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16

动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三维动画逐渐兴盛起来,因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得到了观众的青睐。它与二维动画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制作空间维度的不同,虽然三维动画更符合当今年轻人的审美,但二维动画也有其优势。

【关键词】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比较

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根本区别在维度,维度是构成空间的要素,包括长、宽、高等,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相比,多了一个高度,因此三维动画的真实性更强。现针对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

一、概念上的区别

二维动画指的是较为传统的手绘动画,画师将静止的背景和运动的物体分别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绘制出来,再将其叠加在一起拍摄,呈现的是二维空间,及长度和宽度,欠缺一定的立体感。虽然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动画师可以利用电脑来完成很多操作,但是也只是在二维空间上模拟出三维空间的效果。

三维动画则完全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制作,所有物体都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动画中的角色具备正面、反面和侧面,通过对三维空间视点的调整,观众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在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动画师在计算机中创造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和尺寸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建立场景和模型,并按照要求对模型的运动轨迹和虚拟摄影机的运动路径进行设定,然后在模型上附上特定的材质,打上灯光,通过计算机运算将需要展示的动画画面自动生成,全程制作都可靠计算机来完成。

二、制作流程上的异同

1、在前期设计上,包括文字剧本、人物和场景的造型设定以及分镜台本。其中文字剧本主要是阐述故事的剧情,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一样都需要有剧本作为铺垫。人物和场景的造型设定上,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在设计的初期,都要用手绘将人与物的形象塑造出来,二维动画一般只是线条、色彩和明暗就完成了,而三维动画还要进一步地加工,完成建模,即3D的立体模型。所有的物体都需要进行更为繁琐的工作,这就是三维动画在造型设定上与二维动画的不同之处。分镜台本指的是按照文字剧本绘制成像连环画一样的画稿,以绘画的形式展现故事的框架。需要对画面的构图、时间节奏进行合理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画面景别的排列组合、摄影机的运动和转场的运用等都需要掌控好。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都是同一个制作体系,均离不开分镜台本的指导。在前期制作中,这三者都是缺一不可,区别在于,三维动画对于形象的塑造还需要三维的模型、制成材质贴图、绑定骨骼等更多的步骤,因此花费的成本较二维动画更多。

2、在中期设计中,主要包括设计稿、原画和动画等。设计稿是根据分镜台本对其进行放大、深化以及再创造的单幅静止的画面,其中包含安全框的确定以及人物、场景的绘制,镜头运动、场景转换等技术性问题的解决。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都具备设计稿。原画是二维动画的叫法,而在三维动画中则称作角色动画,是中期设计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包含角色的关键性动作,将其利用最丰富的手法展现给观众。从原画设计的功能与作用来看,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都涵盖了物体的运动原理和规律。在动画制作方面上,其中的动画也叫做中间画,指的是在每两张关键张中添加过渡、连贯的动作张,让动画影片以24帧/s的速度流畅地播放。而三维动画只需要设计出动作到位的关键帧以及有难度的中间张,其余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中间的连续动作。

3、在后期设计中,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区别并不大,都包括合成、配音、剪辑以及输出等技术,而三维动画不需要上色,工作量较小,但同时也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对渲染输出工序的投入成本巨大,且费时。

三、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特征

二维动画起步较早,将静止的画面以动态的艺术展现出来,主要依靠的是眼睛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的视觉生理特性创造出具有高度表现力以及想象空间的二维动画。二维动画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不管是表现形式、内容还是层次上都较为出色,因此二维动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展迅速,在很多厂商的产品展示中以及广告中都会看到二维动画的身影。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动画的制作也在不断地改进,包括制作的流程、分工和市场运作,还有电视播出的动画长度和集数都进行了规范。二维动画在国外的发展具有十分高的位置,众所周知的日本的宫崎骏和美国的迪士尼,这些二维动画都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虽然国内的二维动画与国外相比其制作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国内的《哪吒脑海》和《大闹天宫》都是传统动画的代表作。二维动画虽然没有三维动画那样的立体效果和视觉冲击力,但传承了传统手绘动画的艺术魅力。实验动画短片一般以二维动画作为最佳的表达方式,艺术形式的不同风格为影片增加了多元化的艺术价值。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相比技术要求较少,但重视的是动作原理的培养,每个形象的细节都要深入刻画,动画制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动画的制作理念,也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二维动画亲和力强,画面比较柔和,这个特点使得二维动画更容易受到儿童欢迎,因此很多儿童动画都是以二维动画为形式的。

三维动画是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也较为优秀。在国外,三维动画的第一部在全球上映的作品是美国的《玩具总动员》,不管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第一次将三维动画推向了潮流。最近很火的一部三维动画《冰雪奇缘》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可见三维动画的3D视觉享受成为了三维动画的一大亮点。三维动画具有丰富的画面内容,通过多维的空间角度来展现,镜头变化灵活,视觉冲击力强,能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三维动画需要更高的软件操作能力,而对于原动画的制作原理运用不多。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相比,前者较为粗糙,而后者就比较精细。但作品质量的高低并不是由动画形式决定的,两者都具有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也分别有其领域的代表作品。虽然两者存在很多差异性,但是如果将两者结合,就能體现出更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动画的不断发展下,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有机结合会逐渐成为市场的需要。

本文指导教师:金文玥

【参考文献】

[1] 陈  芳. 浅谈传统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技术的有机结合[J]. 通讯世界, 2015(24): 300-301.

[2] 叶  风, 吴冠英. 从绘画到虚拟影像——二维与三维动画艺术造型语言的比较分析[J]. 装饰, 2013(07):123-124.

