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企业法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挑选商品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品牌发展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建立品牌战略和实施品牌战略上进行探索,以期永葆企业品牌的生机。

关键词:品牌;企业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只有变化是永恒的。”企业品牌必然面临日益剧烈的环境变化,在经济繁荣、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品牌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取商品的主要因素。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企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市场占有速度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量;企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抵御经济浪潮中形形色色的竞争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完成对所生产产品的营销。因此,企业实施品牌经营应该讲策略,以正确的对策应对市场的发展。

麦肯锡认为,在管理品牌时必须注意三条原则。第一,创品牌是一个谨慎的过程,包括在恰当的时刻做恰当的投资;第二,应做怎样的投资,何时做这样的投资,这一点上部分取决于行业状况;第三,无论何种行业,品牌的建设都需要强大的营销力量,并强调营销力量的重要性。

实际上成功的品牌是从选择原材料,到为顾客提供最后服务的一个商业体系。消费乐于购买的是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仅仅是零售商货架上陈列的东西。这要求我们对品牌管理进行整体设计。

企业品牌的永葆生机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品牌战略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品牌的并经之路。

二、建立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的建立使企业有—盏可供远瞻的启明灯,令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源动力、一个支点、一个核心。讲品牌战略内涵的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来塑造企业形象、抢先占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从而使企业经营活动成本低廉、消费者易达成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

1 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企业经营者必须把握市场脉搏,在市场经济的对弈中合理发展自己的长处,争取企业品牌在市场的立足根基的稳固,推进企业品牌经营战略。企业品牌经营有战略、有步骤的进行,分清层次、理顺条理,把品牌战略推向一个又一个带动企业向前发展的高潮。

2 运用资本经营

合理支配企业发展中的运作资金,以恰当的方式加快企业产品生产及开发,以创新为企业的源动力。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就拥有一个好的市场。好品牌的建立树立企业形象,使企业产品笼罩在企业品牌的光辉下,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品牌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以及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

3 企业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以最小的生产成品制作最大的利润价值。企业采取集约化管理并形成规模化,缩减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不必要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品牌在—个领域中独树一帜。

三、实施品牌战略

1 把做销售与做品牌合理区分

企业品牌树立的过程中往往把做产品销售作为重中之重,而忽略诸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等无形资产的建立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片面追求产品销量,致使企业品牌无法步入正轨,无法反作用于产品,不能达到促使产品在健康流程中销售走上坡路的合理效果,而且极易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翻船。

2 把做品牌和做名牌之间的不同合理区分

知名度致使企业品牌建设的其中一个方面,名牌是可以在市场中不断的销售积淀中形成的,而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的最高目标。那些通过高昂的广告费建立起来的名牌产品和企业很难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和消费市场的大浪淘沙下留下只鳞片甲。企业品牌上凝聚着企业管理者的心血和汗水,品牌要在一个长期利益做出贡献的基础上建立,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越来越取决于精神感受,好的品牌是一个让观众信任的象征,这种信任就是无价的企业品牌。

3 高度重视广告对品牌的塑造

在中国,尤其是近几年,一些企业把大量的广告投入作为树立企业品牌的手段与方式广告存在也渐趋形成一种新型的广告文化,以其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营销特点,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时代的发展,企业对广告的投入实际是塑造品牌,也是对品牌投资,企业在投资广告时除了“品牌竞争”也要注重“媒介策略”,广告制造商要以创新的视角制作出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广告产品,为其推向市场后达到良好的效益做充分的准备。因此企业品牌的树立只靠广告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客观冷静的头脑和正确的创建品牌的方法。

(责任编辑:刘娇娇)

企业法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学;研究

分类号:D912.29

前言

目前来说,我国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也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提供有效地保障。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国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社会责任认识方面不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地落实商务法规定的相关责任,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当下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企业依然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社会责任,上。基于此,对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学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和分析,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法视野下企业社会责任

