要兼收并蓄,完善美育理论的体系化建设。美育在我国的发展,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从幼儿教育开始,美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当下本科院校美术教学中的美育理论建设,要将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形成联动的教育体系,而非各自为战,在连贯的知识体系外,形成连贯的美育体系,贯穿教育过程。另外,要吸收传统的和外来的美育思想和美术教育思想,吸取其积极成分,与现有教育理论相结合,使本科美术教育中的美育理论不断完善、发展。

教育理论的发展还需要坚持教、研结合,培养一批具有理论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承担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双重任务,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队伍建设,是每一种教育形式想要长远发展,都必须进行的必要工作,当前我国的高校教师,应当将教与研的尺度衡量好,促进教、研双向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的进步。

三、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实践探索

在教育实践中,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要突出情感理念、创新理念和审美理念。

“表现主义画家席勒的作品中,肖像作品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死后他被称为直逼心灵的伟大艺术家,席勒的作品可以用‘美在深情’来形容,这样的艺术家不计其数,所以情感理念在一切美术作品和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由此可见,情感理念的培养,是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实践的关键。有学者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达,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美的创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内心世界,寻求一种艺术上的消解、共鸣与慰藉,从这个层面上说,美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是一种情感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能够在美术创作和赏析中更具思辨性、创造力,也能够打破桎梏,更好的接受美育思想的影响,接受美的教育。

审美理念是美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理念,在本科美术教学实践中,必須让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审美素养,否则,没有美,美育便无从谈起,美术的学科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通过不断得欣赏、创作、讲解,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在美术作品当中发现美,也能够从日常生活当中感受美、欣赏美、传播美。

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实践,在突出情感理念、创新理念和审美理念的同时,要注重与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相结合,无论是从情感层面还是从创新层面抑或审美层面,都应当具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教育支撑。

四、结语

纵览全文,本科院校的美术教育,离不开美育理念,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美育视角下的本科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在美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上,将美育思想融入教育理论研究,以美育观点指导美术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我国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水平,促进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美育理念在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王雅文.“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J].艺术评鉴,2019,(17):140-141.

[2]薛镇瀚.论新时代美育与美术创作[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04):105-108.

[3]赵小雪.情感教育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昌吉学院学报,2019,(04):92-96.

教育理论范文第3篇

20岁出头开始从事学校管理工作,至今在5所中小学担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已23年;

2001年始,用时5年,把合川一所当时仅有600余名学生的农村偏远薄弱学校,建设成拥有近2000名学生的知名优质初中;

2007年始,又用时5年,领导一所普通高完中突破困境,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将其成功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2013年,调至一所离城区三十多公里的农村中学任职,在不到3年时间里,营造出充盈生命大爱、生命情怀和生命理想的学校场域,实现了学校质量、特色的全面突破。

他,就是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现任书记、校长唐伯筠。这位笑称自己只有“初中的底子、中师的牌子、本科的本子”的校长,却总能带领学校突破发展瓶颈,赢得教师、学生、家长、领导等多方赞誉。成功的秘诀何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淡化权力因素,强化人格示范,重视文化引领,相信依靠师生共同发展学校,用生命的情怀做教育,用美好的教育成全珍贵的生命”。

文化引领:彰显价值认同与生命立场

“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文化自觉,更没有文化自信。”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历史土壤和现实需求,更不能缺少生命的立场,唯有为了生命,依靠生命,成全生命,文化才能爆发生命的力量。

“一个企业,三到五年成功靠营销;十年成功靠质量;百年成功靠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的发展要靠质量立足,更要靠文化引领。教师只有对学校有认同感,工作起来才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记者,唐伯筠深有感触地说。

2013年8月,唐伯筠出任龙市中学书记、校长。当时的龙市中学虽为重庆市重点中学,但依然面临着很多农村学校都存在的困境:教师流失严重、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留守学生数量众多,教育管理难度很大;远离城区,对优质生源缺乏吸引力;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全,设备陈旧。

