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影视艺术论文范文

2024-04-30

中职英语教学影视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项目的研究主旨是基于图式理论的艺术类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图式理论与英语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向更广的领域探索。其中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教学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实现艺术类中职学校里专业和英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关键词】图式理论;艺术类中职;英语教学

艺术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考群体,要经历两次高考: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与现在高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一样,且高考试卷一致。艺术类学生由于长时间学习专业课,导致英语学科知识出现断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容易因学不会而影响学习效果。将语言图式与内容图式用于艺术类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与文化相结合。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用来解释人类心理认知过程的模式。最早由康德提出。之后上个世纪70年代鲁梅哈特等人将理论继续延伸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图式是对经历经验的抽象概括。而人们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经历是与已有的过去的经历与知识相联系。图式主要有两种类型: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对语言的理解认知程度;内容图式是对学习对象的主旨和范围的了解程度。语言图式是基础,没有语言图式,就没法联系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内容图式是进一步理解和加强记忆的基础,即是内容图式知识越多,学习和认知的效果就更好。目前,英语学科教学研究主要是内容图式中的文化图式的应用。即指的是人类进行新认知时候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受不同的社会经历背景,文化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人们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图式。

二、图式理论在艺术类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图式在艺术类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它包括词汇,语法,习惯用法,句义,语篇等。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就是词汇量,是听说读写译的保障。这是一个从小到大的积累过程。也就是没有最简单的词汇记忆,就不可能有语篇的语言图式。因此语言图式用于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英语基础,以及对内容图式起极大的助推作用。比如,老师讲授“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这个词组时候,就要介绍关于万圣节的起源,萬圣节庆祝方式,万圣节前夕的活动,南瓜灯等知识,这样就将这个词组意思和相关单词意思联系在一起,这些将组成所有关于万圣节All Saint’s Day 的语言图式。学生以后再遇到这个Trick or treat的词组时候,关于万圣节的语言图式就会被激活,就会设想和估计要理解的内容是否与之有关。

2.内容图式在艺术类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化背景知识属于内容图式的一部分,由于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听说读写译,更重要的是了解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学生拥有的原有的英美国家知识,或通过查寻书籍以及网络就能够完全理解的内容属于显性文化背景。比如,英美人主张的fairness,justice,freedom等等这些价值观,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这让老师在英语课堂上进行相关内容图式介绍时候,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某些英语词语是由两个或多个普通名词组成的专有名词。学生如果仅仅背诵记住这些普通名词的原意,就此来推断组成后的词语意思,是会出现理解偏差的。因此老师在讲授课程中必须解释专有名词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是历史背景。这些就是隐形的文化背景知识。又比如the Lost Generation以及Golden Rush。 “Lost”是指丢失,遗失。照字面理解难道是丢东西的一代人吗?显然不是。“Rush”的意思是追逐,奔跑的意思。此词组难道指金子跑吗?这些都涉及到美国的人文社科历史事件。老师必须讲解背景,才能使学生学习英语无障碍。

三、图式理论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词汇教学方面,应不仅教授发音,词义,搭配和例句等语言图式,还要讲解意义背后的内容图式,比如文化知识,渗透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深层含义,减少交际失误。其次,在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时,必定要在课前大量搜索,总结相关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的。这样可以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必要时,可将类似的总结工作,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学习作业之用。最后,将有关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进行一一展示讲解,或者让学生模拟实际的英语生活环境,让学生不断学习积累扩大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和交际。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过程与学生语义建立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没有单词和词组的语言图式,就不会有整个篇章的内容图式的建立。艺术类中职学校的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发挥“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的互补优势和作用,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英语知识体系更加清晰。

作者简介:

陈志云(1983~),女,广西南宁。中级讲师,中级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硕士,作为主持人承担省级课题。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艺术类文化课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6】26号){GXZZJG2016B081}

