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2023-09-1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第1篇

關键词:鉴赏课程;作品分析;方法创新

一、艺术作品分析与鉴赏教学的总的思路

音乐发展史的全过程所揭示的音乐美的本质和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艺术源于生活,所有的音乐作品从美学理论上来看,其产生发展基本源于音乐模仿说,音乐情感说、音乐愉悦说、音乐形式说产生这四大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高中音乐鉴赏课围绕音乐作品鉴赏与评价展开的课程。音乐鉴赏课以及音乐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一是音乐作品的欣赏与体验,二是音乐作品的审美与评价。(由于音乐作品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密切联系,又与相关艺术作品如美术、戏剧、舞蹈、雕塑、建筑息息相关,所以这里我们讨论作品时不再局限音乐作品,所以以下均冠以艺术作品艺术家来进行讨论。)首先必须解决如何正确的分析评价中外音乐史上的众多音乐作品的问题。那么分析评论的思路和框架是什么呢?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教师和备课、讲评的意义十分的重要。

法国艺术评论家哲学家丹纳在他的著名著作《艺术哲学》提出的思路为艺术作品鉴赏分析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他的思路借鉴了生物遗传学、人类发展学、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丹纳认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生活、家庭、社会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周围的艺术家圈子有着密切关系;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各种要素的影响,更和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重大事件、艺术潮流、社会审美追求、观众趣味密相关。从遗传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结合艺术哲学,丹纳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就像一颗种子和植物的生长一样,需要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周围的环境对这颗种子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参阅有关艺术评论的著作,我把丹纳的观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个分析艺术品的基本框架,经检验教学效果良好。以下为分析作品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1.有关音乐知识、乐理知识及这些知识演变过程的有关情况。对关于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基本理论、技能技巧的特点与技法的研究是作品鉴赏研究的基础。因为艺术作品表现的基本手段与音乐作品的基本观念与风格流派的产生与演变发展的脉络是紧密相连的。

2.艺术家生平→艺术家的周围环境→艺术家所处的艺术圈子对他的影响。丹纳认为:一件艺术品和某一艺术家的作家的其他作品有着内在联系,我们还要研究他所处的艺术家圈子对他的影响,最后要对该艺术家所处流派的风格特点的分析研究。

3.还有要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周围环境进行分析:艺术作品往往受社会政治、科学、文化、经济、宗教、民族、风情、地理、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影响。我们要研究同一时期或历史上各艺术流派对此作品的影响,梳理产生此艺术品的直接、间接原因、艺术家、作曲家的政治观点、经济地位、文化修养、婚姻及其他情况、研究具体时代的观众的审美情趣对此艺术品和艺术家艺术流派的影响。

4.我们还要研究画家、雕塑家以及指挥家、演唱演奏家对作品的诠释过程进行研究。如我们要对艺术的表现过程以及二度创作(演奏家和观众在鉴赏阶段的第二次艺术创造)进行分析,还要从历史、现实、审美、道德以及社会意义、人类文化学意义上来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政治历史地位等等。

5.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角度,从艺术品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的关系来考证艺术作品的作用地位。还要指导学生从艺术作品的演绎展示创作的角度来进行艺术实践。只有这样艺术作品的鉴赏教学才能深入人心获得最丰富的教学成果。以下是这个思路的基本框架,由于篇幅不够只能简单呈现。

二、教师的备课

1.在课题目标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备课注意十要点:

(1)教学模式的确定(大方法——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理论化的样式)。新课程就是一种崭新的课程理论模式和教学体系和教学样式;

(2)研究教材;

(3)确定教学目的与任务(课题名称);

(4)素材选择;

(5)教学活动设计(体验与创作表现);

(6)确定教学方法;

(7)作业设计;

(8)教学过程与的各个环节(逻辑关系)安排(教学程序);

(9) 评价方法;

(10)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

音乐教师备课要备艺术,备音乐。注重音乐课的音乐性。

音乐课的备课与其他学科的备课的区别在于音乐艺术性。要特别注意:音乐学科的备课,要重视备艺术,备音乐。注重音乐课的音乐性。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于备课与上课,两者的关系如同演奏家的台下练习和台上的表演那样密切相关。

具体步骤是:

(1)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最好版本的音响资料,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查找有关文字资料和谱例;

(2)根据作品分析的基本框架,对作曲家及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参考该作品的权威评价;

(3) 以欣赏者的身份反复聆听作品的音乐内涵、准确把握其情绪,并试图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形象和基本情绪,分析介绍作品;

(4) 上升到审美评价的高度、对作品进行概括评价;

(5)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 教师备课要备作品。要注意音乐素材选择的有效性。

教师要特别重视会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用音素材。要注重音乐作品选择的艺术性、准确性、新颖性、经典性。什么是好的音乐素材?

