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范文

2024-06-24

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 也就是说, 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 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 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 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 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 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 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 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 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 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 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 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 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 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 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 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 单亲家庭的出现, 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 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 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 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 学生一旦走出校园, 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 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 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5天, 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4教师思想不统一, 共识没达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 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 忽视作为独立个体, 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 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针对目前农村德育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抓教师队伍的学习研讨及实践体悟。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我校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 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 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 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 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 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 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 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 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 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 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 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 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

抓教师的反思重建能力。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 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 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 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 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 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 并帮助其总结;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结合我校实情, 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 制定了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 同时加强班会课的研究, 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找出德育顽症, 关注特殊群体。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 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为了生活, 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 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 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 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 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进行教育。

改革德育教育方式。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德育评价为月评, 实行过程性评价, 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 及时调整不当之处。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 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 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 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 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 加大教育力度, 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 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科学育人、文明育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 育人任重而道远, 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进一步加大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将“引领成长、创造未来”的重任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 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摘要:2004年,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我校结合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意见面对学生开展了广泛的德育教育, 力图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与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 仍然存在某些问题, 本文笔者简单做下分析。

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一) 调查情况简要分析

调研组在2018年7-9月在河南部分区县展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专项调查,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调查对象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和留守儿童家长。

共发放问卷176份 (其中留守儿童填写78份, 留守儿童家长填写72份, 幼儿园教师及中小学教师共填写26份) , 问卷有效率为100%。

为更好地梳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研组将之与重庆市部分区县的留守儿童进行比较研究。

(二) 留守儿童的分类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被父母一方或双方留守在农村生活、学习的儿童, 其年龄一般在0-16岁之间。

留守儿童按照是否和父母双方生活分为:双留守儿童和单留守儿童;前者是指:父母双方均不在留守儿童身边, 后者是父母一方留守在儿童身边一起生活。

按照被留守时间长短可以将留守儿童分为:长期性留守儿童和暂时性留守儿童。被留守时间3个月以上, 半年以下为暂时性留守儿童, 被留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者成为长期性留守儿童。

按照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方式可以分为:单亲监护型、隔代监护型、同代监护型, 及不确定监护型或监护缺失。

单亲监护型是指留守儿童由父母双方一方在身边监护成长;隔代监护型是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 (外) 祖父 (母) 承担;同代监护型是指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由其年龄大的 (堂或表) 哥及 (堂或表) 姐完成;不确定监护型或监护缺失是指留守儿童独自生活, 照顾自己, 甚至还要照顾弟弟 (妹妹) 。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暂时性留守儿童占28.57%, 在长期性留守儿童中, 双留守儿童在被调查者中占60.71%, 单留守儿童占10.72%;在双留守儿童中, 隔代监护型占79.41%, 最为糟糕的不确定监护型或监护缺失情况占20.59%。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的未来关乎国家未来的命运,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在调查中, 凡属于适龄儿童的均入学进行学习, 但是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程度不一, 其中, 热爱学习者占46.43%, 无所谓者占39.29%, 讨厌学习者占8.93%, 经常逃学占5.35%。同时, 被调查对象中, 学习成绩中等水平以下占12.5%, 一般水平占60.7%, 很好占26.78%, 并且留守儿童将成绩不理想归结为自己不努力的占53.57%, 客观原因占12.5%, 没有家长、老师的辅导占5.36%, 自己能力不行占23.21%。不容忽视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自信心较差, 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反思。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情感状况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 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表示支持的占46.7%, 不支持者占20%, 无所谓甚至放弃表态占33.3%, 在无所谓和不表态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与辛酸。每逢春节过后, 孩子们总有撕心裂肺的呼喊与悄无声息地默默流泪, 这背后的心痛是无法在调研的问卷中呈现出来的。

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情感状况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测的, 在调查中发现父母回家频率多集中在半年~1年, 约为41.07%, 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至少1次/天占10.27%, 1次/周占38.46%, 1次/月占28.21%, 1个月以上联系一次占25.64%。对于与父母联系次数不频繁的留守儿童往往在与其他外界交流也呈现出消极的态度, 学习成绩往往也不太理想, 甚至出现厌学和逃学现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品行及安全状况

