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设计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走入社会前必须进行的设计实践训练,是以开拓视野、提高实战能力而设立的符合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综合应用性课程。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从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教学策略,构建专业拓展课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业設计;专业拓展课;教学策略;考核方式;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国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资源。“双创”政策推动下,设计与表达、制造、生产、管理、工艺、结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设计不是空中构想,而是要落地生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专业的拓展课就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的一个教学模块,重在锻炼学生系统性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特点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强调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并重的专业,以实现学科知识在工业产品塑造和改善方面的应用。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创新改良和优化,从产品外观创意逐渐过渡到综合性、内涵式、系统性的应用创新,它强调通过创新设计和提升服务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产品更宜人,以此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1]。为了培养上述创新型人才,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课程涵盖了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就是以提高学生产品设计能力为宗旨的,在专业基础课程上进行延伸的,具有技能性、领域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设计实践课程。学分制政策下的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宗旨,以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育学生某领域方向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完善学生设计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在某个方向的细化、深入、精通,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特点如下。

(一)专业基础课的延伸与综合拓展

机械基础、材料工艺、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都是在某一个领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点教学,是培养学生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偏重理论更多一点,各科知识点之间还无法串联起来形成设计应用。而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在核心课程之外进行延伸和发展的综合性训练课程,能串联前期所学的基础课、技能课、方法课,将割裂的、单一模块的知识衔接起来,实现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对某一类产品的创新开发。它将创新思维、设计方法、设计程序、美学要素、软件技能、绘图表达技能、机械结构、材料工艺、系统分析能力等各种知识点应用在课程设计实践之中,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训练。

(二)完整性与方向性

专业拓展课重在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强调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包括从概念问题、设计构思、效果图制作、模型表现、设计报告等一系列的设计活动。同时,工业设计针对的产品种类繁多,较为细化的分方向课程也有助于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深入。另外,专业拓展课的开设也受到当地产业结构、学校办学特色、教师研究领域等因素影响。例如广东海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了“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 交互设计”“ 小家电设计”“ 家具开发设计”等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应用性。这些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更贴近真实的设计应用实践,有助于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精通。

(三)自主性与兴趣爱好驱动

学分制背景下,专业拓展课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修的课程,该课程模块达到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满足毕业要求。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将获得学分的压力和兴趣爱好转化为学习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四)突出学校特色与专业定位

广东海洋大学是涉海类高校,当地海洋文化丰富、小家电制造企业众多,所以学校开设了“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小家电设计”等专业拓展课,这些课程是基于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学生就业,体现办学特色的应用型课程。

二、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学生毕业之前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重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进行产品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串联各个设计方法、设计程序等知识点,而实验教学主要是运用理论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实践。根据广东海洋大学现阶段教学反馈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时间紧,协作性不强

这种课程设计实践活动通常是学期内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周期短,时间紧,导致学生前期调研流于形式、人机优化和可行性分析不够深入或者完全敷衍,设计过程论证不充分,设计实践偏向外观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设计活动,工作量大,涉及到多个程序步骤,往往需要多人协助完成,而现阶段学生个性化强,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二)注重绘图效果,概念性强

设计创新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商业化生产,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绘图只是设计实践中一个环节,教学之中太注重图形表达的美学效果,忽视了对设计过程完的整性。  因而,学生偏重于产品绘图的美学效果,忽视前期调研和人机分析,不追求实际应用前景和可行性,一味地堆叠功能,导致产品创新设计实践停留在概念创意阶段,商业化可行性低。

(三)实验课形式机械化

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不是所有人重复同一个实验,而是所有人开发创新不同形式的产品,并没有公理和定律照搬。现阶段,受到教学体制的影响,实验教学形式和组织形式太机械化,还只能像其他工科类一样大班教学,这对于需要分类指导,灵活安排设计任务的拓展课教学来说,任务太重。

(四)教师主导性过强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太强,灌输的太多,学生机械式地反馈教师的要求,被动式地接收信息。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容易受教师的感染而形成定式,以迎合教师的要求而进行设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三、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教学策略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知识应用能力较为综合的一个模块,以“学”与“用”的结合为宗旨,使工业设计的学生能够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产品商业化为目标进行设计,提高产品的可行性,从而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实战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它需要循序渐进地将目标能力指标与专业知识贯穿于各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关注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2]。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案开发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优化改进能力,从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细节、过程监控和评价上面进行优化,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中,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采取互动式案例教学

理论课程教学之中,采取互动式案例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通过模拟设计—学生讲解—师生互动—教师讲解—持续改进等流程加深印象。选取某类主题产品开发案例,先将设计主题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案例讲解之前花一定时间进行模拟设计。课堂上对自己的设计调研和构思进行讲解分析,最后教师参与进去并提出意见,讲解案例范本。通过这样的互动式分享,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意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并能从案例互动之中找到自己的疏漏之处,既能加深理论,也能锻炼学生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

(二)鼓励学生以团队(组)形式设计实践,实行分类指导

工业设计是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它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跨界知识要素,是创造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创新方法[3]。多学科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创新的难度,组建跨学科团队势在必行。在企业中,产品的开发周期一般都是半年及以上,而拓展课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需要在紧迫的时间里完成产品开发创新设计。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需要组建团队进行分工协作、攻坚克难。同时,由于学生创新的产品种类千差万别,从草图到三维效果图等过程都是不同的,教师的实践指导不能遵循其他专业课程一对多的辅导,而必须分类指导。这就需要灵活制定教学任务,合理分配教学进度。

(三)注重过程评价,开展差异化评比

专业拓展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拓展课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设计实践成绩。平时成绩应该细化到考勤、课堂实验;而设计实践成绩应该包括前期调研的充分性、设计定位的合理性和创新性、效果图表达的美观性、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艺术性、细节和人机优化的展示性等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对应了学生对该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应该量化分数,使学生明白本课程考核的目标和要锻炼的技能。

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一系列的任务,不能仅仅看图形表达效果就给予评价,而是要综合考量。不能因为共同完成某一项产品开发就给予所有成员同样的分数,这样不合理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设计过程的监管,根据团队成员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对成员进行差异化评比。