(1)音乐素材必须美。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显现音乐本身美感,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音乐审美体验与享受的过程;

(2)音乐素材的经典性、艺术性、思想性、可听性具佳的作品,以及注意与教学目标联系的紧密性;

(3)音乐素材的稀有性、珍贵性、是难得一见、难得听到的、和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心理联系密切的、审美内涵丰富的、情景交融的;

(4)素材的准确性——素材必须与课题形成艺术性的、人文性的紧密连接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平安歌、劝奶歌、呼麦)

(5)改善欣赏素材陈旧现象,作品选择范围必须扩大。二十世纪学院派、先锋派流行音乐以及丰富多彩世界音乐、大量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等都可以进入教学领域,并且可以在欣赏表现创作中活用。例:巴托克、瞿小松、勋伯格等作品的活用。

(6)艺术素材——是艺术课堂中艺术美的直接表现,因此艺术素材必须认真选择筛选、剪辑、拼贴优化,围绕课题形成某种系统。音乐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是构成音乐美的重要因素,素材的艺术性与内容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注意欣赏视觉化现象。

3.对教学对象的认识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刚升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从思维特点来分析,该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的形式的过渡阶段。其特点为:形象或表象逐步让位于概念,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反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童话小说或电视剧的内容,以情节与形象来描绘音乐,对富于哲理的交响乐作品也是如此。他们对于以模仿论而创作的描写性音乐和愉悦论而创作的游戏性音乐易于接受,而对以情感论和形式论及丰富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创作的富于哲理、音乐内涵丰富的交响乐作品则难以领悟。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育基本成熟,经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能力增强,已进入抽象逻辑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反映在音乐欣赏教学上,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从教师那里了解具体答案和现成的结论,随着欣赏能力的提高,希望教师讲解作品时留有思维和想象的余地,他们更希望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对音乐作品他们乐于谈自己的感想和体验,有时甚至能发表令人惊叹的议论,同时也出现对某些音乐作品和作曲家们的偏爱,对世界音乐经典之作即便可能出现欣赏时的困难,也乐于尝试甚至自己去查找资料。高中学生阅读广泛,情感世界丰富,他们富于同情心正义感,对爱情主题的作品已有自己的认识,对美好事物和人类崇高理想充满渴望,想象力丰富同时充满激情,但是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时还有局限性,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帮助。

三、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讲解

“音乐开始在语言的尽头”,“音乐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是作为教师,还必须对我们的学生“讲”音乐,这也是音乐欣赏课讲解的困难所在。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讲什么和怎样讲。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作品和作曲家的分析介绍必须全面客观,所介绍的内容必须确有根据并有助于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

(2) 能够由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和讨论得出结论的作品,就应该尽量提供空间交给学生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能力。

(3)对可能引起听赏障碍的音乐术语或学生未掌握了解的音乐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时,必须注意和音乐结合,从感性到理性;

(4)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采用聆听为主,感受体验在先,学生探索研究,教师学生讨论点评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听赏音乐的欲望,创造听赏特定音乐作品所需的心境。例如对某作曲家伟大人格和辉煌成就的赞美所引起的崇拜,对音乐作品中的人物或作曲家不幸身世的介绍所引发的同情、对异国情调神奇景像的描绘,甚至使欣赏者出现角色转换的状态,恍惚间和作曲家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达到欣赏音乐的最佳状态;一方面教师应该采用不加先期作品介紹的方式,组织学生先聆听聆听音乐,然后各自谈自己的直觉体验。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以后将大量听到的没有任何说明的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与分析理解能力。

(5)要防止对号入座式的对音乐具体而详尽的解释,因为任何具体的文字(语言)解释都会产生音乐欣赏时艺术想象的限定性,更应避免的是教师对音乐作品还未理解就去硬作生硬解释,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展。在多年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触。音乐所表达的最富魅力、最富感染力的东西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音乐艺术只能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聆听体验加表现——才是音乐本身的东西。这也是肖邦反对他人解释自己作品的原因之一。

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结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对比法

对比是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则,白色与黑色放在一起,白的更白,黑的更黑,两者经过比较,各自特色更加鲜明。音乐也是如此,强与弱、快与慢、高与低,把彼此截然不同的因素放在一起讲,能较好地效果,在音乐作品中,音色的对比、音量的对比以及情绪的对比、形象的对比、曲式结构中的不同性质的音乐对比处处可见,ABA三段体ABACA回旋曲式中,都存在着音乐诸因素的丰富对比,例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第四段“钟声”就可称之为对比手法的典范,A段中欢快钟声的主题所暗示的婚礼喜庆的场面,B段中新嫁娘薇叶特柔美纯情同时满怀忧郁痛苦的心情,形成同一时空不同人物的复杂情感的对比,作曲家利用对比法表现不同情感不同形象,欣赏者也借助对比去领悟音乐。

2.改变法

对初等水平的欣赏者,采用改变原音乐作品中的某些要素,使其基本音乐形象出现变化,从而让学生领悟音乐表现手法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例如,用钢琴演奏某一乐器(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然后改变音区,或逐渐上移或下移,或改变速度,加速或减慢,音量上也相应变化,最终导致音乐形象的明显改变,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描述感受。这种方法对于音乐基本要素的讲解,形象生动,效果较好。现在已经有了多种音乐鉴赏和创造表现方面的应用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多功能进行教学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讲解讨论法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当某些特定的音色(某乐器的音色)、特定的节奏或音乐形象出现时,为了使学生及时将某些概念和具体声音相互联系,教师应该及时插话提示(一般稍提前一点或同步进行)。例如对音乐作品段落变化,主题形象或乐器音色的变更的提示。除此之外,教师的讲评在作品欣赏前和作品欣赏后都可进行,有时教师可以只提问题,让学生听赏作品后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欣赏效果好,又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参与性。

