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研究范文

2023-09-19

计量经济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分析;经济计量学;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曲三省(1962-),男,河南唐河人,经济学硕士,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计量经济模型应用研究。

经济分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分析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则采用科学方法建立模型,定量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于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评价等方面,是目前比较先进、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之一。通常以20世纪70年代作为分界线,将经济计量方法分为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在经典假定条件下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的变量都是平稳的;而后者既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又研究时间序列,并把研究的变量扩展到非平稳变量,也不要求满足经典假定,适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自20世纪80年代经济计量学开始在我国传播与发展以来,有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投入到经济计量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当中,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在经济计量理论方法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是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不够科学和规范。关于这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现有的文献则集中在对模型缺陷的分析方面(李志强等,2003),缺乏对整个建模过程以及模型应用过程所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特点越来越突出的经济社会中,对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及政策评价工作质量和精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常常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决策与管理的需要(刘国光,2000)。经济预测中不仅要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还要分析变量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构分析中不仅要发现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关系,还要从数量上精确量化这种影响程度的大小;经济政策评价方面既要通过典型试点观察政策效果,更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评价,说明整体效果的大小,以利于进行科学决策。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创新也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经济理论创新速度必须满足指导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特点的需要;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先进、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现代经济计量分析方法,能够从数量上较为精确的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以及变量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分析过程中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模型方法,必将使经济分析质量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对经济计量理论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探索其解决办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的现状

(一)经济计量理论方法的快速传播与发展

经济计量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至今仅有约8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20世纪40~60年代的大发展和大扩张,尤其是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发展.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评价等方面得到了成功运用。由于政治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计量学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传播与发展.但传播与发展的速度较快。一开始就很快在相关部门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研究并推广经济计量理论方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经济计量学培养系统,各级经济管理人员也开始学习、应用经济计量学,1998年7月教育部首次将经济计量学列入经济类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硕士和博士生的必修课程;经济计量理论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全国、各部门、各地区都编制了宏观经济模型,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单位各自独立研制的宏观经济模型,都在多次的运行、调试中逐渐成熟,成为中国著名的宏观经济模型(吴承业等,1996)。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被应用于分析几乎一切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其它许多领域也有相当多的应用。这一切都为更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经济计量理论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不断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促进了经济分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服务了科学决策与管理。

(二)经济计量理论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虽有一大批经济工作者为经济计量方法的应用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在经济计量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过程中使用经典计量方法较多。实践中研究的经济变量多为非平稳变量,一般难以满足经典方法所要求的比较严格的条件。不管建立单变量模型或多变量模型,应以现代经济计量分析方法为主;而在经济计量分析过程中,总是有一些人习惯采用经典方法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显然不够科学。

2 对模型设立的形式缺乏科学论证。一是对某些国外模型是否可直接应用缺乏分析,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西方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经济计量模型,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西方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模型,这样的模型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行基本特点,显然难以适合我们这样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际。而实践中却有一些经济工作者直接将西方现有的模型应用于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忽略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致使对经济行为的解释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甚至得出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二是建立模型过程中很多时候假定满足经典条件。既不去检验模型中变量的平稳性,又不去分析检验这些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此情况下就盲目建立线性模型,一般来说难以保证模型中的变量恰好服从线性关系。

3 估计模型所收集的样本数据有限或数据质量不高。估计模型必须利用足够多的样本数据,且这些数据必须充分反映研究对象稳定的变化过程。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核算体系都处于转轨之中,因此收集的资料存在遗失数据、数据口径不一致甚至数据统计不准确的现象。如果数据不足或数据质量不高,即使拥有足够的知识和经济计量技能的学者也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4 选取参数估计方法随意性较大。模型满足的条件不同,所选取的估计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然而实践中有些情况下并没有验证所建立的模型是否满足经典假定条件,就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如此估计的模型一般难以拟合现实经济运行状况。

