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系统论文范文

2023-09-21

商贸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商贸企业;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已经步入到现金为王的时代,充裕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现金流量的顺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能力,因此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促进现金流量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保障企业财务稳定性、灵活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商贸企业现金流量的特点与管理的意义

现金流量,又称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是指企業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按收付实付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

商贸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中,主要特点有:商品占有较大的比重,是管理的核心点;应收、预付形成较大的现金占用,是控制的关键点;流动资金用于短期经营周转的需要,不能用于长期项目。

现金流量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提升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增强现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

三、商贸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商贸企业的经营中,现金流量管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乎企业运营的成败。目前商贸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如下:一是商贸企业过于重视利润指标,而忽略了现金流量指标,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大量增加客户的赊销,虽然实现了销售收入,但未产生真正的现金流入。二是商贸企业仅关注现金流入、流出,管理现金流量的方法过于单一,仅把控制收付款作为重点,而忽略了付款结算方式的运用,从而影响现金流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管理中出现了失误与空白区域;三是商贸企业未建立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从而现金流量的控制过程及方法不足,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影响商贸企业的正常运转。

从商贸企业现金流量现状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现金流量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商贸企业把公司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销售或利润上,专注于销售规模的扩张、利润的增加,而没有形成真正的现金流入,导致后续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失败以至于破产。

(二)缺乏健全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缺乏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没有现金流量系统的及时预警与过程控制,出现资金结构配置不合理、运营流通不畅,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资金冗余等不利状况,经营活动长期出现净现金流出,资金链断裂等现象。

(三)对营运资金控制不力

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人员疏于资金计划管理与控制,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现金流量数据,导致企业资金收付无计划,整体资金支付手段欠考虑,未及时收回货款,产生大量的应收、预付账款,形成大额的资金占用,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

四、影响商贸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因素分析

(一)思想意识

企业将现金流量的目标纳入日常经营管理指标,形成企业整体思想共识,引起企业全员的高度重视,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而推动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缺乏统一的思想意识,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方面意识不足,部门间出现严重的内耗,进而影响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制度体系

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现金流量全过程目标管理的关键,对现金流量各个环节加以管控,引导企业的现金流量按计划、有序流动,形成连接企业各个部门的控制网络,为企业开源节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缺乏相关的制度体系,企业不能把控事前、事中、事后多个环节,形成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控制、分析的管理体系,进而现金流量管理失去控制,无法形成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

(三)人员水平

财务人员能力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如果人员能力强,可以深入理解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并充分重视过程中的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把控,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平稳发展提供充裕的现金流量;否则人员能力不足,观念陈旧,对现金流量的价值不能理解,无法认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针对现金流量的管理缺少方法及手段,导致企业现金流量发生问题,从而出现财务危机,进而影响企业的战略目标决策。

(四)技术方面

利用新技术研发建立系统化管理报表,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便于对现金流量进行跟踪,实行过程化管理,跟进预算目标达成,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升现金流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发展。若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没有实时分析报表,不但增加了现金流量管理分析的工作量,而且相关数据缺乏实时性及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现金流量的过程控制,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五、完善商贸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现金流量控制的意识

企业现金流量充足,可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的集体意识,提升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若企业现金流量不充分,会影响整体员工的心态及做事风格,进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甚至会发生财务危机。建立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现金流量纳入管理理念,将现金流量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战略目标。增强全体员工经营现金流的意识,明确现金流量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作为企业的内部日常培训及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培训现金流量管理优秀方法与经验教训,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现金流管理的认识度与参与度。

(二)建立现金流量管理控制体系

企业要确保充裕的现金流量,提升现金的周转效率及有效配置资源,必须制定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企业运营状况优劣的重要指标。完善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建立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加强运营管理,避免财务风险,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 建立企业的资金池,加强资金的集中化管理

完善企业收付资金预测管理、过程控制的相关制度,开通集团企业网银,建立企业资金池,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通过资金的集中化管理,增强集团资源配置优势,减少资金的冗余或不足,从而使资金的使用率得到提升。

2. 重视现金流量分析,做好资金流量预测

按年度編制现金流量预算规划,月度做好资金预测表,定期对相关现金流量数据进行对比,加强现金流入流出结果的动态监测,并对同期、同行业的相关数据分析,查找问题及风控点,按照资金计划严格执行。过程中按目标达成进度安排资金收付,确保资金正确、安全使用,掌握资金的存量及变动趋势,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3. 建立现金流量管理内部制度

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实力。如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企业不同部门使用资金的额度、授权、评级及标准;预付款管理制度,结合供应商的特性与相关合同政策要求,大额的应付或预付账款采用不同期限的、银行授信的承兑汇票,控制企业不同期间的现金流出;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规范客户的分类、额度、账龄等标准,控制不合理的应收影响的现金流;库存管理制度是加强存货管理,控制超期90天以上库存,使存货周转率提高,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加快现金流入速度,避免现金流量短缺的财务危机,提升现金流量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和稳定性。

4. 建立现金流量考核评价标准

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企业现金流量,必须将企业的现金流量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全体员工重要考核指标项目。在考核目标的引导下,最大力度的激励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围绕现金流量作为重点工作,树立企业内部优秀的标杆,形成积极的、正能量氛围。企业的稳定、健康、良性发展离不开现金流量持续净流入,这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将事前现金流量预算、执行过程中控制、事后分析调整计划,并考核评价执行结果,充分发挥现金流量控制体系的作用,进而实现现金流量管理控制的目标,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助力。

(三)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通过强化财务人员的意识及专业化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现金流量管理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控制企业现金流量风险。定期结合现金流量的结果,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意识,为企业创造资金效益。

(四)利用新技术建立信息化系统

通过系统研发及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化系统,建立实时现金流量管理平台,可以提高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水平,为财务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企业现金流量数据进行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数据,系统自动预警,引起企业重点关注,合理规划企业资源配置,以便调整企业资金收付策略,提高企业现金利用效率,强化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六、结语

商贸企业要高度现金流量管理,它是企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评价的重要标准。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稳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优势,保证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春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管空间,2018(08).

[2]龚莉琳.浅谈现金流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J].经管空间,2018(09).

