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论文范文

2023-09-16

小额信贷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农户、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山东省胶南市为例,研究了胶南市小额信贷方式,探索了小额信贷的创新发放办法。

【关键词】 金融 融资 小额信贷

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小额信贷,有效解决农户、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山东省胶南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不断创新小额信贷方式,形成了一种切合“三农”实际、行之有效的小额信贷模式。主要做法是:

1.不断强化政府扶持

为吸引金融机构把精力转移到小额信贷上来,胶南市以政策扶持为抓手,从2006年开始,连续五年出台了加强小额信贷、扶持农民创业增收的政策措施,并逐年加以修改完善。为保障小额信贷工作的连续性,市政府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小额信贷扶持基金”,对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给予50-80%的贴息,同时制定了《胶南市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考核奖励办法》,对发放小额信贷额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不断加强对扶持基金运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在扶持基金的分配上,立足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来安排基金;在扶持基金的管理上,明确违规责任和处罚办法,由监察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扶持基金的运作管理。在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的同时,注重和加强政府综合服务,把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扶持群众自主创业与培植“一村一品”相结合,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商贸流通相结合,着力在培植农村主导产业、搭建小额信贷平台、开辟小额信贷新路上下功夫,让更多的群众贷款有投向、创业有门路。同时,还把小额信贷与创建农村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工作相结合,启动实施了农村文明信用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小额信贷的信用环境。

2.积极打造金融平台

胶南市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开辟创新金融模式和金融产品,全力打造金融支农平台。为开拓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国家开发银行开拓农村基层民生领域金融业务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探索实行了“银行立项、统借统还、农户联保、四级审核、政府贴息”的小额信贷新模式,每年发放10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实现了银行、政府、农民三方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2009年开始,与潍坊商业银行协调配合,组建了青岛海汇村镇银行,连续两年每年争取该行发放小额信贷贷款200余笔、1亿多元。紧紧抓住农业银行扩大支农贷款业务的有利时机,采取农户联保方式,通过惠农卡方便、及时、灵活地进行农民小额信贷,2009年共发放惠农卡3.2万张,贷款授信额度6000余万元。同时,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与市人民银行、青岛银监会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衔接,于2009年10月组建了青岛市首家农村金融互助合作组织—青岛胶南石桥民生经济协会;目前该协会已筹集资金4137万元,为40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该社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3.有效开拓担保模式

为解决农民“找保难”、“贷款难”问题,胶南市大力推行了“三户联保”、“五户联保”模式,通过户户联保,将农户捆绑在一起互相担保,有效解决找保难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尝试用一些公共设施等财产联保。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合格的贷款抵押品,从2010年开始,逐步将林权、渔权作为合格贷款抵押品,并出台了相应的估价、抵押办法。同时,该市正积极探讨组建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解决农户因缺乏合格抵押品而难以向商业性金融机构申请农业贷款的难题。对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该市还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意见》,在农村社会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力争最终实现农民贷款以信用担保为主的目的。

4.最大降低信贷风险

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是农民,信贷投放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 自身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性。为降低小额信贷风险,除采取户户联保形式外,胶南市还逐步建立完善了农业保险制度,有效避免因农业风险而引起的信贷风险。特别对于确定的主导特色规模产业,采取农户与保险公司联动的方式,由保险公司替农户向银行提供担保,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解决了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前,市、镇、村三级对信贷农户进行了严格把关,保证农户的还贷能力,从源头上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

山东省胶南市实践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小额信贷模式,也为农村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了很多颇具价值的启示:

4.1有效的政府扶持是催化小额信贷工作健康运转的关键。当下,小额信贷机制尚未健全,在农民需要小额信贷、大多金融机构又不愿涉足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下,只有政府站出来扶持引导小额信贷的运作发展,是保障小额信贷兴起的关键。也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或直接参与才能不断开拓设立新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开发新的小额信贷产品和小额信贷模式,才能采取政策奖励和税收豁免等制度引导小额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运转。

