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17

学生干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评选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参照**大学学生手册并根据继续教育学院实际状况,特制定如下评优奖励办法。

第二条 评优种类及奖励等级

1.校三好标兵,获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800元。

2.校优秀学生干部和校三好学生,获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200元。

3.院优秀学生干部和院三好学生,获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00元。

4.凡评为院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奖励50元。

第三条 评优评定条件及比例

1.参评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远大的理想,积极要求进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积极参加校、院、班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刻苦,与同学友好相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无违纪行为。

2.学生的日常表现应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进行综合考评,并以此作为评优奖励的基本依据,综合测评分居班级前10名者,方可参加评优。

3.校、院各级团、学干部以及经校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类学生社团的责任干部,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成绩显著,可参加校、院优秀学生干部、院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的评比。

4.凡参评的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必须在良好以上(含良好)。

5.校三好学生标兵,学年考试科目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最低一门考试(查)不低于80分;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学年考试科目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最低一门考试(查)成绩不低于70分;院三好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学年考试科目平均分在80分以上,最低一门考试(查)成绩不低于65分。(院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学年考试平均分在70分以上,最低分在60分以上。)

6.评选比例:

校三好学生标兵:全校20名,本院每学年为1---2人(侯选人)。

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班级参评人数的5%。

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班级参评人数的10%。

院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在学生干部中产生,参考团委、班主任意见报学工办审核。

注:在上学年获先进班级或红旗团支部的班级,评优名额增加比例提高一倍。

第四条 评选办法

1.学生评优奖励工作在院统一领导下进行。

2.评比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与校学工处评优同步)

3.评比步骤:

(1)每学年9月份开学后,由班主任组织班干部将全班综合测评分计算好,并公开综合测评分结果。

(2)各班、团支部在考虑评优条件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名单,由班主任推选、报院学工办初审,经学院审核批准后,填写“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优审核表”报校审批。

(3)学院每学年召开表彰大会,向校三好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和校三好学生、院优秀学生干部和院三好学生、院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五条 其他

1.学生评优奖励工作必须坚持标准,掌握“宁缺勿滥”的原则,以保证评优奖励工作的严肃性。

2.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3.本办法的解释权属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学生干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高校学生组织

是由一定数量,按一定条件和程序严格挑选的成员组成的,在一定物质和技术基础上,为完成一定的目标而形成的群体。它有自己的章程、纲领及组织规范体系,有自己的权利执行机构,具有可塑性、流动性、自律性等特点。

(二)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

1、满足学生需要的功能

(1)满足情感交往的需要----突破原有的个人生活、学习圈子,接触更多的人与物,扩大自身的视野,使学生的生活内容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2)满足社会认同的需要----就业的需求。

2、维护学生权益的功能

(1)对个别利益的维护-----一般来说,学生组织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宣传和扩大影响,强化与各界的沟通,增强组织的社会作用等来提高维护学生成员权益的能力。

(2)对群体权益的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利益要求日益普遍。对群体权益的维护,实际上也是对自身整体利益的维护。

3、辅助学校育人的功能

(1)培养各种人才-----学生群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能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

(2)教育的延伸-----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它可以延伸到生活和工作之中。学生组织是与学生接触最广、最密切的组织,这个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影响力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4、服务社会的功能

活跃文化生活。建设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组织普遍具备的基本功能。参加社区服务。在社区的建设中,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是当今学生组织的重要内容。

(三)学生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最早的欧美学生组织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 波伦亚模式的出现就是代表了学生的教育自治的要求 ————这是学生组织发展的最早模型。

2、我国学生组织模式的现状

 对外模式

党委----共青团----学生组织----大学生

 对内模式

目标组织模式(按照不同工作内容分成不同的部门、各部门有专门的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又由学生组织的总负责人管理)

3、学生组织的主要类型

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

各级学联和学生会 学生社团

班委会

二、学生干部的角色、要求和培养

(一)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1、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1) 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干部是具有学生身

份的,因此与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

(2) 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又不是一般的学生身

份,是特殊的,是赋有领导、教育和管理权力和义务的学生,因此与普通同

学和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是不同的。

2、学生干部角色的表现形态

(1)学生干部的理想角色。

学校校和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角色期望是有区别的:前者侧重于“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后者侧重于“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理想角色总是比较完美的,但与现实往往存在差距。

(2)学生干部的角色领悟。

指对自身理想角色的理解。

不同的学生干部在扮演同一个角色时,由于个人对角色有着不同的认知,对角色义务、权利和行为规范有着不同的理解,就会在各自的观念中形成不同的领悟角色。

角色领悟正确与否,决定了学生干部角色扮演的成败。

(3)学生干部的实践角色。

指学生干部根据领悟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的结果,是学生干部在角色扮演中的实

际形态。实践角色不但受到个体对自我角色领悟的影响,而且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二)学生干部的角色冲突

1、角色间冲突——发生在同一个角色扮演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学生干部为了履行一种角色义务,就会影响另一种角色义务的履行,于是就产生了角色冲突。比如,只抓学习可能会影响工作,只抓工作可能会影响学习。

