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31

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 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

很多小学管理者还实行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如在学校管理上只重视学科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轻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一大批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 比较偏重经验管理, 以自己的经验或前任的经验作为目前学校管理的依据, 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1.2 学校管理不民主

学校管理不民主, 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全部事务都由领导掌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话语权, 每一步教学只能按照学校管理者制定的具体方针政策执行, 而不能按照自己擅长或适合的教学方式安排教学, 更不用说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极大地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1.3 管理上偏重考试结果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应试教育已经深入学校每一个管理者和教学者心中, 教育功利化趋势严重, 这就导致管理者在管理上更加偏重考试结果, 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4 学校制度建设上不规范, 人治大于法治

很多学校的制度建设做得够好, 但是在执行时往往大打折扣, 在人情面前没有制度可言, 致使学校的管理很被动。

2 建立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是管理者经常使用的一种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主要是要求学校管理者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 在学校管理策略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将学校管理对师生的控制转化为对师生的服务。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 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 所以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但对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 小学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 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与学校的关系, 特别是应充分关注和尊重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 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管理者要关心和尊重每一位教师, 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生活情况和教学情况, 帮助每一位教师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 尽量满足每一位教师的心理需求。同时, 学校管理者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 进而加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2 使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完善

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就是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有利于使广大教师树立主人翁意识, 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 进而实现小学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民主管理要求学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并完善民主管理相关制度。如校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奖金分配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师聘任与考核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专门机构, 并选取不同职位、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员作为民主管理人员。使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完善, 要求学校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现代管理理念中, 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被管理者, 而同样是管理主体, 所以, 全校的教职工都应该参与到小学学校管理中, 这样才能使学校管理逐步科学化、现代化。如教师可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给予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

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 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师生文明情况和教育理念, 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因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够让教师得到心灵上的净化, 有着独特的教育魅力。

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特别重视人文关怀, 使校园到处都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如小学学校管理者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长廊, 内容可以有学生艺术作品、学生获奖作品、教师风采、教师科研成果、名人故事等, 注重内容的艺术性、知识性、人文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而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 学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除了生活上的帮助, 还要努力为教师营造一种轻松的、宽容的、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的环境, 让教师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而且现代学校的管理者除了要关注教师的业务水平, 还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状态, 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进而将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学生。

同时, 管理者还应重视引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友好相处, 团结一致, 提高学生的凝聚力, 进而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另外,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 因此小学学校管理者要跟上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步伐, 努力探索和创新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 并逐步完善。

2.4 建设法治环境下的校园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 离不开制度和执行, 好的学校管理制度, 应该是在校长分权下的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制, 充分给予副手和中层应有的权利, 权利越大, 责任越大, 校长的工作是学校的宏观事务, 微观管理, 应该放权, 只有这样, 才能打破人治的怪圈, 一所学校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去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摘要:目前,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 存在着管理者自身对问题认识不够, 对怎样建立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误区。本文从学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提出笔者对小学学校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内容是与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认识金钱的教育,包括引导孩子接触和认识金钱,了解金钱的来源、意义、用途和局限。这是孩子早期接受理财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孩子理解金钱并不神秘也不是全能的,有它自身的价值和局限。其次是理财知识的教育,包括引导孩子初步了解经济、金融、消费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常识。理财知识的增加可以让孩子学会支配自己的金钱,甚至经营自己的金钱,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最后是理财技能的教育,包括一些储蓄、投资和识别判断等能力的培养。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拥有的可支配金钱越来越多,孩子对自己的金钱进行储蓄和投资成为可能。在自己管理金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金钱,还可以发展相关的表达、谈判和思维等综合能力。

美国理财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一些围绕日常生活有关金钱的事情,围绕着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钱、花钱、挣钱、借钱、分享钱以及让钱增值。孩子对金钱越是明白得透彻,长大以后就越不可能为钱感到困惑和不安;越是学会了合理地花钱和挣钱,就越不可能成为被钱奴役、到处去“弄”钱的人。