1.让职工参与相关制度的完善

在经济视野下,在法律层面上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不断优化和改进,让更多企业能够在法律、制度等约束作用下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是其根本,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企业的相关利益和员工之间呈现密切的联系,让企业员工参与到完善企业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高层多是愿意和员工深入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对企业员工各个工作环节予以了解,大多数职员意见具有较强的可取性,这也为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让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内部制度制定、执行以及鼓励企业员工去监督企业发展过程,对于推进企业长久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2.加强企业劳动法的实施

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落实到国家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发放员工薪酬时没有遵循相应的劳动法,这也导致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劳动法对于企业相关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规定,能够有效地缓和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矛盾,调节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些劳动纠纷,这些案件的形成难免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因此强化企业劳动法的实施和改进尤为迫切。在这样背景下,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劳动法来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高层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要将眼光立足于长远,不能仅仅侧重于短期利益,忽略了企业长期发展契机。在应用企业劳动法过程中,还需要加以不断完善和优化,并加大对企业劳动法实施的维护力度,意在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济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1.经济法的社会利益与企业责任的共同点

针对于经济法而言,其是我国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责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契合点。社会利益是社会责任的囊括范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社会利益的支持,而经济法基础利益是社会利益的重要分支,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需要的利益。提升社会利益对于稳定社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经济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也是推进社会利益有序发展的必然手段。因此,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分支,企业在发展和运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自身发展利益予以重视,还需要将整个社会利益纳入到考虑范围内,真正实现两者的融合和统筹,以此来实现对企业和市场之间联系的有效调节和平衡,从而为推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经济视野下,企业在发展过程还需要将社会利益纳入考虑范畴内,只有不断完善社会各个方面,才能够为企业长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2.经济法的社会效益价值与企业责任的共同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物质保证,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向需求。同时,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中,企业需要在强化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最大程度上关注社会效益。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需要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兼顾各个方面的经济效益,以此来为企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需要对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让职工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完善过程中,完善对员工的考评机制,将员工的个人能力、工作表现纳入到考核范围内,以此来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经济法,并在法律范围之内来完善企业相关制度,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和优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效性。

3.经济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经济法约束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同时经济法的改进、更新和完善也需要社会责任的促进和支持,这也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社会责任和经济法之间的契合度和一致性,使得现代企业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推进社会进程的发展,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纠纷、经济赔偿等等也需要依靠经济法来处理。由此可见,经济法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需要企业予以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不同阶段,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不同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呈现出多变性、不可控性,其需要在相应的法律、制度、道德等多方面共同约束机制下来加以实施。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具备经济法的约束,这也为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孙路.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学研究[J].法制博览,2020(22):102-103.

[2]王兴.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学研究[J].法制博览,2018(22):177-178.

[3]于维琴.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学思考[J].商場现代化,2009(04):68-69.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院 浙江金华 321100)

企业法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提出了运用在线学习方式(E-learning)的企业培训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设想,分析了企业培训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机制建设和观念问题。

关键词:在线学习;企业培训;社会服务

作者简介:杨明(1959-),男,湖南长沙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一、 高等职业教育运用在线学习开展企业培训的可行性

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是中国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责任。这三大社会责任是不能分割的整体,不能偏重某一个而忽视其它的。高等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社会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是高等学校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对于提高学校内涵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开放办学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很多,当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培训[1]。在这三个方面的社会服务中,企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最为可能的渠道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原因有四个:第一,高职院校已经具备参与企业培训的能力。改革开放三十年,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都有本质性的提高,应进一步巩固示范院校建设成果,延伸职业教育的范围;第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已经有良好的开端。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专业开发和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专业教学已经在相关行业领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也逐渐与企业需求对接,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第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经初见成果。现代企业培训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建立基于在线学习(E-learning)方式的企业培训创造了极好的技术条件,在线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为企业员工提供个性化、没有时间与地域限制的持续教育培训方式[2]。第四,中国企业培训市场潜力极大。有数据表明,企业培训费用占企业管理成本的2到5个百分点,到2020年企业培训费用将达到1万亿[3]。如此大的企业培训市场给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在线学习方便的企业培训带来了强大动力。

