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思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8

会计基本思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明确常见的圆锥曲线问题的运算技巧

圆锥曲线问题解决难度虽然较高, 但是也不是毫无逻辑可言。学生在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时应当注重多种运算技巧的运用, 实现解题效率的提升。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 注重函数思想方法的应用。通常。位于圆锥曲线上的动点, 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与之相关的量。学生只要将部分线长与动点之间构成函数关系, 之后再利用函数思想来就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就能快速的实现问题解决。同时, 学生也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问题解决, 采用弦长公式或者韦达定理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 这样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其二, 学生在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时应当熟练的运用坐标法进行问题解决。该方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基本策略, 而在当前的高考中也常对学生的该方式应用能力作出要求。解析几何问题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几何问题解决中运用代数法进行, 所以解题思想对于问题解决质量的重要性十分明显。此外, 学生除了积极应用多种解题技巧进行问题解决, 还应当切实保证问题解决的准确性与解题速度。[1]

二、圆锥曲线方程的求解方式分析

在高中圆锥曲线知识考察中, 圆锥曲线方程求解是十分常见的应用题型。学生可通过待定系数法、直译法、参数法以及代入法等多种方式实现问题解决。

在该问题当中, 已知条件已经包括了椭圆的方程, 只是缺乏相应的基本量。学生在进行该类问题解决时就应当根据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方程建立, 之后再进行基本量的求出, 从而得到该椭圆方程。首先, 学生应当将已经给出的点M、N的坐标带入到已知的椭圆的方程建立相应的方程组, 即4/a2+2/b2=1, 6/a2+1/b2=1, 进一步求解就可以得出a2=8, b2=4。由此可以证得该椭圆的方程为x2/8+y2/4=1。

另外, 当圆锥曲线问题当中存在着动点P, 并且该点的运动规律与问题中的曲线的定义相符合, 学生可采用更直接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这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建造点P的相互等量关系, 并将相应的几何等量关系进行表示, 并利用该点的坐标来就相关的等量关系进行表示, 这样就方便了学生进行相应的轨迹方程的计算。而当动点P的运动是在其他点的运动下导致的, 并且在题目中已经将另外一点的运动规律进行了阐述, 要求学生就点P的运动轨迹方程进行求出。学生在进行该类型的问题解决时可首先设出点P的坐标, 并利用点P的坐标来表示另一点。最后将该点代入曲线方程进行求解, 从而进一步的就点P的运行轨迹的方程进行求出。[2]

三、将题目中的几何关系转化成具体的代数关系

圆锥曲线问题当中往往会涉及到多种几何关系, 学生在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时应当尽可能的将几何关系合理的转化为具体的代数关系, 从而实现问题简化, 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2:以例1为基础, 存在某一圆的圆心位于坐标系的原点。而该圆的某一条切线和例1中的椭圆存在两个交点, 并且OA与OB之间相互垂直, 试求出该圆的方程。

四、结束语

圆锥曲线知识十分灵活, 以其为基础设置的相关题型也较为复杂。所以,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时应当首先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抓住实现问题解决的关键, 从而快速准确的把问题解决。针对圆锥曲线方程求解的问题应当注重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 针对需要进行代数关系转化的题目, 应当加强对题目中存在的几何关系的深入分析。此外, 学生还应当注重主要问题中运算技巧的运用, 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当中, 圆锥曲线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内容。其在高考数学考试中十分常见, 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实际问题解决面临困难。本文简要就当前常用的圆锥曲线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进行分析, 以期为广大高中生实现圆锥曲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圆锥曲线,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小龙.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海南师范大学, 2014.

会计基本思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从战略决策制定的角度出发,文章将企业战略差异度纳入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的研究,选取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5 57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采用固定效应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差;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选择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可能性越大,企业绩效表现就会更差,且企业战略差异度在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控制了企业规模、企业杠杆水平以及经营现金流量等公司层面特征的影响之后,结论依然成立。研究表明,高管的社会网络和战略偏差对企业绩效起着重要作用,这对企业正确利用社会网络、调整战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社会网络;企业绩效;战略差异