5 对估计出的模型是否能够用于经济预测、结构分析等方面缺乏科学评估。往往不去分析模型应用时期的客观条件或影响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甚至不计算预测值的可靠性,就盲目地应用模型进行预测或结构分析等,如此应用模型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6 经济计量方法应用的普及率偏低。由于部分学者对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缺乏了解,因此经济分析中一般使用过去比较落后的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即经济预测中主要依据某经济指标过去的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未来;分析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一般是根据这些经济指标的百分比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对某项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则一般只能以典型试点的经验为依据。传统分析方法的主要缺陷就是难以从数量上精确把握经济变量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变量之间影响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经济预测和结构分析的精确性,也没法依据经济事物的量变规律对某项经济政策在实施前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更不用说通过这样的实证分析来检验和发现经济规律了。

总之,我国目前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假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使经济分析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同时也必然会对经济决策与管理乃至经济运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经济计量模型设立和估计过程的科学性

模型的设立和估计过程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分析质量的高低,它是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应重点把握如下几点:

(一)应对模型设立的形式进行科学论证。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用国外模型一定要注意分析国外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与国内是否一致;即便如此,模型中的参数一般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应防止照抄照搬国外模型。其次,要坚持以现代经济计量理论方法为指导。多变量模型一般设计为线性模型或对数模型(若为非线性模型,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其线性化)。在模型中的变量确定之后,不仅要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即单位根检验)确定单整的阶数,还要检验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EG或AEG检验),避免虚假回归(James,2004)。当协整检验通过,即可认定所设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合适的。单变量模型可用时间序列模型的形式表示,有四种形式:自回归过程AR(p),移动平均过程MA(q),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ARMA(p,q),单整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ARIMA(p,d,q),当然时间序列模型中p、d、q的数值大小需通过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对模型结构进行识别后确定(因特里格特,2004)。

(二)建立系统的数据库,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系统的数据是进行经济定量分析的前提,遗漏数据或不完全的数据和可信度低的数据都将严重影响经济计量分析工作质量。在收集样本数据工作中需重点把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四个方面,若样本数据不足,也可采用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加以解决。近年来统计方法论的新进展以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为进一步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特别地,随着我国统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数据质量的改进和数据的充分供给将会呈现一个新的局面(于宗先,2001)。

(三)科学选定参数估计方法。对于单方程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参数之前应首先进行经济计量学检验(即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等),以判断模型满足哪些经典假定条件,然后根据模型满足条件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方法估计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满足经典假定条件时多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对于联立方程模型,则首先需计算阶条件和秩条件,判断模型的识别状况,从而决定模型的估计方法。

(四)按要求对模型进行检验并修正。检验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经济意义检验,即检验参数估计值是否符合经济理论及实际的经济含义,一般通过观察参数估计值的大小和正负号是否在预先确定的理论期望值的范围内即可得出结论;二是统计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性检验和可靠性检验,分别用以说明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拟合程度、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所估计的参数是否具有可靠性。三是计量经济学检验,即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典假设条件(在估计参数环节已经介绍)。在进行三级检验的过程中应依据检验结果,根据需要及时对模型进行修正,确保模型能真实地反映现实。

三、怎样科学应用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经济分析

应用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经济分析主要包括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评价等方面。应用过程中关键要把握好模型所适用的经济环境,避免盲目地应用模型。

(一)经济预测过程中应对模型进行科学评估。经济预测过程对模型的评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应用样本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前,要对模型是否能够应用于预测期进行科学评估。重点需分析比较预测期和样本期的客观经济条件以及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是否发生变化。对于稳定的经济过程,一般可直接用样本回归方程进行预测;若预测期和样本期相比客观经济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经济发展过程不稳定,则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对估计的模型进行调整,应把新出现的、变化较大的因素反映到模型当中,然后应用调整后的模型进行预测。二是应用模型计算出预测值后,还要通过计算预测区间测度预测值的可靠性对估计的模型进行评估。当预测区间比较小时,一般认为预测值的精确度较高,模型较好;反之,认为预测值精确度较低,模型较差。

(二)结构分析过程要注意样本期内外之差异。这里的经济结构指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因此结构分析主要是定量分析解释变量的变化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运用模型进行结构分析一般应在样本期内;假若要求对样本期外某一时期进行结构分析,则必须考察这一时期的客观条件与样本期相比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明显时应对模型合理修正后才能进行。模型一旦被估计出来,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也就从数量上精确地表示出来。如:估计的c—D生产函数模型Y=ALAKB,表明劳动力L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出将增长B个百分点;资本K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出将增长a个百分点。传统分析方法尽管也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观察比较看出某一指标的变化对另一指标所产生的影响,但却难以精确量化这种影响程度的大小。