(四)注重定向主题设计,提高全案开发能力

教学之中尽量布置定向主题设计实践任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发散式的设计主题容易滋生学生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的设计癖好,他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容易上手的产品去做设计,但是进入企业后设计创新都是甲乙双方协商好的定向主题。所以,课程教学之中应该尽量布置定向主题设计实践,灌输学生主动完成既定任务,统筹布局,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需求接轨。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而产品的开发设计是一个系列性的完整过程,涉及到艺术设计、结构、材料、工艺、模型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应用[4]。现阶段,课程教学之中太注重学生图形效果的评价,导致学生误认为设计好坏取决于图形绘制的美学效果。而绘图仅仅是设计实践中的一个环节,它只能反映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不能体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工业设计学生需要有全案開发的能力,而不是纯外观的创意表达,是问题概念化—概念可视化—可视商品化这一完整步骤的综合体现。拓展课的课程设计实践要锻炼学生看、思、学、做的各项基本技能,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人需要的设计为终极目标。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实现从任务制定到商业化实现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产品给人带来的生活方式、使用方式、宜人性的革新,以提高产品商业化的可行性。

(五)探讨实验教学方法,注重持续改进

拓展课是为了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进行产品开发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项产品的设计实践任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陈述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探讨,锻炼学生主动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分析能力,对设计定位、草图方案、效果图方案、三维模型虚拟及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比优化,对每一步骤进行紧密跟踪和指导,对不合理的地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持续性改进和反馈。

(六)引入科研项目与设计竞赛

以课程为载体,有计划地引入科研项目和设计竞赛,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让学生的实践更接地气。通过完成问题概念化、概念可视化、可视商品化这一系列的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实现复杂真实环境下的产品创新设计,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战训练能力[5]。

通过科研项目与设计竞赛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应用之间的零距离接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促进设计创意转化为商业生产,推动工业设计“学”与“用”的结合,让设计与商业化生产形成无缝对接,使概念创新、模型制作、商业生产形成一个闭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以科研项目和设计竞赛为手段,以实际主题产品开发为蓝本,能够检验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设计的真实感[6]。

四、创新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考核方式

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立足于广东,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根据区域发展和地方经济特色,大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了“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小家电设计”“ 家具开发设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拓展课。这些专业拓展课倾向于设计实践,贴近于生活,以实际产品开发为起点,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些拓展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和规划拓展课考核模式极其重要。下文将以“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课程讲述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考核模式,为专业拓展课的考核提供合理的方法。

“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学科专业拓展课。该课程是根据湛江滨海地理环境、海洋文化浓厚的特点而开设的一门涉海专业课程,以海洋文化和民俗为设计创意源泉,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使文化与产品相互融合。通过介绍人类与海洋互动而产生的民俗艺术、考古、文化信仰、人文景观,分析提炼并浓缩海洋民俗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图案,将其移植到现代产品设计领域,实现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开拓产品设计的方法及路径。按照彰显个性、注重过程的原则,建立多面性、多重化的课程考核方式[7]。考核内容具体如下。

(一)课程考核方式

该课程属于考察性质,以“基于海洋文化的产品设计应用实践”的综合设计实践大作业作为期末考试内容。

其中本门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整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规范学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权重系数(0.5)+期末成绩*权重系数(0.5)。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考核,实验考核主要是指设计实践过程。期末成绩100分,主要是综合设计实践的设计报告质量。

(二)平时成绩考核与标准

1.考勤(30分)。根据班級人数多少,可以选择每节课全部点名或者随机抽检的形式。对于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的学生,教师会在考勤记录表上打上相应记号,迟到1次扣3分,迟到达到5次以上,考勤记为0分;旷课达到一定次数通常会取消期末考核资格,直接不及格,这对学生可以起到相应的约束和震慑作用。

2.课堂表现(10分)。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设计1—2个知识点进行互动,针对教学中设计的案例可以随机抽检,让学生进行分析表述,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及学生的参与度,避免满堂讲,造成学生枯燥无味。

3.平时作业(20分)。平时作业指的是课程教学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这部分作业可以是以图文结合的ppt形式、理论表述的word形式、创意思维发散的草图形式,根据章节内容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灵活布置给学生。

4.设计实践过程考核(40分)。设计实践过程指的是实验教学的重点,侧重评价学生设计实践的完整性,锻炼学生设计创意思维能力、调研和分析能力、图形绘制表达能力、模型制作和后期处理能力、人机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设计报告制作能力。包括设计调研、设计草图演示、设计效果图优化、展板效果等。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实验教学有别于其他工科专业,教师布置完大作业后,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持续跟进。在教师布置完设计实践大作业的主题、内容和目标后,学生就要着手进行设计调研工作。经过前期准备和初步调研,学生征求教师意见后,自行选择设计题目和创新方向。在符合课程培养目标和设计实践主题范围之内,题目应该来源于实际生活,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市场前景。

鼓励学生以组队的形式完成上述设计实践,但是设计工作必须每个人都要参与。每个学生必须制作设计调研报告及绘制至少10张创意草图,以PPT的形式在实验课堂上陈述自己完成的前期工作,教师根据设计调研和草图绘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评分,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团队根据各组员的创意设计草图进行优化,选择可行性高的方案进行效果图绘制,构建三维模型并持续向教师反馈进度。

(三)期末成绩考核与标准

期末成绩主要是根据综合设计实践的设计报告质量来评定,分数为100分。设计报告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调研分析、设计草图和效果图、三维效果图、设计说明、三视图和细节图、版面、设计体会及课程总结,要求能完整地体现从设计定位到设计实现这一系列过程,对产品的外观、功能、结构、人机、材质工艺、操作演示等要图文并茂地阐述清晰,在课程结束后3—4周内上交A4彩印稿的设计报告。

1.设计报告内容。设计报告以教师定的主题为主,进行海洋文化在产品设计之中的融合创新设计实践,内容包括:(1)选定题目。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要求,选定题目和方向,确定设计任务,制定实践进程表。(2)设计调研及分析。通过网络搜集、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相关产品进行结构、造型、色彩等分析,适当制作矩阵分析图,对相关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罗列,在功能布局、外观结构、操作便捷性、使用体验等方面选择可突破的消费痛点。(3)草图绘制。针对前期调研和分析,进行头脑风暴,选择合适的创意点,并进行多个草图的绘制,辅以图标、颜色、材料、表面、字符、标识语等规范性说明。(4)效果图绘制。将多个草图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可行性高、实用性强的创意点优化形成一到两个最终方案,并进行效果图绘制和表达。(5)三维虚拟模型绘制。通过软件的形式绘制三维模型,并对结构及表面工艺进行后期渲染及处理。对需要制作三维实物模型的可以通过3D打印或者油泥模型、泡沫模型、陶泥模型去表达。(6)展示版面。对产品进行整体性的展示和描述,从设计说明、局部细节、操作演示、爆炸图、三视图、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展示。(7)制作设计报告。将上述设计过程和工作要点进行整理,制作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需要体现整个设计过程完成的工作,并注意排版效果和细节展示。