4.2解决担保难问题是化解小额信贷发展瓶颈的重点。按照现行的《担保法》、《物权法》规定,耕地不具备抵押效力,农民的住房不能办理房产证,也不能作为抵押品。而除此之外农户所拥有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财产由于价值评估麻烦且难以变现,大都不能够被金融机构认可为合格的贷款抵押品。由于农户很难满足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合格抵押品的要求,故一些即便在未来有还款资金来源的农户,也过不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审贷关。只有借鉴胶南市的做法,推行农户之间互保、林权和渔权抵押、尝试保单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对专业合作组织,用一些公共设施等财产联保、尝试龙头企业担保、成立农村政策性担保机构等方式,才能有效化解担保难、无抵押产品的瓶颈问题。

4.3不断打造、创新金融平台和模式是放活小额信贷的主要动力。目前,在镇村基层开展存贷款业务主要力量仍然是农村信用社一家,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与农村发展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因此,不断打造金融平台、创新金融模式成为进一步放活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动力。根据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要在保证资本充足、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允许和吸引国有资本、私有资本共同参股,新设社区银行、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村社区基金等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组织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来迎来农村小额信贷欣欣向荣的局面。

作者简介:胡明强,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沫茹,女,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小额信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额信贷保险;银保合作;保证保险

一、引言

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是指为那些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的持续的、低利率的包括贷款、储蓄、保险和汇款等在内的小额信贷服务。小额信贷保险是专门针对在金融机构办理短期贷款的借款人遭受意外伤害事故的风险而量身定做的险种。它既保证了银行贷款顺利收回,同时也为借款人一旦发生的人身意外提供了保险保障。

目前各公司主要合作对象均为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投保人主要为办理小额信贷的农村居民。保费由上述代理机构代为收取,并转账支付给保险公司。各公司账面上支付给代理机构的手续费比例一般在8%~30%之间,多数控制在10%左右。

二、小额信贷保险的积极作用

农户小额信贷保险属于典型的保障类产品,尽管保费低廉,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不容忽视。

1.实现了借款农户、农村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共赢

对保险公司而言,小额信贷保险赔付率较低,是典型的效益型险种。保险公司在扩大保险服务领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保费收入。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大部分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或农户联保贷款,通常如果贷款主体发生意外,则所借贷款极难追回,易成呆账。小额信贷保险可以帮助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有效转嫁贷款风险,同时依法获得了代理手续费,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对于办理了小额信贷保险的借款农户来说,则大大减少了借款农户因意外致贫的可能。

2.探索了保险业服务三农的切入点

保险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保险业应该而且可以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保险意识较差。要让农民真正信任保险、放心买保险,最关键的就是要满足农民的真实需求,让农民真正体会到保险的作用。小额信贷保险这种费率较低而保障较高的险种就是满足农民的真实需求的保险险种。

三、现实实证分析

1.国际经验

在孟加拉国和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小额信贷保险支持了50%的农民摆脱了贫困,加入小额信贷项目的家庭每周的收入增加了145%,为农户带来真正的改变和实际的成果。

2.中国的发展情况

早在2003年,太平洋人寿就率先在全国开展小额信贷保险试点,并推出配合小额信贷借贷者意外伤害开发的“安贷宝”;泰康人寿推出“泰康借款人(小额保险版)意外伤害保险”;新华保险推出了“借贷保”,计划增加开发农村小额养老险、健康险等,并拓展银行代理、农村社团组织专业代理等多元化销售渠道;中国人寿则计划成立农村小额保险手机销售项目研究小组,拟探索手机销售模式。

小额信贷保险的运作方式一般为:农户在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时,同时购买小额信贷保险,在借款人出现意外时,农信社为第一受益人,理赔款优先归还农信社款项,费用为每月收费为合同标的的万分之二。

四、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的不利环境

首先是小额信贷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险种认识不深。例如借贷者意外伤害定期保险业务规定,参保人发生意外伤害时导致全残的,必须进行评残,而评残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农民不愿评残,也就不能及时得到赔偿。当参保人意外身亡而家人根本不知道其购买保险时,容易出现出险后超过180天索赔期限而没有索赔的情况。

其次是保险范围局限。目前仅仅开展了借贷者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暂时无法提供农户十分渴望的如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项目保险,遭遇洪水、山洪爆发、冰雹、特大降雨、决堤等自然灾害保险。

再次是保险公司面临退保带来的成本支出风险。小额信贷保险的保险期间一般相当于贷款期间,当借款人提前还款并要求退保时,保险公司已按照保费收入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可能无法追回,给保险公司成本支出的核算造成不利影响。