2、角色内冲突——后者指的是发生在角色扮演者所扮演的同一个角色内部的矛盾。

学校和学生对学生干部的不同角色期望,造成角色行为无所适从。

理想角色、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存在差距,极易发展成角色冲突。

学生干部有其规定的义务、权力和行为规范。主观和客观都要求他在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努力起着理想中的模范作用。如果在角色认识上存在误区,在角色扮演情境中产生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状态,都可能产生角色的冲突。

(三)学生干部的角色塑造

1、加强角色学习——

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其所扮演的角色的权力、义务、态度、情感、行为要求和扮演技能,提高角色认知水平,缩短现实角色与理想角色差距的行为。

2、提高角色扮演能力——

学生干部与其交往对象的角色互动,是学生干部角色扮演的基本形式

3、 克服角色转移障碍——

根据情境的变化,相应地转变为行为模式和工作方法;随着不断遇到的旧的角色的丢失和新的角色的获得转变行为。

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一)素质要求

/

1、道德商数(MQ)——一个人的内在本质部分,例如善良、正直、感恩、善等德行,

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学生干部的基本要素。

思想道德素质可分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觉悟、理想信念;

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问题。

道德素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行为规范、准则

2、 智力商数(IQ)——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的多少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决定

个人成就水平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

学生干部必须具有良好的智力水平(良好的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高超的交际能力)

3、情绪商数(EQ)——一个人对环境和个人情绪的掌控以及对整体团队关系的运作能

力。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控制个人意识的能力,在压力、挫折、愤怒、激动等情绪下合理调控自身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是对整体而言,在团队合作时通过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提高效率的能力。

学生干部的EQ主要包括自动自发、控制情绪、放远眼光、自我认识和人际技巧等。

(二)能力要求

1、决策能力

决策——从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决策是领导行为的基本功能,领导行为的效果依赖于决策性质。

管理大师罗宾斯说:“制定决策是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学生干部应根据学校布置的中心工作,结合工作特点和具体的实际情况,找出关键问题所在,权衡利弊,及时作出有效可行的决策。

2、 管理能力

管理——就是宏观上把我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资源的分配,以达到组合最优效果。学生干部的工作过程,就是合理地利用资源的过程,以资源效率最大化为目标。

3、组织能力

主要是指制定计划、开展活动、统筹安排的能力。是保证学生活动顺利开展、学生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4、沟通协调能力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使学生干部和同学以及其他组织和群体建立密切的关系,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5、表达能力

是赢得支持、开展工作的的必备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要重视对自身表达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

6、 创新能力

四、学生干部工作

(一)学生干部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1、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学生干部工作的学科借鉴和运用

2、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3、学校放心与学生满意相结合

4、服务同学与发展自身相结合

5、立足校内与面向社会相结合

6、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思想行为的多变性和虚拟性明显增强

2、思想行为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明显增强

3、思想行为的多样性、务实性和功利性明显增强

4、思想行为的超前性和反哺性明显增强

(三)学生干部工作的流程、思路和方法

1、学生干部工作的一般流程

计划组织控制

 计划

计划的制定要注意:

1、调查研究,确定目标

2、集思广益,提出草案

3、充分斟酌,确定计划

 组织

学生干部组织工作的程序

1、逐层分解总体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2、明确和分类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分工

3、确立责权关系,促进沟通协调

4、合理配备人员,保证各尽所长

5、建立信息渠道,维持畅通联系

6、建立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 控制

学生干部工作控制的过程

1、确立标准,提供控制依据

2、找出偏差,发现实际问题

3、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反馈

学生干部工作控制的类型

1、预先控制

2、过程控制

3、时候控制

 反馈——学生干部做好反馈工作的着眼点

1、拓宽反馈网络

(1)吸纳同学的反馈意见。

(2)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

(3)征求其他学生干部的反馈意见。

2、增加反馈渠道

(1)开辟多种反馈渠道。

(2)充分利用现代反馈手段

3、学生干部对反馈结果的利用:

(1)将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分类

(2)对反馈意见进行分析

(3)对实际工作进行调节

(四)学生干部工作的现代化运作模式

 社会化运作模式

1、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建立实践基地

争取活动经费

2、与青年组织合作

共青团、学联、青联

手拉手、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项目化运作模式

3、与兄弟学校合作

走出去;请进来

 项目化运作模式

宣传动员;审核确认;运行管理

(五) 学生干部工作的基本方法

1、依靠积极分子推进工作

2、带头示范和督促检查相结合

3、实行目标管理

通过科学制定各个层级、各个侧面的目标,引导同 学们一步步实现各层级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总体目标的方 法。

4、引入竞争机制

5、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关注并解决同学们的思想问题是学生干部工作的一个 重要方法

6、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7、调查分析

学生干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首先进行的是开班典礼。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团委书记周德海老师简单介绍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及安排。此次培训将从开班当日持续到2010年10月左右。周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即读一门好书、献一条发展计策、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做一次调研、做一整套工作方案或工作实施方案。接下来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黄达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从心态、行为作风、工作与学习等几个方面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对优秀学生干部的理解,他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在座同学的热烈掌声。

