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管理范文

2023-09-17

舆情管理范文第1篇

第二条中心建立舆情监测的制度与工作机制,及时采集民众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事件信息,分析事件缘由,建立舆情处置联动机制,确保中心新闻宣传的正面导向。

第三条 中心疾病与卫生相关部门应设立舆情信息监测员,承担本部门相关舆情信息的日常收集、登记、分析、核实和上报。

第四条 信息科负责指导、协调中心相关部门舆情监测工作;并定期汇总、整理为《舆情监测简报》,上报中心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

第五条 疾控科负责协调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信息科负责协调媒体舆论宣传引导工作。

第六条 舆情监测信息分类。主要包括:广安市内传染病事件、食物中毒事件、职业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预防接种事件、服药事件、食品安全等。 第七条 按照《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II级以上事件引发的舆情视为突发重大舆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以便及时应对。每月1~30日普通舆情应汇总、分析,于次月5日前报告。

第八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重要舆情信息迟报、漏报、瞒报,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应按照中心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追究其责任。

第九条密切关注网络上所有涉及中心的舆情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成为热点的问题。重点监控舆情首发网站和网民活跃程度、影响较大的网站、论坛,密切跟踪舆论动态,及时搜集舆情进展情况。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上报并与主管领导沟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舆情管理范文第2篇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办人民满意学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我校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国 (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霞 (分管教学副校长)

**强 (分管安全副校长)

成 员:**刚 (德育主任)

**冲 (学校网站管理员) **民 (教务主任)

**盼 (少先队辅导员)

**东 (安全办务主任)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社会舆情的收集报送。

社会舆情包括公众对学校的认识或看法,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等媒体反映出来的舆论动态,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等。

收集报送社会舆情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家长、社区对古井小学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思想反映;对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反映;教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深化教育改革中部分老师思想上产生的模糊认识和疑虑、困惑;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师德表现中产生的不良事件的思想反映。

2、加强本校各类活动情况的收集报送。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进展情况;开展师德教育、学生活动、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创新深化课改工作的经验、做法,尤其是特色性工作和亮点;学生、教师、学校获得的重大成绩或奖项等。

3、加强舆情信息的回复反馈。内容主要包括:讨论回复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舆情动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针对舆情信息中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系列活动,进行整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工作机制

1、建立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责任机制。为保证信息灵敏高效,重点建设三个网络:(1)领导小组工作网。制定舆情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管理信息报送、舆情反馈等相关工作。(2)信息报送工作网。设立信息报送员,收集相关信息与图片资料;设立摄影专管员,负责各项活动照片的拍摄、梳理、汇总、上传工作;各部门、各条线要确定资料信息员,每次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写一篇活动信息报道。(3)舆情信息工作网。设立舆情信息专管员,负责收集相关舆情信息,上报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做好回复与整改工作。

五、工作渠道

1、信息报送渠道:学校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等;

2、舆情收集渠道:书信、电话专线、学校公共邮箱、问卷调查等。

舆情管理范文第3篇

第一条 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管理

网络舆情监控小组由学生工作部(处)牵头管理,小组成员由辅导员、各系选派的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组成,主要负责我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工作。

第二条 网络舆情监控员及管理员职责

一、工作范围

(1)监控与学院相关的新闻网页、论坛和主题贴吧。 (2)辅助舆情监控小组开展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以此作为开展宣传工作的理论武器,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网络舆论监督的权力,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监控的工作方法和形式,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确保网络舆论监控的准确性。 (2)做好网络监控工作。监视、管理校内外参与学生较多、影响较大的网页、论坛和贴吧,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对网民关注度高、影响较大,并可能成为持续关注焦点的事件与人物,第一时间直接向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老师汇报。同时在相关贴吧、论坛等发布关于我院的正面消息,加强宣传密度。对一些容易引起网络舆情混乱的消息及时介入、引导,及时解惑答疑,确保信息传播可控制,可预测,做到发现及时、汇报及时、疏导及时、处置及时。

(3)做好工作记录。认真、详细地完成工作记录,特殊事件要做好跟踪,记录处理过程及结果。对于不利我校声誉的重大舆情信息或其他需特殊关注的舆情信息要做好仔细认真的档案保存工作。

(4)认真编写《舆情汇报月报》。网络舆情监控小组根据舆情反映的内容和学生关注程度等进行研究、预判,涉及到学生关注度高、影响较大,并可能成为持续关注焦点的舆情,第一时间直接向上级领导汇报。每月定期完成《网络舆情汇报》,对当月的网络舆情及监控结果等进行总结。

第三条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

(一)通过校园内部网在学院贴吧、微信等信息平台发布的虚假信息、不实信息、未经学院官方认定的信息,以及学院相关机密信息等,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可直接进行官方回复或删除,若无监控权限,可及时联系相关论坛、贴吧、微信等平台的管理员协助处理,必要时发布官方信息予以说明。

(二)在校园网以外的Web主页、BBS、博客等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发布的有关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不实信息、有害信息,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应及时上报学生工作部(处)相关负责老师,学生工作部(处)及时报告校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并根据具体情况报上级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处理。

第四条 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工作重点针对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三)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四)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五)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六)损害我校声誉、形象的不实言论; 第五条 工作制度