[3]沈宝珍.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

[4]陈鹏宇.试析现金流量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8(04).

(作者单位: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江苏分公司)

商贸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CAFTA;NAFTA;商贸争端;解决机制

欧洲著名的世界贸易组织法学家彼得斯曼曾说道:“一切文明社会有个共同特征,都需要有一套适用与解释规则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规则和程序。这是国际、国内法律制度的共同经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随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以下简称《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等系列协议的签订实施,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深入互信的快速发展时期。而良好的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维护自贸区正常的经济秩序至关重要,是为经济合作保驾护航的有力法制保障。

一、《框架协议》的签订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的形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亦发展迅速。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时任总理朱镕基就提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2001年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就未来10年内建立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广泛共识。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由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首次实践,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区。《框架协议》的签订,是中国与东盟实现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其标志着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为保证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能进一步规范化与制度化,保护自贸区内正常的经济秩序,《框架协议》第11条就明确指出:“各缔约方应在本协议生效1年内,为实施本协议建立适当的正式的争端解决程序与机制。”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与欧盟、北美自贸区不同,中国-东盟自贸区由一个国家和一个区域经济组织所组成,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自贸区内成员各方的法律关系复杂。在这些成员国内进行商贸往来和投资活动,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市场不规范、政策多变、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而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中国与东盟在面临商贸争端时,必须制定出各成员国都认可的争端解决机制。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框架协议》的指导下,中国、东盟双方于2004年11月在老挝首都万象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争端解决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的形成。为各成员国之间的商贸争端提供了法律指引,对于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保障经济合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争端解决协议》中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的适用范围

关于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争端解决协议》第2条进行了明确规定。CAFTA争端解决机制适用于各缔约方就其在《框架协议》项下发生的争端,《框架协议》不仅包括附件及其内容,而且除非另有规定,还包括依据《框架协议》达成的所有法律文件,如《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争端协议》等等。但若是本协定项下或其他均是缔约方的条约项下的争端解决程序已经启动的,起诉方所选的争端解决场所应排除其他争端解决场所对争端的适用。由此可见,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争端、知识产权争端、管辖权争议、投资争议等,均适用《争端解决协议》。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具体途径

为了高效、及时地解决争端,《争端解决协议》规定了以下几种常见的争端解决方式:

一是磋商,根据《争端解决协议》第4条之规定:“如被诉方未能履行其在《框架协议》下的义务,导致起诉方在《框架协议》项下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利益正在丧失或减损,或者《框架协议》任何目标的实现正受到阻碍,那么起诉方可以向被诉方提出磋商请求”。任何磋商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应包括争议的措施以及指控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争端当事方应怀抱最大限度的诚意与努力,来尽力通过磋商这一程序达成双方满意之效果。为此目的,有关当事方应当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便对有关措施如何影响《框架协议》的执行进行全面审查。同时,对另一当事人在磋商中提交并指定为保密的信息进行保密。

二是调解与调停程序。与前述的磋商程序不同,该程序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体现了意思自治的原则。在《争端解决协议》第5条中有明确规定。根据第5条:“争端方可随时同意调解或调停,此程序可随时开始、随时终止;如争端当事方同意,在仲裁庭解决争议的同时,只要争端方同意,此程序可在其认可的任何人士(或组织)主持下继续进行;同时,该程序启动过程中应尽到合理的保密义务,即所有关涉调解或调停的程序及其各当事方在这些程序中的立场,都应予以保密,且不得损害任何一方在采取进一步诉讼或其他程序的权利。”从上述制度设计中,不难发现,《争端解决协议》在设置调解或调停程序时给予了双方相当大的自主选择权,而这种灵活的选择权,也有利于争端的快速和平解决,符合中国东盟的实际情况。

三是仲裁程序,在CAFTA争端解决法律机制中,仲裁属于规定得最为详细、最为核心的程序,亦是本文在问题部分要主要分析的程序。《争端解决协议》从第6条至第13条,以及附录《仲裁规则与程序》对仲裁程序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首先是仲裁庭的设立:在收到进行磋商的请求之日起60日内,或在紧急情况下收到请求之日起20日内,未能通过磋商解决争端,起诉方可书面通知被起诉方请求设立仲裁庭。其次是仲裁庭人员的组成:仲裁庭一般由3名仲裁员组成,其中1名为仲裁庭主席。被指定作为仲裁庭成员或主席的人选,应在商贸争端的解决方面具有专门知识或经验,并且独立、客观、公正。CAFFA在协定中详细规定仲裁庭的工作程序。最后是仲裁决定的执行:执行是争议得到最终解决的保障。《争端解决协议》第12条中明确规定了被诉方有执行仲裁庭裁决的义务。被诉方应当在双方一致商定的合理期限内执行仲裁裁决。

三、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的特点

如上所述,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将争端放在框架协议下解决,是对其落实所提供的有力保障。通过《争端解决协议》之制度设计,能以法律机制来切实维护和保障自贸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合作各方商贸争端的及时、有效解决,保障自贸区内经济合作的有序开展。

其二,《争端解决协议》既借鉴了WTO及北美自由贸易区(NAFFA)等国际通行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东盟各成员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基石。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商贸合作的稳定和发展,开展互利共赢的往来机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争端解决法律机制所面临的制度性困境

毋庸置疑,《争端解决协议》作为规范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处理有关贸易争端的法律文件,在促进双方商贸发展,增强政治互信,实现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在适用主体范围、仲裁程序构建及法律适用上仍存在不足,而这成为制约商贸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一)适用主体范围仍规定过窄

目前《争端解决协议》规定的适用主体(当事方)仅为东盟成员国与中国,亦是只有政府才能作为争端解决机制的主体提起争议。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参照了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私人、企业与政府间因贸易和投资所产生的纠纷,不能直接起诉;以及NAFTA中规定:如果缔约国不能协商解决争议,只能由缔约国来申请召开自由贸易委员会会议,而不能是一国国民。而这里最大的考虑在于:如果允许私人作为起诉方,一些商贸中的不恰当诉讼可能会上升到政治层面,从而引发政治问题以及舆论压力,不利于国际影响。但是在当今中国-东盟的商贸往来中,私人企业却是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虽然我们要考虑到整个区域组织的政治影响和国家利益,但个体寻求救济的权利却是应当予以充分尊重与保障的。