二、 基于在线学习方式企业培训的主要困难

(一)政策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参与企业培训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及高校间的合作来实现。政府在这种伙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政府在政策制定、协调关系、经费支持和质量认定等方面的领导作用与法规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目标就无法实现,甚至在线学习平台都难以建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若干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条例,对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做出具体的规定,但推动力不大。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中指令性条款少,对社会服务的要求力度不够。现行政策并不能很好的支持高职教育积极参与在线学习服务,在政策、资金和人力上都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

(二)体制问题

从高职院校来说,尤其是公办学校,一方面缺乏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僵化办学模式和观念较难转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合作的动力仍显不足,从专业教学到办学理念,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培训方案的具体实施。从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对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员工素质,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企业培训的体制和机制。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进行应用性人才培养,在生产或工程中进行教学,可事半功倍。由于目前企业正面临着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利益机制的强化,企业机构缺乏人力物力支持,难以主动地参与职业教育,更没有精力与学校共同研究开发企业培训的在线学习平台。

(三)观念问题

从高职院校来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在线学习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仍然使用传统的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校没有建立健全起为社会服务的在线学习平台,当前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没有从实质上统筹考虑企业培训问题,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缺失。从企业来说,企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欲望不够强烈,还满足于以增加资金、资源来扩大生产。

三、 建立高职教育与中小企业联合的“互惠共赢”机制

(一)激励机制

政府应该通过法规文件等明确引导、支持学校参与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的政策,鼓励高职院校、企业开展企业培训工作。 一方面,通过设立“企业培训基金”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校参与在线学习的企业培训,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如《企业法》,要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有培训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对参与基于在线学习企业培训的院校给予建设项目资金,对于参与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的企业,享受一定的减免税等。

(二)调控机制

政府要用调控手段建立一种根据市场、企业变化随时适应、调整的机制,使高职教育能够主动调整企业培训内容,了解企业培训的需求。首先,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代表组成的“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指导(顾问)委员会”,其基本职能是宏观调控企业培训工作,统一协调解决企业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等。其次,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管理,严格监管企业培训工作的市场。采用企业培训机构许可证制度,对于通过质量评估的高职院校允许参与企业培训,以保证企业培训工作的质量。最后,政府管理部门应规定企业员工的培训计划,掌握企业培训人数,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调控。

(三)保障机制

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应在有关文件法规中明确校企双方在企业培训中各自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等。校企双方应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各自责任,如学校如何保证培训质量;如何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如何保证为企业提供培训;如何对受训员工进行评价等。企业如何保证在条件、人员上的支持;如何保证学生实训任务安排等。通过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保障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长期稳定开展。其次,政府要建立企业培训需求信息平台,沟通学校和企业的联系,为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信息,引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四)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机制,包括高职院校与企业两个方面。政府应建立对企业培训工作的评估体系,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规范开展,同时在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要加大对开展企业培训方面的评价权重,将企业培训工作成果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企业也应制定校企合作培训工作的具体评价指标,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以不断检验、改进企业培训工作。要制定企业培训评价办法,对企业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推动企业培训工作的改革,加大信息技术对企业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五)技术手段

在线学习具有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的特点,运用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大大提高企业的绩效,提高培训效益,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运用在线学习方式进行企业培训是一个效率较高的方案。在线学习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去实现企业的培训管理需求,比如支持多种课程学习平台、学校与企业现有网络的高度适应性、支持远程学习和移动学习等技术。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经初见规模,无论是专业技术领域还是专业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实力。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不存在技术问题。

四、 基于在线学习的企业培训思想观念

(一)主动服务于社会,建立开放式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树立面向市场、融入社会、开放办学的思想,把开展校企合培训视为办学道路和特色之一,同时在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鼓励学生、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相关政策。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担负起这一重任,首先要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度。开放式教育模式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然后要在专业教学和办学模式上建立开放式教育模式,要组织实施,要通过行动落实社会服务的具体建设方案。