在幼儿园及中小学学校的教师调查中, 认为多数留守儿童的品行良好, 与其他同学沟通顺畅, 少数出现不爱与老师或同学交流, 且多数成绩居于中等程度。再调查还发现, 外出务工人员担心子女安全问题占57.1%, 担心其子女教育问题占30.6%, 担心其父母身体问题占12.2%。据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和性安全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双留守”儿童中, 留守女童遭受性伤害的问题较为严重[1]。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认知中, 认为社会冷漠占83.93%。这个数据应该足够重视, 不应让幼小的年纪蒙上消极的色彩, 这将不利其未来健康成长, 不利于国家人力资本的积累, 也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五、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因素分析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特点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广及对返乡创的业的支持, 2018年河南省农民工群体60%实现省内就业,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在2013~2017年间由12771.6元增加至16838.7元, 加之工、农业利润剪刀差存在, 使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 却又因城市生活成本与房价的巨大悬殊而恐于放弃农村耕地, 而无奈地将子女留守农村。

基于非农务工已成农民生活常态的现实, 农村教育也不得不面临转型期间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困境:缺乏家庭教育, 心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生活状态不稳定, 甚至个别留守儿童出现严重的漠视社会等问题。在众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 复杂性、失衡性、分异性是其主要的特点。

(二)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

1. 家庭因素

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李玫瑾曾多次提出:“家庭教育在子女教育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2]。在调研中, 教师认为儿童性格形成与留守有相关关系占53%, 家长认同儿童性格形成与留守有相关关系占70.5%, 但是留守儿童家长在亲子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 即使勉强配合学校教学任务, 其完成的质量也并不乐观。此外, 对于隔代监护型留守儿童, 虽然监护人是其至亲, 但由于年龄较大, 教育观念落后, 基本生活勉强可以保证, 其他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73.21%的留守儿童对幸福家庭定义为与父母在一起。

2. 学校因素

2017年国家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15505603人,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066344人, 如此庞大的数据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 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17年底, 河南省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18.63, 初中师生比为1:14.35远不及国家平均水平 (全国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16.98, 初中师生比为1:12.52) , 投入教育经费18902582万元, 其中,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4922439万元。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最迫切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教导、关注和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这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向政府提出要求: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 引导教师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3. 社区环境因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也密切相关, 乡村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较城市落后, 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面上略显狭窄, 学习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无法在升入更高学习阶段时快速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中,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正是由于当前农村经济环境落后, 多数青壮年父母背井离乡以提高或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

4. 自身因素

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中, 自身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家庭教育长期缺位, 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无法通过合理渠道释放消极情绪, 缺乏是非判断能力, 容易受辍学孩子的影响而放弃学业, 沉浸在网吧、歌舞厅等消遣娱乐场所。

六、建议

(一) 强化家庭教育地位

鼓励并延长母亲养育期, 为留守“妈妈”提供创业渠道和资金支持, 保证农村双留守儿童数量减少, 从而减轻留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鼓励金融机构精准低滴灌, 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 同时成立专项农业服务金融部门, 并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制, 对于业绩突出者可给予奖励或优惠。

(二) 多元化办学模式

鼓励民办院校建立, 在符合教育部办学要求的前提下, 动员社会各界, 鼓励农村民办学校形成, 继续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增加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设施建设, 尤其是寄宿制学校。针对教学资源较好的学校实行按“实际居住”时间就近划片入学, 以实现公平教育。

(三)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 发展农业现代化,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延长农业产业链, 缩减工、农业剪刀差, 留住农村“精英”, 吸引“孔雀往回飞”。同时加强农村社区安全建设,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 增加天眼监控, 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生活安全。

(四)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增加挫折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衍生品, 更关乎国家未来人力资本的积累, 利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课堂, 以政府为主导, 金融机构为链接, 融合社会各界力量, 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社区—家—学校”的网络平台, 让“监护人”和“代理家长”持证上岗, 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片教育蓝天。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 关乎国家未来人力资本状况。本文选取河南省部分区县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情感等方面, 为更深刻了解农村留守儿童, 将调查对象扩大至留守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及中、小学教师, 试图全景式梳理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并结合普惠金融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普惠金融

参考文献

[1] 李玫瑾.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角度谈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C].改革开放与家庭教育论坛.2013 (5) :20-24.

