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2023-09-18

农机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XXX乡地处山区,农业在全乡经济总量中占相当的比重,仍属于传统的农业乡。山区农业乡如何打破传统农业,如何针对山区特点,选择最佳的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一、贫困山区的特点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

(一)生产条件差异大。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多样性和小气候的多样性差异以及农业灌溉设施方面的差异。山区土壤类型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土地坡向千差万别,土地坡度、土壤厚度、土地肥力不尽相同。小气候光照条件随坡向和海拔不同,也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耕地以坡地为主,中、低产田为主,地块支离破碎,抗灾能力弱,改造难度大。水利灌溉设施老化, 带病运行,安全隐患较多。农业机械发展滞后,防汛抗旱任务艰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代农业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水利化和机械化的高度发展和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由于山区的生产条件差异大,耕地改造投资大,实现水利化、机械化的路程还很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难度大,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

(二)生产经营分散。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山区耕地分布、农户居住相对分散,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体制下,生产经营活动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农户生产为满足自给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近年来,尽管农业现代化宣传、实践有一段时间,但对

于绝大多数农户来讲农业现代化总体来讲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受到市场、自然和技术的三重风险制约,分散经营的体制下很难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的发展。

(三)市场不健全。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供需交易的平台。在山区,农村市场体系、农业中介组织和物流产业发育不全,大宗农产品购销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手段和设施落后。

(四)农业人口素质有待提升。由于受自然、经济、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加之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在家多为老弱妇孺,思想观念落后,不易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十分困难。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选择

(一)基本选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山区之所以与贫困形影不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把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质量放在基础战略位置来对待。要发扬当年“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挖潜改造,加大病险河堤的除险加固力度,狠抓提灌站、机井、等水利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农田整治工程。对土地利用全面规划,使山、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按照田地平整、路渠配套、土壤肥沃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

标准农田。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为实现水利化、机械化、采用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

(二)产业选择---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XXX乡这几年在花卉种植,在林果、畜牧开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种植面积不多,规模都不很大,抗风险能力还很弱。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培育出具有山区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相当的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要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正确把握山区各区域的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技术精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和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关键选择---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市场意识、技能和素质成为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农民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且是农业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现代农业劳动者不仅要会组织生产,还要善于经营;不仅要懂相关的科学技术,还要熟悉现代科学管理。因此,必须着力提高农业劳动者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磨炼、“能人”带动,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在促进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进程中,加快农民的合理分化和有序流动。

(四)体制选择——发展共有经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源,因山区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益低,耕地弃荒、浪费严重,会使山区农业发展处在更加“窘困”的状态。因此,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小生产体制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大农业是相悖的。必须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产前、产中、产后利益相协调的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共有经济。实行土地的“股田制”,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发展集体股份经济,把村组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给集体成员,集体资产统一经营,使每个成员都享有集体经济明晰的权益,重新确定农民对集体财产的个人占有权,收益分配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和农资采购经营以及与农民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使其成为农业产业的市场主体。

(五)政府选择——建立保障机制。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支持对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要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基本经济政策的同时,不断健全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要按照强化公益职能,提高人员素质,提升保障能力的要求,健全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农机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1 农机推广工作与农机补贴政策的关系

农机补贴政策是围绕农机推广这一中心工作而制定和出台的, 即补贴的对象是我们要推广的机具和技术, 这是保证补贴能够用到实处, 有效进行的基础。并且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补贴和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

实施农机补贴政策有利于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水平, 它只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一种措施和手段, 不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全部。农机补贴的好与坏关键还取决于农机推广工作的成效、农机化水平能否提高和能否“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并不是资金发放了多少, 农机具增加了多少, 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符合农业和农机发展需要的补贴政策。除了制定合理的农机补贴政策, 我们还要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 试验等工作。

农机推广工作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 农机部门必须通过农机推广工作落实、实施农机补贴政策, 进行宣传资料汇总, 验收核实、行文、发放资金等使农机补贴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 农机补贴对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

