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市场论文范文

2023-09-17

高校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并且探知一定的实践技能,促进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案例分析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众多案例的优劣势,从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师生的双向进步。本文首先对案例分析法进行了概述,着重强调了实施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讲述了具体的案例教学步骤,然后分析了当前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市场营销学 案例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是新兴的一门管理学科,是在众多学者总结诸多工商实践案例的前提下形成的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发展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专业性营销人才。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并且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行业中去,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促进了教学气氛的改变,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成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人才。本文以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为中心进行了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既定的教学安排,将以往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教学的案例,以供学生和教学分析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从中吸取到成功经验,有效培养学生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并率先出版市场营销学的案例教学教材,很好的推广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激发学生兴趣

能够被教师选用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案例,大多都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营销案例,学生比较熟悉的知名企业。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快速融入真实情境,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2.角色转变提高学生能力

案例教学法选取的案例大多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能够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教学生活中。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材料,参与到案例情景中,转变自己的身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模拟的情景中开阔了视野,有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课堂选取的案例多具有典型性,曾经是优秀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反映,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参考性。这样的案例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适应性和专业性,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需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价值

1.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为分析解读案例都需要用到基础理论知识,在对案例的思考和分析中,可以加固已有的知识,并且案例教学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对理论加深印象,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2.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选取案例基本上来自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企业运营,进而主动发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决策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企业经营的分析能力。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法在知识接受度和留存力等方面的教学效果要超过其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企业运营对营销人才的需要。

4.利于营造良好的营销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倡导结构式的课堂讲授模式,是教师是讲台上高谈阔论,学生在下面似是而非的听讲,尤其是大学课堂,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课堂行为,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案例教学法是师生之间探讨的一种双向沟通教学方法,对案例的解读分析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以有效改变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三)营销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观念与能力

目前,高校的授课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水平也比较高。但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还难以适应教师角色的转换。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结构,还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身能力。

2.学生难以适应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模式,但传统教学法仍处于主流地位。大多数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自己的学习绩点应付考试。因此,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案例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的角色转变,还需要学生的适应能力。

3.案例选取困难

案例教学法要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好案例的选择。事实上,教材中的很多案例,已经不适应当前时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需求,而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又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现状。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不适合的案例难易程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状况等,都会影响市场营销学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举例与案例的区别

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都是通过一定的实例来说明道理,从而满足一定的教学目标。但举例教学更着重于以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其过程中教師处于主导地位。而案例教学是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对典型实例进行列举解说,引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案例的选择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具备真实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课堂内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二)基本理论与案例教学的安排

在有课时限制的大学课堂,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基础理论和进行案例的顺序以及重点。而且课本的理论知识已经形成一定的章节体系,具有规则性和系统性,但案例的复杂性就可能涉及课本中的许多章节内容,知识点是零碎的,因此,如何把握系统知识和非系统知识点的顺序,是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准备时就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强调人人参与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在倡导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析,课后进行评价反馈,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鼓励创新

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结构式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被参考答案禁锢思想,要鼓励学生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思考过程中找寻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同样,在进行案例选择以及解决方案的提出时,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不同的观点和答案。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实施

(一)案例的选择

教师进行案例的选择之前,应事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会通过案例的教学最终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掌握怎样的知识技能。一般来说,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典型性、时代性、适用性和趣味性。典型性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参考意义,事例是真实客观符合逻辑的,并且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时代意义,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案例描述和启发应适用于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组织安排,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得到企业经营活动一些成功经验。案例的选择还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事情的能力。

(二)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讨论。讨论可以分为小组练习和班级讨论等。在进行讨论前,教师要做好案例分析的相关问题设计,时间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答案以及讨论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等。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思考所得,并客观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有效提高案例教学的课堂质量。

(三)课堂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学生要了解相关的成功案例,充分了解时间、背景、过程、结果等因素,为课堂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分组讨论时,小组内要有主导的组长,把握发言方向,明确组织纪律,做好记录总结。确定小组之内的成员都能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可以从讨论中得到自己的收获。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课后总结评价