开班典礼结束后培训正式开始。第一讲“学生干部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主讲老师周德海。周老师首先对我们团委学生会以及班级干部的劳动成果予以肯定,强调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院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学生干部的默默工作。同时也希望我们化生院与材料院两个兄弟学院能够加强合作与交流。然后,周老师通过自身的经历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与为人处事。周老师始终强调“学生学生,以学为生”,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深刻了解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既然是学生干部,首先就不能脱离学生的职责,学生的职责当然是好好学习,不只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也不能落下。只有做好了学生这一块才能进一步做好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职责就是要为同学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为同学们服务。学生干部应在组织建设中起一个凝聚作用,在学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并在同学们中起到一个管理作用。为了让自己更加符合学生干部的身份,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业务素质、综合管理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时刻关心同学,要有优良的行为作风以及奉献精神。

第二讲的主讲老师是郑陈荣老师,但是由于当天发高烧,没能到现场,非常遗憾。第三讲是观看《于丹心语》的视频。我们主要观看了《处世之道》。于丹教授教导我们要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在其位要谋其政,作为学生干部,我就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身边任何需要帮助的人,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重望。 第四讲的主讲老师是来自旅游学院的王璐老师。王璐老师的名字发音和我的名字一样,讲课也很幽默风趣,给我们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课堂的气氛也非常轻松活跃。老师首先告诉我们学干和团干的区别,然后告诉我们作为学生干部,的确是一个有点受委屈的岗位,同时是一个非常能磨练人意志的岗位,接下来老师向我们提出了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我们要有坚定地政治方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一种为祖国奋斗终身的信念。

2、理论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精英,我们学生干部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外,还要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身所摄取的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3、道德素质。在思想道德方面,我们应当注意小节,礼貌、诚信待人。

4、身心素质。要经得起夸奖,也要经得起打击。万事莫计较,身心才能更健康。不只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天空。

5、才艺素质。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一门才艺。老师还向我们提出了学生干部应具备锐利开拓的创造能力、敏捷锐利的观察能力、清晰明白的表达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发动能力、领导能力、文笔能力等。做为一名学生干部我感到十分光荣和荣幸,但是拿自己的情况认真做对比,发现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还有很多地方还达不到,但是我会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踏实工作,抱着一颗“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心,争取成为老师、同学都满意的学生干部。团组织建设就像是一方热土,只要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辛勤劳动,就一定会在这一方热土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在讨论课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写策划,虽然自己之前也写过策划,但是和很多同学讨论过后,发现自己之前写策划时有很多东西都还考虑得不周全,我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本来看似复杂的东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有着较好的效果。我也认识到,虽然是作为大二的学生,但是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身上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谦虚、创新精神等等。

我们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观看了我国60大典阅兵仪式。之前看过一遍,第二次观看后还很震撼,颇有感想。这些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受世界瞩目。这六十年间,我国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就想从08年开始说起,08年对于我们这

一届学生来说是由其重要的一年,我们要经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高考,但是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5.12汶川大地震,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感到无比的悲伤与心痛。我永远也忘不了温家宝总书记所说过的一句话:“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发生后,温家宝总书记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指导救灾工作,救灾工作迅速展开……在重大的灾情面前,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而北京奥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现了我国的实力,让世界对我们国家刮目相看。“三聚氰氨”事件发生后,党和政府迅速做好处理工作,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让全国人民得到了一份安心。“神七”飞天,向世人证实了我国高超的科技水平。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发挥着巨大作用。两岸“三通”的实现,使我们大陆与台湾的距离更近了,对于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真的感到无比的骄傲!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不少,但是我还是清楚地知道自身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基础还不够扎实,还不能将学习到得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

2、想问题还不够深入、透彻,遇到问题时不够沉着冷静;

3、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院学生会上,和班上同学的思想交流还不够,有时不能很好的代表班上同学的利益,把班上同学的想法很好的反应到上面

去;

4、有时候没有很好的分配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导致工作时间占用了学习时间,对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 我知道,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己存在缺点还不去改正,这是态度的问题。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能够深刻去反省,并有很大的决心和动力

去改正,为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的是能够在同学们中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更好的服务同学!、

学生干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聚焦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

《 新华每日电讯 》 2012年 8 月 17 日 4 版

高校领导干部学术、管理“双肩挑”好不好?怎样确保领导干部全心全意办学治校?怎样推进高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高校管理机制面临的热点难点。

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16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指出,近年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一些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人”的因素正在逐渐突破,有益于高校科学发展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正在不断推进。

校长全职投入:提高管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管培俊指出,本次通气会一个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推动高校领导班子职业化意识,引导和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

与这一主题思想相呼应的是今年7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走马上任时的“四不”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课题、不招新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不申报院士。董奇说:“我提出„四不‟,就是希望能够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确保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切实加强和改进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在教育部人事司主管同志看来,既然担任校长,就应该拿出全部时间和精力履职尽责,像董奇一样提出“四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办学对大学来说,核心是育人,教学和科研是两项重要任务。我们强调高校校长要有职业化意识,也就是说,大学校长应该是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专家,这毫无疑问,他要懂得教学、科研和育人的规律,如果不懂得,是有欠缺的。强调高校校长要有职业化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反对院士或者是具备科学家潜质的人来担任校长,他们担任校长对于提升学校的学术品位,按照教学科研工作规律办学治校是有利的。但是既然担任了校长,就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办好一所大学、管理好一所学校所产生的意义,远远比他们自己担任院士的社会评价更高,师生员工更认可,人民群众更欢迎。