一、引言

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社会网络即指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等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网错综复杂,以某一点为中心,越往外,表明关系越疏远;与点的距离越近,表示关系越亲近。关系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领域中,关系的地位同样重要。现如今经济领域的环境十分复杂,竞争也愈加激烈,为增强自身竞争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各种关系的维持至关重要。社会网络是高管拥有的强有力的竞争资源,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桥梁与纽带(Powell,1990)。社会网络关系有助于高层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更加有效、更加准确的信息资源,获得人力、财力以及技术上的支撑,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绩效是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同时企业高管的社会网络关系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高管的社会网络关系可能通过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对社会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社会网络理论,在早期,有学者(Roy,1952;Seashore,1954)认为社会网络的存在不利于人们提高工作的效率,原因是人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各种挑战去维系自己的关系网,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人们重新认识社会网络源于Granovetter(1985)提出的嵌入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或者组织是嵌入在社会网络里的。在嵌入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研究社会网络,同时也有学者研究社会网络中心度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关系与企业绩效之间正向相关,如Burt(1994)提出的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网络的结构组成可以使得个人或者组织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益处。社会资本是指人们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获取所需的资源,达成自身的目标,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人们能在社会网络关系中通过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提高各自的效率(Putnam,1993)。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理论更侧重于探讨社会网络关系的积极影响,并与资源的获取相联系。然而,Burt(1997)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的结构以及社会网络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社会网络产生的利益。在此基础上,Leenders(1999)提出企业社会负债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负债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相对立,即指在社会网络中存在的对实现企业目标不利的因素,企业社会负债主要倾向于阐述社会网络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社会网络关系中拥有的资源十分关键,因此探究企业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社会网络关系通过何种路径影响企业绩效很有必要。企业绩效是公司战略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又取决于高管社会网络关系。基于这一逻辑思路,本文建立起高管社会网络关系、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三者的理论框架,拟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贡献:一是从理论价值而言,丰富了战略差异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目前有关战略差异影响因素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资源以及社会资本等(陈收等,2014),有关战略差异经济后果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企业交易成本、经营风险以及企业绩效等(叶康涛等,2014;郑兵云,2011;Tang et al.,2011)。二是从应用价值而言,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高管合理地构建和运用社会网络,有针对性地调整战略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二、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社会网络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社会学应用到公司的财务领域,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对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社会网络是一种社会联系,是人或者组织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相互交流而产生的。社会网络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活动,投资过度抑或不足都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网络的积极效应,投资效率低下会产生一种约束或债务。

关于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学者们的结论尚不一致。有学者认为社会网络关系能够促进企业绩效。企业网络关系的存在有利于企业规避未知的风险,更好地发展。企业拥有的网络关系是企业获取资源的有利途径,也是企业人脉的体现,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增加企业创新机会,提高客户忠诚度,及时获取信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Lee et al.,2001)。高管团队的外部网络通过其广度和强度影响企业销售增长率以及股票的波动,内部网络则是通过宽度影响销售增长率和股票的上下波动。也有学者认为,社会网络关系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因此企业社会网络关系的初始建立以及后续的维持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与代价,当事人为了能够在社会网络关系结构洞中占据关键位置,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投入必不可少。由此产生的成本可分为冗余成本和必要成本。冗余成本是指企业在建立和维持社会网络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关联,这些关系可能只是作为有效联系的附加产品而存在,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可能微乎其微,会因为重复或冗余使得企业投入不必要的成本,造成浪费。而必要成本则是企业为有效的社会关系付出的代价。由此可见,企业社会网络使企业增加的不必要的成本阻碍了企业绩效的提高。

本文更倾向于后者的观点,即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更多的是消极效应。一方面,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错综复杂,当企业花费一定代价建立起社会网络时,很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社会网络难以发挥原有的作用,从而不利于提高企业绩效。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产业链的演化也使得网络不断细分,利润往往是从最中心的网络位置向占有和控制网络彼此关联位置的企业集聚。当企业所占据的位置处于网络的中心,现有的位置相对稳定,难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此时企业建立的原社会网络不利于企业转向获益更佳的网络结构位置,从而形成了企业社会负债。另一方面,委托代理问题的加深是企业社会网络拓展中产生的重要问题,企业面临着利益被侵占的经营风险。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往往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

(二) 社会网络影响企业战略差异度的相关研究

关于社会网络关系对企业战略差异度的影响文献较少,与二者关系研究较为相近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社会网络对企业战略决策、多元化战略和战略联盟的影响。依据资源依赖理论,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与资源,与行业最新动态发展保持一致,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竞争力,进而制定企业战略,此时企业战略与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产生了差异。社会网络能为企业带来信息、资源、声源等优势,而且社会网络关系越丰富也代表了管理者个人的能力,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战略差异的因素。

