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选型范文

2024-07-08

暖通选型范文第1篇

一、目的:

规范设备的选型、购置和验收,确保设备安全有效,满足生产要求。

二、范围:

所有生产设备和主要检验设备。

三、内容:

1设备的选型:

1) 设备选型由设备使用单位提出,生技部负责组织选型。

2) 设备选型的主要原则:

a 设备选型应符合工艺要求。

b 设备选型应尽可能选择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的设备,不能选取正淘汰或即将淘汰设备。

c 设备选型应考虑到工艺布局与生产条件。

d 设备选型应考虑到易于进行设备清洁等方面。

2 设备的购置:

1)设备购置计划可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也可由生技部提出,经生技部经理、生产副总经理审核后交总经理批准。

2) 由供应部负责组织设备的购置。

3) 设备购置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 所购设备必须是生技部所选型号。

b 采购时型号变化需经生技部经理同意。

c 设备购置前需由生技部组织有关部门确定设备生产厂家。必要时到生产厂家或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实地考察。d 设备购置应考虑到生产要求和设备维修要求。 3设备的验收:

1)设备验收由供应部组织完成。验收必须有生技部、设备使用部门和供应部人员参加。 2)设备验收内容:

a 设备原始资料: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合格证、随机配件、易耗清单,有的设备还需有安装图纸、设备材质证明。

b 外观质量验收:设备开箱后,可观察到的外观质量:设备表面有无划痕划伤,有无裂缝等。

c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由设备使用单位人员或厂家派员按安装说明或安装图纸完成设备的安装后,连接上水、电、汽(气),确认设备安装;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对设备进行调试,确认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设备的技术性能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须进行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3)设备验收步骤:按以上内容依次验收,并由参与验收人员填写设备验收记录;设备使用部门、供应部提出验收意见,最后由生技部经理作验收结论。 4验收结果的处理:

a验收合格的设备可签单接收。

b验收严重不合格或不合格的设备应退回厂家。

c 验收轻微不合格的设备可与厂家商议,要求厂家按本厂改进意见修复后再予以验收。

设备购置验收单

暖通选型范文第2篇

2 目前风机盘管选型中常见的问题

2.1 按冷负荷选型的弊端

按空调房间的最大冷负荷选用风机盘管是空调系统设计中常见的做法,其目的是保证高峰负荷时的房间温度。而实际上空调房间运行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处于高峰负荷,使供冷量过剩,而切换到中、低档运行以降低冷量输出,从而维持房间的

热平衡。可见机组实际输出冷量取决于空调负荷的变化,与机组的名义供冷量关系不大。故供冷量只是实现空调的必要条件,但不能决定空调的使用效果。评价空调效果好坏,一是房间平均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接近程度;二是室温分布(梯度)和变化(波

动)幅度。送风温差越大,换气次数越少,室温梯度和波动幅度也越大,故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才是影响空调精度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文献

[2]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精度空调房间的最大送风温差和最

低换气次数。空调精度越高,要求送风温差越小、换气次数越多。可见按最大冷负荷选型,仅满足高峰负荷时的房间温度是不够的,还需满足适当的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才能保证房间的舒适性要求。

2.2 不能保证足够的送风量

因送风温差、换气次数是决定空调精度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故保证足够的风量是实现预期空调效果的先决条件。这里所说的风量是指机组使用时的实际送风量,而不是产品样本中的名义风量(GB/T 19232-2003规定:名义风量须在盘管不通水、空气14—27℃,风机转速为高档,对低静压机组不带风口和过滤器等出口静压为12Pa测得的风量值)。而实际使用中,暗装机组因要加进、回风格栅、过滤器和短风管,加上盘管表面凝水、积尘、滤网堵塞等诸多因素影响,会导致风阻增大、风量下降,使得实际风量远低于名义风量(笔者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一般低l5—25%)。由于风量的明显减少,影响空调效果,主要带来以下问题:

1)换气次数少;

2)送风速度低,影响送风射流射程;

3)送风温度低,影响空调舒适度和可能造成送风格栅结露等。

另一方面,对于风机盘管机组本身而言,风量的下降直接影响盘管的换热效果,使盘管的制冷量下降,这样就会形成机组的实际性能(风量、冷量)都要低于名义值的不合理现象。因此,

