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范文

2023-09-17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1篇

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大口径, 以技术为主体, 艺术为辅助、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跨学科的新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获得信息、数字媒体制作、专业知识和沟通与处理的技能和其他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可用于分析和解决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问题。因此,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技术等工科性质。而将艺术修养, 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 导致学生缺乏全面的知识素养、缺乏独创性和内涵。此外, 数字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科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严谨的学生比起来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 文化艺术专业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生比起来在毕业后一般很难顺利就业[1]。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以数字技术、数字艺术和设计方法为基础, 以艺术媒体为基础, 以内容整合为基础, 新媒体研究将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指导思想相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收藏作为专业之一, 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艺术和理论基础, 掌握了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 网络多媒体应用领域的艺术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能在影视艺术领域, 网络多媒体艺术实践应用人才。数字媒体艺术需要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包括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 与艺术理论和艺术研究的文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艺术技能, 然而, 很难开发相关技术, 软件的相关技术的使用仅限于表面, 因此, 即使有很好的创意在使用数字技术时也会受到限制, 作品显示格式不完全符合自己的想法和思想[2]。

三、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整合

1、技术, 艺术和文化

在古代, 技术和艺术是劳动生产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劳动分工越来越复杂, 技术和艺术逐渐分化。但随着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 在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科学技术和艺术在土壤中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 数字艺术依靠先进的数字技术来实现更长期的发展, 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将更加成熟和完善[3]。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 都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生活的反映。因此, 我相信科技和艺术的灵魂根植于人类社会积累的财富之中。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 以避免危机的发生, 或终结人类全面、全面的物质化。因此,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 诞生于数字技术的摇篮, 应该更加重视文化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4]。

2、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已经发展了好几年, 但仍远未达到社会的需要。数字产业的需求是硬的计算机技术, 它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从长远来看,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市场人才。此外, 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的批评越来越多, 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水平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这也考验着作品的设计和创作能力。一块工作是好的, 关键看这个想法是好的, 什么样的灵魂和思想, 创造力是唯一的灵魂思想浓缩工作将被人们接受, 一个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文化的本质的反映。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 在滋养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产生了新的思想和灵魂。俗话说, 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 所以今天的奢侈品是明天的必需品。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 只有专业人才能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但是今天,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创建数字媒体艺术、娱乐视听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新媒体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 在任何行业中是可能的, 所以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更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跨学科人才,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跨学科的跨学科人才, 比如著名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有经济和政治背景[5]。总之, 我认为, 从长远来看,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是不断吸收和借鉴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优势和特点, 逐步融合过程的发展趋势。

四、数字媒体技能培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培养学生文化和文化方面存在着问题。艺术创作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财富构成了一种深刻而深刻的文化。缺乏文化沉淀, 甚至是艺术, 都利用好技术来创造一种缺乏灵魂的作品。因此, 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应重视文化的培养。此外,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在交叉交叉的基础上,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现象。在教学指导中, 学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避免对“复合”的误解。最后, 由于缺乏实践, 许多毕业生都不够实际, 无法满足雇主的需要。因此, 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 你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车间, 数字工作室是人才培养创新的结合,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结论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未来市场竞争的数字信息, 通过相互吸收、相互补充, 完善系统的价值, 可以在竞争的优势地位。在未来, 数字媒体技术不再仅仅是由科学和工程专业的科学家或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数字媒体艺术不再是艺术家, 或对艺术创作感兴趣的科学家, 而是有两种类型的人才, 即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作者认为, 这种整合有利于数字媒体信息的长期发展。

摘要: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核心产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论述了二者的发展现状, 以及二者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媒体,发展趋势,融合,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探索[J].装饰, 2008 (11) :100-101.

[2] 陆蓉之, Victoria Lu.新媒体趋势_数字媒体艺术何去何从[J].大美术, 2008 (4) :22-26.

[3] 陈云红.跨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8 (3) :75-78.

