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监管范文

2023-09-19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全面应用,网络银行以其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优势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而网络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本文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强化网络银行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当前网络银行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最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维护网络银行的金融安全和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

关键词:网络银行 安全问题 应对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银行这一新型银行形式应运而生,其具有方便快捷、节省成本等特点,对传统银行的经营思想和方式造成了较大冲击。由于网络银行中业务往来主要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受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市场准入机制不合理、黑客攻击或非法侵入等技术因素的影响,网络银行极易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本文从网络银行的概念出发,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以期通过最有效的措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使用户可以放心使用网络银行,并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行业的有序发展。

1 网络银行概述

网络银行是指通过电子渠道为用户提供零售性质的银行 产品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取款、账户管理、电子支付、财务咨询等。网络银行根据不同形式分为纯网络银行和分支型网络银行,纯网络银行主要为用户提供专门的在线银行服务,此类银行不存在营业网络和分支机构。分支型网络银行是在现有的银行中设立相应的网络银行,承担现有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业务。我国网络银行起步晚、发展快,主要以分支型网络银行为主,业务依托于传统银行。

网络银行基于现有传统银行业务,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且便捷的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具有“3A”服务、高效率、低成本、业务综合化的优势特点。网络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操作受时间、空间、方式的局限劣势,通过虚拟化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开办网络银行耗费的资源较少,通过信息技术的互通性减少了资金传输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服务成本。网络银行简化了传统银行的业务流程,通过组合业务促进了业务操作的交叉性,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经营水平。

2 强化网络银行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金融市场朝国际化的趋势发展。网络银行具备网络的数字化、开放性等特征,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由于网络银行的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私密性、真实性等因素都将影响网络交易的安全性,网络银行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密码、资产等资料关乎着用户资金的安全,因此,网络银行的风险大于现有传统银行的经营风险,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也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影响网络银行安全性的常见威胁主要有以下形式。(1)网络钓鱼。通过假借银行或机构的名义发送欺骗性的邮件,引诱收信人提供敏感信息的攻击手段。(2)病毒入侵。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主要攻击用户的个人信息,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3)黑客攻击。目前朝组织化的方向发展,造成的金融网络犯罪行为日渐增加,对国家的网络设施安全造成了严重打击。因此,强化网络银行安全监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通过健全网络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有效审理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犯罪案件,全面监管网络银行的运营安全,构建良好的网络银行运营法律环境。

3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

3.1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网络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是构成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当前,我国在监管银行业上具有全面的法律体系,但其中并未对网络银行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管理网络银行的风险,只有少部分的概括性内容,不包含安全认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网络银行的国际化特点也为洗黑钱等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针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的监管法律体系中还未涉及,导致网络银行安全问题频发。不健全的网络银行监管体系主要表现为监管主体不明确。我国金融机构采用分业经营和监管的模式,各监管組织承担各自的监管业务,但由于网络银行的综合性和交互性特点改革了传统的分业模式,用户不仅可以在网络银行中办理传统银行的部分业务还可进行基金、证券等金融业务,当出现业务交接内容时,监管组织将出现无人管理或重复监管的现象,不仅造成监管的真空情况还将阻碍网络银行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当前的网络银行监管主体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监察部等单位,其中具有主要政府监管职能的是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中虽然规定了机构单位之间的协调监管机制,但未明确规定监管部门的任务要求,造成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不协调、业务衔接不畅等现象频发。

3.2 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出现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为保证网络银行市场中的主体质量,规避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我国目前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主要采取核准制,这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网络银行的稳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过于严苛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也将造成金融网络银行业,缺乏良性竞争,进而导致网络银行的市场被垄断,用户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坏。当前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限制了网络银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提高了市场准入成本,对网络银行创新性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3 网络银行安全系统技术不过关

网络银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银行业务的拓展,因此,网络银行安全系统的技术不过关也将影响网络银行的安全性。网络银行的应用层保护主要使用公共密钥基础设施,该保护措施提供了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安全内容,但安全系统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存在安全隐患,应该通过不断地完善技术对网络银行安全给予保障。传统银行受攻击的范围主要是内部,而网络银行因其所提供的“3A”服务扩大了不法分子的攻击范围,攻击区域可能是内外联合,造成违法犯罪行为随时可能出现,这也对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缺陷,缺乏安全机制。当网络银行为用户提供服务时,个人信息和资金数据等内容将通过网络设备进行储存、传递的环节,若出现数据被破坏的现象将造成网络银行系统的中断运行,进而导致网络银行无法展开后续业务。网络银行安全系统在开发、设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漏洞也将导致网络银行运作出现安全问题。