初来乍到的唐伯筠面对这一切并没有气馁,而是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他在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激动而深情地描绘了心中的愿景:“让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留恋的地方。”然而,老师们并没有被新校长的一腔豪情感染,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怎么办?唐伯筠脑海里首先冒出的就是“文化”二字。他在合川大石中学任校长期间开展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让他对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充满信心。

当时,他觉得大石中学整个校园比较浮躁,急需一种让人沉静下来的厚重感去引领。他从学校老校址遍地的鹅卵石和新校址旁的大石桥中得到启示:“大石中学与石有缘,大中人应该拥有石头那种默默的承载精神、厚重精神。”他在全校师生中发起了一项征集活动——寻找体现石头精神的词语。最后,从征集到的逾百个词语中提炼出了代表大中人的石头精神——厚重、沉稳、质朴、谦逊、坚毅、永恒。“在石头精神的引领下,整个校园慢慢沉静下来。师生的工作、学习状态很快得到改善,效果好得惊人!”回忆起当时的境况,唐伯筠言谈间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他在梳理龙市中学学校文化理念的过程中发现,上一届班子提出的“大师+大爱,为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很能彰显龙市中学的价值追求。“教育关爱的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有那么多的留守孩子,需要的就是这种崇尚大师、播种大爱的精神和情怀,教师需要不断成长,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成长奠基。”

基于以上思考,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坚持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将生命教育确定为学校办学特色,提出了生命教育“12345”工作思路,即践行一个理念——为生命成长奠基;理清两个关系——教育因生命而精彩,生命因教育而辉煌;涵盖三个方面——学校,质量+特色+可持续;教师,精致+优雅+有情怀;学生,健康+幸福+有理想;立足四个内容——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开创五条途径——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构建融入生命色彩的德育体系,推进紧扣生命主题的课堂建设,组织丰富生命底蕴的课外活动,开展探索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

为了让老师更新教育观念,接受生命教育思想,形成文化认同,唐伯筠逢会必讲生命教育。因为他讲话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激情,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2016年,唐伯筠将这一年确定为“和文明牵手·与优雅同行”活动建设年,进一步加强了师生行为文化建设。通过系列活动,“精致、优雅、有情怀”正从一种理念认同转化为越来越多师生的实际行动。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唐伯筠围绕生命教育的主题,坚持自主规划设计。从校园主干道、宣传橱窗、主席台、文化墙、主题广场的设计,到宣传语的草拟、《生命赋》的撰写等,他都坚持依靠“自己人”,要求有自己的特色。新修建的主席台前需要一幅标语,本来想了一些“高大上”的句子,担心不接地气,他就向虚心地向老师们讨主意,最终将其确定为“生活无限美好,生命无限珍贵”这样一句朴素的话。

“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文化自觉,更没有文化自信。” 唐伯筠坚信,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历史土壤和现实需求,更不能缺少生命的立场,唯有为了生命,依靠生命,成全生命,文化才能爆发生命的力量。

人文管理:重在生命在场与人格示范

“干部和教师在一起,不仅是单纯时间意义上的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生命意义上的在一起,包括心在一起,情在一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教师的境界高了,对他们的管理自然水到渠成。”

龙市中学由几所学校合并而成,人员来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很大。为了规范管理,唐伯筠到任后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由于触及部分老师的利益,遭到了各种或明或暗的抵触。他首先不是急于马上处理问题,而是尝试着先从老师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赢得老师们的理解,融化老师们的心结。

他常采取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和老师们多“在一起”,创造更多与一线老师接触、沟通的机会,增进彼此了解和情感。整整花了一年时间,那些有抵触情绪的老师,慢慢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学校的工作理解程度逐步加深,管理制度推行起来就容易了很多。