(三)合理设计模型进行政策评价。政策评价是指从许多不同的政策中选择较好的政策予以实行,或者说是研究不同的政策对经济目标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从宏观经济领域到微观经济领域,每时每刻都存在政策评价问题。经济政策具有不可实验性。当然有时在采取某项政策前,可在局部先进行试验,然后推行;即便如此,在局部可行的政策在全局未必可行。这就使得政策评价显得尤其重要。经济数学模型可以起到“经济政策试验室”(李子奈,2000)的作用。尤其是经济计量模型,揭示了经济系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经济目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经济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很方便的评价各种不同的政策对目标的影响。如:收入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政策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所有这些政策最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分别运用消费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宏观经济模型进行政策评价。运用模型进行政策评价,能够精确量化某一政策具体效果的大小,很明显这也是传统经济分析方法所难以做到的。

(四)科学运用模型检验与发现经济规律

经济活动经常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经济变量之间的规律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的信奉从前的规律,既要注意对已有的规律进行检验,更要注重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规律。只有这样,才会使理论不断创新,才能发挥经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经济计量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检验发展经济理论的好方法。从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步骤中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模型必须很好地拟合样本数据,而样本数据则是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客观再现,所以在模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则是经济活动所遵循的经济规律,即理论的客观再现。由此看出经济计量模型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按照某种经济理论去建立模型,然后用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去拟合,如果拟合很好,则这种经济理论得到了检验,这就是检验理论;二是用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去拟合各种模型,拟合最好的模型所表现出来的数量关系,则是经济活动所遵循的经济规律(即理论),这就是探索和发现新的经济规律。当然,运用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很多情况下也能观察和认识到经济活动规律的变化,只是认识的深度显得相对肤浅了些。

计量经济研究范文第2篇

在全面小康的深化建设中,加大农业投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深化建设。在城镇经济发展中,借助动态计量经济分析模式对农业投资于农民收入增加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农业投资效益,提升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互动机制,以此为城乡统筹发展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因此,本文对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进行研究分析,旨在结合实际对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并建立持续稳定的投资增长机制,为以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农业投资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新时期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所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业投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此进一步加深全面小康建设。同样,在分析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时,利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投资决策能够提供一些数据支持,为新时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对农业投资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开展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

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关系机械能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时间序列数据相对有限,重点是对不同投资主体下农民收入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在现有研究中,缺乏对投资主体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互动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借助动态计量经济分析模型,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预测方差来对连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以动态经济分析的形式考察了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
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在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数据分享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将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农业投资总额作为变量。其中农业投资领域涉及政府投资、集体经济合作投资、农户与金融机构投资三类。其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其实际的数据取样年端为2000年到2018年,为了消除数据上存在的异方差,需要对农村人均收入、国家政策支农人均资金、农村集体单位人均投资与人均农村贷款进行去对数来消除变化趋势。在实际验证分析中,需要对动态测量模型进行稳定性测试,以确保各农业投资单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稳定可靠的关系。
基于农业投资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例分析

基于动态计量分析模型的稳定性

在对农业投资下的各个子变量进行平稳检验,以此构建动态计量分析模型。其中平稳检验需要运用ADF檢验法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确保其平稳定能够符合时间平稳序列。借助数据建立动态计量分析模式,通过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来对被解释变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实际的稳定性研究中,动力学分析模型的所有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即需要满足模型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构造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其中,动态计量分析模型的整体检验结果如表一所示:

基于模型分析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这里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农民收入对农业投资单位标准差的影响,以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计算其中的标准数值,以模型为工具,对数值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一个相关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在这个函数模型当中,x轴是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跟踪周期,y轴表示相关变量,曲线的走势表示二者的关联性以及变化趋势,其中虚线表示标准差的变化情况以及减小的置信区间。