产品样本上的名义风量、冷量只能作为选型时的参考,而不能作为选型的依据。加大风量不仅能增加换气次数、降低送风温差、改善空调效果,而且由于冷量也会提高,可相应地缩小机组的体积。故提高风量是风机盘管的发展方向之一。当然,风量的

提高也要受空调区域允许风速的制约。另一方面,为控制送风温差,冷量与风量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匹配关系。全冷量与风量(质量流量)之比就是盘管进出口空气的焓差,它决定了机组供

冷能力和送风温差的大小。从控制送风温差角度,焓差过高不利,而国内的风机盘管的焓差和送风温差普遍偏高。按GB/T 19232-2003规定的名义参数计算,焓差为15.88k.1/kg,送风温差约为l2℃。若按风量下降20%计算,实际的焓差将超过19.85kJ/kg,实际的送风温差会高达l5℃,显然已超出文献[2]中规定的允许送风温差(6_-lO℃),也就无法保证空调精度和舒适性要求。

2.3忽略风系统的阻力计算

一般地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风系统规模较小,构成简单,阻力不大,约在l5—5OPa范围内,但仅仅这一点阻力就足以对风机盘管系统的实际送风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风机盘管分为低静压机组和高静压机组两类,在GB/T 19232-2003中,对于低静压机组,带风口和过滤器等出口静压为OPa,不带风口和过滤器等出口静压为12Pa,也就是说,风口及过滤器等构成的阻力为12Pa。而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标准《房间风机盘管空调器》hRI 440— 84中明确规定:出厂时不带送、回风格栅或过滤器的风机盘管,应在12.4Pa机外静压下测试风量u 。这一规定正是为了保证实际风量与名义风量相符。而我国大气含尘量较高,滤网易堵塞,理应机外静压比12.4Pa高,相比之下,我国的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条件合理性有待商榷。以客房中卧式暗装、吊顶回风FCU为例,附加阻力至少应包括回风格栅、回风滤网、送风短管及送风格栅阻力。若回风风速为1.Om/s,送风风速为1.5 m/s,经计算此时机外阻力为16Pa,若选用低静压机组肯定也会造成风量下降,此例在工程应用中应属于附加阻力较小的一例,对风量影响尚且如此,可见FCU风系统附加阻力不可忽视。再者,对于高静压机组,若不经过阻力计算,而是认为选用一个高静压机组就能满足要求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

再举一例,图l为某办公楼安装于吊顶内的卧式暗装FCU及相应的风系统,FCU的名义风量为750 m/h,散流器喉部风速2.5 m/s,回风风速1.5 m/s,经计算知FCU本体之外总阻力约为61Pa,其中散流器、回风口滤网阻力占总阻力的80%。此时即便采用机外静压30Pa或50Pa的高静压型FCU,风量也会下降15%左右。因此,在具体工程中笼统地提出高静压要求和认为只要采用高静压机组就不必进行相关风系统分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 风机盘管机组改进设计的途径

3.1 保证风量的“名”“实”相符

造成机组风量“名”“实”不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1)湿工况下翅片管表面的水膜和水滴大大地增加了空气的流动阻力,这是主要原因;

2)名义测试工况与实际使用工况不同。因此,解决风

量的“名”“实”不符问题,设计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盘管排数的选择

目前国内风机盘管多采用9.53mrn管径的三排盘管,这种结构型式的盘管空气阻力较大。根据大量的盘管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结构参数的表冷器排数由三排减至二排,空气阻力约降30%t圳,这样在机组输入功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风量,以此来解决机组名义风量与实际风量相差太大的问题,而且又保证达到标准规定的供冷量要求。其理论依据是:虽然盘管由三排减至二排,传热面积减少,但盘管的空气阻力下降,风量明显增加使盘管传热性能增强的原理。并且2排管风机盘管省料、节能,多数场合使用效果要优于3排管机组,经济效益显著。

(2)翅片间距的确定

翅片间距的大小是影响风机盘管传热性能和空气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理论分析和实验结论可知,翅片间距对风机盘管传热性能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一般说来,换热系数会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阻力则会随着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当翅片间距变小时,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增加。因此,虽然换热系数变小了,但换热量却有可能是增加的。因此,合理确定翅片间距的大小使得换热量相同时空气的阻力最小,即单位阻力换热量最大应是优化的翅片间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J 0J:对于水冷式盘管,在常用的翅片间距范围内,3.3mm左右较好。