[3] 刘  洋, 张子涵. 对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发展的浅析与研究[J]. 才智, 2015(12): 286.

[4] 陈中瑞. 浅谈二维、三维动画的概念与区别[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09): 94-95.

动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动画艺术最早产生于电影艺术,电影中经常出现许多魔幻的场景以及特殊的模型,大大吸引力人们的注意力,电影中的这些炫丽的画面,使人们对动画产生了兴趣,增加了人们的空间想象力,使得动画越来越受人们喜欢。根据动画艺术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动画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就是对动画艺术在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对其分析,以及对动画艺术未来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定位;现代动画艺术

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新媒体

目前在国外国内对于新媒体的含义仍就不统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新媒体的建立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并以此衍生出更多的媒体形式。新媒体的新,主要是技术的新和形式上的新,如今最崭新的新媒体是互联网。有些新媒体是旧媒体和新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新媒體有手机和电视以及互联网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在逐步发展,也逐步从现在的新媒体开始突破。

2、动画

艺术发展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新媒体当中融入艺术,使得人们在使用新媒体的时候,也感受艺术的气息。近几年国际开展的各种展览会和博览会如圣保罗双年展和德国科隆艺术展览会等,都是通过新媒体艺术来的形态来展现各种展览品。而通过动画艺术来展现展览品的数不胜数。

在西方国家,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比较成强劲,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体系,如今国际上的各种艺术节和大型的艺术活动以及互联网等等,都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加速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传播。在动画艺术的领域,当新媒体融入到动画艺术当中时,动画艺术的发展更加的广泛和迅速。如今国内外动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演示动画和虚拟动画等等。虽然动画的表现的内容不同,但是所有动画都是由传统的延伸过来的,都具备了传统动画的外在形式,是对传统动画的拓展和丰富。

二、我国新媒体动画艺术的现状分析

在当今社会,动画艺术行业已经成为了比较有潜力的行业。随着电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动画的制作也越来越方便,不仅提高了动画制作的质量,也提高动画制作的效率,降低了动画的制作时间,增加了动画的传播方式和路径。

我国传统的动画主要是通过手绘来实现,如今新媒体发展虽然比较成熟,但国内的新媒体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无论是在思维上还是在技术上都不够成熟,而且对动画艺术的研究还较少,研究体系不完善。除此之外我国的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也比较局限,阻碍了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与设计定位

随着新媒体和动画艺术相结合后,动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加的别具一格,使之成为新媒体下更加欣欣向荣。由于动画制作本身具有多元化,使得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在动画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是设计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从内容上的动画艺术定位

新媒体下的动漫更加有吸引力,题材来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的丰富,通过动画片和电视、动漫书籍、电子设备对动画的普及,给动画行业的厂商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利润。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四亿人口,手机用户更加的普及,而腾讯qq注册人数已经高达5.7亿人。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最初来源于美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动画艺术也逐渐的形成。动画艺术的意境表达的不断更新和新颖的创新思想,使网络更加的丰富多彩,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也促进动画行业更加的蓬勃生机。例如电影《阿凡达》,他在电影的制作时打破常规的思想观念,通过特殊的动画特效,使得整部电影很富有情感,很有吸引力,也因此获得了世界之最的票房记录。

2、从形式上的动画艺术定位动画作为一门独立的

随着动画艺术的发展,动画艺术也成为了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动画艺术也逐渐的壮大,并且形成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也完成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动画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离不开的。计算机和影视行业的发展也将动画艺术的发展推到了巅峰,是动画艺术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也为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在建筑和军事和科研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动画的建模,比如二维、三维模型等。

四、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新走向

在信息化的今天,动画艺术设计更加的多元,动画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动画艺术既带来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技术特性给动画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此外新技术的引入,人们对于动画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画艺术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谋求突破。

1、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设计原则

新媒体下动画的设计方式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的的多元,再进行动画艺术设计时应满足以下三个原则,即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交流与互动的体现、个性与共性的满足。当满足这三个原则时,动画艺术的设计才能更加规范的进行,更加创新性。

2、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新特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实质是动画艺术和新媒体相结合。在动画艺术和新媒体相结合以后,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多样化,传播的更加快捷、有效,人们开始对动画艺术进行细分,而动画艺术的制作也更加的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更多的精彩,也使娱乐更加丰富,动画艺术的发展可以从人们被动的接受逐步发展到主动的接受,使观看者更加的愉悦、放松。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对动画艺术进行非线性的传播,促进动画艺术的推广。

五、总结

动画艺术如今已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逐步影响的着人们,随着电脑技术和影视的发展,新媒体下的动画艺术更加的多元、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的精彩,动画已逐渐从传统的绘画向着新兴的技术发展,也是人们的思维更加的开阔,但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接受的丰富信息,对于动画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画艺术的发展也必须细致化,更加具有针对性,新媒体的发展带动动画艺术的发展,动画艺术的发展带动生活的多样化,使人们更加的愉悦的享受观赏。

本文指导教师:金文玥

【参考文献】

[1] 川白雪竹. 再释数字化语境下的新媒体[J]. 美术大观, 2009(10):260.

[2] 陈  刚, 等, 著. 新媒体与广告[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1.

[3] 刘  军. 从电影到电视,再到新媒体—试论影像媒体语言的流变[J].广播电视与教育, 2003(2):65.

