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范文

2023-09-20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一、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计算机广泛使用的当下时代里, 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 学生底子薄, 这就导致学生对让软件测试认识上存在误区, 不能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要求和程序进行测试, 往往导致最终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此外, 在过去的知识结构与教学体系中,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就是说在教学环境中一直是老师处于主动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无法发挥着学生的价值。加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与创新意识不强, 软件测试技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比如办公司软件等, 所以学好计算机基础对以后的工作与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 此文主要是以学生为本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本文章就是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 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教学方式。

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一) 借助互联网技术, 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

由于软件测试课程教材十分其缺乏,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软件测试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自身的兴趣, 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迫切求知的欲望, 学生的创造力与潜力才会无限的释放出来。因此, 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软件测试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学科, 当前学校和老师都不重视实践教学实验, 不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软件测试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思维敏捷性, 脱离现实背景, 以老师说教为主简单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实践本身的教学意义, 学生不能亲自实验和体会,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挫败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影响软件测试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例如, 老师可以查找最新发展趋势或者软件测试信息的案例, 再利用具有启发性或者直观性的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并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 引入行为导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计算机课程的深入发展, 在中职软件测试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成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实践课程教学在软件测试课程十分重要。随着网络技术与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合, 使得虚拟实验被应用到软件测试教学领域中, 成为当前软件测试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模拟实验, 解决了实践教学中相关设备与器材落后与不足的问题, 而且使得软件测试教学不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仿真实验充分高新技术的气息, 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与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在虚拟实践中学生可以大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同时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 建立完整、清晰的软件测试教学体系,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与软件测试方面的技能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实力, 为当前学习还是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 在具体的实际软件测试流程中, 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或者讨论完成软件测试实验。增加学生对对软件测试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并且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与更加有效的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促进学生掌握更扎实的技能。

三、结束语

总之, 软件测试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对于软件测试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更新与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与改革, 软件测试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目前,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水平, 基于此, 文章多个角度探究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并就软件测试课程改革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软件测试,问题,网络资源,改革

参考文献

[1] 钟久隆, 路桂明.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02) :130-132.

[2] 邱斌.基于职业情境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软件测试》课程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8 (03) :94-98+102.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以前做过的软件方面的课设如C语言课设、数据结构课设都是在假期完成的,由于自我是一个十分追求完美的人,因此几乎每次都花了将近大半个假期的时光来做,如C语言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光来做,分数当然也较高,有90来分。对于课程设计,我历来都是相当认真的,此次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当然也不例外。但是linux以前没怎样接触过,学校也没怎样系统地讲过,在刚接到题目时除了明白如何用gcc编译等等,几乎能够算作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时光紧任务重,要从对linux一无所知的状态到独立出色地完成课设,不下点苦功夫是不成的。那两周里我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没离开电脑过,有时时光晚了食堂关门饭都没得吃了。最后,在这样近乎玩命地学习工作下,身体撑不住了,在第二周周三晚上我发烧了。但是眼看就要到检查的日期了,而我的课设也就快完工了。我不想因为看病而耽误下去弄得前功尽弃,因此只买了点药,继续在电脑前拼命……最后,总算赶在周五检查前做出了较满意的作品。

在周五检查那天,老师看了我第4题后,又抽查了一下我的第3题,其实也只是要我把第3题运行一下而已罢了。若放在平时,这绝对是小菜一碟,但当时正在发烧,加上一点紧张,居然把模块加载命令insmodfdev.o错打成insmodfdev.c了,由于这个低级失误造成心中慌乱,于是后面的一条生成设备文件命令mknod干脆就照着参考资料打上去了。于是老师认为我不熟,在那题上打了个半钩。当时心里确实感到十分地遗憾和沮丧,心想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钟若把握不好,也同样尽毁十年功啊!

但最后,我最后明白,分数但是是个数字,知识才是自我的。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多年后我可能已经忘记这次课设最后打了多少分,但这些学到的东西却能够使我受益终生。除了知识技术上的东西,我更锻炼了自我的快速学习潜力;我学会了如何快速有效地从图书馆、网络获取自我需要的信息;我尝到了在周围很多同学拷来拷去时孤军奋战的痛苦;我体会了夜以继日完成一个项目时中途过程的艰辛及最终完成后巨大的成就感……我更加深了人生的信心,以后应对任何一个困难的项目,我想我都不会惧怕,并最终能够成功地将其完成。

感谢老师,感谢此次课程设计。虽然在其中吃了不少苦头,但我毫不后悔,因为我满载而归。软件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软件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

整个设计透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我想这对于自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忙。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必须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

一切问题务必要靠自我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我在飞速的提升。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潜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光是用在程序上方的。

很多子程序是能够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能够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用心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忙,使我们获益匪浅。因此十分感谢老师的教导。透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好处,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好处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我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我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透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忙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我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就应说是相当大的。一开始我们从参考书上找来了课题,但是毕竟是参考书,做到之后发现很多程序都是不完整的,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看着别的小组都弄得有模有样了,但是我们连一个课题都还没有定好。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课题,但是结果还是很不尽人意。程序接线什么的都弄好了,调试也没有问题,但是就是无法到达预期想要的结果。参考书毕竟只是一个参考,设计这种东西最后还是要靠自我动脑筋。

然后我们大家一齐齐心协力,从平时做的实验?老师上课的举例?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老师的辅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忙下最后完成了。就应说这是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动脑完成的,虽然资料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我们觉得设计的过程相当重要,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能够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1 引言

第 1页 共 8 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2 报考学校的概况

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天津市,并在河北省廊坊市设有分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50年改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2006年、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建设项目验收。

学校占地4000余亩,建筑面积87万余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2亿元,藏书188万册,实现了文献信息管理及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化,各校区实现了网络互联。总面积3000余亩的北辰校区已有40万平米建筑竣工投入使用,2.1万余名学生在此学习、生活。学校建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设有17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和2个教学管理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强势特色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具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种类),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已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建设项目36项,省级建设项目123项,在河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教育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 2页 共 8 页

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学校与空军联合培养国防生工作扎实有效。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在同类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2011-2012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50强之一。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育人计划。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成为在同一评估体系下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3名博士后被评为河北省(天津市)优秀博士后,1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以来,学校已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余人、EMBA学生200余人,招生数均位居省内高校首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冀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建设为主,积极辐射全国,为河北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科研机构,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具有了国家军工保密资质。2004年以来,学校新立课题近3000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大课题160余项。学校主持的国家02重大专项子项目实现了河北省高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突破。学校年到校科技经费近3亿元,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内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高校。学校取得授权专利480余项,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省内所有设区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唐山市联合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发展研究院”,与沧州渤海新区签署“区域-大学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渤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唐钢、保定天威等80多个省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近1500项科技成果在全国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应用或产业化,创经济效益过百亿元。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863成果转化基地和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先后在石家庄、邯郸、邢台、沧州及唐山、衡水、迁安等地建立了科技园区或签订了共建协议,形成了“一园多区”的鲜明特色。2010年总投资8亿元、建设用地达600亩的邢台园区开工建设,2011年又与邢台“国家级光伏产业化基地”合作建立了邢台市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 3页 共 8 页

新能源研究院,2012年总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沧州园区开工建设;目前,我校与天津市北辰区政府正在合作共建北辰园区,该园区一期占地97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3万平米。

学校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高和品牌建设,建有国际教育学院,取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与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6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正在实施的项目20余项,合作培养覆盖本科到博士各层次,学历教育合作项目已拓展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新西兰、瑞典等国家,目前在校生330余人。国际合作办学的规模、水平和层次居我省高校前列,其中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开展的合作项目是我省高校首个教育部审核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招收10届415名学生,大部分毕业生已在欧洲相关IT公司就职。学校在招收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留学生上取得了突破,已接收非学历教育留学生500余名,派出学生800余名。学校选派百余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和工作,邀请数百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1.1 主要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模型化、定量化为主要特征,为管理学门类各学科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手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型的应用性学科。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

工业工程是以作业、流程、系统与工程为对象,以效率、效益、质量、成本、服务为目标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和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论,既包含经典的工作研究、动时研究、设施规划与布置,也包括现代的质量管理、人因工程、系统工程、集成制造、优4 化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