在函数表示中,x轴表示的跟踪周期为15年。通过15年内的投资单位标准差变化可以发现,对农村人均净利润增长的调查以及调查结果的公式是影响农村金融资金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前八年农村家庭人均净利润对标准差和国家农业财政资金变化新兴趣的响应处于波动阶段,波动范围较大。在此期间政府标准偏差影响后,农民收入的影响略有下降,负面影响最大,达到第5阶段底部。自农民人均净利润增长以来,对支持农业的国家财政基金增长的最大积极反应开始了。在第11期,反应度开始减弱,表现出稳定的正反应收敛的迹象。

同样,函数中还显示了农村居民人均净利润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根据数据的变化和波动情况可以看出农民收入波动本身存在一个惯性机制,当人均净利润波动较小时,对其标准差产生一个正响应影响。然而,在第9期出现了一个负面的反应,并在第14期左右趋同为零。这说明目前农民人均净利润水平与其滞后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程度正在减弱和稳定。在进一步考察农村人均收入与农村农业贷款中可知,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

预测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了模型中内源变量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内源变量的影响。这里利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对农业投资变量和农民收入增长进行一个新的数据分析。众所周知,方差分解能够通过分析结构效应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来区分不同结构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因此采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能够找出模型变量中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其实际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如表二所示:

其中,RI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CZ表示过国家支农人均资金,JT表示农村集体单位人均投资,GR表示农村人均个人投资,DK表示人均农业贷款。同样,农业投资的各种变量随农村人均收入的波动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基于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结果

在农业投资下各个模块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中,由实证结果可知,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长期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表明农业投资受到农民收入波动的影响,从第七阶段开始逐渐稳定。在农民增收上,应利用农业投资,应当以长期政策为主,并尽量避免短期政策行为,以避免短期行为对积极的投资增长机制的影响,来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由于不同的农业投资实体,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数据显示农村集体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进行农业投资时,要首先将集体经济公众积累考虑在内,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增长机制,以此实现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结 语

由此可见,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农业投资体系的改革。农村地区不仅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还应当完善农村农业投资截止,帮助农民持续创收,以此提高农村农业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农民增收提高保障。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志刚.宏观视角下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互联网借贷风险分析和管理研究[J].商讯,2020(28):144-145.

[2]焦星瑞,孔阳,江敏,王婧雨.供给视角下区域农业保险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J].对外经贸,2019(08):44-49.

[3]倪洋.靖江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9.

[4]穆玉花,吴晨.“全面小康”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基于2008——2014年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4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0(01):53-58.

[5]杨春.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视角[J].新疆农垦经济, 2013(09):10-15.

计量经济研究范文第3篇

计量监管作为一个集法制、科学于一体的政策性工作,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市场的监督离不开计量监管,同样数字经济由于数据透明化更离不开计量监督。做好对市场的计量监管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对市场及数字经济的控制,还可以稳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良性运行。由此可见,计量监管在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其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影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一、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发挥计量监管的概述分析

计量是为了加强计量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所设立的一种专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管方法,其在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量监管主要是对市场各类产品或者是经营商品建议的指标以及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监测,对市场当中各类交易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管管理。目前由于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呈现出来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如今5G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场需求能够通过各种数据化表格来显示,进而使得市场更为精准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发明创造出符合各具特色的产品。产品的数据化、多样化相应的就带来了计量的多样化和数据化,进而就加大了国家对市场产品以及交易行为的计量监管难度,为此,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在市场经济当中发挥计量监管作用的实际应用。
二、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当中计量监管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设备落后,监测能力不高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经济及市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因此面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各种计量混乱以及计量失误的现状,且由于监管部门本身技术不高,设备不全,在对某些市场经济数据进行计量监管时监测能力不够,无法监测出其计量的实质情况。

(二)计量规程模糊,更新效率慢

在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当中,由于一些既定监管规程的模糊性,使得很多技术人员无法准确及时地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结果作出判断,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更新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

旧的规程以无法应对新的市场发展形势。

(三)计量监管人员技术不高

计量监管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数据分析、智能机械操作、5G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一些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有较高要求,使得一些技术人员在应该市场更新变化时,无法适应机器运用,或者是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
三、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计量监管的实际应用