中职英语教学影视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两大核心,但是教师教学时,往往重“解析”而忽视“审美”,本文主要对中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为中职语文美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美育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中就包括学生对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的理解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就完成了教学,但是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思之美、思想之美并没有深刻感受,因此,很多学生存在阅读理解及写作障碍,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文学之美,也没有利用文学语言表达美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将造成一定的发展困扰。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必须要加强美育教育的渗透。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审美理想的缺失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常常因为缺乏审美理想而导致美育教育的缺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任务时,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但是忽视语文的美育功能,学生虽然能够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没有审美能力的话,很难作出好文章。

(二)审美情境的缺失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有的教师想开展美育教育,但是忽视了审美情境的创设,在没有足够的教学氛围时,教师很难带动学生形成全新的审美体验,想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审美情境。

(三)审美趣味的缺失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也常常缺乏审美趣味,教师上课时总是以阅读理解教学为核心教育内容,为学生讲解段落文章的内涵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点,但是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没有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这种审美趣味。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诵读,初步激发学生审美体验

诵读是激发学生审美体验、渗透美育教育的第一步,通过诵读,学生能够对于文章中的情感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以冯骥才的《古希腊的石头》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是借故事啦的石头来写古希腊的历史,但是不深入体验的话,不能感受古希腊文明之美,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晨读时,对这篇文章进行大声的诵读,然后体会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石头来介绍古希腊曾经辉煌的文明和历史的,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希腊文明斑驳的遗憾,以及作者对古希腊遗留下来的“石头美”的感受。通过多次诵读练习,也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

(二)欣赏与体验相结合,深入获得审美感受

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章中,曹雪芹从香菱口中表达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的“美”,这种“美”在于不了解的人看不懂,而香菱有幸走过一趟大漠,真真实实看到了大漠环境里从人家里冒出的直直的烟,还有太阳落日时的那种“圆”,“圆”的波澜壮阔。由此可以得出,想要真正理解文章作者的想法、想要获得文学作品的深刻审美感受,就必须要有亲身经历或者是体验,这样才能够获得更深入的审美感受。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采取欣赏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是带领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多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再与自己所学的文学作品内容相结合,获得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深入体验。比如在学习丰子恺的《中国画与西洋画》一课中,丰子恺对于中国画和西洋画之间的差别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且一条一条指出了中国画和西洋画有哪些不同,但是只进行文章的阅读,学生很难有真切的体验,而且丰子恺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专业名词,像“皴法”、“印象派”学、“透视法”等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有必要找出一些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代表作品,边开展课外教学,边让学生欣赏绘画作品,从而对文章内容形成深刻的审美感受,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基于情感化教学,提高语文美育趣味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朱光潜的《文学的趣味》一文就深入解读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性,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美育教育的趣味性,使得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其还可以通过融合情感教育来展开,语文是情感的抒发地,学生们在接受语文教育时充分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换言之,学生也可以利用语文的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讲故事、写诗歌、编小说等等,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情感结合到语文学习中,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抒发情感的机会,让学生带有真情实感地进行写作练习,这也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体现,其更加关注人本身的感受和体验。

三、总结

综上所述,美育指的是对于美的认识,学生接受美育教育是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基础,美育教育主要是从艺术教育方面展開,但是语言美、文字美也是美育内涵的一部分,因此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美育教育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解读、欣赏入手,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之美,并学会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区别,在写文章时也多用审美思维来做指导,提高学生们的文学欣赏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实现语文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人性化侧重。

参考文献:

[1]谢慧萍.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19(34)

[2]马莉莉.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2019(30)

[3]潘娜.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文教资料.2019(12)

[4]高亚.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19(04)

作者简介:

彭伟文(1967—),男(汉族),湖南株洲,株洲市渌口区职业中专,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影视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影视鉴赏》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选修课中的一门重点课程,宗旨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影视作品中感受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各种类型的情节还能在不同程度上端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课程思政平台。本文针对《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大纲,剖析其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影视鉴赏》课程的进一步优化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高校大学生