(一)值班制度。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安排值班时间。值班时不得迟到、早退或玩忽职守;

(二)例会制度。网络监控小组每双周召开例会,对过去的网络舆情进行总结和交流,部署近期工作;

(三)报告制度。对值班期间发现的关于我校较重大舆情要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老师;

舆情管理范文第4篇

11月22日,有网民爆料称,有十余名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入园儿童的家长到朝阳区管庄派出所报案,称怀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涉嫌猥亵和虐待儿童。爆料还称,幼儿园四名女童下体红肿,一名女童被猥亵昏迷。园内老师平时还存在其他虐童行为。

11月23日,《新京报》、澎湃新闻网等多个媒体报道此事称,据多名家长反映和幼儿描述,该园“国际小二班”以及“小小班”有8名孩子疑似在幼儿园被扎针。该园孩子还发生被喂食白色不明药片、褐色药浆以及“脱光衣服罚站、关小黑屋”的情况。另据新华社报道,北京警方已于22日接到家长报案,警方正在根据家长反映情况进行调查取证。

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当日的新闻报道量达692篇。媒体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还针对红黄蓝幼儿园的教育背景等展开深挖。据财新网等媒体报道称,该幼儿园是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所直营幼儿园,2015年11月及今年4月曾先后被曝光2起虐童事件。据“易简财经”等微信公号发消息称,今年9月,红黄蓝教育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此前红黄蓝教育的IPO文件显示,其风险披露超过30页。红黄蓝教育的创始人史燕来系北大毕业,曾3次荣获“商界木兰”称号。另据新浪财经消息,该幼儿园园长目前正在配合警方调查,不便接受采访。事件在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一些家长控诉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遭遇的视频在网络中被刷屏,“#幼儿园被曝针扎幼童#”等微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财新网”、“@现代快报”等均对此进行关注。据不同家长反映,多名孩子在幼儿园被脱光衣服罚站,并疑似遭遇猥亵。与此同时,一些揣测类消息在微博中流传。网民“@Reginababy_lsy”等发布微博帖文称,“园长和她老公勾结部队群体猥亵”,“联合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旁边的老虎团长期供他们猥亵,时长一年多”,这一消息引发舆论揣测。网民惊愕、愤慨之声高涨,但也有较为理性的网民呼吁不信谣、不传谣。目前部分微博已删除。 该事件激起了多数明星及网络大V的“共情效应”,尤其是已为人母的女性明星们,她们纷纷通过微博表达对该事件的愤怒。其中,演员章子怡、伊能静的微博转评量超过百万量级,且获得众多网民点赞、支持。转发网民中,更是包括了赵丽颖、陈学冬、景甜、Papi酱等明星、网红大V。

事件的恶劣影响引起官方重视。23日下午17时许,北京朝阳区教委信访办负责人在幼儿园门口给予了现场回应,称目前教室内监控视频已被警方调走,班上3名涉事教师暂时停职,改由其他老师替换。当晚20时许,教育部新闻办官微“@微言教育”针对此事通报称,已责成地方有关部门立即启动调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并部署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查。21时许,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官微“@北京朝阳”发布情况通报称,朝阳警方已成立专案组目前正在工作中;区政府已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一经查实绝不姑息”。24日,舆情持续发酵并有逐渐扩大化趋势。8时许,红黄蓝幼儿园在其官微“@红黄蓝教育机构”发表声明向新天地国小二班家长致歉,并称已配合警方提供了相关监控资料及设备,涉事教师暂停职。对于个别人士涉嫌诬告、陷害的行为,新天地幼儿园园长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24日18时左右,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称“11月24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部署立即在全国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检查,要求有效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紧接着,“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发文《“老虎团”政委冯俊峰就涉及部队传闻答记者问》,冯俊峰针对传言“涉事幼儿园园长是老虎团干部家属”一事回应称,“准确地说,是我团退役人员家属。该干部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网上流传该园长是我团现役军人家属与事实不符。”

截至24日22时许,有关该事件的新闻量已达1790篇,#幼儿园被曝针扎幼童#等微话题阅读量累计超7亿。目前舆情仍在持续发酵中。

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自11月23日15时事件开始发酵,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舆情热度迅速攀升。事件热度持续升高,截至11月24日13时,热度指数达25020。

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13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相关舆情信息主要来自于微博、网页及APP。其中微博发布的相关舆情信息数量最多,占44.95%;其次是网页,占比达29.73%;APP则占12.88%。

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13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相关舆情信息迅速增加,且负面情绪持续扩大。该事件负面舆情信息占比49.82%,中立占43.12%,正面则占7.06%。

尽管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但由于公安机关暂未发出官方案件公布,大部分媒体都保持中立对事件进行报道和分析。其中,部分媒体报道深度剖析并抨击红黄蓝涉及的资本问题、幼教行业问题、幼儿园管理不当等问题。

舆情内容最热标签为“红黄蓝”、“幼儿园”、“虐童”、“北京”、“孩子”。另外可以看出,事件中关于“药片”、“扎针”、“猥亵”等词亦有被提及。

在新闻网站报道排行榜前TOP10中,排在第一位的新浪微博,数据为193条,是这次事件主要的网友热议平台,排在第二第三的是微信和百度贴吧,数据分别为76条和49条。除此之外,新浪财经、搜狐网、新浪新闻、天涯社区、腾讯网等都是此次报道的重要的新闻来源网站。 1. 媒体声音:

人民日报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幼有所育底线不容击穿——新浪新闻 幼儿园总部负责人回应针扎幼童:真相很快水落石出——网易新闻 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最新进展:园长已被停职检查——新浪综合 为何虐童事件一波接一波出现?——中宏网

红黄蓝上市蜜月期曝涉嫌虐童资本化成儿童频发间接推手?——新浪财经 北京扎针幼儿园背后公司9月在美股上市,连锁园4月被曝虐童——新浪财经 2.网友声音:

等警方结果,大多数幼儿园和老师肯定是好的,当然坏案例要严惩——曹增辉 严惩希望不会只是开除了事——两手空空的猪42-1 太可怕了,看的人心里发寒,什么样子的人会对孩子下黑手啊!——阿花要努力啊

对于北京红黄蓝虐童案,我只想说:令人发指,这样的人应该是千刀万剐!——忠县峰锅

我的心脏已经承受不了这么多虐童事件!!心疼——明朗朗

在惩前的同时,如何毖后,是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Dr艾伦Alan

由于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共享的时效性提升,所有的消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在媒体新闻素材收集阶段,某些当事人为了引起公众关注,尽快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故意夸大事实,这些素材到了媒体手中又进一步的夸大,所谓的“标题党”也就应运而生;此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对媒体文章的错误解读,造成了断章取义或故意曲解,使事件的本身进一步远离真相,加之种种原因官方和警方没有及时发声,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方向,导致了大多数的民众对于整个事件的错误认知,然后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广泛传播,仅有的一些保持理性的人也被淹没在茫茫声讨中!

针对舆情的不可控性,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1、加强网络监控,通过检测网络实时流量的动向预判或者及时的发现舆情,进而从舆情发生的源头进行管控。

2、加大舆情引导,遇到重大舆情事件,警方应当督促涉事方及时核查事件的真实性,尽快发声,根绝负面舆情的萌芽。

3、加深舆情打击,在法律层面上建立健全关于网络造谣、网络暴力等网络犯罪的处罚惩治制,让恶意造谣者无处遁形,绝不能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舆情管理范文第5篇

姓名: 时间: 导师:

摘要

言 .............................................................................................................................................. 4

一、研究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 1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 ........................................................................................................... 1

(二)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意义 ........................................................................................... 3

1、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3

2、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 ......................................................... 4

3、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防范“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 ................................. 5

二、 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本质、特点和形成规律 ........................................................... 6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 6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 7

1、突发性与隐匿性 ......................................................................................................... 7

2、规模大、传播广 ......................................................................................................... 8

3、危害严重 ..................................................................................................................... 9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规律 ................................................................................................. 10

1、网络渗透破坏活动制造的网络舆情。 ................................................................... 10

2、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触发的网络舆情。 ....................................... 11

3、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 ............................................................... 12

三、网络舆情的预警 ..................................................................................................................... 14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 14

(二)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 15

(三)制定周密的应对网络舆情的预案,做到常备不懈 ................................................. 16

(四)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提升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 17 参 考 文 献 ................................................................................................................................... 19 致

谢 ............................................................................................................................................ 21

摘要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流行的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反映的是社情民意,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是党和政府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网络舆情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就网络舆情的现状和预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网络舆情的含义、本质、特点和形成规律进行了阐述,初步探索了网络舆情预警的措施。

【关键词】和谐社会;网络舆情;预警对策;

前言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随着以即时、互动为主要特点的互联风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为公众表达舆情、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网络舆论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强调:“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神情民意反映渠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因此,加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研究意义重大。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一、研究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热门的状态。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外部性特征、管理与引导以及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集中,这中间必然涉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

从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风,10多年来互联网迅速普及,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业务应用、技术实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2007年12月31日,网民数已增至2 1亿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 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参与人群。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已为世人所瞩目。

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孙志刚被毁致死案中,网上舆论的压力推动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对“刘涌”案的热烈讨论,间接促使中国最高人民法院50多年来第一次提审地方普通刑事案,推翻了沈阳高院的判决,改判刘涌死刑,立即执行。这些情况使人们切身感受到网络舆论形成的冲击力量。

当然,网络舆论的引导具有两面性,引导好了,可发挥不可替代

1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的建设性作用;而引导不好,情绪失控,失去理智,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破坏性。特别是一些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引导不好,极易形成网上舆论焦点和热点,如果人们感觉通过网络已经不能发泄情绪时,就会集结起来,用游行、示威、静坐请愿来表达舆情,从而引发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5枚导弹袭击,馆舍被毁,20多人受伤,3名新闻工作者遇难。这一令世人震惊的消息在互联网迅速传播。人们利用网络表达义愤,发出怒吼,并走上街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游行,在游行中发生了冲击美国使馆的过激行为。2005年,由于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入常”问题,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日本入常”和抵制日货的网络签名活动,随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爆发了示威活动,并且蔓延到全国许多地区。

