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2023-09-22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篇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集团”)组建于1983年,是我国唯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企业,是集科研、设计、制造、工程建设、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科技型、产业型、国际型企业集团。拥有“三大主导产业”、“六大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代表着中国在该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部分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近十年来,以谭仲明董事长为首的集团领导班子通过对环境、资源、集团自身优势、劣势进行认真分析、评价,科学地确立了发展战略,有效地进行了资源整合,加强了企业风险管理,成功地摆脱了历史困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中材集团充分认识到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风险管理摆在重要位置,从防范法律风险入手,将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战略规划、经济运营、财务审计、劳动安全等方面逐步建立了风险防范制度。

战略部署

统筹全局,重视战略风险管理

1.着眼长远,加强战略风险管理。集团始终高度重视战略风险管理,近十年来,一直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战略研讨会,形成了“务虚会制度”。研讨会由集团主要领导和外聘专家学者参加,对集团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以及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科学选择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

2.关注日常运营,积极防范运营风险。集团坚持实施经济运营分析会制度,通过年度、季度、月度召开经济运营分析会,强化运营风险管理。运营分析会将集团所属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信息进行归并统计,与历史同期指标、本期计划指标、行业相关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对运营状态做出客观判断,监控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资本结构和成长性等领域,科学设定了17项预警指标,划分了黄、橙、红三个警报区间,对运营风险较大的企业及时予以“预警”。

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外部风险

1.加强政策研究,防范政策风险。

集团产业面宽,业务涉及土地、矿产、能源、环保、国防科技等诸多政策领域,重视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文件,确保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手段、改革措施等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集团及时投资组建中材节能公司,积极发展中材风电叶片、CNG气瓶、光伏多晶硅材料熔炼器等产业,都体现了利用政策、把握机遇的风险管理能力。

2.密切关注市场环境,规避市场风险。

集团注重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经济规律的研究,2008年上半年,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较早预判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及时缓建了3条玻璃纤维生产线,降低了集团玻纤产业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风险。集团所属中材国际针对国际市场汇率变化,采取锁定合同汇率等策略,对降低装备工程业的汇率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管理,有效防范内部风险

1.控制成本,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集团在财会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了会计核算监督、财务决算管理、财务动态检测等多项财务制度;二是加强了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的管理;三是搭建了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加强了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在审计管理方面,加强审计监督,通过严格的年度审计、任期审计、项目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措施,强化了集团系统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2.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集团逐步建立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一是在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建立专职或兼职的法律事务机构,聘任律师或企业法律顾问,集团和重要二级企业设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二是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加强合同、议案等法律性文件的审查,严格执行审查审批制度,将法律风险的防线前移;四是依法积极处理历史遗留债务和经营活动纠纷,及时消除隐患;五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实施动态检测管理。

3.开展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集团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一是进行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安全管理流程再造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关文件;三是通过举办消防、安全生产讲座、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做好招聘培训激励工作,积极应对人力风险。集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签订不竞业协议及保密协议,建立技术业务骨干人才库和后备干部人才库,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依托对外经贸大学成立了中材学院,对集团及所属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轮训,提高管理层的知识水平,为集团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劲。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防范道德风险。

集团致力于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敬事礼人、尚同敏行”为核心,建设“敬事、敬人、敬信、敬学、敬同”的敬文化体系。一是加强和改善企业党建工作,完善纪检监察和绩效考核制度;二是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员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廉洁自律、廉洁从业的好风尚;三是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强化资产监督和效能监察力度,堵塞漏洞,严格奖惩,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从根本上铲除滋生道德风险的土壤。

体系建设

2009年8月下旬,中材集团召开了全面风险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对集团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安排,决定在集团总部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同时以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玻纤”)和中国建材工业地勘中心河北总队(以下简称“河北总队”)三个下属单位为试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试点结束后,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集团所属各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集团及试点单位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人员,以确保工作的组织推进。集团总部安排专人跟踪、督促试点单位,了解协调相关情况,相关事业部支持配合。根据咨询机构建议,集团总部和泰安玻纤成立了“风险体系建设内部专家组”,参与风险评估、审核等关键环节工作。

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体系建设阶段,通过风险评估、组织体系建立、制度流程梳理初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第二阶段是体系完善阶段,进行体系的试运行,总结经验,整改完善;第三阶段是体系提升阶段,深入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项目联合工作组通过多轮会议研讨,制定了集团和试点单位的全面风险管理项目的实施方案,整个体系建设分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职责落实与流程完善、体系试运行4个阶段。

