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范文

2023-09-20

身体素质范文第1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福建省漳州卫生职业院学生2 4人。将他们随机分入实验组 (n=12, 6男6女) 和对照组 (n=12, 6男6女) 。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均无任何身体和心理疾病, 他们的年龄介于21到2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22.6岁, 身高介于164.2cm~183.0cm之间, 体重则介于45.5kg~86.4kg之间。通过t检定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身高、性别及体重方面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测量法与测量方法

使用肺活量测量仪来测量学生的肺活量, 下肢爆发力采用纵跳仪进行度量, 平衡能力则使用单脚平衡能力测验。肺活量的测量方法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测量方法是一致的, 即要求受试者吸一口气之后, 嘴部紧贴“吹嘴”, 紧接着对着“吹嘴”将气体呼尽, 仪器上显示的读数即为肺活量的大小。读数越高则表明肺活量越大。

下肢爆发力测验则要求受试者站立于纵跳测试仪上, 下肢半蹲, 双手置于身后, 然后利用手臂的摆动和下肢爆发力尽力向上跳, 纵跳测试仪会自动读出纵跳的高度, 高度越高表明受试者的爆发力越强。

平衡能力测验则要求受试者首先做好准备动作:受试者单脚站立, 非支撑腿的脚底紧贴支撑腿的膝盖内侧, 双手叉腰, 之后支撑腿垫起脚尖。当受试者垫其脚尖之后测试正式开始, 测试人员使用秒表记录受试者维持准备动作的时间长度, 时间越长, 表明平衡能力越强。受试者必须每个支撑腿做三次测试, 然后换另外一个支撑腿再做三次测试。本研究将使用6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进行分析。

1.3 实验过程

当受试者被随机分到不同实验组合对照组之后, 实验组将接受为期8周的脚斗士运动训练。训练每周进行三次, 每次为一个半小时。训练由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按照实验前拟定的训练计划进行。对照组则不从事任何脚斗士训练。在试验期间, 所有实验参与者都不允许参与额外的体育运动。实验测量将于实验开始前一周和实验干预结束的后一周进行。

1.4 数据分析

所有收集到数据将使用统计学软件包 (SPSS 16.0) 进行分析。使用到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和方差。平均数和方差, 主要是用于描述受试者的身体数据。配对t检验则用于比较试验前后身体数据是否出现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见表1。通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可以发现, 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肺活量, 纵跳高度, 和单足平衡能力虽然在数值上有所不同, 但是通过t检验发现,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说明两组的样本之间在前测的时的身体素质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

实验组在经过8周的训练之后, 进行了后侧。后测表明, 实验组的肺活量较前测有了提升, 且高于对照组, 通过t检验发现,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就说明脚斗士运动能够很好的提高受试者的肺活量水平。

笔者还发现, 实验组的受试者在纵跳高度和平衡能力指标上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对照组虽然在这些指标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但是显得非常细微。通过统计学分析, 再度发现,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再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见表1) 。这同时也说明了脚斗士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爆发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如表1)

3 讨论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脚斗士运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发现, 通过八周的脚斗士运动训练, 能够显著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也即肺活量水平, 爆发力, 和单足平衡能力。研究结果与本文的研究假设一致, 这是由于脚斗士本身运动特点所致, 因为脚斗士是一项采用脚力, 身体平衡能力, 敏捷性, 和耐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 主要是以单腿支撑为基本运动形式, 利用非支撑腿的膝关节作为攻击武器, 战胜对手的条件包括攻击对手的有效得分部位, 或将对手攻击出规定区域, 或迫使对手离地脚落地, 或让对手两腿不呈交叉动作, 抑或让对手支撑腿的踝关节以上的部分着地。