“7·5”事件前夕,一些敌对分子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在“清风网”等网页上发表极具煽动性和蛊惑性的反动言论,对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其实,在“7·5”事件之前的很长时间,一些充满分裂意识的言论就在“维吾尔在线”等网页上大肆泛滥,毒化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一些赤裸裸的分离主义言论时不时地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最终,网络成为造谣滋事,煽动仇恨的工具。血淋淋的事实说明,过去我们对网络舆情作用估计不足,采取的措施不力。

2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显然,互联网已演化成一个庞大的虚拟社会,加上其本身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它来表达自身真实的想法。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舆论的力量已经显现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安全分析和技术研究,**发生时当机立断采取切实有效的网络控制措施,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网络舆情预警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意义

1、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互联风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这是中国共产党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舆情作为较多群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自然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网络已经成了舆情汇集的新通道,能够快速反映社会动态、热点民意、网民心声,比较真实地显现了民众对现实的情绪和态

3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度。我国高层也开始关注网络论坛所传递的信息,希望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了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社会动态和社情民意,以便迅速、准确地把握社会脉搏的跳动,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这个阶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一般来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个阶段,各国都会进入到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和控制,预防网络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迅捷的信息交换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BBS论坛、留言版或者自建站点上匿名发布言论,发布者往往只是将网络看成感情发泄和情感交流的工具,而不

4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会考虑发布言论的真实性及其社会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导向不等于舆论管制,想以监管报刊杂志、电台和电视台的传统方式管理互联网,在技术上并不具操作性和可行性。所以,网络舆情调控作为一种软性权力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网络舆情预警是为了促进舆情调控,改善舆情预警对于有效调节社会舆论内容,把握社会舆论力量,对于实现党政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对于促进社会融洽和谐,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情是社情的反映,要把握网情,除搜集网上前瞻性信息外,更要从网下抓网上。

3、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防范“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战略。他们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是拒绝现代化。只要中国不拒绝网络,我们就有武器。”西方国家想要通过互联网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企图,昭然若揭。所以,加强网络舆情预警,能够及时发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颠覆的图谋,维护我国的安全和稳定。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经济爬坡过坎、改革攻坚闯关的紧要关口。要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面临的最大历史考验是:在发展中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改革中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凡事预则立,不患难而患无备。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5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视困难,直面挑战,紧紧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打好攻坚克难的主动仗,就能有效防止落入“两个陷阱”,谱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二、 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本质、特点和形成规律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所谓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应运而生,它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也源于现实,只是人们将表达和传播舆情的场所或渠道拓展到了互联网上。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它主要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BBS)、聊天室(Chat Room)、博客(Blog)、维基(Wiki)、聚合新闻(RSS)和即时通讯(QQ和MSN等)实现并加以强化。从本质上讲网络舆情就是一种社会舆论。如果对网络舆论缺乏预警,一旦事态发展成突发事件,很容易手足无措;处理不好,很容易加重与群众的对抗情绪,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6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就是防范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1、突发性与隐匿性

在网络环境下,舆情的传播和表达具有了较高的时效性。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通过网络媒体迅捷报道;网民在获知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内就可以在网上发表议论,交换想法。有时一个热点事件的报道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在网上迅速蔓延。所以说,从形成时间的短暂性上看,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

网络教育舆情的主体是模糊的,这是由网络的匿名性决定的。匿名性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行为者对自身是否被他人所知觉情况的感知,具体指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使用者可以利用虚拟代号隐去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特征。隐匿性有利于网络使用者摆脱现实社会的压力,真实地反映内隐的情绪、态度,在网络的海洋里畅所欲言。与此同时,隐匿性也会让网络使用者产生一种错觉,即“在网络世界里,‘我’是以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网络上的交往活动不再像一般社会行动那样依附于特定的物理实体和时空位置。因此,‘我’可以尽情扮演自己想象的角色而不必去考虑后果”。由于这种心理的作用,一些网络使用者缺乏理性的思考,把互联网当成情绪的发泄地,任意发布一些情绪化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言论。

7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美国《纽约人》杂志在1993年曾刊登过画家斯坦纳的一幅漫画:两只狗坐在电脑前上网,意思是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幅漫画充分体现了网络的隐匿性特点。正是网络的隐匿性,网络容易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

2、规模大、传播广

网络的迅速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加,遍布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地域。同时,互联网应用服务日趋多样,为信息在网上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网上的每一条信息,都可能迅速蔓延扩散,并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共鸣,出现一呼百应的情形。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地域、人际对传统媒体的限制,各种信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互联网上,并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web2.0时代的互联网方便普通使用者随时随地把身边发生的事件、问题发布到网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如震惊国内的福建南平小学血案,犯罪嫌疑人闯进福建南平市一家小学砍死砍伤多名学生,造成了8死5伤的惨剧。事件发生在2010年3月23日上午7时20分左右,到上午8时30分,已经有目击群众通过互联网发布这起惨案的实时报道,立即有上千用户发表评论,全国各地的网络使用者几乎能够即时了解事件的进展。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网络是一种交互式的、互动性很强的信息传播,正如保罗,萨福等学者的观点,“同其他人发生联系”、