[4] 戴东方.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数字媒体艺术[J].美苑, 2008 (6) :51-53.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2篇

交互设计, 又称为互动设计, 考虑的是人、环境与设备的关系和行为, 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元素的设计。移动互动时代悄然来临, 主流的应用产品已经从PC端逐渐移到移动设备上。于此同时, 包括纸质印刷在内的传统川普平台也逐渐被取代, 传统的动画、媒体等传统艺术样式的阐述特征, 这种特征变现为狭小、固定、局限性的单线特征, 而数字媒体设计的交互语言则具备及其广阔的容乃性, 艺术作品当中的细微内容, 无法对观看者产生对其的思维、行为的改变从而无法影响到观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交互应孕而生, 因此更加需要观者实时的动作、不同的方式来完成, 不同的动作, 不同的抉择、不同的操作, 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房展方向。从来打破了艺术家和观看、参与者的艺术界限, 赋予了艺术家创造的作品不同的情节发展方向以及艺术交互的不同的结局形式。进而按照观赏者本身的特性、兴趣、操作特点、自由个性的叙事方式组合, 而这些不同的选择打散重组则会带来多重性的交互布局形式。

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的应用前景:

人算机人机交互:从人与人的互动, 发展到人与自然的互动, 科技的发展机械的出现, 人与机械互动增加, 伴随着人的感觉的思索维度的不断的增加、扩大, 其想要操作道到的空间、方式、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说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是艺术家对作品进行控制与操作, 表达个人的情感, 那么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则在一定的成度上通过参与者、观看者更深层次上的操作生成作品。人与计算机之间互相的进行信息的交换传递称之为人机交互。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人体交互比特基因特性进行比特基因语言是构成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特征的基础要素, 它是将数字媒体和艺术形态的本质内容得以表现新的特性。传统的艺术形态是简单的进行观赏, 观赏者与艺术作品属于隔离的状态, 数字媒体艺术通过人机交互艺术语言, 将艺术作品与参与者紧密联合在一起, 参与者通过新的数字交互触发数字媒体艺术的内容的展开、延伸。这种艺术形态的体现在数字游戏等艺术类作品中能够极好的体现。这种带入感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兴趣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实现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介入到艺术作品的互动中、引发参与好奇心与探索欲的效果, 促进参与者积极的与艺术作品内容发生交互。目前, 数字媒体艺术主体与受众之前的交互还是浅层次的形式,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技术壁垒被逐渐打破, 受众参与艺术在创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不在仅仅停留在大脑中, 能够更加实质性的介入。艺术作品能够吸收操作者对它所传达的信息和意愿, 本身主动做出反馈和改变, 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虚拟现实交互的应用:从虚拟现实的简单观看在到虚拟世界的真实参与, 这种参与感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更具有真实感和带入感, 这种真实的感受是通过计算机实时性的信息生成完成的, 这种实时性构成了数字媒体艺术又一重要语言——实时生成。这种虚拟现实实时生成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能够使观者深刻体验到数字媒体艺术的逼真感与当下感中。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实时性生成离不开参与者的及时性参与, 从人机简单操作到实时生成, 数字媒体作品中的时间和参与者现实时间统一起来, 凝聚在此时此刻, 完成新艺术作品新的转变。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作品内容由创作者创作完成, 通过数据库进行存储, 根据受众互动参与的具体变化, 有计算机进行实时计算, 从而进行效应的效果和反馈, 形成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参与者对数字媒体交互作品的虚拟操作, 不断的再各种情景中穿梭变换, 形成了作品信息与内容不断生成新的数据信息, 不断进行交流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者的不同创作被及时激发, 个人的不同主观艺术被投射到了虚拟世界之中, 现实和虚拟的交互连接点、触发点, 此时艺术作品成为参与者感受体验艺术家不同感受, 不同体验情感表达艺术创作综合体。创作者对参与者拟像操作时生成的条件与内容进行预先设计与编排, 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语言的重要创作技巧。也推动着数字媒体艺术向着多元化、形象化、交互化的艺术语言转换, 各种艺术门类在数字媒体影响下也正在加快着艺术语言的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结束语: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语言体系的形成与不断成熟, 数字媒体艺术逐渐摆脱了传统艺术的依附性, 不仅极大提升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效率, 更为艺术家门提供了无尽可能的数字表现手段。呈现出区别于传统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与欣赏方式, 它不是传统艺术形式依靠数字化手段的重现, 而是遵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规律的全新的艺术形态, 也完善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体系。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创作手段不断更迭, 艺术创作手段革新使得新的艺术形式孕育出新的艺术语言, 传统的语言无法满足人物对日益增长的艺术形态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与观者进行“交流”, 吸引更多的观者, “交互”应孕而生。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人机交互,虚拟现实

