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范文

2023-09-19

宏观调控范文第1篇

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简称。一般而言,在宏观经济学中,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被视为宏观调控的宗旨。

我国经济法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了两个阶段:1979~19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探索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法;1993年至今,称为市场经济的经济法。与此相对应的,宏观调控法的理论研究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经济转型时期的宏观调控法理论研究与市场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法理论研究。

1.经济转型时期的宏观调控法理论研究(1979~1992年)

观点:“纵向经济关系调整论”

2.市场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法理论研究(1993年至今)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写入了国家根本大法。此阶段的研究特点:①对宏观调控法的地位基本达成共识:宏观经济法作为经济法的基本构成部分;②对宏观调控法的理论研究十分活跃:草拟“宏观调控法”的尝试;2000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召开;宏观调控法的研究面临重大的挑战与历史机遇;③涌现了一大批研究宏观调控法的论著;④实践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二、研究阶段现存的争议的问题的探究

我国学界关于宏观调控法的研究误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宏观调控法是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法。

(2)经济法中已经有相对独立的宏观调控法。

(3)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政策法”。

(4)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宏观调控法的目标。

关于以上的几个误区,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更正:①宏观调控法不是政府通知市场的工具,而是制约政府统治市场权利的武器,是调控宏观调控行为的法。②经济生活中的宏观调控大行其道,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体系并未形成。③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是引起宏观调控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是宏观调控法的规制对象,宏观调控有其自身的特点,适时性、多变性和灵活性。④宏观调控法以防止宏观调控中的主观恣意、政府失灵和调控失败为宗旨,以保障宏观调控关系规范、科学和高效运行为目标,它本身不能替代具体的宏观调控行为而直接克服市场失灵,不能直接促成市场的安全、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法主要是一种规范法、程序法(宏观调控程序)和权力制约法。

三、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理论的研究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理论是指统率和指导宏观调控立法和执法的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不同于宏观调控法中的具体调控行为理论和具体制度理论,宏观调控法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调控的正当性

宏观调控的正当性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市场存在天然的、众所周知的缺陷(或失灵),使得克服这种失灵的宏观调控有了现实的必要性;但宏观调控是一种公共物品,是市场自身不能提供的,需要国家来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调控首先是国家的一项义务,其次才是国家的一种权利。”

2.宏观调控法治化的必要性

我们需要宏观调控的法治化的原因:①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理念的精髓在于公共权力的制衡与政府行为的法治化,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最重要手段,理应纳入法治的轨道;②宏观调控自身隐含的风险要求宏观调控应当法制化。

3.宏观调控法在我国的可行性和价值取向

宏观调控至今基本上仍然处于非法制化运行状态。

宏观调控的可行性的分析:①一国的法制水平、政府的法制意识和立法者的决心;②宏观调控理论的深化与完善;③立法的技术(科学的内容与条文设计)。

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取向:宏观调控法的理性价值和实践价值。

(1)宏观调控法的理性价值——宏观调控的科学、安全和效率。宏观调控的科学是指立法必须保障宏观调控的适度,保障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协调,保障宏观调控决策的客观性、正确性,建立严格的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和程序。除了需要科学决策,还应当结合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制度,如糾偏制度、抗辩制度、损害赔偿制度等来实现宏观调控法的理性价值。

(2)宏观调控法的实践价值——宏观调控法的适用性和效果性。宏观调控法的适用性包含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宏观调控法的效果性是指通过宏观调控的实施,必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用),效果性价值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机器所拥有的强制力。

4.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是宏观调控法本质属性在法律技术要求方面的体现,是宏观调控法价值的具体反映,是指导宏观调控立法的基本思想。

我认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决策集权原则、权利制约原则、维护受控者权利原则、保障宏观调控理性化运行的原则和调控手段法治化的原则。

5.宏观调控法的基本法律关系、法律体系

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就是经过宏观调控法调整后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宏观调控法的基本法律关系来说,现阶段还没有全面统一的观点,在此不作详述。

宏观调控法的法律体系应当分为宏观调控基本法(形式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和宏观调控相关法。宏观调控基本法,在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在经济学界也没有确定的观点;宏观调控相关法,主要是其他确立或涉及宏观调控具体法律制度的法律中的宏观调控法律规范,如产业调整法、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价格法、固定资产投资法、国有资产管理法、资源和环保法。