1.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战略。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那么高管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就会越多,高管可利用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利用这些信息做出能增加企业价值的决策。社会网络关系为企业获取异质性信息与资源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对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创新战略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创新战略的实现往往范围较大,需要各组织间进行合作、沟通、交流信息以及分享资源等来实现(Powell et al.,1996),由此可见,社会网络关系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具有能动的影响作用。

2.社会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以高阶理论为基础,企业高管团队的特征会对企业战略差异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企业战略差异影响企业的绩效(Hambrick and Mason,1982)。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巫景飞等(2008)的研究发现,高管政治网络促进了企业业务和地域的多元化。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往往受其所拥有的资源约束的影响。可见,高管的社会网络关系网越大,获取信息与资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越高,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越大。Hoskisson et al.(1993)研究发现,企业在社会网络关系中的资源交换会加大企业产品的差异性,企业多元化程度加强,更能有效地降低生产运营中的成本费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越高,越有机会产生协同效应(Schonlau and Singh,2009)。

随着社会网络理论及其方法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学者们开始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视角探究连锁董事行为,逐渐形成了资源依赖理论、金融控制理论和共谋理论等(Eisenbeis and McCall,1978)。从资源依赖的视角出发,企业的资源往往具有差异性,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更难在市场上通过各种定价方式进行交易,而企业的无形资源比企业的机器设备等更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企业掌握的信息的速度、精确性直接影响了企业决策的质量与效率,企业的高管人脉越广泛,其所在企业获取信息越迅速、准确,企业若想在竞争环境中获益,一味地盲目效仿同行业或成功企业的战略规划自然是行不通的,要想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必须通过掌握的信息与资源制定与同行业不同的战略规划。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企业高管通过自身优势掌握了及时、有效和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时,从发展战略上来看,如果此时企业不把握这个机会,不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那么企业的发展则很难实现跨越式的进步,信息只有在少数人知道的时候才更加珍贵,一旦这些及时有效的信息被广为流传,那么企业则失去了竞争优势,高管的中心度作用也会降低,因此,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掌握最新资源与信息时,制定与同行业战略不同的战略规划,实现创新型发展途径。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网络中心度与企业战略差异度显著正相关,即高管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

(三) 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战略差异度即企业战略与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的偏离程度。Goll et al.(2007)的研究表明,战略差异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当企业选择与其所在行业相似的战略时,企业的绩效或许与其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没有大的差异,由于相似的战略选择,使得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并不占据竞争优势,这并不利于企业持续地扩大发展规模。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战略差异阻碍了企业绩效的提升,不利于企業生存(Singh et al.,1986)。叶康涛等(2014)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相关性越高,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越低。陈收等(2014)通过研究战略差异在CEO权力和企业绩效中发挥的作用发现,战略差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CEO权力越大,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此时企业绩效极端表现越明显。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若企业制定的战略趋同于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那么企业的发展水平也会保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经营风险不大。仅仅研究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困难(Zhang and Rajagopalan,2010),因此本文以高管社会网络关系为前提背景,将高管社会网络关系、战略差异与企业绩效三者放在一个框架里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高管社会网络关系的维持需要一定的成本,战略决策的制定又依赖于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的高低,当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高时,企业往往会依赖于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开拓创新,此时企业的战略往往会偏离其所在行业的常规战略,维持关系成本的增加拖累了企业绩效的提高,因此战略差异度越偏离行业常规战略,那么企业绩效往往会更低。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而且战略差异度在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鉴于中央组织部在 2013年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后,许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纷纷辞职,这将使得上市公司高管社会网络在此前后的可比性大幅降低,为保证上市公司高管社会网络数据的纯粹性,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以下指标:(1)金融行业的企业;(2)样本期间被ST、*ST的企业;(3)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得到研究样本数5 57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本文的高管社会网络数据是根据CSMAR数据库中的高管简历手工整理后获得,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

(二) 变量选取

1.高管社会网络变量(SN)。借鉴EL-Khatib等(2015)的观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任职关联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出高管的社会网络中心度,具体包括点度中心度(Centrality)、接近中心度(Closeness)、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和特征向量中心度(Eigenvector)。