参考文献

[1] VR与AR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董璐茜西安美术学院2016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里都得到了应用。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就被广泛应用。Quick Time VR技术、Tilt Brush VR技术和Holo Studio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都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技术支撑。本文将就此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

引言: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艺术领域的创新,而人文艺术的进步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革新,并优化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结构。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也大大提升。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理念简述

虚拟现实技术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就是说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出一个立体的、三维的虚拟世界,给用户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其仿佛身临其境至虚幻的场景中,并能够以很高的自由度去观察虚幻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幻想中的事物和场景投射到虚拟世界之中,从而获得逼真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的感知。从狭义的角度上讲,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指用户在佩戴好一系列设备之后通过操作界面的交互以及自身动作的变化来在虚幻世界中进行自由活动以及场景的切换,同时达到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相通。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概览

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给人以逼近真实的虚拟场景体验,使得用户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虚幻世界,并在其中活动。在显示器、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的作用下,用户将在视觉、听觉、视觉、情感和心理等多方面受到刺激并产生反应,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另一个显要特点是交互性强。用户可以在操作界面上进行场景选择,并通过佩戴设备做出动作而与虚拟世界中的事物产生互动交流以及一系列反应,从而实现真人与虚拟景物的交互,帮助用户实现高自由度和高还原度的虚拟世界体验。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一)Qyick Time VR技术

Qyick Time VR技术在当前阶段是被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这一项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静态的和动态的图像,使其高度立体化,形成高还原度和真实感的虚拟场景,给用户以丰富的心灵感受与真切的感官体验。这一技术在編辑功能上非常强大,从而就给了用户进行艺术创作的机会。用户可以将数码相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的相片导入到相应的插件中,然后在Qyick Time VR技术设备的作用下生成可编辑的图像,用户可以从色彩、形状等多种角度去对图像进行再创作,还可以将不同的相片联结在一起,形成更强大的视觉感受。用户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情趣、审美和现象糅合并投射在立体图像中,实现艺术上的创造。在世博园的大阪馆内,就利用了Qyick Time VR技术展示了大阪市的浪花地下大溢洪道,隧道中还增添了樱花的意象,这是利用Qyick Time VR技术所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个实例。

(二)Tilt Brush VR技术

Tilt Brush VR技术相比于Qyick Time VR技术而言,在绘画形式的多样性上更进了一步。在佩戴好虚拟现实手柄和显示器等设备之后,整个空间就是用户的画布。用户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笔刷,包括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笔形,然后在虚拟空间中任意选择一块区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想象力去进行立体的、动态化的绘画创作。正因为Tilt Brush VR技术在绘画层面上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其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程度也很高,绘画爱好者乃至艺术家就可以在这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艺术欲望。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Tilt Brush VR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迎来了更多的高端的、科技感十足的技术革新。比方说,用户可以利用手柄设备将音源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实现声音与艺术画作的融合,为数字媒体作品增添新一层艺术感。