(二)仲裁这一争端解决途径之不足

诚如上文所述,仲裁作为CAFTA中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程序,其机制的有效设计与构建,对于促进争端的快速解决,提升CAFTA各成员国对仲裁的公信力与满意率都是极其重要的。但目前的仲裁程序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1.仲裁庭组成存在结构性缺陷

《争端解决协议》规定,仲裁庭成员或者主席应是在法律、国际贸易和《框架协议》下具有专门知识或经验的专家,且选任是客观、公正。此外,仲裁庭的主席不为任何争端方的国民,或为其所雇佣。在有关回避的规定中,仅对主席做此要求,是不太合适的。因为仲裁作为CAFTA中最为常用的争端解决机制,为保证其公平公正、对仲裁员的回避亦应做出严格的规定。与此同时,除回避规定过于宽泛外,在仲裁员的选任上,《争端解决协议》第7条第2、3款规定:“争端双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为仲裁庭各指定一名仲裁员,仲裁庭主席由双方共同协商指定。如在规定期限内双方未能对仲裁庭主席人选达成一致,则应请求WTO总干事或国际法院院长来指定。”这一规定亦存在问题:一方面,CAFFA争端解决机制没有设立一个公众的专家名册,这就使仲裁员的选任会有很大的任意性,裁决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容易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在争端双方未能达到一致时,请求WTO总干事或国际法院院长来指定主席的规定,容易出现因主席无法指定而最终影响到仲裁庭的成立与裁决的效率。

2.仲裁庭表决机制不通畅

根据《争端解决协议》第8条第5款之规定,仲裁庭如果意见不能取得一致,则实行多数决原则,这也是国际仲裁的通行做法。但在《争端解决协议》中设计了第三方制度,因此,如果在某一商贸争端中出现三个以上当事方,而仲裁员又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无法取得一致时,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无法作出裁决,或产生裁决不能的困境。

3.仲裁的执行力不足

顶层设计再完美,如果得不到落实与执行,最后只不过是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执行就好比是法律的牙齿,能让裁决得到有力遵守。虽然《争端解决协定》对执行程序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但还是存在不足。如在CAFTA中,没有设计对执行进行跟进的制度,各成员国在执行裁决时全凭诚实自愿,缺少监督和压力。在现有制度设计下,能促使败诉方自觉执行裁决的唯一动力就是启动报复惩罚机制的威胁,但是,采用报复惩罚机制是与CAFFA争端解决机制的价值取向是向违背的,其只是对胜诉方最后的补偿办法。

(三)商贸争端解决常设机构之缺失

根据《争端解决协议》,CAFTA没有设立常设争端解决机构,这也是目前其在争端解决中的又一不足之处。CAFTA中规定,当争端起诉方要求被诉方设立仲裁庭时,由争端当事方指定仲裁员组成临时仲裁庭,问题解决后,此仲裁庭自行解散。虽然对其成立时间及运作在《争端解决协议》中有严格限制,但实践中由于缺乏一个常设机构对仲裁庭的工作以裁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且《争端解决协议》中也没有规定未遵守该时间限制的后果,故很容易造成争端解决的拖延,不利于争端的解决。事实证明,如果商贸争端解决机制中缺乏常设解决机构是一个缺陷,它将使争端解决处于混乱的局面。

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争端解决法律机制完善之思考

诚如上所述,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安全阀”,在促进和保障中国-东盟商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制度设计的原因,运行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上述问题。从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出发,借鉴N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成功经验,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拓宽其适用范围

正如在问题阶段分析所指,目前争端解决机制没有将私人主体纳入,不利于对私人主体利益的保护。在中国东盟争端实践中,很大一部分是农产品贸易,而农产品贸易关涉的更多的是私人业主;与此同时,随着CAVFA的不断成熟发展,自贸区内的投资活动也日渐增多,而投资利益的相关主体亦是私人和企业。因此,考虑到给予私人主体更为有效的保护和救济,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商贸解决机制中,应拓宽其适用范围,将私人主体纳入到争端解决机制的主体范围。

(二)完善仲裁裁决机制

1.设立专家名册

《争端解决协定》第7条规定“仲裁庭的主席不应该是任何争端一方的国民,也不应常住于争端国中或在争端国中从业”。对于其他仲裁员却并无限制。而在NAFFA的介绍中,其每一类争端都有启用专家程序,其对专家的任用资格、选拔程序,工作要求都有着十分详尽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参考NAFTA及WTO中,设立专家名册的做法,在争端解决机构中建立一份统一的专家名册,由每个国家来推荐其合格的专家入册。同时,如NAFTA的规定,参与的专家必须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属于各个行业中的精英,涵盖各专业领域,但是其不得代表任何政府或组织的利益,要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以独立身份入册。只有如此,当争端发生时,各方可从这份专家名册中挑选三名具有与所涉争端有关领域背景的专家(且不得属于各争端方国籍或经常居住地),以此提高仲裁的效率,保证其客观性与公正性。

2.完善仲裁的表决机制

对仲裁庭的表决方式,依《争端解决协议》,当仲裁庭达不成一致意见时,采取多数决,但因为存在“第三方”机制,容易出现久裁不决的现象。所以笔者建议:在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形下,应依仲裁庭主席的意见作出裁决较妥,这也是国际上仲裁庭通行的方式。这样做就避免了裁决最终无法做出,影响争端解决效率局面的产生。

3.建立跟随执行监督机制

对于CAFTA中存在执行无力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借鉴WTO中运行较好的“跟随执行监督机制”,在CAFTA的争端解决机制中予以确认。可以规定,对于裁决的执行,在确定合理期限之后起6个月内,将执行列入争端解决机构的会议议程之中,每次召开会议时,执行方都应主动提交自己的执行进展书面报告。而有关这项进展有监督和督促,可以交由争端常设机构来负责。因此,通过建立“跟随执行监督机制”,可以动态掌握败诉方的执行情况,将其列入争端解决常设机构的监督之下,让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也会对败诉方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完成裁决的执行。

