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论文范文

2024-07-27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当今高中化学教育的新形势下,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培养和塑造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这种科学的,前瞻的教育,能真正地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站在昨天的经验教训上,结合今天的新理论,寻求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化学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的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自主性;探究

过去的教育一直活在凯洛夫的“讲解—接受”的教育模式里,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学生更多的是被压迫着学习,负担很重,更别提是自主能力了。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的探索中进行总结,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见解。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化学思维

兴趣是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学好每一科目的前提。因此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忽略兴趣的培养。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汲取更多的知识,从此,繁重的学习也变得不再是负担,而是那样的轻松,真正的学习就会开始。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化学思维的过程中,第一。一定要把一成不变的化学教学模式丢掉,合理设计课堂的教学结构;第二,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开阔学生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一定摆脱课本的束缚,寻求更加新颖的方式,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第四,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习题,使其巩固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审视事物。例如,看见一瓶矿泉水,商人想的是如何赚钱;地理学家想的是出自哪一个岩层:而化学家想的应该是里边有哪些元素等,培养出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自主的去学习,探究,用化学的角度去看待物质世界。

二、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在改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善于应用言辞,甚至“装傻”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适时的这样去询问学生:“老师在备课时,遇到了些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问问学生们的看法,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诸如此类。其次,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是一个集体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探讨者,而不是一个命令者、终裁者。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能够自主的学习,进而发展创新思维。最后,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赞美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们的想法、做法有偏差,也应该用一些赞许鼓励的话,让他们不要灰心。只有他们的行为得到了肯定,他们才能大胆地想、大胆地问、大胆地做,才能给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这样双方才能处在最佳的教与学的状态,取得更高效的教育成果。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未知

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这般的教学方式已经持续了千年,如今在这个瞬息万变、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要求学生不只是简单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有思考的头脑,勇于向教师或是书本提出对知识的质疑,彻底根除只知道老师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思想。同时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老师去演示实验,更多的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走上三尺讲台,自主思考,探究,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经历过,才会对这一部分经历记忆犹新,从而达到巩固相应的知识的目的。

所以,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应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要把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团结的氛围。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化学教学并不在于机械式地把知识灌注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如何引导他们自觉地去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摒弃那些陈旧、古板、被动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真正的自主和独立,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高中历史教材是高中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当今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故阅读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是高中生学好历史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就高中历史学习而言,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掌握一些阅读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能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帮自己高效掌握大量历史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中历史教材自主学习三部曲——通读、精读、串读

1.通读。

所谓“通读”,就是对整本高中历史教材或某一篇课文浮光掠影地读一遍,从宏观上对其有个总体了解和把握。那么,我们应如何通读高中历史教材或某一篇历史课文呢?就一般而言,一是通读教材目录,注意理解单元、章节标题与课文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通读某一篇课文中的纲目,明确该课的主体知识要点,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把握知识体系,从而对该课内容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为了提高通读效果,笔者在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们三点:一是通读高中历史教材要全面。即历史教材中的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等都要读,不可丢三落四,以便最大限度地发现信息,选择性地获取信息。二是在通读历史课文时,要注意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断层处、深化部分。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建构于所学旧知识的基础上,是旧知识的延伸、拓宽和深化。我们要重视并学会对新旧历史知识的比较,比较其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抓住其深化部分的内容,把所学的知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三是要学会比较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与初中历史知识的联系与区别。高中历史教材注重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许多知识是从初中知识过渡、深化而来的。因此在通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回顾初中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理所当然比初中历史学习要求更高,我们要学会思考:要求高在哪些方面、高在哪些内容?要抓住其深化部分作重点理解。

2.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读懂每个知识的具体内容乃至其词、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知识结构,记忆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精读往往需要读多遍才能完成,既适用于课堂学习中,也适用于课前预习。有关精读的具体做法,特提示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找出历史课文中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画出来;同时要开动脑筋,边读边思考,重点掌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对重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思考,以求准确理解。然后根据课本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一点都包括那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概括、构建章节知识结构。这样既分清了纲目层次、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点化,纲举目张,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分析、归纳、概括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二,从不同角度分解历史课文中的内容。任何历史知识都是由不同历史要素构成的。如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就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成败原因、影响等。又如典章制度,就包括时间、制定者、制定目的、内容、性质、作用、影响、评价等。因此,我们在阅读历史课文时,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将教材内容划分出背景(原因)、目的、经过或内容、影响、成败原因等,并落实到历史课文的具体语句中。

第三,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网络体系。贯通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就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而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以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第四,注意鉴别知识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有的同学记忆历史知识像背诵语文课文那样背诵历史教材,实际上既无此必要,也没有这样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难于坚持。在阅读过程中,只需抓住知识性语句来理解、记忆即可。如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人教版历史必修2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要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属知识性语言,必须理解记忆。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要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则都属论证式描述性语言,无需记忆。