农机补贴产生聚变效应。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农民使用机械发展粮食生产的热情, 2005年至2010年我县对农机补贴仅投入了965万元, 但是带动了农民购买农机具资金总额达到2670万元以上, 有力地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

农机补贴有力的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大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割获机械等粮食生产、主导产业、机械化作业进程明显加快。

农机补贴推动了农机大户和农机维修等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 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的形成。

粮食生产抗灾减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机械化的联合收割机及粮食烘干机的使用, 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有力保障, 完全避免了因为天气变化而对粮食生产和粮食质量产生影响的情况。

农机补贴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在外务工劳动力在农忙时不必担心家中的农业生产, 安心现职工作, 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减少了往返路费和误工费, 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3 农机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对小型农机具没有补贴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 农机补贴政策的对象主要是大型农机具, 因为大型农机具价格偏高, 普通的农户难以负担, 并且一些区域的田块高低不平, 大型农机具的适应性不高, 而且由于一些农户承包田块面积小, 大型农机具不能连续作业, 因而不宜购买, 由上可见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对小型农机具需求仍然极为强烈。

3.2 农机补贴机具售后维修服务难以保障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型农机具增长较快, 如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 但是这些机械分布不集中, 往往分布在各个角落, 而且由于农机操作人员的为新手, 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不高, 甚至连一些小的故障都无法处理, 这样零散的分布导致售后服务难以满足购机农户的需求。

3.3 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难

由于大多数农机操作人员缺乏使用经验, 新手通常对农机安全问题认识不足。然而, 现在的农机培训部门多数存在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因此, 如何加强农机作业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4 可能形成恶性竞争

随着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 农机具的数量不断增加, 但是农机作业面积是一定的。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管理, 杜绝恶性竞争的产生, 保护农民购机积极性, 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3.5 弄虚作假, 克扣购机补贴

农机补贴只限于本年度购买的机具但是一些经销商为赚钱向农机户开假发票、违规套取补贴资金。另外, 有些地区的农机补贴资金不能按规定足额补贴到购机户手中, 大部分被乡镇政府侵占。

4 做好农机补贴政策深入发展农机推广工作

4.1 着力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

农机合作组织是由农机户在公平、互利、协作的基础上自由建立起来的, 组织具有相对固定的农机资产, 过硬的操作、维修技能, 能够优势互补, 联合作业。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都是农机战线上的领军人物, 通常对当地的农机化作业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市场的风险与考验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有利于农机市场和农机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2 重点补贴新型、大型、科技型农业机械

新型、大型、科技型农业机械可以更好的服务农业, 为农民增产创收,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我们要着力做好新型、大型、科技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

4.3 农机购置补贴应与科技知识宣传相互配合

农机补贴的对象很多是新型机械, 一些技术比较新颖, 在农机补贴时, 同时应加强培训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机手, 广泛宣传产品新技术, 让农机人员掌握技术, 让农民朋友认可产品。

4.4 农机补贴应在公开、透明、合理的基础上进行

农机补贴从先购机后补贴发展到现在的直接补贴, 就是为了更加便民、更加高效, 为了避免不当行为, 农机补贴是中央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 必须在公开、透明、合理的基础上进行。

4.5 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补贴效果

加大对补贴过程中的监管, 确保补贴实效。补贴实施机构在补贴过程中应加强管理, 严防补贴中的不当行为, 务必使农机补贴不折不扣补贴到农民手中。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机推广工作与农机补贴政策的关系, 介绍了农机补贴对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和农机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对保证农机补贴和农机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农机补贴,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盛超, 孙志林.用公开透明合理的农机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机械, 2008:70.

[2] 徐峰, 邱建秀.论农机补贴政策如何适应农机推广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4:16.