工程管理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以各类工程为对象,研究项目决策、规划和全过程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港口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融资及其风险、造价管

管理科学与工程

理、计划与控制、合同管理、工程监理、规划设计等内容。

第 4页 共 8 页

本研究方向是针对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越来越密切关联的趋势对工业工程研究的扩展和补充。以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工程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工程、工业工程、运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为技术手段,培养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能力,能够独立担负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本研究方向在各类社会组织运营系统优化设计、企业信息化规划与设计、集成制造、精益制造、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系统仿真优化研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本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为高迎平教授、王云峰教授(博导)、康凯教授(博导)、孔造杰教授(博士)、李杰教授(博士)、吴晓丹教授(博士)、万杰教授(博士)、张子剑研究员、李向东副教授(博士后)、赵文燕副教授(博士)。 1.1.1获奖情况

曾珍香教授等著的《基于复杂系统的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为例》和高素英教授等的研究报告《面向滨海新区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分获二等奖,吴晓丹教授等的论文《基于GA的单元制造系统优化设计与布置》获三等奖。

1.2 考试内容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71运筹学

运筹学考试要求 线性规划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的形成、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型、LP解的概念、LP图解法、LP的求解原理等。线性规划解法主要内容包括:单纯形法、大M法、两阶段法、改进单纯形法等。LP对偶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对偶性质与定理、对偶单纯形。LP灵敏度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系数的变化、右端常数项的变化、系数矩阵的变化以及影子价格等。运输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运输模型及其特点、表上作业法、运输问题的变体、运输问题的应用等。整数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数规划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 5页 共 8 页

模型、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0-1规划模型、指派问题等。目标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目标规划模型的图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图与网络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及网络的有关概念、最小树问题、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网络计划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分析等。网络计划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分析等。

1.3历年分数线

2005年总分335 单科53 80 2006年总分 340 单科 54 81 2007年总分300单科46 69 2008年总分300 单科54 81 2009年总分 315 单科47 71 2010年总分330单科46 69 2011年总分 350 单科55 83 2012年总分 340单科50 75 2013年总分345 单科51 77 2 研究方向概括

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

账务管理学、建设监理、工程造价与管理、CAD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合计5门主干课)

工程管理专业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建设招标与投标、工程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工程管理专业择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作,基本具备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市场营销、项目投资与融资、评估、物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奇缺,毕业生供求比例大致在1:3左右。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他们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专业就业分布最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等。

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资格考试

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注册质量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造价工程师、评估师、咨询工程师等等资格证书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

代表人物:

第 6页 共 8 页

刘源张,中国工程院院士,全面质量管理专家。

泰勒(Fredenek W Teyler 1856一1915) 美国效率工程师,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3 研究展望研究展望

我国的工程管理行业虽然起步很晚,但现在表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因为我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各地都在大兴土木。而且我国在基本建设方面将进一步增大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社会对住宅和公用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旺盛,建筑业的市场空间巨大。而且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所以,更要加强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相对来说,目前我国的的工程管理相关行业组织发展的也很成熟。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等协会等都为我国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我国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自然刺激了大学教育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从目前来看,我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98

5、211高等院校。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种类明显增多,其中包括各综合性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类专业院校、矿业类专业院校、电力类专业院校、财经类专业院校、农业、林业、师范类专业院校。而且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背景呈现多样化趋势。此外国内高等学校工程管理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生数量近年来呈迅速增长趋势。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工程法律工程合同知识等。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工程、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它既需要土木专业方面的扎实的知识,需要具备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和编制工程文件、设计组织架构、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有的时候,还需要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又需要管理方面的才能,需要计算机操作;而且,作为一名管理者,它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还应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工程环境变革的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结 论

第 7页 共 8 页

作为IE行业中的一员,客观的说,IE确实是一不错的行业,虽然在今天的中国还不是很吃香的行业,但时间会证明一切,在国外,很多的行业在应用工业工程之后后解决了了许多问题,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所以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企业的进步,工业工程会走进中国的企业的, IE专业要学的东西很多,计算机、英语、管理等等领域都要涉足,而我们的核心东西似乎也是从别的专业那儿拿来的,但是我们确实一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资源是我们要考虑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人因我们也考虑,我想在没有别的学科会如此全面的,毫无保留的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一个能够诞生奇迹的世纪,生产率和生产工具等等都会得到大力发展,能最先掌握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时代的机遇,最终取得成功。作为IE人士,我们的IE意识就是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遗余力的服务于提高生产率这个目的上,IE不去考虑什么是我们可以用的,只要弄明白怎样做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对于现代IE行业的研究方向我比较看好在服务业方面,生产线方面尽管是IE最基本的研究方向,能够代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是做为21世纪的新型人类,物质需求果然很重要,但是精神需求确更加重要,况且,如今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已经验证了这个第三产业的巨大作用,而且潜力巨大。尽管我们工业工程在服务业方面也有涉足,但是至今引领主流的还是在制造业,尤其是我们国家,直到现在工业工程在制造业方面还没有成熟,无法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相匹敌,制造业理所当然的也远远的落后于美国。但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令世界瞩目,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更是体现了我国在发展道路上努力与世界接轨的创新性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服务业——第三产业上的发展必将有卓越的成效,而我们IE人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将我国的IE行业推向新高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

致 谢

第 8页 共 8 页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蒋玉国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考研过程中,将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将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我考研过程中各位老师的鼓励与引导,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考研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考研准备开始,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参 考 文 献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B)。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C 22..C 23.B 24 .A 25.C 26.A 27.B 28.D 29.D 30.A 31 .C32 .B 33 .D 34 .D 35.A 36.A 37. D 38.B 39.B 40.A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b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28、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d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需要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的需要 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9、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焦点( d )。 A、是行政部门组织、发动

B、是协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C、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30、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a )。 A、六项 B、五项 C、四项 D、三项

31、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c )。 A、综合性、选择性、完整性 B、整体性、均衡性、完整性 C、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D、均衡性、完整性、综合性

32、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b )。 A、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

B、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C、自主、合作、探究等 D、做(操作)、考察、实验等

33、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d )。

A、新课程所规定的课程观 B、新课程所体现的开放观 C、新课程所要求的民主观 D、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34、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修养,这充分体现了关注人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列内容中确切地表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是(d )。 A、一切为了学生 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一切学生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5、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a )。

A、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B、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之中的 C、学生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有着巨大的差异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有学习的权利又有学习的责任

36、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a )。 A、终身学习、促进发展

B、提高人文素养,增强人文精神 C、形成"学习共同体" D、成长、发展、完善

37、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d )。 A、学习、创新、总结 B、关注、尊重、理解 C、学习与充实知识结构

D、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与人文修养

38、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是指(b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9、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 为主要目的。(b )。 A、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D、把学习过程变为发现、探究、研究活动

40、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这就是说(a )。

A、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B、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素质

C、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D、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1.D 42. D43. C 44.B 45 .B 46. C 47. D 48.B 49.A 50.B51.D52.D 53.C 54 .B 55.A 56.B 57.A 58.D 59.D

41、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d )。 A、责任 B、权利 C、方式 D、作用

42、在课程评价的问题上,会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施、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的是(d )。 A、课程的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方面

B、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结构等方面 C、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资源等方面 D、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评价的方式方法等方面

43、倡导 的发展性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c )。 A、"成长记录袋" B、"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C、"立足过程" D、"情景测试"

44、关于教学活动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B、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宏观层次部分 D、教学活动的资源是一种非网络化资源

45、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b )。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B、国家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

46、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等,这说明(c )。 A、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突破 B、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突破 C、新课程标准具有的主要特点

D、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方式

47、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 d )。 A、特点的体现

B、主要任务的体现 C、显著的体现 D、标志性的体现

4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的(b )。 ...A、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B、强化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C、促成学习方式的改善 D、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9、对师生互动型教学的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迅速彻底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很快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B、互动型教学进行过程中,师生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C、对学生而言,交往有利于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D、对教师而言,交往有利于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0、“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 ...A、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得到提高与深化,就可以防止陷在旧经验、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B、一线老师工作繁忙,较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他们的研究往往只能是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