(3)翅片形状和表面亲水处理

盘管在供冷工况时,对空气的处理是一个降焓析湿过程,在盘管翅片的表面会不断形成水珠,大部分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翅片由上往下流淌至凝结水盘,也有一部分挂贴在翅片表面,这部分水珠使得盘管的阻力增大,从而减少了出风量。对于

相同规格的盘管来说,翅片的析水速度与翅片的形状有关,同时也与翅片表面是否做亲水处理有关。有实验数据表明:相同情况下,湿/干工况风量比由条缝型翅片的75%提高到无缝型翅片的90%;由翅片表面未做亲水处理的88%提高到亲水处理的99%t制,可见,翅片的形状和表面亲水处理对机组的出风量有重要影响。

3.2 保证机外静压和风量

因盘管(特别是暗装机组)在使用中风量会有大幅度衰减,因此为克服送风阻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机外静压,以保证所需的风量。为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国外厂家提供有低噪声、标准型、高静压三种机型供用户选择。低噪声机组的机外静压一般低于lOPa:标准型机组为15—25Pa;高静压机组高达30—5oPa。一般空调场合宜使用标准型机组,高精度及大面积房间则应考虑选用高静压机组,低噪声机组一般仅用于对噪声水平要求严格的

场合,如高星级饭店中的豪华客房。因此,在选用国产暗装风盘管时,建议选择机外静压不低于20Pa的产品,当采用散流器送风且回风带滤网时,FCU 的机外余压不宜小于50Pa,方可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当然,生产厂家最好在产品样本上附上机组的风量一机外静压曲线,以方便于机组选型时参考;并且应生产高低不同的机外静压机型以供不同的使用场合选用。

3.3 提供多样化焓差的机组

按照我国行业标准,对于某一型号的机组只能提供单一焓差(因供冷量和风量一定),并且焓差偏高,使得机组送风温差偏大,用在高精度、要求严格的空调场合还必须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比如可采用改变新风参数来进行调节。而国外的风机盘管具有多种焓差,一般会提供2排管和3排管两种不同冷量的盘管,分别配上低噪声、标准型或高静压三种不同风量的风机,形成名义风量相同,但实际风量、冷量、焓差都不相同的6种机型,可以满

足不同地区、不同围护结构、不同精度要求空调房间的使用要求。因此,国内生产厂家也应从实际使用情况出发,研制出多样化焓差的新型机组,以满足不同空调场合的灵活选用。

3.4 合理的水路流程目前,多数厂家风机盘管的水路流程采用单一的3进3出的接法。合理的水路设计应满足:

1)较高的水流速,以保证较高的换热系数;

2)较低的水阻力,保证水泵较低的能耗,尤其是高层建筑

空调系统:

3)水和空气的逆交叉流动,以保证最大的换热温差。然而实际水通路设计中,增强换热系数往往会带来水阻力的增加。因此,优化的水通路设计应做到:

1)不同长度的盘管应采用不同的水路设计,如大长度盘管采用多路并联、加大过水截面积,既能保证换热量又能有效地降低水阻力;

2)保证进、回水之间5℃温差, 以保证合适的流量、合适的水流速,从而保证换热性能,同时又不会使水阻过大。3)不同使用工况的盘管,其水路应区别设计。若进风参数不同,空气处理过程必然不同,因此,水通路设计应有所不同,以保证冷量、

水阻力的合理。4)为冬季防冻放水及防止管内空气滞留,水路应设计成由下至上的单向行程比较合

理、可行。

3.5 提供全冷量焓效率 和显冷量效率 的计算公式

由于样本上提供的风量、冷量是名义工况下测定的,而在实际使用中,名义风量和名义冷量一般都不会出现,依此作为选型依据是不合理的。因此,厂家在产品样本上除了标明名义风量、名义冷量外,还应提供每一种型号机组的全冷量焓效率和显冷量效率 的计算公式,以供设计人员选型时根据不同的设计工况进行设计风量、设计冷量的计算,以便合理选用风机盘管,这样既保证满意的空调效果,又能节省初投资和运行能耗,一举两得,应是业内人士共同追求的目标。