注:*表示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虽然前人还未对脚斗士运动对于爆发力和肺活量的影响进行过研究, 但是笔者发现有研究者已经探索了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黄翠等[3]对优秀角斗士运动员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与正常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平衡能力进行对比。该研究发现脚斗士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要高于同龄的青少年。该研究结论与本文十分的类似, 这就也进一步说明了该研究的可靠性。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脚斗士运动对于平衡能力和肺活量的积极影响, 这就为高校进一步普及脚斗士运动提供了重要例证。另外, 类似长跑等提高肺活量的体育活动由于过于枯燥无趣, 已经越来越不被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所接受[4], 本研究结论无疑为高职院校选择体育项目来提高学生肺活量提供借鉴。同理, 目前并不存在十分普及的或者有趣的提高平衡能力的体育项目, 脚斗士运动同样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 结语与建议

综上所述, 为期八周的脚斗士训练能够显著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关于脚斗士的实验研究依然凤毛菱角, 在未来我们有必要继续从事该方面的研究。例如:探索脚斗士运动对于其他身体素质的影响 (如无氧耐力) 。探索脚斗士运动的心理学效应。从性别考量上来讲亦可以专门了解该运动对于男性或女性学生的影响。从年龄的角度出发, 则可以进一步探讨脚斗士运动对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脚斗士运动虽然已在全国各个高校开展起来, 但是这只能代表一个好的开始而已, 对于脚斗士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在此有几个建议:第一, 加强脚斗士运动的宣传, 尽管我国的体育电视频道曾经转播过脚斗士比赛, 但是这依然远远不够, 脚斗士运动目前尚未深入人心, 许多人上不知道脚斗士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第二, 脚斗士运动的有效开展, 还有赖于“做大做强”脚斗士的师资或教练, 只有师资或者教练队伍强大了, 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让脚斗士流传下去。第三, 实践和理论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 实践要抓, 理论也不能方, 必须切实加强脚斗士运动的理论研究, 从而为实践做支撑。最后, 脚斗士运动的发展要寻求地区之间的统筹与和谐发展, 防止出现区域不平等不和谐的情况。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 探讨脚斗士运动对于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笔者将24名高职院校学生均等的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8周的训练 (每周三次, 每次一个半小时) , 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训练。利用肺活量测量仪, 纵跳测量仪, 和单足平衡能力测验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 脚斗士运动能够显著提高高职学生的肺活量, 下肢爆发力, 和平衡能力。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关于脚斗士运动的研究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脚斗士,身体素质,学生,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卢春根, 刘子强, 李英.中国脚斗士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 28 (6) :83~85, 94.

[2] 匡志兵, 刘明明.脚斗士运动进入普通高校可行性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7 (2) :98~100.

[3] 黄翠, 耿磊, 赵晓东.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 (5) :93~95.

身体素质范文第2篇

一、简述当前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的现状

目前, 高校的体育课中田径教学主要依照运动技术进行训练式、传习式教学, 将带领“训练”作为主体, 忽视教育过程。教师形象、生动讲述, 动作优美、标准、规范, 可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指挥学习, 该方式不但让学生处在被动地位, 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 从而影响教学的成效。学生因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又不加以练习, 也就谈不到体育健身。现在的教学是将竞技技术知识的讲解作为主导, 过度重视技术方面的要求, 将健身教育理念、学生素养和能力忽略, 导致学生机械性学习,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 缺失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时间以来, 体育课田径教学主要将技术作为核心内容, 高度重视培养人才, 忽略了教学的核心主旨。若不及时改进调整教学目标, 则无法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

二、分析学生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的前提下, 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受到高度重视。为此, 我国各大高校在教育学生上, 不单纯注重其教学成绩, 也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田径教学既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满足素质教育的规范要求。在素质教育广泛普及的今天, 各大高校也对部分副科学习进行强调, 其同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渠道。田径教学不单纯是一门学科, 也是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质量转变的一个路径,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部分高校将教学重心作为培养学生技能和学习知识, 为此, 教师对音乐、体育、艺术等学科不太关注。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技能教育, 同样也要重视知识教育, 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田径教学不但能够锻炼身体, 还能提升自身素质, 与此同时拉近同学间的感情。体育田径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释放自己, 劳逸结合, 在精神高度紧张后, 充分释放身心, 可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三、实施有效的体育田径教学对策,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一) 明确认知田径运动的价值和功能