——摘自:温金燕《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外國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9期

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在强化其体育技能,以及知识水平提高等方面均能产生显著作用,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务必重视展开游戏化教学,从而保证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不断进步,为其更高阶段体育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产生寓教于乐的教学作用,可使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切实产生愉悦之感。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开展游戏化教学,对此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及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游戏化教学工作,以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其拥有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强化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基于此,本文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通过体育游戏,提高体育能力

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的特性,对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也有较高要求,因此,为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意识,教师应对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引导,进而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能在玩中学,使学生在无形中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和质量。游戏是现代教育模式的重要媒介,通过游戏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达到学生各科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游戏化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成为常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而这也会在无形中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体育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学习品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燃起小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欲望,让小学生可认真思考体育理论知识,并在此期间更为努力地获得游戏的成功。伴随现阶段教育目标的不断深化和进步,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依据,而是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标准,这其中也就包含了学生个人体育能力的培养,而对现阶段的学生而言,运动是一种可以帮助其锻炼身体,实现进步的重要体育教学措施,而体育的教学,也应该做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改变,通过游戏教学法实现教学的完善。

例如,在开展跑步、体操等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若通过传统理念开展教学,教师单纯让学生开展跑步、体操活动,这种方式枯燥无趣,甚至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若将小游戏融入上述体育活动,则会降低体育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抵触情绪。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跑步教学引导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多人绑腿跑”“双人夹气球跑”“跨障碍跑”等小游戏让学生进行跑步,这不仅能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跑步参与意识,也可以让枯燥的跑步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跑步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基本的体操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体操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将每一个体操运动以游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呈现,比如,在做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木头人”游戏,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人,并进行比赛,可以让组内学生舉起双手做举起上肢的体操动作,或抬起单腿的体操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坚持人数最多且坚持时间最长的组即为获胜组。这种体操运动小游戏,能在娱乐中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

二、技能教学的游戏化

在专项技能训练中,教师应确保技能教学的游戏化,这样能降低训练的乏味性和枯燥性对小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产生的不利影响。教师应指引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专项训练感受,这能产生辅助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用,并且利用游戏开展技能训练,还有利于缩短小学生获得体育技能的时间,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等均具备显著的价值。比如,在开展竞走等运动技能的训练时,由于此部分内容的学习较为乏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小学生易于产生兴趣的一些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工作,这样非常利于提高小学生在具体学习期间的积极性。现阶段对学生个人的思维培养越来越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思维,就可以提升其总体的综合能力,同时优秀思维的养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对应的帮助,并且为其人生进行有意义的导向。可在体育教学中,因为授课模式和授课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就显得十分有限,甚至难以锻炼学生运动思维,这也是一个迫切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通过游戏教学法进行对应体育教学的整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之一,游戏教学法不单单从单一角度对课程进行讲解,而会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资源对整体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教授,最后通过高效的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思维,在这一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高效培养,通过各种游戏环节的渗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具体的体育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团结意识和运动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述“两人三足走”方面的知识内容时,就能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展开,促进小学生实施有效的体育学习,比如,教师应先将原地走的技巧讲述给小学生,而后带领小学生开展行间竞走的训练,之后利用“超市购物”这一小游戏的开展,提高小学生投身于“三人两足走”这一游戏中的热情。在游戏开展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游戏氛围,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饰演收银员、理货员和消费者,并让两个饰演消费者的组别分别以“两人三足走”的形式购物并结账,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出现跑步的情况,最后,最先完成购物及结账,又没有犯规的小组应被评为竞走能力最强的小组,并对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奖励。此过程能增强小学生的配合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使小学生在参与游戏化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能体会到体育学习的愉悦性,也能收获到更多的体育知识。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往往有着较为强烈的模仿欲望,也十分好玩好动,而对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在展开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所具备的特点,以及具体教学情况等,利用唱游教学法促进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体育动作。唱游教学法能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体育动作、游戏以及唱歌等诸多元素加以融合,以此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合理论丰富实践内容