(三)Holo Studio技术

Holo Studio技术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虚拟的建筑物进行自由的编辑,为用户的艺术创作力提供技术支撑,使其能够创造出脑海中的各色风格的建筑。用户在佩戴好各个设备之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作要求来对虚拟空间中的建筑物体的材料、高度、宽度、长度和工艺等进行调节,进而创造出立体的建筑物模型,实现艺术上的创作。这种技术使得创作者可以摆脱传统的绘画艺术或者生源艺术的思维局限,在创作上可以更加自由开放,更加彰显艺术特色。在这项技术的支持下,用户不仅可以建造建筑物的外形,还可以对建筑物的内部特征进行编辑。比方说,用户在佩戴好手柄和显示器等设备之后,就可以在建筑物内创造各式各样的家具,家具的艺术风格和材质颜色等也都是由用户来进行自由选择和创作,进而达到一个完整的空间布局效果。此外,利用这项技术,还可以对城市的建筑群和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延展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上的可能性,满足人们的艺术与生活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这一概念越来越憧憬,虚拟现实技术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需求度的上涨而越来越成熟。在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都涌现出来,并体现出了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力、艺术以及创作需求,并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发展,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崭新的创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唐丽丽,陈桂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04(06).

[2]郑培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12).

[3]付梦远.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J].东西南北,2020(08).

[4]杨玮亚.数字媒体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模式的共性研究[J].艺术品鉴,2019(20).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分析“互联网 +”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技术与理念上的颠覆式影响,结合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课题项目组的形式: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团队模式;指导团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号;组织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该课程旨在突破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 +”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微信公众号

[Key words] Internet+; Digital media art;Talent training;WeChat public platform

一、“互聯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特点

(一)“互联网+”的背景意义

“互联网+”概念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推动着各领域以互联网的颠覆性、去中心化的模式快速发展。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理解“互联网+”,注重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作用,更要从互联网思维与文化的角度,理解以联通、协作、开放等理念推动下的各行各业的创新变革(图1)。由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势必迎来以最新一代的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技术为基础平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最终构建全社会开放的多元互动的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业态。而其中关照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定位,再具体细化到伴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互联网化发展而来的,一个融数字技术、媒介文化与艺术设计为一体的多领域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也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安排设计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图2)。

(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特点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融合的跨专业交叉学科,从其名称中可见数字反映其数字化的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则明确其所针对的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数字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作为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数字媒体艺术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需要树立起跨学科甚至超科学的意识与理念。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从APP应用到游戏娱乐,从界面设计到数字影音,从电子商务到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VR/AR、智慧城市正快速地改变着生活,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承载着未来无限的可能,也提出了快速增长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专业需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能够利用最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结合最友好的交互方式与界面、呈现最美的艺术表达与构想,把憧憬变为现实,成为创意媒体世界的追梦人。由此,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创意为灵魂,以媒体技术为手段,在游戏、移动互联网、互动娱乐、影视动画等数字媒体领域展开创作设计的专门人才,这需要艺、工、文的超学科背景和数字媒体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促进、协调发展。从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的联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创始人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将其用于解释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如何发生的问题。联通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立信息、联结和资源的网络并用以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习是网络结构中的关系和节点的建立和重构( Downes,2007; Simens,2005)。由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应在课模式应该以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问题作为研究和授课的中心,同时进一步深化解决该类问题需要整合怎样的最新科技的哲学理念、技术内容和艺术表现等,而不是简单的运用数字媒介技术与艺术创作的简单拼接组合,必须综合利用、融合与之相关的理论、实践找到创作什么,如何创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沈骑,2012)。打破工具型办学理念,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人文性、思想性和表达性,把学习置于对整体社会和个体心灵的培养学生开放联通的数字媒体观的基础上,培养出作为移动互联媒体人的综合能力,授关注中,努力培养兼备数字化媒介素养、互联网世界观及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设计

(一)实践背景分析

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依托于数字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而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更依赖于地缘与所在学科资源。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产生正是基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原有的广告学等专业转型发展而成。本校办学所在地杭州,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及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势不可挡,更拥有以阿里巴巴、网易为代表的众多IT、 数字媒体企业,就显得对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于1979年创办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拥有学科和影响力等优势艺术教学传承,拥有艺术设计学科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插画设计等本科专业和方向的相互交流合作基础,以及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硕士点的优质师生引领。