长时间以来, 高校体育中, 田径运动作为至关重要一部分, 可谓是体育教学中的核心, 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上占据重要作用。田径运动具备娱乐性不强, 学习过程艰辛、单调、运动负荷过大等显著特征, 可正是因为具备以上特征, 才能将其教育功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 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将学生的勇于拼搏、积极奋进的精神激发出来, 培养学生不断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2]。比如, 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 因为力量、耐力和速度等因素导致生理极点出现不适感, 在极点过后, 依然坚持运动, 战胜极点, 是锻炼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意志的最佳机会。作为体育教育者不要因田径课程的表面状况, 减少课时, 同样不能因为其难度系数大、学生不喜爱等降低其教学质量的要求。身为学生, 同样要增强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认知能力, 养成克服困难、积极奋进、不怕挫折的意识品质, 在磨练与困难中茁壮成长。

(二) 更改教学方案, 加大田径课时量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就是课时量, 其也同样是学生学习技能和知识的保证,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课程设置问题, 更改教学方案, 加大田径课时量, 将田径运动的功能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大学一年级时, 体育课程中增加田径课时量,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大学二年级身体素质奠定良好前提。大学二年级在选择体育教课程时, 采取主副选课模式, 要求学生既要选择一门主要课程, 还要选择一项田径项目作为辅助学科, 经过田径课程的学习巩固其他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主副联合的成效, 在有效完成体育田径教学任务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 通过增加理论课程课时量, 采用多媒体技术方式, 展示田径运动的魅力所在, 提升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理论知识认知度, 学会有效处理田径运动中发生的损伤问题, 与此同时在期末考试中纳入理论课, 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认知能力, 在提升思想教育的前提下, 深度增强对田径价值和功能的认知意识, 做到行动和思想有机融合, 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方式[3]。

(三) 精细化教学内容, 增强趣味性

田径运动具备健身和竞技两种特性, 高校体育不仅要重视田径运动的竞技特点, 还要充分彰显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在选教学内容时, 将竞技项目复杂繁多的教材内容删除, 主要以强身健体、增强趣味性为标准, 体现其健身价值和功能作用。在田径课程中组织投、跑、跳等运动形式融合的活动, 在潜意识中改变田径运动的乏味、枯燥特点, 将学校的有限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适当改进田径项目, 保留项目特征, 并将难度要求适当降低。研究创新形式, 将学生作为田径教学活动的主体, 同时将传输运动知识、提升身体素质、传播文化、培养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集于一体, 提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4]。

(四) 关注个体性差异, 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制度是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考评, 而成绩考核是对学生体育学习基本状况的了解, 同样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效的标准, 为此, 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考试面前做到平等、公正。因为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性, 若严格根据标准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其中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公平, 会引起其丧失田径学习的热情。所以在考评田径课程时, 将田径运动的竞技特点淡化, 减少学生的紧张、恐惧感, 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考核时, 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对学生的运动热情、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对同学间的差异尽量做到考核方式满意, 避免考核方式不正确, 消减学生的田径课程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方可良好实施田径教学, 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抵触情绪避免, 进而积极参与田径运动中, 有效提升身体素质[5]。