8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进行跨越时空的互动交往,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每个网络使用者都有机会参与讨论话题,发表观点,扩展影响,通过bbs、帖吧、博客等工具实现与信息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网络使用者之间针对某些话题的互动、网络使用者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网络使用者与行政单位的互动。由于传播的互动性,网络使用者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彼此影响,少数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事件、现象表现出“一边倒”的舆论倾向,更易使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

3、危害严重

随着互联网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网上呈现出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境内和境外相互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局面;一旦出现适当的“导火索”,就很可能形成网上热点、焦点舆论高潮。由于互联网互通、信息传播迅速等特点,各种矛盾在网上传播、蔓延和聚集、放大,在众多网民的参与下,必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甚至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危机,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很多重大事件的讨论中来,进而形成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但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其影响力既有正面积极的因素,也有负面的因素,大量的网络舆论也充斥着非理性的声音, 使人们失去对事件的正确的判断。

9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规律

1、网络渗透破坏活动制造的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的一种舆论形式。如在人民网的论坛、新华网的论坛、天涯论坛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对最近的热点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进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由于网络舆论开放性,互动性的特征,使得很多不为传统媒体所关注的事件浮出水面,进而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很多来自各网站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会对政府部门的决策产生影响。但在网络舆论显示出其正面影响的同时,大量的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将网络言论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甚至外国媒体将中国的网民冠之于暴民,这也不能不让我们正视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为西方敌对势力渗透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利用互联网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渗透,造谣惑众,恶意炒作和蓄意煽动制造**等。尤其是境外一些网站,利用编造假新闻、捏造事实的伎俩,鼓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产生消极舆情,引发社会动荡,达到其破坏国家安全与稳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翻党的领导的企图和阴谋。

10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2、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触发的网络舆情。

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负面性和不可预料性,能够迅速成为社会高舆论的焦点和热点。在网上,通过发贴、跟贴形成动式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就会形成规模较大的网络舆论,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便会通过互联网集中表现出来。这种消极的网络舆情最易引发突发事件。

当前最容易引发民众关注并形成声势浩大的网络舆情的事件通常有三类:一类是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如工资、房价、物价、公共安全等;第二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社会正义、社会公平、反腐败等;第三类是爱国和民族问题,如中日关系、台湾问题等。

我国目前反映民意的渠道主要有传统媒体的批评性的舆论监督,如《焦点访谈》节目,媒体所写的内参,政府上报的材料及信访办等机构, 这些途径有一个共同点,即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达方式,官与民的互动性较差,很多百姓的想法、呼声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但伴随着网络舆论的出现与形成,其开放式、低门槛的传播方式,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反映民意的通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事件被大众关注,主要源自于网友持续不断在有影响力的网站留言和发文,引起其他网民关注与参与,形成观点化、总结化的网络舆论。之后,敏感的传统媒体开始介入其中进行采访与深度报道,于是很快形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网友评论的交互作用,马上会提升出更代表民意的观点与呼声。这个过程大致如此: 网络媒体传播事件---网友留言---初步形成网络民意---大范围的网络舆论的形成---网络媒体与平面

11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媒体互动作用---影响政府决策。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的曝光最初来源于网络。那些不幸的孩子们被卖到黑砖窑做苦工, 他们的家人们倾家荡产,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潜入大山深处寻找孩子。两个月来, 他们先后营救出40余人,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线索,可当他们找到有关部门遇到的却是互相推诿,400多位绝望的父亲于是在网上联名发出求救信。这篇帖子6月5日发在河南的大河论坛上,起了强烈的反响,截至6月12日,大河网上该帖点击率超过31万。6月7日,这篇帖子被转帖到天涯杂谈后,短短6天时间,该帖更是获得了高达58万的点击率和3000多篇回帖。正是这篇由受困孩子亲人发出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参与讨论,所造成的舆论影响最终引起了许多传统媒体对该事件的深度报道,并促使政府部门对问题的解决,而网络舆论在这一事件正是起到了传达民意的作用。

3、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

在互联网上存在一些虚假或不良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一旦被网民采信,在评论和传播过程中,就会被歪曲和放大,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特别是有关境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很容易使民众产生恐慌和畏惧心理,引发社会动荡。

由于网络是个开放性的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国许多网络论坛和网络博客都存在管理方面的漏洞,不管是网站自身管理缺位也好,还是管理者为增加点击率而置之不理也好,网民在论坛或个人博客中

12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所发布或转载的信息让人很难辨别其真实性。网络论坛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利益背景的人聚集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任何人注册ID成为论坛网民或拥有个人博客后,都可以随时发布和转载相关信息,这也为虚假信息和谣言提供了可趁之机。在网络论坛,的确有很多高水平的理智型的探讨,这种争论让人长见识,人们通过争论能从中受益。但更多的是一些非理性的,凭自身经验所描绘的琐碎的争论,更有一些人参与网络争论并不是为了通过讨论明辨事理,促成问题的解决,完全是为了争论而争论,他们一旦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后,就不打算修正自己的观点,而且也没有系统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即使是理屈词穷,他们也不甘心。这种氛围使一些网民在争论的过程中容易走路极端,当他们在理性探讨中不能说服对方,甚至有可能被对方驳倒时,就采取诡辩、谩骂、人身体攻击或无休止纠缠等极端的做法,从而使争论变成了无聊的争吵,这与舆论引导本身的功能相背离。网络公共空间假信息、谣言的传播者当中,既有怀着个人目的制造假信息、谣言的,也有无事生非搞恶作剧的,还有不明真相以讹传讹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出现在网络论坛后,往往能产生为主的效应,可以催生某种恶意的网络舆论的产生,而这种基于虚假信息和谣言产生的网络舆论,进而又在更广的范围导致信息误导,有时更能在现实中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如网上流传着一个“最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的帖子,帖子称江西鄱阳县一名六岁女童遭后妈毒打,口吐鲜血,六块脊椎断裂、尿失禁,生命垂危。在事实未明的情况下, 很多网友对事件当事人进行谩骂,指责,并以最恶毒