4.利用艺术综合课程的课程理念,进行作品分析,采用影像视频、DVD设备加强音乐作品讲解的形象性、直观性,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感受,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古典艺术是受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产生的,巴洛克音乐则受到尼德兰绘画、意大利、法国的雕塑与文学作品的影响。音乐和视觉艺术相互影响的情况还有许多,我利用印象派的绘画作品讲解德彪西的音乐,用希腊式建筑的平衡对称讲解音乐艺术中的曲式关系,取得较好效果。

5.对鉴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与革新

(1)高中艺术鉴赏课的教学可以将鉴赏教学与创造教学进行连接。为創造表现而聆听,为模仿借鉴而鉴赏,可以使音乐的创造表现与音乐艺术的欣赏教学形成内省外放的互动关系,形成发展创造力的环境。在明确创造表现任务的前提下,通过聆听作品感受音乐艺术之美,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创造性人格,建立起音乐的创造表现所需要的情感与创造欲望。从创造表现的角度进行音乐艺术创作表现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聆听,通过模仿与借鉴,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与灵感,使学生最终成为真正的聆听者、审美欣赏者和音乐艺术的创造者。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欣赏和表现、创作教学活动中灵活进行。

(2)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要特征进行的课程。音乐必须唱、奏、聆听;美术必须观赏、画、做,进行实际操作。总之:在创造表现的过程中,在观赏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获得艺术创造表现的愉快!鉴赏课程应该和创造教学相结合。这是新课程标准特别主张的理念,也是艺术学科学习,获得技能技巧,发展创造表现能力的必然途径。

(3)我们结合创造表现模块的教学,将必修课与研究性学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设计多媒体艺术作品创作比赛、书画摄影比赛、合唱比赛、戏剧舞蹈演出等多种艺术项目,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表现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艺术能力创作能力。

五、有关考试方法的尝试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直觉理解力,使学生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取得均衡发展,在系统的大量选听分析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各种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形成对音乐艺术的整体认识和较强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了解生活、认识世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音乐欣赏课的考核方法上进行尝试并制定了具体办法:

高中音乐欣赏选修课的考核,应着重于学生对实际音乐作品的评价能力和对所学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考试可采用以下多种方法进行:

(1)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应以音乐评论短文的形式,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分析评价音乐作品。

(2)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对未听过、教师未曾分析、介绍过的音乐作品,采用写论文的方式进行分析评论。同时通过音响鉴别和笔试的方法分别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音乐素质测试、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和对不熟悉作品的评价水平为最终成绩。

(3)从音乐艺术的特点来看,聆听是感受体验,创造表现则是外放。将创造表现与聆听体验结合起来,使音乐鉴赏与音乐实践类活动相辅相成,将体验感受与创造表现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赋予学生真正意义的音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我们改革鉴赏课为鉴赏创作一体化课程,使之变为创作课,学生可以借鉴鉴赏课的意念,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进行表现。最后考试形式多样化,既可以是艺术评论的论文,也可以是一个多媒体音乐作品,还可以是一个DVD的小电影作品。怎样考试,考什么,可以由学生与老师协商。

以上是我校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改实践的情况汇报,恳请各位同行及专家帮助和指导。我们将借这次研讨会的机会,向兄弟学校学习,进一步钻研教育理论,使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取得更大成绩。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存在着特殊的关系,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促进现代音乐教学的改革。影视音乐辅助大学音乐教学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视听能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辅助乐器教学;并提出了影视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的策略: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关键词】影视音乐;音乐教学;结合

在影视作品,音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影视作品剧情的需要,音乐创作和设计能够给予影视作品本身更好的展示效果。因此,影视音乐一般反映影视作品的主题或表达影视人物中的内心情感,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体裁。在现代大众的影视作品中,一些精彩的影视音乐受到大众的喜爱,往往通过影视音乐就能使大众猜测出剧情的走向。大学生是观看影视作品的最大群体,更容易受到影视音乐的影响。将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无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整体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本质上,影视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高校里的音乐教学,影视音乐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给予学生产生艺术的音乐美感,改变现在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和套路,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改善高校音乐教学效果,使高校音乐教学丰富层次性和多样性。本文对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梳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影视音乐对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并提出了影视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的策略,以期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一、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音乐教学是指在固定的场所,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完成的一种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要的学习者,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有一种全新的认知,掌握音乐专业知识,提高音乐技能。影视音乐是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存在于具体的影视作品中,音乐主题和风格往往受到影视作品的主题限制,随着影视作品中的整体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不停地变换风格,但这种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意象和主题都是受影视作品本身制约。与日常的音乐教学不同,影视作品的主题常常跌宕起伏,所以影视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张力,影视作品中的一个细节就能够呈现出影视音乐的魅力。

将影视音乐和音乐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发挥影视音乐自身的优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身上的每一寸音乐细胞和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美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学生学习体会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和类型,感受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有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音乐类开的需要,从而推动现代音乐教学的改革。

二、影视音乐辅助音乐教学的途径

(一)提升学生的视听能力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视听训练是音乐课程中的最为基础性的内容,是每个学习音乐的学习必须经过长期训练的一门课程。音乐教师常常通过音乐试唱和听记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的练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敏感度,使学生对音乐的每个音符有着一定的记忆性,从而将这种音符在脑海里形成具有画面性的感知,整 体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陈旧的教材,整个音乐教学模式死板和固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想落后,有一些教师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视听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降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在音乐视听训练中加入影视音乐的元素,使其成为音乐教学的必须的辅助工具,完善以影视音乐为中心的音乐视听训练体系,从而提升音乐视听训练效果,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经过影视音乐的训练,加深学生对音乐技巧的认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最终实现良好的音乐视听训练效果。