4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健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有效应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使得网络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享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现金融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规范网络银行的日常活动。根据《商业银行法》中的业务活动、市场准入及退出内容,制定新的网络银行法规,对解决网络银行安全问题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基于网络银行综合性和交叉性等优势特征,健全网络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服务。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出发,在网络银行监管体系中明确法律的具体规定,在法律监管条例的引导下积极的执行行政条例。当不具备法律效应的网络银行监管行为,采用行政监管条例进行规范,保证网络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规章制度的角度出发,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中制定监管实施细则,对网络银行的操作程序作出相关规定,保证网络银行的监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明确网络银行的监管主体是健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重视网络银行的内部控制和自律性监管,在保证内部自我约束的同时关注外部监督,在政府、行业、社会、网络银行内部多层面的有效监管下,积极应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将政府监管作为主要监管方式,强化市场监管的职能,在多方努力下有效解决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受网络银行业务综合性的影响,单个机构无法实现全面监管,因此,构建专门的政府监管部门负责网络银行的监管任务势在必行。统一的政府网络监管部门能够避免成本的浪费和职权的交叉,便于监管机构了解监管对象。在健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指导下,实行稳定的监管政策,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4.2 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

过于严格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垄断了网络银行市场,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银行分为纯网络银行和分支型网络银行,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依托现有的传统网络银行展开金融业务操作。我国现有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主要规范了分支型的网络银行,根据业务主体提供对应的经营业务。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具体表现为当传统银行需要设立分支型网络银行时,只需备案、无须核准和审批流程,简化了传统银行拓展业务的程序。当外国银行欲通过我国传统银行设立分支型网络银行时,为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需要采用严格的审批制。当我国银行或者其他金融主体欲通过网络开办新的银行业务时,为防范金融风险,需要采用严格的审批制。根据业务办理的实际情况,在市场准入机制方面进行适当的放宽。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实现规范化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营。

4.3 应用有效的网络银行安全防护技术

为防范网络银行安全问题,银行内部需要应用有效的网络银行安全防护技术,通过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给予网络银行最大的安全保障。银行部门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展开安全管理工作,在银行内部构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中,提升安全管理部门的权利。制定安全管理规则,并监督指导各部门人员贯彻执行。为网络银行建立运行的应急计划,当出现安全问题时,保證银行仍然能够提供业务服务。在网络银行中通过应用科学的安全防护技术来升级安全操作系统,提供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在网络银行实际运行过程中,及时检测网络入侵等威胁情况,做好审核安全记录,及时处理将对网络银行构成威胁的漏洞。通过指纹认证、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方式强化网络银行的安全保护技术,保障用户终端的安全。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银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但网络安全问题对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威胁,需要高度重视。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发生主要因为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网络银行安全系统技术不过关,对此,采取建立健全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应用有效的网络银行安全防护技术的应对措施,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性,促使我国金融市场朝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丙权.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法律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8).

[2] 周俞成,张荣,朱萍.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2010(1).

[3] 金晓辉.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具体建议[J].中国商界,2010(7).

[4] 周付安,张裕淇.网络银行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601656),课题主持人:王妤,课题组成员:张庆林、李剑、张楠楠、黎璐玮。

作者简介:王妤(1980-),女,河北定州人,法学硕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李剑(1978-),男,河南南阳人,经济学硕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法学方面的研究。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第2篇

网络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网络监督除了网民互动、网网互动,还需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在推动舆论形成,包括事件解决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和评论仍然显得非常重要。纵观以往网络监督重大事件,几乎所有的网络事件的解决,都是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同合力的结果。不能以网络监督而否定传统媒体监督,两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舆论监督更加有效有力,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监督不是洪水猛兽。尽管网络监督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人肉搜索”受到这样那样的质疑,但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已是不可阻挡。只要正确加以引导和规范,相信网络监督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社会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2.人民日报:网络监督,蓬勃中呼唤规范

我们可以读取网络图文,我们可以聆听网络声音,但我们无法感知网络的模样。正是这虚拟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比巨大的现实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也造就了中国庞大的网络群体。网民是天空的星星,遥不可及;网民是现实的个体,就在你的身边。

1月初,本版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2008年,中国大事频发,波澜迭起。网络监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夺人眼球,迸发出耀眼光芒和勃勃生机。

在维权与反腐中凸现蓬勃生命力

周久耕、董锋、林嘉祥„„这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姓名,因网友的“青睐”而“名扬天下”。

2008年初,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区委书记董锋之妻找到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提供了关于董锋的经济、作风问题的部分证据。5月11日,王培荣将举报材料快递给纪检部门,近两个月没有得到回复。7月6日,王培荣在网络论坛发帖,揭发“全国最荒淫无耻的区委书记”。一网站站长看到举报材料,遂编发一篇文章《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许多网站纷纷转发。徐州市委获悉网上举报后,决定对董锋采取措施。7月11日,