(五) 壮大师资队伍, 提升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体育教师, 其占课程中占据关键性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业务水平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成效的好与坏, 为此, 高校需要经常组织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式, 更新思想观念, 确保其尽可能早期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经过不断改变教育观念、升级教学模式、优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 同时不断接受创新技术和知识, 转变教学方式、知识框架和教育理念, 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 同时保证本学科的良好、稳定发展。与此同时, 高校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交流学术知识,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 研究、分析改革田径课程的新方式[6]。除此之外, 因为体育教师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特殊性, 工作十分艰辛, 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不成正比例, 有时会挫伤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导致其缺乏地位感和成就感。应该对体育教师的工资制度适当调整, 提升户外劳动的福利, 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其同样作为壮大师资队伍的关键内容, 占据较高的价值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而言, 各项体育运动的前提基础为田径运动, 其不仅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并发挥其强身健体的效果。目前, 我国高校的田径教学特征十分多样化, 其中体育教学方式、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各种因素均影响着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必须站在田径运动的文化底蕴、作用、教学意义和地位等角度, 找寻一种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渠道,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养。

摘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中, 体育课程占据重要价值意义。田径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性课程, 对体育教学的成效有着一定影响。现阶段,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人们对田径观念发生明显变化, 而高校在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上也发生改变。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 也将面临严峻的机遇和挑战, 其主要体现在当下对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低下, 学生缺失田径运动的基础条件。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的现状, 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有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课,田径教学,高校,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君建, 柳文杰.“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田径课程开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 (15) :87-88.

[2] 王家琪.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与对策--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求知导刊, 2016 (15) :43-43.

[3] 孙长新, 林松.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研究--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 2017, 36 (6) :216-220.

[4] 刘爱武.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以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 2014 (33) :27-29.

[5] 欧先亮.浅议高职院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的关联[J].教育现代化-知网, 2017 (16) :0097-0099.

身体素质范文第3篇

一、健美操运动的特点

健美操运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健”、“力”、“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 健美操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同时, 健美操运动具有强烈的节奏性特点, 在运动过程中, 通过快节奏的音乐, 烘托运动气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使学生在强烈的节奏中展现优美的肢体动作。并且, 健美操运动要求学生具有充沛的体力, 在训练过程中, 通过高超的技术, 展现出健美操的美感,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除此之外, 健美操运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在练习过程中, 练习形式能随学生的心情发生变化。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对运动器材及场地没有过多要求, 使健美操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学生进行健美操运动训练的意义

(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对学生开展健美操训练时, 有效拓展体育教学内容,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健美操的训练中, 教师能通过音乐与美学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健美操训练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心理需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时, 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健美操基础动作, 锻炼学生的身体功能, 提升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柔软性。因此, 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 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二) 提升学生审美素质

学生进行健美操的训练, 有效提升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产生全新的感悟。并且, 通过教师的引导,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 学生进行健美操运动的训练, 使学生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形成匀称的肌肉, 高雅的体态, 使学生对美重新产生理解。除此之外, 在健美操的训练中, 跟随音乐展现肢体动作,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 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审美爱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 对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 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健美操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 提升身体素质

健美操训练过程中, 动作幅度较大, 学生在实际运动中, 有效拉伸韧带, 从而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并且, 教师能指导学生正确的掌握健美操训练技巧, 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及肌肉。在训练过程中, 经常出现大幅度的踢腿动作, 增加学生关节的灵活性。同时, 学生通过不同方向, 不同方式的跳跃动作, 有效提升腿部及肩部的力量, 全面提升学生对肢体的控制力。因此, 健美操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使学生健康快乐的进行发展。

(二) 塑造健美形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学生越来越注重形体美。主要是指人体外形匀称与健美, 学生在父母基因影响下, 形成基本体型。通过后天的塑造。有效形成良好的体型。因此, 现代学生通过健美操的训练, 塑造健美形体, 追求完美的体型。主要是由于健美操的创编与生理学、体育美学等多种理论有关。健美操的肢体动作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对某一个部位进行锻炼, 从而塑造出完美形态。学生接受健美操训练后, 站立、行走等姿态都具有灵动的美感, 满足学生对形态美的追求标准。