6.宏观调控法的国际化

在面临世界性金融或经济危机时,各国的宏观调控可能会发生强烈的冲突,同时应对整个危机也迫切需要国际间统一协调宏观调控措施。

宏观调控法国际化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应当关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宏观经济与国际宏观经济的关系;一国宏观经济调控对他国经济的影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与WTO的关系;国家间宏观经济调控冲突与协调;国际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的建立与运行等。

7.对宏观调控法的展望

首先,研究观念的转变。第一,区分经济法学与法学的不同视角,牢牢把握宏观调控法研究中的法学视野;第二,注意区分法与法的对象之间的界限,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研究内容的更新。一是在继续研究已有的宏观调控具体制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法基本理论的研究;二是要从全面、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既要看到调控者,也要看到受控者等;

最后,研究路径的拓展。比如用实证事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剖宏观调控的本质和宏观调控立法的必然性。

宏观调控范文第2篇

摘 要: 班级建设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建设项目,就是指师生共同创建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环境建设。在班级的管理中引入了我国的经济方针: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通过小岗位的设置,让每一个学生各司其职,在一个共同的管理准则下生活、学习;通过小岗位的设置,逐步增设“班币”、“班级银行”和定期的班级市场,让学生在流动的市场经济下加强自我管理,以促进班级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班级小岗位 班级银行 班级市场 激励评价

班级建设就是指师生共同创建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环境建设。那么怎样才能拿捏班级管理中的“宽”与“松”的尺度呢?于是,就联想到了我国的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岂不可以用于班级管理?

一、班级建设中的“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概念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由学生来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即通过“班币”、“班级银行”和班级市场对班级中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协调和约束,使全体学生在班集体中和谐共生。

加强班主任和班级制度的宏观调控,是促进班级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

二、班级建设中的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一)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班级和谐发展。

1.宏观调控的首要原则就是制定相应的班级公约和准则,以及班币制度的流通。这些是无形的力量在约束着学生,比起条条框框的班规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小学学生喜欢新鲜、新奇的事物,班币背后的班级公约自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只是班级管理背后的一双手,渐渐“退居”班级管理的二线,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处于无形的调控中,使班级朝着既定的班级准则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促进“市场经济”有利于学生多元发展。

1.有助于培养理财能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丰厚的经济条件下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对于金钱毫无概念。但是通过班币的引入,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理财能力,知道如何配置每一笔钱的流通。

2.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想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和财富,那么必须有付出。这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求知的积极性。

3.树立环保意识。每周五教室都会开放班级市场,将孩子们带来的小东西、零卖拍卖或者是采购。这样的开放市场让学生的班币得以所用,并且教室里没人要的铅笔有了新的家。

三、班级建设中的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的策略

(一)初探:班级小岗位,人人参与。

刚进一年级的学生个性鲜明,还保留着许多幼儿园时留下的习惯,没有纪律和自主管理意识。这时就想到:为什么不专注孩子们的天性该放手让他们学着自己管理自己呢?

从班级事务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了班级小管家:晨间小百灵5名,负责一周的早读;白猫卫士4名,负责每天中午和课间教室的卫生和桌椅情况;小书虫管理员2名,负责整理书包柜;课间小巡警3名,其中2人负责课间10分钟教室的纪律和秩序,1人负责走廊上的秩序;勤劳蜜蜂岗2人,专门负责教室的点灯及投影的使用和开关。另外,根据就餐和值日的需要,安排了6名餐桌管理员和7名值日太阳花,这样班级的一半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小岗位。

一开始,小管家的聘用由班主任选择自律能力较强的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孩子。当孩子们彼此渐渐熟悉起来,就开始采用民主的方式推选。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方式,觉得很新鲜同样也很郑重地对待每一次的聘用和表决权。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间接地让孩子们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摸索:引入班币,完善评价机制。

在了解了雷夫先生大胆在课堂上引入经济课程后,学经济的我也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小管家的工作及平时孩子们的表现与“班币”挂钩呢?我开始在班级的岗位建设中引入班币制度。