一、《影视鉴赏》课程分析

《影视鉴赏》课程是高校普遍开展的一门选修课,学生通过学期学习和考察或考试的方式来获取选修课学分,选修课虽然不同于专业必修课,其重要意义也十分显著,高校大学生需要选修满足符合毕业条件的选修课种类及学分才可毕业,而《影视鉴赏》是高校选修课中学生会普遍选择的一门课程,甚至会一课多选。

学生在《影视鉴赏》课程学习过程中,会通过数字媒体视角、文化的研究、技术特点、叙事分析等多角度多方面对影视片段或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判断,挖掘影视背后的自身意义、社会意义,从而进行解读分析。

《影视鉴赏》课教师会选择较为多样的影片进行剖析,分析其类别、题材、手法、导演、演员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开发艺术思维。大部分的教师选择的影片多为最有代表性、最有借鉴意义的世界级影片进行授课,从不同视角确定其创作思路,深层次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教育的作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意义,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课程思政能够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之中,提升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可以在课程中进一步进行思想价值引领,打破原有学科教学的禁锢,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

三、《影视鉴赏》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以灵活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影视片段进行播放,在播放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分析片段的手法和意义,进而广泛开展课堂讨论,形成师生互动的授课模式。在启发和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影视片段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爱生活,是《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所在,既能够实现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又能够协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调查研究及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试,从高校大学生视角对《影视鉴赏》课程的培养情况及改进措施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线上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除个人基础情况外,问题共5个,有效样本数763份。问卷样本中有来自7个省份的不同学校学生,样本特征分散,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中有515名大学生选修过《影视鉴赏》课程,占到总体样本的67.5%,可见大多数的同学会在众多艺术类选修课程中选择《影视鉴赏》课程,该课程成为选修课中特色突出、教育意义显著的重要课程;进一步对选修过该课程的同学进行追加问题,515名同学中有91.3%的同学喜欢该课程,能够在该课程中有所收获;在同学们选择该课程的原因中反映出,该课程具有趣味性,摆脱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授课、影视欣赏、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化教育意义;更有一部分同学反映出该课程不仅会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还可以端正自己的心态和观念,在影视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感受美学给自己心灵的洗礼。问卷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作为特色课程的《影视鉴赏》,同学们的期待值较高,希望能够在轻松的学习中收获知识,进而提升自己,而灵活的授课方式、多方面的教育意义也成为了同学们喜欢该课程的重要原因。

本文还采用了线上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对十名学习过《影视鉴赏》课程的高校大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访问,具体从高校大学生的视角,对《影视鉴赏》课程的授课方式、是否需要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访谈中显示,授课教师会选择有意义的影视片段带领大家共同观看学习,大多数为爱国特色的影视片段,时长适中,在课堂中观看片断,课下观看整部影片的方式对影视剧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影视的手法和制作展开分析,不仅仅是影视的观看效果,还会进一步深挖该影视剧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历史意义以及人物描绘出的各种精神特征,因此成为高校大学生们所喜爱的一门课程。

五、策略研究

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影视鉴赏》课程开设效果较好,均能够结合时代特征,多方位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美学意识、创新意识、爱国意识等进行培养,交叉进行课程思政,协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大学生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实现有针对性的进行特色教育,在影视片段选择中,需要选择较多类型的影视片段进行赏析,更需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育,尤其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有特色的授课内容选择,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重点培养。

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性,对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学习,针对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影视也呈现出的高速发展态势,授课教师需要接受新思想的学习,能够针对当前大学生喜欢的影视片段挖掘出更具有深层次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家军.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课程的价值探究[J].戏剧之家,2021(31):172-173.

[2]何朦凡.变“水课”为“金课”——高校影视鑒赏课的设计与创新[J].企业观察家,2020(07):120-122.

[3]周旭.以“影”动人:影视鉴赏课程的美育价值与实践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126-127.

