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范文

2023-09-17

历史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历史地图教学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主要阐述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历史地图;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

一、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

历史与社会教学涉及很多地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因为任何历史人物都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之下,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如果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空间概念,那么就不能准确把握历史问题。而在整个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能够准确、清晰展现历史时空概念的就是历史地图。历史地图与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教材文字只能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叙述或说明,而不能表达错综复杂的各种现象,所以教材再怎么议论,也不能展示一个空间概况。因此,一定的历史事件必须结合历史地图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显而易见,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空间信息。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清楚语言也有其直观性的特点,但它的形象性、感染力等一些品质,脱离视觉的参考往往是不可能的。例如国家疆域形势、战争攻守形势、政权分布对峙形势等等,假若可以借助历史地图,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把握,则比语言文字描绘的更加准确、形象、清晰,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

3.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

纵观整个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不难发现,八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本是按照历史时间、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写的。因此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历史地图也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插入的。历史事件的前后有其相关联之处,因此与之对应的历史地图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结合地图教学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弄清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它们之间的规律。

二、历史地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以及对周围老师的了解,发现很多老师在历史地图教学时存在以下:

1.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地图并且缺少对地图过程的教学分析

我们都能认识到历史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它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得到有效实践,许多教师很少或根本不用地图来教学,即使是与教科书配套的历史与社会地图册,教师也不能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师仅仅运用教科书上的历史地图,但实际上有些内容需要结合历史地图来进行分析,由于教科书上没有,教师也没有补充,在进行历史地图教学时也没注意对学生历史地图学习的培养。

2.不注重历史地图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新版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数量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但与之配套的历史与社会图册中有很多精美的历史地图,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引起重视,仍只停留在对史实和结论的记忆、背诵模式上,对课本上的历史地图只是做简单的处理或者舍弃。这种模式的历史学习容易造成学生时空概念的混淆,以致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关系的割裂。

3.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而且自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他们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成效的水平。历史地图涉及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教师在历史地图教学时,需要向学生渗透些历史地图方面的知识。目前,很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的整体学科素养堪忧,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掌握存在很大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至于构建综合文科知识结构更是难上加难。

三、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习,使之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任课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地听讲。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

2.教师要掌握应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1)教师在利用历史地图教学时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为更好地进行历史地图的学习,必须课前对地图进行归纳分类,对不同的地图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分布图重在表示一定历史时期事物的状况;疆域图重在关注疆域四至;路线图重视历史活动的轨迹。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而确定。

(2)注意历史地图与教材相关文字内容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补充教材文字内容,同时利用文字内容对历史地图进行深入分析,使它们之间相互印证、相互交融,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在历史地图的来源上,要以教材上的地图为主,同时必须利用好与教材相对应的历史地图册。加强对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充分借助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历史地图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应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晓风.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2001(7).

[2]刘洪文.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J].历史教学问题,2003(6).

[3]曾凡国.关于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2004(1).

编辑 高 琼

历史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初中阶段,将历史故事合理融入历史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培养也非常有帮助。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故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应用

历史故事直观的意思就是指历史当中的某个特定的朝代,在当时特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同时也是让我们对过往历史进行深刻认知和了解的直接手段,它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历史课程上的系统性学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如今,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的日常历史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尤为重要,进而完成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培育。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缺失

1.缺乏历史故事背景的了解

在如今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这边学生还没有弄懂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背景,而教师已经开始讲解别的课程内容了,这也是如今历史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这当中,学生缺乏对历史故事背景的深刻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又过快,导致学生有时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时间一长,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不理想,那么将历史故事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也就没有了意义。这样不但不能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可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

2.历史故事的选择存在偏颇

将历史故事运用到日常的历史教学当中,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历史故事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度,也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在初中教学阶段,部分教师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在历史故事的运用当中,因为教师故事选择不当,时常会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故事产生混乱,不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条理清晰的思路,这样的现象产生,同样会影响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质量,同时也不能提升学生个人的历史素养。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效运用