第五,要敢于质疑和假设推理。事实上,当今高中历史课程是“一标多本”,对同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析,不同的历史教材不仅存在差异,有些甚至差异很大。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将某一版本的历史教材视为圣经,而要敢于质疑和假设推理。这是培养我们自己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自主学习历史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敢于大胆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与结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引用史实加以论证或驳斥。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应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对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比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串读。

所谓“串读”,就是指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纵横联系,进一步搞清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前后联系,抓点、连线、成面,即把相关知识点连成线、织成面,使知识网络化、线索化、立体化,最终学会迁移和灵活应用知识,提高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这里的“点”是指历史课文中的“爆发”、“兴起”、“酝酿”、“开始”、“发展”、“全盛”、“转折”、“失败”、“初步”、“进一步”、“彻底”、“完全”、“低潮”、“高潮”等关键词,在阅读和理解时,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些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中有这样的表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抓住句中“进一步”和“初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通过其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而实现的。那么侵略是如何渐进的?对自然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又是如何进行的?为何必然会走这样的道路?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我国民族资本义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中外对比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方式,将不同方式与结果相结合我们就更能认识到历史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又如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引言中说:“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我们可以抓住句中的“渐进”进行分析:“渐进”的表现是什么?为何会出现“渐进”?为何说是“渐进”而不是“突进”?“渐进”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给后人以什么启示?这就能深化对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的理解。

这里的“线”是指历史教材中的结构。纵观当今高中历史教材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包含、并列两种关系。是包含关系的,要把握中心句,而中心句的位置不外乎段首、段中、段末三个位置(一般在段首),每目标题即为中心句。是并列关系的,多从不同角度按时序展开。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引言中讲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如此就依据时序,分三个层次揭示了三个伟人、三大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和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里的“面”,指的是纵横迁移历史知识,体现的是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或技能来学习其他类似的历史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获得这样的认识: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开始,是因为英国同时具备了如下条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经济技术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也适用于分析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可将这样的认识迁移到理解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上;也可用于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这样,就能全面把握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了。又如自主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应联系第三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和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的相关内容,理解其对天主教统治及神学思想的批判作用、对启蒙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注意其与历史必修2中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和历史必修1中的“欧美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其中,前者是原因,后者是作用)。

二、对高中历史教材中几个具体内容的自主学习

1.学习目录和大事年表,理清知识线索。

在自主学习历史教材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认真学习教材中的目录,因为目录其实是历史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每一单元的内容编者都是围绕目录这个中心而编写的。通过对目录的学习,会大致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有个粗浅的了解、有个整体印象,由此可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内容、单元与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我们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例如,透过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目录,我们至少可以获得如下认识。

第一,它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既有成果的反映:制度,体制,政治理念(意识、思想);也有历史进程:从古到今,从专制到民主,从一国之内到世界范围,核心是制度变迁。旨在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第二,从所占比例看,中外历史比为4∶3。

第三,从课文结构看,其基本结构为:分——总——分。如在介绍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时,教材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希腊和罗马民主法制。但从整体上看,介绍的是古代世界两种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制度和民主制度。接着,教材又分别介绍了近代西方与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展示了近代以来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四,从各单元的线索及要点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线索是: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夏朝建立,商周时期经过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不过整体趋势是君主专制日益加强。要点是夏、商、周的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的统一和皇权及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线索是:希腊政治体制演变和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要点是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确立与完善。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是: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到欧美大陆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以议会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要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联邦制的建立,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和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发展。问题的核心是西方的代议制度。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基本线索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各阶级、阶层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学习先进政治制度和探索解放道路的艰辛历程。要点是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民主义革命,土地革命和国共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基本线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或者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要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巴黎公社的试验,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基本线索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起步、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下的改革;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意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基本线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要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前后的外交成就,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基本线索是: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的变化(从“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到“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要点是“冷战”;“冷战”下的国家关系;欧洲联合的历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

另外,我们还要关注教材后面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并反复阅读。它能有效帮助我们解决当今“专题历史教材”给学习者造成的时序混乱,弄清不同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