常规方面:课间被课间小巡警表扬,能够文明活动的可以得到1元奖励;因为大声喧哗或者追逐被批评的则要扣除1元,午间的活动也是一样。出操被表扬的都可以得到1元。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班级里孩子们的课间和出操效率和秩序大大提高,不需要再有老师大声提醒甚至是一遍遍地反复操练。

小管家每月可以领取20元工作,被大家一直认可的优秀小管家还可以得到5元的奖金。小管家们的工作更是热火朝天。

(三)创新:班级银行,助力班级建设。

这个班级的孩子已经进入三年级,对于一二年级时实行的小岗位制度和班币流通已经运转得非常顺手了。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慢慢进入自我审视和“叛逆初期”,他们更喜欢接受新鲜、刺激的事物,对于老套的东西开始产生排斥的情绪,在班级制度建设上,又开创了“班级银行”,退出了班级开放市场。

1.流动市场促进经济竞争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班级市场,只有货币进行流通,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为了促进市场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班级开放市场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每学期举办两次“拍卖会”,拍卖会不仅可以拍卖商品,更可以与学习相关联。例如,订购或者拍卖复习资料,让学生明白在无形的市场竞争中融入了学习的竞争。

2.网络市场加速经济增长

随着网络在学生身边的普及和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对网络先进技术的掌握,结合市场经济的运作,开发了股票运作机制。学生手中所持股票与学校对班级的评比,如“最美班级”、“文明班级”等方面挂钩,一旦班级获得荣誉,那么学生手中的股票就会如牛市一样利润飞涨。但是一旦被通报批评了,那么学生手中所持的股票就会下跌。在班级市场中,注入了新鲜元素,致使学生体验市场经济的波动和体会市场经济下的“博弈论”。

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班级制度和队伍的建设中,需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及一定的规章制度、公约的约束和指引方向,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措施调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追求的积极性。通过“宏观调控”的双手,有效促进班级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有趣又有效的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2]付勋华.巧用“班币”管理班级[J].有效德育,2015-7.

[3]廖东华.成长银行给力班级管理[J].育人艺术,2011-10A.

宏观调控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坚持以社会主义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同时契合市场经济变化的规律,在不同时期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做出宏观调控,但是仍会由于宏观调控的原因,导致市场调节出现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等问题。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以宏观调控为角度,在政府职能的控制下,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实施解决措施,从而稳定市场经济的同时,还能避免违法行为破坏市场发展。本文围绕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展开讨论,为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宏观调控;经济法;问题分析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基本职能中管理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职能管理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在传统的单一经济体制下,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我国政府作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面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实施必要的管制措施,尤其是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有效解决存在的经济问题。

1.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是保证市场经济在良好的环境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正规操作的过程中,满足各领域经济发展需求。进入到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围绕市场经济机制构建宏观调控运行机制,同时出台约束和控制宏观调控机制的法律,不仅有效规范宏观调控机制,还能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如恶意竞争、垄断经营等,依照经济法相关法律实施制裁措施,为市场经济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对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

2.经济法与宏观调控间的联系

2.1 经济法概述

国家在统一管理和协调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制定经济法主要用于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并且依托经济法构建用于管理市场经济的综合型法律部门,该部门既要承担促进市场经济整体性发展职责,还要处理经济发展中蕴含的关系。现阶段经济法突显出三个特征:首先,在经济范围内,经济法用于规范经济行为;其次,经济法发挥调节经济关系作用;第三,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经济关系处于稳定的状态。

此外经济法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会适当做出干预,通过调整经济发展,避免市场经济出现波动,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所以经济法作为综合型法律,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作为前提,并在调节经济过程中,处理不同组织间的关系,包括企业、市场运行、监管以及宏观调控等,其中还会涉及到与国外经济组织间的关系。经济法运用在市场经济中,应依照三个原则: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法维护市场经济环境,保证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利益不受损害;二,充分优化和完善资源配置,突显经济法的公平和公正;三,在推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经济法可以提升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能力。