在实施方案中确定了例会制度、研讨会、信息归口管理等工作机制,明确了分阶段验收的项目检查方式。

一是开展了风险全员辨识、评估。最终确立风险事件301条。确定集团总部层面重大风险2个、重要风险5个,完成了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二是完成了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编制了全面风险管理手册,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明确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报告体系。三是完成了制度流程的梳理。对涉及重大风险和主要业务的49项制度和10个重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找出了制度管控的薄弱环节以整改完善,编制了企业重要流程的内控手册。四是完成了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编制,并向国资委上报了集团2010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在总结上述经验的基础上,集团按照所属企业的性质,将所属企业分为上市公司类、非上市公司类、地勘单位类,分别借鉴中材国际、泰山玻纤、地勘河北总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成果,分期分类部署相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集团于2010年4季度召开了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地勘单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部署会议。在会议部署工作的同时也开展培训,宣传灌输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集团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所属单位开展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组织领导、工作方式、实施步骤和工作内容、检查验收、工作考核等内容,并印刷成册发给所属单位。中材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体系特点

中材集团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从组织体系、操作方法,还是沟通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具体体现为:

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以董事会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在集团公司董事会层面成立了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为风险管理项目提供建议;另一方面,充分运用董事会的决策来控制风险,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来加强集团管控和风险管理,使得风险管理建设全面、权威、系统。

二是领导高度重视,实行风险分层管理。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最高风险管理机构;总经理办公会全面领导风险管理工作;总风险管理师全面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并指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体系实施做有效监管;法律事务部和审计部负责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其他各部门设立风险管理相关岗位。

三是致力于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材集团选取典型的子公司进行试点,试点单位有属于装备工程制造行业的中材国际,属于地质勘探行业的河北总队,属于玻璃纤维行业的泰山玻纤。总部体系建设和试点单位同步进行,便于上下级企业的体系对接。在体系推广中,按照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地勘单位分类进行有效整合资源。

操作方法: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全员参与

一是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例如,在集团总部层面由具有充分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风险管理项目内部专家,充分利用骨干员工的管理经验和有效参与,有效消除测评误差。同时,由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项目的牵头部门之一,深入参与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后期体系的执行监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筹规划,建立模板。在进行试点时,集团都是从不同的类别选取典型的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集团所属单位原则上按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地质勘察类单位划分为三类,分别套用行业相同或相近试点单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成果。

三是部门配合,全员参与。集团要求各部门、员工都应积极参与,提高部门对风险的关注度,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风险的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沟通管理:三级联系,归口管理,例会制度

一是在中材集团内部实行三级联系的制度。项目组确立了三级联系制度,各部门部长是风险管理项目工作小组的成员,各部门安排一位中层领导作为本部门风险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各部门设置联络员一名。项目组在进行信息传达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三级同时传达的方式,从而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及时,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

二是项目组对所有信息实行归口管理。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所有纸质资料或电子信息的接收和传出实行专门管理,并制作资料接收清单,实行归口管理,有效地保证了信息沟通的顺畅。

三是实行专题研讨会和例会制度。在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召开专题研讨会,参会人员针对讨论主题各抒己见,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形成最后的决策。每周五下午进行本周工作内容总结和后续工作安排,会后按会议纪要推进安排工作。

中材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来,得到了领导及员工的大力支持,项目进展顺利,从而有效地推进了体系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各级领导员工的风险管控意识增强,培育了风险文化和风险理念;二是完善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报告机制,为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三是通过风险诊断,辨识出了重大重要风险,制定了重大风险解决方案;四是梳理了重要的制度和流程,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管控水平,为集团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化时代,风险管理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它是企业管理的纲,纲举目张。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生死存亡的竞争,而不是发展速度快慢的竞争,成本和技术只是决定快慢,而风险管理决定的是生死。只有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率和损失程度,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资料来源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和南通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崇川开发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工作方案”(崇开安发〔2017〕21 号)的通知》,按照南通市崇川开发区的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1.任务目标

力争到 2018 年上半年,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体系,全面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采取技术、管理等措施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及时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形成安全风险受控、事故隐患有效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和运行模式。

2.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公司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小组任职

姓名

所在岗位

组长 XX XX 组员 XX XX 组员 XX XX 组员 XX XX 组员 XX XX 组员 XX XX 组员 XX XX 组员 XX XX 组员 XX XX

3.制定专项工作方案,

根据开发区统一部署研究制定本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确定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保障工作认真落实相关工作安排。

4.主要原则

1、坚持风险优先原则。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

2、坚持系统性原则。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

3、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

4、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5.