(三)设立争端解决常设机构

一个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需要一个常设机构来保持其有效运转。在目前的CAFTA商贸争端解决机制中,仅成立了一个负责联络争端方的机关,并没有像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设立一个专门的争端常设机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借鉴NAFTA设立自由贸易委员会的经验,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常设的争端解决机构和秘书处,以保证及时、有效、公平地解决争端。正如前所说建立“跟随执行监督机制”,其常设机构的职能应包括对整个争端解决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同时,负责对CAFTA协议进行阐释和解答。根据2009年签订的《中国-东盟投资协议》,我们也可以看出,设立常设争端解决机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既有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也有利于争端机制本身的构建和完善。

六、结语综上所述,CAVFA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对协调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解决贸易冲突、维护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经贸合作良性运转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为自贸区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制保障。

[注释]

①参见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30页。

②参见梁丹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初探——以世界贸易组织法为起点》,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2期。

③参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11条。

④参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第2条(第1—8款);http://www.rosin-china.com/Specials/China-ASEANFree%20Trade%20Area/content/ZHENGCEHEXIEDING/121332.htm 2013年7月28日最后访问。

⑤参见《争端解决协议》第4条“磋商”。

⑥参见《争端解决协议》第5条“调解或调停”。

⑦参见《争端解决协议》第9条“仲裁庭程序”。

⑧关于第三方制度,详见《争端解决协议》第10条规定:任何对仲裁庭审议的争端有实质利益并且已将其利益书面通知争端当事方和其它缔约方的缔约方,应享有向仲裁庭提交书面陈述的机会。这些书面陈述也应提交争端各当事方,并应反映在仲裁庭报告中。

⑨参见《中国-东盟投资协议》第22条第1款之规定:鉴于常设机构尚未建立,由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支持与协助的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应监督、指导、协调并审议本协议的实施。所以可以看出设立常设的机构是必然的。

[作者简介]曹平,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研究员、法学博士,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教授;尹少成,广西民大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商贸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下列项目扣减增值税

1.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 000元,最高可上浮5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中“不动产租赁服务”、“商务辅助服务”(不含货物运输代理和代理报关服务)、“生活服务”(不含文化体育服务)范围内业务活动的企业以及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登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纳税人按企业招用人数和签订的劳动合同时间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在核定减免税总额内每月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小于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为限;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大于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核定减免税总额为限。

纳税年度终了,如果企业实际减免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小于核定的减免税总额,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年度扣减。计算公式为:企业减免税总额=∑每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本年度在本企业工作月份÷12×定额标准。

企业自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次月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当月,持下列材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1)新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义务兵退出现役证》或《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证》。

(2)企业与新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3)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本年度在企业工作时间表。

(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上述所称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是指依照《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令第608号)的规定退出现役并按自主就业方式安置的退役士兵。

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为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纳税人在2016年12月31日未享受满3年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调整完善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2号)规定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自2016年5月1日起按照上述规定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在2016年12月31日未享受满3年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附件3第一条第(十二)项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免征增值税政策,自2014年7月1日起停止执行。在2014年6月30日未享受满3年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2.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2015年1月27日前取得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 000元,最高可上浮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建筑企业资质共享老项目的账务调整及新项目的风险管控(三)

文 肖太寿

2.规避税收风险的实践操要点。

第一,联营方应投资设立100%全资的劳务公司、材料公司和机械租赁公司。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26条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另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基于此规定,联营方从关联企业分回来的利润是免征企业所得税的。

第二,联营方以被联营方的名义,在项目所在地成立项目部,并以被联营方的名义设立联营方和被联营方共同监管的临时结算户。联营项目的所有收支都通过该共同监管的临时账户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联营方和被联营方按照税法规定,在项目所在地的国税局预交2%的增值税,被联营方开具增值税发票给业主或发包方,被联营方与联营方签订的分包额部分,联营方给被联营方开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联营方享受抵扣11%的增值税进项税。

第四,被联营方与联营方投资设立的100%持股的材料公司、劳务公司和租赁公司分别签订合同后,在四流一致(建筑合同签订双方、建设方与建筑服务提供方、资金支付与接收方、增值税专票开具与接收方必须一致)的情况下,材料公司、劳务公司和租赁公司分别给被联营方开具17%、3%和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联营方享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联营方从被联营方赚取的利润通过关联公司与被联营方发生交易行为,在满足四流一致的情况下,从被联营方账上拿出来。

第五,项目部的财务人员,必须一身两任,一任是代表联营方做分包业务一块的会计核算,一任是代表被联营方做总包业务的会计核算。工程决算后,将代表被联营方进行的会计核算账务资料全部移交给被联营方保管。

第六,在项目所在地必须以被联营方的名义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在施工现场所设项目管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被联营方本单位的人员,否则认定为挂靠行为。

企业安置残疾人若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应具备哪些条件?

文 小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70号规定: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企业享受安置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1)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1年以上(含1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企业实际上岗工作。(2)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3)定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殘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4)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商贸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回首20世纪,真是漫长而又短暂。在这一百年中,人类的文明成果有如漫天繁星,璀璨壮丽。如果让你挑选一颗最夺目的,你会挑选那颗呢?我想一定是Internet。今天,再没有比Internet对人类生活影响更大的了。无论你在天涯还是海角,你都可以和朋友轻松舒适地交谈,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徜徉。电子商务、网络办公室在短短的几十年,从神话变成了现实。Internet对人类的影响及其意义将远非我们今天的想象力所能及。

在美国,Internet引发了人才地震。互联网经济象火山爆发一样突飞猛进地发展,巨额风险投资和许许多多的人才象蜜蜂发现花丛一样涌向大大小小的网上公司,“.com”成为最受青睐的地方。这里不再象过去只是计算机专家的领地,而变成了年轻人的乐园,是他们事业与前途的希望。《圣约瑟信使新闻》(San Jose Mercury News)有关高技术的报道非常出色,报社里那些对Internet有精辟见解的记者经常获奖,然而一年里有11名出色的记者离开报社,去了他们曾经报道过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一位同事说:“我在这里工作10年了,从没有见过如此成群离职的现象。”从《财富》500强的董事会成员到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从咨询公司到大学,这个国家里许多优秀的人才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去帮助那些新成立的网上公司。旧金山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席托尔·斯诺说:“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手,我们已经拒绝了上千万美元的生意。”