动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镜头运动心理影响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电影摄影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让观众了解大体的故事气氛。大远景则更适宜展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或心胸开阔、意气风发;或苍茫悲凉、孤独无助的心理感触。人物出现在这种大远景中一般只见黑点,除了巨物的移动,其他都看不清楚。

全景镜头是电影摄影机摄取角色全身的一种画面镜头。这种画面可使观众看到人物的全身动作及其周围部分环境。它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的印象,同在剧场里观看舞台框内的演员演出十分相似。这种景别,视野较为广阔,但又有一定的范围,能展示出比较完整的场景。

中景镜头是电影摄影机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一种画面镜头。这种画面可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它能给人物表演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同时人物又不会因此与周围气氛、动作地点脱节。它是在电影镜头中所占数量较多的一种景别。中景的视距,比近景又要远一些,活动空间大一些,便于观众看清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中景的应用非常广泛。一部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中景镜头进行描述的。如果把动画片比作舞台剧的话,远景和全景主要描述的是背景,那么中景所要展示的是角色与角色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戏”。在中景镜头中,原画师充分地去表现角色形象的夸张动作和表情,使其成为整部动画片中,最体现动画形象性格特点之处。如果从动画制作的分工来说,远景、全景突出在于背景绘制者的作用,那么中景的重头戏则在于动画家和原画师。这是由于:在中景镜头中,角色大部分的肢体语言得到表达。

近景镜头是电影摄影机摄取人物的上半身或人体某一部分形象的一种画面镜头。这种画面能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既相同又不相同。相同的是视距近,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不同的是近景的背景对角色还有一定的影响;特写只是反映身体的某一部分,几乎没有背景的影响。近景在动画片中,背景处于更为次要的地位,人物的动态表达更加细致。观众的注意力会不知不觉地为银幕上的影像所吸引而放慢呼吸。

特写镜头是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通称为“特写”。特写是视距最近的镜头,它的取景范围,一般是人的两肩以上部分,或极端地把所要突出、强调的物件、景物,占满银幕。视距再近,取景还更小的叫大特写或细部特写。特写的表现力是极为丰富的。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幕上,可以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突出和强调的效果。由于特写镜头视距非常近,这样对于角色的描述也就更加具体。在刻画人物方面,表现力不同于以上几种镜头形式。它对角色进行放大描写,有助于使观者注意到角色的心理活动。我们在做动画片的时候,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心理。特写镜头能够拉近观众与主角之间的心理距离,能使银幕或荧屏的影像更加引人入胜。从艺术效果上来看:由于特写镜头或是运动缓慢或是静止,它与有节奏运动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有助于表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增强了动画片的娱乐性、可观赏性,同时也加强了镜头连接和角色动作的节奏感。尤其是大特写镜头,由于其拍摄内容、镜头长短及呈现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对观众的视觉心理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冲击,或无限的喜悦温馨,或极度的震惊和恐怖,甚至失声惊叫、毛骨悚然。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的配合产生了镜头节奏,通过剧情的需要,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来表现,更能完美地体现导演所需要的情节,体现导演所要表现的重点所在,有疏有密、有起有落、相得益彰,使观众更能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镜头运动的技巧把握

镜头运动是电影的灵魂。镜头的运动与电影审美学和心理学密不可分。运动镜头所带来的视觉刺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人眼对于环境中运动的物体最为敏感,相对运动的画面和内容能够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画面多变,内容丰富的电影,能够更加引起观众的兴趣。反之,则会使观看者感到乏味无聊,最终失去观看的兴趣,无法融入电影的故事当中。

我们所谈论的电影,本身就是由一个个运动的画面组成。这里所讲的运动也不单单是片面的运动镜头,是指整部影片或片段的运动感、时间感、流畅感,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产生连续的想象,构成一个完整情节并加强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事件。

而在处理镜头的时候,运动的画面也往往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影片的吸引力。然而,往往有些人在拍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运动的物体拍不出运动的激烈效果,这是缺乏对镜头的分析和必要镜头技术的运用。

增强画面运动感的镜头处理技巧:

当在同时拍摄多组对象的时候,如果想造成整段影像的运动感觉,可以在物体高速运动的时候,摄像机相对静止;在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让摄像机运动起来。这样整组镜头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在整体上给人的都会是强烈的运动感。

镜头拍摄或剪接方向的选择,在拍摄两组按同一顺序运动的影像时,可以分开拍摄。在常规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按照正常的物体运动的同一顺序分开拍摄。但是,如果将两者的顺序改成相对的拍摄,会在视觉上造成非常强的冲击力,也会因为运动顺序的对比而产生一定的节奏感,最终会使观众感受到画面更加强烈的运动效果。在美国故事片《关山飞渡》几十米距离的追逐场面中,就尝试将朝同一方向运动的两组对象处理成相对方向的运动,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节奏,突破了传统镜头运动的禁忌,但它也能让观众接受,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

通过运动中各种镜头合理的连续组合搭配,可以获得比较强的动感效果。举个例子,在黄土地中腰鼓表演的一段影像中,将中景、全景、大全景、特写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通过不同视角的拍摄、前景和后景的运动对比,镜头的平行移动甚至是无序的晃动,局部动态特写拍摄来进一步加强影片的运动感。

在拍摄一个有复杂运动的对象时,不见得要按照常规的方法直接以某一固定景别去表现。我们可以尝试对运动的物体进行跟踪的拍摄,哪怕是运动的镜头无法把整个运动的对象在每一帧都能完全包括在内,但运动的画面加上运动的影像,再辅以适时的推拉变换景别已经能将整个动态阐述得非常清晰,而且影像会更加体现出饱含激情、富有情感的运动效果,在视频教程拍摄奥运会中运动员运动的影片的例子里,这一原理得到了充分体现。

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也会对影片的运动感产生影响。一般来讲,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而对于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另外,一幅或者一组画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对画面长短起到制约作用。如同一个画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如果该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长度应该短些,如果要表现暗的部分的时候,长度则应该长一些。在同一幅画面中,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因此如果要重点表现运动的部分时,画面要短些;相对的表现静的部分时,则画面持续长度应该稍微长一些。