[2] 王进鑫.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 2008 (9) :7-14.

[3] 陈艳芳, 韩军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调查报告——普惠金融视角下[J].消费导刊.2018 (2) :175-176.

[4]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家统计年鉴[R].2017.

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1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 只有10%左右的农村小学配置了齐全的教学设备, 如班级级别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 学校级别有微机室等, 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学校并没有这些设备, 甚至很多学校仍然在使用投影仪、收录机等电化教学器材, 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与现代化教育脱轨现象严重。此外, 从农村小学的图书馆设计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很少有农村小学建立专门的图书馆, 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都是简单的书籍堆积场所, 且书籍数量有限, 书籍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 甚至有些书籍因为缺乏妥善的管理出现了严重损坏的问题, 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1]。对于农村小学的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器材而言, 农村小学教育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也较为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 美术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够完善也只能以简单的彩色粉笔来进行替代, 体育课只是简单的篮球课、跑操、自由活动等, 没有配备多项目的体育场所。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和条件, 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1.2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 不少青年教师不愿意到乡村来从事基础教育。鉴于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师主要为年龄较大的、资历较深的教师, 以及部分青年代课教师。青年教师数量较少, 且流动性较大, 这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原因。此外, 就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 由于学校大部分为年龄较大的教师, 而老教师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较大, 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传统教学方法, 即采用黑板、粉笔以及口头表达等形式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教学, 这种新思路与教师的长期习惯相违背, 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2]。一种是积极接受教育培训, 但是培训的效果较差, 尤其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掌握不足,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上遇到了较多的难题;二是干脆仍采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形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而青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也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学器材, 但是由于农村教学环境较为艰苦, 许多青年教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进行教学, 而有条件或者教学能力较好的青年教师则会被调往其他更好的学校, 使得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断下降。

1.3 家长的教育思想有待提高

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还在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关注程度不高,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 其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家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家长经常以自己工作忙为理由, 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没有什么意义, 读书的消费过多, 家里负担不起, 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低, 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探析

2.1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 并且做了许多投入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环境建设的工作, 但是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 而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才是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很显然, 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 要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就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 以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2.2 完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 无论是音体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图书馆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都存在较多不足, 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 新时期要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要求政府能够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针对农村小学学校在基础设施上出现的不足进行改造和充实, 确保农村小学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得到完善, 并且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资金的有效管理, 以便充分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利用率, 将资金投入使用在应该投放的地方。国家可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的资金管理体系, 从学校到政府进行分层资金管理。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求政府以及学校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重视, 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并保留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例如, 学校内部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在寒假或者暑假为学校的教师提供有关专业教学能力、师德教育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的培训, 帮助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促进教师在专业上的更好发展。此外, 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可以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 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 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最后, 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政策, 如“三支一扶”政府、“教师招聘考试”等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 调整农村小学的师资结构, 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2.4 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转变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观念, 学校教师需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 让家长了解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必要时可为家长宣传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 解除家长对于收费高的后顾之忧。此外, 当地政府也可以加强对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宣传和指导, 转变学生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 促进农村学生的教育发展。为了能够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校以及政府还可以组织家庭教育培训, 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教育。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如师资力量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 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学校和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实施更多优惠政策, 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来推动教育, 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摘要: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了较多的不足, 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此, 本文就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简要地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一些举措。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1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现状

1.1 思想意识滞后成为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绊脚石

当前, 课改中农村教师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安于现状, 按部就班, 各项工作总是被动的接受。第二, 观念陈旧, 改革瞻前顾后。第三, 改革依赖别人, 习惯于照搬。

1.2 师资不足成为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难以持续的障碍

教师在新课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农村学校的师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缺编, 队伍不稳定, 就导致了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落不到实处。二是教师任务重, 压力大。另外, 据调查:当前农村有35%左右的教师所任学科与专业不对口, 对所任学科专业知识不熟悉, 特别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英语课的教师缺乏, 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1.3 把“实践反思”和“学习理论”等同起来成为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一大误区

教师认为学习了理论, 听了理论讲座, 做好了笔记, 就算是“实施了新课改”, 把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单理解为积累一点新课改理论, 实施课改的整个过程看作是学习积累理论的过程, 积累了理论自然就懂得实施课程改革。没有真正弄清“实践反思”与“学习理论”的关系, 学的是一套, 做的是一套。这种现象在农村教师中相当普遍。