课堂应养成善于总结评价的好习惯。在案例教学完成后,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在其中得到的收获,做好学习记录,必要的时候可以撰写书面报告,认真总结课堂教学所得。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比较学生提出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从中选择较为优秀的方案。

四、案例教学法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各大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和案例教学法的兴起时间都比较晚,但企业发展是一日千里的,成功的营销案例数不胜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和教师都不重视案例的选择和实施,认为只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就足够,忽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教学优势。

(二)教师经验不足

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营销案例并没有准确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提出五花八门的营销案例解决办法,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足够客观的评价指导,但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三)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在具体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够的。首先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被动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上课的消极态度,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其次是学生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复杂的案例需要多种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铺垫,学生理论基础的缺失,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

(四)课堂组织形式不适应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是以讨论为主,以学生为主。但在大学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进行主导的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和主导课堂,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因此诸多课堂组织形式并不适应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其实需要小班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与学生充分讨论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以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及时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客观评价,以此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判标准。但我们当前的班级教学模式不适宜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评价体系不健全。

五、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一)精选典型案例

合适的营销案例选择,意味着案例教学法成功的一半。首先案例的选择要符合教材的需求,可以体现相关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内容。其次案例的选择要有时代性和适用性,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最后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保证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案例教学。

(二)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己的实践操作经验。面对学生提出的多种营销案例的解决办法,可以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其次是教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中的主讲者转变为指导者和推动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而非一味自己主导。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学生是案例教学法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必须着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扎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考核评价方式為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卷面成绩占总比例的70%到80%,无法反映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施情况。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课堂的案例教学讨论作为考核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例如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竞赛等,以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还可以邀请合作的企业营销人员来校讲座,现场教学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案例分析法进行了概述,着重强调了实施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讲述了具体的案例教学步骤,然后分析了当前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完善的对策。从文中也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发现自己之前使用教学方法的不足,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不断促进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翔.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3,32(12):219-220.

[2] 周寿民.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05):60-62.

高校市场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以及教材里面所包括的内容已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对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立足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市场营销 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自19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各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市场中对既懂得互联网传播技能和方式,同时也深谙市场营销理论和经验的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逐步转入大众化,在这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投入体制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民办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应用型学校,其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实务操作技能,能够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实施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市场营销人才。然而,从当前民办高校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来看,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显然不太相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

1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1.1 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应用性很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内涵及外延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当随之变化,但是现在有很多民办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依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强调概念、注重理论,忽视了实践性较强的方法和技巧,忽视了这门课程的时效性要求,案例可能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与当前的形势已不相符。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和便捷化,一些典型的案例和课程的基础理论框架均可通过网络加以学习。陈旧的教学内容自然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其结果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力较差,学习靠死记硬背、而不是努力创新和思考,致使学生高分低能。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适应市场营销的教学要求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能应用课程当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而民办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大多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的教授为主,与学生进行单向的交流,没有信息的及时反馈,即使运用一些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但也未能做到推陈出新。民办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借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也仅仅是以课件代替了板书而已,缺乏一定的生动性、针对性,多媒体图文并茂、音像结合、信息充分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课堂,学生希望能够获得在网络或其他途径他们得不到的信息或知识,希望能和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希望自己能够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准备充分,更需要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透彻的分析能力来阐述对各种案例的理解和评析。

2 对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2.1 创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完整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论,是进行市场营销教学的基础。因此,市场营销教师应该要时刻追逐国内外的最新的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如对绿色营销、病毒营销、生态营销、网络营销等前沿理论进行研究,将国外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去粗取精,找出适合中国市场营销实际的理论,为市场营销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在授课时,要求教师在不但要将教材上的知识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们,还应该将自己接触到的最先进的、最前沿的、更新的信息、现象等,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市场营销理论进行分析。比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出现了0 to O(“嘿客”网购服务社区店)等课本以外的新形式,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形式推出带来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这必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面的拓宽。