[4]刘艳.关于影视鉴赏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93.

中职英语教学影视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镜头运动心理影响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电影摄影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让观众了解大体的故事气氛。大远景则更适宜展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或心胸开阔、意气风发;或苍茫悲凉、孤独无助的心理感触。人物出现在这种大远景中一般只见黑点,除了巨物的移动,其他都看不清楚。

全景镜头是电影摄影机摄取角色全身的一种画面镜头。这种画面可使观众看到人物的全身动作及其周围部分环境。它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的印象,同在剧场里观看舞台框内的演员演出十分相似。这种景别,视野较为广阔,但又有一定的范围,能展示出比较完整的场景。

中景镜头是电影摄影机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一种画面镜头。这种画面可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它能给人物表演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同时人物又不会因此与周围气氛、动作地点脱节。它是在电影镜头中所占数量较多的一种景别。中景的视距,比近景又要远一些,活动空间大一些,便于观众看清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中景的应用非常广泛。一部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中景镜头进行描述的。如果把动画片比作舞台剧的话,远景和全景主要描述的是背景,那么中景所要展示的是角色与角色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戏”。在中景镜头中,原画师充分地去表现角色形象的夸张动作和表情,使其成为整部动画片中,最体现动画形象性格特点之处。如果从动画制作的分工来说,远景、全景突出在于背景绘制者的作用,那么中景的重头戏则在于动画家和原画师。这是由于:在中景镜头中,角色大部分的肢体语言得到表达。

近景镜头是电影摄影机摄取人物的上半身或人体某一部分形象的一种画面镜头。这种画面能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既相同又不相同。相同的是视距近,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不同的是近景的背景对角色还有一定的影响;特写只是反映身体的某一部分,几乎没有背景的影响。近景在动画片中,背景处于更为次要的地位,人物的动态表达更加细致。观众的注意力会不知不觉地为银幕上的影像所吸引而放慢呼吸。

特写镜头是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通称为“特写”。特写是视距最近的镜头,它的取景范围,一般是人的两肩以上部分,或极端地把所要突出、强调的物件、景物,占满银幕。视距再近,取景还更小的叫大特写或细部特写。特写的表现力是极为丰富的。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幕上,可以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突出和强调的效果。由于特写镜头视距非常近,这样对于角色的描述也就更加具体。在刻画人物方面,表现力不同于以上几种镜头形式。它对角色进行放大描写,有助于使观者注意到角色的心理活动。我们在做动画片的时候,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心理。特写镜头能够拉近观众与主角之间的心理距离,能使银幕或荧屏的影像更加引人入胜。从艺术效果上来看:由于特写镜头或是运动缓慢或是静止,它与有节奏运动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有助于表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增强了动画片的娱乐性、可观赏性,同时也加强了镜头连接和角色动作的节奏感。尤其是大特写镜头,由于其拍摄内容、镜头长短及呈现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对观众的视觉心理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冲击,或无限的喜悦温馨,或极度的震惊和恐怖,甚至失声惊叫、毛骨悚然。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的配合产生了镜头节奏,通过剧情的需要,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来表现,更能完美地体现导演所需要的情节,体现导演所要表现的重点所在,有疏有密、有起有落、相得益彰,使观众更能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镜头运动的技巧把握

镜头运动是电影的灵魂。镜头的运动与电影审美学和心理学密不可分。运动镜头所带来的视觉刺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人眼对于环境中运动的物体最为敏感,相对运动的画面和内容能够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画面多变,内容丰富的电影,能够更加引起观众的兴趣。反之,则会使观看者感到乏味无聊,最终失去观看的兴趣,无法融入电影的故事当中。

我们所谈论的电影,本身就是由一个个运动的画面组成。这里所讲的运动也不单单是片面的运动镜头,是指整部影片或片段的运动感、时间感、流畅感,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产生连续的想象,构成一个完整情节并加强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事件。