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6.工作内容

1、划分辨识单元。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以生产车间、储存区域、工艺流程、生产系统、设备设施、环境条件、工作场所、安全管理、操作行为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为单元,科学划分。

2、编制辨识清单。参照国家安监总局《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 版)》,结合本单位生产工艺和岗位特点及职业卫生防护要求,采取全员参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详细地排查辨识各个岗位、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并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等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编制危险(有害)因素排查辨识清单。

3、开展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实际,可选择风险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评估方法,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确定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4、制定分级管控措施。企业针对排查确定的风险类别和等级,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将风险管控责任逐一落实至企业的各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和具体的责任人。管控措施包括技术、管理、个体防护以及应急处置等四个方面。同时公司、车间应分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位置、危险因素名称、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

5、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

6、实施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针对每一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对风险点的管控范围,将风险点隐患排查的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每个风险点的隐患排查内容、频次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7、督促从业人员持卡上岗。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从业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承诺卡,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危险因素、物品危险危害特性应知卡和应急处置方法应急卡。

8、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各类预案符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9、安全风险信息更新。登陆南通市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系统填报基本信息。

7.推进步骤

序号 内容 时间 责任部门 责任人 1 成立公司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建设领导小组 2018.3.1 公司办公室 主要负责人 2 拟定公司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建设方案 2018.3.5 领导小组/安全 安全部门负责人 3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建设培训 2018.3.10 安全部门 安全部门负责人 4 风险点辨识:划分辨识单元、编制辨识清单 2018.4.1 安全及各部门 部门负责人 5 风险评估及制定管控措施 2018.4.9 安全及各部门 部门负责人 6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措施等培训 2018.4.13 安全及各部门 部门负责人 7 实施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长期 安全及各部门 部门负责人 8 风险及管控措施告知、公示 督促从业人员持卡上岗 2018.5 长期 安全及各部门 部门负责人

件 附件 2

培训记录

培训主题 风险分级管控 培训部门

培训讲师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 训 内 容 ○《关于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的工作方案》等。

○公司实施方案及辨识单元、风险辨识、分色、分级方法及管控措施制定方法等。

○ 风险评估结论、管控措施、应急处置等。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3篇

一、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安全风险的辨识范围、方法、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评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全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严格监督落实。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安全风险预控责任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注:PDCA分别表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

三、风险预控管理流程

(一)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

(1)每年底由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队进行一次重点对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爆破、机电运输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一次全面安全风险辨识;

(2)危险源辨识前由培训中心组织全体职工对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3)辨识范围要覆盖全矿所有生产及辅助系统作业场所、工序、流程;

(4)各相关业务科室要对本科室负责的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①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也可由各相关业务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并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确认后实施;

②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③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等应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各相关业务科室要结合本的安全工作情况及下一年工作中可

1 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对发生风险性质、危害、原因、易发地点、预兆、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并形成初评报告,并于当年10月15日完成分管领导与总工初步审查,上传矿QQ工作群。

(3)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组织,所有矿领导、科队长、技术员参加及相关队职工代表参加。

3、专项危险源辨识

(1)专项危险源辨识前由专项危险源辨识组织人安排相关科室组织相关职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3)辨识范围要覆盖所有涉及到的生产及辅助系统作业场所、工序、流程;

(4)各相关业务科室要对本科室负责的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①危险源辨识采用的方法和程序要与现场实际相符,具体由各相关业务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并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确认后实施;

②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③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等应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2)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1次专项辨识;

(3)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业务科室进行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1次专项辨识;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综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产前,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业务科室、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1次专项辨识;

(5)发生死亡事故、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业务科室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进行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二)风险评估

1、危险源辨识完成后相关负责人应及时组织职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各相关科室对职责范围内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要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①风险评估应采用依据风险矩阵表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ME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各业务科室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评估办法建议,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确认后实施;

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风险源分以下几个等级: (3)评估结果分级

①蓝色风险5级风险:轻稍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岗位人员应引起注意。

②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班组、队应引起关注。

③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业务科室、安全科)应引起关注。

④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煤矿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⑤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2)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