(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衡量大学生音乐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教学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传授学生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若没有音乐鉴赏能力,也无法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好听的音乐旋律。现如今,大部高校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不重视,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将影视音乐纳入其中,能够为学生的鉴赏音乐提供范本,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使学生领略到不同样式的音乐风格,锻炼学生音乐思维,改善音乐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辅助乐器教学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乐器是重要载体,其也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内容,对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产生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的音乐乐器教学中,依然采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乐器技能,掌握一定的技巧,从而完成高难度的音乐演奏。为了满足现代音乐乐器教学,过去的音乐乐器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将影视音乐纳入其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乐器音色和演奏节奏的把控,使学生在乐器演奏中,更好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使整个音乐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在长时间的影视音乐学习和训练中,学生会对整个音乐的处理有新的认识,对乐器演奏有全新的认识,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感觉。

三、影视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为了满足现代音乐教学的要求,将影视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各个高校应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和效率。音乐教学活动之前,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音乐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并学生欣赏,通过经典的影视作品向学生提出问题,传授学生相应的音乐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富有音乐艺术环境中学习音乐,通过具体的实例,学生既听到了优美的影视作品音乐,也学到了音乐专业知识。

(二)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能理论课。这种课程通过音乐和视唱来提高学生对音乐音符的感觉,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恰恰能够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通常,在日常的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教师常常将一些熟悉的旋律给学生练习,学生在大量的时间练习下,即使不能倒背如流练习的曲子,也能对这些音乐进行强行记忆,从而找到这些音乐曲子的记忆点,来完成对整首曲子的记忆,但这种练习对学生的視唱练耳常常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如果音乐老师播放一段陌生的影视音乐,学生就会集中精力练习,这样的高强度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在一旁为学生讲解这段影视音乐的画面,使学生能够用心去感受影视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创作中,找到灵感,创造多种风格的音乐类型。

参考文献

[1]周雪.影视音乐对大学音乐教学辅助作用的探讨[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6,33(2):124-125.

[2]陈长虹.影视音乐参与下的大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8(20):215-216.

[3]吴焱.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J].黄河之声,2018(5):92.

[4]孙惠丽.浅谈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的结合[J].戏剧之家,2015(4):207-208.

[5]王麒宇.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的结合研究[J].音乐时空,2013(6):105-106.

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内蒙古包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向。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第3篇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音乐评论是一种从理论角度对音乐现象进行研究的社会实践活动,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是音乐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对象与内容、目的与作用、原理与依据等。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后,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追求。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具有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等作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对音乐现象的科学解读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音乐,欣赏音乐,最大化的发挥音乐的艺术价值。本文在介绍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评论;本质;属性

前言

音乐现象是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音乐的创作、演奏、传播、欣赏和评价。其中,音乐评价即音乐评论,其理论研究伴随着音乐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具有较高抽象度的艺术形象,所以音乐评论相对于其他艺术评论也更加复杂,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等。如果不能从本质出发,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容易使音乐评价出现片面化和极端化的现象,阻碍音乐艺术的更好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进行深入探讨,建立完备的音乐评论体系,对音乐艺术作出正确的解读。

一、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音乐评论与音乐艺术并存,是音乐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艺术评论的主要类型。在研究音乐评论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评论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确定研究对象。商品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闻现象是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相应的,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就是音乐现象。更具体的说,音乐评论学就是研究音乐评论的原则、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研究音乐现象的特征与基本规律。在研究过程中,要从音乐评论的本质、属性、原则、依据、目的、作用、类型、方法等全方位着手。音乐评论现象是音乐现象的特定类型,其研究范围相比于音乐现象要小很多,所以可以将音乐评论当做音乐学的分支[1]。

音乐评论在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广度和深度也随着音乐学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音乐评论的范围覆盖了音乐现象的方方面面,对音乐艺术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音乐评论在众多类型的艺术评论中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对音乐评论本质和属性的认识。如果对其本质与属性认知不足,就会导致音乐评论片面化或极端化,容易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误导和影响,打消艺术家的音乐创作积极性,对音乐艺术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应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对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建立正确的认识,真正发挥音乐评论对音乐艺术的促进作用[2]。

二、音乐评论的本质

在进行音乐评论的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即音乐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音乐评论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的问题。作为音乐评论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音乐评论本质与属性,而不是某个特定类型的音乐评论所关注的本质和属性。因此,从这一研究角度出发,对音乐评论本质和属性的认识要通过与音乐活动中其他环节的比对进行。即区别于音乐创作、演奏、传播、欣赏等环节的音乐评论本质和属性。

探讨音乐评论的本质,相当于对音乐评论进行概念界定,即什么是音乐评论。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因为评论是对音乐刺激的反映,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心理活动,这种反映即是对音乐艺术的评价。也有学者认为,音乐评论的本质就是音乐评价,是对研究对象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的评判。《艺术概论》中关于艺术评论的定义为“从一定的阶级立场、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文艺家的成败得失、是非功过作出评价,便是艺术批评,也可以叫做艺术评价。”这些对音乐评论本质的探索都局限在音乐评价的范围之内,但是对音乐的评价不能完全概括音乐评论的全部,在音乐评论过程中,还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和总结,研究与创新[3]。