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实践学习能力,教师应结合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体育实践引导活动,以此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的原理,这会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环节,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这也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核心素养起到较强的助推作用。为有效促进体育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好地确保通过理论完成实践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融入体育理论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理解体育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开展跳大绳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将跳大绳理论知识,包括需要注意的要领和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在跳大绳过程中,应确保上肢、下肢的自然、放松,更应注意同伴之间应保持默契,确保动作的协调性。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对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示范,可以让学生以慢动作的方式模仿教师的分解动作示范,这种游戏化的模仿学习,能活跃教学氛围,营造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应让每个组别的学生进行趣味跳大绳游戏比赛,两队学生分别形成两路纵队,以跑步的形式出场,然后,进行交叉跳、跑动跳、交叉跳、后摇跳、前摇跳,同时,应根据教师的鸣哨更换跳法,教师每吹一次哨,就应按照之前设计好的顺序更换一次跳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缩短吹哨时间,跳法更换错误的队伍出局,而在规定时间内跳绳数量最多的一组获胜。

四、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游戏设计

游戏化教学方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以个性化模式进行,体现加强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渗透,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游戏学习效果的发展目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固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不能通过针对性教学方法帮助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合理渗透其中,促使学生结合其基础学习水平进行提升和探究,从而保障以学生个性及兴趣方向为核心设计科学化的游戏形式。例如,小学体育游戏“快快集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游戏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捕鱼游戏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可以结合教师规定的信号散开或集合战队,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在本课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方法设计,促进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和不足进行改善和提升,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加强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合理化渗透是促进丰富游戏设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根本。

五、结合体育游戏方案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运动观念,帮助学生在多元化体育锻炼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和参与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目的,同时是教学难点问题所在,需要以长期化的教学引导措施作为根本与核心,帮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逐渐实现运动习惯养成目标。结合体育游戏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是非常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体育运动学习的趣味性特点,使其在良好的运动氛围中逐渐完成运动习惯发展目的。例如,小学体育课程“自然走,前脚掌走”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走路时放松、上身挺直等基本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挥和引导作用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走路和运动习惯的发展目的。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老鹰和小鸡”的游戏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良好运动习惯发展目标。在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學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学习要点,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积极性,促进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发展目的。另外,以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为核心目标的小学体育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玩耍的游戏中适当融入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将体育学习元素渗透实际生活游戏过程。因此,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方案的构建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为主要目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游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六、构建合作化体育教学游戏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方案设计效果,帮助学生在体育游戏参与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将合作化教育元素合理渗透其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及互动的方式积极参与游戏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合作学习及互动沟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积极合作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合作化体育游戏方案设计期间,教师可以分别结合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两种模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多元互动交流体验中全面掌握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小学体育“直线跑”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传递实心球”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趣味性游戏参与过程中,全面了解传接球的重要技巧,同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游戏,并全面体会其中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形成积极的互动,帮助学生丰富合作体验,提升互动交流效果。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措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合作化及多样化的游戏方案,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丰富游戏教学形式。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能充分展开游戏化教学,那么则可切实凸显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推动小学生获得身心层面的健康发展,也能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宋行军)

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大多都是部编版教材,该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订的,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小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其中的内容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也给我国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一些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并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内容,对小学语文部编版教学的主要特点及优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部编版教材的教学方式展开了系统的梳理,提出系列可行性的教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特点;教法初探

引言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也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成为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专用教材,而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应用与普及,可以说是很好地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有效实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将我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实践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加强对它的重视,并能够投放更多的精力对于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法进行学习和研究。下面我们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为主要探究对象,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特点与教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部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

当前,各个小学都在使用的语文部编版教材,其中所涵盖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不断地研磨和挑选的,既能够有效地体现出研究者的文学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的魅力及优势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