2.设计报告成绩评定标准。设计报告要紧扣主题,评分标准如下。(1)创新程度和元素融合效果(30分):突出技术与艺术、科学与文化的结合,具有独特创新价值;注重海洋文化元素提炼和融合效果。(2)表现效果和美感质量(30分):版面布局、方案设计、结构造型设计注重美学效果,色彩设计协调。(3)可行性和人机因素(20分):考虑实现生产的可能性,功能结构合理,考虑人机协调关系。(4)设计报告整体性和质量(20分):注重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和设计过程体现出的效果,版面布局合理,报告完善。

(四)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考核方式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教学模块。课程基本集中在大三和大四,主要是应用性的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串联起来,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造型创意、图形表达、结构设计、材料制造等方面的技能,使其拥有产品设计的创新研发能力。

通过对“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模式分析,只有课程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明确,才能让学生明确课程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和需要掌握的能力。确定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考核制度是实现预期学习成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8]。拓展课重点考查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强调设计的完整性,锻炼学生全案开发能力,促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拓展课课程考核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权重系数(A)+期末成绩*权重系数(B),其中平时成绩权重系数A和期末成绩权重系数B需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和设计要求,教师灵活设定。既考核项目实施的过程又考核项目的结果[9],通过多重、立体式的考核体系评价学生该门课程学习的达成度,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具体如表1。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必须进行的设计实践训练。它是以开拓视野、提高实战能力而设立的符合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综合应用性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同时紧跟学科定位和地方特色,细化专业领域,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拓宽专业知识面和锻炼学生设计实践能力。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课程考核之中,注重对设计过程的监控和评价,能促进学生全案开发能力的提高。文章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合理的专业拓展课考核模式,追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推动工业设计“学”与“用”的结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提高,提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

参考文献:

[1][5][6]王先昌等.基于学科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37).

[2]刘敬,刘衍聪.OBE-CDIO理念下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图学学报,2019,(2).

[3]宋慰祖.“十三五”规划为何如此重视工业设计?[N].中国工业报,2016-03-29.

[4]韓卫国等.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3).

[7]姚善良,张钰唯.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8,(11).

[8]张白露.基于OBE导向的工业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8,(18).

[9]王起.工业设计专业项目化与工作室教学法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8,(2).

设计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在大审美经济形态中,设计美学观念的创新是推动设计实践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波司登公司的个案分析,论述了定位准确、梯度清晰、与时俱进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设计美学观念;创新;设计战略;波司登公司

我国企业界现在广泛地讨论着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更快地由“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设计”,即通过优秀的设计来迅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可以摆脱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产品加工的窘迫境地;另一方面改变当前企业之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因此,设计战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所谓设计战略,首先可以被解释为以设计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战略是主体,它和管理﹑销售等企业发展战略处于同一层面;其次设计也可以作为战略的实施主体,即设计内部如何分步骤地实施战略。无论是哪种解释,设计战略都需服从于企业核心战略目标——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论述的设计战略两者兼有,但因论点和取材的关系将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实现“制造”向“设计”过渡的出发点,也是在大审美经济时代以创新设计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键,只有通过定位明确、梯度清晰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使企业的设计实践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江苏省常熟市波司登公司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常熟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四,社会经济发达,常熟最大的民营企业波司登公司,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的山泾村村办缝纫组。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从事羽绒服装科研、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企业的业绩可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到展现:

2007年,波司登公司与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一起成为全球三大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年产销量近3000万件,员工16000余人,其产品连续12年(1995-2006)全国销量第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服装企业十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波司登”羽绒服市场占有率高达45%。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收入13.4亿元,完成贸易出口额2.9亿美元。“波司登”品牌获“首届中国服装品牌价值大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防寒服领域的领军品牌。

波司登公司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引导企业成为大审美经济时代羽绒行业的时尚先锋。

一﹑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

(一)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学是以人类审美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人类的任何设计活动均不同程度地具有美的因素,因此,设计美学正是两者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对于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其研究的内容,设计美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第三是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有人又曾概括了西方设计史中美学与设计实践的密切联系,第一:一些美学观念成为艺术设计直接表现对象;第二:著名设计流派和思潮与相应的美学流派和思潮关系密切;第三:某些美学原理和原则指导着设计实践;第四:著名的设计师具有明确的美学理念[注:参见凌继尧《大审美经济中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文,《装饰》,2006第8期,第90页。]。在西方现代设计史诸多实例中功能主义设计是比较典型的,正是基于古希腊美学家苏格拉底“效用即美”的观念,贝伦斯等设计师与德国AEG公司合作,形成了影响世界设计史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潮。

(二)设计美学观念的创新是推动设计实践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诚如上文分析,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它的创新则会给设计实践的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方现代设计五彩缤纷的发展面貌为我们呈现了设计美学创新的力量,工艺美术运动遵循的是自然主义美学理念,新艺术运动是唯美主义观念在设计领域的反映,而“效用即美”的观念成为现代功能主义设计的美学基础。即使是同一设计师在不同阶段也会以不同的美学观念作为其设计创新的动力。如著名建筑师赖特,他一生的设计风格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主义等等都体现了他对不同美学风格的追求[注:参见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波司登公司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然也反映了这一规律,他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羽绒服“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理念﹑生态美学设计理念以及抑菌、保健功能的设计美学理念。由此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在逐渐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引领了整个羽绒行业的时尚化趋势。

(三)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分析

1.只有通过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摆脱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服装与纤维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产品高度依赖于审美,属于“高审美依赖度产品”。因此,这些行业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羽绒行业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并壮大,作为新兴产业,羽绒服一出世便在暖﹑轻﹑松﹑软等特点上超越了棉袄﹑棉大衣等传统冬季防寒服。到九十年代初,全国已经有数千家羽绒制品企业,市场的极度膨胀迷惑了许多企业,产品始终停留在以“保暖”为目的的初级目标上,没有认识到服装产品只有不断更新设计美学观念才能保持产品的生命力。由此企业间也开始陷入了“反季销售大甩卖”等价格战中,当时企业亏损面达80%。波司登公司率先从这种恶性循环的价格战中醒悟,于1995年提出了“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新观念,开始实施“羽绒时装”设计战略。在形式上借鉴时装简洁﹑贴身的流行款式,以“轻﹑薄﹑美”的外形审美特点替代了过去“厚﹑重﹑肿”的形式,选用色彩丰富的进口面料,在制作工艺上则把含绒量由60-70%提高到90%,这样从功能﹑形式到色彩都体现了“羽绒时装”的设计美学观念。特别是国内首次推出的套裙式与大摆连衣裙式羽绒服,一改羽绒服只能冬季穿的历史,使羽绒裙装成为冬﹑春﹑秋三季均可穿着的高档时装。这一设计美学观念的革新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当年一举创下了68万件销售记录,市场占有率达到11.21%,企业也从当时行业的一个小字辈上升为全国第一。