四、健美操对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训练策略

(一) 反复进行健美操练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时, 应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健美操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健美操动作, 有效对头、肩、颈、脊柱等各个关节进行锻炼, 从而提升学生关节灵活性。同时, 由于学生不经常参与体育运动, 在健美操的训练中, 容易出现肌力不足导致身体出现疼痛感。因此, 学生应反复练习健美操动作, 促进关节灵活, 有效锻炼肌力, 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并且, 在反复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动作标准, 进行反复练习, 从而锻炼学生耐力。通过反复练习, 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除此之外, 教师在训练中, 改革传统训练模式, 通过游戏训练方式, 激发学生训练热情。

(二) 掌握健美操基本节奏

健美操训练中, 主要是对提升学生身体柔韧性, 通过健美操动作的训练, 使学生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部位得到锻炼, 从而使人体关节在最大范围内有效进行活动。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将不同类型的动作进行改变, 在训练中, 增加腰部、膝部、踝部的动作。从而使全身的关节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 全面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并且, 有效增加学生韧带的柔韧性。除此之外,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 展现健美操的动作, 也能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

(三) 控制健美操运动负荷

学生在生活中, 仅是开展学习生活, 缺乏课余锻炼。因此, 在身体内储存大量多余脂肪, 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 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健美操训练计划, 既能帮助学生减掉多余脂肪, 提升形体美感。还能帮助学生控制运动负荷, 使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功能。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 正确的进行健美操训练。不应过度训练, 加重身体负荷, 对学生锻炼身体素质产生负向影响。除此之外,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 应保证学生进行有氧运动, 对学生规定训练时间、休息时间等。有效帮助学生减掉多余脂肪, 使学生对形体产生审美感悟。

(四) 健美操训练实现技能化

传统的健美操训练方式, 教师对学生提出硬性规定, 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 为学习动作而学习动作, 忽略健美操的艺术特征。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时, 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健美操动作, 如舞蹈的手位、脚位等。并要求学生对背景音乐进行欣赏, 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 不断调整健美操的动作。从而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 掌握健美操的训练技巧。有效实现健美操训练的技能化,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健美操运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等特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 能提升审美、身体素质。学生在健美操训练中, 教师通过创新训练方式, 有效提升学生训练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 塑造健美形体, 有效减少身体脂肪, 提升健康水平。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时, 应要求学生反复进行健美操的联系, 掌握健美操的基本节奏, 控制健美操的运动负荷。并且, 应将健美操训练实现技能化, 有效提升健美操训练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 将音乐、舞蹈、体操与美学集为一体。在锻炼过程中, 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 提升学生审美体验。因此, 学生应加强健美操的训练,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但现阶段, 教师在健美操训练过程中, 运用传统的训练方式, 导致学生对健美操训练失去兴趣。针对此种训练现状, 难以发挥健美操训练应用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健美操训练的特点, 及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对创新训练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帮助学生矫正身形。同时, 使学生通过健美操的训练, 陶冶心理情操,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发展。

关键词:健美操训练,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娣.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及培养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 2018 (09) :196.

[2] 仲冰冰.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对竞技健美操三人三级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影响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32 (04) :165-169.

[3] 马超.身体素质练习对大学生身体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浙江外国语学院健美操选项课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 2017, 7 (26) :233+235.

身体素质范文第4篇

1 跆拳道练习可以提高腿部的爆发力

跆拳道项目对抗特点即在跆拳道比赛中, 主要的得分手段 (约占95%以上) 是各种腿法技术, 而横叉是反映运动员髓关节和下肢的柔韧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是动作质量和动作灵敏的前提和保障。20秒提膝是反映跆拳道运动员速度的重要指标。在跆拳道比赛中, 攻防转换的速度非常快, 技术动作的应用瞬间就已完成, 这就需要运动员必须具备瞬间的速度能力, 本研究中20秒提膝有所增加但没有明显差异。速度素质受遗传影响较大, 后天锻炼有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不明显。