C、教师的研究属于“实践性研究”,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研究问题,积累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51、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分为d____三个阶段。( d )

A、备课前、备课中、备课后 B、讲解前、讲解中、讲解后 C、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 D、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52、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是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选出有关理解中错误的一项:(d ) ...A、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B、传统的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从而不能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C、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加强对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并最终完成学生的发展。

D、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可偏一废一,当前要做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3、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54、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选出对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格局。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55、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中的首要环节,选出以下教育教学观念中错误的一项。 (a ) ...A、突出一个“人”字,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学业发展放在首位,树立“知识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B、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

C、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理顺一个“管”字,民主的同时也别忘了集中,奖励也要和惩罚(但不是体罚)相结合。

56、“正确的学生观”就是: (b )。

A、让每一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 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C、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爱好 D、让每一个学生都文理全能

57、“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8、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d )。

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9、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D )。 A、尊重老师、同学 B、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 C、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 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60.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 A.重视发展B.重综合评价,C.强调质性评

61 .D 62.A 63.B 64.B 65.C 66.D 67.A 68.D 6

9、A 70、C 7

1、C 7

2、C 7

3、B 7

4、D 7

5、B 7

6、A 7

7、A 7

8、B 7

9、C 80、B 6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

2、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6

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b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6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6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d )的课程评价。 A、 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6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a )。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6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d )次。 A、7 B、4 C、5 D、8 6

9、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有条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机制,把课程权力逐步地、部分地从中央一级放到地方一级和(a ),让地方一级,让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课程决策。 A、学校一级 B、家庭一级 C、社区一级 70、(C )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 A、1988 B、1990 C、1986 D、1987 7

1、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班戈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c )观念的引入,大大的深化了人们对课程机制变革的认识,为突破中央集权课程机制一统天下的认识局限。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校本

72、我们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 c )。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责任 D、权利和义务 7

3、(B )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从中央到地方

74、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D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教育部 7

5、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b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76、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a )的合理开发。

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77、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 a )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

A、政府行为 B、地方行为 C、社会行为 D、民间行为

7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b )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 A、社区 B、学校 C、 家庭

79、从小学(c )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 A、 一 B、二 C、三 D、四 80、推进课程改革,(b )起着关键作用。 A、学生 B、教师 C、领导 D、官员

81、C 8

2、A 8

3、D 8

4、C 8

5、C 8

6、A 8

7、C 8

8、B 8

9、C 90、A 9

1、B 9

2、D 9

3、A 9

4、D 9

5、C 9

6、A 9

7、B 9

8、A 9

9、C 100、 8

1、《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小学阶段以(c )为主。

A、 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8

2、《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初中设置( a )相结合的课程。

A、 分科与综合 B、必修与选修 C、学科与经验 8

3、《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高中(d )为主。

A、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8

4、设置(C )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 A、 选修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8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c )课时。 A、1 B、2 C、3 D、4 8

6、(a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劳动与技术教育 8

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可是安排原则是(c )。

A、集中使用 B、分散使用 C、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 8

8、(b )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A、学习习惯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教学内容的转变

8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的是( c )。 A、训练技能 B、发展智力 C、交往互动 D、陶冶品德 90、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a )为本位。

A、人的发展 B、人格养成 C、情感体验 D、道德生活 9

1、(b )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A、兴趣 B、差异 C、爱好 D、 动机

92、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 D )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B、提高法制意识 C、加强师德建设 D、师生个性全面交往 9

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 B、合作者 C、主导者 D、开发者

9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d )。

A、反思 B、帮助 C、尊重 D、合作

95、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c )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纬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A、客体性 B、能动性 C、主体性 D、主动性

96、新课程评价体现出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a )的转化。

A、评价功能 B、评价指标 C、评价方法 D、评价主体

97、新课程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b )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A、教为主导 B、以学论教 C、学为主导 D、教为主体

98、新课程考试改革,在内容方面,应加强社会实际和(a )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学生生活经验 B、学生知识获得 C、学生家庭生活 D、学生社会实践

99、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c )。

A、选拔人才 B、培养尖子 C、促进发展 D、甄别人才

100、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MEIDAAN )的评价方式。 A、教育主管部门评价B、学校进行评价C、学生进行评价D、教师自评 10

1、B 10

2、D 10

3、C 10

4、A 10

5、B 10

6、B 10

7、C 10

8、D

9、A

110、B 1

11、B 1

12、A 1

13、C 1

14、B 1

15、A 1

16、D 1

17、C 1

18、B 1

19、C 120、B 10

1、(b )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A、教育观念更新 B、学习方式转变 C、管理制度重建 D、教学方式转变

10

2、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d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资源课程 D、体验课程

10

3、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c ),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A、主体性学习 B、能动性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综合性学习 10

4、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A )的重建将是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A、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B、学校教学评价制度C、教学研究制度D、教师考评制度 10

5、(b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提高法制意识 B、民主平等 C、加强师德建设 D、提高教师修养 10

6、(b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A、独特性 B、主动性 C、体验性 D、独立性 10

7、(c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A、独特性 B、体验性 C、独立性 D、问题性 10

8、(d )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A、主体意识 B、能动意识 C、体验意识 D、问题意识

10

9、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a )的开放的教师。

A、社区型 B、专业型 C、学校型 D、民主型

110、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b )。

A、建设者 B、研究者 C、开发者 D、管理者 1

11、( B )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 A、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B、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C、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1

12、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 A )。

A、研究者 B、管理者 C、评价者 1

13、( C )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 A、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B、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C、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1

14、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 B )。 A、学生观 B、智力观 C、教学观 D、课程观 1

15、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 A )。

A、教育观 B、智力观 C、教学观 D、课程观

1

16、多元智力理论的形成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 D )。 A、教学观 B、教育观 C、智力观 D、学生观 1

17、新的学校评价体系不应包括的内容是( C )。

A、学校领导班子 B、制度与管理 C、升学率 D、教学研究制度

1

18、我们一定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 B )应用观。

A、教学方法 B、教学技术 C、教育观念 D、教学方式

1

19、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 C )。

A、普及性 B、科学性 C、综合性 D、发展性

120、均衡性、综合性和( B )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A、理论性 B、选择性 C、发展性 D、科学性 1

21、C(第一空)、D(第二空) 1

22、B 1

23、C 1

24、A 1

25、B 1

26、C 1

27、A 1

28、D 1

29、A 130、B 1

31、C 1

32、B 1

33、B 1

34、C 1

35、A 1

36、C 1

37、A 1

38、C 1

39、A 140、D ,C 1

2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

C )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进一步落实(

D

)战略的又一大决策。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 、科教兴国

E、以法治国

1

22、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 B

)中产生。

A 、研究

B 、实践

C、理论 1

23、在人的基本素质中,(

C

)是最重要的素质。

A 、科学文化素质

B、身体素质

C、 思想政治素质 1

24、(

A

)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A、以人为本

B、发展素质

C、提高能力 1

25、学校应当特别强调:( B

)是最高的学位。 A、优异的学习成绩

B、 高尚的思想品格

1

26、(

C

)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A、丰富的知识

B、适应社会的能力

C、终身学习 1

27、(

A )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A、教育

B、家长

C、社会 1

28、“学”贵于( D

),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 A、思

B、说

C、读

D、问 1

29、( A

)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 A、创新

B、思考

C、记忆 130、( B

)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 A、高中阶段

B、基础教育阶段

C、大学时期 1

31、读书是学习,(

C )是更重要的学习。 A、向人请教

B、搜集资料

C、实践 1

32、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是切实关怀(

B )。 A、学生

B、每一个学生

C、后进生

1

33、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

B )发展。

A、进一步

B、和谐

C、长足 1

34、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

C

)。

A、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

B、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C、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