《全方位音乐教育实践》中贺绿汀先生对音乐教育实践的评论,是对其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述评》中对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评论则侧重于分析研究的层次。因此,音乐评论的本质包括但不局限于音乐评价,应将其理解为对音乐现象的理论研究,是音乐评论、分析、研究、总结与评价的总和。在进行音乐评论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只有有所侧重即可[4]。

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与音乐学相同,都是从音乐现象出发,进行相关的研究活动,但音乐评论学作为音乐学的分支,其研究范围更具有针对性,观察角度和研究目的都有一定的侧重点。音乐现象属于艺术现象的一种,音乐学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音乐的本质、属性、作用、功能、产生、发展等各方面的艺术规律。如果把音乐学的研究看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那么音乐评論学则是从微观角度对音乐现象进行解读。把音乐现象作为艺术活动中的具体环节,不直接研究其艺术规律,而是通过对音乐现象的分析、评价、总结等行为,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弘扬时代主旋律,避免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音乐评论对于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音乐艺术的把关人和引导者[5]。

三、音乐评论的属性

(一)创造与继承属性

关于音乐评论属性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因为音乐评论的属性有较高的复杂性,包含多重内涵。首先音乐评论具有创造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为一门与音乐艺术共同发展的社会学科,音乐评论的内容和内涵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在不断丰富与改变,经常需要对位置的领域进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音乐评价。因此音乐评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评论者不断地提出对音乐现象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但是这种创造性不同于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评论虽然包括对音乐作品创作的评论研究,对音乐作品创作有一定影响,但不直接参与音乐创作。其创造性表现为对音乐现象理论认知的创新性。音乐评论创造性属性的根本形成原因是音乐评论的具体化要求,不能简单地对音乐现象进行“好”与“不好”的定性评判,而是要具体阐明其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所以音乐评论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表现出新的观点与看法[6]。

音乐评论的继承性则是指对已经存在的音乐现象的再认识,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已经建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观点和看法上的创新,这就是音乐评论继承性的集中体现。音乐评论的创新性往往建立在继承性的基础之上,只有先建立对音乐现象相关评论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从中吸取、借鉴,形成更有价值的新的观点。在进行音乐评论时,评论者还需要对评论对象进行深刻了解,经常需要与音乐作品的作者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音乐评论继承性对评论者的基本要求,没有音乐评论的继承性,也就谈不上创作,或者说只是无意义的创造。

(二)独立与附加属性

音乐评论的附加性是指音乐评论活动依托于音乐活动和音乐现象而存在,音乐评论随音乐活动而产生,也会随着音乐现象的消失而消失。在音乐艺术和音乐评论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评论活动的繁荣总是随着音乐艺术的繁荣而出现,如果音乐艺术处于低迷时期,音乐评论活动也会非常萧条。这是音乐评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其重要的内在属性。因此,音乐评论要找准自身的定位,超出音乐艺术活动范围的音乐评论是没有意义的。同时,音乐评论活动的进行要紧紧围绕音乐艺术实践,以发展的观点进行音乐评论[7]。

音乐评论的独立性是指音乐评论是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与其他音乐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音乐评论具有独立的本质和属性、原则和依据以及独立的音乐评论方法。这与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等其他领域的运作规律和研究内容都有明显的不同。应正确理解音乐评论的独立性与附加性,即音乐评论附加于音乐艺术而存在,又独立于音乐学领域内的其他研究内容[8]。

(三)主观与客观属性

音乐评论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评论结果是根据音乐评论的方法原则得出的客观结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与音乐作品创作有本质的区别,音乐艺术作品可以是虚构的,采用夸张的表现形式,但音乐评论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要有理有据。因此,评论者在进行音乐评论活动时要采取严谨认真的态度,避免评论的片面性和极端化。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客观地进行评论。

音乐评论的主观性是从评论者的角度出发,是评论者主观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果。音乐评论结果的形成与评论者自身的评论经验、生活经验、音乐素养、评论角度、评论方法等都有密切联系,这些都属于音乐评论的主观性影响因素。所以音乐评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同时存在的,应尽量消除主观因素对音乐评论的负面影响,使音乐评论结果更加客观。同时,在看待音乐评论结果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将其主观性和客观性一分为二,避免以偏概全[9]。

(四)历史与时代属性

音乐评论的时代性是指音乐评论与音乐现象共同发展,与音乐现象一样具有时代特征。在进行音乐评论活动时,也必须与时代思想紧密结合,不能脱离时代对音乐现象进行片面的评价。这也是发挥音乐评论对音乐艺术引导作用的关键,只有具备时代性,音乐评论才能与音乐艺术和谐发展,并促进音乐艺术的更好发展。音乐评论的历史性主要是相对于音乐艺术的其他环节,音乐评论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受音乐评论附加性的影响,音乐评论活动在时间上发生在音乐创作、演奏、欣赏等活动滞后,这是音乐评论重要的客观规律之一[10]。