立定跳远是反映运动员爆发力, 特别是下肢爆发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男生经过跆拳道练习后立定跳远指标显著高于练习前, 女大学生亦有增加但无显著性。说明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男大学生踢击的力量很大, 下肢的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立定跳远成绩的大幅度上升。而女大学生存在胆怯的心理, 在练习中腿部发力较小下肢力量发展较慢, 所以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有增加但无显著性。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 爆发力要求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 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它在跆拳道运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跆拳道的锻炼过程中对腿法进攻的力量和速度要求是相当高的。如果仅有力量而没有快的速度, 你就无法击中目标;如果光有速度而没有很好的力量, 那么即使你能够击中目标也无法产生明显的击大效果, 不但不能给对手产生威胁, 而且还不能得分。在跆拳道的教学中我们每一次课都有腿部的力量和速度的专门练习, 所以跆拳道课可以提高腿部的爆发力。

2 跆拳道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柔韧素质

横叉是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关节、肌肉、肌键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柔韧性的提高, 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 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800米是反映跆拳道运动员耐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跆拳道比赛规定:每场比赛分3局, 每局为3min, 局间休息1min (青年比赛分3局, 每局为2min, 局间休息1min) , 这对运动员的耐力有极高的要求。在跆拳道的教学中主要是以腿法、品势的练习为主, 教学比赛较少。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是关节、肌肉、肌臆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柔韧性的提高, 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 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在参加跆拳道锻炼之前柔韧素质大多数都不是很好, 在习练的过程中每次课中都有柔韧素质练习, 因此通过跆拳道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柔韧素质。

3 跆拳道练习能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经常进行跆拳道运动, 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产生良好的适应, 从而提高人体的工作能力。跆拳道运动既需要速度也需要耐力、它是一种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相结合的综合性运动。长期进行跆拳道练习可以使安静时心率减慢, 心脏运动性增大。使之收缩时射血能力增强, 心脏肌纤维内ATP酶活性升高, 能提高体力负荷。长期进行跆拳道练习还可以改善心血管机能。使每分钟输出量增大, 从而提高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跆拳道运动的内外相合, 上下相随, 周身协调, 动静结合的运动特点。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扩散, 促使胰岛素分泌因子、抑制了下丘脑情绪中枢的兴奋性和焦肝血管中枢的紧张活动。终止脑垂体不断发出的信号和脑垂体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激素进入血液, 从而推动血液循环。

台阶实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实验, 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由于台阶的高度是固定的, 因此相对与每个受试者来说, 台阶实验是固定时间 (180秒) 内完成固定的负荷, 根据恢复的快慢计算指数来反映心脏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 在运动负荷相对等同的情况下来比较心脏功能的优劣。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 动用心输出量潜力越多, 心跳频率 (脉搏频率) 越快, 指数越低, 心脏功能水平也越高, 反之越低。参加跆拳道锻炼能够明显地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

肺活量用以反映人体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 是评价人体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指标。肺活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肌的力量、肺和胸廓的弹性等因素, 同时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因素有关。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以促进胸廓的发育, 增强呼吸肌的力量, 故经常锻炼者肺活量要比一般人大。跆拳道运动关节活动幅度大、运动量较大, 而且每一次出击都要大声气合, 这更加有利于肺活量的提高。参加跆拳道锻炼能够明显地使肺活量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摘要: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速度快、力量大、动作灵活、耐力持久, 这就要对练习者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长期的训练必然使肌肉发达、强壮, 由于练习跆拳道的运动量较大, 会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 因此跆拳道运动对身体形态产生良好的影响, 避免消瘦及肥胖体型的发生。本文谈谈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的影响。

关键词:跆拳道,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质

参考文献

[1] 许云前.对合肥市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可行性的探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6 (1) .