董锋遭免职,7月17日被“双规”,8月29日被逮捕。

2008年11月,一名网友发帖,称在上海地铁二号线捡到一个环保购物袋,里面装着江西新余市、浙江温州市有关部门出国考察的详细票据。帖主拍下后,将出国人员的姓名、职务、护照号、行程、旅行社报价等在网上曝光。这些资料显示,“新余人力资源考察团”11人13天花费35万元,“温州培训团”23人21天花费65万元。11月底12月初,新余、温州两市分别对有关人员给予免职、警告等处分。

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长周久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江宁区的楼市很乐观,房地产开发商低于成本售楼要被查。此言在网上激起轩然大波。报道见报当天,一位网友在凯迪社区发帖,随后许多网民进行“人肉搜索”,有网友揭露周久耕在一次会上抽的是160元一盒的“南京九五至尊”,之后又有网友通过以往的新闻图片,查出周久耕戴的是价值10万元的世界名表“江诗丹顿”。12月28日,江宁区委研究决定免去周久耕的房管局长职务。

“周久耕事件”仿佛为2008年的网络监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今,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开辟信访举报新渠道。中纪委、监察部和省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开通举报网站。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预防腐败局高度重视网友提供的线索,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汇总和归纳,对网友提供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将及时处理。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开通一年多来,网友互动栏目点击率已经超过460万次,留言近15000条。

近年来,人民网的舆论监督栏目形成体系,设有“有话网上说”、“人民时评”、“人民热线”等栏目,成为网友与各级党政部门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监督。

红网《百姓呼声》栏目主编肖雄表示,网络监督实践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该栏目自2001年5月创办以来,发出《调查函》3200多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7万多次,监督解决投诉问题2.5万多次,回复办理率超过85%。200

7、2008连续两年,栏目闯过“3个1000”,即省市县各级领导批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回函回复处理情况、律师回复网友提问均超过1000个。2008年,《百姓呼声》栏目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告诉记者,网络监督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主要归功于国家对互联网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其次,电脑的普及和宽带技术的延伸使网民数量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拥有2.98亿网民,如此庞大数量人群的参与,力量自然势不可挡。第三,网络举报的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举报者,让网友投诉无后顾之忧。

正视网络那双“警惕的眼睛”

近年来,网友在网上的猛烈攻势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网络监督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

和群众之间的桥梁。

2008年8月,甘肃省委书记陆浩通过甘肃省委办公厅与人民网取得联系,就网友留言中的热点问题连续3次回复,于是,兰州市教育乱收费、建材市场价格混乱等问题,成为当地政府的主抓要务。湖南、福建、陕西、天津等地书记、省长,相继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应网友留言。白银、衡阳、许昌、宝鸡等地多位地市级官员建立留言定期回复机制。截至目前,有近600个网友留言所提出的问题得到当地政府的正式回复和落实。

如今,地方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注重从网上听取民意、汇聚民智。他们意识到,地方政府只有积极应对,对网络监督快速介入、甄别真伪、及时公开、引导民意、化解民愤,才能掌握主动权,控制事态发展。

长沙市市长张剑飞经常上网,有时还谈心式地回答网友的提问。他表示,有了网络的监督,到处都有“警惕的眼睛”,政府工作人员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领导干部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诚心诚意接受网友监督,表扬的当作鼓励,批评的当作鞭策,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工作。2008年市政府试行了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制度,下一步,市政府将选择部分常务会议议题在网上直播,让网友在网上同步参与,对市政府的决策进行直接监督,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

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网络监督是科技发展与民主政治有机融合的结果,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台,一个个网络监督事件显示出民间网络反腐的力量。与此同时,人们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网上不乏低俗之风,不少文章打着监督的旗号,进行诽谤谩骂和人身攻击;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党政部门消极对待网络监督,对其置若罔闻、反应滞后,有些则被网络舆论牵制而丧失主动权,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认为,网络的主体是思想活跃却不无偏激的年轻人,连随机调查、抽样调查的客观性都没有,如果这样的声音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可能会误导整个社会。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网络监督,不能简单地把网络监督等同于人民监督,将网上的声音等同于民众的声音。张剑飞也觉得,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网上发言的群体不是广大群众的平均抽样,决策时要考虑到沉默的大多数,政府部门要广泛地听,选择地用。

确实,互联网上存在很多良莠不全的信息,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那些带有强烈情绪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干扰普通民众的判断。当然,网络媒体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匿名性在给网友言论自由的同时,让网络成了谣言的发源地;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在疯狂“寻宝”的同时,导致铺天盖地的舆论暴力。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比如说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没有明确的法规对其界定。相关法制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网络监督不能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专家指出,各级党政、立法部门以及反腐机构要共同努力,握住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的“剑柄”,既充分发挥其潜能,又不至于让它偏离正确的方向。一方