2.2 二者间的联系

以国家角度运用宏观调控,要保证社会经济每个组织的利益的同时,实施具有整体性功能的调控措施,使社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为使宏观调控突显法律效益,将经济法作为规范宏观调控的工具,不仅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还能优化和完善经济法律,二者既表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还蕴含更加深层的关系:首先,在经济法环境中运用宏观调控调节市场经济,国家职能部门会依照法律,对市场经济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可以看出,经济法成为规范宏观调控的工具,规范内容涉及计划性调控、产业调控等;其次,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对经济中产生的关系、形成的经济活动等,通过法律进行监督和规范,避免市场经济中出现破坏组织以及个人利益等问题。

以法律角度分析宏观调控与经济法间的关系,经济法中包含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照法律,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司法程序进行审理和检查,保证市场秩序不受影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经济立法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且集中精力運于保护市场经济主体利益,避免受到违法行为的破坏。

3.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

3.1 对宏观经济起到监控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我国保持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状态,才能与其它国家建立长久的经济关系。在预防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经济法,既能规范和监控宏观调控,若市场经济中出现安全隐患,运用经济法可及时处理,保证市场经济不受潜在的威胁影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尽管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经济法监控下,宏观调控成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重要的工具。

3.2 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趋于平稳,但是在市场变化过程中,仍会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内有许多组织参与建设,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部分商家会通过恶意竞争等方式,破坏市场经济环境同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此时充分利用经济法,在国家宏观调控管理下,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破坏消费利益、损害市场环境的行为予以压力的惩处,有效保护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

3.3 促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经济法规范宏观调控的同时,还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使我国正在有能力与实际经济构建稳定的关系,使我国在健康稳定的环境建立经济体系以及政治体系。经济法已经成为法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经济法的监控作用,促进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3.4 保障政府计划顺利实现

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的计划增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作为经济规范行为,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保证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政府应全面掌握市场经济发展动向,运用宏观调控制定可执行的计划,并且围绕计划建立管理、决策以及调控机制,保证每个环节都能有法可依,强化计划的规范性和法律性等特征。通过经济法增强宏观调控功能,充分给予市场经济客观的发展规律,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由市场经济主导,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

经济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础,一方面体现出宏观调控的经济性特征,另一方面保证政府制定的经济计划,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增强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规范价值。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不仅满足市场经济中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还能在规范化、法律化的计划中,保证社会的经济用于基础设施、科学领域以及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极探寻创新发展道路,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3.5 改善市场失灵的问题

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借助经济法可有效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充分利用资源挖掘市场经济蕴含的创新潜力,以便优化市场经济结构,增强市场经济运行能力。运用经济法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的同时,还应避免市場机制出现的盲目性问题,尤其是市场经济机制出现的信息,会受到机制的影响体现出滞后性特征,而正是滞后性的特征,成为经济环境中不同组织以及个人,为谋求利益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严重破坏市场经济正常的发展,致使多数的个体的利益的受到损失。

在市场环境中,由于市场出现失灵或者不正当竞争,许多大型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益,采用恶意竞争的方式,垄断行业导致市场经济出现波动,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我国政府在充分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利用经济法既要规范宏观调控,还要严厉打击恶性竞争引发的垄断等问题。

4.充分发展经济法作用的有效策略

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经济法成为完善法律体系重要的途径,借助经济法规范宏观调控,同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以及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经济法,使经济法更加全面,在面对各种宏观调控以及经济问题时,经济司法部门会依照经济法,对任何扰乱市场经济的行为予以压力的惩处。

5.解决宏观调控经济法问题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运用经济法解决宏观调控出现的问题,使二者致力于服务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升市场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在市场主体的基础上,避免宏观调控出现问题,使财政、税收等各个方面都能获得良好的效益,突显我国对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在每个领域借助宏观调控,既能使资源优化配置,还能有效降低经济成本。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利用经济法对宏观调控实施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宏观调控的规范性和法律性,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针对存在的经济问题,依照经济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经济法进行不断的完善优化,突显经济法的公正公平的同时,还能成为营造健康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重要的工具,保护参与经济建设的主体利益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浩. 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J]. 商(32):262.

[2]王浩. 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J]. 商(32):262.