35、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

A

)。

A、学习方式

B、学习态度

C、学习兴趣

1

36、失败是成功之母,(

C

)更是成功之母。 A、 努力

B、表扬

C、成功

1

37、(

A

)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A、 评价

B、考试

C、检测

1

38、考试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力求让学生找回失落的(C

)。

A、 知识

B、能力

C、自信

1

39、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 A

)。 A、创造者

B、传承者

C、发起者 140、(

D

)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C

)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A、老师

B、学校

C、 家长

D、家庭

E、社会

1

41、B 1

42、C 1

43、C 1

44、B 1

45、A 1

46、B 1

47、B 1

48、A 1

49、B 150、B 1

51、C 1

52、A 1

53、B 1

54、A 1

55、A 1

56、C 1

57、B、A 1

58、B 1

59、C 160、C 1

41、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

B

)。 A、老师

B、朋友

1

42、作为未来文明的创造者,青少年学生还应当努力养成(

C )的能力。

A、积极思考

B、思考

C、理性思考 1

43、全社会都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

C )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 A、学校

B、社会

C、家庭

1

44、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是以人为核心,以( B

)为目的。

A、促进人的成长

B、促进人的发展

1

45、只有树立(

A

)的思想,才有可能正确对待学科体系和社会需求。

A、学生发展为本

B、教师创新

C、为祖国培养人才 1

46、对(

B

),是学校最大的资源浪费。

A、教师时间的浪费

B、学生时间的浪费

C、学校财产的浪费

1

47、孩子将来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

B

)。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1

48、现代的孩子和其父辈们的(A

)在增大,两代人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A、差异

B、 年龄

C、距离 1

49、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忽视里(B

),不能以此作为对学生优劣的判断。

A、学生能力

B、学生的个别差异

150、对学生来说,(

B

)是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

A、反思自己

B、自我评价

1

51、(

C

)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

A、家长

B、自我

C、教师

1

52、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

A

)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A、尊重和信赖

B、理解

C、信任 1

53、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

B

)。 A、知识

B、慈祥和宽容

C、微笑 1

54、“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

A

)。 A、人才

B、天才

1

55、(

A

)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

A、教育

B、教学

C、谈心

1

56、在当今信息时代,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C ),仍是教育工作者的财富。

A、 因材施教

B、

兴趣入手

C、教学相长 1

57、师爱的最高境界是(

B

),师爱的基础条件是( C

)。 A、平等

B、友情

C、亲情

1

58、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

B

)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A、严格

B、宽松愉悦

1

59、学习只有发挥(

C

)效应,才能提高学习的成效。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160、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

C

)。

A、 家长地关心程度

B、教师的能力

C、学习者自身

16

1、C 16

2、B 16

3、B 16

4、C 16

5、C 16

6、A 167A 16

8、D 16

9、A 170、B 17

1、C 17

2、C 17

3、C 17

4、A 17

5、B 17

6、D 17

7、C 17

8、C 17

9、B 180、C 16

1、教育工作者应该记取: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 C ) A、成功

B、升学

C、奉献

D、报酬 16

2、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

B )

A、个性化

B、创新

C、稳定

D、常规化 16

3、(

B

)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A、教师

B、校长

C、教育行政官员

D、教导主任 16

4、( C

)是学校的主人。

A、教师

B、学生

C、教师和学生

D、校长 16

5、(

C

)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A、改革高考制度

B、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制

C、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D、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16

6、(

A

)是教育改革起点和依据。

A、真正实现教育观念上的变革

B、社会人才观的改变

C、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

D、考试选拔制度的变革 16

7、(

A

)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德育

D、智育 16

8、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D )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材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16

9、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应该是(

A

)的变革和创新

A、教育模式

B、教学模式

C、评价模式

D、办学模式 170、办好学校的关键是(

B )

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教育主管部门 17

1、素质教育应把( C

)放在首要位置。 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体育 17

2、(

C

)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A、教师之间的关系

B、学生之间的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 17

3、(

C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

A、好的教育就是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B、升学就是成才,成才就要升学

C、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17

4、(

A )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A、终身学习

B、学校学习

C、交流学习

D、探究学习 17

5、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

B )健康发展

A、身体的

B、个性的

C、心理的

D、行为的

17

6、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

D

)

A、 生活方式

B、交流方式

C、思考方式

D、学习方式 17

7、素质教育把(

C

)作为重点,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

A、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B、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17

8、( C

)使教师职业超越了单一的工匠式技能特征,并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核心指标。

A、 教学能力

B、教科研能力

C、创造力

D、终身学习 17

9、(

B )应成为新世纪教师工作的出发点。

A、 热爱学生

B、尊重学生

C、关心学生

D、关注学生的成长

180、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当前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就是(

C ) A、 创新精神

B、实践能力

C、人的发展

D、素质教育 18

1、D 18

2、D 18

3、 A 18

4、A 18

5、C 18

6、D 18

7、D 18

8、C 18

9、A 190、C 19

1、B 19

2、B 19

3、B 19

4、A 19

5、A 19

6、C 19

7、C 19

8、C 19

9、A 200、D 18

1、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理论,把(

D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A、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B、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18

2、(

D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观念和显著特征。

A、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终身学习

C、人的可持续发展

D、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 18

3、(

A

)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

A、 综合化B、信息化 C、知识化

D、创新化 18

4、(A

),正在使大批教师成了教学的机械重复者,复杂的脑力劳动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A、 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B、教学评价的单一化

C、教学目的简单化

D、选拔制度的唯一性 18

5、(

C )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

A、教育目的

B、学习目标

C、教育理想

D、生活目标 18

6、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是(

D )

A、改变学校管理模式

B、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C、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谐统一

D、将促进教师成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 18

7、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D

)。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

18

8、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

C )。

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

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8

9、让教育科研成为素质教育的先导,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作用是我们将教学由经验型转化为(

A

)的主导思想。

A、科研型

B、探究型

C、自主型

D、合作型 190、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

C )。 A、教育活动中

B、教学活动中

C、教育和教学的一切方面

D、师生交流中

19

1、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是指靠(

B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继承教育传统

B、教育科学研究

C、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

D、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19

2、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

B

)。

A、提高学生成绩

B、走向素质教育

C、改变教师教育思想

D、加大教育投入 19

3、(

B )是学习的主体。

A、教师

B、学生

C、教师和学生

D、教师、学生与家长 19

4、素质教育,学生学习的压力主要是(

A

)。

A、学习内部的压力

B、分数的压力

C、升学的压力

D、教师、家长的压力

19

5、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A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

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19

6、(

C

)是教育创新的先导。

A、教学模式的创新

B、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

C、教育观念的创新

D、教育手段的创新

19

7、 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C )。

A、以升学为最终目的

B、升学是为了就业

C、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9

8、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

C ),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A、学生

B、教材

C、学法

19

9、创新教育是以( A )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A、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C、培养人的完善人格和健康体魄 200、( D

)是进一步挖掘时间资源效益的根本出路。

A、删减教学内容

B、降低教学要求

C、填鸭式教学

D、优化课堂教学体系 多项选择题

1、 ABCD

2、ABCD

3、ABD

4、ABCD

5、ACD

6、ABCD

7、ABCD

8、ABC

9、ABCD

10、BCD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BCD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BD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BCD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8.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9.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0.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1、ABCD

12、AC

13、ABC

14、ABCD

15、BCD

16、ABCD

17、ABC

18、BCD

19、BCD 20、BCD 11.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2.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15.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6.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7.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8.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9.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20.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21、BCD

22、ACD 23 、ABC

24、ABCD

25、AC

26、ABCD

27、BCD

28、ABD

29、ABCD 30、ABD 21.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22、____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 ACD ) A、综合性 B、研究性 C、选择性 D、均衡性

23、“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 ABC )

A、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能满足于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D、当学科知识的增长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当调整方法以保证学生个性的顺利发展。

24、就教学关系问题,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引导是教的本质,引导的特点是:

( ABCD )

A、含而不露 B、指而不明 C、开而不达 D、引而不发

25、现代学习方式是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结构,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重要特征。选出下列表述中概括不正确的项。 ....( AC )

A、主动性 B、理论性 C、体验性 D、合作性 E、问题性

26、考试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法,选出下列表述中理解正确的项。 ( ABCD )

A、传统的笔试式考试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B、课程改革中就考试所展开的争论反应了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