2.2 协调运用教学手段及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功能主体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去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维,这需要市场营销教师综合、协调、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口头语言、板书、纸质材料、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和方法(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来实现。教师可用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很多,但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选择,而非千篇一律。如在讲授计算价格及波士顿等图示时,选择板书,边写、边画、边讲,效果更好;在引入案例时,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音像结合,学生的记忆效果更佳。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环节,用案例教学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员推销环节,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法,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由于安排学生分别来扮演推销人员和消费者,学生进行了换位思考,这对于突破市场营销教学难点,实现学生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有一定帮助;借助综合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经营,独立进行思考并做出决策,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另外,应注意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建立市场营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将电子教材、课件、教学大纲、市场营销习题及案例等资源共享在网上,并设置在线答疑及学生自测功能。借助这个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共享该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在线答疑、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互动,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流动。对学生来说,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市场营销资源、提出自己的困惑、进行自测等;对于老师,增加了洞察学生学习情况的機会。

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采用,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思维能力。

2.3 多措并举,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的实践实用性很强,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建立实践型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还应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实践应用能力。

首先,发展双师型教师。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从营销学角度来看,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消费者。教师向学生提供的产品(服务)就是知识,我们在设定培养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目标时,首先得要求市场营销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不然就是纸上谈兵,价值不大。由于体制及工资待遇的不同,高学历、优质的、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更愿意到公办高校工作,来民办高校任职的大多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这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民办高校教师在学历、阅历上要低于公办院校,二是民办高校的年轻教师缺乏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无论上述的哪一种结果,都是不利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提升与养成,也就不利于民办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因而,民办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市场营销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鼓励市场营销教師走出去,到企业中去兼职、挂职,积极参与实践(如该院在2014年制定了教师带薪去企业实习的办法)。教师将企业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市场营销教学更具备适用性。反过来,民办高校也可以考虑聘请企业的市场营销精英来学校任职,增强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

其次,创造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除了教师在学校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创新来提升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外,民办高校还应当创造学生与企业真正接触的机会,如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流程,听企业老总讲述企业的营销过程,并适当参与到企业的营销过程。使学生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得到提升,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参考文献

[1] 梁修庆.传统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2001(S1):26-28.

[2] 赵莹.多媒体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15-116.

[3] 王凤锦.关于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2(3):282.

[4] 张桂芳.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4):125-126.

[5] 李倩玮,谢冠澜.民办高等学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时空,2014(27):48-50.

高校市场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伴随北部湾经济区的迅速发展,经济区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日益紧密。依据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布局及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以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从课程教学优化为出发点,探讨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8.081

1 北部湾经济区简介及重点产业布局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规划指出: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要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崇左六市组成,辖区面积7万余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所辖六市合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67亿元,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同年GDP总额的35%,区域性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高于全区增速,是广西经济腾飞的领头羊。

根据自治区政府的要求,北部湾经济区立足现有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规划布局各辖区的重点产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健康食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的培育力度,优先配置资源。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的建设,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的现状

2.1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根据《2016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可知,自治区全年人才供求比0.75,人才总缺口达12.95万人次。从数据来看,虽然总体人才供求状况较2015年有所缓和,但职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市场营销类人才(含销售、市场、营销、策划和推广)总缺口高达109570人,占总人才缺口的84.6%。市场营销类人才的严重缺失原因很多,如地区薪酬、职业规划、个人择业意愿等,但直接原因在于高校市场营销类课程设置缺乏对广西地域特色的考虑,与自治区的重点产业建设人才需求匹配度低。

2.2 实训环节流于形式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部分高校已经深刻认识到市场营销专业类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逐步采用多样化的实训方式。如节假日推广活动策划、市场营销实训室、企业参观考察等,但仍然无法满足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训的效果往往与课程的初衷大相径庭,如活动策划大多为网络借鉴,应付作业;实训室演练多为学生与学生的“角色扮演”,封闭式的实训演练缺乏经济效益的驱使和有效沟通,自然也就流于形式;而企业参观考察大多成为学生放假的代名词,并没有实际执行或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如何切实落实、监督好实训环节,达到培养学生市场营销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是目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难题。

3 北部湾区域性市场营销改革的原则

依据市场营销的学科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建设规划和企业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等具体特征,本文认为当前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

3.1 倡导开放式自主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网络课堂等工具逐渐成为在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建设、学习方向规划和后续支持服务。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启发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学习引导,从知识灌输者向知识引导者理念的转变。