五、政策建议

发展小额信贷保险应该提倡申贷人关联投保,建立坏帐风险准备金。当保险事故发生后,市、区两级财政通过坏帐风险准备金与保险公司按照相应承担的比例联合进行赔付,减少电子传输环节,确保农民最快时间获得贷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深化银保合作,严格控制风险确保小额信贷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小额信贷保险业务费率低,保额高,风险的控制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小额信贷保险开展过程中的强制投保风险,可以引导保险公司按照《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的要求,加强对银行代理销售人员的培训。对于退保带来的成本支出风险,可以引导保险公司与银行进一步加强深层次合作。保险公司还可以创新保险与银行、邮储和农信社的合作方式,扩大涉农保险的渗透力度。

2.建立适合农产品的金融工具和保险,为贷款的农户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及咨询服务

一个适用于农产品的金融产品和配套的保险是现在农户们发展农业生产的迫切要求。这些险种要将农民在气候变化、市场变化、意外条件下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完全覆盖到。

3.引导市场主体尝试开展小额农贷保证保险

在目前小额信贷保险业务操作模式下,银行、保险公司、借款人三者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投保人要承担保险费,但事故赔偿的第一受益人为银行。保险公司既要支付手续费,又要全部承担保险风险,而银行既降低了放贷风险,又获得了可观的中间收入。此类业务如果采用贷款保证保险的形式开展则更为合理,即由贷款银行作为投保人,为银行贷款业务投保,降低贷款风险,银行自行承担相应保险费用,保险公司在贷款人无法及时足额还款时承担保险责任。

参考文献:

[1]叶扬.“农村小额信贷+农村保险”模式的可行性分析.金融与经济.2007,12

[2]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金融.2008.1

[3]岳静.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探讨.金融与保险,2008,1

[4]有效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变革,构建和谐新农村.上海保险,2008,8

[5]黄伯勇.对农村信用彻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7(10)

小额信贷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围绕农村金融服务现状,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几大因素,这里面既有政策原因,也有市场逆向选择的因素。本文提出应改革国有银行的业务考评机制,建立资金回流制度,使农业存款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并提出要发展农村金融,引入民间资本、创立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互助担保机制、建立借贷人信用档案以及创新小额贷款抵押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很好地解决了当前农村信贷供求问题。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体制;担保

一、农村金融需求面临的难题

现在,农民创业已不是稀罕事了,特别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以来,有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回到自己家乡进行投资创业。但他们往往由于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更缺少合适的抵押物从银行取得贷款,往往只能求助于亲朋好友或者转向民间借贷。目前,农村的金融需求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金融服务滞后

随着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和个体创业的增加,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趋于多样化,但目前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仍以存贷汇业务为主,缺少针对农户个体、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负责粮棉收购资金的运作,只有少数的农村龙头企业可以享受到贷款;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金融网点基本成为吸收存款的窗口,吸收来的存款用于农村建设贷款的很少,很大一部分资金外流,支农功能弱化;现在,作为农村支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正处在体制改革当中,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服务手段上来讲都落后于农村金融需求。

1.2 民间借贷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异常活跃,但缺乏有效监督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民间借贷对于抵押要求不高,且手续简单,特别适合农村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据了解,在浙江温州的部分县里,60%的企业需要参与民间融资,其融资额占其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4%。农村民间借贷主要以高利贷为主,普遍的利息在3分左右,在农户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我国尚未对民间资本建立管理和监督体系,不能及时掌握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动态,对此可能引发的问题缺少重视。

1.3农业信贷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

一个时期以来, 政府在战略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强调城市过多,农村发展得不到足够重视,与迫切需要发展的农村经济形成了强烈反差。比如现行个人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基本上是按大城市的标准来制定的,根本不切合农村实际,一般的农村企业及大量的个体经营和承包户因资产、销售规模限制很难达到评级要求,被排挤出信用企业之外,无法得到信用企业的授信待遇。即便申请个人贷款, 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等均不允许抵押,可用于抵押的财产很少,也往往因为提供不了符合金融部门要求的抵押物而被拒之门外。比如目前,大部分省市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只有1 万元到2 万元,支农力度最大的地区小额贷款的最高限额也只有5 万元,在当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使大多数经营大户扩大经营得不到资金支持,发展受到了限制。