农机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也正在向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而农机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农机技术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迈进,其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先进生产力。本文从农机技术推广和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方式;现代农业发展;关系

1农机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随着农机技术的推广,在农业中所需要的各种农业设备得到了有效的更新和使用,从而可以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而劳动者劳动强度的降低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使得农业生产成品降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高效农业设备的使用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向城市或者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1.2 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农机技术中有节水灌溉技术、也有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设备,这些设备或设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方面的支持,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途径。这是因为高效的农机设备能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降低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风险。

1.3 缓解现代农业生产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来自于环境的污染,不管是农业的生产,还是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例如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会制约着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甚至是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在高效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出现以后,可大大降低化肥和药剂给农产品带来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品所受的污染。

2农机技术推广受到限制的原因

2.1农机技术推广运营模式问题

农机技术在推广中受到运营模式的影响,因为如果农业政策或技术普及等相关模式发生了问题,那么就会使原先准备好的运营推广方案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从而耽误了农机技术推广的最佳时机,影响推广进度,提高推广成本。

2.2 农机技术推广运营方案问题

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一个合理稳定的运营方案,如果运营方案变化快就会影响到技术管理方案,影响项目资金进度。这是因为项目资金的实施和农机的推广管理是相对一致的,如果技术推广管理人员不重视运营方案的管理,就会降低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影响农机技术的推广。

2.3 技术管理方案问题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套合乎实情的技术管理方案,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还要不断更新和创新。但目前在技术管理方案中存在创新力度不足,有效性不强的问题,从而阻碍着农机技术的推广,最终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之间关系的思考

3.1 落实农业科学发展观

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来说,要让农民意识到发展农业技术对于推广现代农业,对于提高其自身利益的好处。在农机技术推广以及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农民的意愿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调动他们积极性,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他们使用农机技术的积极性。实事求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挥政府职能中的引导作用。采取全方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利益最大化,应该努力提高使用农机技术带来的效率,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农机技术推广带来的好处。此外,还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以利用到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再配置,从而提高农机技术中组织化和专业化的作用。

3.2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目前在农机技术推广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能有效地推进农机化,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应该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的机制,并建立集政府、社会单位及个人于一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得对于农机技术的推广有多层次和多渠道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

3.3 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针对农机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宣传运营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解决。可以通过引导,鼓励和扶持建立农业机械化的合作组织,使得现代农业的生产可以往集约化、规模化和组织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也有利于农机技术的有效宣传推广。此外,通过市场导向的作用,发挥社会的力量来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供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机技术推广相关的信息网络,加大农机技术的宣传力度,并建立健全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使得投资、运营等的效率提高。

3.4 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这其中首先应该提高农机技术的科技水平,例如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培养,提高农民的素质等。在提高农机技术水平中可以通过法律、政策和资金等的引导和支持。此外,需要加大国家财政政策对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扶持力度,明确补贴的重点和标准,让农民感受到财政政策带来的实惠。

4 结语

农机技术的推广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在农机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之后,现代农业必然会得到高效的发展,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会使得人们对农机技术的需求更多。应该全面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设备为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然后采用合理的管理运营方式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最后将农机技术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李淑萍.积极创新农机推广方法 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J].吉林农业,2017,(09):54-54.

[2]郭振民.浅析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

作者簡介:刘丽娜,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工程;孙红宇,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工程。

农机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1 丘陵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劳动力转移为农机化提供条件

近年来, 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城市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丘陵山区中的耕作能手开始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将耕地进行集中化管理, 这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 在农地流转政策引导下, 丘陵地区各类农业合作社成立, 数量与规模逐渐发展, 对部分农地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与经营, 使大型农机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1]。

1.2 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丘陵地区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机化的推行, 在实践中加大了示范推广力度, 使丘陵地区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对于自身的优势, 从而为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丘陵地区各级农业部门已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农业机械化的示范工作, 如支持合作社引进先进的农机具、召集附近的农民群众进行参观, 提高了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认知程度[2]。

1.3 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完善

近年来, 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 党和政府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大力推行农机化推广工作, 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2004—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颁布8个中央一号文件, 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丘陵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 加大了对农业合作社以及农民购置农机具的经济补贴力度, 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 加速了丘陵地区农机化的进程。