2.在大审美经济形态中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

大审美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形态之后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重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经济[注:参见凌继尧著《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在这一经济形态中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实用﹑审美与体验的价值。大审美经济形态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二十年,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作为“高审美依赖度”行业的羽绒服产业自然是率先感受到了大审美经济形态的热度,因此,波司登公司“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新观念契合了经济审美化的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从不到10%上升到45%就是最好的说明。

二﹑波司登公司设计美学观念创新历程与经验剖析

(一)波司登公司设计美学观念创新历程

成功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除了有明确的定位以外,还要有梯度清晰的规划,波司登公司以“防寒加审美”作为设计美学创新基本理念,运用设计美学多元化的特点,把“审美”作为设计美学观念创新细化的突破口,以“时尚化﹑休闲化﹑运动化”为目标,相应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市场定位的二线品牌,如雪中飞﹑康博﹑冰洁与冰飞等羽绒服品牌,从而完成了1995年开始的第一次设计美学创新,到2000年为止,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26.7%,其中各个品牌审美特点如下:

“波司登”以雍容﹑华贵﹑典雅为特点,定位于高档次,满足国际市场;

“雪中飞”以运动兼休闲为特点,缤纷跳跃的色彩符合运动一族的喜好;

“康博”以休闲为特点,适合居家郊游﹑穿着。其中男装占70%,女装占30%;

“冰洁”与“冰飞”以时尚﹑前卫为特点,定位于都市防寒服,适合都市青年自由﹑前卫﹑不拘一格的审美喜好,其中女装占70%,男装占30%。

进入新世纪,自然生态保护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波司登于2001年提出了“绿色环保”生态设计美学理念。率先推出了无污染、无公害、天然时尚、具有保健功能的“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采用环保面料TTU做内隔层,具有隔色﹑透气﹑吸热的特点,在羽绒的加工上提高其抑菌、抗菌能力,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的追求,在设计上将自然与时尚巧妙结合,使消费者在寒冬腊月也能享受回归自然的轻松和愉悦。这次设计美学的创新不仅引发了国内羽绒行业的绿色革命。而且“波司登” 品牌通过了中国和美国的绿色认证,为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并2001年8月与美国杜邦公司开始了独家品牌合作。

2003年至2005年,波司登公司实现了第三次设计美学观念创新,将国际先进的抑菌、保健功能设计美学理念引入了羽绒服设计领域。它买断了国际高科技生物技术ChitosantéTM生态抑菌技术,并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联合研发成功了具有抗污﹑透气﹑具有很强自洁功能的纳米技术羽绒服面料,革命性地推出了具有“三拒”(拒水﹑拒油﹑拒污)﹑抗菌功能的标志产品——波司登﹑雪中飞纳米·抗菌羽绒服,实现了防寒服抗菌﹑护理﹑保养﹑洗涤等功能设计方面的重大突破,率领中国羽绒服行业全面进入纳米·抗菌时代。

波司登公司通过三次递进有序﹑梯级清晰、与时俱进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在设计战略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企业产品销量连续12年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45%。而且品牌的国际化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国际市场份额与品牌声誉上获得了明显的提升,2006年还荣获了“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

(二)波司登公司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成功的经验剖析

1﹑把设计战略转化为企业系统的组织推动力

设计战略的成功不仅需要正确理念的引导,更需要企业组织架构的配合、运营系统的支持[注:参见[英]汉纳根著《掌握战略管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早在1995年,波司登就提出了“以设计为先导,以设计师为导向”的理念,目前公司设计总监还兼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调研系统,一般在每年10-12月份产品旺销季节,设计师﹑市场部和售后服务部门开始进行市场调研;一月份信息汇总,完成调研报告并确定每年200多个款式的研发计划;二月份设计师做方案,与结构工程师和工艺师密切合作完成样衣;三月份公司以总经理和设计总监为核心召开面谈会议,包括研发设计﹑销售﹑市场﹑行政﹑工艺﹑生产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以专用表格的形式,对200多个款式进行相关要素评定,最后确定投放市场的40至50个款式,九月份新品面市。

公司研发中心设计管理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设计师参与产品的市场调研与分析、设计研发、产品设计工程师制版、工艺师打样、审美效果认定、生产及市场意见反馈处理的全过程。确保设计美学效果与产品的一致性。研发中心每年与法国娜丽罗荻公司互派人员开展合作交流,国际最新时尚款式与流行趋势会被吸收到设计中。

此外,波司登占领国内设计美学创新的制高点,由设计总监朱琳领衔,波司登每年三月份在北京的“中国国际服装周”会代表中国防寒服向世界发布流行趋势,1997年至今已经连续十一年,这也体现了波司登设计美学观念持续创新的激情与动力。

2﹑对设计美学创新的特性与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

功利性﹑社会性﹑多元化是设计美学的几个重要特性,波司登作为一个拥有最大规模制造基地的工业品牌,同样需要最大规模的市场作为支撑。因此,在设计美学观念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功能与形式、主观创造与客观约束等矛盾时,它都能够以市场意志加以化解。体现在设计上,则把“防寒加审美”的基本创新理念贯彻在历次设计美学创新中,事实上借助科技的力量,波司登羽绒服在功能设计领域的探索程度远远超过对时尚款式的追逐。从最初的保暖到集防寒抗菌﹑护理﹑保养﹑洗涤等功能设计一体,具有自洁功能的纳米·抗菌羽绒服,实现了羽绒服功能设计的革命性跨越。即使是在各种变换的款式中,它还创新结构设计,活里活面,一胆多用,不仅方便洗涤,还可以一衣多用,使羽绒面罩能适应春秋季节穿着。设计总监朱琳曾说:“为了保持波司登的规模,我们必须紧跟市场需要,我们甚至考虑设计一个款式能够适应十几岁到八十岁这么广度的消费者,甚至一个款式怎么做到男、女都可以穿。”正是这种努力,2001年,有一个款式销量超过了50万件。这种时尚观念显然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正如总经理高德康所言:“‘名牌’就是‘民牌’,波司登始终注重还有多少中国消费者没有享受到冬季的时尚”[注:参见张鸿雁《波司登旋风》,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页。]。而面对审美需求多元化、个性化与企业批量生产的矛盾时,波司登则采用多项目、多品种、小批量,缩短上柜周期的方式予以化解。目前公司每年上市的款式已由过去40-50个增加到100多个,有的款式只生产200-300件,新品上柜时间缩短到了十天。