(二)加快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要搞好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广和利用,做好在线学习平台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议增加财政预算,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服务。逐步满足全国学习者随时、随地、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依托教育资源库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学习港,为企业培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面向行业、企业、政府、农村、军营和全社会的辐射,为城乡中小企业提供不同层次、质优价廉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要建设面向全民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要做好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社会学习者的接入窗口设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实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新机制,开发企业培训在线学习服务平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是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现实需要,提供学术性的服务[4]。高等职业教育应本着企业发展,岗位需要和个人需求三个方面结合的原则进行,找出学校、企业和个人的互惠共赢的新机制。政府应引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需求分析体系,引导学校和企业开发基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平台。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要坚持在政府主导下,以学校为主体,发动社会企业广泛参与的方针。要利用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平台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以保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优秀的教学质量。建立相关的机制,提倡优势资源互补。建设基于在线学习的企业培训课程,按照企业培训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建立和完善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高等院校要将企业培训与证书教育结合起来,将企业培训结果证书化。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参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是社会赋予的责任,尽管当前存在认识和机制方面的障碍,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参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无容置疑存在着巨大发展潜力。基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是中国高职教育参与社会服务的途径之一,必将推动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涛.高职院校社会责任分析[EB/OL].www.zggz123.com.,2009,9-18.

[2]百度百科.在线学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26860.htm.

[3]钟可芬.第一财经日报[N].2011-11-8z.

[4]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功能[EB/OL].http://www.gmw.cn/01gmrb/2008-07/23/content_809076.htm,2008-7-2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企业法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靠人靠制度管理的企业总归是不完善的,文化的管理才能真正管理到人员的灵魂,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就要向新的方向前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持久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维护企业在管理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结合是相互促进,相互共生的。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要遵循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逐步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以此来更好的发展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视企业文化自身的魅力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协调融合的重要性,随后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建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协调;融合

引言: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支柱,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概念的浅述到对企业坚持以人文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立足发展目标,创建核心价值等方面的描述,来揭示了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凝聚力、优化企业管理的特殊能动性。作为企业必须要融入到经济大环境中,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要想发展的更好,就要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去塑造企业价值,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是为了实现人性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对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对市场发展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管理的概述

管理就是管辖治理的意思;管理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技能、有方法协调及控制的活动过程。在资源的协调、人员的分配和目标的完成上,管理是促进各个要素协同运行的;在人本方面讲,企业的管理还是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活动来协调人际关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在职能方面讲,管理是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在决策方面讲,决策过程事实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的必经过程;按规律讲,管理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依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也有其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这就说明在企业管理中,对组织内部各个资源要呈现出领导、创新、激励、组织、控制相互协调的状态,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通过不同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员工投入工作,在各方面合理调度,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前进,确保企业是规范的有原则的经营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动力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体系是推动企业管理思想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管理服务的,没有脱离管理目的的文化;一个企业在他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历程中会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及定位。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里的员工会是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员工会在企业文化和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去完善工作,打造和谐团结的企业氛围,并了解企业发展,了解长久目标和宏观计划,为企业形成统一而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不断总结付诸实践,增添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内容。企业管理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流,具有创造性的遵从管理者思想脉络的企业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这也要求企业文化应是优良的,是改革重组后的文化,同时也要协调好公司文化与部门文化这“源”与“流”的关系;企业要反对固步自封的文化,也防止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价值观对优良文化的侵扰,积极坚持像国内外著名航空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管理的形式与下属的沟通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精神理念和抱负理想。

三、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策略

(一)企业坚持以人文本

注重人文关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首先,企业要积极调动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的有利抓手。企业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价值观熏陶员工的心灵,培育员工的素养,使企业环境形成诚信友善、公平正义的景象,这样的人文关怀是有针对性的是有说服力的。其次,解决好员工的利益问题也是最基本的。企业的发展要着力保障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充盈员工精神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解决好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使员工增强工作的执行力。日常生活中也要关系员工的心理变化,注重对心理的疏导,进行心理沟通消除心理障碍。企业如若进入困境中,员工可以临危不乱,忠于职业操守,发挥自身优势,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用良好的心境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最后,企业员工之间人与人的尊重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就像一盘散沙,因此,要形成良好和谐的“干群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也要多加沟通,怀抱宽容,创建美好的以人文本企业生态链[1]。