巡视评议: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的各项监督

如何避免高校管理工作“少数人说了算”?如何保证高校中层管理人员任免公开透明?如何让能者居其位,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效应……针对这些高校管理工作的难点热点,教育部自2006年开始实施巡视工作制度。

据管培俊介绍,高校巡视工作为期一个月,组长和成员由曾在高校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在总结各校办学经验的同时,帮助各高校厘清在办学定位、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党风廉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高校进行反馈,同时相关问题交由有关方面分头研究解决。

巡视制度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听取被巡视高校党委工作汇报,二是列席班子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三是与被巡视高校班子成员及有关人员个别谈话了解情况,也可召开不同类型的教师座谈会,此外巡视组还要公布联系电话,接受教师干部反映情况。完成巡视后,还要向教育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巡

视中发现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线索交由中纪委驻部纪检组处理。

截至今年上半年,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已全部完成巡视工作。除巡视外,教育部党组还采用年度考核的形式对各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考核,年度考核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请干部教师代表对他们的履职尽责情况做出评价。去年以来,教育部人事司还配合中组部有关部门完成了26所高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项检查。

此外,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结合换届积极推进高校干部的“能上能下”,一些领导干部重新回到专任教师岗位,继续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贡献才智。

校长薪酬体系:既要讲奉献,也要看贡献

当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内部结构日趋复杂,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多元,高校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对高校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研究并建立大学校长薪酬体系已成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内在规律、提升高校管理队伍职业化水平的有力保障。”管培俊说。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薪酬机制上提倡“讲奉献”,对管理人员乃至广大教师的“贡献率”关注不高。近年来,通过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高校内部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确立和完善。

教育部人事司有关负责同志说,目前我国高校领导的薪酬体系与一般意义上的年薪制还有区别,必须通过调研,建立符合高校特点,与书记校长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体系。这个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个系统工程,学校教师很关注,高校领导干部的工资待遇以及随之而来的管理队伍的薪酬如何确定,必须经过深入调研。据透露,教育部已着手开展高校主要领导薪酬制度的课题研究,同时开展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工作。

“应当看到,实现高校领导干部职业化管理高校,就必须有考核、任用、薪酬体系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于法周严、于事简便,最终使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精力更加集中,更能全心全意投入学校管理工作,这既是激励机制,也是保障机制。”教育部人事司有关负责同志说。

学生干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包村工作,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科学制定和落实工作计划,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重视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3、包村干部要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包村工作的关系,原则上以包村工作为主,每周坚持至少2天到包村点开展工作,下派办将对包村干部到岗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每年至少为老百姓办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4、正确处理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工作关系,政治上严格要求,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主动关心,加强与村干部的团结协调,不断丰富农村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要勤政廉洁、遵纪守法、秉公办事。不准在所包村“吃拿卡要报”,不准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

6、严格落实包村工作公示、突发事件报告、投入资金物品双重管理等各项制度,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包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7、支援资金必须放到镇财政所,所包村办实事所需资金要事先向镇党委政府打报告,经包村组长和镇负责人共同签字后,再投入使用,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接收支援物品,要告知区委下派办与镇组织科人员,并做好记录;各包村工作组要建立包村工作记录本,详细记录各项工作,并以此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

8、各包村工作组要按照区委“四季如春、节日添暖”的要求,关注改善民生,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年在所包村选几户困难户公示后进行救助。

9、包村工作以镇为单位进行半年和年终考核,各工作组要做好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上报区委下派办和镇党委各一份。

学生干部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字体:大 中 小] 高校基层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从院系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到班委会、团支部等,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与要求,但有些基本的能力是都必须具备的。

一、 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学生干部的基本能力之一。具体可以分为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两种。要想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组织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活动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从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上,从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上,有效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能力。包括科学决策的能力,选用人才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沟通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组织能力是学生干部做好工作的关键。

管理能力,指在一定的活动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对各方面进行协调,顺利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协调,注意横向联系,避免造成选题、人员、物力、时间等方面的重复与疏漏,还要注意听取不同层面,不同背景的同学意见,比如干部与群众,老师与同学等等。

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建立在高度的思想觉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三者结合点之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魄力。就是要有勇气,敢想敢干,敢于负责,不怕担风险,不怕受挫折,不怕得罪人,确定目标后,就不会畏首畏尾。有魄力不等于蛮干,而是冷静、沉着地做出决断。

二要有号召力。就是学生干部在青年中要有威信,能带动和影响青年;有团结人的本领,善于团结不同类型的青年,能够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而且心胸豁达,宽容大度,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处理问题主持公道,能以理服人。

三要有社交能力。就是指活动能力很强,有助于打开工作局面。学生干部要学习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的本领,善于同各种人交往,善于打通同各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减少工作中的阻力。

四要善于用人。就是在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特点、特长和才干的基础上,委派他们做最适宜、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工作,做到扬长避短。