(一)阅读为重

和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相比较,部编版教材中新加入了一个“语文天地”的模块。这部分的内容中主要涵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阅读的主题形式,如“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近年来,一直都在宣传“提升全民阅读意识,培养全民阅读习惯”的理念,这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也有了详细的体现,这部分教育教学的内容也从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关系都更进了一步,而且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也增强了学生和父母以及亲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为了完成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任务,这也是对家长的阅读的一种监督,更是能够间接推动全面阅读活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二)识字为核

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都很少,所以识字是一个很关键的教学部分,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识字教学也是最具亮点的一个部分。为了能够促进幼小衔接、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对于识字部分的设置也有其独有的优势特点。例如,教材中的识字教学部分和以往最大的区别就是将识字和写字进行分开教学,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识字部分的学习,然后再开始拼音部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和幼儿阶段的识字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是学生比较能够适应和接受的最主要形式,所以给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部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初探

经过一些相关的教育专家以及教研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课堂实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学语文部编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将这些差异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经验。

(一)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区的学校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模式创新,学校领导和教师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已经被各年级的语文教师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求更新型的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三维学习能力。因此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能够得到各个学校和教师认同和喜爱的最根本原因。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师生共读、同学共读以及班级全体朗读等,以此来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和热情。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和老师进行共同阅读。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游戏的驱使下,积极加入到阅读的行列当中,并以此来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更加浓烈的兴趣,这样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一周中选出一节课的时间,并以班级为主体,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课文阅读课比赛。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参与比赛,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比赛,而且要求学生所选择的比赛文章必须是本周所学习的课文。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选出几名阅读得比较有感情、有节奏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的阅读,既能够让学生对本周所学习的课文有一个更好的巩固,而且通过教师的奖励,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参与热情。

(二)巧用多媒体设备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的教材中,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形式是比较多元化的,比如有识字、拼音、古诗词、寓言故事等等。这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新课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时,也要对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当文章的形式不同时,教师所要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要不同,而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也要做出区分,并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堂以及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变通和调整,确保能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就是学生年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相对较小,对于学习的经历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对知识和内容的理解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且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也不够完善。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凭借语文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是很难真正了解教师所说的这些内容和知识的,这对学生更好地获取语文知识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在各个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地应用,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所出现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凭借其直观、清晰、形象等特点和优势,也深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推崇。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比尾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文章的内容看起来更加形象、直观,语文教师就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并在备课期间搜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图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示给学生看,也可以让学生去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课文的内容,并且这样的课堂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色彩,也比较受小学生的喜歡,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加强识字教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常见形式,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基础,而语言的学习则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管学习哪个学科,学好识字都是最基础的。目前小学阶段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低年级段学生在没有深厚的拼音基础的情况下,要面对大量的汉字识记,所以这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即使能够一下记住大量的汉字,也只是短暂性记忆,很容易遗忘,这也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自豪感,进而能够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态度。因此,识字教学也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斷地学习和研究,对识字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增加学生文字的储备量。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顺应教学的发展规律,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要先培养学生识字的方法,并能够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创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快地对汉字进行记忆。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的一年级教材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并明确教材中的教学关键点,严格遵循教材的布局和结构规律,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先进行拼音教学,再进行识字教学,转变为现代的先开展识字教学,再开展拼音教学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年龄相对较小,其身心发展也尚未完善,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点和内容的理解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其对文字掌握的数量较少,所以表达能力也有待加强。文字的学习和寓言故事等内容的学习相比,本身就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对此,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共同努力、共同监督来增强小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此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包括我们的日常交流,也是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所以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接触到汉字,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生活就是语文最大的载体,给语文教学提供了素材以及媒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去发现生活周围的事物,做一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将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课堂,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处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对于知识的遗忘程度大于记忆程度,而且他们的天性就比较活泼好动,如果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生字的抄写来加深记忆,那么学生必然会出现厌烦情绪,教师只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才愿意主动去识字,而且识字的效果也会更好。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先找出一部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汉字,并在这些汉字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使其成为一个学生没见过的字。例如:“口+木=呆”“一+日=旦”“姐-且=女”等,然后教师可以出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星-日=?”“女+子=?”这种类型的字中,大部分都是形声字,而且加减法例子特别多,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文字学习到更多的新汉字,以此增加自身的文字储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各个地区的小学都在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其中涵盖了一些国内外名著名作。其在编制的过程中目标清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也都很好地体现出来,更加能够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充分对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掌握,将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识字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高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给小学生创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和环境;同时要加大力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的课堂学习中,并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小平.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和口语交际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7(9).