而在处理镜头的时候,运动的画面也往往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影片的吸引力。然而,往往有些人在拍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运动的物体拍不出运动的激烈效果,这是缺乏对镜头的分析和必要镜头技术的运用。

增强画面运动感的镜头处理技巧:

当在同时拍摄多组对象的时候,如果想造成整段影像的运动感觉,可以在物体高速运动的时候,摄像机相对静止;在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让摄像机运动起来。这样整组镜头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在整体上给人的都会是强烈的运动感。

镜头拍摄或剪接方向的选择,在拍摄两组按同一顺序运动的影像时,可以分开拍摄。在常规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按照正常的物体运动的同一顺序分开拍摄。但是,如果将两者的顺序改成相对的拍摄,会在视觉上造成非常强的冲击力,也会因为运动顺序的对比而产生一定的节奏感,最终会使观众感受到画面更加强烈的运动效果。在美国故事片《关山飞渡》几十米距离的追逐场面中,就尝试将朝同一方向运动的两组对象处理成相对方向的运动,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节奏,突破了传统镜头运动的禁忌,但它也能让观众接受,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

通过运动中各种镜头合理的连续组合搭配,可以获得比较强的动感效果。举个例子,在黄土地中腰鼓表演的一段影像中,将中景、全景、大全景、特写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通过不同视角的拍摄、前景和后景的运动对比,镜头的平行移动甚至是无序的晃动,局部动态特写拍摄来进一步加强影片的运动感。

在拍摄一个有复杂运动的对象时,不见得要按照常规的方法直接以某一固定景别去表现。我们可以尝试对运动的物体进行跟踪的拍摄,哪怕是运动的镜头无法把整个运动的对象在每一帧都能完全包括在内,但运动的画面加上运动的影像,再辅以适时的推拉变换景别已经能将整个动态阐述得非常清晰,而且影像会更加体现出饱含激情、富有情感的运动效果,在视频教程拍摄奥运会中运动员运动的影片的例子里,这一原理得到了充分体现。

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也会对影片的运动感产生影响。一般来讲,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而对于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另外,一幅或者一组画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对画面长短起到制约作用。如同一个画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如果该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长度应该短些,如果要表现暗的部分的时候,长度则应该长一些。在同一幅画面中,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因此如果要重点表现运动的部分时,画面要短些;相对的表现静的部分时,则画面持续长度应该稍微长一些。

合理地运用心理补偿,灵活地组接镜头,也可以产生运动的流畅、连贯效果。所谓的心理补偿,是指一种视幻觉,观众从屏幕上看到或感知到了屏幕上并没有出现的东西或者动作。比如第一个镜头是汽车里颠簸的场景,第二个镜头是汽车从远处开来,由小变大,在近景处拐弯。给观众的感觉其实是这辆汽车已经出画。再如魔术师在变出要变的东西的时候,往往手一扬,给观众的感觉好像是扔出了什么,再加上后面观众看到了变出的动物,使观众真正相信是魔术师扔出了东西。这也是利用人们心理补偿的很好例子。银幕上无法完成的影像或动作,在心理补偿的潜意识作用下,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心理上将其完成了,观众实际上已经跟电影产生了互动并且融入到电影当中。

运动,无论是电影或是动画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努力把握好这一元素和相关的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影片的制作当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李罡,河北经贸大学;王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婷,河北师范大学)

编校:施 宇

中职英语教学影视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影视作品中加入声乐艺术会增添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其独唱、对唱、合唱三种表达方式的适当采用会有助于渲染影视作品的场景氛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概括主题思想。可以说,声乐艺术对于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艺术 影视作品 烘托氛围 概括主题

声乐艺术是一种结合语言与音调来传达情感的听觉艺术,其与生活实景画面构成了当前影视作品的主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中,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一种带有创新理念和时代文明的文化传播载体。影视作品需要声乐艺术来实现自身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声音和现实场景结合起来也使影视作品形象更加丰满和更具有传播力。与此同时,根据场景的不同选择符合该场景氛围的声乐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表达场景主题。