2.战略差异度变量(DS)。战略差异度指的是企业战略与企业所在行业常规战略的偏离程度,本文参考Tang et al.(2011)、叶康涛等(2014)的研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首先,选取以下六个指标来衡量企业在战略中的投入程度:(1)广告强度;(2)研发强度;(3)资本密集度;(4)固定资产更新度;(5)期间费用投入;(6)企业财务杠杆。其次,将上述六个指标标准化后取绝对值。最后,求取六个指标的平均值,从而得到综合的战略差异度指标。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表明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越高。

3.企业绩效(ROA)。从我国资本市场的角度,结合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本文在主回归中选取ROA(净利润/年末总资产) 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4.其他变量。本文选择企业规模、企业成长能力、杠杆水平、经营现金流量、董事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如上页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1.为对高管社会网络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设立面板模型 (1) 进行实证检验。

ROAit=β0+β1SNit+β2Controlit+∑IND+∑YEAR+uit

(1)

其中:Control为影响战略差异度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成长性(GROW)、杠桿水平(LEV)、经营现金流量(OCF)和董事会规模(Board_size) (下同)。

2.为对高管社会网络影响企业战略差异度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设立面板模型(2)进行实证检验。

DSit=β0+β1SNit+β2Controlit+∑IND+∑YEAR+uit

(2)

3.对高管社会网络是否通过企业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关于战略差异度中介效应的检验,本文借鉴Baron & Kenny(1986)的做法,根据Baron & Kenny关于中介变量的定义,战略差异(DS)在高管社会网络(SN)与企业绩效(ROA)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SN和ROA必须显著相关;(2)SN和DS必须显著相关;(3)DS和ROA必须显著相关;(4)当DS进入SN与ROA的关系分析中,SN和ROA的关系消失。如果当DS进入SN与ROA的关系分析中,SN与ROA的关系依然显著相关,则称DS在SN和ROA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对高管社会网络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设立面板模型(3)进行实证检验,同时设立模型(4),结合实证结果分析各项战略差异指标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

ROAit=β0+β1SNit+β2Controlit+∑IND+∑YEAR+uit

(3)

ROAit=β0+β1SNit+β2DSit+β3Controlit+∑IND+∑YEAR+uit     (4)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的均值为0.05,中位数为0.04,表明大部分样本企业业绩高于全样本平均业绩。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最大值为89,最小值为10,表明企业间高管社会网络关系存在较大差异。战略差异度指标的平均值为0.08,标准差为0.065,表明行业内各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较大。关于控制变量,我们注意到,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6%,表示公司总资产中约有一半是通过负债筹集的。在取自然对数后,2008—2012年企业规模的均值为21.622,最大值为25.518,表明样本企业的公司规模大小相当。

从表3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高管社会网络与战略差异度显著正相关,在不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与企业绩效度在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当企业举债经营比率越大时,企业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大,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绩效。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以及经营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经营现金流量越大时,企业的战略选择往往偏离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水平。

(二)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3.0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1.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战略差异度的影响关系检验。从表4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战略差异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战略差异度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研究结论与本文假设的预期完全一致。这表明,高管社会网络中心越高,企业会较容易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与信息,为增大企业自身竞争力,反而会倾向于采取和同行业不同的战略决策。

2.企业战略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检验。从表5企业战略差异与企业绩效度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企业的绩效就会更差。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企业为实现差别化经营,获取竞争优势,制定了与本行业不同的战略决策后,企业面临的风险自然就会增加,这反而拖累了企业绩效的增加。

3.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检验。从表6的回归结果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一方面随着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的提高,企业维持高管间关系所需成本也会增加,从而降低了企业绩效。另一方面,企业社会网络的拓展加大了委托代理问题,使得企业利益面临被侵占的风险。

4.战略差异度在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从表7战略差异度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1)SN和ROA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2)SN和DS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3)DS和ROA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4)当DS进入SN与ROA的关系分析中,SN与ROA的关系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根据Baron & Kenny(1986)的检验程序以及其对中介变量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差异在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五、稳健性检验

(一) 变换战略信息指标

本文是从六个维度对战略差异度进行综合衡量,其中,由于广告和研发支出几乎不在报表中显示,所以本文用销售费用作为广告费用的替代变量,用无形资产净值来替代研发投入。然而,用这种方法进行衡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本文借鉴Tang et al.(2011)的研究,剔除研发强度和广告强度这两个维度的指标,用剩余的四个维度的指标衡量企业战略差异。四维度战略差异度指标与六维度战略差异度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8699,高度相关。未报告的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衡量战略差异度时,得出的回归结论与用六个维度衡量战略差异的方法结果一致。