五要善于谋断。合格的学生干部应该是足智多谋的,即经过反复思考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或主张。除了谋略之外还应敢于决断,否则就会错过实施的时机,失去价值。 组织管理能力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能力集合,因此,学生干部在学习、掌握这种能力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总结。

二、学生干部应培养和提高创造性的工作能力

创造性的工作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新事物,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提出新见解、新方案,善于从本支部的实际出发,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

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有超越常规的思考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干部的工作没有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各班的团员青年的情况各不相同,死记一些领导原则是不能提高领导效能与艺术的,“永远不因袭老办法工作”应该成为学生干部的座右铭。

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那么我们的学生干部就理所当然的承担起创新型人才的角色,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以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 那么,学生干部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呢?首先必须具备开创新局面的创造能力,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素质。

(一)创造能力,这是指领导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打破传统的格局,突破条件的限制,推陈出新,打开局面的能力。包括:

1、感知力,即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人同外面世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客观世界感性认识的能力。

2、记忆力,即将收到的信息和材料,保存和储存下来的能力

3、思考力,即对已取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4、想象力,即人在头脑里表现出过去感觉过的东西,创造过去未曾遇到的物体和现象,产生尚待创造的东西的概念的心理活动。

这四种基本能力是构成创造力的基本要素,它对提高人的创造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创造性的思维素质。学生干部要成为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提高创造性的思维素质。

1、有创造的信心。自信心是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是积极人生的开始。每个人都不可低估自己,不能让疑心抹煞了自己的创造力。

2、开放性想象。学生干部应努力打碎束缚自己想象力的枷锁,对任何事都应表示关心和兴趣。随时随地把一系列问题加以组合、分析,创造性往往产生在意想不到的组合思维之中。

3、开发潜意识。人们的意识常常只有1/10在工作中显露出来,其他9/10都是潜意识。在思考问题中,常常要与潜意识相冲撞,在思考和冲撞过程中,脑子中的潜意识不时会冒出火花,使问题得到突破性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潜意识的发挥。潜意识是人们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知识越广博、经验越丰富,横向联系越广,潜意识就越容易发挥。

三、学生干部应掌握的语言艺术与写作技能

语言艺术:由于工作的需要,学生干部经常会遇到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情况,比如组织会议、主持各类活动、述职演讲等等。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将会为自己的工作增添光彩。 学生干部在讲话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言辞精确,举例恰当

学生干部在讲话中应做到“三忌”:一忌“八股”,即每次讲话都是一个模式,如表扬几点、批评几点、要求几点,其间没有具体事例的生动叙述,显得空洞、呆板;二忌“嘴碎”,即讲话无条理,看到就说,想起来就讲,显得太随意;三忌“独裁”,讲话中从不解释为什么,甚至运用“镇压”、“责备训斥”的方法,使听者反感,达不到效果。

讲话过程中恰当地举些事例,不仅能形象地说清内容,而且会使团员感到事实与道理水乳交融。

(二)言为心声,动之以情

精彩的内容需要精彩的语言表达。如果说的内容要使人感到出奇制胜,那么“怎么说”就要考虑妙语惊人。学生干部在对团员青年进行讲话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团员的亲密情感,那么语言一定显得苍白、呆板。因此,如果能以火热的情感、亲切的话语、商量的口吻和团员青年讲话,学生干部就不会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代表了广大团员的心声,从而使彼此之间创设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氛围,达到“情通而理自达”的效果。

(三)批评时要讲点艺术

学生干部对团员进行批评时要讲究策略,使“巧”劲,讲艺术。应选好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运用幽默的语言,通过讲故事,举实例,让团员自觉领悟其中的含义,并注意点到为止,最后别忘记对该团员身上确实存在的优点进行肯定,这样会使对方欣然领悟学生干部的一番苦心,效果自然就能达到了。

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表达要清楚、得体、生动、充实等,而不同的场合又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讲学生干部应掌握的语言艺术。

1、 述职演讲的艺术

学生干部在参加评选优秀、工作总结的时候都要遇到述职演讲,那么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1)所讲事迹必须要真实。因为学生干部讲的都是周围的老师、同学能看见的,所以稍有虚假之处,都会引起听者反感

(2)讲话要抓特色。述职一般是几个或几十个人,大

家的工作大体一样,所以如果说一样的话,就不会吸引听众。一定要抓住“别人没有的”东西讲。

(3)态度要谦虚。切不可妄自轻视其他发言者。不要因为自己做出了一点成绩就目空一切。

2、主持会议的艺术

学生干部经常要组织、参加一些会议,那么怎样在会议上发言、讲话呢?在会议上发言,讲话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可以写成书面材料,可以拟定提纲,即使是即兴发言,也要在脑子中有一个提纲,以免信口开河。

(2)说话的速度、音量要适中。要让大家听清楚,既不能过快,声音过小,也不能过慢。

(3)语气要得体。要把握好分寸,谦虚、和蔼。不能吵嚷,不能用教训人的口气说话。

(4)要简短,勿冗长。这是会议的一种客观需要。如果——个人的发言时间太长,会使听者感到疲劳。

3、主持各类活动的艺术。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经常要组织一些活动,有时就会作为主持人出现在现场。如果能掌握一些主持的艺术,就会对整个活动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开场白是“脸面”,一段好的开场白会使观众耳目一新,收到“未曾开戏先有情”的效果。方法有:直抒胸怀式、高度概括式等。