今天看来,互联网经济仍然是充满风险的,网上公司几乎都不赚钱,成为人人皆知的秘密。为了这个不赚钱的行业而放弃自己的高级职位和优厚待遇,似乎是欠妥的,但是,Internet迟早要覆盖并改变一切的观点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Internet时代,不加入网络,就意味着落伍与被淘汰,而这是最大的风险。

据一位IT界人士估计,目前仅电子商务网站平均每天就有二至三个问世。市场的激增,使得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主要有下面四大类岗位最受欢迎。

互联网专业技术类

首先是软件工程师。中国是软件业的“小国”,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软件工程师真可谓炙手可热。在中国,以知识资本入股加盟企业的软件工程师也不乏其人。

其次是游戏设计师。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和特技效果业求才若渴。这类人才不仅需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敏锐的艺术感觉。

再次是网络安全师。近几年,随着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全球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对高水平的网络安全师的需求越来越多。

WAP开发人员: 电信技术和Internet的结合越来越紧密。WAP开发人员需要具备无线电和网络管理/设计的工作经历和背景。现在这方面人才比较匮乏,所以公司也会考虑从相关行业中转过来的人,比如曾经从事过IP网络设计和网络管理设计的人士。

数据通信人才:

从事这一岗位的工作,你必须有在数字网络及通信领域的工作经验,对于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及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可以有效解决突发事件,有项目管理经验。

ISP/ ICP所需的Web开发与设计类

曾经从事Web开发的人员现在正步入公司的高层,新的岗位空缺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编程能力,熟知HTML、JavaScript、能进行网页制作,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人员管理经验,能积极有效地激励员工。WEB设计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精通HTML/DTHML语言,能够保持网站浏览的多平台兼容性和网站内容设计上的连贯性,对WEB新技术能较快掌握,了解各类网站开发动向及交互式媒体格式,同时还要具备对新技术的敏锐感觉,对新信息的快速捕捉,并能保证产品成果的生动性。

电子商务类

1.电子商务项目管理

这个岗位要求你具备整体管理项目的能力,包括做计划、项目实施、日程管理、预算、资源分配和商品交付质量管理等。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能和各种客户打交道,还负责整个团队的协调。 毫无疑问,完成这份工作需要有管理大型、复杂与并行项目的经验,包括计划开发、项目实施和客户管理的经验。最好有较强的Internet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背景。

2.电子商务顾问

这一职位的目的在于帮助那些靠Internet来积累资本的电子商务企业去规范他们的经营策略。在这个岗位上,你应当具备在电子商务、电子商贸和Internet企业解决方案方面的资深经验。还应该具备在企业高级管理层维护人员关系的能力。熟悉IT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至关重要。

3.客户支持

客户支持是电子商务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各电子商务公司迫切需要能够管理公司与各类客户关系的人才及软件,而最终目标是能够保持一种令人满意和长期有效的客户关系。相应的技术、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CRM应用基础、电子金融方面的经验是在这一岗位有所成就的基础。

综合类

1.组织与管理人员

和传统意义上的组织与管理人员相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背景(熟悉网络、Windows NT、Unix等),具备理解客户商务需求的能力,能够保证技术实施体现商务需求。

2.知识工程人员

为了有效管理各类日益增多的信息数据流,许多组织都需要一些能够利用某种信息系统支持的专门人才,对纷繁庞杂的信息有效地提炼、捕捉、综合和分类。知识工程人员需经常地为商业项目提供计划、分析、细化步骤,还应有效地为各工作组相互之间传递知识信息。因此要有较好的文书处理、项目统筹计划能力,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公共活动经验,较强的交流、理解能力。

在经营管理方面,经理级别的市场推广和网站广告销售人才相当抢手。由于与网络有关的公司创业伊始,就已经考虑到今后的上市、收购与兼并问题,所以熟悉国际上网络企业运作与炒作模式,尤其是熟悉资本市场能够进行融资的金融人才,是网络公司非常需要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求职者最关心的薪金及待遇问题:

现在在人们眼中,互联网企业是最敢花钱的,动辄数百万的广告投入,铺天盖地的网站广告,耗资不菲的周年庆典,让人们感觉到互联网企业的一掷千金。但这也不代表在这类公司工作,你的薪金会比别的行业高出许多。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人更多看中的是企业将来的回报。 “我拿希望赌明天”成为互联网企业“胸口永远的痛”。

互联网行业,不同公司在能提供的年薪上有较大差距。一般大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年薪在二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十五万左右,低的在十万元左右。中层技术人才的年薪一般会在十至十五万元左右,但也会因公司规模、经营范围等会有所不同。

至于总经理级的价位,大公司开出的年薪高的能达六十多万元,但小公司可能就愿出十万元左右。但一般还是在二十到四十万元左右,所不同的是,总经理也许还可能持有公司股权。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骨干,大公司其薪金水平一般在8至12万年薪,小公司在6至8万。一般职员的薪金略高于社会同等工作条件下的平均值。

另外,据了解,像电子商务类网站、金融类网站为所需副总经理级的人才开出的价位会高于新闻类或综合类的网站。据分析,可能是前者所需要的专业素质更高一些。网络公司的采编人员的薪酬一般为:普通编辑、记者月薪3000至4000元;责任编辑月薪5000至6000元;部门负责人月薪1万左右。

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有很多中等规模或小型的互联网企业,公司无法给你提供像大公司那样丰厚的薪水,同时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工作12—16个小时司空见惯。这些公司对员工的唯一的补偿办法就是提供比大公司更加丰厚的股票期权。如果公司上市成功,你很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这种“一夜暴富”成为强心针,极大刺激着国内的许多年轻人。能否提供股票期权和提供数量的多少,成为他们选择公司的首要。同时,企业究竟能不能很快上市,有没有发展的前景,也是决定员工去留的重要因素。

在互联网企业中,你会随时感到技术更新对你的压力,你也会随时感到时间的不够用。一位IT公司的人力总监说,“年青和变化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特征,竞争太激烈了,迫使公司都在拼命的跑,员工需要培训,需要更新知识,但公司没有时间给员工做太多的培训”技术的学习与进步也只能主要依靠你自身的警醒和不断的学习与实践。