(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是企业运营的保障,人是生产力各个要素中最积极的、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整个所用资源中人力资源可谓是最宝贵的,企业中保证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便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激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有这四大机制:牵引机制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承诺与实施的程度;激励机制是把企业获利转化为员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程度;约束机制是员工工作状态与心理状态信息掌握及实际帮助或介入的程度;竞争淘汰机制是指員工工作的饱和程度及发展机会的竞争程度;因此要灵活运用好这四大机制在彼此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人力资源的专业化、职业化、企业化、战略化。此外,加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提拔、培养优秀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运用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运行的各种环节中,放宽政策,让人才充分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人岗匹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有业绩突出、吃苦耐劳、执行力强者提拔重用,创建人员调配规划、晋升机制、薪资奖励机制,不断补充和保证,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持证上岗、增加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在实践中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进步[2]。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企业多年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财富的积淀和累加。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企业规范化管理,凡事有理有据、有人负责、有人监督,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保障每项业务的运作都按照企业的制度和程序有章程的执行,真正做到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都“严格规范”。建立严厉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活力,在工作分配的改革进程中起着基础和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完善指标体系,成就员工,为员工评优推先、薪酬调整、选拔任用,持续切实的激发员工活力。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解决责任追究问题。以对事不对人为标准,在企业上下统一实行,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坚持按标准处罚,追究其相关责任。当然,这样的长效机制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和加强制度建设,紧抓落实、效能督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在思想解放、创新创优、攻坚克难上实现新的突破,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协调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四)立足发展目标,创建核心价值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不同领域的企业和统一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尊重每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总结出适合自己发展规划的完整体系,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让员工真正认同和积极践行,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倾注自己的价值,使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所以要将企业价值及利益与个人价值及利益紧密融合,促进发展。中华文化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扶贫济困”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发展,道理万变不离,企业要结合实践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企业和员工两者观念的协同和目标的统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思想的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奠基,企业应将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愿景实现放到首位,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体,要重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多鼓励、支持、引导员工,对于工作中表现优异的给予肯定和认可。才能更加激励员工各尽所能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和企业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以企业管理来保障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协调融合,推动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孙建文. 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的融合[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9):201-202.

[2]李薇. 新常态下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J]. 管理观察, 2017(12):18-19.

企业法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执行力是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结合企业工作实践,对企业执行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全面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 执行力 建设

当前,执行力缺失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妨碍了企业内部管理,威胁到企业和谐稳定,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形象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增强企业执行能力,确保企业政令畅通,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符合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领导人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企业所有发展战略、工作规划、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工作计划等都要靠人制定并通过人的劳动去实现。为此,企业必须依靠职工,鼓励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献计献策、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同时应让职工真正感觉到为企业奉献是有价值的,是有成就的,是劳有所得的。这样,职工才能把对企业的奉献变为自觉行动,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用心做事。

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以下问题:当初雄心勃勃、精心编制的工作计划在落实中总是大打折扣,某项工作任务尽管交待得清清楚楚,完成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要求,一些明文规定总有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执行力的缺失。执行力缺失是企业管理的大敌,它对企业管理秩序和发展目标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一位经理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企业执行力建设的现状

客观地讲,近年来企业的执行力建设已经有了好的开端。一是各级领导已经逐步意识到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把执行力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二是各企业均制定了执行力建设的计划和措施,并在逐步实施。三是执行力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逐步由“人治”向“法治”过度。

但目前的执行力建设与企业现实需要尚有较大差距。一是广大员工对执行力建设的内涵在理解上还存在偏差,上级认为“执行力就是我的指示你照办”,中层认为“执行力等于上传下达”,群众认为“执行力就是听领导的话”。二是提高执行力的自觉性不强,主要靠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三是有执行力的人没有真正感受到执行的成果。