宏观调控范文第4篇

【摘要】人工智能虽然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它正势不可挡的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当前房地产营销现状加以分析,并对人工智能在房地产营销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房地产营销;展望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既给人们带来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也对许多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中,房地产营销就是一个重要内容。人工智能的引入,使房地产营销将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1、人工智能简要介绍

“人工智能”通常被人们简称为AI,属于多学科技术的结合体,主要包括:1.心理认知;2.机器学习;3.情感识别;4.人机交互;5.数据保存和决策等。其起步于20世纪中叶,从2015年起成为诸多业界人士主要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技术手段实现了不断创新,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发展,为推动产业方式发生改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我国房地产营销产业现状

2.1市场定位观念相对模糊

房地产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国计民生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该行业具有不完全竞争性的特点。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在针对其产品进行定位时,多以作表面文章为主,常犯的错误也较多,主要包括:1.定位过低;2.定位过高;3.定位混乱等。这些错误造成的直接影响包括三种不良结果:1.使顾客无法准确做出对企业的印象定位;2.使顾客只对企业某一产品印象深刻,对其他产品无法产生应有的关注,造成企业失去了潜在性顾客;3.顾客对企业形象和产品一知半解,认识上模棱两可,无可适从,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购买产品的欲望。

2.2客户维系策略明显缺乏

企业所实施的客户战略中,主要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喜新忘旧现象。这方面,在相当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中有明显的表现。他们对吸引新客户有很大的兴趣,而对现有的客户则持忽视态度。还有的开发商是以售前和售中作为管理重心,对于售后服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其结果是无法及时解决物业管理服务中当存在的问题,使得现有客户出现了大量的流失。从成本角度而言,争取新客户的代价远高于保持老客户,这是一种非常不经济的做法。

2.3未能对内部员工的关系给予足够重视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开发商视自身为主人,视员工为无任何能动性的廉价资源。在这种观念下,开发商并没有将与广大员工的沟通视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很普遍的现象是员工被开发商视为管理的对立面,并以严格的制度加以约束,从而忽视了员工在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多层次需要,还有的甚至进行完全否定,挫伤了员工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地产企业间开展恶意竞争和诋毁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对竞争的概念理解较为偏颇,误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并由此导演了价格大战,造成竞争上不择手段,出现了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

3、人工智能对房地产营销的作用

当前,社会上能人辈出,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融合发展,对推动包括房地产营销在内的诸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1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的房地产广告投放方式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一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房地产营销方面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投放人群和区域。如,房地产企业可以在数字广告牌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和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网络摄像装置。

这样,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广告牌可以利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每一位观看者的体貌特征,他们关注的广告属于哪一类等。这些市场信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数据类信息。房地产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广告投放效果进行衡量,进而实现广告投放目标人群和区域的合理性选择。将传统的广告牌植入人工智能这一先进的技术之后,可以很直接地掌握这些观看者有哪些反应,并由此感知受众具有哪些方面的偏好,并将这些数据为依据,对广告内容加以筛选,这样,广告推送的针对性增强了,同时也时现了传统中广告商投送的广告不再是原来的单向性,而成为互动性更强的双向性广告。

3.2人工智能可以加深企业对于受众群体的了解

通过这一了解,房地产企业的广告在推送上更加实现了因人而异,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以正式节目开始前插入的广告为例,虽然它的时间并不长,基本在10到60秒的时间。用户与广告商二者间原本是矛盾的,前者希望其时间越少越好,而后者则希望增加广告时长,其目的是提高品牌的认知,提升的品牌推广度。针对这样的矛盾,人工智能就可以以视频互动广告的方式解决商家的需要。在广告播放过程中,商家可以用语音向用户提出自己的问题,用户同样以语音来进行回答。如果用户的答案是正确,就可以免费跳过广告。这样,可以满足用户及商家两方面的不同需求。对前者而言,节约了他们的时间,从后者而言,则通过互动,使用户有了思考过程,弥补了广告缩短的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户进一步加深了对品牌产品的新认知。除了实现广告互动之外,商家还可以采取语音互动方式,做好用户的实时调研,使咨询和调研范围更广大,分析更精准。

3.3人工智能可以逐步取代房地产销售中介机构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房产中介行业带来了新生机和活力,但其并未对房地产销售带来太多的实质性变革。可是,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进一步联合之后,房地产销售中介机构很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间被取代。以办公空间为例,这方面的需要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需要量不断减少。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共享办公会逐步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销售中介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缩小。所以有人说,或许,将来我们在谈房价时,对方可能会是一个机器人。

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之下,房地产营销将面临许多新机遇、新发展,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迎来房地产营销的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何佩.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及其应用 [J].经营管理者,2011(10).