随着我国经济审美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审美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创新战略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确立定位准确、梯度清晰、与时俱进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思路必将对此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楚小庆)

设计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战略实施好。我认为,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和重视“创新设计”的价值,实施“创新设计战略行动计划”,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引领和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

一、时代的挑战

人类已进入了全球网络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云计算、云服务、智能技术等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网络和现代交通物流已将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体;宽带、无线、视频、传感等技术创新,使得信息的获取、传输更加快捷;机器感知、知识信息的存储能力空前地提升,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宽带互联网、物联网、全球定位、云计算、云存储、智能电网等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跟工业化时代是不同的。信息知识大数据成为可以共创分享、永不枯竭、可无限创新增值的核心资源。这与工业化时代也不一样,工业化时代最重要的是矿产资源、机器装备、资金和劳动力。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制造不仅为13.6亿中国人,也为全世界提供了价廉物美的产品与装备。我国科教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多数企业仍以跟踪模仿为主,不仅科学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少,而且缺少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技术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中端。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一个创造强国。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球经济衰退和艰难复苏的进程,必然会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进程。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要使下一次制造革命在美国发生。最近,制造强国德国推进实施以网络智能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日本提出重点发展协同机器人和无人化工厂,以便进一步提升它在全球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随着生产力要素成本的上升、西方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我国必将面临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我们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自主集成创新,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引领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最终实现绿色低碳、科学智能、可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好设计

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还是制造服务、商业营销、房屋建造或者是城市规划,凡是有目标的创新活动,实际上在实施之前必须先有创意和构思、设想与计划,无一例外。所以,设计实际上就是提出创意,设定目标,并且通过计划与规划指导实施,满足和引领多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类创新活动。设计是一切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和准备,设计本身实际上就是创意、创造,是综合与系统的集成创新。设计蕴含着人们对未来梦想的追求,设计创造价值,设计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当然,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进化,设计的价值也不断拓展进化。一项好设计首先要满足和创造应用功能。设计必须考虑产品在制造过程、包装运输、运行管理、经营服务的安全可靠与成本效益。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蒸汽机、纺织机械、机床、火车、轮船等设计,它们体现和推动了工业社会注重功能效率的价值观。

好设计必须要体现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受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设计体现出多样的社会价值。比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展现、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倡导面向大众,采用新材料、标准化等方法来降低产品的造价,特别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物,设计师是为社会工作,不是自我表现的艺术家,并且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包豪斯设计理念主张技艺统一,培养技艺结合的设计人才,反映了当时德国工业社会注重制造品质、工艺技术,同时考虑经济合理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传统的德国制造质量。

好设计还要体现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无论是日用品、家用电器、商用设备还是产业装备,在设计创新结构功能的同时,还往往通过工业设计优化选材、色彩造型、人机功能等,展现产品的美学特征。好设计往往还可以创造和引领社会的时尚和设计取向。

好设计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企业和设计师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工业社会后期形成的一种新的自然和社会道德伦理。

当然,好设计还可以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创造经济和品牌的价值,创造新的市场。还可以创新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甚至改变产业和市场的整体格局。比如1908年福特公司设计推出了简洁实用、便于维修的T型汽车,并且采用了流水线装配,引入了泰勒制管理,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当时每辆车的价格350美金左右,一般的家庭都能够买得起。1921年销售量已经占世界的50%以上。截止到1929年,累计销售1500万辆。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也使福特成为当时全球汽车的第一品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使美国由此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设计推出的系列产品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品牌价值,引领了智能终端的新时尚,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与生活。他创造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终端制造商能够完全摆脱,这需要新的超越者。

三、创新设计导致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创新设计可以导致科学原创,导致新的重大发明与创造。1895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想要测量电子飞行的轨迹,但当时没有办法。有一次他休假登山,山大概有两千多米高,因为山上的饱和蒸气压比较低,所以经常有云雾。他联想到,在实验室里是不是可以创造云雾室?云雾室后来成为探测、研究带电粒子和射线径迹的重要仪器,至少有6位科学家因为云雾室的实验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创新设计还可以革新产业技术,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例子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他早在1973年就已经认识到了软件的价值,认为好的软件可以使电脑操作变得很简单。而当时多数人还以为电脑必须要用很复杂的编程。当时,MIT的一位校长曾说,世界上只要8台计算机就够了,普通人不会使用计算机。但是比尔·盖茨比较先知先觉,他认为只要有软件解决了人机界面的问题,就可以使计算机被所有人使用。他领导设计开发了DOS系统,实际上是为IBM开发的,但是与IBM签合同的时候,他设法争取到了在IBM以外市场销售的权利。结果第二年,比尔·盖茨就靠IBM市场以外的软件销售赚了20亿美金,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推出了Windows,还推出了IE、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电脑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发,不仅使比尔·盖茨发了财,而且把电脑推到了每个人身边,创造了财富,影响了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下面讲淘宝。淘宝为什么也是设计的案例?马云创立领导阿里巴巴公司,在商业信用不发达的大环境中,设计并且建立了网络信用体系:实名注册,第三方支付,七天无条件退货退款,更重要的是双方互评信用,数据永久保留,这就是大数据,并严格监管,违规出局。因为有了信用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使得有了四亿多网上交易的活跃用户。在交易双方不见面、产品实物看不见,只看到产品照片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这实际上是马云设计并由阿里建立的信用体系在那里起作用,赢得了四亿多人的信赖,创造了过万亿的年度交易,改变了中国商业的版图和业态,创造了网上就业、创业的机会,带动了物流,改变了亿万人民的生活。在现有大数据的基础上,马云又成功开辟了网络金融、网络保险业态。没有这个信用大数据本底,网络金融、网络保险业态不可能成功。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促进了金融业改革,推进了中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依托科学原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设计可以导致产品、工艺技术和产业的变革。反过来,科学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依托创新设计。只有当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与设计引领的重大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够发生产业革命与人类文明的转型。在这里,我要适当地修正一下过去科技史里所讲的一个观点,即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我觉得这个说法至少不太全面,应该修正成为:蒸汽机和工作机器的发明与创新设计以及制造应用推广导致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这才是比较客观的。电机、电器、电力系统的创新设计、发明制造和普遍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因特网等创新设计、制造应用成为信息网络时代的标志,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四、设计的发展趋势