(一)加强计量设备资金投入,升级设备技术及提高设备功能

目前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设备不齐全、设备功能不高,导致其对相关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真实情况进行计量监管时无法准确及时得出监测结果的现象,这需要相关部门不断重视计量监管的设备匹配,加大对市场计量监管的资金投入,提高先进计量监管设备的使用。对此,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计量监管科学应用的规范机制,着力解决计量设备不完善以及功能技术老旧等相应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资金的支持作用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活跃度的有效提升,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明确质量方针,更新技巧规程

基于很多地区对市场监管规程过于老旧,无法顺应时代需求的现状,相关部门首先需要明确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计量监管的质量方针,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规程上进行研究分析,明确规定好规程。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升级技术手段,加强对计量监管的更新,不断随时代进步而发展。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训

基于目前国家计量监管当中相关工作人员监管水平不高,使得國家市场经济计量监管的工作得不到改进的现象,需要各部门从人才培养体制的反思出发,进一步调节部门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严格的人才培训工程,努力与国家标准化达到统一,向国际标准化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加强计量监管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维护市场良性运行的重要手段,需要各部门从资金扶持上提高市场监管的设备更新速度,引进高质量先进的计量监管工具,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计量监管。同时还需要各部门不断更新计量监管的规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提高市场经济计量监管工作质量。

计量经济研究范文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追求精神生活,旅游成为首选,旅游收入成为国民收入的重要一部分,国内旅游收入对经济影响越来越重要,影响旅游的因素有国内旅游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本文对其发展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检验并给出建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同时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型消费。旅游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其主要行为。根据2017全年旅游数据报告,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城镇居民3.77万亿元,增长16.8%;农村居民0.80万亿元,增长11.8%,增长速度较快。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绿色发展。研究旅游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现实意义。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内旅游人数X1

据理论:当一个产业或行业的消费人数增加时,会带动该产业的发展,增加其收入。同理旅游作为新型的朝阳绿色产业,国内旅游人数逐年不断增加,从而旅游消费支出增加,国内旅游收入也会增长。

(二)国内生产总值X2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所以国内生产总值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会更好,从而加快追求休闲生活的享受。

(三)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X3

城镇居民人口就业稳定,有较好的经济来源从而享受生活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X4

改革开放及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来农民生活的改善也促使其注重精神消费。

其他因素影响:

消费观念:从以前保守储蓄节俭花费到现在适度感性消费,旅游成为愉悦身心的首选方式。

三、搜集数据建立模型

(一)数据

基于以上的相关因素建立模型为Y=C+C1X1+C2X2+C3X3+C4X4+u  (u为随机扰动项)本文搜集了2010年到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及其影响因素。

(二)建立模型及检验

1.模型估计结果:

利用Eviews软件,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出方程为

Y=-10158.14+0.0988X1+0.1000X2-3.3806X3+3.3387X4

t=(-1.9712),(5.0640),(0.5254),(-0.4076),(1.3987)

R2=0.9998,DW=3.2353,F=6084.535。显然该模型的拟合度为0.9998,说明该模型

很好的解释相关因素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

2.F检验:在给定显著水平a=0.05条件下,F=6084.535>5.19,其p=0.000003,也明显小于a=0.05,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对国内旅游收入有显著影响。

T检验:X2、X3、X4的结果不显著且X3的数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说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模型有很大的缺陷。因此要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验证。

3.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自变量对Y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X1  X2  X3  X4 因此选X1做作为基础变量。逐一加入其他变量X2 、X3、X4其结果只有X4能够有显著性且有实际意义,其最终结果为Y=-11841.02+0.11X1+4.95X4 (-33.46)  (82.482),(3.6033)  R2=0.9998 ,DW=2.85, F=18572.15,此模型对国内旅游收入有正相关的显著影响。

4.White检验:结论分析:White检验结果可以看出nR2=3.761935此外在a=0.05下,查χ2分布表,得临界值χ20.05(5)=11.070,比较计算的χ2统计量与临界值,因为nR2=3.761935<χ20.05(5),所以接受原假設,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四、建议

通过计量分析得知国内旅游人数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是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