面,应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这条渠道加以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网络监督的进一步突破。

在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上下功夫

其实,网络监督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让人觉得诧异,关键是如何对其进行规范,以使其扬长避短。湖南省株洲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8年8月13日,株洲市纪委、市监察局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成为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之后的一个月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网络反腐倡廉工作平台操作规程》等文件相继制定,为网络监督与纪检监察制度对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株洲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市纪委、市监察局依托红网株洲站建立《株洲廉政》网页,在网页上设立举报信箱;以单位实名参与红网论坛株洲版互动,开辟“反腐倡廉网络信息中心”,设立“纪检监察信访”实名ID,授予独立处理本中心所有文帖的权力。纪检监察机关在3日内向网络信访人作出受理反馈。为推动网络反腐工作进一步深化,市纪委要求所属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都在红网实名注册,安排专人受理和处理网络信访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格局。

据株洲市纪委秘书长曹新耀介绍,2008年7月试运行一个月、8月正式出台办法,到去年底,共受理网络举报207件,查实办结100余件,在网上发布查实结果50余件,其中有不少重大案件,可以说初见成效。

王长江认为,硬性压制网络监督不可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取,重要的是执政党、政府在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上想些办法。近期,最重要的是各级党政机关要转变“我控制、你服从”的观念,把握网络媒体的发展规律,主动应对远比“马后炮”强;从中期来看,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执政党、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机制,为民众的诉求、信息充分流动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社会稳定;远期来说,应构建一套完整的监督执政党的体系,网络与其它手段一起形成合力,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监督,让权力运行法制化,对权力的监督也要法制化。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说,人民网一直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的定位,积极探索权威与大众结合点的突破,通过人民热线、网上有话说等栏目架起了权威部门与广大网民之间的桥梁,努力做到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网友良性互动,在分析事实、辨别是非中体现正确导向,形成社会共识,变“上访”为“上网”,也见证着中国民众的网络表达日渐成为民主建设新通道。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第3篇

计量监管作为一个集法制、科学于一体的政策性工作,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市场的监督离不开计量监管,同样数字经济由于数据透明化更离不开计量监督。做好对市场的计量监管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对市场及数字经济的控制,还可以稳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良性运行。由此可见,计量监管在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其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影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一、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发挥计量监管的概述分析

计量是为了加强计量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所设立的一种专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管方法,其在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量监管主要是对市场各类产品或者是经营商品建议的指标以及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监测,对市场当中各类交易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管管理。目前由于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呈现出来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如今5G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场需求能够通过各种数据化表格来显示,进而使得市场更为精准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发明创造出符合各具特色的产品。产品的数据化、多样化相应的就带来了计量的多样化和数据化,进而就加大了国家对市场产品以及交易行为的计量监管难度,为此,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在市场经济当中发挥计量监管作用的实际应用。
二、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当中计量监管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设备落后,监测能力不高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经济及市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因此面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各种计量混乱以及计量失误的现状,且由于监管部门本身技术不高,设备不全,在对某些市场经济数据进行计量监管时监测能力不够,无法监测出其计量的实质情况。

(二)计量规程模糊,更新效率慢

在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当中,由于一些既定监管规程的模糊性,使得很多技术人员无法准确及时地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结果作出判断,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更新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

旧的规程以无法应对新的市场发展形势。

(三)计量监管人员技术不高

计量监管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数据分析、智能机械操作、5G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一些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有较高要求,使得一些技术人员在应该市场更新变化时,无法适应机器运用,或者是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
三、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计量监管的实际应用

(一)加强计量设备资金投入,升级设备技术及提高设备功能

目前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设备不齐全、设备功能不高,导致其对相关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真实情况进行计量监管时无法准确及时得出监测结果的现象,这需要相关部门不断重视计量监管的设备匹配,加大对市场计量监管的资金投入,提高先进计量监管设备的使用。对此,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计量监管科学应用的规范机制,着力解决计量设备不完善以及功能技术老旧等相应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资金的支持作用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活跃度的有效提升,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明确质量方针,更新技巧规程

基于很多地区对市场监管规程过于老旧,无法顺应时代需求的现状,相关部门首先需要明确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计量监管的质量方针,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规程上进行研究分析,明确规定好规程。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升级技术手段,加强对计量监管的更新,不断随时代进步而发展。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训