4 结论

4.1 风机盘管的实际送风量是保证空调效果理想的关键, 产品设计时应考虑各参数的合理配匹,另一方面,可从盘管排数、翅片间距、翅片形式和表面做亲水处理等方面考虑在湿工况下提高机组的送风量,减少风侧阻力。

4.2 风机盘管的风系统设计时应进行阻力计算和校核,使之与配匹风机相吻合,认为FCU风系统规模小而不必进行风阻计算是不妥的。

4.3 生产厂家应提供多样化焓差、多种机外静压的机型,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合;还应根据盘管不同长度、不同使用工况设计成不同的水路流程,以保证水侧较高的换热系数和较低的水阻力。

暖通选型范文第3篇

1.系统开车前,在接到中控磨操指令后,巡检工应对整个系统设备进行全面详细检查,包括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各阀门、仪表、测点、人孔门等,确认没有不安全隐患及异常情况后,通知磨操按程序开车。

2.系统运转过程中,控制入磨气体温度应在220-260℃,不得超过300℃。出磨气体温度应控制在65-75℃,不得超过85℃。

3.为防止红热熟料被热风带入磨内,控制入磨气体压力-300Pa~-500Pa。密切注意窑头压力变化,特别是预热器塌料、跑黄料、高温风机及窑头排风机跳停时应迅速调整热风、冷风阀门,稳定入磨气体压力、温度。

4.使用热风炉取热风时,应选用优质块煤,以降低CO及火星的产生。 5.密切注意袋收尘出口气体CO浓度,达到800ppm报警,1000ppm跳停,立即喷入惰性气体。

6.密切注意袋收尘灰斗温度的变化,宜控制在小于65℃,超过65℃报警,80℃跳停,跳停后应关闭袋收尘进出口阀门,并喷入CO2气体,外排煤粉,检查滤袋。如8个灰斗温度波动较大,应停磨检查收尘情况。

7.停车时,应逐渐减少喂煤量并降低选粉机转速,调整冷风、热风阀门开度,及通风机阀门开度,保证参数的动态平衡。当喂煤降至20t/h, 停磨,继续拉风20分钟左右,拉空磨盘积煤,再停通风机及收尘系统。

8.控制煤粉仓温度,正常情况下煤粉仓锥体温度应在50℃以下,仓位保持在85%状态下生产,如锥体温度持续上升,应降低仓内料位;超过85℃且还有上升趋势,表明煤粉已经自燃,应立即喷入惰性气体,阻止燃烧,采取放仓处理措施。 9.加强巡检,防止金属物件进入磨盘,产生硬性磨擦火花。经常清理磨机排渣口,特别是在开磨前和停磨后。

10.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袋收尘顶部16个气缸提升阀、32个电磁阀动作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及时补充气源三联体气缸油,并做好记录。

11.经常检查滤袋、管道、器壁接地情况,防止静电火花产生。

12.为防止结露,在开车前应先进行预热10~30分钟。经常检查系统漏风情况,如发现应及时进行密封处理。

13.检查系统是否有外漏煤粉,是否有明火,输送设备是否有因金属摩擦发热现象以及8个分格轮下料器工作情况。发现隐患,应及时上报,尽快处理。

14.生产科负责各层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确保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定期检查CO2储气瓶,气体缺少时及时予以补充。

15.车间内严禁烟火,当需要明火施工时,应清扫施工现场,检查设备内部应无煤粉积存。

16.预计停车时间在三天以上时,煤粉仓中的煤粉要排空。停车超过十天以上时,原煤仓也要排空。

暖通选型范文第4篇

标签:杂谈

电缆截面选择计算

题:

一台给水泵电动机功率37KW,额定电流71.4A,起动电流469A,低压馈线断路器额定电流85A,速断动作电流850A,已知年最大负载利用小时TMAX=6000H,电源电缆由变电所低压屏直接配电,采用VV-1-(3+1)型电缆架空桥架明敷,线路长度150米,环境温度30度,变电所低压屏母线短路电流有效值26KA,低压屏母线单相接地(相保)电流23KA。求选用电缆截面?