商贸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国与国之间不同层次的跨文化经济和商贸往来日渐频繁。在各国间跨文化交流的商贸活动中,专业人才除应具备企业经营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文化知识和商贸语言沟通能力。各国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影响国家间的商务活动和商贸往来,甚至决定其成败。传统的商务英语只重视学生的商务知识和英语能力,忽视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语用失误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影响了国际间商贸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商务英语的语用现状,并提出语用学能力培养策略,对顺利开展国际间跨文化交流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见。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商务英语 语用学 能力培养

一、语用学理论

关于语用学的定义有多种,索振羽编著的《语用学教程》中指出的定义表达得较为明确。“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的表达和准确的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的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语用学可被定义为研究语言应用及语言交流的学问。也就是说,它是不同情况的交流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问。因此,无论是英语国家之间的言语交际,还是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

二、商务英语的语境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英语在商务场合的应用。商务英语源于普通英语,同时商务英语是商务知识和英语的综合,因而具有独特性。商务英语语境包括语言语境、人际交流的社会语境和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认知语境。语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可能影响交流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从而关系到交际能否成功。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注意不同的语用表达方式。

三、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商务英语的语用现状

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还是商务英语语用发展的必经阶段。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否准确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礼貌称呼等社会语言,并在交流过程中融合自己的思想,自然得体地表达出来。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培养的学生缺乏跨文化交流意识,在具体的商务实践活动中,很难借助母语中的语言规则、思维表达方式来诠释自己;甚至经常用语失误,给对方造成困惑或是引起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国际商务活动和商贸往来。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对跨文化交流理论和实践的理解甚微,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弱。

四、商务英语语用学能力培养策略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当语言用于交际情景中时,语言注定与文化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

1.语言是一系列的符号,常常被认为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价值。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商贸活动的同时,不仅要掌握语言使用规范,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还要深入了解语言文化内涵和语言所在社会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土人情,使对话双方能够在贸易往来的协商中尽快达成共识,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促进贸易往来。

2.在英语语言多元化的今天,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往来再不局限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更多会发生于英语非母语的国家之间。因此,在了解各种语言的发音规则和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应深入了解贸易合作伙伴所在国家的商务用语规范和人文风俗,加快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步伐。

3.通过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和师资培训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做到对文化差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对复杂文化社会的灵活性,适应日益广泛的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1)关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可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以基础语言技能为核心的语言类课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商务课程和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的文化课程。在模块构建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职业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商务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2)以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为依据,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商务英语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运用现代课程开发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适应跨文化交流的商贸往来活动。

(3)逐渐壮大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和扩充师资力量,加强“双师”“双语”的师资队伍建设,使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商务英语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跨文化知识修养和综合商务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不断扩大引进既有专业英语语言知识又有商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英语人才充实队伍,定期请企业优秀人员授课,讲解基本的企业文化和必要的商务知识。另一方面,分派教师去企业参观和实践,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增强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授课能力,进一步提高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是跨文化交流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在不断巩固商务英语的语言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在跨文化交流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在跨文化交流的商贸活动中分析各国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避免因语言规范的差异而在交谈中产生误解,同时研究商务英语的语用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商务活动和商贸往来中话语交际的语用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迎娣.语用学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A].读与写杂志,2010,(05).

[2]吉翔.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学原则[A].考试周刊,2007,(51).

[3]吉翔.商务英语语用原则体现[A].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商贸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2012年商务工作,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2012年商务工作回顾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商务系统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创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

(一) 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更加坚实。

城乡便民商业体系不断完善。在城市社区,积极推进 “六条线”进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网络覆盖1500多个社区,基本实现城市较大规模社区全覆盖。在郊区乡镇,大力实施惠农工程,“家电下乡”商品累计销售109.1万台,3100多家连锁超市和便利店深入郊区所有乡镇和千人以上大村,累计改造的189家农村集贸市场覆盖了郊区县所有乡镇。

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创新。进一步确立农产品流通公益性,回收、回租、补建社区蔬菜零售网点104个,推动国资参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市抓批发、区抓零售”新体制。10家开展“农超对接”超市果蔬农产品销售量15.6万吨,增长15%;蔬菜直营直供店累计达122家;车载蔬菜直销车服务范围覆盖107个社区,蔬菜零售新模式菜价低于全市均价20%以上,模式创新更好地实现了惠民利农。

市场供应保障调控体系不断健全。继续巩固货源市场“日常供给”、商业库存“安全供给”、政府储备“应急供给”三道防线,市场调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十八大服务保障任务。“7.21”特大自然灾害期间,商务部门及房山、门头沟等区,紧急调运1000多万元的生活必需品,及时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市场供应稳定。

(二) 推动和促进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

聚集发展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两家国家级和六个市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梯次结构;海淀、昌平等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离岸外包执行额30.7亿美元,增长53.6%;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额增长13%,高于全市增幅8.3个百分点;首批命名16座商务服务业示范楼宇;通州商务园和大兴区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电子商务聚集区获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四大物流基地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增长21%。

内涵发展实现新提升。“双自主”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10%;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出口增长30.6%,占比达75%,提高14.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85.9%,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64.4%,提高9.4个百分点;全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7家,设立投资性公司208家,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663家,继续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境外直接投资增长64.3%,占全市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达88.5%;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从传统的土木工程向矿产资源开发、新型能源利用等中高端业务转移,全年营业额增长16%,“走出去”能级不断提高。“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中国燃料油现货交易平台”成功开市交易并实现平稳运行;首家千亿元规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房山诞生;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占全国的六成以上,高端交易实现新突破。首届京交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国际服务贸易交易额112亿美元,超过第84届广交会交易规模,呈现出高规格、高起点和高水平的特点,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我市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

融合发展创出新佳绩。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9个试点项目带动投资近8亿元;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70辆纯电动车陆续投入绿色物流运行;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现网上零售额596.8亿元,增长99.8%,商务与科技融合成效显著。重点培育酷车小镇、鲜鱼口等26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鼓励“老字号”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全市旅游收入中的餐饮、购物占比达52.2%;支持文化“走出去”,全市广告宣传、电影音像等核心文化服务出口额增长13.2%,商务与文化旅游融合收效良好。