1.加深历史故事背景的了解

在运用历史故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背景的了解,只有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对整个历史故事进行深刻的领悟,进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首先了解这个课程所讲述的时代背景,秦朝发展的历史以及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秦朝的政治形势,体会秦朝历史文化。在学生了解了课程背景后,教师要针对这个历史时期上前后发生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时期的历史详情,比如,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在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当中产生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完璧归赵》中涉及的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赵国当时的名人,蔺相如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廉颇当时和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这些历史名人与历史故事都是紧紧围绕秦统一六国历史前后所产生的人事物。因此,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具有条理性且正确的时间线,以及在时间主轴上所发的故事,结合课程内容来帮助学生完成历史学习。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历史故事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对应的历史故事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不能凭借主观臆想,造成与教学内容不符合的情况,那样不但耽误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更会导致学生学习方向错误,对历史形成错误的认知,无法形成条理性的历史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一定要特别注意。例如,在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當中,因为涉及西汉历史的影视剧较多,教学中,时常会有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剧中的一些故事来帮助学生的历史学习,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冒险,也是不可取的。影视剧中的人事物常常为了影视效果做了较大改动,在那当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不一定真实存在和发生的,如果把虚构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会严重误导学生的历史认知。教师一定要针对真实历史当中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教学融合,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他们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在这期间西汉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高速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文景之治”前后发生的历史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景之治”为当时的西汉带来了怎样的繁荣,进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提升。

3.历史故事要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

历史是具有一定严谨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准确掌握历史时间和事件,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其学习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国时代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曾经看过的与三国有关的电视、电影等媒体信息,然后鼓励学生将这些内容讲述出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内容来进行修正和扩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历史知识改编成故事,和学生一起探讨历史时间、事件、背景,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历史故事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在这当中,教师要注意现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缺失,提升其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历史故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定对历史教学有正向的辅助作用,以免导致学生存在历史的认知偏差。

参考文献:

[1]曹春梅.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2]张仁君.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中学,山东 滨州256600)

历史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人文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底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素养。中学历史教学中自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挖掘并利用这些内容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其形成良好的品性和情感,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中学历史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全面认知世界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特别是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历史学科重视提升学生的爱国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教师应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明发展史以及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历史思维方式,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社会,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并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国情有更为客观的认识。同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深入了解各个阶段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曾经受到的屈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对于国家这一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努力。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提出“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复兴概念的情况下,中學历史教学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体验和认知,让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加浓厚和深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中学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追求提升学生的品格,让其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要引导学生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人物精神等。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对各种历史事例和历史人物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中学历史课本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也对国外历史有细致的设定,这些内容都较为客观,其中蕴含着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人物身上有着值得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闪光点,他们或热爱国家、死而后已,或坚韧不拔、不骄不躁,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通过这些人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人文主义情操陶冶和熏陶,可以明辨是非,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养成良好的品格。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会借助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透过事件和人物去分析背后的内涵。如,透过卢沟桥上残损的狮子,认识到军人保家卫国抵御侵略的热血场景;通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认识到这位古人的气节;通过《陈毅探母》,了解到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透过历史书籍中的文学作品、书法字画以及文物古迹等了解中华民族对于自由、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内容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历史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和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挖掘其内在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对美的感悟。这种审美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而且会对其他学科学习以及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

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是非常细致,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合理。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基于应试教育需要的各种知识点的分析和记忆。学生在教师讲解下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思考,记忆的内容大多都是跟考试有关的知识点,为了应付考试还会死记硬背一些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很少会针对性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学生也无法自我去剖析和了解,这让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效果不佳。

2.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应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解题,即使一些知识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也很少去挖掘。一些问题虽然涉及人文精神内涵,且解答需要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但是教师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套用一些解题的思路,并不会帮助学生从人文精神内涵的角度去挖掘历史事件,也不会更为多样化和客观地去了解历史人物,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应的内容拓展也是为了提升解题效果而设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空有躯壳,缺乏实质,无法引导学生体会人文精神实质,最终将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为枯燥的知识点讲解,弱化了教学质量。

3.没有将人文精神和课程内容系统融合

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历史教师也对一些历史中的人文精神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但往往是形式化地讲解,没有将人文精神和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融合,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涵同教条式的答案相等同,忽略了这些人文内涵真正的价值所在,进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引导。客观来说,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展开思考。

1.转变观念,深度挖掘历史教材内容的人文内涵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挖掘历史教材内容,不断剖析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教学内容。从历史教材内容来看,其涵盖了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对此并不会非常重视,弱化了教学质量。而为了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对教材中存在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加以总结,将教材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更真实还原历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大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作用,形成良好的历史使命感,进而更愿意努力提升自我。