(二) 变换高管社会网络指标

为了更全面地度量社会网络中心度,本文将四个指标综合考虑。以最大值和中位数计算的公司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为研究指标。因为中位数可衡量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的平均水平,其次公司治理决策可能受某一个网络程度很高的高管影响较大,所以也考虑了最大值(Schonlau和Singh,2009;Larcker等,2011)。

六、研究结论

本文从战略决策制定的角度出发,将企业战略差异度纳入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运用固定效应回归。研究结果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企业战略越偏离行业常规战略时,企业绩效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绩效度越低,且企业战略差异在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高管社会网络和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都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增强自身竞争力,离不开信息与资源的支撑。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越有机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利用掌握的信息与资源,及时调整战略决策。本文研究对于指导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社会网络并不总是有益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负债很多时候是并存的。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应盲目地花费大量成本去拓展自身的社会网络,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外部环境决定网络构建的边界值。为此,企业要正确利用社会网络关系,有计划地调整战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绩效。X

【參考文献】

[1] Baron,R.M.,and D.A.Kenny.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

[2] Burt,R.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4,(42)(Volume 99, Number 4).

[3] Christensen,T.J.,and J.Snyder.Progressive Research on Degenerate Alliances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7,91(4).

[4] Dimaggio,P.J.,and W.W.Powell.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2).

[5] Eisenhardt,K.M.Agency Theory:An Assessment and Review[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1).

[6] Goll,I.,N.B.Johnson,and A.A.Rasheed.Knowledge capability,strategic change,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environment[J].Management Decision,2007,45(2).

[7] Granovetter,M.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

[8] Gra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9] Hambrick,D. C.,and P.A.Mason.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2,9(2).

[10] Hoskisson,R.E.,C.W.L.Hill,and H.Kim.The 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organizational fossil or source of valu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3,19(2).

[11] Meyer,J.W.,and B.Rowan.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s: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3(2).

[12] Powell,W.W.,K.W.Koput,and L.Smith-Doerr.Inter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 41(1).

[13] Putnam,R.D.The Prosperous Community: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J].American Prospect,1993,13(13).

[14] Roy,D.Quota restriction and goldbricking in a machine shop[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2,57(5).

[15] Singh,J.V.Performance,slack,and risk taking i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6,29(3).

[16] Tang,J.,M.Crossan,and W.G.Rowe.Dominant CEO,deviant strategy,and extreme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a powerful board[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7):1479-1503.

[17] 陈收,肖咸星,杨艳等.CEO权力、战略差异与企业绩效——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J].财贸研究,2014,(1):7-16.

[18] 巫景飞,何大军,林(日韦),王云.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社会资本视角——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08):107-118.

[19] 叶康涛,张姗姗,张艺馨.企业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J].会计研究,2014,(05):44-51+94.

[20] 鄭兵云,陈圻,李邃.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的中介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9):1406-1414.

[21] 郑兵云.我国制造企业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22] 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网络资源与社会负债[J].经济管理,2005,(08):12-18.

会计基本思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会计的工匠精神体现为一种诚实守信、专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职业正在向财务智能化和业财一体化方向发展,会计工匠精神也更加突出“创新”这一时代要求。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虽属于精神层面,但其基本内涵中理所当然地包含对“技艺”的追求。基于此,本文章对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重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引言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具有工匠的特征。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提质培优、以质图强,更好地打造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教育完美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耐心、专注和坚守,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当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一、相关概念

(一)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教育主体与产业主体间一体化、协同化的互动合作关系,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全方位融合,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最初的校企合作中,高职将基础研究和所培养人才输送到经济和社会领域,最后由企业将具有潜在转化价值的基础研究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和服务、选择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属于线性单向的“推动式”创新模式,知识供需双方协同程度有限。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对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此时产教融合强调社会需求导向下产业和教育系统间多主体的协同共生,创新模式由线性的“推动式”单向合作向非线性“拉动式”生态化合作演进。