与工业时代的产品不同,电子信息网络时代设计的产品装备已经不是仅仅属于物理环境中孤立的、固化的产品和装备,而是能感知、能升级、有智能的产品与创新。比如,苹果手机及平板电脑,不是一个固化的产品,你可以不断地开发它的新功能,可以不断地通过全球网络找到新的软件来丰富它的功能、内容。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智能、分子剪裁与组装、3D+X打印、激光与束流加工、生物与仿生技术、纳米与低维材料等,将改变设计、研发、制造、服务的过程。有人认为,工业时代的设计还是有局限的,你要先想一想能不能制造出来,不能造的你就不能设计。有了3D打印和其他手段以后,你想得出来的基本上都能做出来,设计就更自由了。全球设计资源的共创分享、网络协同设计、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将成为全新的创新设计的方式。在农业时代,设计师就是工匠,工匠就是设计师,两者合一。在工业化时代,设计师分离出来成为职业设计师,跟工程师是分开的。到了信息网络时代,又重新以新的方式整合起来,人人都可以参与设计过程。除了设计师外,制造工程师可以实时参与,销售工程师也可以实时参与,使用者也可以实时参与。设计过程已变成了一个全球网络交互合作的设计。对于创新设计、智能产品和系统,人们更加注重设计制造过程和运行服务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用户体验和生态环境友好。

由于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使得绿色低碳、高效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发展理念,设计成为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头。因为设计往往决定了产品和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和排放的总水平,今后的设计观念不是看产品制造过程中消耗了多少能量,也不是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每小时要消耗多少燃油,而是要看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总的的影响究竟怎么样。

未来的设计将不只是依靠个人或者单个团队创意设计,它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多学科协同、全球网络协同创新设计,不仅需要科学、艺术、工艺、成本、营销、服务的综合协调,还需要依靠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信息知识大数据支持的全球网络协同创新。有许多信息看起来是不直接相关的,但从中挖掘出来的知识可能导致创造性的设计。

未来设计面对的不是局部市场,而是全球市场。未来设计不仅要满足中高端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还要满足普罗大众可分享、差异性的需求。未来设计必须要满足和引领个性化、多样性、定制式和全球绿色智能制造服务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与协同方式。所以,未来的中国设计不是中国元素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份额是不是越多,占有的时间是不是越长。能走向世界的中国设计,才能真正代表中国。

未来社会和世界将是多元的、包容的、和谐的世界,所以未来的设计必须更加要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的和谐协调、综合提升,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后的创新,不一定是“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一定做得最好。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发生了。过去你进了MIT等名校,你就得到了其他人不能比拟的创新资源、创新信息。现在有了网络以后,信息的公开性、共享度大为提高了。所以,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五、实施创新设计战略行动

谈到创新,现在只念“老三条”不够了,即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我认为,还要讲创新设计。要增加对创新设计的投入,创造有利于设计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一套相应的体制机制;制定发展路线图,实施创新设计的战略行动;改革设计教育,不光是改革设计专业、设计学院的教育,还要改革所有的教育,在所有的学科里面都要引入创新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培养创新设计人才;要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鼓励创新设计的良好文化氛围,加快提升我国创新设计的能力与水平。

创新设计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从娃娃抓起。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要着力培育创新设计的自信心、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是娃娃,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灌输太多、模仿太多。改革设计教育,促进技术艺术、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复合型的创新设计人才,引导创新设计人才与产业、市场的紧密结合,与经营管理人才、创业人才的紧密合作。优化设计创新的团队,提升创新设计的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为全社会网络创客创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造就世界级的设计大师、各具特色的国际化的设计团队和引领国际的设计流派。我觉得不是只想要引进设计大师,而是要致力于培育、造就设计大师。大师是很难引进来的,引进来时多也已经老了,也许只能够讲些老话了。

在全球智识网络时代,创新设计必须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要在发掘、弘扬中国设计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吸纳集成国际的创新设计资源和成果,使中国设计的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激励、提升和自由发挥,并且要以多种形式引进国际的优秀设计人才和智力,引进境外的资本来华投资创办设计企业,鼓励支持中国设计人才、成果、企业走向世界。也只有走向世界的中国设计才能代表中国设计。

浙江大学有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又比较早地创立了设计专业和设计学院,正在为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国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浙江省、长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省区,观念创新,政策措施有力,产业需求迫切,企业机制灵活,理所当然应该在创新设计、促进打造经济升级版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头,发挥引领与带头作用。希望中国的设计界与全社会各方面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共同持续繁荣的美好未来谱写中国设计、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夏鲁惠]

设计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历经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1973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提到“后工业社会”认为此阶段的社会主要是以无形的的知识作为消费核心,注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商品的信息价值将迅速增长。因此,在此消费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关系日趋激烈,为了在众多的群里中脱颖而出,各家企业纷纷导入CI系统,借以提高其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VI;美学;特征

一、CI系统概述

CI是Corprate Identity的简称,即企业识别系统。日本品牌形象设计专家中西元男说:“有意识地、计划地、战略地展现出企业所希望的形象,通过公司内外产生最佳经营环境,这种观念的设计就叫CI”。简言之:“为企业改头换面,换血强身,就是CI。”CI系统设计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分别由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和VI視觉识别(Visual Idengtity)三大部分组成。企业理念识别即MI是整个CI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包含了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企业精神、人才管理策略、长期的发展战略、企业口号、品牌定位等方面,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标语为“心系中华、有所作为”,华为公司自创立以来就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懈的创新精神,现如今华为公司跻身于世界前五百强企业,而华为公司的员工更是把这种创新精神进取的精神作为日常工作的动力,可见一个企业的意识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强化着企业的形象。企业行为识别即BI是企业与员工的行为规范,对内行动包含:员工教育(即服务态度、服务技巧、礼貌用语、工作态度、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等;对外活动包含: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公共关系、流通政策、广告宣传、社会公益活动等,BI能够促进员工更好的理解企业理念并贯穿于工作生活中,从而起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企业视觉识别即VI是最能够直观地、具象地展现企业的个性与面貌精神,是基于MI、BI的基础上加以视觉化、如企业在推广过程中的标志、字体、标准色、辅助色、辅助图形、吉祥物等,就是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的产物,实际上就是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符号,人们能够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清晰的感知到品牌的市场定位、精神面貌、文化理念、经营模式等相关信息,从而塑造出统一的视觉形象效果。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美“而开展活动,即审美活动,追溯人类社会的审美活动轨迹,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审美活动。无论是人类祖先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在荒野燃起篝火跳舞,还是在寒风刺骨、饥寒交迫的边疆,我国著名诗人王昌龄吟唱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赞歌,这种审美活动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产生变化。至今,不难发现美学存在于各个行业中,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更是将“美学”贯穿于整个设计系统的始终。