前两年,学校高中物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多名骨干教师相继调离。于是,他亲自联系物理组,大胆起用当时年仅26岁的魏俊龙老师担任物理备课组长,力排众议让任教仅一学期的李映环老师承担尖子班教学工作,积极为年轻教师成长“牵线搭桥”,鼓励年轻人勇挑重担。

“唐校长没有领导的架子,很仗义,更像大哥。他给了我们太多关心和帮助,以至于我们感觉如果做不好,就对不起他。所以大家都很用心努力,上学期期末,我们物理学科成绩奇迹般地排到全合川第二名。”魏俊龙说。

在个别指导老师方面,唐伯筠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一般不会在办公室找老师谈话,而是在校园内创造“偶遇”的机会,然后“不经意”地和老师聊上几句。有位初中某年级组组长,“偶遇”校长的次数多了,后来每次看到校长都会主动汇报工作。“我觉得光批评效果不会很好,他内心有了敬畏感,就自然会努力做好工作。”

“校长的岗位就应该在学校,要和师生们在一起。龙市中学有五千多学生,必须要有管理者在场,但光靠校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加强学校管理,干部全天候、全方位值班,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分组轮流值日,除值日当晚外,每周还需在学校至少待两个晚上。在他看来,只有干部多辛苦一点,老师们才可以多轻松一点;只有干部坚守岗位,老师们才能安心从教。

唐伯筠除了外出开会,基本上都吃住在学校,和师生们“在一起”;学校规定老师早上七点十分到校,他基本上每天六点四十左右就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们到来。“唐校长是一个内心笃定的人,做事总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唐伯筠一位以前的学生、现在的同事说,“他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昂扬的生命状态,并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唐伯筠认为“校长应该让老师的生活更有质量”。他曾邀请生命教育研究著名学者北师大肖川教授为全校老师做《生命教育与师生的幸福人生》的专题讲座,并用肖川提出的“充实与闲适”来平衡工作与生活。他邀请专业人员到校给老师们做茶艺、插花、根雕、红酒品鉴与红酒文化、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培养老师们精致、优雅的情怀和情趣。

老师生日当天,他会带领几位副校长和工会干部一道给老师送去鲜花、贺卡和深情的问候与祝福;老师家里有子女求学、父母问医等方面的困难,但凡他能够帮上忙的,都会尽力去帮,用行动诠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他认为:“干部和教师在一起,不仅是单纯时间意义上的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生命意义上的在一起,包括心在一起,情在一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教师的境界高了,对他们的管理自然水到渠成。”

依靠教师:好团队方可造就好学校

“校长在等待着你的成长,但是校长不允许你慢腾腾地成长,而是要快速成长,因为我们的孩子等不起。”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以为准确地说是,一个好的教师团队才能造就一所好学校。而教师的生命状态,决定了学生的生命状态,也决定了学校的生命状态。”于是,唐伯筠从改善教师的生命状态入手,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老师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龙市中学的老师们对唐伯筠来校之后做的两件“小”事感触很深。一是新建环境优美的教职工食堂,解决了教职工用餐问题。食堂建好后,有位年轻老师禁不住感叹:“我们终于结束了中午吃了面,思考晚上吃什么面的状态。”二是积极协调,解决了新教师住宿问题,让老师们再也不用为“租满这个月,下个月房租会不会上涨”的问题担心。“农村学校本来条件要差一些,住房和吃饭的问题解决了,老师们才能安心工作,想调动的老师也少了。”一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说。

“生命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尊重、成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对校长来说,同样要关注、尊重和成全每一个老师的生命。”一次偶然的机会,唐伯筠从医院的朋友处得知,学校有一个女老师担心影响以后的教学工作,坚持不打麻药,忍受剧痛做手术。唐伯筠听后十分感动,临时决定为她颁发“感动龙中最美教师奖”。没想到该教师当即婉言谢绝。虽然如此,他在一次教师大会上还是以不点名的方式表扬了该名教师。当他含着眼泪讲完这个故事后,在场的所有老师眼眶都湿润了,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校级领导全部自发起立,为这个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6岁,对年轻老师的培养和关心是唐伯筠工作的一个重心。他经常跟年轻教师们说:“校长在等待着你的成长,但是校长不允许你慢腾腾地成长,而是要快速成长,因为我们的孩子等不起。”为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可谓“煞费苦心”。