①新改扩项目前;

②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③ 为特定项目(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井下电气焊、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

④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⑤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

⑥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⑦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3 (4)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组织,所有矿领导、科队长、技术员参加及相关队职工代表参加。

(5)专项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相关组织人员组织,有关有矿领导、科队长、技术员参加及相关队职工代表参加。 (三)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②各业务科室组织对提炼出的风险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③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④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⑤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或分管领导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危险源监测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五)公告警示

1、由安全科负责在井口公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2、由各相关科室负责在分管范围内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区域的显著位置地点公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3、由各相关队负责在各岗位公布各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六)分级管控

4

1、分级管控

①蓝色风险5级风险:轻微危险由岗位人员自己注意。

②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由班组、队应进行监管。 ③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由业务科室、队进行监管,安全科登记关注。

④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由各分矿领导、安全科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⑤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

2、各业业务科室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3、及时完善相关标准、制度

(1)各相关业务科室要根据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形成的决定及时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2)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要根据辨识评估结果确定下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调度中心与技术科要根据辨识评估结果指导和完善下一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3)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辨识评估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根据辨识评估结果及

5 时完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选择生产工艺、布置生产系统、对设备设备进行选型、确定劳动组织等。

(4)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专项辨识识评估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根据辨识评估结果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5)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综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产前专项辨识识评估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将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依据。

(6)发生死亡事故、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的专项辨识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根据辨识结果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

(七)风险管控

1、管控措施

(1)每年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组织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实施方案,确保人员、技术、资金有保障。

(2)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符合相关规定

(3)对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由风险管控领导组根据具体情况划定作业上限人数。

2、监督检查 (1)定期检查

①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②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6

2、现场检查

(1)所有带班矿领导要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与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填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表。

(2)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立即或限期整改。

(3)场安全员、瓦斯员要对当班所管区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立即或限期整改

(八)保障措施

1、信息与沟通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煤矿应确保:

(1)各级要保证职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各级要保证职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班组长要明确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并确保不职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班组长必须组织当班职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及时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5)各级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跟踪、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教育培训

(1)所有入井人员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培训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第二次必须于10月份前完成。

3、资金保障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程序,为实施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符合:

(1)矿长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

7 (2)财务科对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应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使用”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3)后勤副矿长负责对安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投入的安全资金有效使用。

4、安全文化保障

(1)煤矿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 (2)培训中心要认真组织各科队推行一岗双述安全工作法。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

劳资科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应,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和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安全科要认真制定三违处罚管理办法,对煤矿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并严格监督实施。 (3)员工培训教育

培训中心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档案,认真制定培训方案,并严格进行落实。

6、制度保障

(1)各相关科室要认真组织制定与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①各相关科室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

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修订完成后相关科室要及时与培训中心联系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

③培训中心要加强对各项制度的培训监督。

④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负对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的监督检查进

8 行考核。

2、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煤矿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三)办公室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应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7、技术保障

技术科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并符合:

(1)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

(2)及时根据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实际制定或安排相关科队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4篇

兴仁县新龙场镇桂兴煤矿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

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11月份)

为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提高安全风险管控意识及效果,遵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定期检查有关“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的要求,矿长陈永胜于11月29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开展本次检查活动。 会议时间:11月29日,19:30 会议主题:对11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会议地点:办公楼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陈永胜

参加人员:晏中科、念小良、王现伟、王春付、夏云鲧、邹永、胡小超、段绍权、许旺兴、陈志付、代定稳、向雄飞、许振兴、王雄、刘雄飞、温小孔、念永兵、李智及矿井各块分管负责人

一、责任分工:

陈永胜:全面负责本次检查分析的领导工作。

晏中科、夏云鲧:负责组织领导采、掘顶板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分析工作。

段绍权:负责组织领导“一通三防”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分析工作。 王现伟:负责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与检查分析的监督检查工作。

王春付:负责组织领导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分析工作。

邹永:协助总工程师进行水灾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分析工作。

段绍权:协助总工程师进行“一通三防”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分析工作。

其他科室负责人:负责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分析工作。

基层区队负责人:负责本区队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

二、工作要求

1.陈永胜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2.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三、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

结合当前生产布局和采掘工作面情况,针对采掘机运通、防治水各项工作,经现场检查和查阅图纸、资料,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如下:

(一)瓦斯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矿井“一通三防”机构、人员设置齐全。

(2)通风设施构筑达标,通风系统稳定,风量充足,采掘工作面、采区变电所等硐室独立通风,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老塘通风和扩散通风。

(3)1个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风筒接设到位,风量充足。

(4)严格瓦斯检查制度,每月编制瓦斯检查计划、绘制瓦斯巡回路线图,瓦检员认真检查、汇报、填写瓦斯记录,无空班漏检、弄虚作假行为。

(5)矿领导、区队长、技术人员、班组长、流动电钳工等人员下井必须按规定携带便携式瓦检仪。

(6)能够加强火源、放炮和电气防爆管理,杜绝引爆火源。 (7)能够加强瓦斯监测管理。确保监控系统功能健全、正常运行,各类传感器安装位置、数量、报警值、断电值准确,定期标校,保证动作灵敏、系统可靠。

2、管控效果分析11906回采工作面、11806切眼掘进工作面掘进面和其他作业地点和巷道,都没有发生过瓦斯积聚或超限现象,管控措施有效,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保证通风设施构筑达标,通风系统稳定,风量充足。

(2)加强瓦检员管理,保证检查巡视到位,杜绝脱岗、假检、岗位睡觉等违纪行为。

(3)进一步做好采煤工作面瓦斯管理,保证悬顶面积不超限。

(二)煤尘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矿井防尘机构、人员设置齐全。

(2)防尘洒水系统健全,管路铺设到采掘工作面。

(3)采掘工作面能够严格执行和落实综合防尘措施。截煤机、扒渣机作业时打开喷雾降尘,转载喷雾、净化通风设施齐全完好,正确使用。

(4)运输系统各转载点喷雾设施齐全完好,正确使用。 (5)严格执行粉尘清洗制度,定期清洗巷道积尘。 (6)能够加强对各产尘点的粉尘检测和检查。

2、管控效果分析。

煤尘治理到位,煤尘浓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各地点无煤尘堆积超限现象,管控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粉尘清洗工作,尤其要做好死角死面的粉尘清洗工作。

(2)各类喷雾装置要保持完好,正确使用。 (3)加强刮板运输机转载点、掘进内喷雾管理,保证完好。

(三)水灾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矿井防治水机构、人员设置齐全。

(2)防治水制度健全,探放水设备、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齐全。 (3)矿井排水系统健全,设备设施齐全,满足矿井排水需要,对水仓、水沟定期清淤,保证畅通这。

(4)地测部门掌握矿井水文地质和老空积水情况。

2、管控效果分析。

矿井无水患,管控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及时清理大巷排水沟,保证畅通。

(四)火灾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1)矿井消防机构、人员设置齐全、制度健全、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齐全。

(2)矿井消防供水管路系统健全,灭火器、蓄沙量满足灾变需要,管理安设到采掘工作面。

(3)采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有专门防灭火措施,能够严格执行和落实。

(4)通风设施构筑位置合理,对风路上无用的设施能够及时拆除,减少局部通风阻力。 (5)密闭管理符合规定。永久性密闭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厚度不小于0.8m,密闭前支护完好,定期检查维护,建立档案管理。

2、管控效果分析

矿井无火灾隐患,管控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严格检查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 (2)严格检查可能引起火灾的设备设施和线路。

(五)顶板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顶板管理制度、机构、技术及管理人员健全。 (2)巷道支护方式、方法、技术参数合理,支护强度可靠。 (3)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不小20米,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到头,按规定使用临时支护,最大最小控顶距符合规定。

(4)巷道维修及时,能够对底鼓巷道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修。 (5)检查巡视到位,对井下各条巷道做按规定和要求进行顶板观测。

2、管控效果分析。

巷道支护可靠,没有发生过冒顶现象,管理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进一步做好巷道的维修工作。

(2)掘进工作面使用好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3)进一步做好工作面及巷道压力观测工作。

(六)提升运输系统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提升运输管理制度健全,图纸资料齐全、真实准确。 (2)主斜井绞车的日常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安全运行,无带病运行现象;绞车和行人井人车各类保护装置设施齐全,试验灵敏可靠,保持完好,正常使用。

(4)作业人员能够按操作规程、措施进行操作。

(5)斜巷绞车运行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规定。 (6)机电设备采购、使用、管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无使用非安标产品及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行为。