1.4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在农村吸储余额约为2000 亿至3000 亿元,很大部分通过上存净流出农村。邮政储蓄银行仍以“贴水”揽储方式抽取大量的农村资金,加剧了农村资金“体外循环”。目前,每年约有近千亿元资金通过邮政储蓄从农村流入城市。各商业保险开办存款性的保险业务,抽走了部分农村资金,加剧了农业资本的稀缺。少数农村信用社在赢利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农转非”把资金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非农领域。信用社超过存贷比例以外的25%存款资金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转移出农村,从而使资金流向城市,削弱了其支持“三农”的资金实力。由此造成的农村经济大量“失血”将加剧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

二、影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因素分折

2.1缺少龙头企业,银行放贷缺少项目

由于农村的集体土地,农户土地作为抵押物还缺乏有效性,农业生产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少了国家政策性支持,银行是不愿将钱放贷给个体农户的。而少数农村龙头企业往往在资金技术方面实力雄厚,又拥有自己的厂房设备,从银行贷款不是难事。目前的情况是农村的个人、家庭小作坊式企业较多,他们实力弱,比较分散,不能形成一定规模。

2.2银行经营考核体系限制了农村金融投入

银行经营考核体系实质上是限制农村金融投入银行经营考核体系在银行业务经营中起着“指挥捧”的作用。在目前银行经营考核体系中一般都侧重于考核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对资产业务则主要是从贷款的收贷收息率和不良率方面进行考核,这对商业银行的基层行来说,无疑是限制放贷,“与其冒着风险放贷款,不如花大力气抓存款”。这样既保证了单位效益和职工福利,又保住了政绩和“帽子”。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使金融机构成为从农村吸收存款的“抽水机”。

2.3土地政策的制约

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在集体和国家,农民只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所以不能将所承包的土地作为抵押物从银行取得贷款。

三、农村金融服务新途径

3.1提高联合担保的放贷额度

目前,由农户间相互担保在农村信用社所能取得的贷款额度普遍是5万元以下,这显然不能满足农户扩大生产的需要。不少搞养殖或大规模种植的农户苦于没有资金扩大生产,或者没有钱作为周转资金。政府应该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建立贷款担保机构,为一定区域的农民提供担保。龙头企业往往在在市场、信息、技术和资金方面拥有优势,承贷能力强,通过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捆绑,使龙头企业为农户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这样,银行也打消了放贷给农户担心本息可能收不回的忧虑。银行可适当地提高房贷额度,满足农户的需求。此外,国家也应通过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方式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其在互助担保中的纽带作用。

3.2建立农户贷款信用档案

目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化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扩大,贷款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不少水产养殖,比如甲鱼,往往要进过2年以上才可以收获。贷款周期的延长,农业产品价格的起伏又比较大,对于银行来说增加了放贷的风险性。农户的借款也由以往的一次性借款发展到经常性的借款,银行与农户之间的来往是多次的。银行可以建立一套农户信用档案,对农户的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借款人财产资质,按期还款记录做一统计,区别出按期还款的信用良好的农户,在以后的借贷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宽借贷条件或者可以零时调高借贷额度,这样既减小了银行的放贷风险,又提高了放贷资金的使用效益。

3.3引导商业银行提高支农作用

重构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考核指标体系,强化金融服务的“爱农”意识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国有商业银行不但要重视存款业务的考核,也要重视贷款考核,要建立负债、资产、效益全面考核的指标体系。避免由于过分侧重于负债业务的考核,而导致农村资金外流,成为名副其实的存款银行。尤其应该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建立一种面向农村的正向激励、自主评定、风险内控的信贷考核制度,考核机制要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能够切实提高基层信贷员放贷的热情,同时应该规定县域信贷客户量按县域人口和经济总量确定,规定最低贷款户数比例,这样既可通过制度促进县域金融有效地寻求信贷资源,又进行了有力的风险控制。其次,国家应加强对农村信贷的宏观调控,规定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商业银行支农资金投入比例,对当地新增的支农贷款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同时纳入监管范围,保障农业资金投入。

3.4 推进小额信贷组织发展

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在农村具有可行性,在一定范田内可以允许条件具各的民营资本开办规模适度的金融企业,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农村社区金融机构,形成与农村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竞争的局面。小额信贷组织要立足支持新农村建设,不允许其跨区经营; 资金运用主要限定在对农户、个体经营者和微小企业发放贷款,不对外投资; 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捐赠资金或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等形式为主; 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由协商,不吸收存款,股东最多不能超过5个。小额信贷组织成立后,恩格尔系数在0.5-0.59之间的农村温饱户以及创业期间中小企业在资金需求量大、银行直接融资不具各条件时,可以向小额信贷组织借款,极大地便利农村农民融资,有利于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