二、VI设计的美学特征

1.真与美的结合

在哲学上,“真”即真理,表现为认识与客观事实的符合。企业的“真”在哲学上,“真”即真理,表现为认识与客观事实的符合。企业的“真”首先表现为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进而大胆探求并坚持真理。而企业VI识别系统的“真”则表现为通过企业的视觉传达部分,将企业的理念、经营方针、宗旨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中国银行的VI正是具备了好的设计的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原创也就是不抄袭、不模仿:第二,识别,即有个性,不雷同;第三,份属,即合身份、创文化。而VI的美则表现在,当用统一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企业的目标、宗旨和企业哲学时,人所产生的一种审美心理感受其本质是人由于发现或进达于事物本质时而获得的一种美感体验。企业在运营中必須规划以下几件事:(a)我们是谁?(b)我们做什么?(c)我们如何做?(d)我们要朝哪里发展?在这里,真与美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美学的创始人哈奇生(F.Hutche-son)曾对“美中寓真”这一证关系的审美特征给予充分的描述和歌颂,他说:“能够让我们在其中见到这样一种迷人的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并由此在我们心目中产生非常巨大的愉悦。

2.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结合

VI识别设计是由功能各异的多元子系统所构成的多元复合系统,是系统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审美整体。在哲学上,系统性是指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其他设计相比,VI设计之所以给人的印象更强烈、视觉效果更丰富,原因在于它所构成的是一个系统的视觉整体。在VI中,一切应用要素都以基础要素为核心向外扩展。从视觉心理学上讲,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个刺激式样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因为形状和色彩表现的越体,它越具有简单性,也越易于为人的眼睛所把握。皮亚杰对整体性和连贯性也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所谓整体性,是指内在的连贯性。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能够瞬间传达某种意义。企业的VI设计所塑造的美学形象作为这样的符号体系,“展示着明确而清楚的视觉力结构,并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结构,使受众得到较强的商品和事物独特性的信息与感受。”它们是企业“产品的风格和它的审美倾向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工业生产,在产品上留下的时代信息和企业特征”。在市场中,消费者有时对企业的宗旨、价值观的内涵无法直接了解,但通过企业的美学符号体系,企业内在的理念就可以潜移默化地以自身体验的方式为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同。正是这种理性与感性、言说性和非言说性的证统一,构成了V识别中的美感交融性,为企业的美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

三、小结

VI企业识别设计以其本身的视觉形式美以及真与美、系统性和动态性、言说性和非言说性的有机结合的审美特征,最终杂株形成一种综合表现力。企业VI识别不仅体现出企业独特的美学风格,帮助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构成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依据,而且造成了特殊的符码化消费,消费者“消费”符码,是从符码获得一种价值或以此体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从而获取交往效益,或以此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1] (日)中西元男.创造现代企业的设计[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34-40.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3] (美)贝恩特·施密特,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张静芸(1992),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宁夏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设计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设计与美学的基本概述,然后分析了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原则,最后分析了建筑设计和美学内容之间的结合。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美学;建筑设计;结合

引言:

建筑美学对于建筑设计空间结构优化、绿色节能环保的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际设计之中,设计者则需要在技术应用、设计理念等方面采取合适的策略,并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色、文化条件等开展合理设计分析,实现建筑设计与建筑美学的有效融合。

1建筑设计与美学的基本概述

从茅草屋到现在的高楼耸立,人们在建筑设计的创新变化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建筑设计每一次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物质条件进步下实施的,美学在当中充当最后的添加剂。在以前,人们对所使用建筑的最大要求就是满足实用性的功能,居住建筑只是人们遮风挡雨的地方,但是现在人们对于建筑更加注重美感。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来完善建筑设计施工,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现代建筑设计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就按照各项设计要求,将建造施工过程中和后期使用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做了提前的设想,并且提前预设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通过文本说明和图纸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整个工程建设可以顺利进行,建造的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艺术美学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且对建筑整体形象有着决定性作用,并关系着城市的整体风貌,所以应重视美学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

2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就是将地域文化充分的展现出来,而在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格外关注地域和文化特点的有机融合和分析工作,因为地域文化比较多元化,并且不仅仅意味着传统文化,在实际的地域文化中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更新与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域文化本身也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转变,相关文化的融合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地制宜的过程中需要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整体的发展更加便利,也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物水平要求的提升,而满足实际的需求。

2.2生态性原则

在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建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将生态美学引入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形成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等。建筑是否具有生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设计者在设计中应考虑生态材料的选择,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同样注重生态。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建筑的生态美学,将自然形态引入建筑中,采用模块化手段进行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

3建筑设计和美学内容之间的结合

3.1美学结合建筑设计

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实践美学应用有效合理的统一起来,新经验的主观判断紧密结合,是保证建筑设计理念的最基本点。同时,在建筑整体风格部分的设计中,要尊重设计团队的整体设计智慧和艺术魅力。通过设计实践证明,建筑风格是建筑设计中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场地的分析,以及建筑功能分析,运用建筑技术和美学理论将建筑的艺术美完美呈现,是作为建筑师的基本素养,认识和更好地诠释东方建筑的基本结构美学,在建筑语言的搜集上,应以古典主义为创作平台,尽量保持建筑转角的结构,准确定位建筑的门窗位置。这是提高建筑审美特征的基本保证。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设计建筑语言,设计更多的艺术建筑,提高建筑的审美情趣。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注意理性与主观性的结合。