C、鉴于评价的复杂性和改革的艰巨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多领域中还几乎不可能实行书面考试以外的评价方式。

D、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表演、论文撰写、动态开放的测评等等。

27、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请选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项。 ( BCD )

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数理逻辑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六种智力构成的。

B、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C、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观认为,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显然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 D、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育者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减少对弱势领域的投入,同时帮助学生展示和强化自己的优势领域。

28、就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有多种多样的说法,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几项: ( ABD )

A、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B、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可以借助考试的“指挥棒”效应,抓好考试改革,有效地推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D、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29、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的几个方面是: ( ABCD )

A、社会竞争加剧导致家庭对子女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B、对物质生活的过于追求导致家庭育人环境的恶化。 C、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脱节。

D、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逆向反差,使亲子关系出现淡漠化倾向,代沟正在加深。

3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AB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31、ABC

32、B

33、BC

34、BC

35、ABC

36、ABCD 37 、C

38、AD

39、AD 40、AB 3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BC)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33.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B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3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C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5、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BC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3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BCD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3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3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3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D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4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41、ABCD

42、ACD

43、ABC

44、CD

45、ABD

46、AC

47、ABC

48、ABCD

49、BCD50、ABCD 4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4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CD)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4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4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4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4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4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4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5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51、ABD

52、ABD

53、ABC

54、ABC

55、ABCD

56、CD

57、ABC

58、ABD

59、ABCD60、ABCD 5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5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AB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5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ABC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5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ABC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5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5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CD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5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BC ) A整体性;B开放性C生成性:D自由性

58、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BD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59、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BCD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6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ABCD 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D问题性 6

1、CD6

2、ACD6

3、ABCD6

4、ABD6

5、ABCD6

6、ABCD6

7、ACD6

8、ABD6

9、ACD70、ABCD 6

1、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CD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6

2、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ACD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6

3、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ABCD A、校外图书馆;B科技馆:

C博物馆: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64、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ABD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5、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D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66、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67、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68、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BD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69、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7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71、ABD7

2、ABCD 7

3、BCE 7

4、ABD 7

5、ABCE 7

6、BCD 7

7、ABCD 7

8、ABC 7

9、ABCDE 80、AC 7

1、《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ABD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A、国家 B、 地方 C、 社区 D、学校 E、家庭

7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 ABCD )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A、国家教育方针 B、 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 C、 学校教育哲学 D、学生需求评估

73、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 BCE )。 A、多本化 B、 多样化 C、 选择性 D、地方化 E、高质量 7

4、教材要经过( ABD )三步程序以后,才可以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A、编写立项和核准 B、 初审和试验 C、教材评估 D、审定 7

5、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 ABCE )以及乡土资源。

A、校外图书馆 B、 科技馆 C、博物馆 D、学校图书室 E、网络资源 7

6、《纲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BCD )。 A、理论性 B、 普及性 C、基础性 D、发展性 7

7、课程类型主要有( ABCD )。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7

8、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的问题是( ABC )

A、管理问题 B、 知识的琐碎化问题 C、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D、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

79、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是( ABCDE )。

A、整体性 B、 实践性 C、开放性 D、生成性 E、自主性 80、倡导学生对课题的( AC )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A、自主选择 B、 统一要求 C、主动实践

81、ABD 8

2、BC 8

3、ABCD 8

4、ABC 8

5、BC 8

6、ABCDE 8

7、ABDE 8

8、ABC 8

9、ACD 90、ABD 8

1、“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ABD )。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对知识的认知,轻视育人过程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8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其师生关系包括(

BC )。

A、师生团结协作关系 B、 师生伦理关系 C、师生情感关系 8

3、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应该是( ABCD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84、本次课程改革提倡弘扬人的( ABC )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A、主体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客观性

8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 BC )为在主要目的。 A、思维方法 B、 创新精神 C、实践能力 8

6、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ABCDE )。 A、评价内容 B、 评价标准 C、评价方法 D、评价主体 E、评价重心 8

7、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的内容是( ABDE )。 A、道德品质 B、 学习能力 C、学习习惯 D、交流与合作 E、个性与情感

88、对成长纪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 ABC )。

A、校评分者的选择 B、 评分方式的选择 C、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8

9、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CD )。

A、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学生是完整的人 D、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90、要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必须做到( ABD )。 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B、提高法制意识

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D、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9

1、ABD 9

2、ABCDE 9

3、ABC 9

4、ABCD 9

5、ABCDE 9

6、ABCDE 9

7、BCD 9

8、ACD 9

9、ABC 100、BCD 9

1、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BD )方面。 A、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增加活动课程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9

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ABCDE )。 A、主动性 B、独立性 C、独特性 D、、体验性 E、问题性。 9

3、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ABC )。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D、通过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 9

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ABCD )

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

95、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 ABCDE )等部分。 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E、附录 9

6、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主要特点有( ABCDE )。

A、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B、突破学科中心 C、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D、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E、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97、新课程倡导( BCD )的学生观。 A、学生是没有被赋予特性的人 B、学生是发展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8、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ACD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自身是一张白纸。 C、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99、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 ABC ) A、学生是完整的人。

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C、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D、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什么差异。

100、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BCD )。 A、教师是主导。

B、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D、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10

1、ABCD 10

2、CD 10

3、ABCD 10

4、ABD10

5、ABC 106ABCD 10

7、ABCD 10

8、ABC 10

9、ABD

110、AD 10

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ABCD )。 A、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10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 CD )。 A、教师是学生第一任老师 B、教师是学生的监护人。

C、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D、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10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ABCD )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

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 ABD )的学生? A、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B、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C、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D、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10

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 ABC )方面努力。 A、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D、只能赞扬学生,不能批评学生

10

6、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ABCD )

A、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B、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C、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D、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10

7、自主学习具有( ABCD )特征。

A、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B、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C、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D、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10

8、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 ABC )弊端? A、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 B、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 C、以“权”为本,权力至上。 D、以“师”为本,师道尊严。 10

9、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ABD( ) A、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B、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C、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制度。

D、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1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 AD )。 A、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C、改变评价主体单一性。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1

11、BCD 1

12、ABCD 1

13、ABC 1

14、ABCD 1

15、ABCD 1

16、ABCE 1

17、ABCD 1

18、BCD 1

19、ABCDE 120、AB 1

11、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 BCD )问题。 A、评价要以赞赏和正面评价为主。

B、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C、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

D、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1

12、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ABCD ) A、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B、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C、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D、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1

13、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ABC ) A、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D、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

1

14、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 ABCD )工作环节? A、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B、设计评价工具。

C、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D、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1

15、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 ABCD )。

A、职业道德 B、了解学生,尊重学生C、教学设计与实施 D、交流与反思。

1

16、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ABCE )

A、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B、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C、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D、评价结果要与教师工资挂钩。

E、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1

17、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 ABCD )。 A、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

B、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 C、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 D、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1

18、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BCD ) A、改变了学校办学模式。

B、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C、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D、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1

19、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 ABCDE )条件。 A、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 B、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

C、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 D、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E、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 120、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是( AB )。 A、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 B、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C、地方特色 D、社会需求

1

21、A、B 1

22、A、B、C 1

23、B、C 1

24、A、C 1

25、A、B、C1

26、A、B、C、D 1

27、A、C 1

28、A、B、C 1

29、A、B 130、A、B、C 1

2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

AB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A、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

B、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 C、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

1

22、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

ABC

)”的思想为指导。

A、面向世界

B、面向现代化

C、面向未来

D、面向学生 1

23、(

BC

)的问题,是如今教育领域中常讲常新的重要话题,是我国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始终抓好的一项任务。 A、提高教育认识

B、转变教育思想

C、更新教育观念

1

24、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

AC

)。

A、升华

B、转变

C、 完善

1

25、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要求是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

AB

)、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

A、较强的沟通能力

B、较强的动手能力

C、灵活的思维方式

1

26、(

ABCD

)等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

A、学会做人

B、学会做事

C、

学会合作

D、学会学习

1

27、(

AC

)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新思路,更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A、新形势