(2)串联好每一个环节。具体的方法有:朗诵式、问答式、承上启下式、沟通观众式、悬念式、借代式等。

(3)完美的结束语。成功的结束语会使活动的寓意升华,给人以回味无穷的心理享受。如:继往开来式、热情讴歌式、憧憬未来式等。

(4)灵活应付突发事件。主持人除了要记好已拟好的台词外,还应准备一些小故事、谜语、游戏等小点缀。一但场上出现了人员失误、灯光音响故障等,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穿插。这样既保证了活动不中断,又活跃了气氛。

写作技能: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公文写作,掌握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是学生干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特别是请示、报告、总结、计划等。

(一)请示、报告

请示 A.概念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请示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事项。

请示是一种期复性的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映并请求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公文,它使下级机关通过公文往复接受上级机关的决策意见,解决本机关、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待处理的具体问题。

陈述意见,请求指示。对在本地区、本单位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原则性的重大问题,按成规难以处理的问题;执行上级统一规定有困难的问题等,都可以也必须及时向上级机关说明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请求上级给予明确指示。

提出问题,请求帮助。在工作中遇到不可预见的困难,或对解决面临的问题,本单位、本部门因职权所限无权处理,都要迅速向上级反映问题,请求帮助解决。

说明情况,请求裁决。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尚无明确规定的新问题等时,应及时上报,请求上级给予指示。

提出建议,请求解决。对有关政策、法规或上级机关规定、指示的界限理解不全面、把握不准确时,要及时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具体解释。 B.特点

1、行文方向的定向性 请示只能发往固定的、明确的上级机关,使其予以批复。

2、行文内容的请求性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公文,具有请求的性质。(与报告对比,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的公文,具有陈述的性质)

3、行文目的的求复性

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某具体问题,要求作出明确答复。(与报告对比,报告的目的则在于使上级知道掌握某方面或阶段的情况,不要求批复)

4、行文时机的超前性

请示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事项一般来说都是即将发生或将要遇到的,行文一般在事前进行。下级机关只有得到批复后,即获得上级机关明确指示或批准,才能按上级的意见进行工作,处理有关问题,决不能“先斩后奏”。(报告则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进行中行文,一般不在事前行文)

5、请求事项的单一性

请示的事项只能是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不能一文数事,以避免因给上级机关批复造成困难而贻误工作。(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C.类型

从内容、目的的角度,请示通常可分为如下几类:

1、求示性请示

本单位在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遇到疑难问题,无章可循,且关系重大,须领导机关给予指示;或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规定,提出政策性措施,要待上级机关批示后再行实施的。

2、求准性请示

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某事项或开展某项工作的请示,属于请求批准的请示。这类请示多用于机构设置、审定编制、人事任免,重要计划、决定,重大决策,大型项目安排等事项,这些事项按规定本级机关无权决定,必须请示上级机关批准。

这类请示还包括,为完成上级机关交办的事项,或实施本单位重要项目而缺少人力、财力、物力,不满足这些条件就难以成就的,报请上级机关批准调拨使用。

3、求批性请示

业务部门对工作作出安排,提出具体办法,但不能要求行政机关执行,便呈请上级机关认定形成批转性公文。于是,部门意见转化为机关的决策,下级机关即可照此办理了。 D.写作

1、请示的结构写法

请示的结构形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署时等。

(1)标题

请示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构成。有时为简洁起见,可去掉发文机关,由事由和文种两部分组成。

(2)正文

正文可分三部分:

一是事由(或引据)。写明请示的起因,即请求指示和批准事项的依据,一般可运用叙事、说理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说明为什么要请示及请示的缘由,事实要清楚,说理要充分,用语要简练,把为什么要请示说明白。

二是请示事项(或主体)。写明请示事项,即要求给予指示、批准的具体问题和事情,必须叙述清楚,讲清问题和事情的基本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要直陈其事,简洁明了。如果是请示批拨资金、物资,则应写明需要的金额、品名、规格及数量等;如果是请求对某一工作的指示或对处理某项问题的批准,则应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处理办法;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案或意见,则应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以便于上级机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得到及时准确的回答。

三是结尾(请示要求)。同样单独设段。虽然通常只用寥寥几笔,都是表明行文机关基本要求的部分,要精心设计,谨慎用字。常用的结语有“妥否,请批示”,“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上述意见如无不当(妥),请批转有关地区(部门)执行”等。

2、请示的格式要求

一般由秘密等级及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E.注意事项

1、坚持一文一事。一份“请示”要由上级机关同一部门批复。反之,一文数事,要由几个部门回答,则必然贻误工作。

2、不能越级请示。各级机关都有一定的权限,上下级机关之间也有一定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因此在请示工作时,一般要逐级向上请示。

3、不要多头主送。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用抄送形式。有的单位认为同时向上级几个部门报送一个请示,会引起重视,殊不知都管都不管,都不予批复反而误事。