2.学习单元引言,明确单元知识背景与核心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每个单元都撰写了引言。它主要介绍本单元历史的基本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的线索。学习这些引言,可以有效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掌握该单元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明确该单元所涉大事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历史时空观。同时,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引言还可以提高我们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引言的核心含义有三:(1)古代希腊和罗马两大古代文明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发祥地。(2)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遗产,并有别于其他四大古老文明,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3)古代希腊的辉煌集中体现在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和文化的巨大成就;古代罗马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博大而缜密的法律制度。因此,学习本单元,要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概念和核心内容,重点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3.学习课文内容,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正文是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和主体内容。历史教材中每课正文都有相应的子目,学习正文时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演进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深刻领会那些理论性的表述和结论性的话语。学习历史教材正文应坚持“问题驱动原则”,即坚持带着问题研读历史教材。不少历史问题,是可以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找到答案的。当然,学习课文内容应包括历史课文中的小字和注释内容。小字内容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扩展或分析,也就是说,有的是正文的浅化,有的则包含着高水平的要求。小字部分虽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小字的文字生动,引人人胜,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释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材料,扩大知识面。

另外,当今高中历史教材的不少课文中还安排了1—2条文献材料。我们在自主学习历史教材时,不可忽视其学习价值。因为这些文献材料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对文献材料的学习,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提高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课文插图,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各种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动形象的直观教材。当今历史教材讲究图文并茂,因此每册高中历史教材都包含了不少插图和表格图,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插图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像、历史场景等。插图是为课文服务的,我们在学习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时应紧紧结合课文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逐步培养自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5.运用课后练习,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每课之后都有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题型多种多样,包括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制表题等,大都着眼于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学习与完成这些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检测教学效果。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自主学习历史教材的同时应认真做好自主学习笔记。自主学习笔记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画符号、书旁写评注、笔记本上写笔记。关于书上画符号,可准备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历史课文中勾画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几个并列内容要点用“①②③”等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用“‖”表示等。书旁写评注就是自主学习历史课文时,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四周空白处做解释写评语。如读到“鸦片战争”一节时,可在书上相应的空白处写背景、根本原因、导火线、开始、经过、结果等批注。在书上画符号写评注可以使同学们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还可以突出要点,有利于今后复习。在以后翻开课本时,重点、难点和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增强复习效果。至于笔记本上写笔记,一般是将所学历史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微型化,是经过自己精心思考的结晶,是“自己的东西”。长期训练下来,会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自主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实的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 自主学习法 应用

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倡导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由重教的教学方式逐渐向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方式发生变革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定变革,原有的语言法等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探究法、合作法、自主学习法等新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索,从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后为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高中地理教材增加了图片、插图等素材。高中地理属于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只有学生的地理知识达到活学活用将来才会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自由翱翔。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开展自主学习,首当其冲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学习兴趣提升后,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才会加深,主动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由于高考制度的约束,侧重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识记,在课堂中地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科分数,便采用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大破坏了地理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新课改后倡导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采用自主学习法。为改变地理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学校情况以及学生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历史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根据本地区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具体分析其成因及特点。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地理知识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二、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教师情感的改变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传统的高中教学条件下,由于语数外在高考中所占分数较大,语数外教师无论在评职称、发奖金还是地位上均高于地理教师。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相同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一部分被视为副科的学科教师很难接受被边缘化的现实,产生不良情感,并将这些不良情感宣泄到课堂中。在教学中采用高压政策,给学生以严师形象,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新课改后自主学习的实施首先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严师的形象,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提出自己疑惑的时间与空间,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良好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要传授的学科知识。为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教具情况设计出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探索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设计优秀的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教师同学生一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采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激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和练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为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刚.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观之我见[J].才智,2010,(3).

[2]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这对弘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不能只做教学的“主演”,而更要做教学的“导演”,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要成功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趋势。

一、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

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程,其中就强调了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注重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只有教师树立了民主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学才能走向民主,走向开放,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二、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我在教《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利用了视听手段,播放此段情节的电视剧视频以及之前相关情节金钏儿跳井一段的视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首先对情节的前因后果有大致的了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小说的学习欲望。而教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我找来了有康桥背景视频的示范朗诵。学生结合画面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康桥的美,走进诗境,感受新月派诗歌的绘画美。随后,学生结合诗句能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较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创设学习情境,切实落实自主学习

《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本备课组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和操作策略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首先合理组合,开展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以专题教学为主。新课标要求语文选修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提供语文素养拓展和提升的空间。在文本信息量大,内容多,时间较紧的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只能是走马观花,一阅而过,甚至一些内容会上成枯燥的政治课,难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由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再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收集、学习整理、讨论归纳等学习任务,最后,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这种小组协作式的研究性学习,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研究能力的提高。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学生的分组。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分组时,若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即在理解、操作、分析、概括等方面素质均衡的分为一组,虽组内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比较均衡,利于交流,但在活动中,学困生组的成员思维不能与优秀学生组达到一致,很可能挫伤学困生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将优秀学生与学困生混编在一起。要求在小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小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避免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四、创设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知识要点,再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获取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结合实际、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书本理论中获取知识、理解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新异刺激的感受,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之获得美的享受。这样设计的课件,较好地实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相结合的语文教学目标,拓宽了语文课堂信息传播的渠道,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建设自己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机制,它突出表现为自主意识的自觉和自主学习行为的自觉。而这两方面的培养并不会象本文表述的那样——按部就班,意识先行,一个步骤接一步骤,一个阶段继一个阶段,界线分明——进行的,它是必须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齐头并进。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灵活、民主和谐,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改(下转第147页)(上接第146页)变原有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