1.4 农机具创新能力提升

由于丘陵地区地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造成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 大中型机械设备无法使用, 这就要求在丘陵区推行能农机化的过程中, 根据丘陵区地形地貌的特征, 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设备。现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针对丘陵地区的微小型机械, 如微耕机、斜跨式收割机等得到广泛应用, 加速了丘陵山区农机化的推行。

2 丘陵区推广农机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在丘陵地区, 地势高低不平、地块普遍较小。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田间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路面狭窄、路面质量不好、坡度弯度较大等现象广泛存在, 无法满足农机化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与此同时, 田间作业的道路并不是十分通畅, 导致农机作业的条件不足, 影响农机作用的全面发挥以及工作效率, 进而阻碍了丘陵地区农机化推广的整体进程。

2.2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农业机械化的推行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 不仅需要广大农民的支持, 同样需要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近年来, 虽然国家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实践中, 地方政府对于农机化的推行力度加强, 但丘陵的山区的农机化整体服务水平依旧差强人意, 主要表现在农机专业性人才匮乏, 导致对于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不能为农民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与帮助, 使得农机具无法全面使用, 最终制约丘陵地区农机化的整体推行[3]。

2.3 农机具投入力度不足

尽管国家针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 但从总体上而言, 丘陵区农机化的投入力度依然无法满足农机化全面推行的要求。首先, 乡镇以及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农机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支持与扶持力度不能满足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其次, 对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不足, 导致无法引进与吸引专业化的人才参与到农机化的推广实践工作中, 最终制约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4]。

3 关于丘陵区推行农机化对策的思考

3.1 充分遵循丘陵区农机化的原则

基于丘陵地区的自身特征, 在丘陵区实现农机化的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第一, 实用性与效益性原则, 这是丘陵区农机化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础性原则, 即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 应根据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 引进与使用适应区域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具, 确保在落实农机化以后, 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使得农民得到经济回报;第二, 以主要农作物生产作为突破口的原则, 丘陵山区地形复杂,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种类较多, 这就导致相应的农机具类型较多, 所以应抓住主要的农作物生产环节, 研发、引进、宣传、培训使得其在实践生产中, 机械化生产的优越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以此为切入点使得广大农民清晰认知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意义, 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支持农机化的落实[5]。

3.2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 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 所以在加速丘陵区农机化的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乡村道路建设、农田基础建设等基础设施进行总体性与科学性的规划, 基于农机化的要求,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把实施“村村通”公路的工作力度贯穿到农田机耕道路建设中, 不断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要支持和引导地块相对集中、条件适宜的地区加快基本农田改造, 小块田改大块田、弯田变方田, 清除地块间的隔离障碍。

3.3 实现丘陵区农地规范化流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但在农业机械化生产, 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过程中, 个体经营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进一步推动农机化推广的主要因素。为了在根本上解决小农经营这一现状, 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有序的农地流转, 有效引导具有一定生产能力与经营理念的农户对大规模农地进行规模化经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 实现由粗放生产模式向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转变,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现规模效益的提升, 推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 结语

全面推进丘陵区农机化水平的提升是提高丘陵区乃至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 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需要, 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丘陵区农机化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制约丘陵区农地规模效益的提升, 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 能够使相关部门在推行农机化的过程中, 充分遵循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生产原则的基础上, 完善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体系, 强化农机具的开发, 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推动丘陵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实现农地的规模经营, 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如何推动我国农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已成为集中思考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全面推行农机化。基于此, 以农机化的推行为研究视角, 分析我国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现状, 剖析制约我国丘陵地区农机化进一步推广的问题, 并提出提高丘陵区农机化全面推广的时效性建议, 旨在推动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为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丘陵地区,农业发展,农机化

参考文献

[1] 李平.海岛丘陵地区农机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J].现代农机, 2016, 5 (6) :9-11.

[2] 籍东武.丘陵山地地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 2015, 11 (7) :167.

[3] 梁贤焕.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J].湖南农机, 2014, 9 (10) :4-5.