3.2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及技术升级,社会对本科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并呼吁高校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必须由传统的培养研究型人才向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转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职业能力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载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节约了人才培养的成本,这种理念将逐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也是高等教学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

4 北部湾区域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建议

综合北部湾经济区市场营销课程的现状,从服务当地政府和促进学生就业角度出发,本文建议如下:

4.1 增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高校市场营销课程规划在基础性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可适当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产业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能。如针对东南亚国家的外部贸易设置小语种的国际贸易课程,实现市场营销和东盟小语种的结合;对于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工业类企业设置耐用品和工业品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同时,参与金工实训、工业品课程选修;针对海洋产业和临港新材料,鼓励学生营销课程+海洋课程相结合学习综合性知识。通过学科的结合和知识的拓展教育,使自治区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更好服务于当地企业,为政府解决重点产业人才匮乏的困境。

4.2 教学方法、手段创新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基础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更加考察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目前高校静态、封闭式的教学无法有效培养出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为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高校亟需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在传统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高校可以采用VR虚拟技术为核心课程的教学部分提供虚拟场景模拟,以及让学生通过后台功能策划产品推广活动。在客户拜访、市场调研、商务谈判等实操性要求高的环节,鼓励学生邀请企业人员作为对方进行演练,跳出固有的校园静态环境进行体验,深刻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推销和策划环节,有意愿的学生可以以校园周边为目标市场进行实战性演练,让学生通过经济上的盈亏体会市场营销活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为弥补市场营销教师实战工作经验的缺失,高校可不定期邀请企业营销人员到课堂上进行工作经验分享,让学生更加贴近一线营销市场,培养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更好地达到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育目标。

5 总结

首先,本文从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设置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之后和实训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其次,在结合课题组的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理念、以服务北部湾经济区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等课程改革的原则,确保了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方向性问题。最后,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相关政策和企业的用人要求,提出了设置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工作全过程”的阶梯式实训人才培养方法,避免了传统实践教学的静态与封闭性,达到市场营销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伟新,陆道芬.互联网时代北部湾经济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传播与版权,2016(12).

[2]董常亮.共生视域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03).

高校市场论文范文第4篇

在地方普通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应用微商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来说,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应用微商思维的市场营销教学,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微商思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实际作用进行重视,并对学生的传统营销的思维进行转变,从而使学生在创新以及实践方面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微商思维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微商思维在地方普通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一、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概述

(一)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现状

1.市场营销课程,是普通高校教学中一个比较热门的课程,随着市场营销自身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从而便于培育出能够与市场需求符合的新型人才。但是,在地方的普通高校中,对市场营销的教材进行换新的速度比较慢,虽然观念在不断的创新,但是由于教材比较旧,这就会造成营销的理论与市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经常产生疑惑。

2.对市场营销进行教学的时候,许多具体科目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够满足职业技术的要求,但是当前普通高校对市场营销进行教学的方法仍旧较为刻板,经常出现学生在对市场营销进行学习的时候,缺乏实践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在对教学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考核的内容中,缺少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考虑,通常是以试卷的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这种对市场营销教学进行评价的方式,无法与市场营销的就业需求相符合。

(二)微商思维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微信在网络销售中的不断提高,“微商”也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商思维在市场营销中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在微商思维中,互联网中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作为市场营销中的主体,不论是互聯网用户进行转发,还是评论,都可以作为对商品进行宣传的途径,微商可以对互联网中的所有用用户进行销售。

2.微商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创新与尝试,这也是微商思维的核心,在微商进行主导的互联网营销市场当中,所营销的商品可以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任何用品,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任意服务。

3.对于商业的契机而言,主要是来源于网络的传播趋势,其销售的商品不会局限于一两种商品,主要是随着市场宣传的主流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通过对微商思维的特征可知,微商需要不断的创新,并对互联网用户进行足够的尊重,将此思维用于地方普通高校的营销教学中,可以使市场营销教学问题得以有效的改善,从而使营销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微商思维在地方普通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商思维应用于教学内容的丰富