(五)批判与指导属性

音乐评论要想发挥对音乐艺术的引导作用,不可避免地要对音乐现象进行批判,指出音乐现象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音乐艺术的更好发展。艺术创作灵感源于生活,随着现代生活形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复杂性的提升,音乐现象也表现出较高的复杂性,既有生活中消极的一面,传递出消极、颓废的思想情感,也有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可以通过音乐现象向人们传递正面能量。每个音乐现象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某方面的缺陷,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完美的音乐作品,所以在进行音乐评论时,不能一味的评论音乐现象的优点,也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并勇敢指出。只有敢于对音乐现象进行批判,才能促使音乐艺术获得更好的发展。但这种批判应有理有据,不能进行盲目的批判,否则只会打消音乐艺术家的积极性,甚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错误的引导。

指导性既是音乐评论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音乐评论的重要属性之一。对音乐现象的指导作用具有两个完全对立的方向。健康的音乐评论可以促进音乐艺术的积极发展,使音乐艺术活动表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形态。而病态的音乐评论则会对音乐艺术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音乐评价发挥对音乐艺术的健康引导作用,需要建立在批判性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音乐评论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既依托于音乐艺术而存在,又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每一名音乐评论者都应该深刻认识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将创造性与继承性结合,将批判性与指导性结合,采取客观的评价态度,对音乐现象做出公允的评论,促进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权.中国音乐评论:何作何为与何去何从——“第九届上海当代音乐周·乐评高峰论坛”综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4):151-157.

[2]欒皎钰. 张若谷的生平、音乐评论及文论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3]智凯聪. 从《琴声中的朝圣》看杨燕迪的音乐评论[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01):113-118.

[4]谈音.论舒曼音乐评论的个性特征与表现方式[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05):57-59.

[5]王安潮.基于学科建构语境下的“音乐评论”现状反思[J].皖西学院学报,2011(06):147-152.

[6]金凯.试论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J].肇庆学院学报,2009(01):63-65,78.

[7]杨燕迪.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 从陈宏宽独奏会乐评谈起[J].音乐爱好者,2005(07):11-15.

[8]何舒曼.科普兰的音乐评论及其特点[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9]陈志音.关于音乐评论个性化与类型化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1):100-105.

[10]陈虎.论音乐评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J].甘肃高师学报,1999(01):113-116.

作者简介:杨莉莉(1976—),女,湖北荆门,本科,湖北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教师,研究方向:声乐和视唱练耳教学。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数次的改革,旨在使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音乐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以往的注重专业技能转变为了更加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而对综合素质有着极大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当前应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才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据笔者了解,当前大学的音乐教育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忽视了人文素养和音乐知识的结合,因此,笔者此次的研究旨在丰富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期能对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综合素质;人文素养

引言

大学的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是人格情操上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也是国家对当代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加广阔。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概念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要弄明白什么是人文素养,所谓的人文素养,指的是我们在发展过程所获得的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是由“人文”中的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包括了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内容)以及“素养”中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构成的,因此,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科学研究上表现出来的精神,是人类一种内在的品质。[1]音乐的魅力是非常独特的,可以极大地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加可以提升人类自身的内在修养,人们欣赏音乐也是对自身艺术气质的熏陶,长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使人类的气质更加优雅并提升审美。

大学生不仅要把音乐的学习当作一门课程来完成,更要将其当作一门艺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自身人文素养的过程,同时,学习的时候不应只将目光放在音乐知识上,虽然音乐知识的学习也非常重要,但更要重视音乐对自身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情感的培养。

二、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前文已经讲到了大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音乐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发挥出了培养人文素质的作用,同时,良好的音乐教育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想实现音乐培养人文素养的作用就要将音乐教育和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处理好音乐和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抓住二者的特殊联系,也就是说,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要知晓其背后的故事。

(二)可以提高大学音乐教育的质量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众多高校逐渐提高了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因此,除了专业素质、心理素质之外,音乐素质也成为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2]如果一个大学中充满了人文情怀,那么就为其开展音乐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学生在专业知识修习之外的精神需求。大学的音乐教育在人文素养的衬托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有利于教师将音乐的美感向学生表达,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成为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兼备的人才。

(三)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不可缺少的方式

音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其特殊魅力可极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音乐在大学校园中是作为艺术学科存在的,对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有着非常好的培养作用,在大学校园开展音乐教育,对于学生们的人文精神以及个性都是非常好的提升。一个民族重要的精神内涵就是人文文化以及人文精神,这对于大学音乐教育来讲,不仅要实现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更要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文化,因此,大学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3]

三、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除了专门的音乐类院校以外,大部分高校是将音乐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设置的,课程的设置非常不合理,更不要提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了。针对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众多高校应为音乐教育提供更科学的课程安排,可以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方式来安排课程。同时,在传授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辅以人文素养教育,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对某个音乐知识或者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介绍,这样学生在了解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们的需求,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音乐知识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4]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就要让学生们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在課堂上的参与度,让学生们积极地探讨、提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协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们的记忆,对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也将更好。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正向、积极的熏陶作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很好的引导。校园文化和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相辅相成的效果,校园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音乐教育结合人文素养也可促进大学养成更加优秀的校园文化,学生在音乐和校园文化的共同推动下更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灵。

(四)强化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建设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学生和知识的桥梁,只有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了才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之后,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结合人文素养首先要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强化,打造一个在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两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5]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更要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提升,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做音乐方面的导师,更要做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者。

四、结束语

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很好的培养作用,由此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丰富自身并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人文素养上,同时,需要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做辅助,以此才能更好地实施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冰,张永东.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7,12(19):49.