国内旅游人数:我国旅游企业可以打造地方特色,建造更加完善的旅游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景区,同时也要注意旅游价格差异化,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定价;在结合现代人们的健康出行,多开发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自然风光,如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现今城乡还有差距,我国要加快农村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计量经济研究范文第5篇

2、对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式教学法调查探讨

3、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4、基于实验实践创新模式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

5、应用PBL法的课程教学评价

6、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计量软件的选择

7、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

8、经济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

9、“五计学”的知识融合与应用研究

10、浅谈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计量软件的选择

11、计量经济学创新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12、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13、浅析计量经济学线上教学改革研究

14、基于行业差异的欧盟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15、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实践的思考

16、基于微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研究

17、运用法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法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

18、计量经济学局限性研究

19、关于我国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研究

20、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课程学习效果实证分析

21、教育经济学发展历程回顾

22、应用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23、“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发展研究

24、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25、高校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路径探析

26、基于多任务驱动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27、国外学术著作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28、《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

29、计量经济学多维度教学创新研究

30、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浅谈

31、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现状分析

32、统计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3、胡乔木 “在经济理论上为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34、美国大学的教学与科研

35、浅谈民办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36、基于学生视角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37、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

38、浅议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实意义

39、基于索罗—斯旺模型的云南省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0、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41、关于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2、中国国际经济关系研究的一般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论文概况及学术期刊分析

43、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概览(下)

44、浅议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

45、计量经济学中若干计算问题现状与进展研究

46、经济学: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47、数学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48、“经济学帝国主义”对民主理论研究的影响

49、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计量经济研究范文第6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会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来选择不同的策略以实现战略目标, 而并购是在现代经济社会常见的一种运作方式。通过实施并购, 企业能够快速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链、减少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或避开壁垒进入不同的业务领域、获得协同效应, 让企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从所遵循的会计处理原则的角度, 并购又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通俗地讲, 后者就是从无关联第三方取得被并购标的控制权。而商誉, 就是由于收购方向无关联第三方支付的对价大于收购方在并购中取得的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形成, 在合并报表中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商誉”项目。举个例子:A公司向B公司的股东甲方支付10亿元取得了B公司100%的股权, B公司并购日账面净资产是3亿元, 因为B公司拥有一块升值明显的土地使用权, 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6亿元, 这时候10亿元的对价与6亿元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存在差额4亿元, 这就形成了商誉。由此可知, 商誉的经济本质是收购方对于被收购方能够产生超额收益所支付的对价。

二、资本市场对商誉的关注

2012-2017年期间, IPO审核节奏缓慢、企业排队时间过长, 导致出现IPO“堰塞湖”, 不少拟IPO企业或IPO被否企业纷纷转向并购重组通道以实现登陆资本市场。伴随着这一波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交易的浪潮, 上市公司享受了并购重组标的公司完成靓丽业绩带来的市值增长红利, 并购双方皆大欢喜。然而,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期届满, 标的公司实际经营业绩未能达到原股东承诺业绩或为了达到承诺业绩进行财务造假的情形在这两年频频见诸报端, 业绩承诺期届满后标的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转为亏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更甚有收购方配合标的公司进行财务造假以避免其无法达到承诺业绩而导致收购方计提巨额商誉减值, 商誉这颗“雷”屡屡触发警报。

2018年11月16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就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进行提示, 以强化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一石激起千层浪, 官方的发声顿时让资本市场产生无数的猜疑。以并购重组交易比较活跃的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为例,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 浙江省359家上市公司有超过200家存在商誉, 商誉总额约为1, 000多亿元, 商誉金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最高达到51%、占净资产的比例最高已经接近100%;浙江省上市公司2018年度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为189.45亿元, 而2018年度的净利润为1, 133.07亿元, 商誉减值准备占比高达16.72%。2019年1月底业绩预告截止到日前, 上市公司因计提商誉减值导致亏损的业绩预告“蔚然成风”, A股市场也因此出现“商誉减值”板块, 因此连续跌停的个股不在少数。由此可见,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商誉减值已然牵动了整个市场的神经, 监管层对此已无法坐视不理需要出面干预。