三、企业执行力不佳的种种表现及原因分析

1.缺乏会执行的人。部分管理者在执行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工作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的怕承担责任,揽功诿过,推诿扯皮;有的对执行中发生的偏差不敏感、不重视,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对下级的意见不能认真对待;有的不注重细节,在做事时不追求完美;有的在接受工作任务后应付支差,不思考如何把事情办好,考虑的是如何给上级有个交代;有的在上级面前报喜不报忧,影响了上级的正确决策,等等。

2.规章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是执行的重要依据。但是,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起来难度大;有的制定时没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导致执行过程中被迫修改;还有的制度过于繁琐,削弱了职工执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企业缺乏对规章制度的培训,职工不能真正理解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等。

3.方法落实不到位。为了提高执行力,近年来,企业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由于方法不当,效果较差。比如:目标管理差距大,一些目标定的太高,不切合实际,一些目标定的过低,使执行者唾手可得;目标责任书执行的刚性不够,中期调整幅度大,末期兑现率较低;激励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有些激励手段没有真正考虑职工的需求、待遇、情感和事业等综合因素,职工的认同感较低。

4.监督机制不健全。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或出现管理重叠,或出现管理真空;监督部门的监督形式固化,监督手段单一,监督过程流于形式;部分监督部门对监督结果处理不公,看人、看部门行事,对好的结果不表彰,对坏的结果不追究,对执行过程不跟踪,对完成的时限心中无数,对完成的结果好坏不过问。还有的监督无重点,把监督当作全程指导,造成下级工作不主动。

5.没有形成提倡执行力的企业文化。部分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本身重视不够,忽视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潜在力量,不学习、不研究、不投入;考虑物的因素多,考虑人的因素少,考虑视觉效果多,考虑心理感受少;对执行好的典型事例,没有认真提炼和研究,没有使其真正成为营造执行氛围的样板。

四、以人为本,全面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

1.企业要努力营造执行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士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士气等于三倍的生产率”。企业要坚持理念教育,让职工了解企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劳动价值;坚持岗位教育,让职工觉得自己的岗位对企业举足轻重,自己对企业的成败负有相当大的责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并保证措施的执行刚性,真正让员工从工资收入、岗位升迁、福利待遇等方面劳有所得;形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员工工作时觉得心情舒畅。二是要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精神发挥的好,将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团队的组织者应积极鼓励团队成员为团队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应努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培育队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应鼓励团队成员自由发展主动工作;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三是要培育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员工的精神支柱,培育执行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石。企业应努力构造鼓励执行的共同词汇,营造鼓励执行的舆论氛围;塑造先进典型,完善视觉标识,提高员工崇尚执行的感知度,努力把执行力烙进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去,把执行转化成一种素养;应逐步培育“企业上下一个声音”“做事注重细节”“只有执行才有收获”“诚实守信敢说真话”等良好习惯,不断丰富执行力文化。

2.上级要选好有执行力的下级。一是要选择为人诚信、敢于负责的人。诚信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一个人只有诚信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而积极肯干,才能对自己不能履约的行为负责,并努力采取弥补措施和纠正行动。二是要选择富有激情、不畏艰难的人。对工作有激情、有韧性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管理者获得成功的要素。对工作没有激情,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中没有韧性,就不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有激情的执行者会不懈追求,不断进取。不畏艰难的执行者在较大压力下决不会半途而废,而会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三是要选择乐于学习、善于创新的人。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具备其它各种能力的基础,是每个职工都应具备的。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就没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也难以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四是要选择善于分析、具有应变能力的人。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分析判断和快速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成为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一个管理者,只有对客观环境和市场形势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分析判断,作出正确预测,并备有应付各种变化的预案,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五是要选择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人。“差距源自细节,细节创造完美。”对细节的准确把握,可以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对细节的疏忽大意,足以毁坏一项宏伟的规划。一个注重细节,将小事做细的人,对工作总是从严要求,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工作当作乐趣,并在细节中寻找机会,拓宽自己的成功之路。六是要选择争强好胜、有强烈求胜欲望的人。欲望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没有欲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坚持和成功。只有那些以积极的、有益的欲望对事业不懈追求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事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七是要选择能团结协作、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团结协作对每个人做事的成功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团结协作、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能充分利用和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认同别人做的事,主动帮助别人做事,毫无私心地做事,对自己做的事感到自豪。