合理地运用心理补偿,灵活地组接镜头,也可以产生运动的流畅、连贯效果。所谓的心理补偿,是指一种视幻觉,观众从屏幕上看到或感知到了屏幕上并没有出现的东西或者动作。比如第一个镜头是汽车里颠簸的场景,第二个镜头是汽车从远处开来,由小变大,在近景处拐弯。给观众的感觉其实是这辆汽车已经出画。再如魔术师在变出要变的东西的时候,往往手一扬,给观众的感觉好像是扔出了什么,再加上后面观众看到了变出的动物,使观众真正相信是魔术师扔出了东西。这也是利用人们心理补偿的很好例子。银幕上无法完成的影像或动作,在心理补偿的潜意识作用下,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心理上将其完成了,观众实际上已经跟电影产生了互动并且融入到电影当中。

运动,无论是电影或是动画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努力把握好这一元素和相关的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影片的制作当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李罡,河北经贸大学;王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婷,河北师范大学)

编校:施 宇

动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计算机和动画艺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语言、造型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传统动画设计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仅能提高绘制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近年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迅速,主要简单地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以及它的动画特点。

[关 键 词] 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特点;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已经是我国当下艺术创作的主流方向。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及其快速的发展,现阶段国内诸多高校在课程方面都开设了关于数字媒体动画这一方面的专业课程。开设了这一课程,不但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数字媒体动画人才,还在极大程度上构建了良好的数字媒体研究环境,推动并促进了国内媒体艺术动画这一产业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和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将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这两方面内容有效地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涉及很多专业,有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平面设计、动漫作品的设计制作以及视频的剪裁编辑等。计算机是艺术创作的工具和必要手段。与传统的媒介不同,数字媒体具有交互性、多元性,所以数字媒体艺术短短十几年时间快速发展,广泛地普及应用在了诸多文化领域,如电视、电影、旅游等。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动画特点

动画是把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行为进行分解,然后画成很多动作瞬间,利用摄像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的画面,从而给人视觉上连续变化的图画,动画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作而成。以往针对动画作品的制作和设计,大多要通过画师进行手工的绘画,再利用摄像机等设备将其传输到多媒体设施当中。运用这种形式最终制作出来的动画一般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媒体传播。

(一)综合性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媒体动画设计还利用现代虚拟技术,利用仿真类设施对人或动物的肢体语言动作进行捕捉,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当中,通过相关软件中的各种功能进行调试,使其动画作品展现出更加逼真的效果,这就是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我们国家的三维动画发展的速度很快,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三维动画作品。比如2015年国产电影《大圣归来》,不仅动画效果制作十分精良,而且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假定性

数字媒体动画设计与传统的影视创作不同,数字媒体动画作品的设计完全建立在创作者的想象空间上,而电视、电影的创作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数字媒体动画设计的人物、剧情、空间和时间全部都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建立的一个新的世界,这也使动漫作品比电影和普通的电视节目更有趣,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果特别喜欢某一部作品,还可以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展开二次想象和创作,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增加更新奇的体验,在观看的时候能够缓解一定的压力。

(三)幽默性

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电视作品,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创作者的思维。而数字媒体动画设计则不需要严谨的逻辑性,完全凭借创作者的自由发挥和想象力。此外,为了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在设计的时候往往还会营造一些可笑的情节。通过数字媒体动画,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节融入动画当中,以一些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娱乐大众,减轻都市人的生活压力。

(四)夸张性

动画设计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往往会采用较为夸张的形式进行表现。首先是在剧情设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夸张手法,大部分数字媒体动画作品在进行制作和设计的时候都吸收了民间的神话、传说等素材,将故事建立在完全虚构的情节上。除了情节上的夸张,还有人物性格的夸张,有的时候动画片中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对人物的语言、服裝还有表情等方面进行夸张处理,通过多角度地塑造人物角色,使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更加鲜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数字媒体艺术为传统的动画事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上升平台,带来了更新的发展空间,利用这种艺术形式,人们能够设计和开发动画艺术作品,还可以展开相关产品的制作,不但扩大了作品的知名度,而且体现出了在作品当中隐藏的价值内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在广告传媒、影视制作等各个领域。然而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起步时间比较晚,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原创性不强,还需要我们的动漫人士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烨.数字媒体艺术的动画特点探究[J].设计,2016(2):128-129.

[2]石京.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动画特点探讨[J].艺术科技,2014(7):47-54.

[3]柳标.探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6(9):92.

动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语境下,传统文化要更好地保证其传承、传播与创新,应该立足于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元素的研究,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努力去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点,进而探求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方法,达到二者深层次的融合,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探析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甩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体现,更是传统文化视觉符号与现代设计风格的融合与新的创造。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视觉元素 动画角色设计 运用及价值

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理解

1视觉元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界定

1.1元素

元素思想起源很早,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人把水、空气、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组成元素,形成了三元素说。古代中国有金、木、水、火、土五元素说。元素一般是指构成自然界最简单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具有的基本性质。简言之,所谓“元素”是指事物的要素,也就是构成事物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成分。

1.2视觉元素

视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视觉元素是指构成视觉对象的基本单元,是人类接受与传达信息的工具与媒介,是视觉传达语言的单词与符号。视觉元素由信息要素和形式要素构成。信息要素由图形、文字、形状、形体等内容组成,形式要素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等内容组成。具象的视觉元素是构成作品画面的基本素材,例如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植物形象、自然景观等,并与其他视觉元素结合,构成了完整的作品。视觉元素需要通过艺术设计传递给大众,这样视觉元素才会有自身的价值体现。