基于目前国家计量监管当中相关工作人员监管水平不高,使得國家市场经济计量监管的工作得不到改进的现象,需要各部门从人才培养体制的反思出发,进一步调节部门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严格的人才培训工程,努力与国家标准化达到统一,向国际标准化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加强计量监管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维护市场良性运行的重要手段,需要各部门从资金扶持上提高市场监管的设备更新速度,引进高质量先进的计量监管工具,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计量监管。同时还需要各部门不断更新计量监管的规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提高市场经济计量监管工作质量。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第4篇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不同级别经济体的融资和互通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加大了各经济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了各经济体之间摩擦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经济全球化具有很大的危机传导风险。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区域或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破坏。对世界经济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危机的快速传导和扩散引起的,危机传导使各国金融监管体系备受考验,为各国敲响了金融监管的警钟。金融监管是预防经济危机爆发并有效降低其破坏程度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在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有效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同时,也受到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冲击,因此,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有适应国情的一面,也有需要改进的一面。本文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 模式分析 完善

1 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模式概述

1.1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合称,是指金融监管机构为了实现金融行业运行的规范性、高效性和稳定性等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干预、规范、调控和指导等行为的总称。金融监管理论及其实践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关键,制定合理的监管目标和实施方案决定了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方向,对具体监管制度和监管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起来,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维系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二是保护存款人与投资人等参与方的合法权益;三是维护金融市场的合法公正,促进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

1.2 金融监管模式探析

金融监管模式,又称金融监管机制,是维系一个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金融监管制度,包括金融监管主体的机构组成、运行模式和金融监管的制度体系等,金融监管模式分为金融监管主体的机构组成模式、金融监管主体的日常运行模式及用以确立以上这两种组成和运行模式的制度体系模式。在金融监管中,监管主体的机构组成模式和日常运行模式是金融监管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制度体系模式是其外在形式。

世界各国的主要监管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单一监管型。该模式的定义是,一个机构完全承担整个行业的监管职能,不仅包括审慎监管,还包括商业监管。(2)分头监管型。这种监管模式和机构监管虽然不同,但划分标准却相同,具体是以分业经营为基础,监管机构根据不同的监管相对人,而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分别对应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三大主要金融业务领域,并且成立了保险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和银行监管机构三大监管机构。(3)牵头监管模式。牵头监管模式是在分头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对分头监管模式进行升级和延伸。(4) “双山华”监管型。“双山华”监管模式主要由两种类型的监管机构构成,一类监管机构主要负责整个金融系统的系统性和全局性风险防控,并依法對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实行有效的审慎监管,此类机构的监管类型属于宏观层面;另一类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分别监管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此类机构属于微观层面的监管,侧重于管控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局部风险。

2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现状分析

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现状进行分析。

2.1 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模式

在我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对整个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法定专门政府机构,其职能是依据法律授权,承担对银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并有效实施行政监管权,其机构性质为事业单位。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目的为:净化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和存款人的切身利益;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增进金融市场和消费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经济运行情况、现代金融和市场环境的了解;通过有效的引导、规范和教育,减少金融犯罪。银监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在国务院的授权下,统一监管各类银行、信用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存款类金融机构。

2.2 证券业监管模式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对银行业依法实施监管的法定专门政府机构,其职能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监管全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维护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秩序,履行行政监管职责,以保障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合法运行,其机构性质为正部级事业单位,由国务院直属。证监会依据法律规定的基本职能,在其基本职能范围内展开工作,其职能主要是对各类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进行纵向领导,建立统一、高效和合理的证券期货监管制度;强化风险防范工作和风险化解工作;负责组织制定与证券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草案,研究制定能够使证券市场稳定高效运行的管理方针、规章和政策;负责对证券业进行系统和统一监管。

2.3 保险业监管模式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保险业监管机构,其职能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国务院授权下,履行保险业行政管理职能,依法监管全国保险业市场,规范和维护保险业的依法、稳定和健康运行,其机构性质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保监会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主要对保险业进行业务、机构、偿付能力、财务和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监管。在调查有关违法案件、处置保险业金融风险等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过程中,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协调资源,并给予必要的配合与协作。

3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监管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的方式总体上有三种类型,即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督、金融主管部门的外部监管以及媒体和社会的外部监督;金融监管采取的主要手段分别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事实上,中国当前金融监管的手段极为有限,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所以监管方式主要是外部监管;金融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导致内部监管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等社会组织对银行业的监管形同虚设,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从监管手段上来说,依靠法律和规章进行法制化监管是监管的应有之义,也是监管的主要形式,而现实情况却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缺乏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导致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中,出现无法可依、约束不强、执法困难等现象,使金融监管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严肃性大大降低。此外,还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来实施监管。