[2]李恩会,罗芳. 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营销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3]刘伟.关于人工智能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J].學术前沿,2016(7):6-11.

[4]龚怡宏.人工智能是否终将超越人类智能[J].学术前沿,2016(7):12-21.

作者简介:

王哲,猎居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宏观调控范文第5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建立绿色生态性社会、公平性社会和创新性社会。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确定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地发挥税收调节社会公平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绿色生态型社会;公平性社会;创新性社会;税收政策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公共治理的和谐,是绿色生态性社会、公平性社会和创新性社会的综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拓宽视野,运用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实现和谐社会的综合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设绿色生态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通过税收调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呈现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型增长方式特征,表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特征,是以有限资源支撑人类社会无限增长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为达此目的,一是开征原生材料税、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开征垃圾税或垃圾收费,达到通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来发展经济。二是对销售工业余热、热电联产、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可以采取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形式。三是通过税收优惠大力推行节能产品,对循环经济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转让可以通过免征营业税加以鼓励。四是继续执行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征税措施严格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数量和范围。五是改革现行的资源税,强调其惩罚性,对资源税的征收采用累进制方式,将资源的使用量划分档次,不同的档次适用不同的税率,税率逐级跳跃式增加。

2建立绿色税制,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1) 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 2)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高档家具、高档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其次,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把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第三,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应征收较低的消费税。如对无铅汽油可实行较低税率,对达到高排放指标(欧III)的小汽车可以给予一定优惠。(3) 增强并完善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扩大征收范围。应该在现行对7种矿产品征收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森林、草原、滩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其次调整计税依据。把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第三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等也并入资源税。第四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完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除继续保留我国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在增值税中增加对企业生产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给予减免增值税的优惠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建设公平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地区间梯度发展战略,轮番给出发展重点,轮番进行政策倾斜,轮番推出区域优惠。这种被扭曲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客观上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要按行业来进行,相应地税收政策的调整也要根据行业来推进,建立税收政策的行业导向机制。

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要注重把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重心定位于支持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采取投资和资源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并实行加速折旧和再投资退税或给予投资税额抵免,以保证投资者较快收回资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增值税的调整上,目前在东北地区推行的消费型增值税试点对东北地区内的八大行业有利,从全国范围来看,会出现同为冶金行业的鞍钢和武钢税负不均,同为汽车制造业的二汽比一汽的税负重,不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平竞争.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要变区域性试点为行业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对八大行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统一先允许对当年新购进的机器设备应扣税款给予实际扣除,然后再逐步全面推行对所有行业的消费型增值税。

2、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涉农税收政策的调整。2006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仍然应有纳税义务,这也是取得国家公共服务的前提和条件。涉农税制的改革的远期目标是构筑农工商业统一的财产税、流转税、所得税及社保税组成的一元复合税制。并以财产税作为地方基层政府的主要税收收入,彻底解决现行城乡二元税制的种种弊端。在现阶段,可以考虑以措施:

(1)对某些收入高的种植、养殖大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作为在农村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试验。(2)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对农副产品链式产业化开发的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3)在增值税政策的调整上,一是提高农民销售农产品缴纳增值税的起征点;二是取消对农民同时销售农产品和其他非农产品时,农产品销售额要占整个销售额一半以上的限制,规定只要农民销售中含有农产品的,销售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也不缴纳增值税;三是提高收购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比例;四是规定对农民购进的农资中,如机械设备、种子、肥料、农药等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扣除。(4)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将现行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把农业用地作为土地使用税中的一个税目。税率可根据农业用地所处地区、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划分等级,实行差别比例税率,按年征收。