3.5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贷款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允许土地流转,土地所带来的权益就可以发生转移,这使得其具有交换价值、具有可让予性,为最终变现标的物创造了条件。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实质上是有保证的信用,其能起到信用增级或信用约束的作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可以解决农村信贷一直解决不了的抵押品问题,使得农民建立起守信意识,金融机构承担的贷款风险得以降低。不少沿海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很快,当地也开发了滩涂优先转让权等质押物。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其发展的可行性,以及有益性。其实施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制度的完善、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科学的土地评估方法等难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化解。

参考文献:

[1] 杨庆峰. 探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新途径——以民勤县为例[J]. 甘肃农业 , 2009.12

[2] 聂俊红, 樊新敬.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农村金融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 , 2010,(30) :132-134

[3] 田卫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4] 郭琪. 农村互助担保:形式创新与制度缺陷[J]. 当代经济管理2010.1

[5] 王翰墨.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策思考[J]. 吉林金融研究 , 2009.1

小额信贷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文章结合我国西部农村小额信贷实际案例,提出将小额信贷作为解决我国西部农村融资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西部农村; 融资现状; 小额贷款

笔者作为2009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志愿者,参加了中国小额信贷学生联盟。在2009年8月赴甘肃武山、天水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引发笔者对西部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的思考。我国有2/3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农村,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有扶贫款投向西部农村。本文以四个成功的案例说明小额信贷对于解决我国西部农村融资问题的重要意义。利用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发展,积极引导、活跃民间融资,严格科学监控小额贷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一个案例在2009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一等奖。(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规定,下述案例均隐去真实姓名)

下面列举的四个成功案例,其中三个是小额信贷的成功案例,另一个是优秀信贷员的案例,以此充分说明小额信贷在我国西部农村的重要性及广泛发展前景。

一、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村就业的途径

【案例一】客户马××,女,初中毕业,家中共五人,有两儿一女。她2003年踏上了艰辛的玉器加工创业之路,2004年开始参加小额信贷,到2009年已参加5年,这5年中共贷款5次。在2003年之前,马××还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种植农户,全家的收入来源只有那种植的1.2亩地的韭菜,可是家里的三个孩子吃住都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三个孩子还要上学。2003年后半年,马××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玉器加工创业之路。经基层信贷员与社会负责人的考察,马××获得了第一笔10 000元小额贷款扶持资金,购置了4套加工设备,盖了3间加工车间,收购了5吨鸳鸯玉石料,她在自家院子里置办了简单而齐全的家庭作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这五年里,马××靠10 000元小额信贷资金,开办了玉器加工厂、为妇女提供就业岗位10个、提供免费学习机会60多人次、资助贫困家庭儿童8人。全村的乡亲们对她又欣赏又感激,县政府也对她一致好评!她总是说:“感谢小额信贷!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小额信贷就没有我的今天!”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区。越是贫困地区越需要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创新,具有为穷人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机会和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潜力,这已日渐成为金融领域的共识。1994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小额信贷在推动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小额信贷是农村致富的途径

【案例二】客户吴××,女,小学毕业,家中共有子女三人,两儿一女。2002年她开始创业,2004年参加小额信贷,截至2009年已有5年,五年间,共贷款6次。2004年4月,吴××经邻居的介绍,向当地负责小额信贷的机构正式提出了小额贷款申请。基层信贷员与协会负责人考察、走访了解后,吴××获得了第一笔3 000元小额贷款。有了这3 000元扶持资金,吴××开始了大棚韭菜、西瓜的种植。

五年间,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吴××的蔬菜种植逐步扩大,现在已经发展到西瓜种植面积3亩,韭菜与豇豆种植面积各1亩。随着她贷款数额逐年增多,全年净收入也从2004年的6 000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6 000元。