一、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及其特点

(一)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

声乐艺术是一种融合生理学等多学科的音乐艺术,通过语言与声音音调的结合来传达情感,从而使听众得到音乐的洗礼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一切艺术都开始于情感,也将以传达情感为目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其情感的传达也需要声乐艺术来表现。因此,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想打动观众,影视作品不仅需要有具有感染力的实景画面,也需要有渲染气氛、传达场景主题的声乐艺术。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当被使用在影视作品中会使影视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同时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观影的时候也得到听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二)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特点

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广泛使用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影视声乐艺术。声乐艺术运用在在影视作品中时,既要考虑自身艺术需要还要求考虑情节需求,努力渲染氛围、营造影视作品风格。声乐艺术具有情感的传达力,在影视作品中更容易感染观众并引起情感共鸣。影视声乐艺术不再是单纯的声乐艺术,而是结合影视作品主题为其服务的声乐艺术,其与影视作品情节发展紧紧结合并形成统一整体。因此,对于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合的声乐作品非常重要。

二、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

在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独唱、对唱、合唱。独唱具有将人物内心情感外化的作用,而对唱会使影视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并刻画人物内心,合唱则使观众更加融入影视作品的氛围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独唱、对唱和合唱都能传达人物内心情感,但三种表现方式在风格、形式、演唱状态上有所不同,对于情感的感染力不同,艺术效果当然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场景所要传达的内心情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影视作品会有许多不同的场景,不同场景的感情和氛围也会不同,而合理选用不同的声乐艺术会让观众有不同的听觉享受,从而感受到不同的气氛,也使影视作品更具有欣赏价值。当然,声乐也会反映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甚至不同地域也会有不同的声乐艺术。独唱、对唱、合唱等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不同表现方式的采用要符合情感需求,要适应文化、政治、地域等因素。

三、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一)听觉与视觉的立体结合,烘托艺术氛围

早前的影视作品为无声阶段,主要通过现实场景布置来传达影视作品的主题与情感,但缺乏声乐的配合会使影视作品显得稍许乏味。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声音被加入到影视作品中并受到广泛欢迎。在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与现实场景的结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立体享受,给观众独特的观影效果。正如前所述,默片时代只有现实场景而对于传达影视作品主题情感显得乏力。而声乐艺术的加入对于艺术氛围的烘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场景的变换更加自然,使故事的发展更加紧凑,同时也对主题思想的传达有着推动作用。电影《倩女幽魂》开头舒缓而具有古典风格的声乐极易将观众带入唯美梦幻的氛围中。随着剧情的展开,声乐旋律也逐渐展开并达到高潮,给电影增加了独特的魅力。声乐的发展也预示着情节的进展,使观众欣赏到视觉与听觉的立体观影效果并融入影片所要传达的氛围中,影片结束后也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回忆。

(二)增添艺术感染力,推动情节发展

影视作品主要还是通过情节来将故事来龙去脉以及主题情感传达给观众,演员的演技、现实场景的布置和台词描述都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品中情节的发展主要靠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但是声乐艺术在情节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声乐艺术烘托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氛围,缺少声乐会使情节显得苍白单调,难以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染力。举例来说,科幻电影中加入节奏感较强的声乐作品除了烘托影片激烈的氛围外更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加流畅自然;爱情影视作品中配合诸如《爱如空气》之类的声乐作品会诠释男女主角内心情感并烘托爱情戏的忧伤甜蜜;喜剧影视作品中加入声乐作品会显得情节更加搞笑,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观众注意力。对于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配合风格合适的声乐作品,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能够增添艺术感染力。