3、实现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1)完善个人所得税,体现税负公平。一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二是健全费用扣除制度。税制应该更多的考虑纳税人不同税收负担程度,根据纳税人的不同身份分别制定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级次和税率,并要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子女教育费用等。应随着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对扣除标准进行相应调整,即实行\"指数化\",消除物价变动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三是逐步拓宽税基。取消或减少某些特定的税负减免项目,把原来未列入应税项目的收入如个人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得等归人综合所得之中;对于附加福利有市场价格的按市价计算,无市场价格的按国家统一规定标准计算,严格管理予以课税;对个体工商户或个体专营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的高收入者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四是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建立双向申报纳税制度及交叉稽查处罚制度。尽快推进个人财产、存款实名登记制度。(2)统一内外资企业两套税制,体现环境公平。一是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公司(法人)所得税。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并与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相衔接。二是将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为统一的房产税。三是将车船使用牌照税和车船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车船税。四是将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土地使用税。五是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彻底实现内外资企业税制的统一。(3)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调节存量财产的公平。根据当前我国的情况,遗产税征收的起点应当高一点,把一般中低收入者排除在外,宜采取累进税制,建立向慈善机构或其他公益事业捐献免纳遗产税或扣除的制度,以鼓励人们捐献。同时为了防止遗产税应纳税人事先转移、分散财产,遗产税与赠与税应同时出台。(4)改革消费税制,体现消费公平。一是根据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列入征税范围。例如高级皮毛及裘皮制品、别墅、摩托艇、房车、沙滩车、高档家用电器等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并制定较高的税率。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为充分发挥消费税引导消费、调节分配的作用,应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在征收营业税的基础上再征收消费税。如高尔夫球、赛马、垂钓、射击等高档体育活动和休闲行为,高档夜总会等娱乐行为,高档美容美发、瘦身、洗浴、影楼等场所的消费行为。二是鉴于摩托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建议降低或取消对摩托车征收消费税。三可以考虑将更多地应税消费品和全部的应税消费行为,明确在零售环节或消费环节实行价外征收,突出消费税的特殊调节作用。(5)开征房地产税(物业税),调控房地产价格。住房制度改革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拥有了私人住房.高收入群体也将购买住宅作为保值投资的手段。住房占有量的多寡,已经成为区分人们财富多寡和贫富差异的标准之一。将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合并为房地产税,并同时设置起征点,实行累进税率,以照顾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可以对富人的财产和收入起到调节作用,避免其多购房进行投机而造成房价的不正常上涨;另一方面也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需要,地方政府只有去抓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和执法情况,改善居住条件,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个地方的房价才会上升,政府收的房地产税也会越多,地方政府才有了一个良性的稳定财源。

4、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新增就业能力。企业所得税按企业组织类型设置差别税率,对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一档税率。可适当降低金融业的营业税税率,以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对商贸、旅游、社区服务、餐饮、流通等投资少、就业成本低、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实施减免所得税、降低营业税率等优惠措施,加快其发展。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业,采取减免税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创办服务业,如对从事就业介绍、劳动者岗位能力培训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减免和政府资金支持,对对外输出劳务的中介给予税收补贴等。另外要用税收政策大力支持再就业,降低失业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放宽再就业安置企业范围的限制,各类企业不分性质,都可享受税收优惠,如可将适用对象放宽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时,取消对建筑业、娱乐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限制。对现行仅给予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扩大到尚未获得就业机会的群体.如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等。