(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己制作的产品精雕细琢、不断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一直是我国劳动人民价值取向、行为表现的集中诠释,主要特征体现在3个方面:①精致化。工作者不断自我完善,提升产品质量。②专业化。工作者对自身工作长时间专注,不断磨练自身技艺。③创新化。工作者的自我不断创新。

二、会计专业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我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占比还比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习领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如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对会计行业是颠覆性的,企业财务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多种形式的财务信息处理工作,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分化。当今的会计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高超的会计专业技能本领,还需要有信仰、坚持理想、力求上进的新工匠思维。技工院校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会计工匠”。

三、高职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平台共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对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要重新定位,要走出去,加强社会实践调研,及时捕捉社会高精尖行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的学习实践以及全程培养,要把社会需求和现实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放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步入社会,会成为职业市场的高端人才“抢手货”。通过跟踪反馈信息,对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培育模式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实现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达到社会需求和学院培养双促进,在产学研方面,提供丰富的经验。为此大力宣传具有“工匠精神”的典范《大国工匠》,经常在学生微信群里发送相关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或者举办工匠精神专题讲座。

(二)校企协同育人,提升校园职业文化育人功能

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职业性”,这一特性构成了高职校园鲜明的“职业文化”特色。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和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职业文化成为每一位优秀从业者必备的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职业文化素质最有效的培育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双方共同研制育人方案,共同为学生职业发展负责,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制度优势,引生入企、引生上岗,像正式员工一样要求学生,让他们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知工艺流程的严谨、规范,树立精益求精及质量即生命的企业精神,學习优秀员工的爱岗敬业、执着坚守、严谨细致、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学校即社会,课堂即企业,把企业这些工艺要求、职业准则、工匠精神引入课堂、实训等教学环节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校企联动,让学生切实懂得这些优秀的职业品质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每个人追求职业卓越的重要价值。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会计文化进校园,使校园文化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传承会计文化。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使教师的“敬业、奉献、拼搏、创新”精神感召学生。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办事处,在校内积极营造职场氛围,植入企业文化元素,开展紧贴实际的技能训练项目和生产性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坊”“办事处”项目工作实践,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体会爱岗敬业、创新拼搏精神。通过参与各类专业学会、专业服务管理等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创新拼搏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会计文化认同,实现“化文”。

(四)构建基于工匠精神教育的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更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精益求精、诚信做账。不随波逐流,努力维护会计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会计专业教学需要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勇于付出,辛勤耕耘,专心指导操作实践,用淡泊名利的情怀感染学生,用潜心研究的精神去影响学生,为了学生鞠躬尽瘁,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

(五)校企共建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匠心”养成。一是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会计工匠精神元素细化融入课堂教学,深化于实践过程。二是结合会计职业特点校企共同开发会计职业素养类课程,将会计岗位最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融合课程、进入课堂,从而助力“匠心”养成。

结束语

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进“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红琴.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J].今日财富,2020 (22):137-138.

[2]王菊.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才智,2020(27):171-172.

[3]曹文芳.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会计师,2020(11): 69-70.

[4]李细妹.基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2):176-177.

[5]朱建萍.“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0(01):34-35.

会计基本思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信息时代大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概述

(一) 各级管理者对会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中型企业管理实际来看, 他们往往都十分重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因为资产管理、投融资策略等企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 更要有一套精准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预见到可能产生的风险, 并予以规避, 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在快速发展道路上降低与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放眼望去, 近年来, 由于投融资管理不当, 导致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案例不在少数。从这点意义上来讲, 各级管理者必须对会计管理工作加强认识。而在现实工作中, 不少大型管理者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仍然不足, 也有的企业由于其家族企业的本质属性, 从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财务部门就一直被当成是被动执行的部门, 财务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 也就无法成为企业的防火墙, 这些无疑都是当代大型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管理工作不重视的表现。

(二)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 很多大型企业都制定有会计管理工作制度。而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 以用友、金蝶两大主流财务管理服务软件为例, 它们也在积极投身于互联网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变革中去, 不断升级软件与互联网、电子政务相关的服务内容。包括工商、税务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级行政管理服务机关, 原来必须由专人投入时间、精力现场办理的事务随着电子政务及行政部门线上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 已经大大缩减了业务办理的时间, 人们通过电脑即可方便快捷地处理申报、查询等事项。诸如以上种种当今社会会计管理工作涉及的全新变化都需要企业重新构建会计管理制度, 以符合当前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 会计管理人才水平有限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 会计人员是“越老越香”, 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使得很多企业有不少年纪较大的会计人员。而进入信息时代以后, 随着互联网对会计管理工作带来的变革, 这些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除了理论知识丰富、耐心细致等优点仍然鲜明, 对于计算机、互联网、财会相关应用软件应用能力的不足恰恰成了他们的缺点, 相比于年轻一些的会计人员,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完成会计管理工作, 他们的效率明显不高。从这点意义上来讲, 大型企业会计管理人才水平有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信息时代大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思路分析