13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罪推定式标题传播此事,给当事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后来随着众多传统媒体的介入,事实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但此事件所折射出来的无疑就是关于网络的冲动及不负责任的弊端等。

三、网络舆情的预警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网络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事先制定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就能够及时地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使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从即时处置型向事前预警型转变。为了及时有效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队伍,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以便及时掌握网民的思想状况,了解群体的倾向和意愿,发现网上突发事件的苗头性动态,及时封堵各类有害信息,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公众意见表达的渠道,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应对网络舆情,我们需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力争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扼杀与萌芽、化解危机于摇篮期。同时,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应切实关注公众反映的问题,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或暂时无法解决的合理要求,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向公众反馈事件最新进展信息。

14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二)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所以,针对网上热点和焦点问题,主流媒体不能丧失话语权和舆论引导权,对热点话题要分析研判,准确把握,积极介入,快速应对。首先,在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时,要发挥新闻网站的“先发优势”,权威披露,说清事实,以正视听。其次,针对热点话题,梳理情况,对症下药,解疑释惑,通过权威访谈、专家访谈、网上调查、网上座谈、论坛讨论等形式,努力做到让积极、健康的声音引领网上舆论。第三,针对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要批驳谣言,反击错误议论,纠正认识偏差,积极引导网上的舆论导向。、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交类媒介应用崛起,其舆情传播形式更加丰富,传播过程更具隐蔽性和聚合性,网上出现的一条不经意的不良信息都可能会产生无法想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对网络舆情,应需要网络舆情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监测、分析与甄别,掌握我们关系的网络舆情发展趋势。通过舆情监测系统的实时跟踪监测,保证所有网上传播信息能够准确实现“追根溯源”,从而准确把握与我相关的整体网络舆情动态,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提高舆情应对预见性。

由于网络舆情环境本身的复杂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这种不可控性,强化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就显得极为必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强化舆情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对网上舆情传播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负面或疑似负面,就会第一时

15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间通知监测人员,以期在“黄金4小时”内化解舆情危机,避免事态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三)制定周密的应对网络舆情的预案,做到常备不懈

制订预案是争取防范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可以使我们从容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局面,使防范工作有的放矢。制定预案要加强针对性、实战性和严密性,要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体现高效性,并组织演练,从中发现问题,反复修改。预案的最后落实,主要体现在现场处置上;因此,现场组织指挥机构、通讯联络方法、现场处置小组任务分工、职责、权限、范围等都要详细、周密,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

网络舆情的发生、传播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做好网络舆情因对需要建立完整的网络舆情应急联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指挥中心,平时负责网络舆情监测,遇到舆情事件时,转成网络舆情应对指挥中心,复杂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对策略指导。从而提高舆情应对响应时间,及时消除影响,减轻危害。同时,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遇有突发事件及时采取相应手段压缩负面信息的传播,消除复负面影响。

健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体制机制。突发事件处置和网上舆情引导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规定和配套的应急管理办法。首先是各级政府要组建成立网络舆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舆

16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情管理部门和网络舆情相关工作岗位,建立网上舆情监测技术平台,实行专人负责监测预警;建立外宣、国安、应急、维稳等部门参与的网络舆情研判会商机制;建立包括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内的突发事件内外宣传联动处置机制,制定敏感热点问题对外宣传口径库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做到网络舆情事件“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争取时间,争取主动。同时也要警惕“技术决定论”的自我安慰,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建设和落实上,坚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提升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网络舆情监测的核心是及时有效地实现舆情反馈,包括定期反馈和随时反馈。面对着网络舆情的海量信息,除了依靠舆情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些工作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通过软件来进行舆情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从而更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危机的监管和引导工作,极大地提高网络舆情预警的效率。

强力推进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多途径多方位正面提升南长形象。一是借力网媒,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效果突出。主动积极为南长又好又快发展鼓劲造势,邀请多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先后进行多次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力度大、覆盖面广,有效鼓舞发展信心。二是创新举措,加大推进网络外宣力度。重点宣传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的先进经验,涌现的典型事迹;突出宣传三区三带九街区,提升南长对外形象;大力宣传建设幸福南长过程中的典型做法。三是主动作为,重点培养网络新闻宣传载体。积极培育网络新闻宣传载体,