答:

自动开关瞬动脱扣器整定电流应计入电机起动时其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其值约为1.7倍.再计入瞬动脱扣器20%的误差,所以这个整定电流不应小于1.2*1.7*电机起动电流.自动开关瞬动脱扣器有两种:一种为配电保护型,10倍;另一种为电机保护型,12倍.低压电机配套电缆及自动开关的选择

感谢Lengbing先生的短信,不过有些方面我有不同观点。现将我的计算过程及观点列出,供大家讨论(以下省略了大家无异议的计算过程)。

一、基本资料

1.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 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手册)

2.为便于从(手册)中查找数据,选择了与题目中条件相近的设备。

(1)变压器 S7-1000 D,yn11

10kv侧系统阻抗为200MVA 低压侧带5米 LYM母线 3*(125*10)+80*8

三相短路电流 25.83kA 单相相保短路电流22.75KA 与题中所给条件相近

正序电阻 2.12毫欧 正序电抗 8.65毫欧

相保电阻 2.34毫欧 相保电抗 9.38毫欧

(2)电动机 Y250M-6 37kw 额定电流72A起动电流468A

功率因数为0.86与题中所给条件相近

二、选自动开关

注意两点:

1.塑壳自动开关分断时间均在20毫秒之内,所以校验其分断能力应计入短路第一周期内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应按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Ich来校验。在变电所低压母线,正序电抗一般大于3倍正序电阻,所以取 Kch =1.8 Ich=1.51 I″ =1.51*25.83=39kA

2.电机如全压起动,自动开关应选用电机保护型,其瞬动脱扣器动作电流为额定电流12倍.

在此选用 CM1-100MZ /33002 脱扣器80A 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为50kA>39kA 瞬动脱扣器动作电流为12*80=960A>1.2*1.7*468=955A

三、初选电缆截面

1.按发热取环境温度30度,桥架敷设,不考虑桥架内有其他动力电缆。 选VV-3*16+1*10 载流量为77A

2.校验电压降

(1)正常运行时,电机端子处电压降应不大于5%.

电机功率因数cosφ=0.86 sinφ=0.51

校验 VV-3*16+1*10

R=1.272 X=0.082

Δu% = 3(开方 )* (1.272*0.86+0.082*0.51)*72*0.15/3.8=5.59 % >5%

再选VV-3*25+1*16

R=0.814 X=0.07

5Δu%= 3(开方)*(0.814*0.86+0.075*0.51)*72*0.15/3.8=3.63 % < 5% 通过

(2)关于电机起动压降问题

注意:

除个别被拖动机械要求起动转矩较高外,绝大部分电机应在配电母线处,而不是在电机端子处校验起动压降。电机不常起动时,此压降值应不大于15%. 如变压器容量远大于电机容量且(1)校验通过(如本题),则依我经验,该项一般都能通过,不必校验。

四、相-保(中)短路灵敏度校验

因本题目中影响电缆截面的最大因素就是这一项,所以下面将详细阐述。

为保证电缆末端相—保短路时自动开关动作灵敏性,应满足其最小相—保短路电流不小于

1.3倍自动开关瞬动脱扣器动作电流,即 1.3*960=1248A=1.248kA

1. 选四芯不等截面电缆

因 VV—3*25+1*16 肯定不能通过校验,故直接选

VV—3*70+1*35

相保电阻 1.128 毫欧 相保电抗 0.178 毫欧

相保短路电流

=220/【(2.34+150*1.128)(平方)+(9.38+150*0.178)(平方)】(开方) = 1.255kA>1.248kA 通过

2.选四芯等截面电缆

VV—4*50

相保电阻 1.053 毫欧 相保电抗 0.158 毫欧

相保短路电流

=220/【(2.34+150*1.053)(平方) +(9.38+150*0.158)(平方)】(开方)

= 1.344 kA >1.248 kA 通过

对于增加电缆末端相—保短路电流来说,加大PE线截面要比加大相线截面效果明显。我们用五芯电缆 VV—5*35 , 将其PE线与N线并联,则计算结果为 1.259 kA > 1.248 kA 也通过.