2.拓展知识内容,丰富人文精神主旨

历史教师要注意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主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但是不能够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对这些内容做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探索内容背后蕴含的主旨,然后为学生进行剖析,对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做客观评判,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形成客观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时期的知识内容时,受到电视剧和各种图书的影响,曹操这一形象一直被很多学生认为是奸臣、逆贼、枭雄。事实上,曹操不但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战乱,还创设了屯田制,安抚流民,让百姓安居下来,还抵御了匈奴的进犯。另外,曹操还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其创作的诗篇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人,就连伟人毛泽东同志都非常崇拜。教师要对曹操进行客观评价,搜集课外资料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更为客观地了解曹操这一人物形象,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加深对历史的认知程度。

3.强化互动合作,引导学生认知人文精神

教师要积极强化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学习古代各朝各代的历史兴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对统一的条件、难度等进行分析,了解各个朝代的文化、经济、政治、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思考,集思广益,整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加以阐释和沟通。教师最后加以总结,分析创造性的答案,使学生互相启发,得到更好的感悟和心得,进而对历史产生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分析能力。

4.强化互联网的应用,提升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

歷史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深入挖掘相应的图片、影视资料、音频、文字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了解,使其形成更为客观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内容,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搜集缉毒警察同贩毒分子生死对战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毒品的危害。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毒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认识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伟大,从这一简单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人文精神内涵。

四、结语

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提升学生历史认知的教学任务,同时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这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朴再浩.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张扬[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244-245.

[2]王耘.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04):104—l05.

[3]兰辉.人文精神与有效的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8):35-36.

历史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影视资料还原某一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借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人物、典故等多种题材生动化地表现出来,对于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 影视资料 历史教学 学习效率 初中生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设备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便捷的网络资源使用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大量优秀历史影视视频作品观赏,利用影视资料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还能起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1989年,美国历史学家怀特就在《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一书中提到“影视史学”一词,他表示期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1世纪以来的多媒体快速发展也为历史影视资料提供了便捷的传播渠道,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认知历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教材为主,历史影视资料为辅的教学方式益处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据近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知,视听结合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新事物的最有效方式。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60%,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三天后下降为40%。如果视听说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90%,三天后只下降到75%。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认知能力强、吸收能力迅速提高的阶段,思维敏捷、思想跳跃、好奇心强等特点都是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直观的事物接受得总是比较快,加之初中生又处在叛逆期,可能会对教科书上枯燥的内容产生厌倦。而恰好影视资料是直观的、立体的、动态的,结合了声音、图像和文字,对于初中生而言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视听說结合能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让学生对所看到、所听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并且在学生眼里,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这些枯燥的事件和人物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就变得趣味生动了许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历史影视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时间加强记忆,通过塑造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科书是以平面、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所学内容的,但是影视资料展示知识的方式是立体的、多方面的、更直观的,影视资料往往能很好地再现历史事件,将历史人物鲜活化,学生可以在影视资料中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对某一历史阶段发生的事件更全面地了解。传统的教科书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自主认知能力,学生们若只是看过知识点,而不去刻意记忆的话,就只能大概记得一个模糊的历史事件框架。在教学中加入影视资料的观看,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也能让学生充分把握历史细节。通过观看影视资料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将历史事件的脉络理清楚,结合有趣生动的影视作品和教科书内容来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影视资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历史知识记忆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并且利用影视资料进行历史教学也是教师拥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来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征之一。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增强教学水平,符合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影视资料把本是“死气沉沉”的知识变得鲜活而生动,在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再现”于学生眼前,历史人物在影视资料中都变得栩栩如生,化抽象为具体,将教学重点直接向学生们展示,在历史课堂上善用影视资料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事半而功倍。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喜爱程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影视材料可以达到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更喜欢历史”的效果。

在选取影视资料时,要注意选择和教科书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料,还要考虑在课堂的什么时间点插入影视资料这一学习环节比较好。在上课前播放影视资料,是否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或在下课时播放,是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已不足。

当然,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起到一个补充和突出重点的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时,对影视资料的选取要注意内容适当、时间适宜的原则,避免滥用多媒体技术,也要防止出现过多占用正课时间的现象。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方式和影视资料相结合,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也不要让观看影视资料占据太多的课堂时间。

总之,整合历史影视资料,对教科书内容做一个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也可以自己结合影片的特点,分析影视资料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资助分析历史的技能,包括收集证据、诠释证据、综合分析等。影视材料作为一种普及的教学方式,其优势显而易见,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教学方式的丰富程度,也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因此,结合影视资料,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刘冬.浅谈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1(20):341-341.