新教师进校第一课:校长、副校长都要上讲台,一人一个主题,涵盖教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纪律、校情介绍等所有方面。

实施“青蓝工程”:为每名新老师指定一位师傅,并将新老师的成长情况纳入对师傅的考核。

推动“四课建设”:系统设计“新分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成长课、中年教师的优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形成课堂成长序列,要求层层过关。

开展教研备课组建设年活动:落实干部跟科制,开展教研备课活动评比,强化每周对各年级、各学科备课活动的督促。

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鼓励教师“走出去”赛课、献课、送课、研讨。年轻的高中数学老师唐忠兰在唐伯筠的鼓励下,与北京四中老师同课异构,表现突出,深受好评。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生命教育年会和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等活动,扩展教师交流范围,拓宽参训教师视野。

龙市中学还与区外的江津、大足、巴南、万盛、荣昌、永川等地的一些重点中学结成跨区域的学校联盟,每学期组织赛课、专题研讨会等活动。

唐伯筠对老师的关心,还体现在对老教师的尊重上。为加强对教学一线的指导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校级督导室,唐伯筠亲自担任主任,同时邀请六位因年龄因素从中层干部岗位上离任的老教师任督学。“我在全校大会上说,督学是我们学校的‘宝贝’,所有老师都要尊重他们。这六位老师工作干劲足得很,原教务处主任、现督导室副主任胡宏平还主动请缨承担了一个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工作。”

现在,龙市中学整个校园学风浓,教风正。晨读课,师生一起齐声诵读;大课间,师生一起锻炼健身;下课后,师生一起学习交流。教师办公室里,常常出现一名老师被多名学生“包围”的情况。原德育处主任、现督导室督学李本德很满意学校现在的状态:“唐校长抓好了干部、教师两支队伍建设,聚人气、拢人心,就抓好了学校发展的关键。他把老、中、青三代老师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把龙市中学凝聚成了一个整体。”

贴近生活:让学生展现生命的自然状态

“新课改以来,课堂上所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很多东西都是教师设计出来的,做出来的,根本上老师还是主体,只不过把老师这个主体通过学生表现出来、展演出来而已。”

“像我们这些影响着孩子一生命运的人,事业心就是爱心,责任心就是良心。”这是唐伯筠的座右铭。

生命教育从哪里开始?唐伯筠认为,应从学生当下的生活出发,教会其正确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做起,从感恩教育做起。他要求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学会唱刘和刚的《父亲》和阎维文的《母亲》这两首歌。“‘爸爸妈妈我爱你’这样的话,很多农村孩子可能说不出口,但可以让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当老师播放MTV,领着孩子学唱这些歌曲时,大多数孩子眼里都噙满了泪水。”随后,学校把这种感恩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朋友、感恩自然、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教育方式力求避免说教,保证内容不落空、生命不缺场。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感恩孝亲、家务劳动、环境调查和维护、农村现状调查等实践活动,确保学生离校不离教。每学期开学,举办全校性的假期社会实践作业大展评,并精选学生作品编辑成图文集,供学生分享、交流、学习。孩子们面对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积极性高涨,在活动中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唐伯筠认为,校长不仅要和老师在一起,也要和学生在一起。这种生命对生命的影响,会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2016年春期开学典礼上,唐伯筠给全校学生讲“大学非去不可的十大理由”。同学们听了之后,觉得校长比从外面请的专家讲得还好。他还主动联系了高三的两个班,每个月给学生上一次班会课。现在,很多班主任老师喜欢请唐伯筠去上班会课,他们说他上一次课,对学生的影响至少可管两个月。“我不会给学生讲人生观、价值观的大道理,但会讲一些贴近学生的东西,所以大家都爱听。”