规范发展迈上新台阶。引导商业零售企业诚信促销,纠正不规范促销行为155项;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协助捣毁窝点221个;认真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退还或解决违规收费4000余万元;开展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行业服务更加规范。扩大北京市“放心肉”工程推广建设试点范围,可追溯的“放心肉”达全市年生猪屠宰量的80%;提高酒类溯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广泛推广使用低钠盐,有力保障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加强检查、严格执法,整改商业安全隐患和问题5000多个,确保了全行业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三) 统筹和协调推进的商务发展机制不断健全。

消费增长促进机制作用继续显现。一是合力推动。调动区县、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促消费积极性,全市共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100多场次,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迈上新台阶;西城、延庆、密云等区县促消费活动主题鲜明,效果突出,东城、石景山、顺义和怀柔等15个区县完成或超额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任务。二是政策促进。开展家具以旧换新试点月活动,拉动当月全市家具类商品销售额增长11.9%,高于2012年增幅7.2个百分点;结合老旧机动车更新换代,拉动新车销售36万辆;继续实施刷卡促销政策,全年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超过75%。

外贸增长协调机制效果明显。为企业实际办理出口退免税278亿元,增长10.1%;简化银行办理贸易收付汇业务流程,所需时间减少70%左右;加快通关速度,普通企业通关时间平均缩短至进口23.5小时、出口1.8小时左右;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受益企业覆盖率超过80%。支持“双自主”企业扩大出口,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汽车成为“双自主”出口的第一大产品;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上本市参展的“双自主”企业占70%以上。

联动发展促进机制成效显著。首都国际机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和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批。各类外贸政策咨询会、宣讲会、培训会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与朝阳、丰台、平谷等区县开展战略合作,引导726个外资项目落地相关区域。为相关外资企业办理土地款入境约16亿美元,破解了多年积累的难题。支持8家担保企业对275家中小商贸企业融资,带动直接投资150亿元,税收19亿元,就业增长15%。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帮助“双自主”企业首次成功应对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

区域商务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农产品货源供应区域商务合作由最初的7个省区市扩大到9个,与30个蔬菜产地签署长期合作协议,蔬菜供应量增长12.5%,在服务首都市民的同时,服务产区菜农。举办 “各省市商品大集”,为全国“名特优”商品和品牌进入首都市场搭建平台,累计吸引918个国内品牌落户,销售额超过3亿元,大集已成为各地品牌商品走向全国市场的“孵化器”。

回顾过去的五年,尤其是经过成功服务2008年奥运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商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机制不断创新,政策不断突破,法制不断健全,服务不断提升,指标不断刷新,贡献不断增加——与世界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连跨上新台阶,五年内消费规模迈上四个千亿元台阶,自2008年起连续位居全国城市之首,2012年达7702.8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实现4079.2亿美元,是2007年的2.1倍。服务贸易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12年首破千亿美元大关,增速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是2007年的2.1倍。利用外资连创新高,接连跨过60、70亿美元台阶,2012年达80.4亿美元,增长14%,在全国吸收外资下降的背景下,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同步增长。境外投资成十数倍增长,2012年突破10亿美元,达11.9亿美元,是2007年的12.6倍。口岸运营持续向好,2012年进出口货物监管量、征收关税及代征税分别是2007年的1.3倍和1.5倍;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排名从世界第九跃居为第二。

经过多年发展,商务领域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

最终消费率自2006年起连续六年超过投资率,2011年达58.4%,超过投资率17.3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形成消费投资协调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2012年,商务领域涉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运输仓储和商务服务五大行业国地税收入占全市的30%、就业占全市的36.6%;外资企业缴纳的国地税占到全市20.4%。市外和境外购销额占全市商品购销额的73.4%,为外省市进出口货物占全市的71%,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8.4和7.7个百分点,北京作为全国流通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全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额分别占全球的1.07%和1.12%,比2007年各提高了0.31和0.35个百分点,实现了国际商贸中心战略确定的到“十二五”末在全球占比突破1%的发展目标。

上述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区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更有赖于商务战线广大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全体干部职工的拼搏奉献和创新开拓。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3年商务工作思路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利用推动商务发展的良好机遇,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民生工作,稳中求进,扎实开局。以抓目标为指引,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开展;以健机制为保障,强化部门合作和资源统筹;以储后劲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首创精神和政策突破,全力推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左右;货物贸易超过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增幅高于12%;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以上;境外投资增长超过10%。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努力做好惠民生促消费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把扩大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实《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 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民生工作。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城乡便民商业服务体系。探索生活性服务业改革试点,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商业服务水平。继续实施“老人一元理发”项目,支持开展其他公益性惠民服务。启动百名大师、千人“民星”和万人培训工程,推动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引导早餐经营网点合理布局,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建设和改造固定早餐门店100家。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空白社区和千人大村为重点,继续推进规范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优化共同配送,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和需求,新增便民共同配送网点100个。进一步完善郊区现代流通网络,提高商品配送能力和水平,郊区连锁网络联合采购规模达到5亿元。

着力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巩固惠农利民成果。出台并组织实施《蔬菜零售网络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探索国资参股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主要蔬菜零售企业模式,加快推进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鼓励区县回收、回租、补建社区蔬菜零售网点,支持区县制定实施“菜篮子”网点建设区域发展规划,继续推进蔬菜流通新模式网点建设,新增蔬菜直营直供店60家,蔬菜流通新模式网点100个。

全力做好市场供应和政府储备,提高调控和保障能力。继续开展保障冬季首都市场蔬菜供应联合行动,提高冬季蔬菜保供能力。做好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梳理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完善制度,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不断提升市场调控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2. 千方百计拉动消费增长。

强化政策引导,稳定消费增长。巩固多方联动促消费机制,安排促消费鼓励资金,支持批发、零售(餐饮)企业为保增长做贡献。配合老旧机动车淘汰,推动汽车消费。继续实施家具以旧换新、信用消费和刷卡消费鼓励政策,扩大惠民消费。开展以保障房、餐饮、国际精品销售等为主题的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消费氛围。引导餐饮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厉行节约,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