(三)诠释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但主题思想需要一主角的故事来传达。在描述主角经历的故事时最难刻画得是主角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无法探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声乐艺术以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可以烘托氛围并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情感毕竟很难探知,但喜怒哀乐都可以借助外物来展现出来。声乐艺术具有多样性,在人物不同的内心感受下配合不同的声乐作品,便于观众去领会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同时也使观众产生共鸣,增加对影视作品的认同感。喜剧电影《让子弹飞》中插曲特色十分鲜明,其中的口哨十分具有节奏感,形象地反映出麻匪内心的胆大妄为、快意恩仇。正是因为人物内心难以具体展示,所以声乐艺术等多种表演方式共同合作才能诠释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四)概括主题思想,传播影视文化

可以说,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就是对影视主题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影视思想情感的再度升华,更加便于传播影视文化。影视作品中主题曲一般都是独自创作,主要是为了更加契合主题,与故事情节、人物情感具有相符性,同时在影视作品之外也可以得到传唱,便于传播影视文化,增加影视作品给观众的影响力。举例来说,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形象地展示了剧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以雄厚的气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英雄人物的起伏也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使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多年之后还能起到传播影视文化的作用。声乐艺术概括了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起到了传播影视文化的作用。

四、结语

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其重要的表达方式,独唱、对唱、合唱三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也给影视作品不同场景提供了选择空间。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实现了听觉与视觉的立体结合,烘托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氛围;同时推动情节往前发展,增添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便于诠释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曲可以高度概括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利于传播影视文化。声乐艺术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可以说是双赢的,这对艺术的发展必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o.Hnjg2015-54。

参考文献:

[1]胡晓.论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J].柳州师专学报,2012,(03).

[2]张琳.论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1).

[3]祝婷婷.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于文化传播[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周梅.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叙事作用[J].电影文学,2012,(17).

中职英语教学影视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影视音乐是影视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体裁。音乐的加入,大大丰富了影视自身的表现力,在很多方面影响并改变影视的艺术审美特质和艺术表现方式。在影视中,正确、恰当的使用音乐,能为作品增加无穷的艺术魅力。反之,粗制滥造、生搬硬套的使用音乐不仅没有表现力更会使人觉得与所要表现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作用

影视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影视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以此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影视艺术主要指电影与电视,其中,电影较电视诞生更早。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当音乐成为影视表现元素以后。便为影视增加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音乐的特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抽象概括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思想不可能像视觉那样具体准确,然而它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不及的。

二、影视中的音乐解析

1、影视中的音乐

影视音乐泛指影视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是影视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进入影视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影视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影片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有时,音乐的听觉形象还要与语言、音效等听觉形象相结合。

2、影视音乐的特性

影视音乐要服从于“戏”的需要。即,影视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影视的创作要素。使影视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此外,影视音乐的具有时间的局限性。配乐有长有短,作曲家必须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极其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其曲式结构大都是不完整的。不是音乐会上的演出节目那样完美无缺。

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克劳斯·巴代特曾在为电影《无极》谱写配乐时,提到:“音乐是电影的心。音乐可以到达电影无法触及的层面,音乐是情感,这种特点难以取代。音乐感人之所感。悟人之所悟,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很难用电影悉数交待……”

1、渲染气氛

配合影片画面: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例如影片《红高梁》中。酿酒作坊掌柜、麻疯病人李大头死后,九儿指挥伙计们清理、消毒、粉刷住房的画面中,九儿一边贴着窗花。脸上绽开了从未有过的喜悦,伴随着此画面的音乐,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唢呐曲,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欢欣、祥和的气氛。

渲染时代气氛: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可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用。如:在川剧影片《变脸》中,一开始使用的船夫拉纤的号子和道琴演唱反映出在20世纪20年代形形色色的各种人们的生活场景以及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在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振山河待后生》以及《大宅门》的主题音乐无不令人在听到音乐就想起影片中所描绘的时代。