1.3视觉元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它扎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它以各种文化符号或者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和事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中国的受众也通过这些符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视觉元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指在艺术作品活动或活动中可被表现的视觉符号包括色彩、形象、图形等,以及可被展现的精神文化包括民俗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举止等,这种视觉元素不仅指肉眼可见的形式层面,还包括抽象的精神层面方面。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哲学和审美情趣,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

2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提取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指中华民族特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本内涵的、包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文字和图形体系。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针对中国视觉元素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视觉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视觉文化遗产。而从传统视觉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视觉元素。

我们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探讨,除了从“观念”着眼外,还要思考分析它的视觉元素,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特征。因为一切文化事物或文化符号,都有他自身的逻辑形式。说到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该体现中国人的视觉元素和视觉特征。用现代视觉传达语言来说,太极图可算是中华民族的“族徽”,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标志。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典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最完美、最和谐、最能表达中国式的图形设计。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也表现了中国人的古老智慧和特有的视觉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多且杂,并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如文化类代表有孔子、老子、中国功夫、儒家思想等;形象类代表有长城、故宫、华表、红灯笼等;造型类如中国汉字、水墨画、太极图形、京剧脸谱等;色彩类有秦朝的黑色、宋代的绿色、还有象征皇权的黄色和现代喜庆的红色等;实用类有毛笔、筷子、唐装、旗袍等;吉祥寓意类有龙凤、麒麟、虎狮等。特别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视觉形象,例如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等。正是这些视觉形象使我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体现着我们的民族风情。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设计、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元素图片、传统图案、传统花纹素材、中国古典元等。

二 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及价值

动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被动画片那色彩斑斓的世界、亦真亦幻的场景、夸张搞笑的动作、简单纯真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然而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只有这些还不够,这些只能算外在的皮肉,渗透在其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才是动画片内在的精气神,是动画片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1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动画角色,是指动画艺术中的形象,角色有人物、动物、植物等。角色是一部动画片的前提也是体现动画风格和精神的最佳载体。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灵魂,是动画片最核心的部分,没有角色就没有动画存在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绚丽多姿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为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出现了许多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角色的设计。具体到动画角色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首先设计思想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形而上方面的思想精髓为指导思路,然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形而下方面的元素开展具体设计。其表现主要如下:

1.1传统图案的运用。主要是:

(1)动物图案。在动画作品中经常会运用到饕餮纹、龙纹、夔纹、乌纹等图案纹饰,并且将这些图案有意识的夸张和提炼,达到与动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例如神话题材《大闹天宫》中诸多优秀角色中,都运用了饕餮纹的基本特征,并在原形的基础上加以简练。龙是中国吉祥图案之一,在中国古代同时也是权利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视觉符号的代表性符号之一,龙的图案经常用于动画角色的设计和场景设计之中。如《天书奇谭》中小皇帝服饰设计运用了龙纹的图案,用来区别角色的身份地位。凤在古代的传说中,为群乌之长,是羽虫中的最美者,飞时百乌随之,尊为百乌之王。动画剧集《三国演义》中的孙权、董卓、曹操三人服装的蔽膝中都有类似乌纹的图案,但是在其造型上有意将其区别开来。

(2)植物图案。在动画片^物的服饰设计上经常可以看到莲花纹、忍冬纹等图案元素的应用。我国传统神话题材、历史题材的动画里,多用这些植物图案的造型来做边饰,起到修饰,提升细节品质的作用。如在《大闹天宫》中二郎神一角色的设定中,二郎神以莲花纹在服饰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哪吒脑海》中的哪吒,在莲花中重生后的服饰中就用莲花衣裹体。《三国演义》中诸多女性角色的边饰多用忍冬花纹,以彰显其柔美。

1.2传统色彩元素的运用

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部分。色彩有着明显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民族地域培养出来的。主要是:

(1)以“五色”为主,体现色彩的象征意味。《九色鹿》根据敦煌壁画《九色鹿经图》改编而成,“九色鹿”造型线条柔和,色彩运用中国传统的“五色”,浓重强烈,注重固有色的搭配,多用土红、青、蓝等色。《福娃》是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他们的造型分别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沙燕风筝的形象。五种不同的动画造型及代表的专属色彩,其寓意也不同,传递给大众的信息也各不相同。

(2)以色写神追求无尽的韵味。色彩对于塑造角色个性心理渲染神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笔墨意趣的传达与主观性灵的抒发,讲究作品写意与传神。如动画片《山水情》以写意画的方式在似与不似之间塑造人物,以墨代色在恰当处敷以淡彩,如人物腰间的红色束带,浅绿色的拂柳,嫩黄色小乌等色彩进行渲染点缀,生动自然。画面人与景相互映衬,轻松写意,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动画电影《小蜊蚪找妈妈》、《牧笛》等都完美运用了墨与色塑造造型,朴素自然,气韵生动。另外,如《大闹天宫》综合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运用传统“五色”塑造出孙悟空、玉皇大帝、巨灵神和四大天王等极具神韵的动画角色,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意境。

1.3传统艺术元素的运用

壁画、脸谱、年画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形式。如果取材这些特殊的造型方法并用现代的视觉手段表现出来,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会让作品的内涵和辨识度大幅提深,也能满足现代人猎奇、回忆传统的审美观念。

(1)中国传统壁画元素。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中的壁画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得到了大量运用,例如老版《大闹天宫》中的仙女角色设计吸取了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抽象的提取了敦煌壁画中的元素,赋予仙女传统中国文化的别样造型,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与动画角色设计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共同进步。