(一) 各级管理者要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信息时代的大势已经非常明显, 在各行业都在顺应时势搭乘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构建的快车的时候, 大型企业更是不应当落后于他人。而在此背景下, 企业各级管理者首先要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从企业内部打造出一个依托互联网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 企业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要积极了解一些新兴的, 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财务管理服务软件, 并在工作实践中予以应用, 逐步替代一些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方式, 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二) 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在信息时代为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利好的同时, 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可能因使用不当或人为失误造成企业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鉴于此, 笔者认为, 企业在选择性应用互联网会计管理软件的同时, 一定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起一套安全可靠的财务管理系统, 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抵御来自互联网平台不稳定因素侵扰的能力, 保障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

(三) 选用与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

长期以来, 大型企业选用会计人才都有严格的标准, 例如从业资格证等都会进行审查。而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 企业选用会计人才除了这些基本条件以外, 还应当着重考虑近年来高校财务专业毕业, 或者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过大量会计实战, 年纪偏小、对于计算机、互联网、应用软件非常熟练的人才。与此同时, 要对企业一些年纪偏大的人员开展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提升他们在信息时代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信息时代对当代大型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现阶段大型企业存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从业者专业水平有限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 建立科学性和安全性更高的会计管理系统, 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科学发展大局。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迎来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铺设时期, 互联网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众多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放眼望去,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鲜词汇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了企业管理者的口头禅, 互联网+也正以席卷一切的态势改变着商务、政务等与众多行业息息相关的体系。以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为例, 原来工作流程中很多必须由人工完成, 且产生大量单据、纸张损耗的重复性工作流程很多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计算机上实现处理, 大大提升了会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对从业人员知识应用水平与大数据时代相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大型企业财务部门就职多年, 结合实践经验借本文简短表述关于信息时代大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思路的观点。

会计基本思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网络会计应用软件的不断发展,网络会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展开。

一、网络会计的产生、特点和它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一)网络会计的产生及特点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会计环境在网络下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更好的发挥网络带来的优势,网络会计就产生了。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Internet,它利用了一系列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的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这就使网络会计信息处理具有以下特点:1.在线反馈功能。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每一项变动都可以实现予以反映。2.全面反馈功能。通过在线访问,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得网上所有开放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

(二)网络会计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在会计领域,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发展与普及,它相对于手工处理会计信息方式有了跳跃式的进步,它使得数据载体处理工具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信息处理的质量。但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单机工作的会计电算化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通,信息使用者查看不方便等,而网络会计弥补了这些不足,具有以下优点:1.资源共享。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本机资料,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资料。2.设备共享。网络化以后,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共享服务器的各种硬软件,特别是一些贵重设施,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网络会计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一)网络会计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网络会计的产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它不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途径,而且给传统会计中理论和实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转变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才可以明确该会计任务完成的程度。其次,持续经营假设由于网络会计的产生而不能成立,继之而起的应是面临解散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在传统会计中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考虑,财产估计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设立的,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可实时反映分析财产估价和费用问题。而且网络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是一个存在于网上的临时性组织,进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便进行解散。再次,会计分期假设也由传统的划分方式变为适用于网络会计的划分。它的产生是因为在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下,由于提供会计信息的技术受到限制,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划分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可实现报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二)网络会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会计核算工作是按照一定范围进行的,但是网络会计的出现使会计中有些原则受到冲击,有些原则丧失意义,有些原则应进行修改,这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2.对会计报表的挑战,提供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政策提供真实的、可靠的、及时的会计数据。传统会计中,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所以无论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有面向历史的缺陷。用网络会计的电子财务报表为满足决策者,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

3.对会计职能的影响。网络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均有要求。尤其是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其双方各自利益不同,按时间划分,会计监督即可保证网络会计的整个交易过程分为交易前监督、交易中监督、交易后监督,严格执行这些监督可保证网络会计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