渲染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根据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民歌、戏曲以及说唱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为影片渲染了民族特点。如《阿诗玛》吸收了云南撒尼族的音调。创作了独唱、重唱、合唱,音乐产生了具有特殊魅力的银屏效果:电影《刘三姐》源自于广西壮族音乐《五朵金花》运用了云南大理地区的民间音乐《冰山上的来客》采用了在当地采风而来的牧歌等,使音乐充满了天山南北的新疆民族味道民歌的运用,突出了各民族的特色,生动的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增强了影片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2、塑造人物形象

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用音乐来人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始他更加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在《西游记》中,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塑造了唐僧师徒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而一路西行的坚忍不拔的人物形象。动画片《哪咤传奇》的片头音乐更是体现出了哪咤的英勇无畏、维护正义的英雄形象。

3、人物心理活动、内心情感呈现

影视音乐很擅长揭示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高度地概括表达银幕上无法理解、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如:在电视剧《渴望》中,当王雅茹与罗刚经历多年的离别而又重逢,又因女儿丢失,王雅茹对罗刚爱恨交加,因而尽管她外表冰冷。而对罗刚的爱情依在,便时常一个人孤独地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此时《梁祝》即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爱情寄托和对真爱的渴望。

4、连贯场景、情节

在影视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的连贯作用。由于一部影视的时间有限,因而音乐可以把一些表面并无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是影视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如,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中所言“用音乐衔接前后两场或更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同一事件的若干不同侧面的各组镜头的交替,电影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等等……”。

总体来讲,影视音乐能突出影片的主题。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影片的思想意义:能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能推动和帮助剧情的进展、延伸情绪等并起到连贯作用和加强蒙太奇的组接作用:能把一些原来分散的镜头用音乐和歌曲组合成完整的有关联的艺术整体:能描绘自然生活。描绘时代空间,描绘民间民俗,描绘地方风貌。以引起观众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联想:擅长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处理和改变影片的节奏和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对刻划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在影视中音乐使观众的心理感觉上形成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的立体感。因而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真实,大大加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主题歌与插曲的作用

“主题歌常常是在剧情发展到一定关键性的规定情景时有机的出现的,起着画龙点睛、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由于主题歌的音乐与歌词紧密地结合,使得它在表达主题思想,确定电影的风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优秀的影视主题歌往往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我心依旧》,就以主题音乐的形式贯穿全片。在影片结尾处,男女主人公生死别离的那场戏中,凄美动人的主题音乐悄悄响起,表达了《泰坦尼克号》“爱”的主题思想。画面与音乐几乎完美的配合,使许多观众感动得落泪。

插曲是“指为影片的某一场戏或某一场景所写的歌曲。”,通常出现在电影的某一具体场景或情节中,用以描诉某种事物。抒发某种待定的感情和情绪,或表现人物的特定心理。

在电视剧《宝莲灯》中李玟演唱的《想你的365天》词意典雅优美,曲风荡气回肠,极具时空感,将沉香与母亲间的刻骨思念描画得动人心弦:刘欢演唱的《天人合一》描述了小沉香为了救母,跋山涉水。历尽磨难,最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吸取宇宙精华。由幼童成长为英俊少年。此时他的爱与信念已全部融合在天地间,进入“天人合一”的神妙境界。音乐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震撼。马克斯·斯坦内曾说:“如果观众在离开电影院落的时候。认为他所听到的音乐是使之舒适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了……”总之。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不但愉悦了观众,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着影视的发展。

中国的电影音乐从1930年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起,七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影视音乐创作队伍力量的壮大,中国电影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影视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它与其它表现元素一道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然,一些电影音乐也还存在着诸如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个别音乐创作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等问题。特别是前几年一些台湾的一些“吵闹”剧。不仅剧中人从头到尾吵闹不休。其音乐也是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休止符”。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影视制作单位或个人,不在影片和音乐质量上下功夫。不遵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而是寄希望“名人”写作音乐或演唱其中的歌曲……其结果是使人们听完便忘。

上一篇: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政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