3.领导者要做执行的表率。一要注意作风形象。领导班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领导者是旗帜,是形象,是表率。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规范,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因此,一个领导者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注重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赢得职工信赖。二要对事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对事情客观评价是执行文化的基础。领导者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企业现状,客观分析问题的症结,正确对待下属的汇报,始终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企业、团队和自己的职工。三要主动承担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领导者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体现。当工作出现问题时,不推卸、指责和埋怨,而应主动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给员工一种积极的力量,也有利于自己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在问题面前不愿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必然造成企业借口泛滥,挫伤员工的士气。四要充分信任下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个领导必须掌握的原则。如果一个下属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具备条件,可以等到条件成熟后再用。但一旦把某件事情交给他,就要充分信任他,相信他对企业的忠诚,相信他的工作能力,包容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五要公平任用人才。任人唯贤是选用人才的基本原则。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任人唯亲、唯资历、凭感觉、讲交情等现象,给决策执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领导者必须杜绝这些恶习,给每个下属提供公平的进步环境,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保证任用的人才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4.注重把握执行过程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要全面落实责任。执行力是每个环节、每个层级、每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所有职工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每个职工不论处在什么岗位,都应“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执行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经常思考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做的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执行力建设走向良性循环。二要健全有关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对规范和约束职工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合理、严谨的制度体系,建立简单明了的执行程序,以保证规章制度的高效执行。三要坚持责权利统一。责、权、利是否明晰对执行力影响较大,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享有的权力、利益,应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匹配。“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不符合客观规律,更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每个企业和每个管理者,在要求职工主动执行的同时,应认真考虑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待遇,为员工做好前程设计等等,真正让执行者享受到执行的成果。四要发挥监督作用。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缺乏监督的执行力是不完整的。为尽力减小执行的偏差,必须建立必要的监督反馈机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总之,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以人为本,多管齐下,持续改进,就一定能够使企业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山西临汾热电有限公司 山西临汾 041000)

(责编:贾伟)

企业法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对企业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企业文化开展企业管理工作,能够基于长远考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激发企业员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满足企业持续发展需求。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而管理:应用分析

引言:

企业的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灵魂,企业文化的形成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它们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积淀和企业特色文化的综合体现。将传统的企业文化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有机地融合,可以使企业之间实现相互促进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传统的企业文化可以直接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升,而传统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管理也更加具象,增加了企业全体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传统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共同的宗旨就是为了推动整个企业健康地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企业文化呈现企业精神