3.2 尚未形成高效率的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的当务之急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及时化解金融风险,但是,监管是保证全局向好,并不意味着不能发生个别或一小部分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通过必要且合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仅可以实现优胜劣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增加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在惯性思维和维稳思想的影响下,仍然只是一味地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缺少创新,机制僵化,效率低下,这事实上保护了垄断,浪费大量社会资源服务于低效落后的金融机构,降低了金融机构新陈代谢的能力,制约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3.3 分业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1)我国混业经营模式的加强使原有的以类型学识别监管对象和监管领域的监管模式难以为继。随着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综合性的金融集团也应运而生,这些都使得原有的以类型学识别监管对象和领域的监管模式困难重重,极易出现监管空白。(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外交流和中外合作的步伐日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金融机构为了在我国境内从事混业经营,往往会绕过监管,规避我国为保护本国金融机构而制定的限制性保护条款,因此,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对我国金融机构形成了冲击和挑战,而且对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这些外资企业全球经营战略灵活多变,经营手段新颖丰富,在逐渐熟悉我国监管政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采取规避监管的措施,这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监管成本。

4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发展的策略分析

4.1 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

要健全金融监管的规章制度,首先要立足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完整可靠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要根据公开、透明、统一的原则,逐步废止、清理和修订与国际惯例相悖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同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参考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经验,制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体现中国国情,和而不同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金融监管的核心主体是“一行三会”,除此之外,还需将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金融自律机构等作为社会监督主体,以進行横向和纵向的联合监管。

4.2 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制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种金融衍生品相继出现,而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分类也十分困难,给监管部门的决策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国际上通用的是统一的监管模式。在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创新充斥金融市场的今天,金融国际化又使我们必须采取混业经营模式,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对监管效率的提升微乎其微。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创新管理方式,改变管理现状,提高监督水平,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发掘和防范潜在风险的能力,预防和化解金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

4.3 推进市场化的监管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和提升金融市场环境,但是受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不成熟,将监管职责完全委托给市场,并不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也不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监管还有诸多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等。市场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就要求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主动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市场监管理论。

5 结语

金融监管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石,金融监管体系的高效运行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从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金融监管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具体的监管体制建设等方面为金融监管提出了几条建议,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加之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存在不同程度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我国要建成适应全球化和全球金融治理的金融监管模式,需要在现实和理论两个维度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Bank of England.Financial Regulation:Why,How and by Whom[J].Banking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1997,2(10).

[2] 徐联云.我国金融体统与金融监管浅析[J].现代商业,2008(21).

[3] 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1).

[4] 田代臣.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34).

[5] 聂碧芳.探讨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制[J].经营与管理,2009(12).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第5篇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美经贸摩擦等给前行的中国经济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可以通过苦练内功、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夯实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举措,来冲抵经贸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服务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趋势。服务业是实现劳动就业的主力军,是新增劳动就业和吸收农业、工业领域转移劳动力存量的主要力量。此外,服务业领域技术进步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长期以来,服务业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但自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来,这种格局已彻底改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使得服务业的交易范围日益扩大、交易频率显著加快,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业的生产率,服务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运用领域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扩散对象,还通过消费者需求的反馈或者用户体验倒逼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服务业的发展渗透性强,它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强调与农业、工业等的融合互动发展,在融合互动中既做大做强服务业自身,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9年经济工作的七大任务,第一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部分的第一句话即强调“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大的制造业是国之利器的基石,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是我国摆脱外部势力“锁喉”的关键。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然要在制造业自身下功夫,但也要借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和互促互动,向服务型制造和柔性制造转型。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既做大做强了制造业,也为现代服务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有坚实的现代农业。农业稳,是经济稳、社会稳、物价稳的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现代农业是一个大农业的概念,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仅在“种植业”上下功夫,还要特别关注农业产前、产后问题,这基本上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这些年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服务于农业的服务业,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低碳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强大、高效、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包括农村金融、农业科技、涉农物流、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机租赁等为农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不会因为中美经贸摩擦而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但是,信息技术改变了服务业难以跨境交易的困境,我国服务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这些因素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和结构优化,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生力量,使我国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十三五”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8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5.2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5%,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二。更为可喜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约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7%,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达到32.4%,比上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发展經济和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途径。2011年,我国利用外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业跃居利用外资的第一大产业。这几年,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迅速提升,始终稳定在60%以上,外资对服务业发展和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利用外资名副其实地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

冲抵外部环境变化,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必然的选择。中国人口多、市场大,居民消费升级意愿强,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国内外消费结构变化的普遍经验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加,服务消费占比将不断提高,以“旅文体康养”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正成为消费升级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可以预见,服务消费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是近些年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服务消费市场能不能形成和扩大,收入增长当然是基础性条件,但便利化、体验化和低成本也是影响服务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服务方式、服务业态和服务内容,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宽就业方式、便利人民生活、提升消费质量、扩大服务消费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动能,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生力量。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首先,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居民对健康、养老、文化等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解决制约我国服务业供给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一是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促进研发设计、商务服务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最终通过创新发展,激发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活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挖掘用户需求,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类。促进无人超市、配送机器人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有序发展。支持连锁便利店叠加更多服务功能,完善便捷、智慧、安全的服务体系。总之,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与生活性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扩大服务的可及性、便利度、舒适度,增强服务消费体验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切实降低服务业相关成本。尽快推进服务行业“营改增”法定化,在税率降低和税收档位合并方面探索新的空间。制定更为完善的税前扣除和征管细则,针对服务业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进项税额抵扣范围进行核定,加大服务业企业“简政放权”改革力度。逐步减少服务业的行政性审批,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制约,剥离冗余的监管环节,真正建立服务型政府。积极有序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水平评价,依据法律法规,进一步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剥离各种检验、认证、校准、评审等不必要环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增加特许经营行业的供给主体。严格规范涉企收费。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对涉企收费的范围进行明确和规范,减少各类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