每年高三到了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唐伯筠会自掏腰包,请他联系班级的学生一起动手包饺子。今年,他又带头开展“我与校长共进午餐”活动,从周一到周五,学校每天中午确定一位校级领导值班,轮流请一定数量的学生共进午餐。唐伯筠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也增强了对教师、学校工作的了解。很多‘隔膜’,在这种闲聊间就可以得到轻松化解。”

学生生活的常态在课堂。课堂生活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生命的质量。只有眼中有生命,课堂才能有活力。近年来,龙市中学在深入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建构了“四段八环”的生命课堂模式,但唐伯筠并不想用固定的模式来禁锢教师和学生。“新课改以来,课堂上所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很多东西都是教师设计出来的,做出来的,根本上老师还是主体,只不过把老师这个主体通过学生表现出来、展演出来而已。贯彻新课程理念,只有真正地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现生命的自然状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体。”

龙市中学的生源入口质量并不好,一直招收的是“三类、四类”生源。然而,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高考成绩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一本上线人数从2013年46个上升为2014年72个、2015年146个,本科升学率超过60%,总上线率达到99.4%。2014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创建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实验学校”;2015年,被评为“合川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度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2016年,被评为“合川区首批特色学校”“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全国生命教育百佳学校”。唐伯筠个人也先后荣获“2015年度全国生命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生命教育百佳校长”“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学校的生命教育特色经验文章还在《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在全国中小学特色发展高峰论坛上,学校以“生命教育,点燃生命之焰”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同行的肯定。

唐伯筠认为,“这一切成绩,是全校师生在生命教育的感召下,感悟生命真谛、发掘生命潜能、焕发生命光彩、彰显生命价值的结果,是生命教育的副产品。”

采访中,唐伯筠反复强调“生命状态”的重要性。“这么多年来,哪怕再苦再累,只要踏进校园马上就觉得精神百倍。”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用美好的教育成全珍贵的生命,这就是唐伯筠和他的同事们不灭的“教育梦”。

教育理论范文第4篇

要让校长做校长该做的事,就必须给校长松绑。首先要建立校长负责的相关制度,理顺行政与校长的关系,迫使校长们按教育规律、市场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来办职业教育。其次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政策和文件拨足经费,让校长们不要担心教师的工资、日常的开销等问题,才能潜心思考管理和发展。第三,校长的考核要与学校的考核挂钩,让社会评学校、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通过机制的约束来推动校长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谐管理。

(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马永祥)

教育理论范文第5篇

摘要:坚持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青年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和主体性教育基本精神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理论灌输中发挥青年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大学生;主体性

一、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1.灌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宁在《怎么办?》等著作中系统地提出了“灌输论”思想。列宁认为,工人运动必须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但“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1] 列宁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灌输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自觉地为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坚持向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必须“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并且要通过“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 [2]。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我们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公民及其他群众。” [3] 1955年,在谈到我国农村合作社的政治工作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斷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进了《党章》和《宪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灌输进入法制化轨道。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灌输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正是由于我党长期不懈地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理论,才唤起亿万群众的觉悟,激发他们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变成了现实,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2.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第3条);“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第53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灌输,这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前景。

3.灌输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占领统驭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当前,伴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和国际范围内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纷然杂陈。高校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最激烈的场所。青年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处于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往往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因此,高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必然趁虚而入占领阵地,势必造成大学生群体思想混乱,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教育过程的规律性。教育过程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双边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它是教育者积极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能动地认识和改变受教育者身心的过程。第二,它是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在这里,受教育者是积极活动的主体,而教育者及其施加的影响则成为受教育者认识活动的客体。第三,它是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过程,也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启发下进行自我教育、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己思想的过程。实施教育、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三个过程地有机结合体现了教育者主导性作用和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的统一 [5]。