(二)问题导向的实践探索

2015年數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作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专业,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如何从艺术设计大类吸引优质生源;(2)如何激发专业师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归属感;(3)如何给师生营造更好的专业氛围与创建实践机会;(4)在崭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下如何通过借助最新的科技和数字媒体手段更好地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现实课题。受国内外正兴起的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 (Arts)和数学 (Mathematics)为主的STEAM教育模式及创客教育模式的启发,笔者开始思考如何结合专业特色与现实教学情景开展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活动。

(三)课题的选择

国内目前最方便且最为人所知的即时聊天软件是微信。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首的数字媒体平台入门门槛低,具有强大的生活渗透性及数字媒体拓展性,便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借此展开专业训练与素质拓展。通过前期调研高年级学生,笔者发现他们对公众号的基本形式较为熟悉,有所尝试,并有同学有意向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因此,笔者确定了以策划、设计、运营数字媒体艺术微信公众号为本次实践课题。

(四)实践方案的设计

首先,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资讯资源平台和企业组织等社会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学习运用STEAM教育模式,策划设计实施的指导方案。

其次,借助课上介绍与有兴趣的同学做深入沟通,招募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项目团队学生主负责人,借助线上线下传播渠道面向全艺术设计学院招募有兴趣参与的师生组建数媒交流群,随后组建核心运营小组。

再次,指导团队开展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活动,如用户需求调研、内容咨询的挖掘整理、微信公众号栏目版块策划、推文内容设计、微信图文设计与发布、宣讲与体验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等。

最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等课程挖掘学生的积极性贡献内容和调动学生参与运营环节。设定了通过公众号的运营及相关资源的积累沉淀,组建数字媒体艺术各热点话题的交流群,展开微信端或线下的分享或交流活动,推进系列相关自组织分化裂变,同时聚合形成数媒联盟或创客孵化交流平台等远景目标。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本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成果主要是指导学生团队策划运营IDMA世界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主要策略如下:

(一)以项目团队形式完成策划运营,指导团队在微信群线下讨论后明确以数媒专业的学生和喜好数字媒体艺术的人群为目标受众。通过前期的用户调研,获悉目标受众喜好趣味和专业兼具的行文风格,内容方面希望获得专业知识干货,同时也希望有趣,据此来设计公众号名称、LOGO(图3)、注册以及收集数媒资讯、优秀的数媒作品,筹备讲座等线下活动(图4)。

(二)根据现有资源将公众号运营内容设计为三大专题板块:

1.VR来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是近两年的行业热点,并且在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引起了极高的话题讨论度,公众号的目标受众对于前沿资讯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兴趣也很高。针对这一专题,指导团队开展线上推广,线下活动,同VR公司联络组织讲座活动,以及深入访谈并进行推送等。

2.树莓社区。作为共创理念策划的学生团队活动,公众号本身是基于学校新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创建,目的是结合相关课程,使对数字媒体艺术概念感觉到陌生的本专业新生,根据兴趣,选择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中的分支方向,如游戏、交互设计等,并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主题推文,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知,并且借助二次传播给更多的人。

3.漫游与游戏推广:借助漫画、信息图表设计、H5等将偏专业化的知识型干货,用新型数字媒体艺术形式重新解构改编,采用扁平化的风格,同时为纯理论化的文字加入自编情境,使文字概念更加具象化,以便读者更容易被带入并认为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图5)。

(三)策划、执行VR线下活动

为了更好地在二年级分专业时吸引优质生源,笔者调动各方资源指导学生策划执行了奇幻视镜——数字媒体艺术前沿之VR虚拟现实讲座体验活动,邀请业界三位讲师分别就VR进化史、VR影视与游戏、VR交互设计进行主题讲座,满足师生对于数字媒体前沿科技的求知欲,通过VR讲座及VR设备体验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其足不出校园就能够体验前沿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图6)并了解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本次活动一并完成了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介绍和公众号的宣传两项任务。