B、新教师

C、新情况 1

28、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

ABC

),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保证。

A、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

29、要高标准完成德育工作,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

AC

)全员参与性。

A、针对性

B、实效性

C、个别性

130、只有(

ABC

),才是教育的最好成就。

A、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B、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C、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

1

31、A、B、C 1

32、A、B、C 1

33、A、B 1

34、A、B、C、D 1

35、A、B、C1

36、A、C 1

37、A、B、C 1

38、B、C 1

39、A、B 140、B、C、D 1

31、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升学率,而是(

ABC

)。 A、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B、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C、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体验

1

32、培养( ABC

)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A、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

B、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有鲜明个性、善于合作 D、有丰富的知识

1

33、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

AB

)。 A、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B、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C、减轻教师负担 1

34、现有的考试成绩无法决定学生未来发展情况,(

ABCD

)的能力,才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A、掌握新概念

B、做出新选择

C、研究新情况

D、适应新环境

1

35、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

ABC

)出发实施教学。

A、个性特点

B、认知特点

C、特殊教育需求

D、年龄特点 1

36、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 AC

)的和谐发展。 A、知识、能力

B、

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

137(

ABC

)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A、教材

B、教师

C、学校

D、家庭 1

38、培养学生的(BC

),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不是个性发展的全部内容。

A、爱心

B、爱好

C、特长

1

39、传统教育中(

AC

)教学的弊端,就是教师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A、“注入式”

B、“填鸭式”

C、“启发式”

140、传统教育方式剥夺了学生(

BCD

)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A、倾听

B、思维

C、选择

D、尝试

1

41、B、C 1

42、A、B、C 1

43、B、C 1

44、A、B 1

45、A、C 1

46、A、B 1

47、A、B、C、D 1

48、A、C 1

49、A、C 150、B、C、D

1

41、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并且学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更强,所以,(

)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A、 全面发展

B、 学有所长

C、 业有所专

1

42、教师备课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

)。 A、认知基础

B、认知水平

C、认知特点

1

43、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

)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A、提高学生

B、理解学生

C、尊重学生 1

4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 A、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

1

45、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A、主动地

B、 接受地

C有见地

1

46、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

)的基础。

A、知识创新

B、学会学习

C、学会生活 1

47、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不仅要改造我们的教法,也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

)。

A、 习惯

B、方法

C、态度

D、精神 1

48、 实施素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创新精神

B、合作能力

C、实践能力

1

49、开展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关键是(

)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

A、保护

B、 限制

C、发展

150、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重(

)、全员参与。 A、结果

B、过程与方法

C、交流与合作

D、体验与应用

1

51、A、B1

52、B、C 1

53、A、B 1

54、B、C 1

55、A、B 1

56、A、C 1

57、A、B 1

58、B、C 1

59、A、B、C 160、B、C 1

51、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大趋势之下,(

)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A、合作意识

B、合作能力

C、记忆能力

1

52、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讨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

)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A、讲授式

B、对话式

C、交互式

1

53、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

)搭建舞台。

A、合作意识

B、发展协作能力

C、谈话习惯 1

54、教师的才干表现在(

)。

A、会管理学生

B、渊博的知识

C、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1

55、学校只有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管理过程,评定结果,才能使他们提高自我认识(

) 的能力。

A、自我教育

B、自我管理

C、鉴赏 1

56、没有(

),就没有自信和希望。

A、赏识

B、失败

C、成功

1

57、感受强烈的挫折感和深深的绝望,很容易让人失去(

)。 A、思维的灵性

B、行动的主动性

C、创造性 1

58、(

)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A、以知识传递知识

B、以心灵感受心灵

C、以情感赢得情感

1

59、爱是一种(

)的教育过程。

A、信任

B、尊重

C、鞭策 160、大人们的责任应该是科学地关爱孩子、鼓励孩子,(

)。 A、教育孩子

B、支持孩子

C、引导孩子 16

1、ABCD 16

2、ABC 16

3、ABC 16

4、ABC16

5、ACD 16

6、BCD 16

7、ABC 16

8、AD 16

9、ACD 170、ABCD

16

1、教师应当努力成为(

)

A、教育目的是实现者 B、教学活动的指导者

C、教学方法的探索者 D、教育活动的创造者

16

2、现代教育改革中必须实现的几个根本性转化主要包括(

) A、人才素质观的现代化转化

B、教育结构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化

C、学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现代化转化 D、办学力量的多元化转化

16

3、专家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和最终追求。专家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B、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C、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D、教学成绩优异

1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教育是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B、教育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保障

C、教育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

D、教育是教师赖以生存的职业活动 16

5、教师要树立(

)的人才观。 A、“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

B、只有升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 C、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D、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

16

6、家庭、社会尤其是学校要强调树立的教育观念包括(

) A、

应试教育的教育观

B、系统工程的教育观

C、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D、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16

7、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

)的能力。

A、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

B、准确鉴别信息

C、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D、利用信息技术娱乐 16

8、一名好的教师应当积极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

)成为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A、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B、具有较多的应试教学经验

C、具有传统的教育 意识

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16

9、以人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应确立新的教育(

)。

A、 价值观

B、人生观

C、人才观

D、质量观 1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B、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C、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D、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17

1、ABCD17

2、ABD17

3、ABC17

4、ACD 17

5、ABCD 17

6、BCD 17

7、ABCD 178ABCD17

9、ABCD 180、ABC 17

1、素质,就是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所称道的各种基本品质,是(

)。 A、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 B、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精神

C、一种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是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

D、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17

2、我们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革命。这场知识革命对于教育的影响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个方面(

)。 A、改变知识结构体系,即扩大了传统知识结构的内涵。 B、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总量急剧增加。 C、传统的教育思想被推翻,新的教育理念要确立

D、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周期缩短,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

17

3、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又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有新的教育观念知道,新的教育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

)等的改变来实现。

A、 教育过程

B、教学过程

C、师生关系

D、办学模式

17

4、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正关注以下进修内容的开发:(

)。

A、 桥梁课程

B、综合课程

C、中介技术

D、案例培训 17

5、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具有(

),并善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

A、 开阔的视野

B、理性的思维

C、开拓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作风

17

6、引导创造,首先应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包括(

)。 A、 尊重学生的所有兴趣爱好

B、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

C、尊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现实的可能性

D、尊重学生的需求 17

7、20世纪80年点以后我国制定了多部对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法律。其中有(

)等。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 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7

8、教育思想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对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对教育的(

)等等的认识。

A、本质

B、功能

C、目的

D、原则

17

9、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创新人才需要综合素质的基础,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

)等方面。

A、知识

B、能力

C、非智力因素

D、态度 180、“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是指(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D、创新思维

18

1、ABCD 18

2、ABC18

3、BCD 18

4、ABD 18

5、BC 18

6、BD 18

7、ABCD 18

8、ABC 18

9、ABCD 190、ACD 18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A、自尊心和自信心

B、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掌握学习方法

D、懂得怎样进行学习

18

2、教学的根本意义,是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

)的能力

A、分析问题

B、总结规律

C、预见未来事物

D、科学研究 18

3、教育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要兼顾(

)。

A、经济效益

B、学科体系

C、学生发展

D、社会需要 18

4、所谓学生发展,就要兼顾教育对学生的(

)功能。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学习评价

D、陶冶品德

18

5、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谈话,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

)。

A、推行教育改革

B、更新教育思想

C、转变教育观念

D、改变教育的社会功能

18

6、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有创新精神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实践能力

D、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18

7、学习化社会对基础教育提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推进(

)的整体改革。

A、教育理念

B、培养目标

C、课程体系

D、教学组织与模式

18

8、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

)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A、兴趣爱好B、生理特点

C、心理特质 18

9、我国的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

)也同样不能偏废。

A、脑力与体力

B、做人与做事

C、继承与创新

D、学习与实践 190、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

)应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A、认知

B、身体

C、情感

D 、意志 19

1、BC 19

2、AB19

3、AC 194ABCD19

5、ABCD 196ABC 19

7、ABCD 19

8、CD 19

9、ABC 200、ABC 19

1、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

)正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A、信息化专业素养

B、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探究问题的环境氛围

C、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D 、 对教学资源的再创造能力

19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学校的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这种遵守应当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 A、积极参与