依托市场优势,发展品牌消费。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主品牌,汇聚国内品牌,吸引国外品牌。整合全市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信息,推进区县商业地产项目和知名品牌企业有效对接。稳步推进零售外资店铺发展工作,更好地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创新商业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环境,力争实现网上零售额7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突破8%。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带动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培育1-2个电子商务聚集区。研究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跨境交易业务,扩大国际流通规模。推动网络(电子)发票试点工作,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延续拓展电子产品、家居、百货、装修和耐用品市场的信用消费需求;推动建立政府、金融机构、零售企业之间的信用消费合作平台,促进信用消费健康发展。

优化服务环境,扩大外来消费。抓住实施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机遇,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离境退税政策尽快出台,深度开发国际消费;继续做好“老字号”创新发展工作,提升特色商业文化内涵,增加特色消费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扩大消费增量。

(二)加快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更好地服务首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

推动政策突破和机制创新,努力保持两类贸易和双向投资稳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着力稳定货物贸易增长。一是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动各类外贸特色商品交易功能区建设和特色商品展示交易功能拓展;利用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示范基地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扩大出口。全面推进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升“北京创造”影响力;利用各类展会组织本市“双自主”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3年,“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达到12%左右;探索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带动新车消费;加大出口退(免)税支持力度,吸引进出口总部型企业在京发展,扩大外贸出口增量。三是积极增加进口。重点支持企业进口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北京“进口商品购物节”活动品牌,吸引国际品牌商品进入北京消费市场;发挥网络零售优势,探索进口商品零售新途径。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鼓励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在东盟、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建设营销网络;加强产业损害预警,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本市产业安全。

努力保持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发挥服务贸易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充分利用京交会等高端交易平台,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出口品牌,推动服务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着力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保持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快速增长态势;稳步扩大文化服务出口,提升“北京服务”影响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创新机制破解制约生物医药等外包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巩固我市服务外包全国领军城市地位,2013年离岸外包执行额增幅超过15%。

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研究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意见的措施;推动研究我市外商投资企业高管人员奖励政策以及出入境、居留等便利措施。积极推进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中关村扩区、CBD打造国际金融城、通州新城和新机场建设等机遇,发掘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抓住国家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契机,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服务业领域,进一步促进外资结构优化。

继续提升“走出去”层级。重点支持骨干科技企业、文化企业以集合化方式“走出去”;支持对外投资带动承包工程、设计咨询业、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企业联合“走出去”。引导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超过10%。

进一步完善首都口岸经济体系。一是深入实施口岸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北京西站铁路口岸正式开放,加快通州口岸建设步伐,筹划新机场口岸规划相关工作,恢复丰台货运口岸铁路专用线运行,推动与边境城市口岸铁路直通。二是加快完善口岸功能区。鼓励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扩大外贸规模的同时促进内贸销售。推进首都国际机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落地后续工作,尽早实现汽车整车进口功能。着力扩大保税业务规模,天竺综保区进出口额增长25%以上;亦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量实现翻番。支持平谷国际陆港争取启运港退税政策,力争全年外贸吞吐量突破3.5万标箱。

推动第二届京交会取得更大成效。秉承“务实、合作、诚信、俭朴”的办会理念,以服务客商为本,以交易洽谈为核心,全力办好第二届京交会,提升京交会品牌国际影响力、国别覆盖率、省区市参与率和签约执行率。借助京交会平台,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吸引一批服务贸易领域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北京,为建设国家服务业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三)深入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更好地助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

进一步完善发展促进机制,着力培育对首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增长领域。

1. 服务大局,不断开拓商务领域发展空间。

全面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出台总部经济政策,将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扩展至各类内外资总部企业。鼓励和支持总部企业在京发展实体业务,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提高总部企业对全市经济贡献度。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累计达150家以上。

完善批发业增长促进机制。建立批发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作联系制度、会商制度和监测体系。出台鼓励批发业发展政策,完善促进机制,加大促进力度,提高批发业对首都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

提升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商务楼宇差别化定位,打造一批总部管理、投资咨询、会议展览等特色鲜明的主题示范楼宇,突出特色发展。继续支持商务楼宇的软硬件环境改造和服务品质的提升,重点培育15座主题商务示范楼宇,命名首批2-3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打造更多的税收过亿、知名度高的商务楼宇,引导商务楼宇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实现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以统筹会展资源、健全会展业发展机制为抓手,提高承接大型会展的能力。落实会展业鼓励政策,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国内品牌展会,支持大型展馆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启动会展业国际化宣传推广活动,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助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继续加快高端市场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燃料油现货交易平台”、“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示范作用,拓展大宗商品交易规模和品种,逐步确立在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鼓励本市拍卖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拍卖企业,促进拍卖业国际化发展,推进北京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建设。

2. 提升品质,全力服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推进商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依托中关村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推动电子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在流通领域的推广应用。搭建中关村信息服务类、科技服务类等高新技术企业与商贸流通、物流、商务服务等企业需求对接平台,为科技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搭建桥梁和渠道。

创新商务与文化的互动发展。继续加强特色商业街等现代商业文化品牌塑造,重点推进五道营等特色商业街建设,积极探索推动南新仓“北延南扩”等特色商业街二次提升工作,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重点加快文化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优秀文化产品扩大出口,不断提升“北京服务”的国际影响力。

3. 加强监管,大力规范流通市场秩序。

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统筹力度。协调推进商标、进出口商品侵权和药品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推动“双打”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建立“两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有机结合,增强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

进一步完善流通市场监管机制。重点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和销售猪肉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大中型连锁超市全覆盖。加强对酒类、药品等特殊商品流通管理。继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和单用途预付卡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机电产品国际招投标监管。进一步提升行业安全监管和商务综合执法水平。推动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有序回归现货市场。完善商务诚信建设网络平台,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评级记录,推动诚信经营,营造首都和谐有序的消费环境。

同志们,商务发展任重道远,做好首都商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一岗三责”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以务实开拓的进取精神,为首都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上一篇:大一成长自我总结范文下一篇:自动化电气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