(四)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的微信内容创建

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第一门概论课上,笔者尝试让学生根据个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兴趣,完成微信推文的图文设计。鉴于数字媒体艺术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就公众号内容与团队一起规划七个大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团队,以小组讨论主题的方式完成每人一篇的推文,推文最终发布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公众号上。因为此次推文活动是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多同学都非常认真,写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在推文前,指导教师和公众号负责学生还有针对性地辅导了推文思路和图文设计技巧和发布。结课环节还设计了推文思路讲解和基于成绩的投票(图7、8)。学生通过亲身尝试推文选题、图文设计等基本的数字媒体作品的生产并通过公众号的发布和转发等过程,获得了成就感。

这次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分析和运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最新数字媒体工具和联通、共享、开发的教学理念,以点带面地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微信公众号为首的数字媒体实践应用,让学生能实际体验互联网产品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到推广运营全流程,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开拓数媒人才设计策划与管理等新的人才发展空间。通过实践还大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从专业双向选择中吸引了更优质生源,激发了专业师生对专业热情和归属感,通过公众号和活动形成专业兴趣和营造氛围、参与专业体验、交流、实践,并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

结语

通过教师指导,以课题项目组的形式,专业学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平台,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再回归网络展开相关线上线下的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突破了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新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Downes S. Learning networks in practice[J].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2007(2):19-27.

[2]Siemens G.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3]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1).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比较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其教学模式与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理念需要改革与创新,以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新时代

注:本文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JG06)研究成果。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发展产物,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实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教学的快速发展。

一、高校转型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要求高校积极进行转型,并逐渐成为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院校。由于独立学院长期依附于母体学校进行招生与办学,没有自己的特色及显著优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略显不足,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应积极尝试转型这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在快速发展,同时数字化也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其教学策略也随之而改变。根据教育部历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名单来看,2010年动画专业急速下滑,此后连年降到历史低点,与之相反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2012年起快速发展,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在7年的时间内有240余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接近过去10年总量的2.5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这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熟练的应用技能,掌握各类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及设计能力。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的还是人格健全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为例,该校正处于转型之际,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完成转型,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学上,该校都在探索可行之法。从教学上来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每一个专业都亟须改进的内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专业,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进行了大量调整。比如对专业主干课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成果展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同时,该校还利用整体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来布置综合性的课程作业,以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数字媒体行业中的实际项目。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从综合型向应用型转变,学生在完成四年本科学习之后,能够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UI设计、影视后期制作、互联网相关设计等。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还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并通过实践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则需调整与优化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转型中逐渐向应用型培养模式转变,在转型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和学时学分进行优化处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材与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认知较为滞后

目前,高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对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定位,教学目标较为模糊,从而导致教学缺乏深层次的教育价值。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形式较单一,在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此外,高校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对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缺乏具体的要求,在教育中缺少具体的方法,同时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到位,导致创业教育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应用不理想,二者无法融合。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为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审批之初,参考国内其他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课程设置,制定了第一批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在制定之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考量不够,导致后期的课程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认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行业发展的认知与了解不足。因此,高校的管理者或者监督者应高瞻远瞩,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从而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获得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

(二)专业与创新融合度不高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其开设时间比较短,人才培养方向不太明确,缺少课程设计参考样本,因此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发展较为缓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很多高校都是一门单独的课程,需要修滿8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在完成形式上,很多高校都是鼓励学生以考证、参加社团等方式为主,并没有很好地与所学专业知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这种课程形式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无法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全面有效的学习,只是学习了课程中一小部分的理论,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二是学生通过课程选修的形式进行学习,无法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选修课程来获取学分,学习效果并不显著。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发展中会依靠自身已有的专业来进行有效的过渡,将有限的师资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从而开创高校专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保留有动画专业的影子,然而无论是动画专业,还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抓住专业核心,使创新与时代结合,与专业结合,与媒体结合。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新专业的立足。