三、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1)加强对支持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立法。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税收支持自主创新,建议制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法》,以此作为税收促进自主创新的总法规,将目前零散在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各种通知、规定中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梳理,消除现行法规之间矛盾、重复,加强科技税收优惠的规范性、透明性和整体性。(2)逐步实现以间接税收优惠为主。我国目前的科技税收优惠方式单调,局限于税率式与税额式的直接优惠,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增加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技术开发基金等税基优惠手段的运用。(3)增强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对高新技术成果完成人和从事成果产业化实施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应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放宽应税工资、薪金的扣除额;对科技创新的劳务报酬所得及资本所得,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来华开展科技创新的专家,其附加减除费用予以增加,税率予以减半。(4)对企业R&D联合体支持。美、日、欧等国家,均有对“企业R&D联合体” 的支持政策,即政府对多家企业或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体或研究发展中心予以包括经费资助在内的多种优惠政策。企业R&D联合体对科技成果的转化有重要、长期的积极作用,税收政策应对科研院所与一个或数个企业组成的开发与应用联合组织或企业予以综合性的支持政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促进实现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的有机衔接。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建设创新性社会的要求,税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税收政策调整变化将直接影响产业构成及发展,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把支持产业技术升级作为深化税制改革的重点。(1)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解决对资本性投资的固定资产重复征税和出口产品含税问题,有利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负公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完善消费税政策。消费税是一个能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的税种,现阶段应将课税后不会影响生活水平、价高利大的高档消费品如豪宅、高价宴席、高档古玩、名贵宠物等商品和特殊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同时,对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稀缺资源生产的消费品以及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标准的产品,在征收资源税的基础上,再征收一道消费税进行双重调节,以节制对使用资源的消费,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风尚。(3)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依照国民待遇原则,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根据统一规范的原则,科学界定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统一税基、统一税率、统一优惠,规定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消除带有歧视性的税收政策,实施以产业政策为主的优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按实际发放工资在税前扣除;提高内资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企业广告、业务宣传费用按实际发生数在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优惠方式由直接减免税为主改为直接减免税和间接减免税并重,间接减免税可选择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科研开发基金等优惠方式。(4)调整营业税。大力发展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等第三产业,对这些行业的营业税税率适当降低,以降低价格,进一步刺激消费。对高档娱乐业如高尔夫球俱乐部、夜总会和服务业的高档洗浴、美容等,应实行较高的税率,以调节高消费。对环保产业要重点扶持,对其应税收入税率应该从低,鼓励其尽快发展。对科技推广服务业应免征营业税。(5)调整税收优惠布局,重点扶持优势产业。税收优惠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优先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应该继续予以扶持,重点扶持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确实对民族工业升级换代起核心作用的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包海花关于缩小地区差距中政府职能的思考[J].前沿,2005,(1)

[3]经庭如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创新我国农业税制[J]. 税务研究, 2002,(10)

[4]杨斌治税的效率和公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金人庆税收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J].人民日报,2002-12-27

[6]邓远军增值税转型中的模糊认识有待澄清[J].中国财政,2004,(5)

[7]张彩英“十一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J].税务研究,2006,(2)

[8]潘亚岚优化经济结构的税收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05,(5)

[9]郭宏我国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的原则和取向[J].税务研究,2005,(11)

[10]李伟宁,蓝常高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与宏观就业政策的协调[J].税务研究,2005,(2)

[11]饶立新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分析与建议[J].涉外税务,2005,(11)

[12]谢涛税收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对策[J].经济师,2004,(5)

[13]张文春,郭庆旺鼓励投资和创新的税收优惠:理论与实践[J].税务研究,2000,(3)

责任编辑:郑洪昌

宏观调控范文第6篇

2、基于课程评价的《经济法》教学内容重构

3、论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4、“中国梦”与经济法保障

5、试论经济法的独立法律地位

6、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实施

7、经济法学研究中相关学科方法的运用

8、论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法的关系

9、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10、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分析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法调整机制

1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与经济法互动的研究

13、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建构分析

14、浅析我国经济法的实现路径

15、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16、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

17、现代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梳理与提炼

18、经济法体系的重构研究

19、经济法学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20、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研究

21、经济法的立法统合:需要与可能

22、经济法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价值

23、经济法的本土性与普适性反思

24、论经济法的公共利益价值

25、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解析

26、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的缺陷与改进策略

27、用经济法调控市场,保证我国经济顺畅发展

28、论基于经济治理的经济法软法之治

29、经济法责任研究路径的反思与突破

30、2010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经济法》重点详解

31、我国经济法30年创新发展及未来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32、论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的内在逻辑

33、对经济法体系概念及研究意义的思考

34、谈建立独立的责任法部门

35、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制的理论基础

36、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37、中国经济法学的回顾与展望

38、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39、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40、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

41、论我国经济法学学术研究中的基本关系

42、关于经济法“双重调整”的几点思考

43、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机制研究

44、经济法责任理论及其思维转向

45、经济法制度竞争力的探讨

46、经济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7、经济法主体具体性特征分析

48、论金融宏观调控的法治化

49、经济法主体制度重构:一个常识主义视角

上一篇:儒学思想范文下一篇:疫情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