(2)中国传统脸谱元素。戏曲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画角色设计中得到了众多体现。较为著名的《骄傲的将军》中,动画将军的角色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京剧“花脸”的造型元素,体现了将军粗犷不羁的人物形象。为整部国产动画片增添了更多的亮点与传统艺术气息。

(3)中国传统年画元素。年画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了传统民间艺术。年画有着驱邪降魔,保平安的作用,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动画角色设计中也加入了年画的艺术元素。例如《人参娃娃》中,小人参娃娃的角色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年画造型元素,赋予了小人参娃娃生动的形象与吉祥如意的寓意。

2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动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百年历史的动画艺术,依然成为最好的娱乐方式之一。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动画角色,不仅是动画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预示着巨大的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美学价值。

2.1文化价值

当干差万别的文化行为在当今的社会中寻找文化确认和文化共呜时,动画就充当了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观众在综合艺术和时空转换中领略文化与情感。成功的动画角色形象不仅能够成为观众的良师益友,更且能够充当一个文化使者的身份,准确传递出一个国家的民族特色。因为动画角色形象是属于艺术形式的一种视觉符号,成功的角色形象不光具有“符号化”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带有“民族化”的印记。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经不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

2.2商业价值

一个拥有独特性格的动画角色,不仅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和意味着动画片的成功,而且蕴涵着无穷的商业1介值与利润。如20世纪三十年代的米老鼠、五十年代的爱丽丝、八十年代日本的一休哥、九十年代的狮子王,这些动画角色的成功给美国、日本等国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和文化财富。经济学家把动画产业划为“朝阳产业”,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更被界定为开发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在研究中国动漫如何走上产业化道路的时候,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动画角色设计时,应考虑植入有商业开发利用的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以增加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消费。这就要求我们在角色造型方面,将动画角色设计与商业紧密结合起来,角色设计不但要抓住观众的心,更要考虑一个动画角色产生的附加价值。当一个动画角色成功的迎合了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观众的口味时,即表示着动画角色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同时带来的还有巨大的商业影响力。

2.3美学价值

动画具有技术美、运动美、造型美、意境美和精神美等主要美学特点,是通过艺术创作,将高尚的道德理性观念,融入并赋予每个动画角色,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这一价值尺度下,一批批勇敢的、正义的、智慧的、诚实的卡通形象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带给观众们心灵上的净化与提升。笔者认为,在网络超前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更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地的过滤和筛选,多角度、多层次的再认识、再发掘。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其著作《全面建筑观》中认为:“以往的历史表明,审美观念是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的,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因此,以动画角色的高尚品德去打动和感染观赏者,使之超越功利的目的,并准确传达出了真、善、美的审美价值,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运用于动画角色设计的美学价值核心所在。

三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既要正确认识其各种传统视觉元素的正确认知与传承,也要提倡各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视觉符号的现代转换与新的创造,以适应时代需要。其运用对策主要是:

一是必须密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传承与变迁,将其内在精神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视觉符号相结合,灵活的运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弘扬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必须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在动画角色设计里,“形体”和“色彩”是构成角色设计的两个要素,而“神韵”则是动画造型通过“形”和“色”散发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

三是必须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必须坚持以民族文化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把握好传承与创新融合、民族和现代融合、艺术和技术融合这三组关系。基于传统的创新、用现代的方式表现民族、在符合中国艺术审美精神的前提下使用一定技术表现视觉效果。

总之,我们要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象靳埭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角色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一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A790223),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项目(批准号:校教2014-18号),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yz013070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批准号:121025169)研究成果之一。

动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现如今,随着数字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人们进入到5G信息的新时代,动画影像艺术也得以迅速传播。动画影像作为新媒体艺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不仅拓展了动画艺术的创作范围,而且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使得动画影像拓展出新的领域。动画影像艺术具有视觉传播媒介的优势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新媒体艺术的媒介多样性,通过研究动画影像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延伸与扩展,带给新媒体艺术和动画艺术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 动画影像;新媒体艺术;延伸扩展;多维性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25

一、新媒体艺术与动画

(一)新媒体艺术概述

当下,人们的生活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密切相关。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像记录的普及,伴随着新的艺术思潮席卷而来,此时的艺术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绘画方式的表达,不断寻求着新的艺术创作出路。受著名音乐大师约翰·凯奇的影响,美国的韩裔艺术家白南准(NamJune Paik)拿起手中的DV开始进行所谓的录像艺术的创作。当时的白南准深入纽约第五大道,他便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教皇一行人的场景。区别于新闻类的拍摄模式,白南准的記录形式更具有艺术性和实验性。这一举动同时也代表着录像艺术的诞生。前卫艺术家白南准的作品很多都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其观念性和在场性很快感染了众多艺术家和观众。伴随着电视机和摄像机的大众普及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放下手中的画笔投身于录像艺术的创作中去,录像艺术其实就是新媒体艺术的最早的雏形。1964年,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拍摄了一部长达8小时5分钟的默片《帝国大厦》,这部影片的情景拍摄镜头只有一个,就是纽约帝国大厦,记录了其在这8个小时内的变化。这部影片对于普通观众来讲是乏味的、无趣的,但是安迪·沃霍尔却解释为这才是真实的时间记录。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也有一批传统艺术家拿起了摄像机开始录像艺术的创作,比如张培力在1988年创作了《30×30》,这也是一部乏味无趣的记录行为的影片,全长180分钟里展现张培力手带医用橡胶手套,把一块镜子摔碎了再粘起来不断重复的行为动作过程。张培力的作品受到了西方录像艺术的启发,同时他的作品也启发了中国年轻一批的观念艺术家。