(三)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创新意识不足,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在大学任教,缺乏一定的实践经历,教学局限性较高,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还要注意利用好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加入一些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比如,高校会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字媒体设计大赛、创新实践大赛等,但这些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参与,缺乏连续性和普遍性。此外,高校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的系统性培训不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意识不足,导致其专业发展缺少前瞻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实践性课程较多,所以教师应重视实践性课程中所产生的实践作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竞赛,将实践作品与比赛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参赛作品增加本校本专业的知名度。因此,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开阔行业眼界。

(四)缺乏实践平台

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缺乏实践平台的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教师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进行教学。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实践平台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平台,但由于很多高校缺乏场地和资金,没有固定的场所让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导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不够深入。此外,学校和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帮扶力度不足,导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高校应成立专业核心部门联系对应的实践公司来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合作战略,搭建和有效利用实践平台。

三、新时代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专与创”教育理念的融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将专业内容与创新理念进行融合,以此带动教育良好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需要学生多多思考,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特的艺术构思,并且进行系列操作、设计制作、检验效果等,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具有专业性的实践作品能够更好地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素养和专业技能,因此将专业与创新完美地表现在设计作品中,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应着重强调的一点。

(二)完善教学体系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合一些创新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程更主动地表达自己,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讲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进行演练,在演练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考核也要更加专业,结合数字化技术,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标准和教学范本,让大学生在其中有所收获。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高校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运营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教学体系的完善也非常重要,教师应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计划,提升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与递进性,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可行,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注重提升教师素养

高校在招聘中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经验也非常宝贵。首先,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邀请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优秀人士来学校指导教学,开展教学讲座,让教师了解更多数字媒体方面的相关内容,从内到外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高校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多方力量来培养教师。教师可以和企业人员进行交流,然后对课程进行体系化建设,并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高校在开展教师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应将教师的实践成果纳入其中,综合考量教师,不再只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为考核标准。再次,高校还应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性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让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完成本职教学工作,而且还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作。最后,高校还应加大对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使高校教师能够在专业技能和思政建设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高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过程可以划分為转化前、转化中、转化后三个阶段。在转化前,创新创业是为了解决企业中的现实问题,是为企业服务;在转化过程中,企业应掌握成果转化所需要的平台、资金、销售、售后等资源;在转化后期,创新创业成果顺利转化的标志,即依靠成果建立企业或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协助,以学校为主,社会企业和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扶持,从而构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园。同时,高校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协同中心创新创业平台。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开展教学实践中成立了专业实践部,配有专人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将实践作品进行统一组织,再进行专业赛事的申报与评比。经过两年专业实践部的努力与引导,该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发地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效果整体较好。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承载艺术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高校应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推动社会发展。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程建设,与各个高校形成统一的规模,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用更开阔的视野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更多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更好地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一方.谈虚拟现实课程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J].才智,2017(36):112.

[2]齐铭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UI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69.

[3]金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1(53):195-196.

[4]谷学静,郭宇承,李靖,等.学科融合视域下构建跨学科专业的数字媒体新联盟[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1-2.

[5]喻小光,陈霞,陈婧.多维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理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以华侨大学数字媒体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60-61.

[6]付百学,张平,王兴彬,等.构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科技,2013(1):2-3.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6篇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1、再现性和可归约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非常明显的复制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是艺术的真实性的质疑, 许多艺术家相信数字媒体艺术机器复制只是复制外部艺术, 只是一种表象完全抹去了艺术品真正的韵味。然而, 数字媒体艺术大师创造出了虚拟现实CR, 一个现实, 一个虚拟, 或者说是另类的现实, 既可以复制, 又可以编辑, 虚实结合, 也可以与后现代艺术相结合。如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简单的复制品, 是侵犯了艺术的原创性, 以及使用数字操纵改变作品, 可以称之为高调的复制艺术[1]。