3.不加大电缆截面的方案

电缆截面过大将增加施工难度,因此,如果其它校验都能通过,而仅仅为了解决相—保短路灵敏性问题,也可不加大电缆截面而采取另外措施。特别是对于目前大量使用的Y,yn0 变压器,因其本身相—保阻抗很大,有时靠加大电缆截面就解决不了问题。举一例:在我作的一个改造工程里,

电动机 Y315M2—4 160kw 额定电流 291A 降压起动 电缆长度50米

自动开关 DZ20J—400/3300 脱扣器 315A 10倍动作电机端子处相—保短路电流应不小于

1.3*10*315=4095A=4.095kA

变压器 S9—500 Y,yn0 其10kv侧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时短路容量为75MVA

低压侧带5米LYM 母线 3*(80*6.3)+50*5 则其低压母线相—保短路电流为

3.98kA < 4.095kA 在电机端子处就更不可能通过校验了。

规范要求相—保短路电流不小于开关瞬动或短延时脱扣器动作电流的1.3倍,其目的有两个:(1)保证电缆热稳定需要。

(2)保证当发生相—保短路时,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出现50V以上接触电压的时间不超过5秒钟。

对于(1)可采用自动开关热脱扣器作后备保护,这时应满足电缆载流量(包括PE线、N线)≥自动开关热脱扣器额定电流。在本题中,选 VV—4*25

载流量为100A>80A 通过(此时自动开关动作时间在15秒之内)

对于(2)可在电机安装处作局部等电位联接,使得发生相—保短路时,装置外露导电部分的接触电压在50V以下。

另外,对于大容量电机也可采用设置单相接地保护的方案。

五、关于电缆热稳定校验

只要不是直接接在变压器低压母线上且特别短的小截面电缆,一般按发热选择的电缆截面都能通过校验。要注意的是:

1.校验电缆热稳定时所假设的短路点,不能取自电缆首端。对于不超过制造长度的单根电缆,短路点应取自电缆末端。短路电流应采用最大三相稳态短路电流值。

2.对于塑壳自动开关,短路假想时间t应按高速断路器取0.1秒。

在本题中取截面最大的 VV ─3*70+1*35 来计算电缆末端短路电流值。

电缆正序电阻 0.251 毫欧 正序电抗 0.078 毫欧 三相短路电流

=230/【(2.12+150*0.251)(平方)+(8.65+150*0.078)(平方)】(开方)=5148A

下面看一下即使按这一短路电流值,满足热稳定校验的最小电缆截面是多少。

Smin=5148*0.1(开方)/114=14.3 mm2

可见如果分别用50 mm2 、35 mm2 、25 mm2电缆来计算,其短路电流值会更小,相应的Smin也更小。

综上所述,在本题中选用VV-3*70+1*

35、VV-4*50、VV-5*35 电缆都能通过各项校验,但我觉得还是采用 VV—4*25 电缆,并在电机安装处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方案好一些。不知大家想过没有,37kw电机的接线盒里,最大能接多大截面的电缆?

我还没有看到有关低压电缆也要按经济电流密度选的规定。国际铜业协会这样规定,是不是有他的商业目的呀?电缆截面选得大,用铜量就多,铜一短缺就可以涨价,他们就可以大笔挣银子啦。对不起,说笑话了。不过说实话,对国际铜业协会的这个答案,我觉得有些地方在道理上讲不通。

参考答案公布在此,供讨论

1,按发热选:Ie=71.4A,查载流量选S=3X16+1X10

2,按电动机直接起动压降选:起动时功率因数按0.3考虑,由公式

U%=1.732*I*L*(Rcos$+Xsin$)/10*U得,

U%=1.732X469X0.15X(1.376X0.3+0.082X0.95)/10X0.38=15.7%,因压降大,改选70,压降为

5.13%。

3,校验短路热稳定:设短路切断时间t=0.2秒,S=26000乘以(0.2的0.5次方)/C,VV电缆c=114,YJV电缆c=137。求得s=102,选95较接近。

4,单相接地灵敏度校验:16截面时,Id=338,(自己算算,较复杂,查表),断路器拒动,70截面时,Id=1190,1190/850=1.4大于1.25,满足要求。