原来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之一的农业银行正逐步走向商业化经营,大大削弱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困难,银行贷款增速不大。信贷资金总量不能满足“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外商投资增长缓慢是东西部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贫困地区邮政储蓄自开办以来只存不贷。随着邮政储蓄的快速增长,资金也以更快的速度从农村流出。西部贫困农村受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和投资回报率低的双重制约,资本短缺导致了贫困,贫困加剧了资本短缺,两者相互叠加,形成了西部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小额信贷缓解了西部贫困的现状。

三、小额信贷是农村融资的有效途径

【案例三】客户尤××,女,大专文化程度,已婚,育有一女,已加入小额信贷机构4年。高中毕业后便被招聘到某塑料厂工作,1983年7月考取师范学院数学系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回厂后先后在吹塑车间、彩印车间当技术员。1998年3月正式下岗。2000年至2003年四年间先后二次经营酒店生意,但事与愿违,生意屡屡受挫。2004年在资金短缺且身负重债的情况下,靠政府小额担保贷款2万元,毅然做起了服装生意。先在天水市区某商场开了一家品牌女装服装店,后又开了第二家品牌女装服装店,接着又在三家商场连续开起品牌女装连锁店。扩大经营需要大量资金,但资金从哪儿来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她大胆地作出一个决定,除了靠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外,从建行、邮政储蓄、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用商铺、自家住房做抵押,一次性有息贷款50余万元。分别在麦积区某商城和陇南市某百货大楼开了两家女装品牌服装连锁店。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共开店铺七家,累计投入周转资金80余万元,实现了她的创业梦想。她所开的服装店已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人,为国家每年上缴利税48万余元,员工工资平均在1 200元左右,基本保证了员工社会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等的按时上缴。

2009年6月在市总工会召开全民创业工作表彰会上,尤××作为妇女创业的先进代表受到表彰,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2008年至2009年她连续被天水市评为女装部业绩优胜个人,2007年至2009年被商场评为服装销售先进个人。尤××在2009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一等奖。

我们可以尝试将政府扶贫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起来,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可以提高救灾扶贫款的利用效率,真正发挥扶贫功效。可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资金来源,由政府“输血”转变为地方“造血”,增强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科学监控小额贷款

【案例四】信贷员朱××,女,中专文化程度,现为甘肃省武山县城乡发展协会信贷员,为小额信贷机构工作了5年4个月。原来一直是教师的朱××(曾获教育部表彰“全国优秀教师”等若干荣誉),于2004年2月成为小额信贷机构信贷员。工作期间,在村里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的朱××细致认真,好善乐施,尤其注重对特困户的感情投资。在“五户联保”中引入“小组长”的管理机制,极大提高了管理水平,保证了按时足额还款。工作以来,她组织投放贷款142万元,分别完成协会下达计划的120%和125%,风险贷款为0,按期还款率始终保持在100%。

她积极推广小额信贷。在村大队的支持下,朱××先后在自己负责的项目村张贴《小额信贷须知》30多张,广播宣传20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宣传15次,参加群众达2500多人次,走访客户座谈宣讲228户。她体贴困难客户。先后在放贷期间对几户困难家庭送去了自己的大米面粉等食品,还用自己工资为村上部分孩子买文具衣服等,让村民不仅感谢朱老师,也感受到小额信贷机构的温暖。她管理方式先进。在“五户联保”的机制中,她在这五户中选举出小组长负责管理,采取责任制,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极大的保证了按时还款率。她还利用自己了解到的各方面农业知识,在走访客户的同时普及农业知识,帮助村民们致富。

我国农村信用社呆账、坏账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是贷款缺乏严格监控。信贷员明明知情却违规放贷,导致联保贷款无法收回。上述案例四,充分说明信贷员的重要性,由于朱老师的辛勤努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按期还款率始终保持在100%。朱老师也多次获得协会表彰。采取“五户联保”的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了按时还款率。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加大对小额贷款的监督。民间融资长期以来在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西部民间融资的规模和比例都十分小。金融各部门要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引导其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

笔者此次对西部农村的调查情况,充分说明小额信贷对我国西部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五、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方法

1.建立农户的贷款档案。在农村乡、镇信用社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农户的贷款档案,将农户家庭经济情况,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记录在内。

2.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在农村信用社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其信用程度进行评定。

3.对农户颁发贷款证。农村信用社根据不同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颁发贷款证。农户可以凭贷款证及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限额以内的贷款。

4.发放农户联保贷款。对一些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期限较长的资金需求,可发放农户联保贷款。对于小额信用贷款无法满足需要者,可以采取3~5户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的办法,发放联保贷款。●

【主要参考文献】

[1] 霍兵,李颖.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小额贷款经济思想及其实践[J].经济学动态,2007(1).