时至今日,随着技术设备的更新和观念性的思维导入,录像艺术也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用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观念相结合而创作产生艺术作品。艺术家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实践,更具有突破性和挑战性。艺术的新方式新形态不断地产生,其内涵精神也在不断地变化,新媒体艺术具有包容性、科技性、观念性等特点。其中对于新媒体艺术家的定位不再局限于艺术工作者,可以延伸到科学家、编程人员、生物研究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新媒体艺术因为媒介技术的不断变化其本质与传统艺术也有所区别,媒介运用导致了新媒体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有所转变,他们的思维路径更加依托于媒介的重塑等方式。

(二)动画艺术概述

动画作为一种综合类的视听语言艺术,同时也是新媒体艺术创作形式的主要方式。动画艺术具有虚拟性、重构性、符号性等特点,与电影艺术相比更具有想象力。新媒体艺术中经常运用影像来进行艺术创作,影像艺术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动画。从21世纪以来,动画影像的创作媒介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3D投影艺术等除此之外,艺术家门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把动画和其他专业门类进行融合,并且重新进行实验和创新,把动画艺术空间的想象与乐趣展现出来。其表现形式例如装置艺术,影像艺术,互动艺术,游戏艺术,虚拟现实等。立足于当代艺术,动画影像艺术的创作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为技术性、互动性、观念性和游戏性等。因此,动画影像艺术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

二、动画影像的多维性探索

20世纪的艺术实践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其原因是基于太空连接的电子速度快速的提升。新的媒介不断地涌入艺术创作中去,使得艺术的舞台更加的多元化,艺术派别也不断延伸,互动形式也有所增加,艺术更加具有多维性的表现。动画影像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也是如此,多维性的探索在动画影像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动画影像的方向性

动画影像的方向性具体可大致划分为本体性和功能性。动画影像的本体性即动画作品本身,也是回归于动画艺术创作本身。动画影像艺术创作的首要特点就是原创性和独特性。艺术家孙逊从动画本体性出发,其作品采用黑白艺术语言效果进行创作,借助视觉画面边叙述边隐喻,其作品是对历史性的批判,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幻想。例如他用废旧报纸手绘动画作品《休克时光》,这是一部单屏动画影像,表现其历史的社会性思考。动画影像的功能性主要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延伸,其表现形式类似于可出售的动画艺术的衍生品。

(二)动画影像的时空性

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构成了动画影像的时空性。人们在认知方面从来不缺少机会,总是不停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的讯息。在了解时空的特征方面,基于新媒体艺术的新的体验。新媒体艺术家总是徘徊于时空的交替性以及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本真认识。在动画空间中的延展,可以是二维空间也可以是三维空间,甚至可以突破维度,创造新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通常指的是虚拟的空间以及真实存在的空间。在动画影像艺术创作中,空间与时间的表现方法通常有挪用、置换、放大、重叠、组合等。

新媒体艺术家陆扬的作品《移动光背》展览于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移动光背》作品是运用影像装置的有机结合,呈现出了宗教神学的庄严感,但是又与现代社会文明相碰撞。在其影像装置空间中,空间是作品观念的延伸,通过构建装置环境本身来达到构筑完整作品的创建。

2006年,艺术家邱黯雄在作品《新山海经》中向观众展示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动画艺术风格。这部作品是一部三屏黑白动画影像,长度为29分34秒。其作品颇具诗意与忧郁的语调表达,用水墨的手法在原始与现代构建出古老神话与未来科幻的跨时空结合,这种手法通常解构再重组,很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新山海经》中不仅出现了现存的一些动物,比如犰狳、鹿等,另外还出现了工业文明进程中的原始社会景观,在其作品中时间性被延伸变换,从而改变人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思考方式。时间的流逝与水墨动画交相呼应,使这种独特的叙事转换手法得到细腻的表现。科技与远古两个元素的跨时空碰撞出新的宇宙观与视界观,混沌的世界中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力。

(三)动画影像的意识性

动画影像的意识性表达在艺术家们的作品创作中尤为体现。意识性的表达的形态是多元的,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感知体验与实践方法。

艺术家用理性把技术和思维融入在一起,再用感兴去表达创作,从而进行作品中的意识流露。观念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2002年艺术家冯梦波创作的《Q4U》作品是一部以自我为真实原型,通过网络编程技术把自身照片嵌入到虚拟游戏之中,从而参与互联网游戏中的激烈战斗。其独特之处在于作品的切入点揭示了大众文化和视觉艺术的转换方式的不同,折射出真实意识与虚拟世界具有错位与联结。

2004年,艺术家唐茂宏创作了自己的首部三屏装置动画影像《兰花指》。在作品《兰花指》中,每一个图像与图像之前都存在着隐喻的关系,很多图像来源于网络,艺术家进行的动画形式的改编。这个时代的图像如此泛滥,唐茂宏对网络图像进行二次创作恰恰体现了艺术家的意识性的突破与幻想。此外,艺术家吴俊勇在2006年创作的单频影像作品《剧场》中编织了一个荒诞的意识世界。影像中处处进行了隐喻与符号表达,把现实世界的百态浓缩在一部短暂的作品当中呈现给观众欣赏。

三、动画影像的形式语言

在新媒体艺术中,动画影像有多种形式语言,如动画影像叙述、动画影像装置、交互动画影像等。这种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动画的本质,即动画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媒介艺术形式,动画影像可以跟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这给动画影像艺术带来了更多地探索和可能,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地惊喜,在这每一次地探索之中,实现了艺术家们天马行空地想象力,同时也增强了技术地创新力。