1.4 艰苦的工作环境成为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不稳定的一大因素

农村教师面临的环境有四点:首先, 经济待遇低下, 教师对工作产生自卑心理。其次, 教学设施跟不上课改的要求, 课改举步维艰。再次, 部分老年家长观念陈旧, 对教师的改革迷惑不解, 产生抵触情绪。最后, 管理者的评价与课改理念步调不一致。

2 目前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 正确的价值观是推动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前提。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 管理者要树立教师正确的价值观,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学习, 提高认识。管理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用较高的政治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二是用先进事迹的精神品质感染教师, 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要求教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进一步强化组织价值观, 从而让组织价值观在教师头脑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 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是推动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动力。我认为, 应从这几点入手:一是管理者要用人格去感化他人, 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学校领导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力求与教师在心理上达到相容, 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二是要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 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首先,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其次, 善于引导青年教师, 通过谈心、座谈会等形式, 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积极因素;第三, 抓住教师的成就感心理, 适时为他们创造条件, 为他们搭建平台,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对工作的自信心;第四, 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 为教师学历提高、专业技能培训、教学科研提供机会, 为教师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强化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是实行民主化的管理, 建立广泛参与的有效机制。一方面是让教师积极参与到管理之中, 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使每位教师均得到锻炼, 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另一方面是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有效机制, 引导公众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 理论的升华和构建是推动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归宿。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只从文本中得来, 关键是要求教师要将文本中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升华, 产生一种认同感。同时, 在自己头脑中构建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理念, 这才是课改要达到的宗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 让教师明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二是组织新课程理论考试, 强化对理论的再认识;三是让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并写出实践反思材料, 感悟新课程理论。四是开展论文竞赛活动, 让教师升华, 构建新课程理论, 同时产生认同感。

第四, 加强校本教研是推动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扎实校本教研, 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是最重要的渠道。重点抓好教师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三种成长方式,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端正认识, 是搞好校本教研的前提。二是加强组织管理, 是搞好校本教研的基础。这一点重点是建立校本教研网络和进行管理指导。三是选好形式和内容, 是搞好校本教研的重点。四是加强制度建设, 是搞好校本教研的保障。校本教研必须有一定的机制和制度作保障, 否则无法保证质量和连续性。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如:评价制度, 学习制度, 奖励制度等。

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一、现状

(一) 师资问题

任何一所学校, 无论是地处城镇还是农村, 师资的优良与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与学校发展的关键, 这也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的瓶颈。由于我国东西部、城乡经济水平差距的客观现实, 西部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落后无法吸引到大量优秀人才扎根基层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致使这一地区在师资上无法获得“新鲜血液”, 尤其是缺乏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过硬业务能力的教师, 同时, 本地的许多有经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也存在着严重流失的情况。许多现在的农村教师以前都是从民办转入公办的, 年龄偏大, 而且知识水平和结构都不尽如人意, 信息化教学能力差, 接受培训机会少, 使学校面临着后备人才缺乏的局面。有些即使经过岗前培训, 学历补偿等方式勉强合格的教师, 也由于长期无法实现知识层次的自主更新, 课堂模式单一, 交流信息不畅等因素, 无法正确引导学生, 教学效果不理想, 难以和城镇地区相比。在笔者与部分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农村学校近些年来的实际升学率情况, 以及农村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不断下降, 就可以反映出以上的因素。因此, 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 学科状况

西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师资水平、师资结构的制约, 各学科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以笔者所在的云阳县复兴中学的理化学科为例。该校从初二到初三的理化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 而是半路出家, 没有经过系统的理化教育教学和教学法的培训。由于理化学科的特殊性, 知识结构和实验体系复杂, 实验器材的运用,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都对教师业务功底和课堂授课模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所以, 一些非专业的老师往往会在教学上陷入困境。比如, 过度注重讲授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最终, 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动手能力的差距影响到了以后的升学, 进入外企工作等很多问题。所以, 对农村地区各学科教师结构的合理调整, 素质的全面提高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三) 教学设施