[2]冯庆生.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分析[J].黄河之声,2016,08(15):28.

[3]黄慧.新常态下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实践价值与路径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7):266-267.

[4]杨阳.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研究[J].戏剧之家, 2016,23(01):180.

[5]马斌.关于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30(18):6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对于小学的教育来说,音乐赏析课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音乐必备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学生美感和韵律的很好的途径。通过不断对新课改的研究和解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实践和总结,我认为音乐的展示和凸显,是需要在具体的课程中实现的,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会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课;小学教学;音乐魅力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魅力,需要用心去聆听

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也不是为了去培养歌唱家和音乐家,最主要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可以听懂并欣赏音乐的人群。听,是赏析音乐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唯有听懂一首歌,一片曲,才能融入音乐的殿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到听这一点,让他们用心聆听积极并积极加入这个环节是十分关键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并从中拓宽了他们的事业,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所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到听音乐这一环节中,对于一名音乐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聆听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认真仔细的品味。现如今的音乐表达方式中,听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唱一首歌还是识一篇谱,都离不开听。音乐的音律、节奏也均需要用听来感受。所以当我们静下心来去认真聆听一首音乐,这对于小学音乐赏析课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你静下心来,你所有的感觉才会更加清晰。

二、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需要认真去的感知

在我国,新课标指出,小学音乐赏析课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的互动,来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并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活动等内容放在这节课堂的中心位置。音乐对于一节赏析课来说,应该被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学生便是音乐的承载者,是有他们对于一首音乐的独特见解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变化,了解他们所想的内容,要充分掌握他们的所感和所想,从而将他们的个性充分的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激起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感知这一过程是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注意力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细心的去指导,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解决他们所产生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投入更高的精力去听讲,因为他们想知道自己所遇到困难的解决方式。还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住课堂氛围,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意见,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聚焦在音乐当中。由于每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文化素养,难免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音乐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感受,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想法和创造。每位学生都应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共同讨论,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能力。

三、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舒适的体验感受

音乐是一种摸不着的东西,它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学生的积极谈论以及参与程度却是有型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仅仅要积极谈论,还应该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表达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高度集中,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亮点,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音乐。如何更好的去体验一首音乐,需要我们有舒适的心情。将一些通过多媒体或者是课本中的乐器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比如钢琴、笛子、小提琴等,或者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乐器带到课堂中并向同学们进行展示,这样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提高他们的专注度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视听效果,也可以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引导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要对一首音乐进行赏析时,将学生引入这首歌的背景当中来,让学生对于这首音乐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共情,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所学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使得音乐真正进去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得到最真实的体验。

四、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音乐中的审美指的是对于音乐所感、所想、以及自身与音乐之间的沟通和认知。小学音乐赏析课就应该具有这种美的体验。我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就奠定了我们所要培养的音乐审美能力,我们国家的教育也传递了对于赏析音乐美的这一过程的培养,进一步展现出学生优良的美德。由于小学生的表现欲十分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扮演一些音乐剧中的角色,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这部音乐剧其中的角色来理解这部音乐剧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利用和创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动是学生传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演,从而提高了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素养的很好的一条途径。

总结:小学音乐赏析课的创建,充分提高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我国,音乐课是教育中一个关键的内容,但也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受到太多重视的环节,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并且从这些问题中进行总结,并加以改正,赏析课的开设是一个很值得去推广的课程,值得教育界去重视,对于小学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积极探索那些在音乐过程中的未知领域,就一定会在音乐教育事业中取得很大的效果和成就。

参考文献:

[1]陳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09).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和“放”》[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10.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音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掌握音乐的节奏,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的方法。体态律动在音乐教育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要重视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音乐教学是小学阶段实施美育的关键所在,如何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与众不同,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力得以均衡发展。体态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及肢体动作方面的训练,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体态律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实践运用

新课程改革程度日益加深,音乐教师也在积极地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适应新的音乐教学形势,更好地满足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的需求。体态律动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它注重学生自身的感知,促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的方法。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也即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其有意识地做出各种动作,使其将从音乐当中获得的感受内化为自身认知。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态律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帮助学生将听觉方面的感知与身体方面的感知融合为一体,使听觉、与思想情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感。音乐教师要注重体态律动在教学实践当中的意义,要结合课堂情况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协调能力及音乐感知能力。

一、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关键,学生只有真正感觉到音乐学习的魅力,才会自觉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课堂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利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来强化教学效果。大多数小学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与游戏相互结合,设计出更多新颖有趣的音乐游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当中适当地安排体态律动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音乐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当中合理地应用体态律动,更好地展现教学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当中运用体态律动,可以让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显著地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尽管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听到动感的音乐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但音乐理论本身存在一定学习难度,小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有限,在学习时会感觉困难重重,这也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最突出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进行反复的探索,要积极地寻找真正合适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体态律动可以显著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很多学生在欣赏完作品之后无法指出不同歌曲之间的差别,就是因为其自身能力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的具体需求,有目的地设计律动,然后引导学生模仿,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不同的律动所展现的音乐风格也完全不同,在音乐教学当中发挥的功能也不同,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合理地选择,才能让体态律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合作能力是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在音乐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是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首歌曲都由不同部分组合而成,歌曲的表演同样也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合作,这意味着很多歌曲不能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演唱歌曲,也可以让两个或者多个小组合作演唱,上述过程具体包括理解歌曲、分析歌曲、设计体态律动,进行反复的练习,应设计练习体态律动的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的具体运用