[2] 张迎春.试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关于资金支农方式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3(4).

小额信贷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小额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核心业务之一,有效的认识和应对小额信贷业务风险,对于稳定小额信贷收益、促进业务发展非常有利。本文研究结合宁强县的实际情况,探讨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情况,提出了宁强县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小额贷款 问题 措施

小额信贷最初作为一种扶贫方式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使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变。宁强县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较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发展,在农民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中信贷业务风险持续增长,并且出现了明显的不良贷款增长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在对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了该县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有利于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健康、持续发展,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意见,因此,对本文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现状

宁强县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业务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房按揭贷款、农民消费贷款、微小企业专营产品、农业种植贷款等产品。近几年来,宁强县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中,绝大一部分集中在小额信贷,小额信贷发展与存款的息差收入成为信用社盈利的核心部分。宁强县信用社的市场业务结构中,村镇企业的贷款业务占据整体业务的比重较大,而个人贷款仅占很小的比重。另外,该县小额信贷的市场业务需求较大,相比于银行贷款的较多限制和相对复杂的贷款流程等,宁强县信用社的贷款业务要求较低并且流程简单,其市场需求更大,并且银行不能满足的其他市场部分基本被宁强县信用社占据,其市场需求随着农村地区村镇企业等的发展不断壮大,出现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这就为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宁强县信用社在业务的发展中,综合成本显著增长,尤其是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显著增加,导致在多样化的选择前提下,宁强县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并且渠道的净盈利能力下降。

二、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宁强县信用社对于小额信贷业务在风险管理理念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小额信贷业务及其他业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基层员工及分行对于风险管理的理念落后,风险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使得当前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不能形成对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的较有效控制。信用社将风险管理的理解普遍存在简单机械的情况,将简单的规章制度等同于风险管理,理论上重视但在实践中相对缺失,使得银行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不规范、执行不严肃、灵活性不足、原则执行较少,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较低。

2.内部控制机制不足。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形成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风险内容十分复杂,这就使得原来建立在传统业务系统上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的银行发展现实,内部控制制度落后,控制能力不足且手段滞后。信用社防范并合理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的核心在于内部控制机制,这对于商行各项业务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宁强县信用社的竞争环境不断激烈,利益驱动是信用社的主要动力和目标,这就使得宁强县信用社出现轻管理而重经营、重业务而轻内控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内部控制与其业务发展的差距更加扩大。

3.业务管理不合理。当前宁强县信用社业务管理中存在业务流程建设不完善,并且各体系间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导致其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流程内的联系不足,具体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零散分布、不能形成系统性力量,监督检查等环节缺失,导致其业务风险管理结果不稳定。尤其是在业务流程及业务风险管理上缺乏持续改进等方面的驱动力,使得主动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机制缺乏并且其程度不断增大,这也就导致了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事前预测、控制等的缺乏,在问题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使得其整体效果不佳。

4.信用管理上的缺陷。当前宁强县信用社对于小额信贷业务的申请者,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个人贷款申请者,其信用管理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对于乡镇企业而言,信用社往往盲目地提供大量贷款,而在当前信用社之间信息流动不良的情况下,乡镇企业能够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并获得批准;对于个人贷款申请者,当前宁强县信用社的业务模式是采取个人自行添加信息,但是对于收入、职业等重要内容的审核程度不足,为个人信用的虚假填写提供了可能。

三、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改进措施

1.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宁强县信用社要建立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和预防,就必须首先改善其基本环境,为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改善风险管理的思想环境,明确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降低部分银行及基层银行对风险管理不全面认识情况;注重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培训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相关的企业文化,为其风险管理创造更优越的思想环境;进行合理的结构组织设定,注重科学、效率、精简、权责分明等原则,将权责体系与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提升业务水平。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宁强县信用社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效率的信息互动在宁强县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必须注重信息互动,从而强化信息集成、传递等的效率,实现良好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反馈等。极强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十分必要,这实际上是对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风险管理提升、经营稳定与内部控制完善的一个整合,宁强县信用社只有同时实现其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经营与内部控制的和谐发展,保证其综合能力的稳定提升,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从而实现系统的和谐发展。