对于微商思维而言,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随着互联网对商品的经营以及服务的相关内容不断的进行调整,使销售不断处在潮流的最前沿,并对市场进行迎合,以及对销售的方式不断的进行更新,是微商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微商思维,在地方普通高校市场营销的教学当中,主要是将教学的内容与市场营销的发展相一致,也就是说,高校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中,需要对教学内容依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陈旧的教材。教师主要从以下几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实与创新:(1)对于市场营销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的掌控,对于市场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及时的关注,对市场营销中的微商思维进行关注,从而使高校在对市场营销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将市场营销的新理论融入课堂;(2)对于微商营销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学习,对于微商市场营销所带来的营销模式的改变以及市场的新动态进行关注。同时,教师需要参与到市场营销相关的论坛以及研讨会中,通过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微商进行沟通,对营销理论进行不断的创新,并在教学当中与微商的营销环境进行结合,以此对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使市场营销教学中讲述的内容都是最新的。

(二)微商思维应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微商在进行销售的时候,需要不断对销售的方法进行寻求,并将互联网上销售的对象,都作为商品的宣传者,对于商品的宣传以及销售方式不加限制,通过这种开放、创新的思维对市场营销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市场营销的教学效率。对于市场营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实践环境的状况下,教师通过对网络中丰富的市场营销微商资料进行寻找,并以这些资料作为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教学的资源。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学生与网络微商之间的互动,进行市场营销的教学,并对微商案例资料以及市场营销理论质量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图、文、声结合的形式对微商营销的内容进行展示,同时,教师需要对传统的营销教学方法进行转变,以此对趣味性的微商营销教学法进行构建。

(三)微商思维应用于教学评价

微商思维中,微商们会对所有潜在客户的沟通进行重视,同时,互联网用户对微商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需要进行重视,对于网络销售的范围需要不断的进行扩大,并对销售的门槛进行降低,这种思维方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结果进行尊重,在进行教学评价中,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在对学生进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对微商活动进行参与,并将其作为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考核内容,主要的考核标准是朋友圈的点击率以及评论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分享型市场营销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教师需要对高校学生能够参与到市场营销学习中进行鼓励与倡导,并对学生学习的市场营销的结果进行分享,通过市场营销的实用性以及理论性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从而使市场营销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微商思维紧随时代的发展

随着微信在网络营销中的不断提高,微商们对于成本比较低、门槛也比较低,而利润比较高的原因,大多数人都卷入到微商的潮流中,但是又无法对营销用户进行综合的管理,从而导致流量的变化比较大。因此,在微商销售体系中,逐渐开始对分享型经济理念进行运用。所谓的分享型经济,也就是对资源进行共享,对共同致富的理念进行推崇。从微商的角度讲,在个体微商对分享型经济体系进行推广,但是在微信平台在对产品进行代理的时候,前期微商不需要对所需要的消费者进行推广,而是在自己不断的推广中,让顾客在自觉的对自己适合的商品圈进行加入。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营销模式只适应于微信平台。这种微商思维运用在高校市场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特长进行充分的发挥,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对市场营销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同时还可以使教学效果以及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地方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对微商思维进行运用,可以使营销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并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想要使微商思维能够对提高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在教学中对微商的启示作用进行正确看待,并对微商思维应用中的重点进行明确,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充分补充、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以及对评价机制的不断改善等措施的采取,从而使营销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对学生的营销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作者单位为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校市场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针对新经济时代的资源管理问题,企业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进入市场经济较晚,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对于高校的借鉴意义就十分明显,笔者将从两者的互通性入手,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影响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并从中得到的启发。

关键词 企业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影响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促使人力资源上升为新经济的主体,人才资源成为人力资源中的核心。高校历来是人才资源大量聚集的地方,如何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掘人才资源的内在潜力和创造性,使人才大量涌现和人尽其才,促进高校自身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重视人才和机制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社会以及高校自身的原因,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保持高校稳定,真正理解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策略。下面笔者将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作简要概述:

1 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本质上有互通性

当前,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形式,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或产业的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高校成为知识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基地,其产品作为全社会的智力之源、发展之基,自然它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推上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故也有人称高校是哺育知识型的企业。而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产业竞争、知识竞争,归根到底都将化为其培养出的人才的竞争,简单的说,教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与企业一样,围绕如何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促进教师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然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引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策略的必要性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十分重要的资产及竞争差异性因素,高校作为一种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这决定高校管理方式也必须发生重大变化。主流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职工价值观的转变问题。教职工更加注重个人权利的保障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二是组织结构的改变。由传统的功能型的垂直式组织结构,转变为更强调团队合作的扁平结构;三是管理模式的改变。由从上而下的集中式规划和控制为主,改变为授权、责任、绩效为主;四是管理角色的改变。中层管理从“督导”改变成“辅导”的角色,高层管理从“领导”改变成“规划”的角色;五是绩效评估的改变。从目标管理为主,改变为效果的管理,个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也纳入绩效评估范围。

这些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管理的要求。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业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急迫性,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受体制和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需要一定的过度期,这些新的管理模式只得其“形”,未得其“神”,并不能百分之百的发挥功效,例如重视人才只是重视人才资源的引入,但未重视人才资源的发展;情感因素依然导致不公平竞争现象的经常发生;用人新机制导致的同工不同酬和人力资源流动不畅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的有效推行。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策略正是应新经济时代各种变化的新生产物,具有创新性及可行性,适应新时代的脚步,引进并借鉴其精华,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故笔者认为必须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和新策略,取其精华来填补高校的不足并引导高校获取成功十分必要。

3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策略影响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培训管理,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第二,扩展人力资本,重视培训管理。第三,建立科學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第四,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注重人际氛围的和谐管理等。现代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紧紧依靠这些理念和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3.1观念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制度创新的压力和人员的流动性正日益困扰着管理者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以企业“以人为本”的概念为引导,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逐步从“强制性”转向“诱导性”,加强对人本身的探索,从“管人”转变到“以人为本”,从单一性、统一性的管理方式向多元化、差别性的管理转化。

在高校,“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以教师为本,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引入教职工参与高校发展目标和战略的制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2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从自身实际出发,逐步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开始对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教职员工采取注重激励过于控制的原则,实行了多样化的有效激励措施:一方面是物质上有奖励、精神建设上更注重使教职员工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包括被信赖和受关心,帮助教职员工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师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师德”和科研教学实绩,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缓聘、解聘、增资、奖励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校内人事分配制度,形成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竞争激励机制。

3.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教职工与工作岗位的配置问题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高校在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以企业战略为着眼点,打破人员身份、地域界限,特别是对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不拘一格,大胆引进,同时采取竟聘上岗等方式对高校内部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所谓配置,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高校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的配置已经开始着力从三个方面把握:(1)结构不断合理化,考虑个人因素更要考虑群体素质,各取其长,优势互补。强化定编、定岗、定员的作用,因事设岗,因岗设人。颁布实施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方案,实现教职工与岗位的和谐与匹配;(2)发展

继承原则和交流原则,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适当交流,兼顾发展和继承;(3)企业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的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人事代理引进高校,有利于学校落实用人自主权。学校所需的各类人才,通过市场进行合理配置,而把那些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和富余人员解聘或辞退,使人员能进能出,从而减轻学校的负担。

3.4建立学习型组织,构筑和谐校园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人才是高校文化和管理的核心,高校的发展需要企业创新的理念来驱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组织观念文化和凝聚力,由此高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势必要致力于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哪个组织学习得快,哪个组织就能生存并赢得竞争优势”,它既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手段,也日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内容和目标之一。

现代高校正逐步完善一个团队性、包容性和融洽性的和谐校园文化,并着力创造有利于每位教职员工创造力发挥的文化气氛,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学习型组织;为此,高校领导积极提倡双向沟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同时,承认价值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跨国性;实施五年计划,鼓励教职工努力为高校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建议与方案,增强高校的适时学习能力。