[4] 罗习文, 黄元祥.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推进丘陵地区农机化进程[J].湖北农机化, 2012, 9 (4) :24.

农机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1 我国农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1 计划经济阶段 (建国初期至1 9 7 8)

作为重要农业生产工具, 农业机械是由国家按计划统筹安排, 保障供给的。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国营农场和少数农村试行推广应用农业机械耕整地、实行一定的机械作业, 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和水平不高, 有的地区甚至完全没有, 农业机械的种类很少, 科技含量也不高, 但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生产的保障体系得到了建立。

1.2 体制改革初期, 农机萎缩阶段 (1 9 7 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土地和部分作业机械也相应地划分给各农户, 原有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几乎丧失了各自的作业服务功能, 政府对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和投入很少, 当时农民也不具备购买农业机械的经济能力。在此期间,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处于停止不前的地步。

1.3 农户自发投入购机阶段 (2 0世纪8 0年代中期至9 0年代中期)

在市场经济阶段, 我国农民可以自由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 但是由于当时农民的购买能力有限, 而且政府没有实行惠农政策, 所以部分农民主要购置了一些小型农业机械, 对于大型农机设备, 大部分农民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如此, 很多农民还是注意到了农村市场的巨大商机, 农民存在购置和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欲望。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推广工作的起步阶段。

1.4 市场导向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中, 随着农村经济基础的不断加强,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 一些大型、新型、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逐步进入农户。而且国家实行惠农政策, 对购机用户进行补贴, 更加刺激农民的购买欲望, 我国的农机推广体系也在这一阶段逐步成立和发展起来。

2 国内外农机推广体系的现状和比较

2.1 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农机推广体系由国家、省 (市) 、县、乡4级构成, 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形成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的不断调整, 很多地区的农机推广工作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面临“推广无经费, 示范无基地, 基层无网点”的尴尬局面, 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农机推广工作无作为致使农机制造企业与农户严重脱节, 农民对新机不了解, 购买积极性不高, 导致新机具推广不顺利。有的农机制造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将没有经过严格的推广试验和测试的农机投放市场, 给农民带来了很大损失。目前, 农机市场的售后服务体系还非常不完善, 售后服务差的农机产品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购机热情, 同时也给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分析, 我国农机推广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机构设置不合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推广手段和方法落后;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 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在农机推广队伍中, 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比较低;农机推广工作与市场的需求结合的不紧密。

2.2 国外农机推广体系现状

在国外, 较为成功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层次分明, 结构完善。国外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 这种自上而下、纵向推广模式职能明确, 横向合作方便, 信息交流畅通;由于农机推广是公益性服务, 所以经费来源主要是由政府拨款;加强立法, 管理规范。在法律法规上很多发达国家对农机推广的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合作推广。坚持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与推广部门相结合, 将农机新技术、管理新方法、生活新方式等一并传播给农民;人员素质高。许多发达国家对推广人员在职培训的时限和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如美国州一级农技推广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2.3 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现状及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机技术和农机产品的总体水平至少落后20~30年, 笔者根据对比, 总结了我国农机推广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管理混乱;经费不足;基层的配套设备很差;农机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农机推广体系落后;农机推广部门与科研部门脱节。

3 完善农机推广体系的措施

3.1 从观念上增强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认识

农机推广是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和手段, 积极有效的农机推广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机推广部门必须转变职能, 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农机推广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有效保障农机推广组织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强, 领导, 采取, 措施, 解决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使农机推广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农机推广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农业生产。

3.2 通过增加经费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农民是农机推广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是投资的对象。虽然我国农业属弱势产业, 但是我们农机推广人员应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导向, 通过贴息、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民购置农机。此外, 政府还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改善农机推广手段, 把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农机推广,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3.3 加强对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

农机推广部门必须做好新农机具和新技术的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的技术和操作水平, 为农民购买和用好机械进行全面的服务。还要对农机推广的专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业务培训, 让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宣传组织能力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4 结语

农机推广工作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点, 建设好农机推广体系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农机推广体系发现了我国农机推广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而后笔者提出了完善农机推广体系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农机推广体系,发展阶段,国内外现状,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 林芳.浅谈我国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0, 1, 27~28.