4、请示原则上不同时抄送下级机关。请示中的意见在未被批准之前并不生效,所请示的事项也常有不予批准的,因此,除极特殊的情况外,请示原则上不同时抄送给下级机关。

5、除领导直接交办或特别紧急的事项外,“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凡属上级机关已有明确规定,下级单位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自行解决,不应将矛盾上交。

报告 A.概念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从上述报告的概念,可以看出,报告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根据领导同志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为防止需要上级机关办理的意见或建议夹带于“报告”中,同时考虑新增加了“意见”这个文种,新的公文处理办法在“报告”的适用范围中删去了“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内容。

报告是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种,是上下级之间沟通情况,协调工作的重要公文。它使上级机关能够及时了解下情,掌握下级机关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下级机关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被动,争取主动,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报告属使用频率较高的上行公文,适用范围较广,在公务活动中的意义、作用也比较重要。

反映情况,传递信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是领导机关的两大职能。而了解情况是掌握政策的基础,是实行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的基本要素。通过报告,经常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传递信息,是下级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定期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和不定期的重要工作汇报,使上级机关能及时掌握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进度情况,有利于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和帮助。

说明情况,答复询问。对上级机关提出的询问,下级机关要以报告的形式认真负责地给予答复,及时说明情况,便于上级机关作出决断。 B.特点

1、行文的单向性

报告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批复和反馈,属一种单向行文。

2、时限的不定性

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工作,是正在进行中(指一个阶段已完成)或已经完结的事项,行文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文于事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3、内容的广泛性

报告的内容一般不受限制,可以是一文一事,也可以是一文数事,反映多方面的情况。

4、写法的灵活性

报告种类较多,一般行文篇幅较长,结构安排不拘一格,怎样分层分段要视具体内容和行文目的而定,因文而异。这种文体在写法上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文字表达方式上,以陈述性语言为主。 C.类型

报告种类较多,可以从用途、性质、内容等方面划分。按其行文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工作报告、一般情况报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报告等等;按起内容和表达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

工作报告主要是就某一阶段工作进展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或大会所作的汇报,它着眼于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同时一般性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下步工作的意见。

一般情况报告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的报告,即及时把本地区、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带有倾向性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报告与工作报告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情况报告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工作,不讲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只讲客观存在的或突然发生的情况。例如向上级机关反映自然灾害的情况,突发事件的情况。这类报告的特点是时效性很强,发生的事情,要非常及时的向上级机关报告,有些情况要用电话先报告,然后书面报告。 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报告,顾名思义,例如上级领导对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或文件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批示下级机关查办,或询问有关情况,下级机关办理完毕,需用书面形式答复上级机关。

综合报告是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全面工作情况的,常常采用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如在各类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而专题报告则是专门反映本地区、本单位、某一方面情况的,有时也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D.写作

1、报告的结构和写法

由于报告种类不同,行文目的不同,写法也不尽相同。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等组成。

(1)标题

报告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构成,可以根据需要省略发文机关,但事由和文种不能省略。

(2)正文

报告正文分三部分:

引据。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发文的背景、缘由或依据,可以成为全文的提要,即“重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繁荣”,便于读者有个总概念。在这部分最后,通常的习惯性过渡用语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之类,以此领起下文。

主体。即报告事项部分,要叙述报告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可采用分题式、分条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叙述。对于工作报告,应写明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果。然后概括出基本经验,再写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对于答复报告,则应强调针对性,紧紧围绕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写清问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

结语。通常使用以下习惯性用语:“特此报告”或“专此报告”等;工作报告,结语可用“以上报告,请审阅”。

(3)落款

包括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

2、报告的格式要求

一般由秘密等级及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E.注意事项

1、报告写作的一般要求

在掌握充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出正确的主题和新颖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具体要求做到:

(1)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2)观点要鲜明,内容要真实、具体;

(3)重点要突出,文字要简练;

(4)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2、综合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综合报告的特点,因此在撰写时,往往要汇总各方面的情况和材料,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既有典型的,也有一般的,等等。但是报告的篇幅极其有限,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将所有材料不加选择一律写入文中。“综合”决不是搞材料堆积,这样就必须采取正确方法,对所获取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从中遴选出切当的、最能充分而有力的说明问题的材料,以便更好的表现和烘托全文的主旨。要做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一般来讲,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点”是指反映局部问题、个别事例、特殊情况的材料;“面”是反映全局问题、整体概貌、一般情况的材料。在筛选和组织材料时,除运用必要的“面”上的概括材料外,还要运用“点”上的典型材料,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文内容充实具体,说服力强。否则,仅有“点”而无“面”,则必然导致报告内容零碎、狭窄,给人以纷乱感;相反,仅有“面”而无“点”,则会使报告内容失之空泛,缺乏力度。

(2)“详”与“略”的关系。撰写报告必须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于重点内容则详写,使之居于主导、突出地位,反之,则略写甚至不写。所谓“重点”,一般是指:能够影响全局的工作或情况的材料;能够对当前或今后工作有重要指导或推动作用的材料,能够代表和反映本机关或本地区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问题的材料,等等。撰写综合报告,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叙写,笔墨要凝练、集中;重点材料要详细具体,用墨宜多,一般性材料则略写,惜墨如金。切忌信笔拨洒,平分秋色,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会严重影响报告的质量。