4 启发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要为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以企业为例,高校在借鉴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众家之长补一己之短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武器,这对未来高校不断地发展起到很大的促动作用,更加有信心面对当前及今后仍不斷会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承认,面对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严峻的挑战,中国高校改革的力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必须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大胆改革,与国际接轨。从高校借鉴企业新理念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加强基本条件建设,保障人才稳定。例如,教职工配偶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地方高校能否成功引进人才的关键,必须以情动人,变劣势为优势,妥善高层次人才安置家属、亲属的工作,让人才有归属感,安心开展科研教学工作;(2)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联系,为在校教师创造更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优惠政策、补贴政策,加强社保、住房方面的保障,改善人居环境,为新引进教师提供更实际的便利;(3)着眼科研能力,加大科研学术团队建设的力度,出台“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重点投入,重点扶持,为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的优秀学术团队提供人员保障,打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人才高地;(4)不断优化机制强化履职考核和聘后管理,实现教师职务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由重身份、重评审、重资格转向重岗位、重聘任和重绩效考核,建立有利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师职务聘用制度。重视能力定位的原则,依据能力设定岗位,实行“能力定岗”;(5)聘用“双师型”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师范性、应用性和技能性人才培养计划,聘任(聘用)一定比例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让他们把不凡的技能、过人的专业水平带给学校,充实学校的实力。(6)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我们始终相信从企业借鉴中获取丰富经验的高校已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社会方方面面中吸取精华为自己加砖添瓦,最终达到提升高校竞争力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高校市场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河北省为例,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概况,分析满意度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提升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见习教育的满意度,同时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

关键词: 满意度   高校毕业生   就业见习质量   对策

市场竞争激烈,加剧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帮助毕业生就业,河北省各大高校纷纷安置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同时政府部门积极举办大学生就业见习招聘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也经受着就业见习质量因素制约,一时间很难完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问题,本文探究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对策,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1](79-84)。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概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是对应届毕业生就业见习情况的综合性评判,然而基于满意度视域,对毕业生的就业见习质量给予分析,才可以真实有效地了解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实际情况,以此评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2](96-104)。

当下河北省各大高校极其重视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主要从毕业生就业见习满意度和就业见习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见习率、就业见习岗位发展机会、就业见习环境、薪酬水平等。根据上述实际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不佳,学生对见习工作并不满意,高校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

二、基于满意度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的制约因素

根据河北省某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满意度分析,制约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学校因素。

省内部分高校存在就业见习课程安排不合理、实际见习内容较少等情况。除此之外,学校一直注重扩大招生规模,壮大学生队伍,未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甚至还有不少高校出现见习基地建设滞后的情况,缺乏实际操作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3](36-45)。与此同时,在大学生毕业期间,教师过于注重就业见习工作安排,忽略见习岗位辅导,最终造成大学生就业见习质量下降。

(二)沟通因素。

所谓的沟通因素是指学生与见习单位之间缺少沟通,因为学生刚刚离开校园,不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导致学生与见习单位交流比较少,彼此之间不了解,学生应聘见习岗位时常抱着试试的心态,若觉不好,则一段时间后便辞去工作。

(三)个人因素。

各大高校一直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却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上学生的社会工作经验少,自身对岗位认识不足,一见习就不知所措,势必出现心理落差,造成对见习岗位的不满意。除此之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也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这一点很难符合见习岗位的需求,据河北省各大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只会说,并不懂得如何进行实践操作,不少单位宁可招聘有经验的社会人员,也不愿意招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三、基于满意度视域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的对策

河北省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期间,深受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及沟通因素的制约,为此从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制订见习计划,落实见习指导和管理工作、高校联合企业见习合作,促进毕业生直接就业、结合专业知识,创新就业见习模式、扭转毕业生就业理念等方面,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合理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就业见习基地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拥有实习基础,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就业见习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的满意度。因此,河北省高校应该合理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拓宽就业见习基地范围,以发挥基地的实际作用,同时满足毕业生就业见习的需求。在建设基地期间,学校可以应聘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在共同探讨下合编见习指导类教材,并对毕业生实施就业见习培训工作。

目前,河北省某个大学已经拥有实习基地100余家,而且合作对象主要是企业单位,为毕业生就业见习提供不同的岗位。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基地建设和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毕业生就业见习课程改革,企业应合理安排毕业证就业见习工作,提高学校就业率。除此之外,学校和企业还应深度合作,共建冠名学院,并融入合作育人理念,引进一系列就业见习培训课程,加强对示范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为企业提供就业型人才,还提供设备等相关技术支持。