身体素质范文第5篇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建院以来, 四年一台阶, 八年一跨越, 建设和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秉承“能力为本, 就业为先,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实施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结合, 培养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把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十分重视体育设施建设, 在原来400米标准运动场、50米游泳池、3块室外排球场、7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9个乒乓球场的基础上, 近三年来又相继建成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室内场馆, 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使用, 无疑为体育教学、比赛和健身等活动的开展, 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优秀身体素质学生的来源及选拔途径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 高职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高职学生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来看, 有43.5%的高职学生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独生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2%。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良好、精力充沛[2]。资料显示:高职学生普遍小脑发达, 更适合从事一定的体力工作。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优秀身体素质学生进行选拔。

1.1 体育特长生

学院非常重视优秀身体素质学生的招生工作, 加强招生人员与高中相关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增进相互了解, 在每年申报单招计划时, 都要保留一定数量体育特长生招生名额, 对体育特长生的专业要求也较为宽松, 涵盖田径、球类、武术和游泳项目等。

1.2 体育院校落选生

由于我国体育院校招生人数有限, 条件又较为苛刻, 尽管一些学生体育科目分数较高, 但是由于文化课分数不够, 进而与体育本科失之交臂。与体育专科院校相比, 为了学到一技之长, 这些学生更愿意到职业院校来学习, 这一趋势, 无形当中为高职院校获得了较好的体育优秀学员资源。

1.3 通过新生学籍档案筛选

学院体育教研室与招生、学生管理部门积极配合, 每年在近3000新生学籍档案中搜集相关信息, 统计优秀身体素质学生的信息材料, 再进一步建立优秀身体素质学员信息表, 为进一步挖掘、使用、培养这些优秀学员提供线索和参考。

1.4 运动会选拔

一年一度的全院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 是全院学生施展体育才华的良机, 优秀身体素质学生将会脱颖而出, 通过搜集、整理各个赛项成绩, 记录优秀学生相关信息, 对优秀身体素质学员信息表进行补充。

1.5 学生社团组织推荐

学院现有学生社团组织十多个, 特别是武术、柔道、游泳、棋类协会, “暗藏”各类体育活跃分子, 通过学院团委、学生会等渠道, 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优秀身体素质学生, 同时, 像武术、柔道、游泳、棋类这些体育项目的挖掘, 对今后体育教学内容的拓宽提供了便利。

2 对优秀身体素质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运动基础好、素质高, 对体育教学中的新技术动作, 掌握的快, 对这些同学, 教师应当提高标准和要求, 增加技术难度。在优秀身体素质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后, 让他们辅导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 再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教学工作中, 我们采取以下三个方式。

2.1 学生自我管理

体育课堂采取“多体委制”, 即在一个班级内, 由任课教师任命3~5名体育课堂负责人, 由这些体育课堂负责人“轮流坐庄”, 协助体育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特别在体育器材领送、准备活动、课堂管理等方面, 以体育课堂负责人为主, 组织班级同学完成,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现自我管理。

2.2 采取小组学习方式

每个教学班分成4~6个教学小组, 小组负责人由优秀身体素质学生担任, 其职责是辅导组内学生巩固、完成技术动作要领, 带领本组与其他各组进行比赛, 及时向老师反馈各组学习与活动情况。各种技术动作要领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完全掌握, 需要课后反复练习才能达到, 这种情况下, 教师给出任务要求, 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 课余时间完成任务要求。

2.3 实施教学监督检查、评价、激励

每个教学小组学完成技术动作后, 教师要检查、指导学生掌握情况, 对每个小组及个人做出评价, 对完成好的小组及个人给与适当加分的奖励。

3 拓宽选修范围

回顾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历史, 体育教学目的实质上就是以国家利益为第一, 淡化或者忽视了个体的体育需求, 在教学实施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教学手段较为强制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 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较历史各个时期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教学[3]。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3.1 为学生提供锻炼场地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 学院制定了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网球场、游泳池、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室等对学生全面开放,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生活, 同时也使我院的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3.2 增加大众化项目