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高,则经济发展的潜力足,反之则说明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技术进步在服务业的广泛运用,挖掘服务业的内在发展潜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加强服务业的融合创新,破解产业升级难题。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励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把加快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作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钥匙。从产业结构演进的国际规律来看,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和跨界融合,尤其是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该大力鼓励先进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要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将融合发展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关键;要有的放矢,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比如金融科技、数字化政务等。最终通过融合发展,找到结构升级的重点突破口。

把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突破口。产业融合的一个关键表现,就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把自身的产业链条向服务业延伸,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而服务型制造主要是指面向服务的制造,比如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进行定制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生产。和传统制造业生产、分销、物流、零售的模式相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既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入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也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找到自身产业升级的可行性路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控制与运营、质量管理和后勤支持等环节向专业化、高端化攀升,并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整合。

再次,创新服务业监管和治理方式。传统的市场监管体系主要依靠的是行政力量或个人的意志,对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或产业跨界融合衍生出来的新经济、新服务很难适用。因为新经济、新服务借力互联网平台把商品或服务交易体系放大成几乎没有边界的非现场交易场景,传统的监管政策、监管方式、监管队伍对新经济和新服务的治理已经很不适应。创新监管思路,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又要增强政策灵活性和时效性。对于新的经济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坚持负面清单,秉持“政府管理平台,平台制定细则”的基本原则,在质量控制、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此外,应探索建立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国家诚信分类体系和社会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推动信用社会建设,多部门联合建立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规则制度;健全司法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商事争议解决体系,最终形成企业、行业、社会和政府监管有效融合的社会共治新机制。

最后,推动形成服务业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一是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的准入措施。在健康医疗、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等外资限制较多的重点领域,逐步放宽对外资的进入限制,对外资的准入门槛、营业区域、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给予更多的国民待遇,并进一步扩大研发设计、金融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的开放力度。

二是持续改善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平衡发展。尽快建立健全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新管理模式。加快服务业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的深度变革。在确保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对有能力有条件开展对外投资的服务业企业给予政策保障和支持。持续推动中国技术、产品、设备和服务走出去。推动服务业对外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延伸,在开放竞争中提升中国企业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能力。

三是不断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变革。尽快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下的管理机制改革,捋顺与新兴贸易形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在跨境电子商务、无纸化通关通检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监管创新。加速智能化通关一体化系统的改革力度,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的分类监管模式,吸引境外消费的回流。逐步完善口岸服务功能,积极开展试点,以数字自贸区为指引,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服務贸易综合开放高地。最终,构建起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第6篇

近年来, 网络视听节目的爆发增长当然离不开相关部门政策的肯定与支持。伴随着网络视听节目的市场探索与发展, 我国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也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松散到稳定的成长阶段。

我国对影院播放的电影、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都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电影的制作要遵循《电影管理条例》, 电视剧、综艺节目的制作要遵循《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影和电视剧都要在剧本阶段提前备案, 通过剧本审核后方能拍摄, 电影要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电视剧要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方能公开播出。传播影视内容的网络服务平台出现后, 为了加强对网络传播视听内容的管理, 广电总局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于2008年制定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 其对服务平台资质, 以及所传播内容做出了严格规定。

2012年, 随着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 通知肯定并鼓励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发展。确立了网络视听节目“谁办网谁负责”“先审后播”“备案播出”“在节目片头标注审核单位编制的审核序列号”等原则, 我国网络视听节目的发展开始走向有序合规。

2014年年初,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的有效管理, 使之前颁布的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网络视听节目“谁办网谁负责”“先审后播”“备案播出”“在节目片头标注审核单位编制的审核序列号”的监管原则稳定下来, 并沿用至今。

得益于政策的肯定与鼓励, 4G网络的普及与增速, 电脑、手机等网络视频播出固定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增加, 网生内容营收模式的确立, 以2014年为节点, 我国不同形式的网络视听节目均迎来了大爆发。