(一) 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需要借助声音来抒发情感,不同风格的作品情感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欢乐的歌曲节奏较为轻快,抒情性强的歌曲大部分都是中速,而基调较为忧伤的音乐速度也比较缓慢。从本质上讲,如果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音乐的律动,这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比较好动,即使是在课堂上,也无法长时间保持安静,但大多数学生对音乐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因为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极为活跃,学生愿意配合教师。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设法维持这种轻松的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合理地加入体态律动。

以《幸福拍手歌》为例,由于歌曲本身的节奏极为轻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可以试着运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做出各种动作,在轻松的音乐旋律当中体会幸福的感觉。还可以通过体态律动体会歌曲本身的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进而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动作幅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熟悉体态律动的方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音乐的旋律,通过体态律动来更好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的过程当中,如果学生的动作力度比较小,就难以体会歌曲本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音乐的力度,通过欢快的音乐感染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来表达自己的体会,从而强化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 通过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

就音乐的具体表达方式而言,节奏是体现音乐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所以,部分音乐家认为,节奏就如同音乐的骨髓一般不可或缺。音高虽然也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但要想通过音乐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只依靠音高显然不够,唯有节奏与音高相互组合,才能充分体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功能在于感染人的心灵,当富有节奏的音乐响起时,人的身体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节奏做出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可以体现音乐的节奏特征,进而加强人们对音乐节奏的感受。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客观规律。比如,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音乐的美妙,表现其丰富的情感,大部分音乐都会通过节拍的变化,来展现音乐旋律的多样性,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出各种动作。比如,在强拍处,可以引导学生拍手,当音乐处于中拍时,可以引导学生做拍腿的动作,当音乐处于弱拍时,可以引导学生交叉双手,然后拍击自己的双肩。通过鲜明的节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歌曲当中包含的情感,从而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当学生沉浸在让自己感觉快乐的音乐中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动作。在学习音乐时,学生既可以运用自己的双手拍打,也可以运用双脚踏出节奏。当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做出各類肢体动作时,对音乐的感悟也会随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会不由自主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通过学习音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身体和心灵也会在音乐当中逐渐放松。

(三) 通过体态律动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在聆听音乐时,学生的身体也会下意识地做出某些动作,究其本质而言,学生所做的动作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在学习音乐时,学生不仅会关注音乐材料及音乐结构方面的特征,还十分重视情感方面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身的体会。小学生自身感知能力不足,经验也不够丰富,所以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欣赏音乐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体验,并通过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如果想开展好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将音乐欣赏与体态律动融为一体,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适合采用哪种乐器进行演奏;如果采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歌曲的情感是否会出现变化。很多学生都认为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不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友谊,还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在演奏乐曲时,可以采用钢琴,也可以采用大提琴,但钢琴本身的音色较为明亮,容易让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听觉体验,大提琴的音色显得浑厚而低沉,容易将人带入一种特殊的意境当中,学生体验也会变得更强。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先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运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再要求学生依据音乐进行体态律动。在倾听钢琴版歌曲时,学生的动作显得较为轻快,而在倾听大提琴版本的音乐时,学生的动作速度较为缓慢,但情感性更强。教师一面为学生播放乐曲,一面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变化进行体态律动,在播放乐曲时借助多媒体灵活地切换声部,通过不同声部的相互交织,来引导学生更加灵活地进行体态律动,让学生试着将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进行融合,使音乐欣赏教学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四) 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还不成熟,需要外界的良好引导,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更喜欢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游戏,在他们的心里,所有让他们快乐的事物,都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音乐本身具有比较突出的娱乐性,所以,很多学生都十分喜欢音乐课,与音乐教师之间也比较容易保持融洽的关系。但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有限,对音乐的理解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难以形成整体的感知,也无法根据音乐进行大胆的联想,深刻理解音乐的含义。之所以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限制。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教师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手法,要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体态律动的新方法,一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时的能动性,二则可以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引入体态律动,既能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还能强化学生对音乐课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的方法,从而解决学生学习音乐时仅停留在浅层面的问题,让学生从音乐当中获得更多独特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外在的情感得以内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确保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五) 通过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很多都是由前辈音乐家们结合自身体验,融合自身情感创作而成,有些则需要长期的反复思索和酝酿,有些则是源于突然闪现的灵感。所以,即兴创作也是小学音乐教学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即兴创作与即兴表演都能充分地增强儿童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因此,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即兴表演,同时加入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将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节奏的律动,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来把握两者间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结合自身情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小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积极地理解音乐的情境,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等。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关心学生思想层面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而不能一味机械地进行灌输。唯有结合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其体会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就感,为学生将来的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三、结语

在音乐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及情感,从更深层面理解音乐,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音乐理论,掌握音乐知识,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转换为自身的动作,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才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而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音乐教师要正视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并根据音乐教学的需求灵活地加以运用,改变过去机械、固化的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并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为学生未来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於萍.巧用体态律动 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2):18-19.

[2]林明燕.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0(5):147-148.

[3]李茉.一场动起来的音乐教学革命——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之\"动\"[J].中国音乐,2019,No.159(05):128-133+187.

[4]穆田恬.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16(10):2.

作者简介:柳明清(1991-),女,河南商丘市梁园区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音乐)。

上一篇:地摊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