2019年1月4日,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官网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动态 (2018年第9期) 》, 其认为相较于商誉减值, 商誉摊销能够更好地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 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 并且该方法成本低, 便于操作, 有利于投资者理解, 可增强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分析目前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 笔者发现众多并购交易的定价暗藏如下规律:标的公司原股东向收购方做出一定期间的业绩承诺, 并约定了业绩未达标情况下的赔付机制;基于标的公司原股东做出的高增长业绩承诺, 收购方给予标的公司远高于资产法下评估值的对价, 因此形成了巨额商誉。由此可见, 实际上支撑商誉价值的是标的公司原股东对未来一定期间的业绩承诺, 通常情况下承诺期限为三至五年。基于上述业绩承诺支撑商誉价值的论点, 商誉理论上应在业绩承诺期限内分期摊销。

但是, 以轻资产类公司为收购标的的并购重组, 往往是基于每年上亿元预测业绩的收益法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依据, 标的公司账面本身并没有多少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从而形成了数十亿元的商誉。如果一旦改为按年限摊销商誉且摊销期限又较短, 那收购方公司将要承担的商誉摊销费用极有可能超过每年标的公司的利润贡献, 还有哪个公司会愿意再进行并购重组?另外, 摊销期限的确定也是一个痛点, 是按被收购方主要资产的使用寿命确定摊销期限?还是按照商誉在预计受益年限摊销?或者是企业会计准则强制规定摊销期限上限?这些问题都成为业界的讨论重点。

三、商誉后续计量的探讨

在《企业会计制度》下, 商誉在个别报表的表现形式即“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在合并财务报表转入“合并价差”, 股权投资差额是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平均摊销的。而按照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 商誉已没有摊销的处理方法, 而是被要求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每年都应当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从目前来看, 商誉的后续计量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 按照一定期限进行摊销。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商誉在后续期间会随着超额收益的实现而逐步消耗, 故而应该在合理期限内进行摊销; (二) 不做摊销, 但每年进行减值测试。这种方法的基础商誉并不必然随着时间推移而必然消耗, 且通过对被收购方的合理整合与管理, 商誉价值反而有可能获得维持或提高;另外, 商誉的使用寿命难以合理确定, 相应的摊销期限也无客观依据。

在实务操作中, 商誉的后续计量不论是减值亦或摊销都是两难的。并购重组交易过程中, 并购双方对于交易定价的博弈主旋律在于标的公司的未来业绩:标的公司原股东为了能够卖出高价, 其对未来业绩的判断会远高于收购方的判断;收购方为了能够实现并购并保障自身利益, 则会要求标的公司原股东对标的公司未来业绩做出业绩承诺并约定赔付机制。在这样的交易背景下, 不少标的公司原股东在业绩承诺期内为了完成承诺的业绩, 会虚构交易、财务造假, 业绩承诺期一满, 标的公司业绩则大幅下滑。在对商誉计提减值的处理方式下, 这种情况会导致上市公司商誉出现明显减值迹象, 并购“炸雷”时有发生。而在对商誉计提摊销的处理方式下, 因为摊销对业绩的抵减, 并购双方势必会对标的公司的股权作价产生巨大分歧, 尤其是轻资产行业的并购重组将无以为继, 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 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不妨从契合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考虑, 参考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不对其做限定, 如收购方能够依据合理、客观的材料确定其受益期限, 则对其按照受益期限进行摊销;反之, 则在商誉初始确认后不对其进行摊销, 但要求企业于每年年终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及时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同时, 企业对于不同交易事项形成的商誉可以选择不同的后续计量方法, 但一项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一经选定则不得随意更改。

摘要:2012-2017年期间, IPO审核节奏缓慢、企业排队时间过长, 导致出现IPO“堰塞湖”, 不少拟IPO企业或IPO被否企业纷纷转道并购重组通道以实现登陆资本市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并购重组的后遗症逐渐凸显, 商誉减值这颗“雷”屡屡触发警报。同时, 监管层和理论界也越发关注商誉, 引发对商誉后续计量的讨论。

关键词:商誉,减值,摊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9.

[2] 黄蔚, 汤湘希.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改进是否应该重新考虑引入摊销?——基于合并商誉本质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8, No.433 (08) :43-54+70.

上一篇:女孩英语名字范文下一篇:谚语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