5,按经济电流选:电缆属I-A类别,TMAX=6000H,P=0.5元/KWH,查的j=0.88A/mm2,取电动机负载率0.85,则S=71.4*0.85/0.88=69mm2。取70。(上述方法软件提供) 综合上述,选最大技术条件(热稳定)95mm2

如果是三相380V,电流约为电压的二倍,90A,铜芯用16平方mm,铝芯用25平方mm;电缆的载流量都是查表的,没有人计算它。

电缆桥架的规格根据所走桥架的电缆的总截面进行选择,通常电力电缆总截面积不大于桥架断面面积的40%,控制及信号电缆总截面积不大于桥架断面面积的50%。

电缆桥架的载荷G总、电缆桥架宽度B的计算;

G总=n1q1+n2q1+n3q3+.......

B=n1(d1+k1)+n2(d2+k2)+.....(电力电缆)

Sn=n1n(d1)2/2+n2n(d2)2/2 S=S/40% B=S/h=Sn/40%h (控制电缆)

查查04DX101-1,没根电缆都有其外径大小,把所有的电缆外径相加。

根据桥架允许的填充率选择规格。

暖通选型范文第5篇

一、核心银行系统发展现状

(一)核心银行系统的定义

核心银行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的交易处理的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存款、贷款等业务的操作都是要在核心银行系统中完成的。核心银行系统的范畴包括:客户管理、储蓄、贷款、代理产品、支付结算产品、会计账务处理、总账、批量处理等。

(二)国内核心银行系统的发展历程

核心银行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自动的会计系统,核心系统是信息化的会计系统。第二阶段是指自动的交易系统,系统是自动生成的数据系统。第三代系统是指“一本帐”和“一个中心”,以客户为中心,集成了交易处理、产品创新、客户信息管理等多种应用集群。针对目前核心业务系统越来越复杂,有的架构设计师提出了“瘦核心”概念。

二、核心银行系统架构设计

(一)架构设计分析

核心银行系统的架构设计目前有:面向"SOA"的架构设计、基于J2EE架构的B/S结构设计、以“业务、语义、服务”三层架构设计、基于大前置架构设计。下面就四种架构进行简单描述:

面向“SOA”的架构设计:这是一种以“业务驱动服务,服务驱动技术,服务为中心”为原则的架构设计。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是目前最流行的架构体系,它为企业的IT架构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和标准性,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并降低成本,银行内部的不同的应用系统通过SOA实现协同工作。

基于J2EE架构的B/S结构设计:C/S结构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层架构设计,尽管能有效降低网络通信和服务器的处理量,但升级系统客户端程序比较复杂,且也容易受连接数及网络情况的限制。这样基于J2EE架构的B/S结构(注:“浏览器”和“服务器”两层)就很有吸引力,它简化了客户端程序,能有效进行权限管理并保护数据平台。

以“业务、语义、服务”三层架构设计:负责处理用户的业务请求的是业务层,它是核心系统的应用平台,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多维度的管理信息等,并产生相应的服务需求描述。核心银行系统对外提供服务都是服务层定义和发布的。语义层的功能是实现业务和系统的语义信息进行交换,提供需求与实体会话的语言界面。

大前置的架构:采用“高内聚低藕合”的设计原则并在企业应用集成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综合前置系统,实现银行各应用系统的有效集成,这种架构设计的优点是方便应用系统模块的修改和新增,这也符合“瘦核心设计思想”。通过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实现与银联系统、支付结算、信贷管理系统的实时交互。

(二)架构设计原则

分析国外先进核心银行系统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比现代国内外各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归纳一些设计原则:

第一,参数化设计。将一些成熟的业务产品进行抽象,提取相同的产品基本要素作为参数,通过组合参数并进行配置快速开发新的业务产品。该设计思想,减少了产品变更的范围,增加了产品组合灵活性,是目前较先进的设计思想之一。

第二,会计独立。核心本质就是实现“全行一本帐和大会计”的思想,系统由独立的子系统完成会计处理功能,采用最新的会计科目,并为会计准则的变更预留接口。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专门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比如利率、费率等,从而能实现利率市场化。

第四,全行统一柜员的管理。通过采用柜员卡系统实现全行柜员号统一,可以在不同的系统或角色中使用,也可以跨地区使用,并且有丰富的授权管理来加强内控管理。

第五,安全设计要完备。如何合理、可靠、高效的实现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是系统需要建立的安全保护体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目标是:存储传递敏感数据、防止网络交易数据的截取重发、数据库中的数据防篡改。