三、网络会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一)网络会计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得以传递,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鉴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所以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财务信息被截取、修改、泄露财务机密等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由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获得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病毒也是网络安全的一大劲敌,要采取适当的防病毒措施。

(二)问题的对策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会计带来的优势,保证信息数据质量和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会计需要,确保网络安全有效地传递信息。

1.加强对数据录入的管理。网络环境下,大量不相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户共享数据库的出现,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一旦有缺乏严格控制检验的凭证录入到整个网络系统中,就很难查明原因,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保证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

2.加强对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采用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

(三)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保密性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研究内容:

1.系统纠错处理。它通常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措施,从网络的工作过程中可以看到网络协议采取了一系列容错与纠错处理,从宏观上保证了信息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微观万面的措施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而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它的容错能力。

2.安全保密技术。对病毒的防御在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墙技术。对于信息流则普遍采用加密技术。

四、结论

总之,网络会计将会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优势,成为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会计基本思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新会计准则的概述

2006年, 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 并于第二年开始正式实施。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工作规范, 结合多年的经验构成的管理体系, 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规律, 与市场联系十分密切。相比于旧有的会计制度, 新的会计准则做到了与世界接轨, 在真实性和科学性上更加突出。具体而言, 其特点如下:

一方面,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更为接近, 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对国外经验予以借鉴, 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并参考国际财务报告的标准和内容, 对会计工作加以了完善。

另一方面, 法规体制与会计处理方法具有一致性, 对固有准则中相矛盾的地方进行了整合。比如:在旧会计准则中, 企业不仅要编制财务状况表, 负债表, 损益表, 而且应该编制现金流量表。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导致各个会计准则产生冲突。新的准则则规避了这些内容, 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计算财务数据, 并取消了原来准则中账面价值计算必须有明确要求的规定, 实现了“该简化的简化, 该完善的完善”。

二、新会计准则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企业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它改变了旧有准则中的很多内容, 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观念、风险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督促相关人员不断学习, 掌握新准则的新内容。当然, 要想发挥出新会计准则的优势和特点, 就必须结合实际做好应用。

(一) 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企业应该将运营的成果、财务状况, 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提供给使用财务报表的人。从新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出, 当前企业财务报告包括两方面的目标。第一, 体现出受托企业创造的利益, 以及结果完成的情况。第二, 体现出与决策者利益相关的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有大型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改造成投资多元化的主体企业, 资本市场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场所。在此基础上, 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 也是财务报告目标的要求。

(二) 客观上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对比旧的会计准则, 新的准则中加入了更多新的规定, 且尤为重视财务人员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很多内容需要他们积极学习、深入思考, 对会计知识结构有一个新的了解, 从侧面起到提高相关人员会计能力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 为了顺应市场发展的特点, 掌握新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则需要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 帮助财务人员掌握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也能够加深理解, 充分掌握新准则, 以便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 引进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使采集信息更加准确、可靠, 在不断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上, 使企业管理者全面掌握数据信息, 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 新会计准则更加重视对信息的评价与分析, 以及对决策的影响。同时, 新会计准则在计量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以及重置成本。将公允价值运用到房地产投资中, 与账面产生的差异要计入收益当中。

(四) 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力

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是落实好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保障, 企业各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 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财务工作加以监管。同时, 在执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要对资金进行严格把控, 让每个环节都能够有序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新会计准则是契合市场发展的新的理论, 它对旧有的准则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完善, 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对于企业而言, 要想掌握新会计准则的新内容, 强化财务管理工作, 就必须深入学习, 明确新准则与旧准则之间的差异, 引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并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另外, 要基于新的会计准则改善传统管理中的漏洞, 以便更好地实现应用, 将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的改革相结合。

摘要:众所周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要点,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财务工作的准确性、管理的严格程度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准确性, 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落实好财务管理工作, 我国早在2007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 旨在规范行业管理, 推动财务工作更上一层楼。但是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对新的准则不甚了解, 导致财务报告、报表、目标等都受到了影响, 具体应用不够科学和有效。针对这样的情况, 本文就对新会计准则加以概述, 并提出企业如何在财务管理中合理应用新会计准则, 为企业财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凤姣.企业财务管理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2) .

[2] 肖仕兵.新会计准则下的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2) .

[3] 田红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 .

上一篇:商业银行传统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学校绿化校园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