2、参与与互动

“互动”和“参与”已经成为流行词。传统艺术总是有一种公众无法触及、互动和参与的感觉, 从而使艺术与公众之间产生了距离。而数字艺术, 任何能上网的人都可以参加艺术作品的讨论, 参加者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偏爱。享受艺术传统, 只有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识别, 数字媒体艺术添加了触觉和嗅觉, 如流行的模拟游戏、3D影院、机器人艺术。这些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 人们可以更多地参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参与和互动[2]。

3、商业服务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也带来了商业服务。数字音乐、日本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这些特殊产品的数字媒体艺术衍生品, 对数字媒体艺术升华流行文化的内涵, 进入消费市场, 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大众艺术所特有的黑色幽默、无厘头、诙谐、调侃、讽刺、恶搞等特征在新媒体作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 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不分贵贱”的大众化艺术特征[3]。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

1、影视动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数字技术引入了一种新的消费文化, 人们将欣赏到各种美丽的数字电影和电视作品, 因为它们满足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影视动画是人们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的综合体, 是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每个国家的影视作品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容, 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去理解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趋势, 一些影视作品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的思想和生活, 好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影响视觉型精神的人, 这是当代电影和电视传媒的魅力。

2、网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数字媒体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变革与创新。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 人们的认知结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开放网络文化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认知, 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 以其独特的魅力表现出它的文化价值。随着网络技术和媒介艺术的迅速发展, 它赋予了艺术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内涵。传播艺术的途径是从传统的声音、行为和文字到更复杂、更全面的多媒体。创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不同的信息和思想, 为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盛宴。

三、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数字媒体艺术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责任, 其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可以挽救文本的毁灭和消亡, 而且可以挽救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足迹和本质。文化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和智慧。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丰富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来源。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历史文化和文化典故等历史文化背景下, 继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价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与娱乐和时尚完全结合

娱乐和大众传媒艺术是大众艺术迅速传播的关键, 受众更容易受到欢迎和认可, 它被广泛传播, 艺术是娱乐的本质, 缺少娱乐元素的艺术是不可能的。因此, 数字媒体应与娱乐和低俗相结合, 使其艺术形式和内容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生活。以喜羊羊、光头强等为主题, 以“喜羊羊”为主题, 受到孩子及其父母的喜爱, 可爱的形象, 本土化感兴趣的内容, 受到人们的好评。与此同时, 一些衍生产品, 如Flash、网络游戏和在线歌曲也很受欢迎。“喜羊羊”和“灰太狼”成功的关键是娱乐和通俗媒体艺术。

2、方便性与交互性的结合

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和互动性, 带来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中, 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和互动性为其文化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通信方式上, 网络媒体、移动流媒体和移动视频等数字媒体技术可以迅速传播。例如, 在2008奥运会期间, 手机媒体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使用手机观看比赛。同时, 数字媒体, 如互联网, 可以使每一个观众成为审美主题。大多数数字艺术需要特定的观众体验理解整个画面。

3、业务与艺术的集成价值

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 数字媒体艺术必须强调产品的商业化和价值的输入和输出。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源泉, 但如何保证数字媒体艺术的商业价值而不丧失艺术质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商业和艺术需要市场对接, 大量的资本投资和良好的创造性产出, 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在商业和艺术中释放巨大的商业潜力和文化魅力。

四、结论

简而言之,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惊天动地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这是新的人类精神需求和文化发展和创新。相信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将在传播和应用艺术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它将展示许多个性化的元素, 并被世界所喜爱, 以造福人类。

摘要:在新的时代,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成为时代的宠儿, 亦真亦幻的电影特效、雅俗共赏的视频资源以及栩栩如生的动画图像, 都为艺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令其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 成为人们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个性化、大众化、互动性的特点, 也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成.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艺术评鉴, 2016, 03:175-176.

[2] 徐瑞泽.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22:125.

上一篇:技术部管理思路范文下一篇:森林防火法律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