第六,前端系统功能弱化。尽量使营业网点的前端系统简单化,减少维护和升级的复杂度,通过控制中心的监控系统进行全面监控。

第七,模块化设计。在核心银行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成熟的模块,以前中后三个平台为基础,降低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并把大量功能重复、处理逻辑复杂的部分集成到平台中进行处理。

第八,国际化战略。目前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国际化战略带来的影响,方便在国外开设银行分支机构,支持多语言、多币种。

第九,整体解决方案灵活设计。核心银行系统的架构要考虑技术架构的可扩展性,业务流程的灵活性,不能设计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而应是建立灵活应用架构之上的—个整体解决方案,方便多个应用产品的集成。

三、核心银行系统的选择标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很多银行面临核心系统的更新换代,对于如何选择国外的核心银行系统解决方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企业的战略规划

由于核心银行系统的决策会涉及到整个企业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业务战略方针的制定,因此其间需要考虑的不仅应包括公司的员工和系统,还要考虑到所有的客户。核心银行系统的决策通常是以最新的业务战略和策略为起点,不仅能推动所有的业务发展,而且还应能适应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该计划要确定在银行未来中,哪些是需要变革的关键领域,并且从市场驱动的角度来确定具体的机会。同时,那些过去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限制而被视为“受禁”的领域也应该重新评定,找到每一个关键的业务机会并将其分解为诸多要素,以便进一步确定计划中制定的目标。

(二)方案的业务功能

在确定了战略规划和业务需求后,银行就可以对照业务需求了解市场上的核心银行系统方案。这是一个业务功能适配的过程,企业可以快速地根据各个方案对业务的符合程度产生优先顺序,将那些不能严格符合业务需求的产品要在这个阶段的决策中排除。

一个好的核心银行系统方案需要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现有的和未来的业务需求,正是这些业务需求决定了企业的选择,因此可以说方案的业务功能是决策的首要关键。

(三)方案的技术和架构

业务的功能性需求得到满足后,需要进一步从技术水平、架构设计两方面评估核心银行系统产品。核心银行系统的技术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必须考虑可靠性、健壮性、稳定性,并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具备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由技术手段来实施,构成整个核心银行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核心银行系统的组成可能来自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不同组件,也可能所有的组件由一个供应商集成和协调在一个特定的技术平台上,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认真考虑系统的集成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安全性、性能和成本的问题。

(四)厂商的选择

银行在选择业务符合程度较高的产品之前需要对产品的供应商进行审核与评估,遵循“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首先,确认厂商具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具备提供银行所需产品的能力;其次,对产品进行价值与成本分析,通过招标或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最后,确认厂商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在确定的时间内向银行提供产品。

四、总结

暖通选型范文第6篇

方案一:2台3T+1台1.5T常压热水锅炉

优点: 1.5T 锅炉提供夏季生活热水时,锅炉启、停间隔较少,可结

省锅炉停机时未完全燃烧的天燃气,(因其燃烧机进气

量小,未完全燃烧的天燃气就少)。

缺点:1.本工程锅炉房面积较小,锅炉、水泵台数多占地面积大,且

系统管路多,后期维修、维护不便,更无法提供锅炉房

值班室及水泵房的分隔。

2.方案一比方案二前期设备投资多4-5万元;安装多1万元。

3.后期设备维护费用大,主要为锅炉及水泵台数多。 方案二:2台4T常压热水锅炉

优点:1.锅炉及水泵设备少占用锅炉房面积小,系统管路少,

后期维修、维护方便,可尽量实现锅炉房值班室及水泵

房的分隔。

2.方案二比方案一前期设备投资少4-5万元;安装少1万元。

3.后期设备维护费用少,主要为锅炉及水泵台数少。缺点: 4T 锅炉提供夏季生活热水,当生活热水用量不稳定时,锅

炉启、停间隔较多,稍浪费锅炉停机时未完全燃烧的天

燃气,(因其燃烧机进气量大,未完全燃烧的天燃气就

上一篇:批量办卡范文下一篇:拳击历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