17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广泛开展群众活动,充分发掘新闻宣传亮点。

全力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促进网络新闻宣传和突发事件应对水平提高。一是加强培训。广泛开展新闻宣传与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学习培训,采取集中轮训、交流研讨、专题辅导和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二是广泛交流。建立通讯员、信息员、网评员定期交流机制,通过组织互动,加强沟通,提高网络宣传和舆情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推进“请进来”工程,加强和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完善对外新闻发布机制,坚持做好开展不同形式的沟通活动。三是快速应对。完善新闻通报会议制度,加强网上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加强网上安全监督、净化和优化网上环境。除此以外,还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正面信息的及时发布,减少负面信息的影响,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我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在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中正常开展。

18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参 考 文 献

[1]网络思想政治 研究 [M] 张再兴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第一版

[2]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 [J] 王怀民 中国 报 2009 (02)。

[3]网络舆情研究概论 [M] 刘毅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1版。 [4]关于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J] 马美莉 《台州社会科学》 J006 号。

[5]周如俊,王天琪 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 的新领域 思想理论 2005(11):12-15 [6]刘毅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 前沿,2006(10):140-143 [7]徐晓日 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9-93 [8]纪红,马小洁 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4-107 [9]王来华 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 天津社会科学,2008(4):66-69 [10]毕宏音 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2008(7):166-169 [11]张勇锋 对《旅游新报》事件的网络舆情解析 今传媒,2008(9):44-46

19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12]姜胜洪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理论月刊,2008(4):34-36 [13]刘毅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理论界,2007(1):11-12 [14]郭乐天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 新闻记者,2005(2):23-26 [15]王丽平,刘大鹏 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策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09-112 [16]斯进 从互联网舆情形成的特点谈创建立体化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信息网络安全,2008(8):59-61 [17]李子德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舆情的预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7-39 [18]吴绍忠,李淑华 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8-42 [19]陶建杰 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 党政论坛,2007(9):28-30 [20]廖扬平 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政治 功能 政工研究动态,2007(21):23-24 [21]汤力峰,赵昕丽 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64-65 [22]郑恒毅,王健卉,李学静 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硬件保障体系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0-224

20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致 谢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论文。在这里,我首先要由衷地感谢我的老师。从选题的确定、提纲的拟定、文献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最终的修改,都凝结了导师的心血。正是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在此向老师,及帮助过我的朋友,同事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亲人,是他们在背后一直默默的支持我。 谨以此文献

舆情管理范文第6篇

题目:析

期 末 作 业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事件网络舆情分

学 院

网络传播学院

专 业 传播学(网络传播方向) 班 级 传播学1401班

姓 名 程谏 学 号 5201140104 成 绩

任课教师 张 厚 远 完成日期

2017年 6月 10 日

———— —谏程—名—姓—————— 线104—140——2015—号—学——————— 班—封1—140—学—播—传—级—班————密—— —学—播—传—业—专—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一、事件概述

2017年5月22日(美国时间5月21日),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对于台下乃至在美国各地留学的中国学生而言,这本该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然而她有关只有在美才能呼吸“又甜又新鲜”的空气、一出机场就感受到自由等说法,让台下的中国同学们尴尬不已,也引爆网上舆论。根据现场视频和出席这场毕业典礼的林同学介绍,来自昆明的杨舒平在演讲中说,她在国内每天出门都要戴口罩,到了那边才呼吸到又甜又新鲜的空气。她称,“在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由。再也没有雾来模糊我的眼镜,再也没有呼吸难受,再也没有任何压迫”,“在学校里面参加戏剧社,感觉到美国这边人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

这番言论一出,立即引发马大其他中国学生及美各地中国留学生不满。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这段毕业演讲被贴上了“辱华”的标签,遭到网民抨击。尽管杨舒平本人之后表示道歉,但质疑和谩骂并未停止,她的个人信息也被网民人肉。相关舆情量在5月22日达到顶峰。面对潮水般的质疑,杨舒平22日就此事道歉,并称“深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二、舆情发展经过

由于该起事件中当事人来自于云南昆明,其妄称出门必带口罩、不带会生病的说辞,引发了中国网民尤其是当地网民的不解和讽刺。昆明发布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布帖文并表示:这个黑锅我们昆明不背,并历数昆明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百分之百。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同在美国留学的大学生们对该杨的言行也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在第一时间制作了自己的视频,表达了对中国的热爱和对故意贬低国家及相关政治言论的不满。

随后有网民发现该杨微博中曾经发表过不少关于中国文革的政治谣言,并指出,其微博谣言试图通过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来论证她的美国艺术伟大、中国艺术相反(低劣)的结论。

面对无数网友的吐槽和批评声,该女留学生关闭了自己的微博评论,并将微博账号进行更改,在微博中作出道歉来回应此次事件。然而,绝大多数对其微博道歉并不认可。

有网民通过人肉方式搜索到该杨的家庭成员,并试图将其父亲身份认定为昆明某公安机关的领导,一时引发网民热议。昆明警方及相关媒体通过调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情况说明:该杨家庭成员与当地公安机关毫无关联,并对人肉方式进行了批评。

从看似简单地一起留学生演讲,从空气质量孰优孰劣引发的争论,到国内一些公知媒体参与洗地,与数量众多的正能量网民进行网上交锋,到人肉结果被有意进行错误指向试图转移焦点,再到最后境外反华势力大本营无意被查出,使得这一场颇有戏剧性的网络交锋持续走热,不断引发更多网民进行讨论。