3.2建筑设计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建筑理念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发展,“天人合一”的理念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内蒙古的标志就是草原文化、西藏就是高原和纯净蓝天的象征,西湖就是杭州的代表等,一个地区的环境就是长期人为作用和互相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经过了长期的积淀,既影响了人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想要体现和融入地域文化,就应该先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例如,内蒙古人传统的是马背上的生活,其更加适应广阔的环境,因此建筑物不能像传统的建筑物一样,需要在空间和层高方面进行扩展,以保证更加自由的室内活动空间,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蒙古包式的建筑物的设计也是现代建筑和地域文化结合的重要体现之一。另外,在苏州园林水乡更加体现了小桥流水的情怀和特色,也需要更加柔美的人文环境,因此在南方等区域的建筑物的设计应该减少棱角分明的建筑物体系,应该以传统园林特色等为主题进行相应的改造等,这些都是建筑风格的探索和地域文化的延伸,呈现出鸟语花香的园林环境。

3.3结合的韵律性

韵律性更多的表现在美学上,美学上的韵律性是指物体的元素与元素之间重复出现之后形成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在任何物体和任何事物中都有广泛的存在。在当今时代的建筑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韵律性,通过有序或者无序的变化展现出来,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本身存在着节奏性,能够体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同时通过具有韵律性的建筑物刺激视觉感官。建筑室内设计也可以通过对室内空间内部进行遮挡、封闭、镂空等手段体现不同的层次感。在建筑设计和美学的相互影响下,通过应用韵律性达到建筑设计中所需的美学性,将二者之间相互融为一体给人以艺术美的呈现。

结束语:

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结合建筑美学,这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在具体设计方案中融入艺术特色来体现建筑美学精髓,使之设计作品达到甲方满意,从而能够改善城市面貌的建筑形体艺术,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设计师深入研究,做好美学和建筑设计之间的融合。使我们的建筑方案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加具有地域特色、更加具有文化特色,成為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对于建筑设计中融入建筑美学的有关探讨[J].赵微.居舍.2020(07)

[2]关于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探析[J].冯军.中华建设.2021(03)

[3]关于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探析[J].程睿琳.建材与装饰.2019(27)

设计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審美观念在发生着变化,美术设计作为一种美学与视觉上的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人们审美水平以及对美学的追求不断的提高,对美术设计的效果更是追求完美,这就使得从事美术设计的设计者们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基础,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设计出更好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创新性 美术设计 创造能力 作用

美术设计不仅仅锻炼人的创新能力,还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美术设计是一种审美艺术学科,不仅能作为人们放松解压的一种生活方式,还能成为体现人们智慧的舞台。所以,美术设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们所选择的的职业,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广告设计,画展,影视宣传,建筑绘画等等,这些都是美术作品。目前,很多专业美术院校的发展非常迅速,要想设计出好的美术作品,就要有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创新、积累素材,才能提高美术设计水平与质量。

1 美术设计创新性的概念

美术设计首先呈现出的是一种设计构想,然后将这种构想计划通过设计者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润色,将其设计的作品形象化,给人们以视觉的感受。通俗点说就是设计师们将抽象的设想变为实物,既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那么,美术设计的创新性就是指在美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将作品的每个元素,在其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能提高美术设计水平,还能提高所设计作品的质量,这是美术设计发展关键。

大部分人们都认为,所谓的创新性就是单纯的将色彩、形体、素材以及风格上进行改变,或者将作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这仅仅是美术设计的简单变换,并不是更深层次的美术设计。美术设计不单单需要扎实的基础功底,更需要设计者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展动向,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动向,更要与时尚接轨,这些方面都制约着美术设计的创新。所以,美术设计者们要理解美术设计创新性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的创新。

2 创新性在美术设计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美术设计中,其设计主要集中在体现美术作画的基础上,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美术设计在作画中体现仅仅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房屋的建设和装修,园林的设计和城市的绿花,广告的设计和海报的宣传等等,这些方面中都融入了大量的美术设计,并且有些更是以美术设计为基础和主线。创新性是美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 创新性在美术设计中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精神思想

美术设计不仅仅是欣赏美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美术设计者们通过对大量作品的收集整理,进行分析和学习,将自己的美学意识激发出来,用自己独特的美学思维方式,将作品展现出来,那么创新就是美术设计者对现有水平的提高和创作总结,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能力和水平,提高作品质量。一个好的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在生活中唤起人们的共鸣,会使得人们站在欣赏的角度去品味作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样的作品更是设计者智慧的结晶,所以,创新性还能提高美术设计者的精神思想。

2.2 创新性在美术设计中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美术设计是思想的结晶是智慧的体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美术设计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运用了现代化手段进行美术设计,其效果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的质的飞跃,这样就给予美术设计者们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想象空间,这样就使得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时装秀,无论是样式、款式还是色彩都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们徜徉于这些美的境界中。舞台设计、电影海报、工业作品的设计等等,这些都在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我们的审美思维,这些都是美术设计者们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2.3 创新性在美术设计中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们现如今的生活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所体现的是人们的个性,对此,人们对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来改善我们生活水平的正是这些好的美术设计产品,法国著名的美术设计大师打破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融入服装设计,抓住了时代发展的特点,改变旧的设计方式,解放设计思想以及传统观念,进行创新活动,将服装设计引领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在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工业设计、戏剧美术设计、环境艺术等等都是美术设计的代表。在这些美术设计中,任何一种设计都需要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

3 如何提高美术设计中创新能力的方式

任何一种行业和技能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美术设计也是一样,要想提高美术设计的创新能力,展现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这就需要美术设计者们掌握积累大量的美术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改变现状提出新的观点的设计。例如舞台设计,设计者们要掌握大量的舞台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进行改变和创新,还需要设计者们具有观察能力,仔细观察生活,掌握潮流的动向与发展,抓住大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积累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拥有创新思维,在认识生活和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和创新,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4 结论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多彩化的特征,我们所使用的产品各式各样,这一切都离不开美术设计,而且还要求美术设计中必须融入创新元素,所以,美术设计者们在设计时就要注意创新性的融入,要重视和认识创新性在美术设计中的作用,充分的认识到创新性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发挥想象,需找突破点,不断地创新,提高设计产品的质量,使得美术设计在向前发展的同时,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张进平.关于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2] 李丽娜.浅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之传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

[3] 史俊棠.史俊棠先生谈及陶艺名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胡洪明先生[J].收藏界,2009(11).

[4] 俞明海.创新思维——现代设计教育的重点[J].双语学习,2007(7).

[5] 金彬.高校油画教学中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6] 王子林.简论高师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7] 王光时.简析舞台美术设计形成视觉冲击力的基本要素[J].黑龙江史志,2008(13).

[8] 唐伟臣.舞台美术设计构思札记[J].戏文,2006(3).

[9] 刘绍东.浅论舞台美术的意境[J].青年文学家,2011(4).

上一篇:幼儿园课题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物流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