2、管控效果分析

提升运输设备检修维护到位,安全运行,没有发生过提升运输或险情,管控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进一步做好提升运输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保证完好,保证装置齐全灵敏。

(2)正确使用斜巷一坡三档装置,没有拉放车时要保持常闭状态。

(3)加强轨道维修质量,保证安全行车。

四、12月份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及责任分工

针对11月份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分板,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实际,12月安全风险管控重点仍然以瓦斯、水、火、顶板、提升运输系统风险管控为主,具体责任分工与方案如下:

1、瓦斯风险管控方面

由总工程师负责,安防部具体组织,安全科及相关区队负责具体执行。必须保证通风系统合理,风量充足;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行,做到动作灵敏,报警断电可靠;瓦斯检查到位,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2、煤尘风险管控方面

由总工程师、通风科组织相关人员具体执行。加强洗尘、健全洒水系统,对洗尘设备加强维护,严格落实综合防尘措施,杜绝煤尘事故。

3、水灾风险管控方面

由总工程负责,地测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具体执行。保证防治水及防汛物资储备,做好排水管路维护,严格落实防治水制度,杜绝水害事故。

4、火灾风险管控方面

由总工程师负责,通风科具体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具体执行。加强电焊管理,严格落实防灭火措施,杜绝矿井火灾。

5、顶板风险管控方面

由生产副矿长负责组织区队负责具体执行。加强巷道设计管理,保证支护可靠,认真执行顶板观测和敲帮问顶制度,加强顶板巡查,杜绝顶板事故。

6、提升运输系统风险管理方面

由机电副矿长负责组织机运队及相关区队负责具体执行。必须保证提升运输设备、钢丝绳按规定检修、检测,保护装置齐全、“一坡三档”设施完善,严禁超载超员运行和使用非安标产品,杜绝提升运输事故。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公司转发了“****号通知”,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公司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下发到各所属公司。要求各所属公司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方案并抓好落实。

******公司都能够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并结合各自实际开展相关工作。

一、各所属公司都能够以全面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强化预防为主理念,认真研究分析安全风险,在预防与管控风险上狠下功夫,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二、各所属公司把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与各节假日前夕的安全大检查相结合,组织生产管理人员,重点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开展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有效保证了平时及节假日期间的生产安全。

三、各所属公司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的任务指标层层落实,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同时加强检查力度,杜绝违章作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各所属公司在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中,都能够采取具体措施,加强过程管控和整改评估,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了国资系统的安全生产良好态势,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司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6篇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

工作方案

2017年5月12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省、市、县人民政府及监管部门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矿生产现场的事故风险等级除了和一些固定的实体类危险源有关外,还和各种组合复杂的危险态紧密相关。而且,实体类危险源的安全性提高潜力不大或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通过监控危险态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状况更直接、有效。为了实现我矿风险预警管理,需要推广我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事故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实现风险的动态、系统和全面的预警和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是实现风险的防范,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我矿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也是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适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矿贯彻当前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我矿安全生产中村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我矿风险控制,有效促进我矿的隐患整改,切实推进我矿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我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我矿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蔡云(矿长)

副组长:李汉良(矿安全副矿长)

员:苏寻(工程师)、陈贵平(生产矿长)、唐远德(机电矿长)及各相关科室、专业及各工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全矿长李汉良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我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我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风险财政管理

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我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我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我矿的各项管理。

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内容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我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通风管理

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二)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 (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 (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 (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

(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有关标准。

(三)防突管理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突控制程序,通过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有效控制突出风险。

对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的设计。 防突管理应确保:

1、突出矿井必须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确定煤层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2、不同突出危险性的煤层或工作面,应有针对性的防治突出措施;

(1)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应采用措施预抽煤层瓦斯,确保突出危险区域煤层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钻孔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3)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不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设计,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实施防治突出措施后,应进行效果检验并确保措施有效,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

4、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五)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1)主要进风大巷; (2)主要回风大巷; (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 (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 (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 (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 (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 (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

(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六)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安全规程》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供水管路布置图; (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七)监测监控管理

各我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八)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积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九)爆破管理

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十)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我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一)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二)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十三)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我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 (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 (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 (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 (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 (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 (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 (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规范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我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1)我矿施工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初步设计为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 (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我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7)保证我矿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证件。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我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我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我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辅助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

(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 (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 (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上一篇:税收征管金点子范文下一篇:数学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