(3)“事”与“理”的关系。“事”即有关工作或事件情况,“理”即对工作或事件情况进行分析、议论。一篇优秀的综合报告还应是“事”与“理”的高度统一体。争取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写好综合报告的重要环节。撰写时既要将有关的事实情况详尽、具体的加以叙述,又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提出问题的实质,说明本机关已经做的工作或拟采取的解决办法。只有事实,没有精要的分析,所撰写的报告必然失于现象的罗列,搞成“流水账”;相反,只有分析、说理而无必要的事实作基础和论据,所撰写的报告必然失于空洞浮泛。

3、专题报告的写作要求

专题报告是下级机关将本机关或地区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方面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所作的报告。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这类报告又包括建议性报告、答复性报告、检讨性报告,等等。其特点是内容集中、单一,篇幅较短,便于上级领导及时阅知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专题报告的使用频率极高,而综合报告则相对较少。要写好专题报告,需要认真把握如下几个问题:

(1)速度要快。专题报告应当就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机关作出报告,切莫“贻误时机”。

(2)内容要专。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内容明确集中、单一,便于领导了解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处理。

(3)情况要实。专题报告对工作过程和成绩的表述,对有关情况的叙写,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如实反映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过程,切忌言过其实,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随意“扬善”或“隐恶”。否则,就会从根本上失去专题报告的存在价值,严重者还会给领导提供虚假信息,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其后果不堪设想。

(4)篇幅要短。专题报告在文字上应力求简洁,做到短小精悍。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弄清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从中提取重点,抓住问题的实质。

(二)总结、计划 总结

A.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对过去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分析评价,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书。

总结可以使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某一项工作的实践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可以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提供基层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便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它还可以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B.总结的特点

(一)内容的自我性。

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也应该反映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所以内容的自我性是总结的本质特点。

(二)回顾的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但是,总结不是工作实践活动的记录,不能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对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概括,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 C.总结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

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

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 D.总结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有的为单行标题。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

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 E.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的特点之一“回顾的理论性”,正是反映在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上,对成绩,不要夸大;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二)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一般而言,工作总结写好后,必须抄好一式两份,一份上交,一份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计划 A.计划的含义和种类

计划是单位或个人对未来一定时间内要做的工作从目标、任务、要求到措施预先作出设计安排的事务性文书。

计划从性质、内容、时间等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种类。从形式分有以下三种:文件式计划,分目标、要求、措施、步骤等环节,写作严谨具体,内容重大并有一定篇幅;条文式计划,以列出任务为主,较少涉及措施、步骤等;表格式计划,通常用于项目较多又具共性的内容,有时辅之适当文字说明,使计划简洁明了。

计划是个统称,像规划、纲要、设想、打算、要点、方案、意见、安排等都是根据计划目标远近、时间长短、内容详略等差异而确定的名称。

规划是一种时间跨度长(三年以上),范围广,内容较为概括的计划。

纲要和规划相同,它们都是各级领导机关根据战略方针,为实现总体目标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事项作出长远部署。不同的是纲要比规划更为原则和概括,一般只对工作方向、目标提出纲领式要求和指导性措施。

设想是一种粗线条的、初步的、预备性的非正式计划。相对来讲,其适用时限较长。

打算也是一种粗线条的、其想法不太成熟的非正式计划。相对设想,它的内容范围不大且考虑近期要做的。

要点是将计划的主要内容择要摘编,使之简明突出,它适用于时间相对较短的计划。

方案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一般适合专项工作,其实施往往须经上级批准。

意见属粗线条计划,它适用于上级向下级布置工作任务并提供基本的思路、方法,交待政策,提出要求等。

安排是短期内要做的,且范围不大、内容单

一、布置具体的一类计划。 B.计划的结构和写法要领

计划一般由标题、引言、主体和落款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

计划标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计划的制订单位名称、适用时间、内容性质及计划名称。视计划文本的成熟程度,有可能出现第五个部分,即在标题尾部加括号注明: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等。 2.引言

计划通常有一个“前言”段落,主要点明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对基本情况的说明分析。前言文字力求简明,以讲清制订本计划的必要性、执行计划的可行性为要,应力戒套话、空话。 3.主体

如果说引言回答了“为什么做”的问题,那么主体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等问题。

目标与任务。首先要明确指出总目标和基本任务,随后应根据实际内容进一步详细、具体地写出任务的数量、质量指标。必要时再将各项指标定质、定量分解,以求让总目标、总任务具体化、明确化。

办法与措施。以什么方法,用什么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这是有关计划可操作性的关键一环。所谓有办法、有措施就是对完成计划须动员哪些力量,创造哪些条件,排除哪些困难,采取哪些手段,通过哪些途径等心中有数。这既需要熟悉实际工作,又需要有预见性,而关键在于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唯有这般,制订的措施、办法才是具体的,切实可行的。

时限与步骤。工作有先后、主次、缓急之分,进程又有一定的阶段性,为此在计划中针对具体情况应事先规划好操作的步骤、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及责任人。这样才能职责明确、操作有序,执行无误。 4.结尾。可以展望计划实现的情景给人以鼓舞,也可以提出总的希望或者号召。 5.落款。在正文右下方署名署时即可。

上一篇:销售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学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