网络电影在2014年爱奇艺提出“网络大电影”之前, 由于没有稳定的回收模式, 主要以探索性的微电影存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2010年在优酷上映、由中影集团出品的《十一度青春系列电影》, 其中由肖央自导自演的《老男孩》在学生群体中有着较大的影响。2014年, 网络电影迎来了爆发式发展, 当年全网上线的网络电影达到了450部。2015年、2016年, 网络大电影的投资逐年增高, 制作内容愈发精良, 不专业的草根团队亦逐渐被市场淘汰。

网剧在2014年之前, 主要以搞笑段子组成的迷你短剧形式存在。如优酷自制的《万万没想到》系列、搜狐自制的《屌丝男士》系列等。2014年网剧蜕变脱新, 产生了《匆匆那年》《暗黑者》等无论在时长或内容上都可媲美传统电视剧的优质内容。2015、2016年, 网剧迎来了市场的爆发, 相继出现了《盗墓笔记》《最好的我们》《老九门》等爆款内容。

网络综艺于2014年亦得到了突破发展, 当年爱奇艺出品马东主持的《奇葩说》、爱奇艺出品高晓松主持的《晓松奇谈》、腾讯出品华少主持的《你正常吗》受到了年轻观众的热捧。而在此之前, 仅有高晓松2012年开始制作的网络脱口秀《晓说》取得了不错的反响。2014年之后, 网络综艺开始进入爆发阶段, 《奇葩说》《火星情报局》《明日之子》《中国有嘻哈》等爆款内容接连出现。爆款网络综艺逐渐成为视频平台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

网络视听节目的爆炸式增长, 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娱乐享受, 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严峻考验。由于缺乏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查的具体细则, 虽然监管政策得到了制定, 但很多打擦边球的低级内容仍然存在于网络。针对此现象, 广电总局在2016年重拳出击对《太子妃升职记》《余罪》《暗黑者2》等多部网剧做出了下架整改的处理, 对《大风水师》《催乳大师》《超能太监之黄金右手》等近百部网大做出下架处理。

2016年, 广电总局认识到网生内容具有数量庞大、内容庞杂影响力参差不齐的特点, 开始致力于对重点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其要求对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招商主推的节目; (2) 拟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网站 (客户端) 主页推广的节目; (3) 拟优先供网站会员观看的节目; (4) 投资超过500万元的网络剧或投资超过100万元的网络电影 (微电影) ; (5)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自愿备案的其他重点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在创作规划阶段将原创节目的名称、制作机构、题材、时长以及不少于1500字的内容简介和不少于300字的思想内涵阐释等信息通过“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进行备案。同时规定, 拍摄重大题材或者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统战、民族、宗教、司法、公安等特殊题材的节目, 应当征求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有关方面的意见, 再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备案。重点网络视听节目在创作阶段即要进行规划备案, 影片通过广电规划备案审核并制作完成后, 方能上线备案播出。

2017年几乎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出台的同时,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的基础上修订了《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通则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尺度做出了详细规定。此通则成为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平台的内容审核参照准则。

2018年,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广电总局要求服务平台根据监管政策对在线的网络视听内容进行严格自审, 各大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平台对近千部网络大电影自觉做出了下架处理。

从以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我国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制度根据网生内容的发展不断做出调整与优化, 经过一步步的摸索前行, 逐渐走向稳定。

同时, 可以看出, 我国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不仅仅是政府层面政策的制定与监督, 而是联合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人民群众, 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政府在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上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接受政府指导的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纽带, 对市场主体起着自律作用。

服务平台作为市场主体, 根据政策要求,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完成对网络视听节目的自我监管。首先, 对重点节目在制作前进行规划备案审核。其次, 节目制作完成后, 对其在播出前依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制定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进行上线审核。同时, 节目播出后, 服务平台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对被举报的不合规内容给予及时下架处理。

网络视听节目发展至今, 已然成为新闻头条、舆论中心的常客。以《中国有嘻哈》《创造101》为例, 偶像爱豆们的一举一动都对青少年以及社会舆论产生着巨大影响, 党和政府应当更加重视网络视听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加强监管, 使其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

总之, 没有完美的政策与不变的制度, 只有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 不断做出实事求是的调整与改变, 方能不落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

摘要:自2014年以来, 我国网络视听节目迎来了爆发增长, 网络电影、网剧、网综等不同形式的网络视听节目不时引爆舆论、登上热点头条, 对数量庞大的网生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也成了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难题。时至今日, 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依旧任重道远, 我国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制度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又将走向何方, 依然值得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网络视听节目,网络电影,监管制度,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常昕.互联网影视产品的自制与“自治”[J].声屏世界, 2012 (9) :57-59.

[2] 爱奇艺网络大电影《2017年网络大电影市场发展报告》

[3] 刘阳.广电总局加强网络视频管理境外剧未获许可将禁播[J].当代电视, 2009 (5) :93-93.

上一篇:诗歌的文体特点范文下一篇:高一语文优秀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