3.严格业务流程管理。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的管理需要严格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以业务发展为基础对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程序及内容进行优化,从而使其控制手段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并增强其风险管理能力十分重要。以当前业务中的信息化程度为基础,引进现代化技术,使其对业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业务进程中的合理监管以及业务完成时的及时处理等更高效的完成。另外,业务的进程中包含分析、评价及控制等,这也是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整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4.加强信用管理。宁强县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重点强化信用管理。严格个人及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信息审核机制建设,并形成定期复审机制,促使信用社对于客户的重要信息形成有效管理;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账户,并形成银行业间的信息流动,通过各银行对现有客户及新增客户信用及重要信息的不断完善,促使信用社能够对客户信用形成更多的了解,并有效的提升事前風险预测和事中控制,提升事后控制对信用账户的补充。另外,宁强县信用社还需要整合信用管理资源,进一步整合当前银行业资料库中客户的小额信贷情况及资金情况等,更好的对其偿付能力等形成监控,促使信用社的整体小额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晏江涛.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49-49.

[2]朱晓龙.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与控制[J].当代经济,2014,(10):100-101.

[3]王能翔.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7):151-152.

[4]申韬.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实践,2012,(01):105-110.

[5]马小南.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3,(07):105-106.

作者简介:张秀华(1987—),女,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财务成本控制方向。

小额信贷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微型金融中国化的产物,在金融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借鉴国内银行贷款业务的信用评分方法,针对常州市场小额信贷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市场特征,选取一系列模型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在设计出信用评分模型后,结合实际案例,对评分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实际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小额信贷;常州市;信用评分;风险评价

一、小额信贷的定义

目前,对于小额信贷的概念界定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国广泛认可的定义是杜晓山和孙若梅(2000)提出的,即小额信贷是专门向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持续的小额度的信贷服务方式。

二、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所要面对的基本风险之一,赵晓菊(2008)对于信用风险的定义获得了学界的认可,即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者其信用质量下降,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金融工具持有人或债权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三、小额信贷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

(一)信用评分法的内涵

信用评分法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价的方法,在建立小额信贷信用评分模型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量化原则、预见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二)指标的选取

信用评分模型成功的关键在于模型指标变量的选取。小额信贷申请者的信息透明度比较差,在国内小额信贷市场上,普遍认为还款意愿是目前小额信贷目标客户群体信用风险中最为主要的成分。按照对信用风险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本文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对模型变量进行选取:申请者个人情况、申请者职业特征、申请者的经济状况、申请者的社会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个人信用贷款信用评分模型中各项指标的选取,本文选取了四个一级指标:个人信息、经济状况、职业特征和社会关系。其中,每一个一级指标中包含了若干个二级指标。

(三)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茨堡大学的运筹学专家T.L.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立的一种对不同层次中相关因素的权重赋值的分析方法。它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总的顺序。

(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五)建立信用评分表

根据以上评分表,对小额信贷申请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然后再根据得分情况列出与之相对应的贷款决定。在此设定,75分以上的客户可直接取得授信资格,具体授信金额按照客户提交的资料予以确定;55~75分的客户,由风险管理人员进行资料核实,通过电话调查、实地征信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分析,由此来确定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额度;55分以下的客户直接评分拒贷。由于客户资料的保密性,所获得数据相对不多,不便于用大数据量进行统计分析,故而抽取几个典型的现实案例,来验证该评分模型的有效性。

(六)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王女士,个体,法人,下面对她进行评分,具体结果见表4。

实际情况:王女士因购买原材料需要申请贷款15万元,最终因其提供的联系人均与其为同一工作单位,风险管理人员以风险过于集中为由,批下实际额度为6万元。这个案例从一定程度上证明该模型有效。

四、结论

信用评分模型的存在为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客观的、有效的、公平的手段,有利于提高贷款效率,降低小额信贷机构的业务成本,降低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该信用评分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经验和分析能力相结合可以对信贷决定提供一定的支撑,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该评分模型也会失效,甚至对信用风险给出错误的信号,这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真实而大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以此来提高信用评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孙若梅.中国小额信贷的时间和政策思考[J].财贸经济,2000(07).

[2]郑志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新模式[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

[3]赵晓菊.信用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尹泽东.论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1).

上一篇:法社会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科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