[2]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语文新课程实验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4]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6]新高中语文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唯有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终身从学习中受益。与此同时,为了切实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效率,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千方百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自主学习地理学科的方法为“金钥匙”,学生就能够打开地理学科的知识宝库,领略地理知识的无穷魅力。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一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其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就好比拥有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相比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而言,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内容难度明显提升。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任务更为繁重。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学生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之动力

爱为学问知识。爱,即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丝毫兴趣,那么,他们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却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缺乏实践的“土壤”。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扣教材教学内容,深入了解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其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紧扣教材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教学情景。课件向学生展示了19世纪以前因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开发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的图片资料。这些形象逼真的图片当即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浓厚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来看,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正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之动力吗?

二、多彩的活动——自主学习之舞台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会始终如一地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还会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乐此不疲、富有成效地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

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本着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之目的,还要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目的。

“宇宙中的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物质;(2)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法表达。

由此可见,凭借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目标就能够顺利达成。与此同时,立足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逐步培养。

三、有效的评价——自主学习之指南

不可避免地,学生在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偏离既定的目标,甚至与既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评价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

同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有时会偏离既定的“轨道”。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偏离“正轨”的行为视而不见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益就会大幅下降。与此同时,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显著提升。为此,教师要对部分学生偏离“正轨”的学习现象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比如,在高中地理课堂讨论环节,学生通常会就自主学习的结果与其他同学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客观地评价。特别是对于一些“曲解”或“误解”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结果,教师不仅要及时指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偏差之处,还要通过评价指引这部分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点。。

教师有效的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而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评价正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南。

正如李嘉诚所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就是生命。”具有了主观能动性、学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就好比是一个从内打破的鸡蛋,必定会在学习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必定会意气风发地行走在主动求知的康庄大道上,必定会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郑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6(14):98-99.

[2]陈永兴.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6(47):92.

编辑 冯志强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 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通过自身能动的学习, 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 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 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习惯, 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历史这门课, 学生们要接触大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而且难写难背, 枯燥无味, 于是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进而失去学习信心。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应当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 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让学生懂得以后如果再有此类危机爆发应该如何避免灾难;通过了解历代农民战争的爆发原因, 让学生认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不管统治者是谁, 只要老百姓没饭吃, 政权就必会被颠覆;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读史使人明智”, “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 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便容易唤起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即学生自己要学习, 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而兴趣就是内需的一种表现, 中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乐于自主学习, 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例如, 在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节时, 我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易中天教授点评《三国演义》, 设计了这一课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都看过《三国演义》吧?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以此引课, 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故事性、概括性等特点, 在教学中适当讲述一些历史小故事, 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课时, 引用了大锅饭的对联:“鼓足干劲加油干 (左联) , 放开肚皮吃饱饭 (右联) , 坐吃山空 (横批) , "加上漫画:“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等。学生都大笑, 觉得不可思议, 学习知识的兴趣就来了。

此外, 还有很多途径, 如知识竞赛、观看历史剧、举办历史故事会、竞猜历史谜语等等。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 将学习具体化、形象化,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 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 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 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 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条是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这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 供学生借鉴, 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 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 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 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 并相互交流和促进。另一条是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在学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 进行系统的掌握。

2、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古人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学生自己提问、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学生对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过程, 是善于学习的表现。对历史课本, 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头到尾读懂、读通, 可遇到问题, 有些学生就一问三不知, 大脑中一片茫然, 更不用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为此, 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善于质疑, 深入思考问题, 独立探寻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 有的学生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大加赞赏, 认为如果不是正面战场的抗战, 就很难阻止日本进攻的步伐, 而敌后战场也很难开辟。这些理解难免有些以偏概全, 但学生们能提出这些新的见解, 这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难能可贵, 应及时加以鼓励。

三、积极评价学生课堂活动,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自我, 进而建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 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并且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对能够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 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 然后鼓励他们用其他方法再思考;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激励, 让其产生自豪感,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我们要认真遵循新课标理念,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大胆探索研究, 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来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将是自主学习的课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 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思考, 主动探索,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才能使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摘要:传统历史教学, 教师习惯于包办式的教, 学生习惯于被动式的学, 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应是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并重视个性的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重中之重。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上一篇:医院信息系统医疗服务论文范文下一篇:护理质量提高策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