[2]徐轶.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0).

[3]虞伟丽.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内蒙古教育,2017(10).

[4]邹馥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以“部编本”教材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3).

作者简介:沙明丹,女,1992年生,江苏盐城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更加困难。写好作文,需要具备语言應用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但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语言组织能力差,总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对写作没兴趣,导致写作能力始终不能有效提升。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让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了现实,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的难题,学生虽然想象力丰富,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作文中常常出现病句连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小学生写作的内容较为简单,篇幅也较短,但还是常常陷入不知道写什么的困境中,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将作文当成任务,而非兴趣,写作兴趣不足,自然不愿意主动思考写作内容,这是作文水平始终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教师设置作文主题时,要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围绕这个话题创设写作情境,以解除学生的排斥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例如,教学“我来编童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简短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看完后概括故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叙述视频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再串联起来,就可以利用这种思路写作。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角色图片,像国王的图片、黄昏的图片等,也可以配以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创编童话故事。

二、制作思维导图,了解作文的架构

小学生不会写作并不是完全写不出来,而是没有章法,逻辑混乱,这是因为作文时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结构,没有列提纲,导致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作文思维导图。小学阶段很少要求写议论文,多数是记叙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记叙文的写作脉络梳理出来,让小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组织结构。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找几篇记叙文章,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范文的思维导图。做完后,教师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思维导图,然后教师将事先做好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观察其中的不同。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可以在课下布置一些作文题目,不要求学生全写出来,而是像制作思维导图那样列提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作文前就会主动列提纲。

三、积累素材,充实作文内容

写好作文,除了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还要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像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将这些合理地引入到作文中,能瞬间提升作文档次。小学生贪玩爱闹,很难静下心阅读名言警句、经典范文等,使得积累过少,经常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对阅读范文、积累素材感兴趣,教师可以让信息技术帮忙。可以在课堂上积累,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素材,比如名人名言;也可以准备填空题,先为学生展示全部内容,然后让他们背诵,利用多媒体展示填空题,让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课下积累素材,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有趣的写作素材,通过微信群或者学习APP展示出来,让家长监督孩子积累。

四、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小学生还需要被教师肯定,这样才能建立写作的自信心。学生对教师有盲目的崇拜感,对教师的评价极其在意,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利用信息技术在投影仪上投影一些比较好的作文。可以直接朗读学生的作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朗读,然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说明这篇作文受到表扬的原因,指明哪部分写得好,让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做,不仅能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写作自信,还能调动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对于有问题的地方,教师也要指出来,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

五、展示范文,教授写作技巧

技巧是提升写作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但教师只是在口头上讲解写作技巧,没有举例子和参考,没有和学生互动,学生很难理解写作技巧的正确使用方法,仍然不能顺利写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范文,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根据范文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比如范文中有比喻句,“月亮像圆盘一样又大又圆”,教师就可以这个比喻句为例,分析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圆盘、它们有哪些相似点,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还要讲解比喻句的使用方法以及常出现的一些错误使用情况,让学生对比喻修辞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写好作文,需要具备语言应用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这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让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了现实,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作文中常常出现病句连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借助信息技术非常有必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作文的组织架构。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积累写作素材、展示学生作品和范文,从仿写入手,教授学生写作技巧。

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三、提高創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

四、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上一篇:自我教育的班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论文范文