为了达到终身体育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健美和太极拳等大众体育项目教学内容, 加强这些运动项目基本动作要领的学习, 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 能够持续健身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重视参赛与交流

学生的运动成绩需要检验, 运动技能需要交流提高, 每学期学院都要组织校内外数十场比赛, 这项工作已经常态化, 提高了学生竞技水平, 开拓了视野, 同时, 为学院知名度的提高, 起到一定的作用。

4 实施优秀身体素质学生引领和带动下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施优秀身体素质学生引领和带动下体育课教学模式以来, 学院体育教学、赛项和全员健身活动有了明显好转, 表现在学生对学院体育活动的开展满意度提高, 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对终生体育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近三年来, 学院参加各类比赛中, 获得重庆市高校女子排球一次冠军和二次亚军及男子排球二次第三名、男子篮球获得一次第三名、女子乒乓球获得二次团体第二名、获得一次女子双打第一名、混双第一名、男子双打第二名、男子单打第二名、女子单打第三名、重庆市大学生运动会男子200米第一名、铁饼二次第一名、一次第二名、110米栏第一名、跳高第三名、女子400米第三名。麦克斯2013年度报告显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在同类高校中, 评价较高, 社会认可度较高。学院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电话等方式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 用人单位认为学院培养的学生思想素质高, 技术过硬, 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 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创新能力以及整体评价高, 满意度达90%以上。以上成绩的取得, 与实施优秀身体素质学生引领和带动下体育课教学模式, 是分不开的。

5 总结

高职院校有良好的体育“学苗”, 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把握“学苗”优势, 积极探索体育教学规律, 善于发挥优秀身体素质学生引领和带动作用, 积极探索优秀身体素质学生引领和带动下体育课教学模式, 为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使其更好的适应劳动技能型岗位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体育已在职业生活或者职业教育中成为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了优秀身体素质学生的来源及选拔途径, 给出了优秀身体素质学生的培养方法, 对拓展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对优秀身体素质学生引领和带动下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学生,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毛晓峰.体育教育在职校学生素质中的作用[J].体育教育, 2012 (4) :12-14.

[2] 赫欣瑶.高职学生素质调查状况与分析[J].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9) :7-9.

身体素质范文第6篇

首先感谢你们站在寒风之中聆听我的国旗下讲话!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身体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呢?在此,向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1、注意保暖。冬季室内外的温差较大,到室外锻炼时开始要多穿些衣服,注意保暖。并做好准备活动,待身体发热后再将衣服脱掉进行锻炼。练完之后如出汗较多,谨防吹风,更不应立即洗澡,而应回到室内等汗干后再洗澡或擦澡。

2.、注重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有些运动爱好者不懂运动规律,不重视准备活动。往往会因此造成运动损伤或达不到运动的目的。特别是在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各关节和韧带不易活动开,如果不进行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便会很容易造成关节扭伤或韧带拉伤。这样一来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还会损害机体。因此,大家在锻炼前可进行像热身跑,徒手操这样的准备活动来活动关节和韧带。

3、调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适宜的运动量是增强体质的关键。运动量过大会造成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便会引起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所以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非常重要。

4.、注意天气变化。冬季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雾、大风等天气。出现这类天气时空气中的颗粒物会增多。如果经常在这类天气出现时运动,空气中的颗粒物会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当这类天

气出现时,尽量不要在室外进行锻炼。

5、运动后的放松。一般在运动后要通过捏、拍打、抖动肌肉等按摩方法来放松肌肉。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从而不至于使身体感到疲劳,影响工作和学习。

6、运动后的饮食。运动前一小时和运动后半小时内不益进食。可以在运动后喝少量的淡盐水来补充运动时丧失的盐分和水分。以便保持血液中水,盐的比例正常。待身体充分休息后再进食。

希望大家通过体育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上一篇:中华诗词范文下一篇:小学品德学习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