B、自觉自愿

C、教师管理

D 、纪律约束 19

3、在学生心目中,(

),是“好老师”最重要特征。

A、亦师亦友

B、知识渊博

C、民主平等

D 、幽默风趣 19

4、热爱学生,永远当以(

)的方式对待学生。 A、平和

B、愉快

C、友好

D 、鼓励 19

5、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的改变学生(

),使学生实际的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

A、自我认知 的倾向性

B、自主行为的调空力

C、认知动机

D 、风格和技能

19

6、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

)。

A、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B、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

C、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19

7、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

)。 A、认知

B、能力

C、态度

D 、情感

19

8、教育行政部门转变管理职能的关键,是教育研究与(

)结合起来。 A、对教师的评价

B、对学校的评价

C、教育决策

D 、教育实践

19

9、学校教育要坚持以(

)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200、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重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

)。 A、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

B、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C、收集、交流、处理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

14、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15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16.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17.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18、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 )

19.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20.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21.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

22.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23、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2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25、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26、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28、《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29、《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30、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40、√

3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32、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33、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考试制度要充分发挥甄别选拔人才的功能。( )

34、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

35、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到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后,就可以适时取消“研究性学习”课程。 ( )

36、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有力的学习工具。

( )

37、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 )

38、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且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 ( )

39、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也就是重会学、轻学会。 ( )

40、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41、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学习方法相对稳定,学习方法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式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 )

42、课改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新理念逐渐取代了“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传统倾向。 ( )

43、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

44、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将试行学分制管理。( )

45、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质上是科技类活动课程。( )

46、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 )

47、这次课程改革保留了原有劳技课程的形态和名称。( )

48、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

49、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 50、评价改革不等同于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

51、×

52、×53√、

54、√ 55 ×、

56、√ 57 ×、

58、√

59、×60、√

51、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

52、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就是校本课程。( )

5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中,从学习方式上说,就是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内容上,就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重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

54、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

55、课程资源的多少及开发只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关,大多数教师感到无教育资源可开发,主要原因是我们这里条件太差。 ( )

56、教学观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57、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只是改变了名称,而实质内容并没有多大变化。( )

58、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

59、教学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论。( ) 60、从实践层面上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 6

1、√ 6

2、√ 6

3、√ 6

4、× 6

5、× 6

6、√ 6

7、√ 6

8、×6

9、√ 70、√

61、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 ) 6

2、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 )

63、推进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 ) 6

4、教育改革的出路不在于教育创新。 ( )

65、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居面,可以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

66、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 )

6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取决于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

68、学校要先教会学生学知识、学科学,再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

(6

9、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 )

70、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

( )

71、×7

2、√ 7

3、√ 7

4、× 7

5、√ 7

6、√7

7、×7

8、× 7

9、√ 80、√

7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传授知识,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 ) 7

2、“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理念。

( )

73、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是教育的本意和真谛。( )

74、现有的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 ( )

75、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 ( )

76、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容易得多。 ( )

77、学以致用并不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 ) 7

8、“听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并不是真理。 ( )

79、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 ( )

80、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 )

81、√ 8

2、√ 8

3、× 8

4、√ 8

5、√ 8

6、√ 8

7、√ 8

8、8

9、√90、√ 8

1、校长应当成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 ) 8

2、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 8

3、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不一定是切实关怀到每一个学生。( )

8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 )

的工作。 8

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

86、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 )

87、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是国内外教育改革趋向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

88、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 8

9、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

90、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

91、√9

2、×9

3、√9

4、√9

5、×9

6、√9

7、×9

8、√ 9

9、√ 100、√ 9

1、校长应当永远是一位好老师。( ) 9

2、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是为了学生的升学。( )

93、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保证学校教育质量中起着主导作用。( )

94、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95、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 ) 9

6、教育改革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还要研究考法。( ) 9

7、素质教育必须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

98、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 9

9、教育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且应实行“鼓励冒尖、保护弱者”等原则。( )

100、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长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 ) 简答题

1.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⑵课堂教学的活动化,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⑶课堂教学的自主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立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做;⑷课堂教学的情感化,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做到教学民主,师生情感共振。

4.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环节是什么?

经常采用“问题情境——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等五个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

5.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做到哪三个统一? ⑴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⑵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机统一(激励性、自主性、探究性);⑶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协调统一。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7.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 答:(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8.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9.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10.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P125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11.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P141 答: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12.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3.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5、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三,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论述题: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答案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大作业总结报告

(第3组)

小组成员:曾志鑫

3131101242

3131101216

3131101243

曾海达

3131101241

潘宝坤

3131101237

一、小组作业题目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二、功能(业务)描述及设计思想(建议UML图示辅助介绍更好)

本系统是用JAVA编写的,运行环境也是在JAVA下,所用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8,本系统有教师和学生两个版本,即有学生和教师两种权限。在运行了本系统后,可能通过注销来切换用户。现在登陆的为教师权限的教师版,在有这个权限时,可以添加任意想添加的学生信息。当需要删除某个学生的信息时,也可以做出想应的操作。当要为学生录入成绩时,点击相应的按钮根据界面做出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了,删除某个学生的成绩时,也是一样的。另外还有添加选修课程名的功能,这个功能是为了实现现在学生有选修课的,当有不同的选修课时就可以自己加入即可。当某门选修课不再开时,删除对应的选修课就行了。当鼠标放在每一个按键上,界面右边就会提示并介绍这个按键的功能。

如果现在登陆的为学生权限的学生版,在有这个权限时,可以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成绩,学生进入的用户名为自己的学号,默认的密码为学号。学生自己可以在登陆了本系统后自行修改自己的密码。切记要修改自己的个人进入密码,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在登陆本系统后,学生就可以选课了,所有可选的课程名都可以选择,但每个人限选一门,当在有选修课后再去选课就会出现相应的提示,如需重选,则点击相应的按钮,就会出现重选界面。但要注意重选选修课是先删除已选的选修课之后再选,所以重选和删除选修课要慎重.查看个人信息,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信息和成绩。

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

三、运行结果截图

系统登入界面

系统首界面

添加信息界面

添加成功界面

删除信息界面

查询信息界面

修改信息界面

添加选课界面

删除选课界面

四、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及解决思路

1、系统没有设计注册,账号密码是通过管理员分配的。

2、对数据库的操作是对于单表操作的,没有在多表实现同步。表与表之间没有建立起连接。

五、程序调试情况说明

1、 开始的时候,数据库连接不上,上网搜索找资料后才知道是数据库在安装的时候是默认使用windows方式验证的,需要设置为window 与sql 的混合方式验证,并且启用sa账户并设置密码与应用程序匹配。

2、 在数据库解决时候还是连接不上,在阅读书籍之后忽略了eclipse里需要导入相应的数据库包,比如sql的sqljdbc.jar

3、 界面设计时需要根据数据的大小显示出想要的大小,以及位置。开始数据的方式不是那么的好用,上网搜索了一下电脑分辨率的获取,然后利用电脑的分辨率来进行控制。

4、 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一开始没有考虑到数据的同步,所以表与表之间需要建立主键与外键的连接,那样的话设计到视图的操作,感觉时间上没那么多,就没有解决。

六、开发心得

一个好的团队的总体力量超过一个个体力量的总共和。

开发我们提倡团队开发,主要原因有

三、第一,软件开发过程复杂,而团队可以使问题简单许多,遇到问题可以大家一起解决。第二,团队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优势的互补。第三,团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理解能力。