2.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制度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环境的宽松和宽容使青年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逐渐浮现。可以说,现代社会完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受教育者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的选择,使他们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显得日益困难 [6]。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中,教育者往往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略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视学生为“容器”,把教育简单地等同知识的灌注,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性。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使他们成为学习和发展的自觉主人。

3.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万能论”使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无限夸大,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期望过高,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脱离实际的泛化状态,理论灌输收效并不十分显著。在理论灌输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味着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大革新。在目标上,将从单纯强调社会需要、过分强调政治素质的提高到促进个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转变;在内容上,将由过分注重经典理论向既注重经典又着重其运用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既开展抽象理论的灌输又关注当前生活世界的转变;在方式方法上,彻底改变仅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知识传授、将学生一定程度物化的单向度、说教式的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生动而活泼,易于被理解和掌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彻底地变革,建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灌输体系。

1.灌输的目标要围绕发展,促进成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的目的在于启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使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激发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豪感和主动性,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大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因此,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首先必须着眼于为青年学生的成人和成才服务,才能实现它的根本目的。当今时代,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内在迫切需要,这是其投身社会建设的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学生心里去,必须着眼于青年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的内在需要,牢牢体现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服务,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一致,变外在要求为内在动力,使理论灌输不流于形式。

2.灌输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灌输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同时,要着重其运用和发展的最新成果,突出体现时代气息的新内容。要突出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灌输。要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动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敢于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普遍关注而又容易引发思想分歧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地、及时地、有说服力地回答;还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切实帮助大学生化解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灌输的思想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得新时期的灌输既有科学性、又具人文关怀,从而发挥实效性。

3.灌输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适应当今青年学生发展、成才和就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拓宽理论灌输的途径,丰富灌输的手段。高校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灌输主阵地功能,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培养,使他们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各种宣传鼓动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艺术化,在潜移默化中切实提高理论灌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2][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665.

[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44.

[5]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33-135.

[6]张越.试论现代德育方法论的建构[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4):143-145.

(责任编辑/ 陈鹤)

教育理论范文第6篇

产业创新的层次不包括() (10分)

A. 产品创新

B. 流程创新

C. 企业文化创新

D. 功能创新。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第 2 题 10

收藏

在网络化创新模式下,IBM没有关注到小型机市场,仍然关注大型机市场,导致(

)抓住机会,成长为小型机领域的霸主。 (10分)

A. 康柏公司 

B. 联想集团

C. DEC 

D. DELL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 解析:

机会,成长为小型机领域的霸主。 在网络化创新模式下,IBM没有关注到小型机市场,仍然关注大型机市场,导致DEC抓住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第 3 题 10

收藏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形成的跨国技术人员社区对产业创新有以下作用:(

) (10分)

A. 带来了最新的技术

B. 带来了最新的管理

C. 增强了产业创新能力 

D. 推动了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4 题

收藏

在以下哪些方面,产业集群比单个企业要优越?(

A. 专业化的人才

B. 足够的资金

C. 有效信息

D. 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 (10分)

第 5 题

收藏

网络化创新模式的竞争从三个层次展开, 包括三个方面:(

) (10分)

A. 设计规则的竞争

B. 模块创新的竞争

C. 集成创新的竞争

D. 制度创新的竞争.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6 题

收藏

产业集群是由以下哪些单位所构筑的网络体系:(

A. 企业供应商销售商

) (10分) 

B. 大学与科技机构

C. 中介机构金融机构

D. 地方政府.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7 题

收藏

只有健全完善市场体系, 才能聚集各类资源要素,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10分) ( 第 8 题

收藏

IBM之所以创新失败,根本原因是局限于线性创新模式,未来很好利用网络化创新模式。 (10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第 9 题 10

收藏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过分依赖技术引进,限制了我国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 (10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过分依赖技术引进,限制了我国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10 题

收藏

和网络化创新模式相比,线性创新在遵循统一界面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了创新的分散化。 (10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上一篇:医生的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欧姆定律比例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