[2]李海波.浅析史料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5):24-24.

历史人文范文第5篇

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历史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肮凼啡缟碓谄渲”斜。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把灾芯荩壅叻”当的科学态度以及“袄斫馄⑷菽摄B”郾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小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直观的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首先,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再次,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的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引导、发展、巩固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惊喜和成功,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迷茫和困惑,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要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充满活力。

历史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历史学习的途径了解人文精神,培养自身社会问题参与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当今初中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并没有被正视,甚至江苏等地区初中历史还被“优先考试”,让位于主科期末复习,更有不少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缺乏认识,我国现今初中历史教学令人堪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研究

历史学科富有浓厚的人文精神,这也决定了该学科在承担培养学生三观、人文教育价值及社会责任养成的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纵观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的欧美国家的初中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比,其更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及建立与初中学生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社会问题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因此,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也要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适时导入社会问题及各种现实问题,建立历史与当今社会的有机联系,正确认识到历史学科在对初中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价值,是新课改下历史学科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一、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1.教师缺乏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历史教学重理论轻社会关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承担起相应的人文精神培养的责任,首先需要历史教师具备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精心备课建立学习历史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的有机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社会问题及现实问题中来,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身边所发生的社会问题进行再认识。但通过笔者对多所学校的初中历史老师课堂观察结果显示,我国初中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历史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历史教学沦为无意义的死学科知识。

2.学科价值未被正确认识,人文精神教育功能被盲目排斥。学校教育活动的最终对象是学生,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积极参与身边耳熟能详的相关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的剖析和探究活动,最终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受到教化,上升为人文素养。但由于当下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无论就学校层面,还是学生、家长等层面从思想上仍然以应试教育为终极目标,对历史的人文教育价值盲目排斥,这无疑打击了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历史教学缺乏人文关怀,难以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开展人文教育活动更是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二、建立初中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有效手段及落实人文教育功能途径探究

1.建立正确学科认识,加强历史学科与社会问题联系,落实人文素质培养责任。要想改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广泛存在的问题,落实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加强初中学生人文精神素质培养责任则必须要从学科自身长远发展出发,将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相结合,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必须让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等各个层面的教育主体建立正确的学科认识,强化教师的学科知识学习,为该学科增添生命力。加强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的联系,特别是善于挖掘乡土历史题材等来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让学生主动用历史科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问题就将会大大降低难度,易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意愿,使其主动探究历史史实与身边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实现对历史的解读,进而带动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最终达到实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2.加强初中历史教师综合素养,胜任历史学科多元化教学及对学生精神培养的重任。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水平及历史教学任务最终落实的好坏与历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分不开的。在新课改逐步落实的今天,历史教师必须要主动承担起学科改革参与者的责任,加强自身学科的相关综合素养,特别是要转变教学态度,站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对话,将学生由传统的学习者和知识的接收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激发他们在有限的知识储备水平中的知识探究能力和新知识获取能力,从而帮助其建立系统的史实知识框架。兼顾三维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传授其知识,更要培养其能力,特别是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情感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学组可通过校内及各级学科教学评比赛、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科教师的教学热情,通过多种举措加强初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促使其胜任历史学科多元化教学及对学生精神培养的重任。

3.活化教学手段,多元化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融合的策略。①教师备课关注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加强历史教学现实生活化。备课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现实生活相融合,则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必须要建立“大历史”教学观念,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有机联系在一起,重视挖掘学生已有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史”,做到将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与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历史知识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学习。②教师坚持教学过程社会现实生活化及课堂作业社会现实生活化。实现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较长时间内逐步渗透给学生,这也就要求历史教师坚持教学过程及课堂作业检测的社会现实生活化及课堂作业社会现实生活化。特别要求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社会现实生活化,能够恰当地把社会现实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特别要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使历史教学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激励学生主动扩大关注社会问题的范围比较,增加学生与社会现实接触的途径,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其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丁晓蜡.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若干方法[J].政史地教学,2009,(6).

[2]张颖娟.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2013,(4).

[3]亢会芳.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教育科学,2012,(12).

上一篇:面包督导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村干部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