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管理文化既代表着一个大型企业的精神和灵魂,代表着一个大型企业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和一个大型企业精神,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大型企业多年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主要是一个大型企业在多年来历过了市场的磨砺和岁月洗礼,逐渐地沉淀起来形成了可以充分展现出一个大型企业的精神面貌的一种管理文化,同时也代表着这念和風格,代表了一个企业文化的沉淀。企业文化的形成主要基于特定的企业文化背景,彰显了企业最为核心的价值。企业管理文化的逐渐形成,也使之成为一个企业的标杆,可以让企业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内在文化与精神,同时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知,使企业具备良好的企业自豪感与认同感,从而实现与企业并肩前行。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构建良好的氛围,助力企业不断前行。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充分彰显企业精神的作用,同时也逐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制度的制定、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业经营发展活动的核心依据,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的内涵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帮助员工快速找到自我发展目标,同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另外,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糟粕,那么不但无法留住企业人才,甚至影响企业长足发展,企业员工会缺少对企业的认知与认可度,使企业员工看不到发展前景,缺乏自身发展规划,从而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如果企业文化糟粕也会导致企业在与各方合作中无法展现自身优势,从而落后于其他企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承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也是企业经营发展中最好的宣传方式。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帮助企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与企业共同努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企业合作角度来看,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共同合作,丰富企业资源,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立足长远,构建符合企业的企业文化,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提高企业内部竞争力,做好企业员工知道规划,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管理层也要基于企业文化进行严格要求,发挥企业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团结度,为企业良好反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准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形成的根本是结合企业长久发展与企业自身特色的融合,为企业管理构建一套统一的标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敲定要经过上层领导谨慎商讨共同决定,同时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长足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定位效果,不但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确定,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形成了明确的标准体系。倘若企业高层管理没有制定良好的企业文化内容,远则影响企业未来发展,近则影响当下的管理工作,最终导致企业犹如散沙,经营发展氛围恶劣,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才流失。为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还要注重企业内部们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全面发展。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基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发展,并从企业管理处罚,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管理提供统一标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与价值。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而企业优秀的管理体系与制度都是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由于企业文化能够确立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进而可以衍生出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由此看来,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石,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明确企业相关规定的同时一般都会依托企业文化来构建特色的管理条例,同时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企业采取性质有效的管理模式,并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制定完善的制度。倘若企业文化不够完善,不但会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同时也会引发责任推脱的不良氛围,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企业文化构建时,管理人员必须谨慎分析,因为其关乎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并且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还具备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具备未来发展和管理的目标,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方向,而通过科学的企业管理,也能够深化和完善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具象化提供支持,更好地彰显出企业文化的内涵。虽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但如果没有企业管理的支撑,也不免略显空洞,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二者缺一不可。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起到了指导效果,而企业文化在企业指导作用中,具有辅助功能,形成良好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合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引导功能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主要是依托价值观来呈现的,价值观能够彰显个人意识,众所周知,意识取决于物质,而意识还可以对物质实现反作用效果。如果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下功能,因此,基于企业管理来看,企业文化是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意识,从而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引导功能。

(二)凝聚功能

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让企业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大的集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同时也都在围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企业的发展和努力创新都依托企业文化实现内部氛围的构建,拉近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关系,实现融洽的工作氛围,企业内部员工互帮互助,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从而让企业成为员工的依靠,并以企为家,与企业共同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企业文化也是一块磁铁,能夠将全体捐贡凝聚在一起,使企业具备良好的凝聚力,展现出优秀的指导功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管理具有整合效果,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功能,也可以展现出一定的激励功能。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创新领域中,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拉近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各部门的配合默契度,降低企业内部矛盾,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组成包括企业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等,因此企业文化也能够呈现良好的约束功能,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相比于各种刻板的章程和制度来说,企业文化可以展现出更好的约束力。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企业文化也能够体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展现出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实力。所以,企业必须统一管理,实现行为统一,促进企业发展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日常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身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注重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提升,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相互协作,互帮互助,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管理目标,身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价值观,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并将正能量传递给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找到归属感,进而激发企业员工的上进心,与企业共同发展,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可以看出,企业日常管理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实现更好的实施,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全面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于企业价值观来说,一般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基本价值体系。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可以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可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终目标。另外,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员工评价的重要标准。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价值观,并进行全面考虑,只有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才能确定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并引导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企业管理内容,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得到企业的认可与支持。企业文化一段确定,非必要不更改,管理人员在企业价值观确立后,还要尊重每一位员工,展现出公平民主的企业氛围,构建能够被所有人接受与认可的企业文化。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将企业价值观充分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构建人性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二)企业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必须注重企业内管理工作的创新,发挥企业人才价值,引导员工以企为家,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同步发展,同时认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来渲染企业氛围,构建良好的关怀管理模式,比如企业开展终身制的人才培养制度,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给予企业员工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开展企业员工生日活动,拉近企业和员工的距离,同时制定良好的表彰制度,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利用企业文化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企业日常管理活动,同时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基于企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归属感和企业文化认同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强.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商讯,2020,(27):117-118.

[2]刘国众.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之九)[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36):18-19.

[3]俞洁.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5):183-184.

上一篇:护理核心论文范文下一篇:穿插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