(一)动画影像叙述

动画影像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用影像视觉语言进行作品叙述。其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但是这种方式的表达更具有实验性和视觉观看性。无论是线性叙事动画还是非线性叙事动画,他们对于用动画的形式去表达当代艺术显得更为纯粹,使其回归到了动画的本质,即动画也是一种媒介。对于新媒体艺术当代性的思考,用纯粹的动画手法去表现还具有一定的观念性。这种观念性让艺术动画区别于商业动画,其创作目的也是不同的,因为艺术动画不具有盈利性。例如艺术家吴俊勇的作品《等咱有钱了》,利用幻想空间去实现贫穷对于金钱的呐喊。此外,周啸虎的作品《新闻联播》,孙逊的作品《主義之外》也都是运用动画影像语言直接的表达叙事。

(二)动画影像装置

装置艺术是集聚“场”概念地艺术形式,其艺术形态也是超脱领域的。装置艺术是探讨时空与物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同时也涵盖了诸多概念化的学科,如美学、哲学等。装置艺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拓展其创作领域,不断地探索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逐步完善和构建自身艺术体系。

数字化这种技术手段为艺术家从事创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数字化对于艺术家的开阔的思维方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他们来讲数字技术不仅仅是媒介表现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新媒介的艺术探索。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推动下,动画艺术融入当代艺术形式表现中去。动画影像装置艺术也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通过参与空间的结合而达到艺术作品的最终效果。这种形式相比较动画影像的单一叙述,其形式感更加突出,综合性和空间性带给作品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动画影像装置的形式通常是与外部空间相结合,或者与屏幕、现成品、雕塑重组,形成新的视觉表现语言。2010年,美国当代艺术家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的作品《超级流行》和《眼睛》在北京林冠画廊展出。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运用多种媒介材料和影像相结合,超真实的视觉感和现场观感的不确定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新的实验方式也重塑了影像的语言。

其实录像艺术的早期形式大多是装置艺术与录像艺术相结合并逐步发展成录像装置艺术,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影像装置艺术,其中以动画为创作媒介的影像装置艺术在此归纳为动画影像装置。动画影像装置其本质是对于展览空间的延伸。艺术家陆扬《陆扬妄想曼陀罗》《子宫战士》《癌宝宝》等作品在对于动画影像空间的扩展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也不断地发掘出艺术地新方向。

(三)交互动画影像

在新媒体艺术中,艺术作品的状态可以归结为跨媒体、交叉学科、多元表达等,通常表现为利用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来达到作品与观者合二为一的效果,这既是一种互动模式,也把观众变成了其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动画影像艺术的交互功能相较于传统艺术形式更具有优越性,这也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交互动画影像表现方式通过作品互动情节设置,充分调动参观者的融入度,让观众通过深入地参与到作品其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表达。艺术作品的完整度需要观众的互动参與来完成,从而其作品更具有实验意义。

交互动画影像是包容的,同时也是前沿的。因为不同的技术手段所展现出来的声音或者影像的传递也是有差异的。交互动画影像的场景、色彩、光影、空间以及画面感的融合度更加丰富,其展现方式的是具有沉浸式的体验观感性,这种将整个舞台的立体空间制作成背景动态特效影像,再配以镜像生成,完美呈现出了虚拟的沉浸意境。从视、听、嗅、触等多感官角度让观者沉浸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氛围中,对于作品本身来讲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四)虚拟性动画影像

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在虚拟世界中,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数字世界,真实的社会生产也愈发的离不开虚拟世界。虚拟的世界可以让人们暂时忘却真实的世界,從而投身到拥有斑斓幻想的数字世界中去。数字技术功能的强大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但是也带来了新的艺术创作的新挑战。电脑工程师可以利用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再造真实景观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这里所说的虚拟化主要是指新媒体艺术媒介的虚拟化和内容主体表现的虚拟化。

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大大增强了新媒体艺术的综合性,利用虚拟现实增强技术,集聚光线追踪、概念空间、AR前景以及背影景象等通过抽象化全裹式场景包装呈现出虚拟之城。例如日本的艺术家组合TeamLab科技小组的作品多以数字化为核心的虚拟交互动画影像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有效处理,把多维的感官功能一一激发,观众在展场犹如梦幻仙境一般,与此同时还可以与作品进行实时互动,甚至观众自定义的手绘作品还能出现在teamLab科技小组的屏幕场景中。

四、结语

讨论到此时,不得不说艺术发展到当今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创作媒介的不断变化,新的媒介创作方式为艺术的发展增添了实验性和多样性。不论是电子时代还是数字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多元化的运用普及,动画影像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延伸与扩展是多维度和具有变换性的,同时也是具有多元性的。动画影像艺术和录像艺术、装置影像艺术一样都是一种媒介来进行创作方式,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其运用在新媒体艺术中,使得可以逐渐技术化、观念化、语言化,这不仅丰富了新媒体艺术的多样性,还让艺术家的创作更为自由和放松。

动画影像艺术在当代艺术中拥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运用科技化的语言方式进行创作。在国际上比较大的展览也越来越倾向于动画影像,声势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新的技术和媒介不断推动这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与前行,但在这之中,动画影像这一媒介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融合更为突出,形式感更为丰富,传播力度也更为广泛,彰显出动画影像在新媒体艺术中会有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斯维杰尔斯基.空间与时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2]朱其.20世纪后期以来的新媒介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3]王春辰,张小涛,何金芳主编.心灵世界:作为虚拟艺术工程——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文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4]朱朱.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美)迈克尔·拉什.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6]陈媛媛.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杜娟,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河南城建学院,硕士学位,新媒体艺术专业,研究方向:影像装置艺术。

宋伟,男,汉族,河南襄城人,河南城建学院,硕士学位,自动化专业,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上一篇: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范文下一篇:广电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