(二)制订见习计划,落实见习指导和管理工作。

就业见习是高校毕业生实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大高校必须制订见习计划,落实见习指导和管理工作,实现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目标。在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前期,学校和见习单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学校准备实习大纲、指导教科书,见习单位应准备好见习协议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学生领取专业的就业见习书籍,并签署相关的指导见习协議,确保每个毕业生都经过专业的见习培训。在毕业生就业见习过程中,教师应全程监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的课程类型,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见习课程指导,根据毕业生的不同情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使毕业生把握好发展方向,以便在今后学习中寻找努力方向。在毕业生就业见习后期,学校要联合家长及见习单位对毕业生实施多角度的就业辅导,确保毕业生明确就业规划路线。由此可见,高校从毕业生就业见习角度出发,有利于调动毕业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见习质量,进而达到就业见习的预期效果。

(三)高校联合企业见习合作,促进毕业生直接就业。

各大高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强强联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平台,促进毕业生见习后直接就业,对于不同的就业见习单位,应根据毕业生所学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岗位,避免毕业生应聘时出现专业不对口现象。因此,用人的企业必须考虑与学校联合,根据高校教学课程,规划企业的岗位用人数量,召开毕业生就业见习招聘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岗位,培养一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切实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例如:河南省某个高校现已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基地,实施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见习任务,可谓双赢,不仅解决了当地企业招聘人才的问题,丰富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验,还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目前有些企业单位制定了岗位开发制度,将逐步落实毕业生定岗见习工作,为不少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见习渠道,密切了高校毕业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随时随地观察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以此规划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旦发现综合素质低的学生,企业单位应及时对该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鼓励该生向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学习,逐步提高企业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四)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服务体系。

河北省各地区的高校虽然一直比较重视毕业生就业见习服务,但是并未有完整的毕业生就业见习服务体系,为此河北省各地政府部门开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服务体系,拓宽毕业生就业见习路径。

每年12月份都是大学生毕业实习的季节,河北省当地政府支持并鼓励学校召开校内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见习机会,并给予就业见习期间表现好的学生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此外,毕业生就业见习结束后,政府部门还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创业机会、拓展融资渠道、优惠政策等,以此鼓励毕业生进行创业,若遇到资金不足问题,则可以申请贷款,不断优化毕业生的创业环境。

河北省各地区的高校纷纷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服务体系,带动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打造良好的就业见习环境,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满意度的提高。例如:河北省沧州地区的起重机企业单位,基于满意度视域,大量招聘大学生,积极调整就业结构,落实起重机产业发展,现已联合沧州师范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等学校,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毕业生就业见习环境,另一方面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实践操作课程,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

(五)结合专业知识,创新就业见习模式,扭转毕业生就业理念。

基于满意度视域,河北省各地区的高校纷纷结合专业知识,创新就业见习模式,扭转毕业生就业理念。例如:河北工程学院属于工科类学校,一直存在毕业生就业见习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模式单一、毕业生的就业见习理念比较落后及毕业生就业见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与此同时,毕业生缺乏参与就业见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提高该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结合具体教学需求,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除此之外,河北工程学院还注重扭转毕业生就业理念,充分认识不足之处,减少对岗位的不满情绪。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讲解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岗位的现状,如此,学生在未毕业之前就可以掌握社会环境,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结语

各大高校一直肩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历史使命,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必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避免就业见习时受打击。本文基于满意度视域,探究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实习基地建设、制订见习计划,落实见习指导和管理工作、高校联合企业见习合作,促进毕业生直接就业、结合专业知识,创新就业见习模式,扭转毕业生就业理念等五个方面,有助于毕业生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见习理念,最终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和就业见习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兢.省域大学生就业结构特征与质量评价——基于47所高校2015届毕业生的实证调研[J].现代大学教育,2018(1).

[2]王慧,叶文振.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學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五所高校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6(5).

[3]张抗私,王雪青.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从数量观念到质量管理——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的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6(1).

课题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基于满意度视域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质量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RS-2020-1097)。

上一篇:电源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河道绿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