现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在政府部门和有关各方的关怀和支持下有了很大的改善,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有了提高。由于我国地域广大, 人口众多, 西部农村地区所占的人口比例相对较多, 许多边远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发达地区仍然远远不如, 主要表现在教学实验设备陈旧短缺, 没有更新, 年久失修, 体育课器材缺乏, 运动场地简陋等等。仍然以云阳县复兴中学为例, 在理化教学实验中, 设备陈旧无法使用, 早已成了摆设, 而电脑大部分还是以前的老旧的台式机。再如英语教学, 设备不全, 导致语音不准。这样的情况并非复兴中学一家, 整个全县的二十多所初级中学中, 大多数的农村中学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四) 生源状况

现在很多农村学生的父母由于外出打工, 除了有些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借读外, 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留守学童和失去劳动能力的空巢老人。而许多孩子由于在家缺乏管教, 不能明辨是非, 任性难管, 有些则性格孤僻自闭, 产生了很多问题。新东方教育的总裁俞敏洪先生曾担忧地说:现在很多农村留守学童由于缺乏教育和正确引导已经变得不像话了。再联系近年来许多未成年人犯罪引发的治安问题均来自农村家庭的现实, 不得不让人反思, 这就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生源状况。所以, 在对待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上, 生源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对策思考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 现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面里的问题和挑战不容乐观。如果不能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加以应对, 时间越长, 问题会越多, 不但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升学率和质量, 农村学生的辍学现象也难以消除, 实现教育公平的愿望就会落空。多少年来, 广大的西部农村教师为农村基层教育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历史和人们应该感激他们, 尊敬他们。因此, 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摒弃表演和作秀的培训, 切实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师资培训是一个永恒主题, 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局面, 应该切切实实不含水份地加强培训和改善。培训形式多样化, 但绝不能流于形式和走过程。某些所谓的名校老师上示范课和公开课尽管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但大多都有表演和作秀的成分, 并不能很好地使前来听课的老师获得启示和相关的教学思想。而对许多渴望学习的农村教师来说, 更多的应该是提供从优秀教师的常规教学中得到学习的机会, 这样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同时, 应该将坐谈交流, 听课学习, 讲座, 互助帮扶等培训方式常态化, 有助于农村教师业务素质的持续提升。我认为,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 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 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 充实提高, 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 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 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 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另外, 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 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 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要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和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 使他们能够真正安下心来从事于基层地区的教育事业。还应该制定更多针对农村教师的优惠和激励政策,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从事教育工作, 保障他们在事业上有更多的上升空间。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 工资待遇低, 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 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 精神上的激励和慰藉也是必不可少的。多渠道鼓励农村教师多看书, 多学习总结, 展开针对自己教学的各种研究, 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也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精彩。

2.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包括资金保障, 教学条件和各种实验设备以及寄宿学生的住宿条件的改善, 对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这必须成为一项长期工程。目前, 国家正式将占GDP4%的财政支出作为教育经费。因此, 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更多的经费应该投入到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领域。只有这样,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改变。

摘要: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 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以云阳县为例, 提出了改善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对策。

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后末世的男子尽是情种。情欲汹涌,满腔阴柔,外强中干,遇上个事就心潮激荡,要么心里紧张推卸责任,要么暴戾凶狠。古人讲的心如古井身似磐石;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登高望远所以心胸开阔,心生悲悯所以普泽天下。这些儒家修身之德,现在怎么就如此罕见了呢?

说到底这就是心弱、心理素质差,也是邪心自我膨胀。眼里就只有私利,没一点丈夫气,放纵欲望,玩物丧志,心中的浩然之气早就消磨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的人能不被邪魔所侵吗?衰朽的身体能不被邪气侵入吗?自大自负正是自卑的表现,暴戾正是懦弱的表现,放逸正是心浮气躁的表现,自私吝啬正是心虚的表现。所以后世女人长命,男子反而寿命渐减。 第

二、物欲的时代

儒家讲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西方物质文明一来,老祖宗的智慧积淀就不要了,没人看得上眼。钱成了第一位,任何东西都成了商品,包括良心、道德、肉体、体力、机心、聪明等等,如果你要赚钱,就必须先得出卖自己的某样东西,如果没人看得上你就倒霉了。

西方经济制度就是努力培养物欲膨胀的人,因为消费欲才是金钱流动的动力。所以必须努力打动人心,并且注重影响并培养幼小的客户群,最好形成物欲至上的社会风气,于是资本主义大行其道蒸蒸日上。

全球化是无法避免的,但也应该有智慧应对吸收,古人总讲文韬武略、刚柔并济、左手执花右手持剑,儒家也讲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自己心虚却装腔作势跟别人竞争,这是迟早要吃亏的。对手只要刺穿你盔甲就可以让你毙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原来自身的肌肉骨髓是空的,早就被自己阴柔放逸之情给蚀光了,果真是虚弱的胖子!