农机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第6篇

1 当前形势下农机发展现状

1.1 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使得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农机发展和使用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其农机投入程度高,而发展稍微落后的地区农机水平就比较低。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少,而农机占有量在50%以上,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耕地面积多,但其农机保有量还不超过20%,使得地区间农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农机水平发展不平衡。

1.2 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主要是农户承包,其承包数量少,使得土地被分割严重,一块地可能有多种农作物同时种植,也有可能多个农户同时拥有一大块地,这就影响了农机的连片作业,不仅增加了作业成本,而且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农户运用农机作业通常都是为了自用,主要还是小型农业机械,使得小型农机购置重复,影响农业机械的结构构成。

1.3 难以适应种植结构

因为农业种植都是以户为单位,其结构灵活多变,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数量都不固定,这就使得农机发展难以适应种植结构的快速变化。而且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快,原有的农机淘汰也非常快,这也使得农民接受存在一定困难,影响农机的有效推广[1]。确定农民需要的农机还要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农民通常会改种其他粮食,这种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使得农机发展一直都难以适应种植结构的发展。

1.4 缺乏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农机发展中,其研发创新还比较少,而且科技研发力量不够集中使得,农机生产企业本身成为了其研发创新的主要力量。目前研发的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属于粗制滥造,还有一些特色的农机得不到研发,开展存在很大难度。虽然国外的农机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我们与之交流不多,有非常大的发展差距。

1.5 资金投入少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开始关注农机的发展,并认识到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开始加大了对农机的财政支出。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国民收入水平也在快速提高,相比之下目前的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而社会资本也不注重农机投入,影响工业返哺农业的程度。

2 当前形势下农机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前形势下的农业发展中,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保证农村机耕道路,才能推进大中型农机的广泛应用。而要消除农村冬水田,需要合理设置排灌沟渠,并在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农村机耕道路、排灌沟渠、农机场库棚、中小型农村机电排灌设施等纳入到其中[2],推动政府实施有效的行政行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领导。同时还要积极落实具体的工作责任,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农村农田结构建设中积极引导农民,为农村农机发展和推行奠定实施基础。

2.2 增加财政支出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建立企业、市场统一的产学研农机工业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开发、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推动农机的创新发展。政府也要建立科研院所,并与农机制造的重点企业合作,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推动多功能、高质量的重点农机产品开发中心的建设,并建设公益性的农机技术实验室和实验中心,集聚吸引优秀的研发人才,积极进行关键性农机技术的研发,就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进行重点研究,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政府也要支持高等院校的农机工程学科建设,推动农机工程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并不断进行农机培训体系的完善,发挥中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不断培养农机制造的实用性专业人才。

2.3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政府要推动农机培训体系的建设,并鼓励相关机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体系,(下转第35页)建设更多的培训项目,并进行农机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另外,政府和企业也要加大培训投入,加强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丰富其培训手段和措施,提高机构的培训能力。政府可以组织农民参加多层级、多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保证指导到户服务到田,使得农民在了解农艺技术的基础上,也懂得农机作业的相关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机械化。

2.4 利用土地流转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应的职能部门就要做好各项工作,要加强对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管理,积极推动其手中土地的顺利转移[3],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这些农民传授农机作业的技术和手段,在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机的继续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进程。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这是当前形势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农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机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继续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农机的研发力度,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土地流转机制的作用,加大对农民的农机使用培训,不断改善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使用情况。通过这样的农机发展对策,针对性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推动我国农机的稳定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但是我国地形广阔,农村的不同地形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结合我国的农机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对策分析,并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农机发展情况,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当前形势,农机,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吕树新,王建玲.农村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5):300.

[2] 辛太国,战桂丽.新形式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0):7.

上一篇:液压元件范文下一篇:民营企业税收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