一直以来期望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的我,对软件开发有者及大的兴趣,可由说种种原因使我从事工作以来走了好几年弯路,心中的梦想迟迟不能得以实现,可程序员的梦想从来没有从我的心中抹去,但这扇大门好像并没有向我敞开,今天,贵公司给了我敲开这扇大门的机会,让我真实体验了程序员的诞生过程。早就听说,程序员的前几个月是最苦的,可从来没有感受到,海马实习基地让我提前感受到了刚刚进入软件行业的压力和困惑,再也没有在自己家里随便写段小程序后的那种“自豪”感了。要面对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再也不可能以“逃避”而了之了。也让我感觉到做为一个程序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不到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最近的工作中让我深深休会到了这一点,由于小组成员配合不好,使本来很方便的cvs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的及大的麻烦,一不小心自己写的的东西就会被小组别的成员在上传文件的时候给覆盖掉,一整天的工作可能就这样被反工,我们小组这次就是因为协作不好,导致各模块之间不法连接,给工作带来了及大的麻烦,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提高工作效率。这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成功商业性软件的开发必须有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协作会使我们做出优秀的软件。

良好的文档是正规研发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代码程序员,30%的工作时间写技术文档是很正常的,缺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到极大的麻烦。这次的这个小小的项目,就因为文档上的一点点理解错误让我们花了很大的工夫去改代码,改页面。很庆幸的是,这是一个小项目,要是大项目,这种问题可能就会导致大量的代码修改,可见文档在一个项目中起者巨大的做用。

此外,良好的代码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作为一个程序员,对需求的理解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只有真正理解了一个模块的作用,才会写出高效率的代码,才能使整个软件项目作出来更加优秀,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在写代码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需求理解上的问题,使得写出来的代码功能不全,幸好不是给客户发现在,要不,这个软件的商业价值可能就会打折扣了。单元测试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是不可不做的一项工作,不做好测试就会给后期的集成工作带来麻烦,往往为了一个小问题会让我们查找好多模块,给后期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也让我明白了一点: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必须不断的学习,随时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逐步提高,才能让自己很快的成长起来。

七、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及完成情况(作为评个人成绩的依据): 曾志鑫:部分代码撰写及文档撰写

洋:主要负责代码的撰写

超:部分代码撰写及部分文档撰写

曾海达:负责代码调试及部分文档撰写 潘宝坤:负责代码调试及部分文档撰写

八、源代码清单(注:只需列出文件名,具体的项目代码和该报告一起打包上传到服务器本课程目录下的“课程大作业”子目录)

1)数据库操作函数

public boolean Method_InsertInto(String query,String number)//添加学生信息到数据库中的方法 public String Method_query(String query,String number)//查询学生信息的数据库

public boolean Method_alter(String query_message,String query_score)//修改学生信息的数据库方法 public String Method_print_all_name()//得到数据库中所有的学生姓名

public int Method_delete(String number,boolean category_delete)//删除学生信息的数据库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_add_curriculum(String query)//将新的选修课名添加到数据库中的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_del_curriculum(String query)//删除数据库中选修课名的数据库方法

public String Method_query_curriculum(String number)//查询数据中学生选修课这项是否有了选修课名 public String Method_teacher_query_all_curriculum()//得到教师所有可删除的选修课程名 public String Method_student_query_all_curriculum()//得到学生所有可以选择的选修课程名 public boolean Method_student_add_curriculum(String curriculum)//将学生的选课加入到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中

public boolean Method_student_del_curriculum()//将数据库中学生已选的选修课删除 public boolean Method_change_password(String password)//修改数据库中学生的密码

2)登录及操作函数

public void Method_Login()//用户登陆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Inquire()//查询的处理

public void Method_Add_Student_Information()//添加学生信息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Print_All_Name()//将得到的所有学生姓名加入到下拉菜单中 public void Method_Del_Information()//删除学生信息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Add_Curriculum()//教师添加选修课程名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Del_Curriculum()//教师删除选修课程名操作

3)学生操作函数

public void Method_Student_Add_Curriculum()//学生选课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Student_Del_Curriculum()//学生删除选修课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Change_Password()//学生修改密码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Explain()//显示系统说明的操作

4)界面显示操作的部分函数

public static Point getMidDimesion(Dimension d)//获得屏幕中间的坐标 public Image getImage(String url) private JFrame getJFrame_addinformation() private JFrame getJFrame_addinformation() 5)对学生信息按钮的操作的部分函数

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query() 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delscore() 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alterscore() 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addscore() 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delinformation() 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addinformation() 6)对菜单子项的操作的部分函数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explain()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last()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query()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delscore()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alterscore()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addscore()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delinformation()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addinformation()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change() 7)对菜单主目录操作的部分函数

private JMenu getJMenu_help() private JMenu getJMenu_inquiry() private JMenu getJMenu_result() private JMenu getJMenu_information() private JMenu getJMenu_file() 8)对学生信息的操作,如:性别、选修课、成绩等部分函数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sex()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curriculum()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NativePlace()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department()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specialty()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class()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java()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english()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math()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sports() 9)对选修课的操作的部分函数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高职教育要认清定位, 主动与本科教育区分开来。对于职业教育来说, “坚定不移地以就业为导向”, 或者说一个学校办得好与坏, 衡量的标准就是就业。高等职业教育中软件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软件人才, 也就是常说的谓的“软件蓝领”, 社会需求量很大。但现实中却存在“供”与“求”的巨大结构性不协调, 究其原因, 还是对高技能型软件人才的市场需求和教学定位存在偏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情况下我们给高职软件类专业定位的培养方向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 包括独立地开发小型应用软件, 或在现代化软件产业中作为基层编程员按照规范从事软件生产的实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2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在我们认清教学定位和市场需求后, 我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以保证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技能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从办学理念、课程内容等几方面着手, 其中核心是课程内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当前流行的新方法、新技术的传授。首先应多学目前流行的统一建模语言U M L和建模工具RATIONLROSE。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面向对象方法学为主。建议使用的语言工具为当前流行的D O T N E T语言、JAVA语言、C#语言。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就是应该塑造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中, 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 使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的地位, 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学生只有真正地深入案例、体验角色, 才会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 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 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 在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上, 要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 同时要注意案例的规模和复杂度, 案例最好是授课教师与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共同编写。第二, 案例应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第三, 教师布置案例后, 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式学习”, 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案例当中去, 小组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解决方案, 从中选取最佳方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 进行小组成员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

3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案例教学两个方面展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 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都比较抽象, 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就不能很好地接受软件工程的思想和原理, 容易让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案例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 引入一个典型的、完整的、易于理解的、复杂度和深度合理的有实际意义的案例, 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对软件项目的开发。以项目作为实践环节的导向, 随着课程的进展布置任务, 结合理论知识, 设计完成符合要求的项目, 同时完成各阶段规范的技术文档的撰写工作。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 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软件开发相结合, 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它要求学生以开发团队的形式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 一个团队通常由3~5人组成, 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全过程。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 不同的项目小组开发不同的项目, 教师应该了解全局, 适时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进来, 激发他们的潜能, 组员之间要不断沟通, 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集体活动和人员沟通培养学生的团体荣誉感,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选择合理的实践项目, 实践内容应覆盖软件工程学科的各个主要环节, 实践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 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增强学生对软件工程原则、方法、概念的认识。

(2) 采用案例教学。

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技术能力, 所以我们要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以真实案例取代模拟案例进行实践课程中采用的项目案例取材于真实的需求,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综合应该的能力, 选择与设计案例的时候要考虑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启发性以及案例的复杂度和规模, 以决策者的身份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知识, 把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 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建立软件开发的工程化与系统化观念和质量意识。在案例教学中, 克服了传统的“教师教, 学生学”的模式, 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展开, 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 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也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与创新, 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 要区分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的不同。

4 改革考核制度

由于软件工程的课程特点, 传统的笔试考试已经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考核制度, 软件工程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检验的重点不只是理论考核部分, 实践考核部分同样重要。我们的课程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实验与实践成绩40%和最后的试卷理论考核成绩50%。从这个比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理论考核成绩向实践考核成绩倾斜。

5 结语

总之, 要改进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 必须针对市场正确定位, 针对其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特点, 根据软件行业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制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方法, 在突出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 更应侧重于对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软件工程新技术、方法的传授。培养出符合市场合需求的高职软件类人才, 提高学生就业率。

摘要: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定位不同, 所以在教学上有它不同与本科教育的地方, 本文从教学定位,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讨论高职软件工程的课程改革。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上一篇:数字艺术学习内容范文下一篇:财务分析的比较分析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