第三、恐慌的、无暇的时代

西方社会中的下层民众最恐慌。他们的家底本来就没几个钱,消费有高,物价、房价一飙升就怕,如果刚好丢了工作,那肯定撑不了三个月,半年不工作就没房没车,甚至老婆也跑了。真是让人恐慌的社会。如果不必每天为生计疲于奔命就是理想的生活了。即使他们有了工作,也得高效率、多加班,否则就会被淘汰。做人就像个傀儡一样,拼命赚钱,然后尽情享乐消费,再拼命赚钱,再尽情享乐消费,周而复始,只有流浪汉露宿街头,每天去吃一顿简单的慈善救助的午餐,才可以真正有时间享受闲暇的阳光。但这样的闲暇没几个人愿意,大多数人宁愿做个傀儡,直到死亡才让他们稍微休息一下,真不知道做了鬼后他们的心能不能闲下来!

所以后世信众总乐衷于学习研究风水财运、交际技巧、权谋兵法,就想现在的台湾一样,生计总得让人全力以赴,世人就这样被急迫待解决的生计所占据,却把重要的佛法抛于脑后,或者只是做个样子,不知不觉便堕入世间法的罗网。殊不知准提法、莲师法就已具足息、增、怀、诛,只此一招就足以获得世间丰足安乐和出世间的成就,干嘛还一头扎进纷繁机巧的世间法论中死用功呢?

哀哉!古代藏智于民,穷能独善其身,达能兼济天下,现代咋就没个明眼人?民众所好尽是哗众取宠的声色娱乐,尽是女子情怀的激情爱乐;民众所学尽是数理应用的赚钱技术,满街尽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人才,咋就没个有精神的人?

真应了古人那句话“世风日下,子孙益蠢。”放眼望去,尽是弄钱、弄情的高手! 难道中华真的是金钱第一?

究竟啥是中国特色呢? 拜金将使民族退化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山楂树之恋》上映后,剧组公布了一段挑选该片女主角静秋人选的短片,六个导演组到各个城市,甄选了五六千名艺校学生,但仍旧没有一个人入老谋子的法眼。张艺谋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越生越难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帅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所以现在的‘90后’,真长得不行。”

这话尽管是一句笑话,也有些偏激,但却是当前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今的美女,几乎都是嫁给了有钱人,就拿那些女明星来说,比如伏明霞、王楠、张怡宁、李湘、章子怡、杨澜、刘涛、王燕、车晓„„还有几个不是在“一切向钱看”?“星”们如此,民间美女们更是削尖脑袋,不去找“才”,转而求“财”,于是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都成了香饽饽。当然,美女们可能就不得不去充当“二奶”“小三”,甚至可能连名分都没有。 而那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把“拜金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家一定还记得,此前千万富豪“全球私人甄选佳丽”的活动,更是在为“拜金主义”推波助澜。

人固然逃脱不了自然的约束,固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那些违背正常生理现象的结合,可想而知是个什么样的后果。而在张艺谋的心中,人的漂亮不止是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的干净,那是应该在“干净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干净、清纯和透明”。 一方是不择手段赚取金钱的暴发户,一方是满脑子金钱的“花瓶”;一方是抱着玩弄的腐化心态,一方是抱着赌博的投机心态。如此之结合,难道还能滋生出“干净”的环境吗?难道还会有奋斗、向上的思想境界吗?大人如此,小孩又会怎样?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两种极端心态下诞生的孩子,本身就预示着一种颓废与没落。 对于那些一心嫁入豪门的美女,我们没有什么忧虑可言,最多不过可能是将来多个怨妇。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充满的“拜金”思想,这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这关系我们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上一篇:南昌市经开区教体局范文下一篇: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