三、舆情分析

1、媒体报道分析

2017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3日,媒体关于“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引争议”的新闻报道约250篇,报道的主要媒体为:澎湃新闻网、人民网、观察者网、环球时报等。 —— 5月22日,“澎湃新闻网”发文《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演讲涉辱华,竟称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文称:作为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受校长邀请,当着全校师生做毕业演讲,这本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我们应该为优秀的海外学子感到骄傲。然而近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杨舒平的毕业演讲却让台下的中国同学们感到无比尴尬和气愤。演讲中,她表达的言论都是美国人天天在街边小报上看到的中国——充满偏见与傲慢。杨舒平用精湛的演讲技巧,在全校师生面前为这些小报背书,把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再一次放大。

“人民网”发文《留学生美国演讲质疑家乡空气昆明官方:这锅不背》,文称:据云南省昆明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官方微博@昆明发布22日消息,针对广大网友因为视频产生的对昆明空气质量的质疑,昆明发布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截至5月8日,今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不过昆明的空气倒极有可能“新鲜而香甜”,如果大家行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就能感受到昆明“四季鲜花开不败”的自然芬芳!

“观察者网”发文《中国女留学生微博致歉曾称“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文称:5月22日晚,杨舒平改掉了自己的微博名,取了一串乱码,并删光之前所有微博,回应此次事件,称“我深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深感自豪,也希望今后用自己在国外的所学弘扬中国文化,为国家做积极贡献。”虽然杨舒平关闭了自己的微博评论,并表示“完全没有对国家及家乡的否定或贬低之意”,但网友们的打脸却来的异常凶猛。

5月23日,“环球时报”发文《马里兰大学校方:自豪的支持杨舒平的发言》,文称: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点33分,校方的一位名叫Jennifer Burroughs的对外协调人员(Communication Coordinator)对外界表示,对于杨舒平的发言,学校自豪地表示支持,也对她在毕业典礼上发出她的声音表示赞赏。在这份申明中写到:“作为一名顶级的学生,杨舒平被我们学校委员会选中在5月21号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她表达了对于有机会在美国和马里兰大学学习的感激,并分享了她对这段经历的想法。对于杨舒平分享其观点及独特见解的权利,我们学校自豪地表示支持。我们也对她在这个欢乐的场合发出她的声音表示赞赏。”

2、网民话题分析

2017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3日,网民关于“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引争议”的言论约19.62万条,言论主要来自新浪微博。

5月22日,“新浪微博”用户“环球时报”:【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美国的空气都是新鲜而甜美的】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一名中国留学生Yang Shuping受校长邀请在演讲中称,自己来到马里兰大学是为了“新鲜的空气”,刚从飞机上下来就“感到了自由,这儿的空气太新鲜、太甜美”。随后她接着说:“之前在中国历史课上学到的人生、自由、对幸福的追求,对于我而言毫无意义„„人们公开谈论着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政治话题,我非常震惊,我从来不知道这样的话题可以公开讨论”。这一演讲在留学生中引发吐槽。

“新浪微博”用户“马里兰大学学生学者联合会”:这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其实也是那些无辜的马大学子们。我们热爱祖国,对这件事情也保持高度关心。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感到愤愤不平。然而随着话题逐渐升温,大家对这篇毕业演讲稿的批判渐渐变成了对马大、甚至马大学子的批判,这毫无疑问对这些无辜的马大学子是不公的。在这里再次希望大家千万保持理智,理性看待这次个人言论事件,不要伤及无辜。

3、关注人群地域分析

据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云南的网民对话题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上海和北京。云南是涉事留学生的家乡,故网民对该事件关注度最高。上海和北京,两地经济发达,出国留学人员较多,且各层面人群分布丰富,网络普及率较高,网民规模较大,网民的网络交互较为频繁,故上海和北京的关注度也较高。

四、舆情点评与启示

近日,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的毕业演讲视频刷爆朋友圈。“美国空气香甜奢华”、“自由民主如同清新的空气”的言论一出,瞬间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爱国神经。于是乎,口诛笔伐铺天盖地,指责谩骂不绝于耳。杨舒平陷入了舆论泥沼之中,不仅被贴上“辱华”、“跪舔美国”的标签,其本人的信息也被网友深扒。

客观上讲,杨舒平的演讲涉及到中国的言论确有失实之嫌,尤其在其演讲文本刻意的起承转合下,通过隐晦的中美比较,赞扬了美国,无形中也贬低了中国,而这种言论和态度或有迎合国外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之嫌。

不论主观上是否故意,杨舒平的演讲效果确实损害了中国的形象,但是,即便其确以贬低祖国迎合外国来为自己牟利,将其行为上升到“辱华”的层面也过于牵强,顶多也就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

事实上,受到舆论指责的杨舒平所遭受的网络暴力更让人揪心。在演讲后的几个小时内,杨舒平的个人信息几乎全被人肉出来,更有网民扒出其父母是公务员的家庭背景,质疑其父母送其留学的经济能力。杨舒平的个人社交平台评论区也充斥着漫天的责骂之声,即便其被迫删掉微博,也无法阻止网民的口诛笔伐。

上一篇:斗蛋比赛作文范文下一篇:投资项目计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